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100首小古文及译文

100首小古文及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古⽂100篇带翻译第⼀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原⽂】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我后⾏。
,你⾛在前⾯,我跟在后边!【原⽂】乡间农家,⽵篱茅屋,临⽔成村。
⽔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双,忽⾼忽低,来去甚捷。
,都是⽤茅草搭盖的房屋和⽤⽵⼦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建在⼩河边,⼩河边栽有⼏棵杨.在树⽊间有⼀对燕⼦,⾝形矫捷,忽⾼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原⽂】⽔滨多芦荻。
秋⽇开花,⼀⽚⽩⾊,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原⽂】池中种荷,夏⽇开花,或红或⽩。
荷梗直⽴。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原⽂】菊花盛开,清⾹四溢。
其瓣如丝,如⽖。
其⾊或黄、或⽩、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清⾹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它的颜⾊,有黄、有⽩、有,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第⼆组天的魔术6、⾬【原⽂】今⽇天阴,晓雾渐浓,细⾬如丝。
天晚⾬⽌,风吹云散,明⽉初出。
,⼤雾渐渐的变浓了,⾬如丝线般细.晚上,⾬不下了,风⼉吹⾛了乌云,⽉亮⼜绽放了7、雪【原⽂】冬⽇严寒,⽊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林屋宇,⼀⽩⽆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茫茫的⼀⽚,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星,晚上有⽉亮,晚上⼜有星星.太阳、⽉亮、星星三个⾥⾯,太阳最亮,⽉亮其次,星星最弱【原⽂】⼀⽇有夜,分为⼗⼆时。
⼦丑寅卯,⾠巳sì午未,申⾣戌xū亥,是也。
夏⽇长⽽夜短,冬⽇短⽽夜长。
夜半为⼦,⽇中为午。
午前⽈上午,午后⽈下午。
,共分为⼦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这⼗⼆个时⾠.夏天⽩天长⽽夜晚短,冬天⽩.半夜⼗⼆点为⼦时,中午⼗⼆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天是下午.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原⽂】缸中有⾦鱼,⼀猫伏缸上,欲捕⾷之,失⾜坠⽔中,急跃起,全⾝皆湿。
最新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解释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 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1.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小学常见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在不仁爱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四、《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孔子说:“士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亡之后才算结束,难道不是很遥远吗?”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积累,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

版小学生小古文100篇译文1、放风筝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2、乡村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
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XXX。
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
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
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
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XXX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6、雨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
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
7、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9、日时译文: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XXX这十二个时辰。
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
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
10、猫捕鱼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
小学30篇必背文言文解释

⼩学30篇必背⽂⾔⽂解释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解字》和⼩篆字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仁爱、给⼈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归园⽥居》)②爱护。
爱其⼦,择师⽽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勿附于秦,刺客不⾏。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ān“安”是会意字,⼩篆上边是“⼧”字,表⽰屋⼦,下边是“⼥”字。
合起来指⼥⼦在家安⼼⽣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将伐颛臾》)④安适,安⾝。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不动安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季⽒将伐颛臾》)⑥哪⾥,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哪⼉。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被”是形声字,⼩篆从⾐部,⽪声。
表⽰被⼦。
bèi①被⼦。
⼀⽇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pī①通“披”,穿。
将军⾝被坚执锐,伐⽆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于江滨,被发⾏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倍”是形声字,⼩篆从⼈部(即亻),咅声(古⾳相近)。
表⽰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九⽇忆⼭东兄弟》)③通“背”,违背,背叛。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背⽂⾔⽂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必背⽂⾔⽂及翻译 学弈 孟⼦〔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完整版)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
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
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
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
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01»(y∂)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0)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握: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冏)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KI)②契(qι)③其舟,日:“是吾(WU)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ang)相争蚌方①出曝(P€1)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小学语文常用文言文翻译

一、《对韵歌》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对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桃红对柳绿,水碧对山青。
翻译:云朵对应着雨滴,雪花对应着微风,夕阳的余晖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来去的鸿雁对应着归巢的燕子,栖息的鸟儿对应着鸣叫的昆虫。
三尺长的剑对应着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桃花的红色对应着柳树的绿色,水的清澈对应着山的青翠。
二、《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我以前都很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江水碧绿,如同蓝色。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三、《敕勒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帐篷,覆盖着四周的田野。
天空湛蓝,草原辽阔,风吹过,草丛低垂,露出了奔跑的牛羊。
四、《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照进深深的树林,又照在青色的苔藓上。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看起来很美;雨天山色迷茫,也别有一番奇妙。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六、《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一株柳树像碧玉一样装扮得非常美丽,千万条绿色的丝绦垂下来。
不知道是谁裁剪出这些细腻的叶子,二月里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
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文字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最新)

1.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升初古文100篇及意思注释

一、《论语》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改正。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孔子说:“了解某种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二、《大学》篇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懂得了止境之后才能保持稳定,稳定之后才能平静,平静之后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思考,思考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3.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意思:君子有九种思考:观察时要思考是否明察秋毫,听言时要思考是否聪慧,面色时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时要思考是否恭敬,言语时要思考是否忠诚,行事时要思考是否敬业,疑惑时要思考如何解决,愤怒时要思考是否合理,见到利益时要思考是否符合道义。
三、《中庸》篇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意思:天命就是人的本性,顺应本性就是道,追求道就是教育。
2. 中庸之道,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意思:中庸之道,表现在人身上,就是温柔敦厚。
3. 君子之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意思:君子的道路,是淡泊名利,明确志向,保持宁静,追求远大。
四、《孟子》篇1.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孟子说:“天将赋予某人重大的责任,必定先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身体饥饿,使他生活贫困,使他的行为混乱,以此来激发他的内心,锻炼他的意志,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学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杀骆驼破瓮《百喻经》
嫦娥奔月《淮南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李惠传》
精卫填海《山海经》
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
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狼《聊斋志异》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
伯牙绝弦《吕氏春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味》
学弈《孟子·告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矛与盾《韩非子·难一》
鹬蚌相争《战国策》
《中国古典散文名篇大全》鉴赏
《初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中国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菜根谭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小学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陈元方候袁公《世说新语·政事》
孟母三迁《烈女传·卷一·母仪》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北人食菱《雪涛小说》
愚人食盐《百喻经》
父善游《吕氏春秋》
截竿入城《笑林》
世无良猫《耳食录》
人有亡斧者《吕氏春秋·去宥》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曾子杀彘《韩非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值得背诵的小学生经典古文40篇+翻译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
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4、拔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①,芒(mán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⑤,苗则槁(g ǎo)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
长——生长,成长,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
——《吕氏春秋》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槌子或棒子。
⑤况然——形容钟声。
⑥遽——急速。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6、画蛇添足楚有祠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
舍人相谓(weì)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注释】:①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④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⑤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⑥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7、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狐假①虎威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⑤,故遂⑥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⑦。
虎不知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假:假借,凭借。
②求:寻求,寻找。
③子:你。
无:没有人。
④长:同“掌”,掌管。
⑤然:对的,正确的。
⑥遂:于是。
⑦走:逃跑。
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人食盐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
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
【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变④益:增加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败坏【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
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
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11、凿壁偷光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
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④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⑿遂:最终、于是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12、买椟还珠(mǎi dúhuán zhū)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1]为(Wéi):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