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尺度专题_o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徐州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研究 一. 研究概述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旧城中心区是一个繁华热闹而且具有活力的心脏地区。然而,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在旧城中心区的改造更新过程中,出于城市形象及交通发展的需求,以大街区、宽马路的建设方式主导着整个改造更新过程,其街区尺度规模与特点往往与我们所希望拥有的旧城生活气息不相适应。

这种建设方式源自于普遍存在的误导观念: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率的城市中心区必须有刺激视觉的城市标志、有高层林立的大尺度街区、有宽阔的马路以及有标准化的土地分类使用。然而,当我们在这种观念下建成的市中心居住生活时,却发现实际的使用是混乱的、低效的、对公众来说甚至是不舒适、不公平的。

在各种纷扰复杂的问题之中,街区尺度过大的因素可以说是造成一系列其它旧城更新问题的关键所在。许多城市的发展实例告诉我们,在街区尺度过大的现状下,即使道路宽度拓得再宽,也难以真正解决交通问题;另外,道路的不断拓宽也导致了城市中心区失去更丰富、更多彩的市民生活。

可以设想,如果未来徐州旧城中心区的改造更新,继续遵循着“大街区、宽马路”以及开发大量封闭式居住区的规划方式,旧城中心区中不可或缺的脉络——支路将被不断截断或蚕食;构成城市路网的骨架将几乎只能依靠的城市干道系统,大量交通聚集到仅有的几条主干道上;而这些干道往往由于同时承担生活性及交通性两方面的功能,负荷巨大,因此只能采取拓宽道路的方式来进行缓解;然而随着车辆的剧增,旧城中心区将渐渐地掉入了道路越宽、交通越堵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我们认为,把徐州旧城中心区的街区尺度研究作为旧城中心区空间梳理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全符合旧城中心区改造更新朝良性方向发展的迫切需要的。

高层林立的建筑群、大尺度街区、宽阔的马路往往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高效 率”的城市中心区意象

广州天河新城市中心区主干道的“繁荣”景象

对于徐州旧城中心区的街区尺度研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求从

各种理论及实践中得到对具体的规划设计有所助益的思路:

⏹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的理论分析

⏹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的实例分析

⏹徐州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分析

⏹徐州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模式的设计建议

徐州旧城中心区城市主干道街景

二.旧城中心区街区尺度的理论分析

1.旧城中心区的特色

大部分旧城中心区与新城的区别是其由历史所形成的别具特色的城市肌理,而城市肌理的特征则

基于城市街区的规模与尺度。

在传统的城市,越靠近中心的街区规模越小。这意味着街道变得更为密集,可渗透性也得到了加

强。这种可渗透性为中心区带来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1.促进了中心区更大层面的步行者的活动;

2.越接近中心的区域,开发密度就越高,功能混合的情况也越多;

3.增加了道路网的密度,有利于疏解交通。

大部分传统城市的建设过程告诉了我们:旧城中心区是通过减少街区尺度及规模而形成缜密的城

市肌理特色。因此,要保持旧城中心区的特色,就必须注重控制城市街区的规模与尺度,只有通过对

这一关键因素的适当引导,才能为旧城的改造更新定下良好的整体格局。

2.旧城中心区的开发原则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复合功能、地域风貌、艺术特色等集中表现的场所,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也是市民心理认同的归属所在,同时也是驾驭城市形体结构和肌理组织的决定性空间要素之一。

关于旧城中心区的开发原则,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的一系列要点:

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

城市中心区土地使用布置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有各种互为补充的功能,这是古往今来城市中心

存在的基本条件。鼓励商店、办公室、公寓和住宅混合设置在同一用地的设计方式,促进不同的年龄、

阶层、文化背景的人群在中心区进行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

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

富有特色的旧城中心区城市肌理

一般来说,将具有相近功能的设施集中在一起是有利的,这不仅对这些设施本身的日常营运有利,

而且也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紧凑密实的空间形态有助于人们活动的连续性。使人们在中心区能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

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

无论从经济的角度看,还是就市中心在城市社区中所起的作用而言,城市中心区都应具有较高密度和商业较强的开发。应该认识到,高强度的开发未必就是超高层开发。

4)确保土地使用的均衡发展

城市中心区各种活动应避免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土地使用上。不同种类的土地利用应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内,并考虑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5)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车辆和行人对于街道的使用应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关系。对于大多数中心区来说,应鼓励步行系统和街面的活动,如鼓励人们使用公交运输方式,并在步行区外围的适当位置设计安排交通工具换乘空间节点等。

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

即在空间环境安排上考虑为人使用的连续空间,使人们采取步行方式就能够便捷地穿梭活动于城市中心区各主要场所之间。

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象

即应让城市中心区具有令人向往、舒心愉悦的积极意义,如精心规划布置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设置广场和街道方便设施及建筑小品、环境艺术雕塑等等,这样有利于为中心区建立安全、稳定、品味高雅的环境形象。

由此可见,成功的城市中心区是多样化城市生活的载体,其中的开发建设将会呈现出各种不可预见的复杂功能,城市中心区的街区应该且必须为这些不可预见的复杂功能提供其存在的空间,而小尺度的街区就具备了适应这种需求的弹性及灵活性。

街区尺度和路网密度的变化体现了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的复杂

性与不可预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