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测评记录(三)
LINU_操作系统安全测评指导书(三级)
操作系统安全测评指导书LINUX1 概述1.1 适用范围本测评指导书适用于信息系统等级为三级的主机Linux 操作系统测评。
1.2 说明本测评指导书基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根本要求》的根底上进展设计。
本测评指导书是主机安全对于Linux 操作系统身份鉴别、访问把握、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备份与恢复安全配置要求,对Linux 操作系统主机的安全配置审计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1.4 保障条件1)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系统治理员〕的乐观协作2)需要测评主机的治理员帐户和口令3)提前备份系统及配置文件第2 页/共10 页序号测评指标测评项操作步骤预期记录实际状况记录1 身份鉴别(S3) a)应为操作系统的不同用户安排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b)应对登录操作系统的用户进展身份标识和鉴别。
查看用户名与UIDcat /etc/passwd、cat /etc/shadow查看登录是否需要密码cat /etc/passwd、cat /etc/shadow分别查看用户名〔第1 列〕与UID〔第3 列〕是否有重复项全部用户具有身份标识和鉴别,用户密码栏项〔第2 项〕带有X,表示登陆都需要密码验证。
假设留空则表示空密码。
序号测评指标测评项操作步骤预期记录实际状况记录c)操作系统治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系统的静态口令应在8 位以上并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等混合组成并每三个月更换口令。
①查看登录配置文件cat /etc/login.defs②查看密码策略配置文件(CentOS、Fedora、RHEL 系统)cat /etc/pam.d/system-auth(Debian、Ubuntu 或Linux Mint 系统)cat /etc/pam.d/common-password①登录相关配置内容:PASS_MAX_DAYS=90#登陆密码有效期90 天PASS_MIN_DAYS=2#登陆密码最短修改时间,增加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短期更改屡次PASS_MIN_LEN=7#登陆密码最小长度7 位PASS_WARN_AGE=10#登陆密码过期提前10 天提示修改②密码策略相关配置password requisite pam_cracklib.soretry=3 minlen=7 difok=3 ucredit=-1 lcredit=-1 dcredit=-1 ocredit=-1#“minlen=7”表示最小密码长度为7# “difok=3”启用3 种类型符号#“ucredit=-1”至少1 个大写字符# “lcredit=-1”至少1 个小写字符#“dcredit=-1”至少1 个数字字符#“ucredit=-1”至少1 个标点字符序号测评指标测评项d)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实行完毕会话、限制登录间隔、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校园广播系统系统测试报告【范本模板】
新城淮中校园广播系统测试报告目录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项目背景 (2)1.3 术语解释 (2)1.4 参考资料 (2)2 测试概要 (3)2.1 系统简介 (3)2.2 测试计划描述 (3)2.3 测试环境 (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 测试执行情况 (4)3.2 功能测试报告 (4)3.2.1 实时播放模块测试报告单 (4)3.2.2 定时播放功能模块测试报告单 (5)3.3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6)3.5 易用性测试报告 (7)3.6 安全性测试报告 (7)3.7 可靠性测试报告 (8)4 测试结论与建议 (9)4.1 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4.2 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4.3 测试结果分析 (9)1 引言1。
1 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广播系统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公共广播系统从目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需求分析,学校需建设一套以适应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要求的多功能校园公共广播系统。
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主要作用是用于学校开展教学信息的传播、校园上下课铃声的播放、多媒体校园广播的开展等需求,通过自动化广播系统,替代传统电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具有自动定时播放,预排播放、不同时间播放不同内容、教室远程点播、教师远程备课、多媒体教学、远程广播寻呼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学校开展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等功能需求1。
3 术语解释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1.4 参考资料《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T 50314-2006《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JGJ/T16-92—2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6-200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2 测试概要2.1 系统简介从投资合理、外观美观、设计规范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采用智能的联动和自动火灾报警广播方案.设有音量调节器的扬声器,平时在接收日常广播时可以调节音量或关闭,紧急广播时扬声器不受音量调节器控制,都将处于紧急广播状态。
某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S3A3G3)
某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S3A3G3)报告编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系统名称:被测单位:测评单位:报告时间:报告编号:错误!未找到引⽤源。
[2013版]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注:单位代码由受理测评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
声明本报告是错误!未找到引⽤源。
的等级测评报告。
本报告测评结论的有效性建⽴在被测评单位提供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基础之上。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仅对被测信息系统当时的安全状态有效。
当测评⼯作完成后,由于信息系统发⽣变更⽽涉及到的系统构成组件(或⼦系统)都应重新进⾏等级测评,本报告不再适⽤。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不能作为对信息系统内部署的相关系统构成组件(或产品)的测评结论。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本报告中的测评结果或结论都应保持其原有的意义,不得对相关内容擅⾃进⾏增加、修改和伪造或掩盖事实。
⽬录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 (1)报告摘要 (1)1测评项⽬概述 (10)1.1测评⽬的 (10)1.2测评依据 (10)1.3测评过程 (11)1.4报告分发范围 (13)2被测信息系统情况 (14)2.1承载的业务情况 (14)2.2⽹络结构 (14)2.3系统构成 (14)2.3.1业务应⽤软件 (14)2.3.2关键数据类别 (15)2.3.3主机/存储设备 (15)2.3.4⽹络互联设备 (15)2.3.5安全设备 (15)2.3.6安全相关⼈员 (15)2.3.7安全管理⽂档 (16)2.4安全环境 (17)2.5前次测评情况 (18)3等级测评范围与⽅法 (19)3.1测评指标 (19)3.1.1基本指标 (19)3.1.2特殊指标 (19)3.2测评对象 (20)3.2.1测评对象选择⽅法 (20)3.2.2测评对象选择结果 (20)3.3测评⽅法 (23)4单元测评 (24)4.1物理安全 (24)4.1.1结果记录 (24)4.1.2结果汇总 (28)4.1.3问题分析 (28)4.2⽹络安全 (29)4.2.1结果记录 (29)4.2.2结果汇总 (43)4.2.3问题分析 (43)4.3主机安全 (44)4.3.2结果汇总 (49)4.3.3问题分析 (49)4.4应⽤安全 (50)4.4.1结果记录 (50)4.4.2结果汇总 (56)4.4.3问题分析 (56)4.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57) 4.5.1结果记录 (57)4.5.2结果汇总 (58)4.5.3问题分析 (59)4.6安全管理制度 (59)4.6.1结果记录 (59)4.6.2结果汇总 (61)4.6.3问题分析 (62)4.7安全管理机构 (62)4.7.1结果记录 (62)4.7.2结果汇总 (67)4.7.3问题分析 (67)4.8⼈员安全管理 (68)4.8.1结果记录 (68)4.8.2结果汇总 (71)4.8.3问题分析 (71)4.9系统建设管理 (72)4.9.1结果记录 (72)4.9.2结果汇总 (79)4.9.3问题分析 (79)4.10系统运维管理 (80)4.10.1结果记录 (80)4.10.2结果汇总 (91)4.10.3问题分析 (91)5整体测评 (93)5.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93)5.2层⾯间安全测评 (93)5.3区域间安全测评 (93)5.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93)5.4.1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测评分析 (93)5.4.2整体安全防范的合理性测评分析 (93)6测评结果汇总 (94)7风险分析和评价 (96)8等级测评结论 (105)9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106)9.2⽹络安全 (106)9.2.1整体⽹络 (106)9.2.2北电交换机 (106)9.2.3华为NE08 (106)9.2.4天融信防⽕墙 (106)9.2.5天融信防毒墙 (107)9.3主机安全 (107)9.4应⽤安全 (107)9.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08)9.6安全管理制度 (108)9.7安全管理机构 (109)9.8⼈员安全管理 (109)9.9系统建设管理 (110)9.10系统运维管理 (110)报告摘要⼀、测评⼯作概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相关⼈员进⼊机房缺乏必要的审批程序,没有⼈员进⼊机房的登记记录。
广播系统工程电声性能测量记录(最新版)
4k
5k
6.3k
8k
10k
12.5k
总声压级(Flat)
漏出声衰减 测量数据
测量点
东
南
西
北
分贝值
电声性能测量结果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数据 按照STIPA测量方法提供记录
项目
应备声压级
声场不均匀 度
漏出声衰减
扩声系统语 言传输数 STIPA
系统设备信 噪比
传输频率特 性
等级评价
签
监理(建设)单位
字
栏
专业技术负责人
施工单位 专业质量员
专业工长
广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编制
广播系统工程电声性能测量记录
工程名称: 工程1
编号: 00-00-C5-001
测量场所
测量仪器
测量人员
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 测量数据
测量
中心频率 (Hz)
声压级
1
2
3
4
……
n
(dB)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k
1.25k
1.6k2kFra bibliotek2.5k
3.15k
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评价
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评价一、概述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于2019年7月通过建设部和信产部联合审查,送批待颁布。
该标准用三项指标规范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语言可懂度的一种客观评价指标;系统设备信噪比;传输频率特性。
具体指标见表1。
Hz)*10dB12dB14dB10dB12dB表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音质评价指标*仅属摘要,详见《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来,音质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由人发出来的声音、由乐器发出来的声音、由电声设备重放出来的声音,都可以对其音质进行描述,但都很难作出是“好”或是“坏”的简单定评。
事实上,对于同一个声音,不同的人听起来,其评价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下,其评价也会是不同的。
但对于电声系统的重放声(不包括电子乐器的原发声),如果把其音质的好坏对应于“保真度”的高低,则应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定评。
另外,对电声工程系统的音质评价同对电声器件的音质评价是有差别的。
本文针对前者,是指对作为一项扩声工程的电声系统的音质评价。
对于电声系统的音质评价,有两种评价方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一般认为,它们各自都是不充分的,正确的评价需要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互补。
但是,到目前为止,各种主观音质评价方法都还不十分便于工程应用;而且主观评价的结果,可能会同客观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矛盾。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行的有关音响工程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没有直接对系统的音质作出简明的规范。
通常的做法是用一系列客观指标来映射系统的音质,这些指标包括“混响时间”、“声能比”、“传输频率特性”、“信噪比”、“非线性失真”、“声压级的动态范围(最大声压级)”......等等。
毫无疑问,“音质”是所有电声工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最好用一种既易于工程操作又不容易产生歧义的办法予以规范。
对于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音质评价问题可能比厅堂以及影剧院音响工程简单,因为前者主要是语言扩声而后者更重要的是音乐扩声,所以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音质评价,可以把重点放在对“语言可懂度”(或“语言清晰度”)的评价上。
会议系统测评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隶属分部/子分部/分项 (或系统/子系统)工程名称
所在的施工部位
会议系统测评记录(一)
检验批 编号
施工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质量验收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 智能建筑工程 GB50339-2013
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 设计文件(图)/产品技术文
件
检查日期:
年月日 至
年月日
最小/实际抽 样数量
测试计量器具(仪表、仪器)及其附属设备(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分辨精度/出厂编号/制造厂商/ 其他要素:
检测调试说明:
综合评价结论/备 注:
施工单位
监理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位
检测调试 负责人签 名:
专业工长 (施工员)签名:
专业质检 员签名: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签名: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报告3
报告编号:(-16-1303-0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说明:一、每个备案信息系统单独出具测评报告。
二、测评报告编号为四组数据。
各组含义和编码规则如下:第一组为信息系统备案表编号,由2段16位数字组成,可以从公+安机关颁发的信息系统备案证明(或备案回执)上获得。
第1段即备案证明编号的前11位(前6位为受理备案公安机关代码,后5位为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的备案单位的顺序编号);第2段即备案证明编号的后5位(系统编号)。
第二组为年份,由2位数字组成。
例如09代表2009年。
第三组为测评机构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为省级行政区划数字代码的前两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编号:00为公安部,11为北京,12为天津,13为河北,14为山西,15为内蒙古,21为辽宁,22为吉林,23为黑龙江,31为上海,32为江苏,33为浙江,34为安徽,35为福建,36为江西,37为山东,41为河南,42为湖北,43为湖南,44为广东,45为广西,46为海南,50为重庆,51为四川,52为贵州,53为云南,54为西藏,61为陕西,62为甘肃,63为青海,64为宁夏,65为新疆,66为新疆兵团。
90为国防科工局,91为电监会,92为教育部。
后两位为公安机关或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测评机构顺序号。
第四组为本年度信息系统测评次数,由两位构成。
例如02表示该信息系统本年度测评2次。
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注:单位代码由受理测评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
声明本报告是票务系统的安全等级测评报告。
本报告测评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被测评单位提供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基础之上。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仅对被测信息系统当时的安全状态有效。
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由于信息系统发生变更而涉及到的系统构成组件(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等级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不能作为对信息系统内部署的相关系统构成组件(或产品)的测评结论。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测评结果或结论都应保持其原有的意义,不得对相关内容擅自进行增加、修改和伪造或掩盖事实。
等保测评报告模板
等保测评报告模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年月日测评单位名称报告摘要一、测评工作概述本部分概述被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投入运行时间、承载的业务情况、系统服务情况以及定级情况。
同时描述等级测评工作的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和等级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包括投入测评人员与设备情况、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统计(涉及的测评分类与项目数量,检查的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管理文档数量,访谈人员次数)。
二、等级测评结果本部分依据第4、5章的结果对等级测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测评项符合情况及比例、单元测评结果符合情况比例以及整体测评结果)。
通过对信息系统基本安全保护状态的分析给出等级测评结论(结论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
三、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部分依据6.3章节的分析结果,列出被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四、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本部分针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报告基本信息信息系统基本情况本部分列出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系统名称、安全保护等级、委托单位、机房位置、灾备中心、其他机房等信息。
委托单位信息本部分列出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信息等。
测评单位信息本部分列出测评单位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信息等。
日期信息本部分列出报告编制、审核批准、审核人、批准人的日期信息。
声明本部分是测评单位对于测评报告内容以及用途等有关事项做出的约定性陈述,包含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仅对目标系统的当时状况有效,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系统出现任何变更,涉及到的模块(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不能作为对系统内相关产品的测评结论;本报告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用户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基础上;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结果或数据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意义,不得擅自进行增加、修改、伪造或掩盖事实。
测评单位机构名称年月测评单位名称报告目录本报告的目录如下:I。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试行)(公信安[2024]1487)
公安部信息平安等级爱护评估中心报告编号:(XXXXXXXXXXX-XX-XXXX-XX)信息系统平安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试行)系统名称:被测单位:测评单位:报告时间:年月日说明:一、每个备案信息系统单独出具测评报告。
二、测评报告编号为四组数据。
各组含义和编码规则如下:第一组为信息系统备案表编号,由11位数字组成,可以从公安机关颁发的信息系统备案证明(或备案回执)上获得,即证书编号的前11位(前6位为受理备案公安机关代码,后5位为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的备案单位的依次编号)。
其次组为年份,由2位数字组成。
例如09代表2024年。
第三组为测评机构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为省级行政区划数字代码的前两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编号:00为公安部,11为北京,12为天津,13为河北,14为山西,15为内蒙古,21为辽宁,22为吉林,23为黑龙江,31为上海,32为江苏,33为浙江,34为安徽,35为福建,36为江西,37为山东,41为河南,42为湖北,43为湖南,44为广东,45为广西,46为海南,50为重庆,51为四川,52为贵州,53为云南,54为西藏,61为陕西,62为甘肃,63为青海,64为宁夏,65为新疆,66为新疆兵团。
90为国防科工局,91为电监会,92为教化部。
后两位为公安机关或行业主管部门举荐的测评机构依次号。
第四组为本年度信息系统测评次数,由两位构成。
例如02表示该信息系统本年度测评2次。
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注:单位代码由受理测评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
报告编号[2024版]声明(声明是测评机构对测评报告的有效性前提、测评结论的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方式等有关事项的陈述。
针对特别状况下的测评工作,测评机构可在以下建议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特别声明。
)本报告是xxx信息系统的等级测评报告。
本报告测评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被测评单位供应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基础之上。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仅对被测信息系统当时的平安状态有效。
市、县(市、区)应急广播系统功能测试规程(试行稿)
市、县(市、区)应急广播系统功能测试规程(试行稿)一、测试目的对已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并通过省平台对接测试的市、县区,在应急广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前,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评价是否符合应急广播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系统是否满足业务功能要求。
二、测试要求(一)前提条件市平台、县平台须通过与省平台对接测试,并取得省广播电视监测台出具的对接证明。
(二)查看资料1.技术方案及省局批复文件,招标文件及备案函,中标合同。
2.市、县区应急广播系统初验材料。
(三)功能检查1.以应急广播主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软件系统的功能为重点,进行应急广播系统端到端的功能测试,平台功能(包含:应急信息接入、应急消息处理、应急信息推送、调度方案生成、调控数据生成与传输、应急信息发布、多级联动、业务监听、发布效果展示、播发效果评估、播发记录管理、终端资源管理、资源状态监控、安全管理、大屏互动展示等)。
2.通过市平台、县平台向所有终端发送一段文字或音频,按照静音方式播放,查看市平台、县平台反馈状态。
3.查看市平台、县平台与省平台之间的连通状态(在线或离线)和有无实时信息接收提示,通过省平台向市平台、县平台下发测试信息。
(四)平台安全检查检查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查看是否有二级等保测评报告或证书。
(五)现场检查随机抽取1个乡镇、1个行政村进行查看。
1.查看应急广播系统支持的传输方式与终端具备的接收模式(DTMB、 FM-RDS、DVB-C、IP),逐一验证终端能够接收的频率和频道,并验证能否接收本地调频和90.8MHz。
2.通过市平台、县平台向终端下发信息,查看终端是否立即响应和平台反馈情况。
3.通过省平台、市平台下发测试信息到指定的乡镇与行政村,查看正在广播的终端是否被切换信息以检验终端是否支持上级优先原则,对接收终端断电查看省平台、市平台与县平台的终端在线变化情况,省平台(监测台)、应急广播建设单位各派一人配合。
4.通过省平台、市平台下发测试信息(静音)到所有终端查看终端播发情况,断开其中任意终端观察省平台、市平台、县平台的终端反馈情况,再通过省平台、市平台下发测试信息到所有终端查看终端反馈情况,省平台(监测台)、应急广播建设单位各派一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