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大家下载阅读!!!!
《锐角三角函数》课后反思
书院中学 姜武瑛
10月25日,在兴华中学上了一节《锐角三角函数》公开课,现将我在教学设计时,怎样突破教学难点的设想与大家作一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比值为什么是∠α的函数?对学生而言,难点还有两个:①函数形式和以往学习的不一样;②本节课同时出现三个函数。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比例关系得到不论点B位置如何,这三个比值为定值,即当∠A度数确定时,三个比值是唯一确定的。那么这是否偶然现象呢?在0°~90°之间的其它锐角是否也有同样规律呢?对含50°角的三角函数学生不能解决了,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得到比值非常接近,进行猜测,但是否真有此规律,必须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我没有象书上那样直接拿出,而是用动画形式把这些角重叠在一起,目的是把学生画的角反映到PPT中,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证明每位同学的比值都相等,再利用相似来验证。与书上不同的是加了45°角,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30°→45°→50°的一个变化过程,这也恰恰是函数概念所要要求的: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
再问:任意角α呢?引导学生发现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来验证。这也体现了从特殊→一般的思想过程。(在得到一般情况后,我及时把30°、45°、50°改为α,为后面讲解函数定义作铺垫。)这样就得到结论:当角α度数确定时,三个比值也唯一确定;当角α在30°、45°、50°,α的变化过程中,三个比值跟着唯一确定。
这样设计,对函数概念引伸、落实层层进入,学生理解了这些比值和角度之间是函数关系。接下去解决它们分别是什么函数?从定义,这个函数关系跟我们以前学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它的自变量是角,而且整个比值是角的函数,所以我们要有新的定义。三个函数关系分开来讲解,比较清楚。分别定义后,把这些函数统一称为锐角三角函数。
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利用了表格形式讲解、板书,这样比较直观、清楚、明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整节课下来,我感到有几点做的还不够:
讲解例题1后,应该及时推导出当∠A与∠B互余时,sinaA=cosB、cosA=sinaB、tagA·cosB=1,当时忘记了,后来在小结时补上。
回头解决引例时,实际

查得cos50°≈0.6428,我们利用表格,表格数据不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实验是有误差的。这一现象应该放在前面验证它是个定值时讲更好,因为从表格来看,的确是比较接近而不是完全相等。
在验证时,如果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关于这一点,我们整个学校都做的很不够,以后要多学习,多操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大家下载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