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

(最新整理)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

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27
2021/7/26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梅》)
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
画菊》)
⑤⑥对比
8
2021/7/26
探究讨论: 如何鉴赏咏物诗?
9
2021/7/26
阅读下面词作,合作探究,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 作尘,只有香如故。
10
2021/7/26
小 试 身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 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 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17
2021/7/26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18
2021/7/26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曲,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引导学生谈论古诗的美感和价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4. 学习古诗《将进酒》(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今天,我们课堂上进行了一次诗词鉴赏与欣赏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美妙之处,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课堂的实录。

第一节:诗词导读我们首先通过诗词导读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激发了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这一部分的导读旨在为接下来的欣赏铺垫,使学生们对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节:集体欣赏在导读之后,我们进行了集体欣赏的环节。

老师选择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他们通过静听、专注的方式,聆听了老师的解读和赏析,领略到了诗词之美。

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也积极参与着。

他们纷纷提出看法、抒发感受,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为他们增添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在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是被动听众,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

第三节:个人欣赏在集体欣赏之后,我们进入了个人欣赏的环节。

每位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词,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欣赏。

然后,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分享了这首诗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与思考。

学生们通过朗读、解读和思考,展示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有的选择了优美的语言进行诵读,有的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个人欣赏,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第四节:互动分享最后,我们进行了互动分享的环节。

学生们交流了彼此的欣赏体验,互相借鉴与启发。

他们在分享中不仅获得了新的见解和体验,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次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深入研读古诗词,学生们在情感、思维和审美等多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高中语文《“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整理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学生背诵,温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启发:根据你所背诵的这几首诗,请说说你对咏物诗有什么理解?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
三、掀起你的盖头来—明确咏物诗概念(教师讲解)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整理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3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托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整理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4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整理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特级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特级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特级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特级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

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其实从古到今我们与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自然是我们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在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我们也在大自然渐渐的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许多文人墨客在大自然中将自己的生命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词。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去解读别样的人生。

二、感知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李商隐在《咏柳》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

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近全国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三、示例感悟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物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练结合法、方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诗谜)1.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打一植物)2.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物体?你为什么知道是它呢?——竹子,公鸡正是因为诗抓住了竹子有节,千枝万叶,不开花;公鸡头上有红冠,清晨打鸣这些事物显著的特点,我们知道了所写之物。

这类诗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一类诗——咏物诗。

二、介绍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等)的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等)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的诗歌。

2.主要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3.标题的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形式标志咏(题、赠、赞、赏)+物象,如《咏梅》、《赏牡丹》三、学习《葡萄》原文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岁中进士,后任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潮州刺史等职,中间几度被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某某省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咏物诗鉴赏提纲》教案新人教版一、示例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环境烘托。

二、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练习1、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断肠天是指令人销魂的春天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4、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5、浪花(宋)王寀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咏物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咏物诗群文阅读
教案
学情分析
群文阅读近年来在语文界掀起一阵浪潮,只是目前还没有遍及每个角落。

所以学生对于群文阅读这种类型的课程还很陌生,老师也是懵懵懂懂,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议题及材料的选取必须从课本进行延伸拓展,可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绘天地万物,抒千古情志。

在诗歌王国里,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一见钟情”,他们或是单纯地喜欢,或是借物自喻,或是批判现实。

在这些看似无情的“物”身上寄寓自己独特的情感,这样的诗歌叫“咏物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刘桢的脚步走进诗人的情感天地。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三)精读第一首诗
1、学生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赏析诗句(带着出示的问题进行赏析)
知品性,明情感。

(四)阅读三组诗
快速朗读、默读三首诗,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笔下的松柏所处的环境如何?松柏身处这样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表现?(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2、松柏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3、诗的题目是《赠从弟》,诗的内容又为何写的是松柏呢?。

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

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

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篇一: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鉴赏之炼字课堂实录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鉴赏之“炼字”【课堂实录简案】开场白:【1分钟内完成】诗圣杜甫有句名言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家知道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吗?——炼字。

对。

出色的诗人,都讲究炼字。

唐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既然,锤词炼字这么艰辛,那么诗人为何还要苦苦推敲呢?对了,有时关键处一个字的好坏,决定着诗歌成就的高低。

寻常一字,尽显风流啊。

一、规范答题步骤【连开场白,控制在8分钟以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还原古人的风流,体会古人的得意。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前预习”中的四句名句,在句中找出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字词。

……(此处请3位同学来说,每位两句,第三位补充)同学们,观察下这些字词在词性上都有怎样的特点呀?对了,它们都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

古人,常在这些字词上下足功夫,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是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用得好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特征;副词呢,是虚词,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却能突出所表现对象的在程度、范围上的特点。

大家一下子就找到用得最好的字,说明同学们都很有审美的眼光。

那么,下面,我们从刚才四句诗句中挑几个你最有感觉的字,来欣赏下,看看你是否是诗人的知音?……(此处请2位同学)不错,同学们,语感挺好。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答题的两位同学都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述了他对这个字的表现力的赏析。

请大家归纳一下。

得出:内容、情感、手法、特殊效果二、提示体会表现力的方法:还原、比较【20分钟】嗯,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努力,我们找到了分析炼字题的一般答题角度。

那么,下面我们活学活用,来鉴赏下面两首诗歌。

(一)《木兰花》首先,请大家缓慢自读《木兰花》三遍,进入诗歌的情境,还原当时真实的场景,看看在这首诗人在做什么,看到了什么,心中有哪些感触?城东春日,泛舟湖面,微波清漾,远望绿杨如烟,近观红杏似火。

咏物诗公开课

咏物诗公开课

咏物诗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咏物诗,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的高耸与黄河的壮阔,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物诗的概念,认识咏物诗的特点。

2. 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学会欣赏咏物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物诗的概念,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欣赏咏物诗,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鹳雀楼和黄河的壮阔景象,引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

2. 讲解咏物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咏物诗。

3. 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解读诗人的豪情壮志。

4. 欣赏其他咏物诗,如杜甫的《望岳》、李白的《庐山谣》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随堂练习: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登鹳雀楼》意象:鹳雀楼、黄河意境:高耸、壮阔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2.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创作一首咏物诗,并附上创作思路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咏物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在欣赏其他咏物诗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情趣。

但在创作咏物诗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咏物诗创作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咏物诗的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或物体为主,借物抒情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对物象的细致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登鹳雀楼》的意象:鹳雀楼、黄河是诗中的主要意象。

鹳雀楼象征着高远和志向,黄河则象征着壮阔和力量。

3. 意境与情感:诗中的意境是通过鹳雀楼和黄河的描绘来展现的,高耸和壮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豪情壮志的氛围。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育星教育网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赏析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受作者当时心境,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会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理解当时所处背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意思?"我"——"非我"生:"我"就是"我","非我"就是"不是我"。

(生笑)师:哈哈,那到底"是不是我"?生: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大部分的时间,我是我,但是有时候,我又不是我,不是大家看到的我"。

人前的我,人后的我,现实的我,精神的我。

师:有意思,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刻?(生踊跃发言)生:有!我不喜欢那种家庭聚会,但是我妈就一定让我参加,对着亲戚笑脸嘻嘻的,这一点都不像我。

师:这样的"时刻",不止是"我们有",上个世纪的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有,但他的"我与非我"又与我们的"我与非我"不同,今天我们将从"我与非我"的角度解读朱自清,学习《荷塘月色》。

二、"我"与"非我"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找出"我与非我"的"界线",意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是我"。

生1:第三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师:这里的"我"怎样的?"非我"呢?联系全文思考一下。

咏物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咏物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三、教学难点:
咏梅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从哪些角度写梅的?
掀起你的盖头来—咏物诗
1、 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 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
咏花诗
牡丹高贵富丽,常比喻为最 美丽的女子。 梅,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 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 污的高洁品格坚贞的象征。 菊坚贞、高洁的品质 。 莲,“莲”与“怜”、“恋” 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等。

鉴赏咏物诗,注意掌握以下几步: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形态、色泽、 所处环境等) 第2步:体会所言之“志” (包括:思想、 感情、志向、愿望等) 第3步:分析表达技巧 (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烘托)
4、法——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情;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 诗中刻画的柳有什么特点⑵试析这首 诗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1)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 舞女翩翩起舞,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后两 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 条凄凉。 (2)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春日之 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 (3)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自 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 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引言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古诗三首》,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创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首先,我将为学生简要介绍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豁达的胸怀;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离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2. 朗读与赏析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他们体会诗歌的语言韵律。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音节、节奏、声调等要素,感受诗歌的美感。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逐句赏析诗歌,关注诗人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的魅力,我将组织一次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改写或者创作新的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提供一些创作技巧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我也会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4.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本次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分享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此外,我还会邀请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春望》时,我会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育星教育网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比德于物,人与物化--《咏物诗与〈竹石〉》课堂实录及评析

比德于物,人与物化--《咏物诗与〈竹石〉》课堂实录及评析

比德于物,人与物化--《咏物诗与〈竹石〉》课堂实录及
评析
《咏物诗与〈竹石〉》课堂实录:通过让学生们认真分析李白《竹石》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中的两个描写,使学生们意
识到诗中蕴含的生命力,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的美丽,把人与自然和谐
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以物见人,以人见物。


评析:本次课堂,师生共同通过分析《竹石》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比
德于物,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使他们在意识到自然景物的精彩与美丽的同时,也反思自身对自然的关系。

只有做到了比德于物,人与物才能真正和谐,更是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得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得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得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得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得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得思路,和咏物诗歌得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得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得同时,寄托自己得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得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得例子或身边得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得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得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得对象。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得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得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得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得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得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得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得。

那我们在鉴赏这类诗歌时理解情感就要先干什么?”生一:找到歌咏得对象。

生二:对。

还要找到物得特点。

“不错,什么样得词能体现物得特点?”生一:形容词。

生二:动词和叠字叠词。

生三:表颜色得词。

生四:表颜色得词也是形容词,还有,副词。

“大家探讨得很激烈,那就给大家几首诗进行鉴赏,实际体悟一下诗中咏了何物?作者是用什么词表现其特点得?其中表达得情感是什么?同时请大家注意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得表现手法。

”展示课堂探究题要求:先审下面得四首诗(『自主学习』8分钟)题一: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题二: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题三: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题四: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分组讨论:展示小组讨论题目和要求(『合作探究』时间5分钟)(题一1组和5组;题二2组和6组;题三3组和7组;题四4组和8组)要求: 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得情感:4.所用得手法;“好了,来大家展示一下成果。

”写在黑板上(时间5分钟)生:题一:1组1.所咏之物:蝉2.特点:饮清露;声自远3.表达得情感:赞扬蝉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4.所用得手法;借物抒情5组 1.所咏之物:蝉2.特点:饮清露;声自远不是借秋风3.表达得情感: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4.所用得手法;托物言志题二2组 1.所咏之物:白云泉2.特点:白云随风舒卷,无牵无挂和“自闲”体现悠闲3.表达得情感:胸怀淡泊、精神闲适4.所用得手法;以物自况6组 1.所咏之物:白云泉2.特点:“自闲”体现悠闲3.表达得情感:“何必”一句体现作者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

4.所用得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题三3组 1.所咏之物:梅2.特点:花色淡,气味清新3.表达得情感:保持高洁得品质4.所用得手法;托物言志7组 1.所咏之物:梅2.特点:淡淡得墨色,不需要人们得夸赞,却要留下香味3.表达得情感: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得品格4.所用得手法;托物言志题四4组 1.所咏之物:小松2.特点:刺头,长在蓬蒿之中,别人不能正确对待它3.表达得情感:不甘被埋没,有凌云壮志4.所用得手法;象征8组 1.所咏之物:小松2.特点:生长在蓬蒿之地,虽开始不被赏识,但最终得到认同3.表达得情感:不被赏识却不悲观,努力实现自己得价值,终究会被认同得心境同时,对眼光短浅得“时人”进行批判4.所用得手法;托物抒情“好,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各组得理解,看看,谁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共同探讨(时间3分钟)。

生一:同意题一组同学得观点。

作者在诗中写出了蝉“饮清露”,居高“声自远”得特点,作者借蝉咏怀,托物言志,蝉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得化身,诗人借“蝉”得形象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得信念。

学生鼓掌。

“好,在这里还应注意刚才我们同学提了一个观点‘蝉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得化身’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术语表达,是什么术语?”沉默一会儿:“以蝉自况。

”“没问题。

真棒。

”生二:题二组两个小组得答案合在一起更合适,诗人写白云泉得云和泉得自由自在和悠闲得特点,表现诗人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得出世归隐思想。

同样,手法是托物言志。

生三:还有就是诗人用泉水激起得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

学生鼓掌。

“很好。

”生四:题三组,诗人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花开淡淡得得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得志愿。

墨梅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气质高洁端庄、超凡清逸,诗人在这里表现了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得品格。

手法同意两个小组得观点。

学生鼓掌。

生五:小诗借松写人,托物抒情。

生六:还有对当时世俗人不识人才得得一种批判。

生七:对,欣赏小松得性格。

有“刺头”,勇于向上钻,小松有坚强不屈得性格、勇敢战斗得精神。

生八:小松具有强大得生命力,“出”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而且也起了承前启后得作用。

“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诗人正是在这里感叹:眼光短浅得“时人”,没有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得可叹之举。

『小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咏物诗常用什么表现手法。

”“我知道,托物言志,以物自况。

”生十说。

“还有,有时是托物抒情,”板书结论:咏物诗常用得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自况或托物抒情“回答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时应注意什么?”“联系所写之景物得特点,结合手法分析。

”生十一。

“好。

”板书结论:咏物诗得思想:手法+手法作用及分析诗句+情感主旨。

四、链接高考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得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得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得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得是甘甜得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得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得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得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得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得悲伤真得让我伤心难过啊!(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得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得悲伤。

五、创作尝试听《小草》,尝试咏物诗创作,要求不写题目,力求通过描述使别人能够读懂你吟咏得对象。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得小草。

从不寂莫,从不烦恼,你看我得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创作示例: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锚:即使一生不露面,也会感到它得存在。

星星:不要以为是月亮得臣民,其实,它是太阳得伙伴。

火车:循规蹈矩往来频,不慕他乡景色新。

脚下行程虽有定,怀中纳尽四方云。

创作交流与点评(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