4.2 阳离子聚合解析

合集下载

第4章 离子聚合生产工艺

第4章 离子聚合生产工艺

(4)SBS的脱气 SBS的脱气段实际上只需脱除溶剂。
SBS的脱气可采用SBS胶液的干法脱气和湿法脱气两种方式:
① 干法脱气 含20%的嵌段共聚物胶液,首先进入以蒸气夹套加热,并在 装有搅拌装置的卧式浓缩器中,浓缩至聚合物含量约26%。 然后进入双辊脱气箱。该箱分为上下两室,当共聚物胶液落
到热辊上后.即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辊上,从而在脱气箱上室中 初步脱除溶剂,而在下室的工作辊上彻底脱气。
第4章 离子聚合生产工艺
1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阳离子聚合要求单体的特性: 单体易于被阳离子引发,并持续增长,不易终止。 单体必须是亲核性的电子给予体。
如(1)双键上带有强供电子取代基的α—烯烃(异丁烯)
(2)具有共轭效应基团的单体(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 (3)含氧、氮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或环状化合物(甲醛、四氢 呋喃、乙烯基醚、环戊二烯)等。
第4章 离子聚合生产工艺
2 阳离子聚合过程
链引发
链增长
链转移与终止:可以向单体或溶剂进行链转移
向单体链转移
第4章 离子聚合生产工艺
3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或催化剂
共性:阳离子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亲电试剂”。 作用:提供氢质子或碳阳离子与单体作用完成链引发过程。
类型 化合物 特点
含氢酸
Lewis酸
HClO4、H2SO4、H3PO4、 CH3COOH
③ 回收 来自干燥系统的未反应单体和溶剂进入精馏分离系统。 工业上的闪蒸气脱水干燥可兼用乙二醇吸收和固体吸附干燥 两种方法。 乙二醇干燥脱水的流程为:在操作压力170-340kPa(表 压)、温度40-50℃下,乙二醇吸收闪蒸气中大部分的水和 部分毒物及少量氯中烷和从塔底排出。解析再生。而塔顶出 来的物料含水量小于50ppm,送往固体吸附干燥塔进一步脱 水。固体吸附干燥塔采用活性氧化铝或沸石、分子筛作为吸 附剂。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4、 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机理
阳离子聚合反应历程为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等三个步骤。 1).链引发
2).链增长
3).链终止 • 有很多种反应能够导致正离子聚合反应中生长链的终止。但是,终止反应是否发生动力学链的 终止是一个重要的差别。
9.3 丁基橡胶聚合工艺
1、 生产丁基橡胶的原料、规格
合成丁基橡胶的主要原料: 单体:异丁烯及异戊二烯; 溶剂: 氯甲烷,质量分数为74%~39%; 催化剂: AlCl3,0.2~0.3%(以单体为准); 共引发剂:水,0.002%(AlCl3为基准); 相对分子量调节剂:乙烯或丙烯。
6、 生产控制因索
1).杂质
• 按照其作用原理,杂质可以分为给电子体和烯烃两类。 • 当给电子体杂质含量极少时,与AlCl3生成的络合物可以离解成为活性催化剂;但是,若杂质与AlCl3反 应生成物活性不高,会导致转化率降低。 • 烯烃类杂质:正丁烯的存在可以加剧链转移反应,使分子量降低;而系统内存在二异丁烯时,只有当 催化剂对二异丁烯的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聚合才能开始。
阳离子聚合
❖ 共价键均相断裂产生两个自由基,非均相断裂则产生离子。 ❖ 单体类型:乙烯基单体、二烯烃单体以及一些杂环化合物。 ❖ 同样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 不同之处:
▪ 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引发剂种类对链增长反应无影响,但在离子聚合过程中由于对应离子的存在所 以其种类的不同会明显影响增长链末端的性质;
2).单体浓度和配料比
• 单体浓度过高,反应温度升高很快,反应过于激烈难以控制,容易导致结块,甚至催化剂还未加足 量就被迫停止反应。 • 单体浓度过低时,结冰现象严重,(一氯化碳冰点为 -97.7℃)也不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离子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离子聚合)

(2)Lewis酸
这类引发剂包括AlCl3、BF3、SnCl4、SnCl5、ZnCl2和TiCl4 等金属卤化物,以及 RAlCl2,R2AlCl 等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 以铝、硼 、钛、锡的卤化物应用最广。
Lewis 酸引发阳离子聚合时,可在高收率下获得较高分子量 的聚合物,因此从工业上看,它们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引发剂。
(5)聚合方法
自由基聚合可以在水介质中进行,但水对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和 链增长活性中心有失活作用,因此离子聚合一般采用溶液聚合, 偶有本体聚合,而不能进行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4.2 阳 离 子 聚 合
4.2.1 阳离子聚合单体
阳离子聚合单体必须是有利形成阳离子的亲核性烯类单体,包 括以下三大类:
(1)带给电子取代基的烯烃如:
Lewis 酸引发时常需要在质子给体(又称质子源)或正碳离 子给体(又称正碳离子源)的存在下才能有效。
质子给体或正碳离子给体是引发剂,而 Lewis 酸是助引发剂 (或称活化剂),二者一起称为引发体系。
质子给体 一类在 Lewis 酸存在下能析出质子的物质,如水、卤 化氢、醇、有机酸等;以 BF3 和 H2O引发体系为例:
阳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异构化反应
碳阳离子可进行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阳离子,在阳离子聚合 中也存在这种重排反应,如 β-蒎烯的阳离子聚合:
4.2.2.3 链转移和链终止 链转移反应 链转移反应是阳离子聚合中常见的副反应,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向单体链转移: 增长链碳阳离子以 H+ 形式脱去 β-氢给单体,这是阳离子聚
(Ph)3C+ClO4- + OR
Ph Ph
Ph
CH2 CH ClO4OR
(4)卤素 卤素 I2 也可引发乙烯基醚、苯乙烯等的聚合,其引发反应被认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又称正离子聚合,是指由正离子发生的一种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的特点是当正离子和水分子发生交互作用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由水分子和正离子组成的非常紧密的三角形结构,由此而形成的物质称为“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的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图示来描述:在正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时,水分子会在其中形成一个吸引力场,正离子就会被吸引到水分子的表面,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其中正离子占据两个顶点,水分子占据第三个顶点。

此时,在正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化学键。

由于水分子和正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因此,当水分子和正离子之间发生聚合反应时,会形成非常紧密的三角形结构,这就是所谓的“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反应不但能够使不同的正离子结合起来,也能使正离子和脂肪盐、酸盐、碱盐等离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更大的高分子结构。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又称负离子聚合,是指由负离子发生的一种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是负离子和水分子发生交互作用时,形成的结构是一个具有非常强亲合力的"四方锥"形,由此而形成的物质称为“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的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图示来描述:在负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时,水分子会在其中形成一个吸引力场,负离子就会被吸引到水分子的表面,并形成一个四方锥形结构,其中负离子占据三个顶点,水分子占据第四个顶点。

此时,在负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化学键。

由于水分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因此,当水分子和负离子之间发生聚合反应时,会形成非常紧密的四方锥形结构,这就是所谓的“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反应不但能够使不同的负离子结合起来,也能使负离子和脂肪盐、酸盐、碱盐等离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更大的高分子结构。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是指由自由基发生的一种聚合反应,是最重要的一类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的特点是当自由基和另一个物质发生反应时,会形成新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聚合物”,而原来的自由基则被称为“聚合剂”。

第三章4离子聚合

第三章4离子聚合

(1)质子酸 H2SO4 H3PO4 HClO4 Cl3COOH 等。
(2)Lewis酸 它们都是Friedel-Crafts催化剂,是缺电子的 无机化合物,阳离子聚合的主要催化剂。
主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酸性强弱 有关: BF3 > AlCl3 > TiCl4 > SnCl4 AlCl3 > AlRCl2 > AlR2Cl > AlR3
阳离子聚合极易发生链转移,所得到的聚 合物分子量不大,所以其工业化例子很少, 重要的只有异丁烯的聚合,阳离子聚合的 另一重要用途是合成低聚物。
还有自发终止,但仍可再引发。
CH3 CH2 C AlCl4 CH3 CH2 C C H2 CH3 H AlCl4
②动力学链终止
反离子加成:
CH3 CH2 C CF3COO CH3 CH3 CH2 C CH3 O C CF3 O
4.2 阳离子聚合
4.2.1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烯类、羰基化合物、含氧杂环等,α-烯 烃中只有异丁烯能阳离子聚合
要求:
1. 质子对碳-碳双键结构有较强的亲和力。
2. 增长反应比其他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 当的稳定性。
4.2.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① 由引发剂生成阳离子,阳离子再引发单体 ② 电荷转移引发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合成)
离子聚合
4. 离子聚合
4.1 引言
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时离子或离子对。 根据中心离子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阳离子 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阳离子:
阴离子:
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区别
根本不同就是生长链末端性质不同
(1)离子聚合的生长链带正电荷 离子聚合的生长链带正电荷,为了抵消其电荷, 在活性链近旁就要一个相反电荷的离子存在, 称之反离子或抗衡离子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阳离子聚合是指一种物理现象,在水溶液中,溶质的阳离子会与另一种溶质的负离子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阳离子聚合的物理和化学现象是物质化合物的基本机理。

首先,阳离子聚合是一种物理现象,它特别适用于识别水溶液中的复合物。

在水溶液中,溶质的阳离子会与另一种溶质的负离子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就是阳离子聚合。

这一现象是由势场力引起的,可以被定义为:当其中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吸引,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如果这些离子是正离子(如硫酸根离子)和负离子(如氯离子),那么当它们聚合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这就是阳离子聚合。

其次,阳离子聚合的化学现象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也被称为“表面结合”,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结合反应的基本机理。

这一反应是由一种称为“氢键”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它是由一种电离力(如硝酸根和氢离子)和两个原子之间的相异氢原子引起的。

氢键是一种不可割裂的强结合,是由原子之间的相异氢原子引起的,可以使分子形成较小的阳离子聚合物。

最后,阳离子聚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一种叫做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溶液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变化。

在水解反应中,催化剂促进某种特定的化学反应,使反应物发生分解。

例如,硫酸根和氢离子可以在水解反应中被分解,形成质子和硫酸根离子。

在这种情况下,硝酸根离子就是一种阳离子,因此,在水解反应中,它可以与另一种负离子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这就是阳离子聚合。

总之,阳离子聚合是一种物理现象,它特别适用于识别水溶液中的复合物。

它的化学现象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也被称为“表面结合”,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结合反应的基本机理。

它还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促进一种叫做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使某些物质发生变化。

因此,阳离子聚合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也是化合物形成的基本机理。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聚合反应分类
根据聚合机理,聚合反应可分为连锁 聚合和逐步聚合。阳离子聚合属于连 锁聚合的一种。
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聚合反应 可分为均聚合、共聚合和嵌段聚合等 。阳离子聚合可用于制备均聚物和共 聚物。
02
阳离子聚合基本原理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01
02
03
链引发
引发剂在阳离子作用下形 成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聚 合。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 引言 • 阳离子聚合基本原理 •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 阳离子聚合催化剂 •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 阳离子聚合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阳离子聚合是一种通过阳离子引 发的高分子聚合反应,其特点是 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带有正电荷 。
02
阳离子聚合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 要应用,如合成橡胶、塑料、涂 料等。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 学参数。
阳离子聚合的活化能
活化能的概念
01
指引发聚合反应所需的最低能量。
活化能的影响因素
02
引发剂类型、单体类型、溶剂极性等。
活化能与聚合速率的关系
03
活化能越高,聚合速率越快;反之,活化能越低,聚合速率越
慢。
03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选择依据
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其活性、稳定性、毒性等因素,以及聚合物的性能要求和 生产成本等因素。
05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
阳离子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聚合速率增加,但同时也会加速聚 合物链断裂,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以获得高分子量聚 合物。

阳离子聚合物的聚合度

阳离子聚合物的聚合度

链转移的结果,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ktr,m
HMn HM (CR)
增长活性中心向单体转移,生成含有不饱和端基的聚合 物,同时生成离子对再增长
阳离子聚合的CM(10-2)>>自由基聚合的CM (10-4)
向反离子转移终止-自发終止
kt HMnM (CR)
Mn+1 +
H (CR)
大分子上的H向反离子转移,结果形成未端为不饱和的大分子链, 同时又形成原来的引发剂。
2)动力学链終止
与反离子加成
HMnM (CR)
HMn M (CR)
当反离子亲核性较大时,与碳阳离子结合成共价键,导致链终止; 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中亲核性较强的共引发组份结合,导致链终止;
添加链终止剂。
但现在也可以作到活性聚合。
四.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引发反应非常复杂
聚合速率快,引发和增长几乎同时完成,且反应易受微量杂质 的影响——实验数据重现性差。 快引发、难终止、易转移的特点——很难建立“稳态”假定。 但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仍可采用“稳态”假定
1. 动力学方程(采用低活性引发剂进行分析)
第五章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5.1 引言(introduction)
连锁聚合
自由基聚合
(Chain polymerization)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离子(ion)或离子对(ionpair)
离子聚合
根据活性中心 的电荷性质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反应机理及动力学与自由基聚合相比不成熟
如:α—烯烃
乙烯(ethylene):
无侧基,C=C电子云密度低,且不易极化,对质 子亲和力小,难以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可得自发终止的阳离子聚合速率方程:
Rp=kpc(HMnM (CR) )c(M)
kpkiKc(C)c(HR)c(M)2 Rp = kt
• • ② 成键终止 成键终止动力学方程与自发终止相当,式(4.5)同样适用。 (4.5)
• 式 (4.5)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 , 控制引发速率的是配合物与单 体加成生成活性单体的反应,结果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二次 方成正比。 • 若
• • •
⒉ 链增长反应 ⑴ 用Lewis酸作引发剂的链增长反应
H CH2
CH3 CH3 C (BF3OH) + n CH2 C CH3 CH3
CH3 CH3 C ]nCH2 C (BF3OH) CH3 CH3
H [ CH2
4.2
阳离子聚合
写成通式:
HMnM (CR)

+ M
kp
HMn+1M (CR)
4.2
阳离子聚合

⒋ 其它能产生阳离子的物质
• 如卤素中I2、氧翁离子、高氯酸盐[CH3CO(ClO4)]、砷酸盐 [(C6H5)3C(SbCl6)]、[C7H7(SbCl6)]和高能射线等。 • 三、 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机理 • 阳离子聚合也属于连锁聚合的范畴。 • 聚合的全过程也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等基 元反应。 • ⒈ 链引发反应 •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增长活性中心的过程。 • 链引发反应随所用引发剂、单体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引发机 理有很大的差别。 • ⑴ 用含氢酸引发 CH3 CH3 • H A + CH2 C H CH2 C A CH3 CH3
CH2 O O CH2 O
三聚甲醛
O H C H
甲醛
O
CH2 CH2

高分子科学-第6章 阴阳离子聚合详解

高分子科学-第6章 阴阳离子聚合详解
12
2. 阴离子引发—有机金属化合物
引发剂离解产生的阴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聚合反应:
R M + H2C CH X R CH2 CH M X 聚合
R M 主要有:
金属氨基化合物(MtNH2)、醇盐(RO-)、酚盐 (PhO-)、有机金属化合物(MtR)、格氏试剂 (RMgX)等亲核试剂。
13
(i)金属氨基化合物: 金属氨基化合物一般认为是通过自由阴离子方式引发聚 合反应。
1956年 对萘钠在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 发现的。 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 在适当的 合成条件下,无链终止与链转移反应,链增长 活性中心浓度保持恒定的时间要比完成合成反 应所需的时间长数倍。(IUPAC定义,1996)
30
3. 活性阴离子聚合的应用
(1) 测定阴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 (2) 单分散聚合物的合成 如以丁基锂为引发剂,正己基苯为溶剂,在干冰-甲醇 低温浴下的苯乙烯聚合可获得分子量分布为1.01的高度 单分散的聚苯乙烯,用做凝胶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 量及其分布的标准样品。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可以粗分为烯类和杂环两大类。 原则上: 含吸电子基的烯类 C=C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 利于阴离子的进攻; •碳阴离子增长种的电子云密度 分散,能量降低而稳定,有利 于增长反应。
7
实际上 VC、VAc等单体,它们的p-π共轭效应与 诱导效应相反,减弱了双键电子云密度下 降的程度,不利于阴离子聚合。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
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SBS塑 性橡胶等。
5
6.2 阴离子聚合
反应通式:
A B + M M BM A Mn
B
:阴离子活性种,一般由亲核试剂提供;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第四章离子聚合

第四章离子聚合

合。
(Ph)
3C
+ ClO
4
+
OR
Ph Ph
Ph
CH2
CH
ClO
4
OR
(4)卤素 卤素 I2 也可引发乙烯基醚、苯乙烯等的聚合,其引发反应被
认为是通过碘与单体加成后再离子化:
Cl 2、Br 2等需在强 Lewis酸如AlEt 2Cl 活化下才能产生正离子 引发活性种,以 Cl2为例:
( 5 )阳离子光引发剂
O
四氢呋喃
O
O O
三氧六环
CH 3
O
O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烯烃单体的阳离子聚合活性与其取代基供电子的强弱密切相关 :
单体阳离子聚合相对活性
单体
相对活性
单体
相对活性
乙烯基烷基醚
很高
苯乙烯
1.0
p-甲氧基苯乙烯
100
P-氯苯乙烯 0.4
异丁烯
p-甲基苯乙烯
4
异戊二烯
0.12
1.5
丁二烯
0.02
4.2.2 阳离子聚合机理
CH 3
[BF CH 2 C
3OH]
CH 3
+ H2O
CH 2
CH 3
C OH + H [BF3 OH]
CH 3
H 2O
[H3 O] [BF3 OH]
(无引发活性 )
氨或有机胺与增长链阳离子生成无引发活性的季胺盐正离子:
Mn B + NR 3
Mn NR3 B
4.2.2.4 Inifer 试剂
Inifer 的含义是指同时具有引发( initiate )和转移( transfer ) 双重作用,具有这种功能的物质称为 Inifer 试剂。

第四章2阳离子聚合

第四章2阳离子聚合
有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分别占40%和60% 例如:聚甲基乙烯基醚(PVM)、聚乙基乙烯 基醚(PVE)、聚异丁基乙烯基醚(PVIB)、 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PVOD)等。 外观:从粘性油状物到柔软的粘性树脂和弹性 固体,是无定形聚合物,Tg较低。
§4 控制/活性阳离子聚合
1 传统与控制阳离子聚合工艺参数的比较
*
OCH2CH2
n
*
CH2Cl
OCH2CH2 CH2Cl
CO
n
OCH2CH2
m
ECO
OCH2CHn 2 OCH2CH m CH2Cl OCH2CH CH2
GCO
4 石油树脂 C5树脂; C9树脂 广泛应用于热溶胶、涂料、橡胶添加剂、油漆 等 5聚苯:
AlCl3-H2O-CuCl2
n
6 聚乙烯基醚
异丁烯
H3C H3C C CH2 H3C H C H
CH2
C
CH2
H
由于供电子基的推电子效应,从右到左双键 电子的电 子云密度增加,易与质子(或阳离子)结合生成正碳离 子,所以异丁烯在低温下聚合很快,而在这种温度下 丙烯反应不明显,乙烯实际上是惰性的。 异丁烯中两个甲基的推电子效应, 使得双键有足够的亲核性,与质子 加成后形成的叔丁基阳离子比较稳 I-CH2 定,是烯烃阳离子聚合的典型单体。
项目参数 kp/L/(mol.s) 传统阳离子聚合
± 51
控制阳离子聚合
± 31
约 10 Ri/Rp
-3
约 10 约 1
-± 61
约 10
-± 62
活性种浓度
约 10mol/L 低温(-℃ 100) 要求 H2O<10L/L
约 10mol/L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

阳离子聚合名词解释阳离子聚合是一种有机化学过程,是一种由氧原子和阳离子结合而成的聚合反应。

它是肽链的组装过程,也是大分子的形成过程。

阳离子聚合反应分为了三步,即搅动步、疏水步和结合步。

在搅动步中,阳离子被搅动形成分子极性,而在疏水步中,疏水性气体助剂或者有机溶剂被用来减少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最后在结合步中,阳离子被拉跟被结合,并由水分子活化形成水溶性的产物。

阳离子聚合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生物领域里它被用来构建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也可以用来形成复杂的聚合物。

在药物制剂的开发过程中,它被用来制备经口服用的药物,其中聚合物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分子大小、表面活性及溶剂性等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及肠溶机制。

此外,阳离子聚合还被用来制备无机颗粒、光学膜和基础材料,以及各种新型催化剂和聚合物材料等。

在阳离子聚合过程中,分子表面活性剂被用来改变表面活性。

它们能够减少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这样就可以提高有机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此外,它们还能够抑制水溶性溶剂的凝固,并促进溶质的溶解度。

阳离子聚合的另一个有用的特征是它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高温或有毒的溶剂催化剂,因此它是一种安全、简单、快速、高效的反应。

然而,有时过度的搅动可能会破坏结构,或者有机溶剂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反应产物的不纯。

另外,它们还可以用来制备微纳米技术中的核心材料,如碳纳米管、氧化物纳米管、金纳米粒子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用于制备更多的新型材料。

总的来说,阳离子聚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过程,在生物领域和药学研究中,它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药物及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

它为有机化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它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阳离子聚合解读PPT课件

第五章-阳离子聚合解读PPT课件

.
28
= Kp / Kt
自终止
.
29
Rtr, M = ktr [HM+ (CR)-] [M] Rp= kp [HM+ (CR)-] [M]
kp
.
30
温度对链转移情况的影响:
向单体溶剂为主 分子量低
向单体转移为主 分子量高
.
31
.
32
(醚、酮、酯等)
.
33
.
34
K = A exp(- E /RT)
.
1
.
2
结构可控
.
3
.
4
.
5
.
6
.
7
(只能自由基和配位聚合) (只能配位聚合)
H H
H H +
C H 2 C H 3
H 3 C+ C H 2 C 重 H 3 排H 3 C+C C H H 3 3
.
8
H
CH3
H
CH3
H
CH3
H
+
H
CH3
.
9
.
10
共聚后体系残留双键供硫化交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
.
.
16
快 快难
自由基聚合为慢引发,因.为 Ei = 105~125 KJ/mol
17
H
H C
阳 离 子 聚 合
H
C H 3
H
C H 2 CC H 2C C H 2 C
H C HC H 3 H 3 C
C H H 3 C C H 3
C H 3 H 3 C C H C H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阳离子聚合
概述
单体 R X + H2C CH Y R CH2 CH Y X 聚合
抗衡阴离子
与阴离子相似,在阳离子聚合过程中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 阴离子之间存在以下离解平衡:
R X 极化 + - 离子化 R R X 极化分子 溶剂化 X R // X 溶剂分离离子对 离解 R +X 自由离子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阳离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的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 当的稳定性
•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单体与质子的亲和力相应 的热焓-△H判断):
(1) -烯烃
CH2 CH2
-△H( kJ/mol) 640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 对质子亲和力小,不 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OR
p- 共轭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 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H CH2 C O R CH2 H C O R
因此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3)共轭烯烃
如;St,-MeSt,B,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 又能阴离子聚合;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 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另外,环内双键也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BF3 + H2O
CH3 CH2 C + H (BF3OH) CH3
H (BF3OH)
CH3 CH3
引发剂-共引 发剂络合物
C (BF3OH) CH3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引发 活性。
主引发剂:与其接受电子的能力及其酸性强弱有关。
活性次序:
共引发剂与引发剂有最佳配比,才能获得最佳 聚合速率和最高分子量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 易与质子亲合,820 kJ / mol 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 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 C 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CH3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常见-烯

(2) 烷基乙烯基醚类:
如: CH2=CHOR和CH2=CH(NRR’) 由于N和O原子上的未成 对电子能与双键形成p-π共轭,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因而 特别活泼
O 苯并呋喃 茚 -蒎烯 二聚戊二烯
(4)异核不饱和单体R2C=Z Z为杂原子或杂原子基团;如醛RHC=O,酮RR’C=O(丙酮 除外,因其最高聚合温度为-273 oC),硫酮RR’C=S,重 氮烷基化合物RR’CN2等。
(5)杂环化合物:环结构中含杂原子。 包括环醚、环亚胺、环缩醛、环硫醚、内酯和内酰胺等。如;
HClO4 H [ClO4] H-CH2-C(CH3)2 + [ClO4]
H [ClO4] + CH2=C(CH3)2
一般质子酸(如HCl等)抗衡阴离子SO42-、Cl-等的亲核性较强, 易与碳阳离子生成稳定的共价键,使增长链失去活性,因而通 常难以获得高分子量产物; 超强酸(如HClO4,CF3COOH,CCl3COOH)由于酸性极强,离解常数 大,活性高,且生成的抗衡阴离子亲核性弱,但产物分子量很 少超过几千,为油类。
两种Lewis酸复合时,酸性较强的起受体作用,从酸性较弱的 一方夺取负离子而产生离子化,如:
FeCl3 + BCl3 FeCl3 + TiCl4 [FeCl2] [FeCl4] + [BCl4] + [TiCl3]
三、阳离子聚合机理
基元反应特点: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终止特点:链转移是主要终止方式 引发特点:引发剂很少完全解离,往往有共引发剂
CH2
CH CH3
757

CH C2H5
791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快; 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 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故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3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2
共价化合物
紧密离子对
反应活性增加
一般特性:链增长活性中心多样化;单体与引发剂之间存 在选择性;无双基终止。
1、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A B
H C B R
反离子
+
CH2
CH R
A
CH2
从两方面考虑: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 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 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2)Lewis酸:主要为金属卤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它 们的复合物。 其引发反应可分两种情况: (i)不能“自离子化”的单独Lewis酸,需要共引发剂:即 与体系中微量的水等发生反应生成H+引发聚合反应,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无水BF3等不 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O 环氧乙烷
O 四氢呋喃
N H 环乙亚胺
O
O O 己内酯 O N H O
二氧戊环
己内酰胺
引发阳离子与单体加成时总是进攻单体分子中亲核性最强 的基团。
二、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质子酸:其引发阳离子为离解产生的质子H+,包括: 无机酸:H2SO4, H3PO4等 有机酸:CF3CO2H, CCl3CO2H等 超强酸: HClO4 , CF3SO3H, ClSO3H等
• 1、链引发 - 快引发
• 以引发剂Lewis酸(C)和共引发剂(RH)为例
C + RH H (CR) + M
K ki
H (CR) HM (CR)
特点:引发活化能低, 8.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与自由基慢引发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2018/11/13 10
(ii)能“自离子化”的Lewis酸或不同Lewis酸的复合物,通 过自离子化或不同Lewis酸相互离子化产生阳离子引发聚合反 应。如:
2 TiCl4
[TiCl3] [TiCl5] + H2C CH X Cl H Cl Ti CH2 C [TiCl5] Cl X
[TiCl3] [TiCl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