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场所规范
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范文(4篇)
![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cedc1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d.png)
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一条进出游泳馆规定1. 游泳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9点。
2. 进入游泳馆需出示有效的游泳卡或门票,并进行身份验证。
3. 未满18岁的儿童必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方可进入游泳馆。
第二条游泳馆安全规定1. 游泳馆内严禁吸烟、饮酒和吸食药物等行为,禁止携带易燃、爆炸物品入内。
2. 游泳馆内必须穿着合适的泳衣,禁止穿着衣服、鞋子等非游泳装备进入水池。
3. 游泳馆内严禁狂奔、打闹及使用水上游戏器材等行为,遵守游泳馆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管理。
第三条游泳池使用规定1. 游泳者必须事先进行热身运动,并听从救生员或工作人员的指示。
2. 游泳池内禁止跳水和进行危险的水中动作,如翻滚、翻腾等。
3. 游泳池内禁止过度靠近泳池边缘和障碍物,必须注意周围的安全。
第四条设备设施管理规定1. 游泳馆内的器材和设施只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使用。
2. 在游泳馆设备设施损坏或异常时,请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禁止私自操作修理。
3. 游泳馆内禁止随意调整或改变设施布局。
第五条违规处理办法1. 对于违反游泳馆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轻微违规行为,游泳馆工作人员有权进行口头警告和劝阻。
3. 严重违规行为,游泳馆工作人员有权暂停其使用游泳馆的权利,并可能被禁止再次进入游泳馆。
4. 对于故意破坏设备、偷窃游泳馆财物等违法行为,游泳馆有权报警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附则1. 游泳馆有权根据需要对该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提前进行通知。
2. 对于相关管理制度未作说明的事项,游泳馆有权进行适当处理。
3. 游泳者应自觉遵守游泳馆管理制度,共同维护游泳馆的秩序和安全。
以上为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违反者将承担相关责任,请广大游泳者遵守。
游泳馆管理制度细则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游泳馆的安全管理,维护游泳馆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规范游泳馆的运营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游泳馆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并进行宣传和执行。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3aed1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0.png)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规范要求建筑物游泳池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其设计和建造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的规范要求,包括安全、卫生、结构等方面。
一、安全规范要求1. 周边环境:建筑物游泳池应远离交通干道、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区域。
同时,应设置围栏、警示标识等设施,确保游泳池区域的安全。
2. 布局与设计:游泳池应设计合理的出入口和紧急出口,并配备防滑的台阶和扶手,以确保人员安全进出。
3. 深度标识:游泳池内应设置清晰可见的深度标识牌,明确不同区域的水深,避免游泳者意外溺水。
4. 拦挡设施:在游泳池周围应设置合适的拦挡设施,防止人员误入游泳区域。
5. 水质监测:游泳池应设有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游泳者的健康与安全。
二、卫生规范要求1. 池水处理:游泳池应采用合理的池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池水清澈透明、无臭味。
2. 换气系统:游泳池应设置有效的换气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游泳者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 洗浴设施:游泳池周边应设置洗浴设施,包括淋浴间、更衣室等,方便游泳者洗浴和更衣。
4. 清洁维护:游泳池应有专人进行定期清洁,包括池底、池壁、设备等,保持整个游泳池的卫生。
三、结构规范要求1. 抗震设计:游泳池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安全性。
2. 防水设计:游泳池的地下部分应进行防水处理,避免地下水渗透,保持游泳池的稳定性。
3. 材料选择:游泳池的建造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抗腐蚀材料,以确保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 排水系统:游泳池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池水流动畅通,避免积水导致污染和滑倒等危险。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游泳池的规范要求涵盖了安全、卫生和结构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才能确保游泳池的安全、舒适和持久。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环境,致力于打造一个优质的游泳场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健康的享受。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a54686e53a580216fcfec5.png)
第十四条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第十五条 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
(一)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
(二)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七)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八)室内游泳池应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设有机械通风设施。
(九)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采用液氯消毒的应有防止泄漏措施,水处理机房不得与游泳池直接相通,机房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放置、加注液氯区域应设置在游泳池下风侧并设置警示标志,加药间门口应设置有效的防毒面具,使用液氯的在安全方面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五)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使用的消毒剂、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急救药物等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的循环、净化、消毒、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不得对人体安全造成损伤。
第十三条 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游泳池使用规范
![游泳池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c84a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c.png)
游泳池使用规范游泳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而游泳池是人们进行游泳活动的理想场所。
为了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和良好的环境,有必要制定一些使用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泳池使用规范,以便提供游泳者一个愉快且安全的游泳环境。
1. 游泳前的准备在进入游泳池之前,有几个准备步骤是必要的。
确保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受伤,最好在游泳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确保您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游泳。
游泳池在清晨或晚间通常比较空旷,这样您就可以更好地享受游泳的乐趣。
确保您穿着合适的游泳装备。
游泳帽、泳衣和泳镜等是游泳所必需的装备,它们可以提供更好的游泳体验和保护。
2. 游泳池进入与退出在进入游泳池之前,清洁并擦干脚部,以确保不会带进太多杂质和水。
这有助于保持游泳池的清洁和水质的良好。
每次进入或离开游泳池时,请使用脚底清洗设备清洁您的脚底,以帮助减少污染和污垢的传播。
在进入游泳池之前,请先沐浴并彻底清洗身体,以确保身体上没有污垢、油脂和其他物质。
这有助于保持游泳池的卫生和水质的良好。
在进入和离开游泳池时,请使用设置好的梯子或阶梯。
确保您使用梯子正确、慢慢地进入和离开游泳池,以避免滑倒或受伤。
3.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在游泳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在游泳过程中,尽量保持合理的节奏和呼吸。
切忌过度用力或憋气,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您感到疲劳或不适,请立即停止游泳并休息,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在游泳池中,请尽量不要奔跑、踢水或进行其他可能会干扰其他游泳者的行为。
4. 游泳池卫生和安全游泳池周围应保持清洁。
游泳池边缘和周围区域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没有杂物和污垢积累。
游泳池中的水质应定期检测并保持合适的水质标准。
水质检测可以帮助防止水中细菌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游泳池中应设置适当的救生设备,并对可疑的游泳者保持警惕。
应该有足够数量的救生员,在需要时提供紧急救援。
游泳池中禁止使用玩具和其他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
2024年游泳馆管理细则(三篇)
![2024年游泳馆管理细则(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1792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2.png)
2024年游泳馆管理细则一1、婴儿游泳馆内外卫生实行分区责任制,全馆人员必须做到经常保持环境整洁,无垃圾,东西摆放整齐。
2、各室、馆门窗玻璃经常保持明亮,天棚地板、四壁和桌椅用具无灰尘。
3、卫生清扫工具要存放整齐,不准到处乱放,对坐席、门窗、窗帘发现损坏时及时报告、及时修理。
4、个人卫生做到。
勤洗澡、勤理发、勤更衣、勤剪指甲。
5、人人都要懂卫生知识。
6、加强____领导,每月检查评比依次,好的给予奖励,不合格者,除教育外,视情节适当扣发当月奖金。
游泳馆管理细则二1、进入本池游泳者,必须身体健康,绝不允许皮肤病、心脏病及传染病患者进入池内。
2、泳者进入泳池前须先进行强制性淋浴,以免污染泳池。
3、泳前须进行身体各部分的预备运动,以免发生以外或各种不良反应。
4、游泳者不得在泳池内追逐,玩耍等构成对身体安全不利的活动。
5、除携带游泳必需用品外。
其他一切与游泳活动无关的东西,严禁带进场,更不准在游泳池内洗衣服。
6、为了身体健康饭后一小时内请勿进行游泳活动。
7、泳池内的救生设备,泳者都不得乱动。
8、未成年人进入游泳池须有救生员在场监护,如果是学校____的____游泳,必须听从带队老师或游泳教练指挥和安排,以保证泳场的正常运作和泳者的人身安全。
9、泳场内出现异常问题或情况,必须冷静处理,并马救生员和在场管理员。
游泳馆管理细则三一、游泳池开放时间由小区____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三、如____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小区____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四、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五、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1)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规范2024
![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规范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9a53e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6.png)
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游泳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人工游泳池、游泳馆面向群众健身开放时的经营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CJJ122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游泳池swimming pool人工建造的供人们在水中进行各种游泳竞赛、训练、休闲健身的不同形状的水池。
3.2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swimming)在游泳活动中从事游泳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3游泳救生员swimming lifeguard在游泳场所中对游泳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的观察和防护,对溺水者进行赴救,并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现场急救的人员。
3.4水质管理员water quality administrator在游泳场所中对游泳池水质进行监测和处理,并负责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的专门人员。
4从业人员资格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游泳救生员应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游泳救生员应进行年度审核。
水质管理员应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5场地、设施设备条件5.1游泳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
5.2游泳池应无视线盲区。
5.3游泳池浅水区水深应不大于1.2m,儿童游泳池的水深应不大于0.8m。
5.4游泳池池面应设有醒目的水深度标识、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或深浅水区隔离带。
5.5带出发台的游泳池,从出发端开始延伸至少6.0m的范围内,水深应不小于1.35m。
5.6水面面积在500m2以下的游泳池应至少设置2个出入水扶梯,水面面积在500m2及以上的游泳池应至少设置4个出入水扶梯。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https://img.taocdn.com/s3/m/b2d48a0401f69e314232944d.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天然游泳场所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存在渗透性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
水流速度不大于0.5米/秒,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卫生管理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卫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f8f7a23c1ec5da51e270e2.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卫生管理(一)游泳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场所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
(二)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或部门,明确卫生安全主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
游泳场所水质净化消毒、水质监测、督浴、浸脚消毒池、救生、巡视监护等岗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管理人员及岗位责任。
(三)游泳场所应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的组织安排工作,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不宜从事游泳场所服务工作疾病的,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一)游泳场所应建立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二)建立自身检查制度,对场所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清洗消毒的记录。
(三)人工游泳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工作,并配备足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净化、消毒剂。
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检测结果应每月上报卫生监督部门。
开放期间每月应由当地卫生检验部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
游泳池每年开放前和连续开放期间应对卫生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测。
(四)天然游泳场所每年开放前应经卫生部门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对外开放,同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中规定的项目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每月不少于1次,监测结果应向公众公示。
(五)游泳场所应当建立禁止出租游泳衣裤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应配备足够、干净的清扫工具,定期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并做好记录,及时清运废弃物并统一处理。
第二十二条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告(一)游泳场所应当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氯气泄漏等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当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及时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附近医疗机构救治,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9a81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5.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是指游泳场所为了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及游泳环境的洁净而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和措施。
游泳场所的卫生规范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确保游泳者的健康和游泳场所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游泳场所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根据游泳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包括卫生间、洗手间、淋浴间等设施的设置和维护,保证卫生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游泳场所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持清洁、透明、无异味,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消毒。
游泳场所应配备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定期测定水质指标,并公开水质检测结果。
三、游泳场所应设有专门的更衣室和储物柜,并按照游泳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
更衣室和储物柜应保持清洁,储物柜应定期清理并消毒。
四、游泳场所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各种游泳设施和器械,如泳池边的扶手、滑道、蹦床等,保证游泳设施的清洁卫生。
五、游泳场所应配备专业的救生员,按照规定人数配置,保证游泳者在水中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救生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技能考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素养。
六、游泳场所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同时配备适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证游泳场所的急救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
七、游泳场所应设有专门的卫生保洁人员,定期对游泳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游泳场所的环境卫生。
八、游泳场所应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避免过度拥挤,保证游泳者的安全和舒适。
九、游泳场所应对游泳者进行健康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患者,并限制其入水游泳,防止疾病的传播。
十、游泳者在游泳前应进行热身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在饭后或剧烈运动后游泳。
总之,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和游泳场所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游泳场所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卫生意识,才能为游泳者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游泳环境。
游泳场所管理规定规定
![游泳场所管理规定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31094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7.png)
游泳场所管理规定规定本规定是针对公共游泳场所进行制定的,旨在维护公共游泳场所的安全、卫生和秩序,保护公众健康。
任何进入游泳场所的人员都应遵守本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概述1.1游泳场所游泳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游泳馆、社区游泳馆、酒店游泳馆和健身俱乐部池塘等,是供游泳者进行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场所。
1.2 管理者管理者指游泳场所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二、游泳场所安全管理规定2.1 游泳场所开放时间游泳场所应有规定的开放时间,并应该在明显位置公示。
管理者应负责保证游泳场所在开放时间内能够正常使用,不得有突然关闭的情况。
如果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关闭,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游泳者,并尽力进行赔偿。
2.2 游泳场所安全设施游泳场所应设备完整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救生衣、腰带、浮板、救生圈等。
并应当在明显的位置公示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且要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设施的完好程度。
2.3 游泳场所安全指导为保障游泳者的人身安全,管理者应提供专门的安全指导,告知游泳者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以提高游泳者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游泳场所纪律管理管理者应严格对游泳者进行管理,维护游泳场所秩序。
如发现游泳者有违规现象,可以采取劝阻、警告等措施,如果情况严重可以驱逐该游泳者出场,并且有权禁止该游泳者再次进入游泳场所。
三、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定3.1 游泳场所水质管理游泳场所必须定期维护、检验和检测水质,保证水的卫生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管理者也应该对水质进行抽检,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可以对质量有问题的游泳场所进行取缔。
3.2 游泳场所消毒管理管理者应对游泳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并应在明显位置公示消毒信息,告知游泳者消毒时间以免对人体造成影响。
3.3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游泳场所应定期对场馆进行卫生清洁,并应每天进行保洁工作。
并在厕所等卫生间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以保证良好的公共环境。
四、游泳场所服务规定4.1 游泳场所服务质量管理者应对游泳场所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守服务规范,以满足游泳者的需求。
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
![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d7157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一、场馆安全管理标准1. 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2.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 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4. 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能够及时处置紧急情况。
5. 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和提示,保障游客充分了解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规范1. 游泳场馆必须配备专业救生人员,负责监督游客的安全,并及时进行救援。
2. 游泳场馆应设置防护设施,如护栏、安全标识、救生设备等,确保游客的安全。
3. 游泳场馆应规范游客行为,禁止乱泳、混水区域游泳等危险行为。
4. 游泳场馆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5. 游泳场馆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急救服务。
以上是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场馆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游客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在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中,保障游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责任。
为了确保游泳场馆的安全运营,以下是一些关键内容以及继续提高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
六、紧急情况的处理1. 游泳场馆应建立完善的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包括火灾、溺水、跌倒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并进行应急演练。
2. 配备应急逃生通道和灭火器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和员工的安全。
3.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游泳场馆应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七、安全培训和教育1. 游泳场馆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救生、急救知识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关安全技能。
2. 为游客提供安全教育和提示,包括游泳安全知识、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3. 对于儿童游客,特别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家长陪同并监护孩子进行游泳。
八、水质和环境卫生管理1. 游泳场馆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健康无害。
2. 清洁卫生工作人员应保持场馆清洁,保持环境整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具体要求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具体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feaf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6.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具体要求(1)双证齐全并进行公示公共游泳场所须取得有效合格的《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方可营业,且双证须在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进行公示,同时,对本单位卫生等级信息及卫生检测情况进行公示。
(2)场所入口处设立警示标志游泳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的标志,对于有不适宜游泳禁忌症的游泳者,游泳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劝阻、制止其入水游泳。
(3)设符合要求的浸脚消毒池和强制淋浴装置《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要求:游泳场所的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
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
(4)游泳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采用液氯消毒的应有防止泄漏措施,水处理机房不得与游泳池直接相通。
放置、加注液氯区域应设置在游泳池下风侧并设置警示标志,加药间门口应设置有效的防毒面具,使用液氯的在安全方面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游泳场所应配备余氯、PH值、水温度计等水质检测设备。
(5)室内游泳场所通风、采光要求室内游泳池应保持良好通风,机械通风设施正常运转,空气细菌总数、室温、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等空气监测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使用集空调通风系统的游泳场所,其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室内游泳场所自然采光系数不低于l/4,夜间人工照明,距离水面1米高度的平面照度不低于180勒克斯,开放夜场应当配备足够的应急照明灯。
天然游泳场所游泳区水面照度应能够满足救生安全需要。
(6)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细则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7d579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e.png)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维护游泳场所的秩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第三条游泳场所的管理措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防范事故发生。
第二章游泳场所的基本管理第四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游泳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不得有影响工作职责的不良嗜好。
第六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保持其更新和有效性。
第七条游泳场所应当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游泳安全知识的普及。
第八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指示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等。
第三章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设备第九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浮板、救生衣等,并经常检查保养,确保其良好状态。
第十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防滑设施,如防滑地面、防滑扶手等,确保游泳池边和相关设施的安全。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合格的饮用水设施,定期检测水质合格,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明显的游泳区域标识,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员,确保游泳区域的安全。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相应的紧急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并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及时处理游泳事故。
第四章游泳场所的使用与管理第十四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游泳时间和规模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游泳人数,避免拥挤。
第十五条游泳场所应当要求游泳者必须经过合格健康检查,并接受相关检疫工作。
第十六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游泳者行为规范,禁止攀爬围栏、恶作剧、吸烟等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游泳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自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监控设备,对游泳场所进行监控,并保护游泳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游泳场所应当依法办理游泳场所经营许可,不得擅自调整经营范围或擅自停业。
第五章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第二十条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和测试,并落实整改措施。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https://img.taocdn.com/s3/m/78652beabed5b9f3f80f1c6c.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 B9667-9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天然游泳场所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存在渗透性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
水流速度不大于0.5米/秒,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游泳池建设标准及规范
![游泳池建设标准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e0038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3.png)
游泳池建设标准及规范一、引言游泳池是一种常见的娱乐设施,也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
为了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功能完善,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建设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游泳池建设中需要遵循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并提供一些建议。
二、建设标准2.1 安全标准游泳池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
安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合理的深浅比例、坡度和边缘设计,防滑地板和扶手设施,疏散通道和紧急救援设备等。
此外,游泳池周边的标识牌和安全警示标志也必须醒目清晰。
2.2 卫生标准游泳池的水质和环境卫生对游泳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设过程中需考虑无尘、防腐蚀、易清洁的材料,以便于定期维护和清洁。
游泳池的水源应使用纯净水,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处理,以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度适宜。
2.3 设施标准游泳池的设施包括游泳池本体、淋浴、更衣室等。
游泳池的设计需符合人性化、安全、便利的原则,提供良好的景观和舒适的环境。
同时,游泳池辅助设施如淋浴和更衣室,需提供充足的空间、足够的设备和良好的通风。
三、建设规范3.1 建筑规范游泳池的建筑规范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防水设计等。
建筑设计要符合地形地貌、环境卫生以及安全标准,并考虑施工和日常维护的便利性。
结构设计要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确保游泳池能够承受正常使用和突发情况下的压力。
防水设计要做到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并考虑周边环境的排水问题。
3.2 设备规范游泳池的设备规范包括水处理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和通风设备等。
水处理设备要选择可靠、高效的设备,保证水质的清洁和可靠的运行。
水质监测设备要准确、方便,确保水质的监测和调控。
通风设备要满足室内空气质量要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3.3 操作规范游泳池的操作规范包括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日常管理要做好场地维护、水质管理、设备运维和人员管理等。
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紧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培训。
四、建设建议在游泳池建设过程中,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 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标准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664d6ff78a6529657d5304.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游泳场所卫生管理,确保游泳场所符合卫生安全要求,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现有的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和天然游泳场所)。
本规所称游泳场所是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健身、比赛等活动的室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第三条本规下列用语的含义(一)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再送回池子重复使用的系统。
(二)直流式给水系统: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然后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体积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池子的系统。
(三)直流净化给水系统:天然的地面或地下水源,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经给水口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然后将使用过的相应体积的池水经排水口不断排出的系统。
(四)浸脚消毒池:为使每一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的通道上,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设置的含有一定浓度消毒液的池。
(五)强制淋浴:为使每一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的通道上,强制对身体进行清洗以减少对池水的污染而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一)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将场所选择在远离产生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和企业,宜设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同时应避免游泳场所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二)天然游泳场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不应堆有污物或渗透性的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水流速度不大于0.5m/s,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在有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设计和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三)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应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4424c61ad51f01dc281f1d8.png)
游泳场所卫生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游泳场所卫生管理,确保游泳场所符合卫生安全要求,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现有的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和天然游泳场所)。
本规所称游泳场所是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健身、比赛等活动的室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第三条本规下列用语的含义(一)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再送回池子重复使用的系统。
(二)直流式给水系统: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然后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体积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池子的系统。
(三)直流净化给水系统:天然的地面或地下水源,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经给水口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然后将使用过的相应体积的池水经排水口不断排出的系统。
(四)浸脚消毒池:为使每一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的通道上,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设置的含有一定浓度消毒液的池。
(五)强制淋浴:为使每一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的通道上,强制对身体进行清洗以减少对池水的污染而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一)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将场所选择在远离产生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和企业,宜设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同时应避免游泳场所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二)天然游泳场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不应堆有污物或渗透性的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水流速度不大于0.5m/s,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在有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设计和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三)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应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规范
![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92e6c8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9.png)
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规范游泳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然而,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游泳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规范的存在,能够确保游泳者的安全以及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在本文中,将探讨游泳场所安全设施与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1. 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是确保游泳者的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些常见的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包括:- 泳池护栏:游泳池周围的护栏或栏杆可以防止儿童或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落水。
- 救生圈和浮板:在游泳池边设有救生圈和浮板,以供紧急救援之用。
- 游泳池人工呼吸设备:游泳场所应该随时配备人工呼吸设备,以提供急救服务。
- 安全救生员:每个游泳场所都应该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救生员,确保游泳者的安全,及时提供救援。
除了上述常见的设施外,游泳场所还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并及时修复、更换损坏的设备。
2. 游泳场所的规范除了安全设施之外,游泳场所还需要制定一些规范,以确保游泳者的安全和秩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泳场所规范:- 游泳者的分区:游泳场所应设立不同的区域,根据游泳者的技能和年龄水平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避免初学者与专业游泳者发生碰撞。
- 游泳场所管理规定:游泳场所应当通过制定管理规定,明确游泳者的行为规范,以确保游泳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例如,禁止携带玻璃器皿进入游泳池区域,禁止在泳池边奔跑等。
- 游泳指南:游泳场所可以提供游泳指南,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
这些指南可以提高游泳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游泳场所管理者的责任游泳场所的管理者在提供安全设施和制定规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应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设立可靠的安全系统,并培训和雇佣合格的救生员。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定期对游泳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设备的损坏和危险因素。
游泳场所的管理者还应鼓励游泳者参加游泳安全培训课程,提高游泳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鼓励游泳者预约并接种疫苗,以避免传染病在游泳场所的传播。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7c42c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3.png)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游泳场馆是人们进行游泳运动和娱乐休闲的场所,为了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游泳场馆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
下面是游泳场馆服务规范的内容,以保障游泳者的权益和场馆的良好运营。
1.安全规范a.游泳场馆应设置安全警示牌,明确游泳者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如禁止深水区域游泳、禁止与游泳救生员搏斗等。
b.游泳场馆应设立专业的救生员队伍,救生员应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熟悉急救措施和水上救援技能。
c.游泳场馆应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并解决设施设备故障及时。
d.游泳场馆应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急救箱等,并保持设备的完好性和易达性。
2.清洁规范a.游泳场馆应定期清洁游泳池、更换过滤材料、维护水质,保持水质清澈透明,使游泳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底部,确保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b.游泳场馆应定期清洁场馆内的更衣室、淋浴间、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c.游泳场馆应提供充足的卫生纸、肥皂、干净的毛巾等生活用品和设施。
3.人员服务规范a.游泳场馆应提供友好、热情、专业的员工服务,解答游泳者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b.游泳场馆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游泳者服务。
c.游泳场馆应设立客户服务中心或投诉建议箱,及时处理游泳者提出的问题、建议和投诉,并进行反馈。
4.预约和入场规范a.游泳场馆可以为游泳者提供网上预约服务,使游泳者可以提前预订游泳时间,并确保游泳者有足够的泳池资源。
b.游泳场馆应设立合理的入场限制规定,如对游泳池的容量进行限制,以保证游泳者的安全和舒适。
c.游泳场馆应为游泳者提供合理的退款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如天气原因或池水问题,游泳者可以享受一定的退款政策。
5.设施设备规范a.游泳场馆的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游泳者的安全和舒适。
b.游泳场馆应设立合理的游泳池区域划分,如设置专业训练区、儿童游泳区等,以满足不同游泳者的需求。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4f1de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7.png)
游泳场馆服务规范4.2.1 游泳池应符合GB7000.218的要求,水质应符合CJ/T 206-2005的标准。
4.2.2 游泳场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救生设备和急救箱等。
4.2.3 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应保持干净卫生,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
4.2.4 游泳场馆应配备足够的座椅和休息区,以方便顾客休息。
5安全管理要求5.1 游泳场馆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措施。
5.2 游泳场馆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5.3 游泳场馆应配备足够的安全人员,保障顾客的安全。
6服务质量要求6.1 游泳场馆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顾客的满意度。
6.2 游泳场馆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保障顾客的健康。
6.3 游泳场馆应提供便捷的服务设施,如储物柜、吹风机等。
7服务质量保证与监督7.1 游泳场馆应建立服务质量保证制度,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7.2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游泳场馆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7.3 顾客对游泳场馆的服务质量有异议时,游泳场馆应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4.2.1 游泳池和救生设施游泳池和救生设施必须符合GB.1-2003的规定。
应该配备救生圈、救生杆、救护板、护颈套等救生设备和急救药品、救护器材,并放在显著位置以便取用。
游泳池面必须有明显的水深度和深浅水区警示标识。
4.2.2 浸脚消毒池更衣室和游泳池之间必须设置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
池长不得小于2.0米,___应与通道宽度相同,池内消毒液的有效深度不得小于0.20米,池内消毒液的余氯量应保持在(5~10)mg/L。
4.2.3 更衣室、沐浴室和卫生间应分别设男女更衣室、沐浴室和卫生间等,卫生应符合GB 9665的要求。
卫生间标志应明显,设施齐全,完好,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应配备存放衣物的更衣箱,更衣箱结构必须牢固,一柜一锁,锁具完好,内部整洁卫生。
淋浴室应适当配备淋浴喷头,水质应符合CJ/T206-2005的规定;水温宜采用(35~40)℃,夏季可采用常温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卫监督发〔2007〕205号关于印发《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体育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规范游泳场所经营行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制定了《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一日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天然游泳场所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存在渗透性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
水流速度不大于0.5米/秒,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游泳场所应将设计说明、水质处理设计参数、场所总平面布置图、装修原材料、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装置及其工作规程、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情况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备查。
第五条环境卫生游泳场所的内外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舒适、明亮、通风,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第六条人工游泳场所设施与布局(一)人工建造游泳场所应设置游泳池及急救室、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及库房。
并按更衣室、强制淋浴室和浸脚池、游泳池的顺序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的使用要求。
(二)急救室应按《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079要求设置,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应摆放于明显位置,方便取用。
(三)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地面坡度应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并设有排水设施。
墙壁及内顶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
更衣室应配备与设计接待量相匹配的密闭更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
更衣柜宜采用光滑、防透水材料制造并应按一客一用的标准设置。
更衣室通道宽敞,保持空气流通。
常年开放的室内游泳池宜设有空气调节和换气设备、池水温度调节设施。
(四)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淋浴室每20~30人设一个淋浴喷头。
地面应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地面坡度应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并设有排水设施。
墙壁及顶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淋浴室设有给排水设施。
(五)为顾客提供饮具的应设置饮具专用消毒间。
(六)设有深、浅不同分区的游泳池应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或者在游泳池池内设置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
游泳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池角及底角呈圆角。
游泳池外四周应采用防滑易于冲刷的材料铺设走道,走道有一定的向外倾斜度并设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应当设置水封等防空气污染隔离装置。
(七)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八)室内游泳池应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设有机械通风设施。
(九)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采用液氯消毒的应有防止泄漏措施,水处理机房不得与游泳池直接相通,机房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
放置、加注液氯区域应设置在游泳池下风侧并设置警示标志,加药间门口应设置有效的防毒面具,使用液氯的在安全方面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十)游泳场所应配备余氯、PH值、水温度计等水质检测设备。
第七条天然游泳场所设施与布局(一)天然游泳场围护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网与安全警示标志,海滨游泳场应在岸边选择适宜地点设置更衣室、淋浴室、指挥台、公共卫生间、急救室;指挥台内应配备望远镜、通讯广播设备;急救室应配备救生圈(船)、救生人员及有关物品等。
(二)天然游泳场所应有平坦的入水走道通向水域,通道应保持清洁。
在天然游泳场所水面应按一定水深范围分别设置不同颜色且颜色鲜艳的浮筒,并有告示说明其所代表的水深范围。
(三)天然游泳场所应配备PH值等水质检测设备。
(四)天然游泳场所应设立天气预报、水温告示牌。
第八条公共卫生间(一)在游泳场所淋浴室的区域内应配备相应的水冲式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地面应低于淋浴室,地面与墙壁应选择耐水易洗刷材料铺设。
男卫生间每60人设一个大便池和二个小便池,女卫生间每40人设一个便池。
(二)公共卫生间内便池宜为蹲式,采用座式便池的宜提供一次性卫生座垫。
卫生间内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卫生器具宜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和冲洗阀。
卫生间应有独立的排风设施,机械通风设施不得与集中空调管道相通。
第九条通风、照明与水质(一)室内游泳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机械通风设施正常运转,空气细菌总数、室温、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等空气监测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游泳场所,其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室内游泳场所自然采光系数不低于l/4,夜间人工照明,距离水面1米高度的平面照度不低于180勒克斯,开放夜场应当配备足够的应急照明灯。
天然游泳场所游泳区水面照度应能够满足救生安全需要。
(三)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提供的饮水设施设备及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第十条废弃物存放与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游泳场所应在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盛放容器,容器应加盖密闭,便于清理,并能有效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孳生。
游泳场所应设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设施。
第三章卫生操作要求第十一条人工游泳场所应当制订以下操作规程:(一)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二)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消毒操作规程。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五)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公共用品用具采购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使用的消毒剂、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急救药物等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
使用的循环、净化、消毒、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不得对人体安全造成损伤。
第十三条公共用品用具储藏库房应存放一定数量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药剂、急救物品与设施等,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记明显。
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
库房应有预防控制病媒虫害的设施和措施,设有机械通风装置,保持良好通风。
消毒药剂和急救药物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专间或专柜存放且密闭上锁,并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
按药品有效期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第十四条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第十五条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一)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
(二)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三)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
(四)游泳池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每日应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应排入下水道。
(五)池水水质消毒液投入口位置应设置在游泳池水水质净化过滤装置出水口与游泳池给水口之间。
第十六条游泳场所消毒(一)人工游泳场所每班开场前和散场后均应对游泳池外沿、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擦洗或冲洗一次。
发现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后再进行擦洗。
(二)淋浴室应经常刷洗,地面要定期消毒。
更衣柜应于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公共卫生间和垃圾箱(桶)应每天及时清洗消毒,防止孳生蚊蝇。
(三)饮水、消毒、抢救等设施设备以及急救室应定期做好清洁消毒。
第十七条设备设施维护(一)人工游泳场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补水、保暖通风等设备设施应齐备完好,应建立并执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好相应记录。
(二)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检修,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水循环设备检修超过一个循环周期时,不得对外开放。
第四章卫生管理第十八条证照管理游泳场所及从业人员应证照齐全,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第十九条机构及人员职责(一)游泳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场所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
(二)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或部门,明确卫生安全主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
游泳场所水质净化消毒、水质监测、督浴、浸脚消毒池、救生、巡视监护等岗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管理人员及岗位责任。
(三)游泳场所应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的组织安排工作,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不宜从事游泳场所服务工作疾病的,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第二十条培训、管理制度(一)游泳场所应建立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二)建立自身检查制度,对场所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清洗消毒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