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传染源 流脑病人及带菌者(bacteria carrier)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流 行期间,发病人群可向高年龄组移动。人感染后 对本群病原菌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再次患病者罕 见。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本病隐性感染 率高,据统计人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 bacteria carrier,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或皮肤出血点,仅约1%为典型流脑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全年发病但冬春季多发,儿童多 见,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 2.临床表现 突发寒战、高热、剧烈头痛、皮肤粘膜瘀点、瘀 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表现为脑膜脑炎和/ 或败血症。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 显升高。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脑脊液呈化脓 性改变,瘀斑或脑脊液涂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即可做临床诊断。脑脊液或血液培养检出脑膜炎 球菌即可确诊。
(三)分型 本菌按其表面特异性多糖 抗原之不同分为A、B、C、D、29E、 H、I、K、L、W135、X、Y及Z 13 群,其中以A、B、C群对人的致病性 最强,90%以上病例由此三群引起,y 群最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行菌群 有所不同。了解菌群变迁规律有助于 流行病学调查及菌苗制备应用,不同 菌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有所 不同,故有助于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四)抵抗力 本菌在体外生活力及抵 抗力均很弱,对冷、热、干燥和常用消 毒剂均很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 50℃均易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行病学】
本病为国内外儿童常见病。非洲许多国家亦有 流行,自2000年底至2001年,非洲亚撒哈拉沙 漠地区发生脑膜炎流行,据WHO报告,乍得、 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贝宁、麦隆及尼日尔 等国家地区,共报告病例数为34177例,死亡共 3338例,病死率为9.8%,证实本次是由罕见的 w135群脑膜炎球菌引起。后波及欧洲的法国、 挪威、英国、北爱尔兰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及新 加坡。同时期,亦有A群脑膜炎球菌的脑膜炎流 行,共报告病例6721例,死亡360例,病死率 为3.5%,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地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检查
病脑CSF的异常通常包括单核细胞数量增加和蛋白 水平正常或稍升高,早期可以多核细胞升高为主, 但数小时后就会被单核细胞代替,糖和氯化物含量 正常。
应注意到脑炎病情的程度和CSF检测并非是一致的 关系。大约70%病脑患者的CSF表现正常或轻微 异常,而仍有3%~5%的严重感染者CSF完全正 常。 HSE患儿的CSF检查在初起病时可正常,在起病后 2~3日异常率可达90%~97%,故必要时应复 查。少数可能维持正常;部分病例脑脊液蛋白质含 量于感染期呈渐进性增高。
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些概念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接种后脑炎 感染后脑炎 散发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在HSE,早期的头痛、性格改变等常见颅内感染症状 在幼儿易被忽视。
在急性发热以后,继之重要的是局灶性NS受累表现, 如脑神经障碍、局灶性运动功能障碍,或可伴有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和难以控制的惊厥。 大儿童症状和体征多以颞叶和额叶症状为突出。 出现局灶症状及NS状况普遍恶化,为HSE所具有的典 型表现。
尽早治疗
1. 治与不治, 显著不同 抗痨治疗 病死率 15~30% 2. 早治与晚治, 大不一样 Ⅰ期 Ⅱ期 病死率 9% 25% 治愈率 96% 78% (47/49) (61/78)
不抗痨治疗 100% Ⅲ期 作者 73% Ram(180) 21% Hum(199) (15/72)
治疗愈早,预后愈好
关于激素治疗
激素在病毒感染的使用一直留存争论: 一方面,激素可抑制干扰素和抗体生成,因此认为激素 易致V感染扩散对机体不利,同时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又 不利于机体的防御功能,并可能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 给治疗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激素减轻脑水肿疗效确切,颅内高压时,其 降压作用大大增强,其作用机制在于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消除脑水肿,故 认为激素对病毒感染有益无害。 经验证明对重症病脑如激素使用得当,能有利于消除炎 症和脑水肿,从而降低脑炎死亡率和减少神经系统后遗 症。一般认为,在临床上出现颅压增高、反复惊厥、呼 吸衰竭等脑水肿、脑疝征兆危及生命时,使用激素并同 时配合有效抗V药物使用,随后尽快停用,可能是合理的。 地塞米松效果较好,剂量0.5~1mg/kg,每日3~6次。 宜早期、短程、静脉途径使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包括脑脊髓膜炎、脑室感染和椎管内脓肿。

1.颅内感染包括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感染和脑炎等。

标准一:从脑组织或硬膜中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有脓肿或在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颅内感染。

标准三: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目眩、发烧(>38℃)、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改变或精神错乱[一岁或一岁以内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C)或低体温(V36°C)、呼吸暂停、心动徐缓、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或意识改变]。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针刺抽吸组织中或尸检的脑或脓肿组织中镜检查发现病原体。

(2)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3)放射性证实的感染,如X线、CT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线或得标记扫描等发现异常。

(4)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如果病人同时存在脑膜炎和脑脓肿,应归于颅内感染。

2.脑膜炎或脑室炎标准一:从脑脊液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病人有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发烧(>38C)、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或低体温(<36℃)、呼吸暂停、心动徐缓、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O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上升,蛋白含量上升和/或葡萄糖含量下降。

(2)革兰氏染色可见有病原微生物。

(3)从血培养出病原体。

(4)脑脊液、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A.新生儿脑膜炎应视为医院感染。

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通过胎盘而感染。

B.脑膜脑炎应归为膜炎类。

C.有脑膜炎同时伴有椎管内脓肿者应归为脑膜炎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隐球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膜旁化脓性感染等
治疗
化疗 一线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为杀菌剂,可口服用药,透 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 异烟肼:对快速分裂的细菌比对半休眠的细菌更有效,300mg/d 利福平:对快速分裂和半休眠的细菌都有活性,600mg/d 吡嗪酰胺:高度有效对抗胞内分支杆菌,能增强疗效而不增加肝毒性, 750-1500mg/d,不超过2个月 链霉素:对异烟肼耐药可能时,750mg 肌注 乙胺丁醇:在脑脊液中达到中等浓度,较高剂量时有视神经炎风险, 治疗过程中注意眼毒性。750mg/d 利奈唑胺:
对于脑炎患者,需要排除的最重要的 病毒性病因是HSV
鉴别诊断
非感染性原因:颅内肿瘤、血管炎、肿瘤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表 3) 非病毒性感染性原因:脑脓肿、梅毒、结核、真菌
经验性治疗
抗病毒治疗 颅内压增高
怀疑脑炎
急性发热伴有:
行为异常或意识水平下降 新出现的癫痫发作 局灶性神经体征
脑脊液检查
常规及生化。细胞数100-500,蛋白1000-5000(蛛网膜下腔黏连的患 者极高,20000,黄变,预后较差),糖和氯化物降低。细胞数增加 以单个核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但在病程早期细胞反应不典型, 仅有少数细胞或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启动抗结核治疗时,部分患者 也可暂时转变回这种反应,可伴有一过性临床表现恶化。) 涂片、培养及敏感性:强调反复和培养,一般而言,应最少进行3次 连续腰穿(1日1次)。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可能提高检查敏感性:1、 采用最后抽出的脑脊液,量大一点(10-15ml);2、微生物最容易在 凝块或沉积物涂片中被发现,故离心时加入2ml 95%的酒精使形成蛋 白沉淀;3、用标准的抗酸染色;4、应在200-500的高倍镜下检查约 30分钟,最好由1名以上的观察者进行检查。 核酸检测(PCR)、T-spot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38.0℃超过2 天)、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脓性鼻分泌物。

② 鼻窦压痛。

③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

②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

③ 痰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

② 尿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表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无植入物者)或 1 年内(有植入物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切口或引流处有脓性分泌物,或经影像学等检查发现深部有脓肿。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热(≥38.0℃)或低体温(≤36.0℃),可伴有寒战,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血培养阳性。

②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污染标本培养阳性。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多于 3 次/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并伴有发热、腹痛或里急后重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脓疱等表现。

软组织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炎: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头颅影像学或脑电图异常。

其他感染:如眼部感染、耳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诊断。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以确定疾病的性质。
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在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前, 还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 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中
枢神经系统症状。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感染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未能明确病原学诊断或药 敏试验结果之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诊断流程与步骤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脑脊液等相关检 查,以确定感染的存在和性质 。
病原学检查
通过脑脊液培养或血培养等方 法确定病原菌,为治疗提供依 据。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怀疑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以确定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
综合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诊断。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 标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诊断标准与流程 • 鉴别诊断与排除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01
引言
目的
明确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 规范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诊断标准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微生 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 、脊髓、神经根等炎症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起病,可有口唇疱疹病史,伴发热,头颅MRI可见颞额叶出血性坏死,脑电图可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1000×109/L,糖和氯化物正常。

2、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可有带状疱疹病史,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较好,头颅CT无出血坏死表现,脑脊液中检出该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鉴别。

3、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恢复较快,2-3周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4、巨细胞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脑脊液正常或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体液检查找到典型的巨细胞,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影像学显示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阴性。

6、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细胞数1000-10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可明确诊断。

7、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增多,常为50-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

8、隐球菌脑膜炎: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颅神经尤其视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细胞数通常低于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降低,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可明确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引起感染的疾病。

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病因和传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包括脑膜炎病毒、乙脑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寄生虫感染则较为罕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经血液、经淋巴和直接扩散三种。

病原体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面部骨折、颅脑手术等直接侵入。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体症状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细菌或病毒类型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硬、意识障碍等。

新生儿和老年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可能较为隐匿,且出现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高度警惕。

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头颅CT扫描、脑脊液检查和血液培养等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对于病原体的鉴定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方案。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补液、控制发热、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确定,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多个药物以增加疗效。

预防措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2. 避免与感染病人密切接触;3. 接种疫苗,如乙脑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4. 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消毒;5.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作息时间;6.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结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脊髓和脑脊液的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脑膜炎、脑炎和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严重者还有抽搐、昏迷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属于急性、严重的疾病,正确的诊治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述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原则。

首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变化、生活环境等,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做出警惕。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发热等非特异症状,随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医生还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早期和综合的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首先,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

治疗初期可采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另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还需要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和抽搐。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和降压治疗。

同时,及时的进行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对于明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有助于指导治疗。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细菌培养等,可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严重程度。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还需要合理的支持治疗。

患者可能伴有脑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等,需要及时纠正。

患者的营养状态也需要关注,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合理补充营养支持。

最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

对于一些可预防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脑和脊髓灰质炎等,可采取疫苗接种措施。

此外,对于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需要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VS
详细描述
急性脑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 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压力增高、脑 脊液中蛋白质和糖含量异常等。脑部影像 学检查如CT或MRI可发现脑膜增厚、脑 水肿等异常表现。
应用场景二:急性脊髓炎
总结词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通常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诊断标准包括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脊髓影像学检查。
感谢您的观看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诊断标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的实践应用 •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的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CHAPTER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 率和致死率。
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诊断技术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 可能会开发出更敏感和特异的诊 断方法,如基于组学技术的诊断
方法。
精准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针对不同 病原体和患者特点的精准诊断和 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预防为主
加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 和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
率。
CHAPTER 06
01
02
03
脑脊液压力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 脊液压力可能升高,提示 有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成分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 ,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 下降,提示有感染。
脑脊液培养
脑脊液培养可发现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是诊 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 要方法之一。
诊断标准三:血液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

• 头MRI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问题3 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问题4 除其它治疗外,应选用何种抗病毒药物? 问题5 患者的抽搐属于哪种痫性发作?
A 肌阵挛发作 B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C 强直性发作 D 肌阵挛性发作 E 失神发作 问题6 该类型发作的首选抗癫痫药物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 (Viral Meningitis)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 高
2. 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脓性;白细 胞总数增多,(1000-10000)×106/L, 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高;糖和氯 化物降低;细菌培养呈阳性
3. EEG:可呈弥漫性慢波,无特征性改变
4. 影像学检查: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 MRI的T1WI显示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信号 略高,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T2WI脑膜和 脑皮质信号增高;后期可见室管膜炎、硬
7.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治疗原则:积极抗病毒、抑制炎症、降颅
压、防止并发症 抗病毒治疗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抗菌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1. 抗病毒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首选 鸟嘌呤衍生物,能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具 有很强的抗HSV作用
4.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单、双侧颞 区、额区),尖波与棘波(颞区) 头颅CT:可正常,也可单、双侧颞叶、海 马及边缘系统局灶性低密度灶,其中有点 状高密度灶提示颞叶有出血性坏死 头颅MRI: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的病灶
T1WI
T2WI
增强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重症者可明显增高 白细胞数明显增多(50-500×106/L), 最多可高达1000×106/L,以淋巴细胞或 单核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数增多,除外 腰椎穿刺损伤则提示出血坏死性脑炎; 蛋白质呈轻、中度增高,多低于1500mg/L 糖与氯化物多数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

降低
涂片或培 养可发现 抗酸杆菌
正常或轻 清亮 度升高
-~+ 正常至数百, 正常或轻 正常 淋巴细胞为主 度增高
正常
特异性抗 体阳性, 病毒分离 可阳性
增高或明 微浊 显增高
+~+ 数十至数百, 增高 ++ 淋巴细胞为主
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墨汁 染色可发 现
正常
正常
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0~10(小婴儿 0.2~0.4 2.8~4.5 117~127
0~20)
(新生儿 (婴儿
0.2~1.2) 3.9~5.0)
不同程度 升高
米汤样浑 浊
+~+ ++
数百至数千, 多核为主
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或培 养可发现 致病菌
增高
微浊,毛 +~+ 数十至数百, 增高
玻璃样
++ 淋巴细胞为主
降低
头颅磁共振成像:更好的显示脑损伤病灶,有助于诊断免疫 性损伤及免疫性脑炎。
其他辅助检查
脑电图:感染时主要用于脑功能障碍的评估,有助于评估病 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脑电图背景波在一定程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出现爆发的 发作波有助于判断癫痫和惊厥的发作
• 病史
• 查体
综合 分析
• 辅助检 查结果
判断
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最常见
病毒结性化核脑脓性炎性脑、脑膜脑膜炎膜炎(炎(结(化脑病脑)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
感染中毒症状 脑膜刺激征
颅内压升高表现
脑神经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实质或脊髓的炎症反应。

这种感染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从感染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感染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细菌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的致病细菌包括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感染也相对常见,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

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可以根据病原体、患者年龄和免疫状态而有所不同。

通常,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意识障碍等症状。

婴儿和幼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皮肤苍白等非特异性症状。

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还可能伴随特殊的症状,如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等。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可能会进行腰椎穿刺,以获得脑脊液样本进行检查。

脑脊液的检查可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和糖含量等指标。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或MRI也有助于判断炎症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种类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对细菌感染,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对于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其次,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病原体引起感染的有效手段,如脑膜炎球菌疫苗和乙型脑炎疫苗等。

此外,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良好的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和避免接触感染者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措施。

医生在面对疑似病例时需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意
识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或持续存在。

2.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发现皮质和皮质下单发或多发
形态多样的梗死灶、出血灶或占位病灶,这些病灶可能是由于血管炎引起的血管堵塞或出血所致。

3.脑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发现血管的狭窄和扩张相间,呈串珠样改
变,高分辨MRI可以显示血管壁长节段向心性增厚及环形强化等异常表现。

4.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可以发现血管透壁性损害及血管破坏性炎性
反应等异常表现,这有助于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5.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
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传染病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传染病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常发生在腮腺 炎发作后第5天左右,亦可发生在腮腺肿 大之前。伴腮腺肿大者仅占50%,有的病 人始终无腮腺肿大,单凭临床表现难与其 他病毒性脑膜炎鉴别。多发生于冬春季。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时,除脑膜炎
症病变外,脉络丛炎症反应也很明显。主 要传染源是家鼠和野鼠,鼠的粪、尿液污 染食物或尘埃,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 给人。好发季节为夏秋。流感样前驱症状 明显,CSF淋巴细胞显著增多。
(2)细菌培养 取血、CSF标本。本病原菌可 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故标本采 集后应及时送检。病原治疗目前国内外首选青 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头孢菌 素。磺胺类由于耐药菌株增加已很少使用。
2、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婴幼儿。冬 季多见。患儿常有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此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脑炎。有严格 的流行季节,北方地区只发生于7、8、9三个 月,南方地区提早1个月。与其他病毒感染不 同的是血白细胞增高,可达(10~20)×109/L。 CSF压力增高,呈病毒性变化。 根据血清中 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目前无 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点把 好“三关”: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
3、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成人多见,常继发于 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 4、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染或败血症。 多继发于皮肤感
5、其他 李斯特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布 氏杆菌、炭疽杆菌等亦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1、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国际上称为 日本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 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主 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夏秋季流行。10岁以下儿 童多见。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重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 20%~50%,可有后遗症。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年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对于怀疑CNSIs的患者,应首先进行MRI检查,而非常规CT(高等级,强推荐)。

➤对于怀疑脑脓肿的患者,应进行增强MRI检查,同时可以考虑进行DWI和ADC检查以鉴别颅内肿瘤坏死囊变(中等级,推荐)。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s)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

这些感染类型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

细菌性感染是CNSIs的主要类型。

为了提高早期的确诊率,国内本领域专家形成了NCNSIs的诊治专家共识,以供参考。

CNSIs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类型与手术类型、引流术和颅脑创伤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其中厌氧菌是脑脓肿常见的致病菌。

CNSI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癫痫和下丘脑垂体功能降低症状等。

典型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以及分流术后感染体征。

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意识水平下降以及全身感染表现,并排除神经系统之外的感染灶,要考虑CNSIs。

对于脑室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出现分流管皮下潜行部分红、肿、压痛,以及不明原因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要高度怀疑分流管术后相关感染。

CNSIs的影像学表现依据感染部位和分期而有所不同。

对于脑膜炎患者,常规CT表现不明显,部分患者强化后可见脑膜和脑皮质增强信号,但无增强表现也不能排除诊断;而脑炎患者MRI早期变化比CT更加敏感,故应首先考虑行MRI检查协助诊断。

对于脑脓肿患者,增强MRI是寻找和定位脑脓肿最敏感的检查,增强CT可以显示脓肿典型的环形增强病灶和低密度脓腔。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鉴别包膜期脑脓肿与颅内肿瘤坏死囊变的意义较大。

因此,对于怀疑CNSIs的患者,应首先进行MRI检查,而非常规CT。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_王得新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_王得新

9:7;"
主要临床 表现
脑脊液核酸扩 增检测的意义
评价
9:< 、新 生 儿脑炎
9:< 的诊断,非 典型 9:< 的病原 体特征分析及诊
断 ,新 生 儿 感 染
的诊断
与脑组织
活检相比 敏感度= >"?
无菌性脑膜 无菌性脑 膜 炎 的 @
炎、复发性脑 诊断,复发性脑膜
膜炎及新生 炎的病原 体 特 性
儿感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01*2 /,01*30145 60403+ !""#5 7*28 #5 /*8 #
·!"J·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原则
王得新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为神经病 毒 病 ,从 临 床 角 度 看 ,它 可 以 分 为 急 性 神 经 病 毒 病 和慢性神经病毒病。急性神经病毒病主要表现为炎 症 ,如 脑 炎 、脑 膜 炎 和 脊 髓 炎 等 ;慢 性 神 经 病 毒 病 主 要为变性性和(或)脱髓鞘性脑病。
二、慢性神经病毒病的诊断 慢 性 神 经 病 毒 病 主 要 有 巨 细 胞 包 涵 体 病 、先 天 性 风 疹 综 合 征 、进 行 性 亚 急 性 风 疹 全 脑 炎 、亚 急 性 硬 化 性 全 脑 炎 、麻 疹 包 涵 体 脑 炎 、进 行 性 多 灶 性 白 质脑病、人类 U 淋巴细胞白血病!型病毒(&0-I( U; O,22 2,0V,-’I W’103;F5 9UL7;F) 相 关 性 脊 髓 病 (9UL7;F;I33*O’I+,S -P,2*.I+&P)及 9J7 感染引起的 痴呆综合征和脊髓病。此外,一些急性病毒性脑炎, 如单纯疱疹性脑炎也可以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 程 ,应 当 引 起 临 床 医 师 注 意 。 所 有 这 些 病 毒 病 均 有 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方面的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 血压、呼吸等。
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如意 识状态、肌力、肌张力、感觉
功能、脑膜刺激征等。
检查患者眼底,观察是否有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01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是否 存在感染迹象。
02
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以确
参考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指南和共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医院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的细化
01
症状标准
明确规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等,以及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02
实验室检查标准
规定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指标,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
等,以及这些指标的变化范围和意义。
03
影像学标准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头颅CT、MRI等,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如
脑积水、脑脓肿等。
诊断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培训和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质控指标
制定相关的质控指标,如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等,对医 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
通过定期对治疗效果进 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及时发现感染源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监测感染传播
通过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传播的迹象, 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医院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一、细菌性脑膜炎
二、颅内脓肿
三、无脑膜炎的椎管内感染
一、细菌性脑膜炎
1.临床诊断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症(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加上脑脊液(CSF)化脓性改变。

(2)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加上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CSF恢复正常。

(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

②有颅脑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

③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胆脂瘤中耳炎)或有脑脊液漏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