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山水画的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渺不凡之意。 ”
3 重神轻形, 抒情写意
元代社会, 士人阶层的悲凉处境在历代文人群 体中是少见的, 文人成了绘画的主体。文人画家将 客观的山川景物融化为内心情绪的想象化符号, 通 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抒发自己感情, 绘画己经完全 成为他们渲泄个人情感的手段和途径。正如张彦远 所说: “ 凝神遐想, 妙悟自然, 物我两忘, 离形去智, 身固可使如槁木, 心固可使如死灰, 不亦臻于妙理
[ 2] 笔。 ” 他主张用笔要有书法的意味, 用抑扬顿挫、
1 )构图上, 画面分为近、 中、 远 3 段。近景表现 平远山丘; 中景描绘平坡老树, 高大挺拔, 似有所喻, 一叶小舟逍遥飘荡于湖光山色之间, 渔父头戴草笠, 身后挂一只酒葫芦, 跪坐在船尾, 一手将船桨搭于腿 上, 一手执竿, 专心垂钓; 远景群山耸立, 丛树杂生, 流水婉转。 2 )从笔墨特点看, 全图墨色苍润。首先, 用柔 润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 然后, 罩上一层淡墨, 最后, 用浓墨点苔, 有湿润之感。用书法性极强的长披麻 皴扫写杂树枯木之皮, 用墨色浓淡来描绘树木、 枝 叶, 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整幅画笔 法多变, 多用湿笔积染, 墨气苍茫厚重, 皴擦点染, 迷 蒙幽深。 3 )图中安排了异常高大的树木, 看似无意, 实 则有意。“ 树” 暗喻隐士, 在古代已形成传统, 如庄 子的“ 无用之树” , 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 。在一片空 旷的水面下, 吴镇通过“ 树” 这个符号向我们表达了 他的隐逸情怀, 渔父的寓意更是如此。幽僻清寂的 山湖意境跃然纸上, 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 以人物的 形单影只和背景的空廓表现隐者的孤傲和高洁。画
3] 趣, 诚古今绝作 [ 。
“ 以书入画” 在倪瓒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如 其早期作品《 水竹居图》 中的题诗精整秀雅、 清劲圆 润。在这幅作品中已经体现出用楷书、 隶书塑形的 特点, 但山水画还没有形成个人特色, 独创的折带皱 技法还未形成。中晚期的书画作品中, 不仅画风日 臻佳境, 书风也日渐成熟, 二者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 融、 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的效果。陈夔麟评倪瓒的 《 虞山村壑图》 时说: “ 书法从古散隶酝酿而出, 有飘
[ 6] 内在的情绪与思想。 ” 从唐到五代、 两宋, 画家追
求形似、 景真, 而由宋至元, 山水画发展的一个突出 特点就是从求真到重心境表现的变化。所谓求真, 就是将绘画的重点放在山水本身的形态上, 以巧妙 地表现出山水自然的地域特征、 形态为佳, 画家的主 观情绪是隐而不显的, 表达山水的韵味是主要的。 元代的山水画则将重点放在画家精神意志的表达
收稿日期: 2013 - 05 - 20 作者简介:卞冬仙( 1980 —) , 女, 江苏镇江人, 讲师, 硕士生, 主要从事美术教学研究。
· 1 1 6·
江南水乡景色。
的正上方自题一诗“ 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 模糊。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 。此诗为 画之点睛, 在这里, 吴镇以垂钓生活自表其借诗酒纵 情, 放浪于江湖的心境, 以及“ 一叶随风万里身” 的 隐逸情怀。 元代其他作家创作的渔父图也很多, 吴镇成为 代表人物, 一是因为其创作的数量较多, 并且代表性 很强; 二是渔父作为隐逸思想的象征, 已经成为吴镇 追求这种隐逸境界的形式载体。当然, 前朝也有很 多渔父题材的作品, 如北宋画家描绘的迫于生计、 忙 于捕鱼的渔民生活景象, 表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的乡野生活场景。但到了南宋, 画家赋予了渔父更 多的寓意, 如法常的代表作《 渔村落照》 , 表现的就 是主人公在流放逆境中泰然自若的心境。在元代, 渔父的身份内涵与隐逸主题联系紧密, 画家通过渔 父这一特定的隐逸符号充分表现出自己内心回归山 野、 远离浮世、 独善其身的志向。
[ 1] 士人阶层认 职业画家, 均对渔父题材情有独钟。 ”
为渔父就是隐者和智者的化身。渔父借一叶扁舟出 没于烟水中, 饥来垂钓, 倦则困倒, 抱朴存真, 笑傲江 湖, 自由自在, 无羁无挂。这种渔父的生活颇令人羡 慕, 也最接近他们思想中的“ 道” 。 吴镇, 字仲圭, 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魏塘人。吴 镇的先辈有着显赫的政治背景, 大多是宋朝的重臣, 甚至和宋朝皇室有着血缘关系, 这些对他终身拒绝 在元代为官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生观直接影响 他的绘画风格, 题材以渔父和隐逸生活为主。渔父 在画家眼里是清高孤洁、 避世脱俗、 笑傲江湖的智 者、 隐士的化身。渔父清高、 避世、 逍遥的人生观为 许多隐退文人所仿效。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中, 渔父 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精神是吴镇要表达的核心, 但吴 镇并没有对主人公做细致刻画, 只是寥寥几笔, 人在 小舟上或瞩目长云, 或抱瓮醉倒, 或持竿垂钓, 或伏 桨酣眠, 其情其境, 给人以自由懒散之感, 又透着一 种孤寂寒瑟的气氛。他细致地描绘周边环境, 通过 对比突 出 渔 父 形 象。其 中, 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 《 渔父图》 比较有代表性( 见图 1 ) 。此图主要描绘
图 2 倪瓒《 渔庄秋霁图》
上, 通过“ 不似之似” 的表现, 将山水的外在形态、 神 韵与画家的主观情感综合体现。元代画家大都强调
· 1 1 8·
重神、 求意的绘画思想, 注重“ 意趣” 的追求和表达。 元代山水画家并没有因强调“ 重神轻形” 而疏 忽对物象 形 似 的 把 握, 而是追求一种形神兼备的 “ 不似之似” , 即“ 得其神似, 而形似在其间矣” 。形 似是手段, 神似是目的。 王蒙的山水画《 青卞隐居图》 深厚华滋, 恰当地 表现了江南树木茂密与山林湿润之感。明代画家董 其昌游览卞山时曾感慨: “ 真正为此山传神写照者, 王蒙也。 ” 黄公望强调从自然中取得真法, 到大自然中去 体会变化, 去取景、 绘景。他描绘的景色多是云雾缭 绕的江南真实景观, 充满恬淡、 自然之气。 “ 逸气说” 的代表倪瓒, 曾经说过“ 我初学挥染, 见物皆画似。 ” 他, 人生坎坷, 生性好洁, 颇具艺术修 养和隐士风格, 所以他的作品画面清雅绝尘, 无一丝 人间烟火。 吴镇的《 渔父图》 更是画家真实生活的写照。 元代文人山水画对景物对象的描绘超越了形似 阶段, 直接体现出对物象神似的把握和表达。而对 于物象神似的表现手法则是 “ 逸笔” 。对 “ 逸笔草 草, 不求形似” 的本义表达就是抓住事物的内在本 质和特征, 结合画家的内心想法, 以达到“ 神似” 的 效果, 也即画家在创作时不仅仅以形似为满足, “ 而 是为了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 —神似, 即画家 感情的抒发” 。元代山水画整体意境幽淡简逸、 简中存厚, 清淡之中含有无限的意蕴。
2 以书入画, 以墨写情
“ 以书入画” 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特色。唐代 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中首先提出了“ 书画用笔同 法” 一说, 认为绘画要“ 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到 了元代, 赵孟
图 1 吴镇《 渔父图》
将这一理论推到顶点, 主张重气韵,
求自然, 提古意, 并身体力行, 丰富了书法用笔的技 法, 开创了新领域。他在 《 枯 木 竹 石 图》 题跋上写 道: “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 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 此图中, 赵孟 以新的 美学观念、 高深的书法修养表现笔的视觉效果。画 面高逸、 静穆、 温和, 暗合了元代文人画家中庸、 高 逸、 文雅的心境。在某种意义上说, 元代绘画在赵孟 “ 以书入画” 这一审美理念下拉开序幕, 直接承其 衣钵的就是“ 元四家” 。“ 元四家” 作画特点各不相 同, 但审美思想深受赵孟 影响, 体现在追求主体 情感的表达, 讲究书法意味。 黄公望的作品大多表现江南一带的风景, 用笔 墨技法表现山石以披麻为主, 线条多柔韧, 富有弹 性。画面典雅、 柔 和。黄 公 望 在 《 画 山 水 决》 中写 道: “ 山水中用笔法, 谓之筋骨相连, 有笔有墨之分。 用描处糊突其笔, 谓之有墨; 水笔不用描法, 谓之有
第 27 卷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Vol. 27 No. 1 Jan. , 2014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 元四家” 山水画的隐逸特征
卞冬仙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财经艺术系, 江苏 镇江 212016 )
摘 要: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 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 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 忽略物象的形 似而重神似, 逐渐形成了尚逸、 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 追求“ 脱俗” 和“ 自娱” 的美 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 隐” 与山水画之“ 逸” 的结合。 关键词:元四家; 黄公望; 倪瓒; 吴镇; 王蒙; 山水画; 写意; 隐逸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1008 - 8148 ( 2014 Fra Baidu bibliotek 01 - 01 16 - 04
[ 5] 哉!所谓画之道也。 ”
倪瓒的代表作《 渔庄秋霁图》 ( 见图 2 )是典型
抒情写意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这一特色 在元代的兴盛并非偶然。元初赵孟 “ 以书入画” 的理论得到元代画家的一致认可, 由此推动了绘画 的表现性与写意性的蓬勃发展。元代绘画的重点不 是对客观对象的再现, 而是通过笔墨的意趣来表达 主观的心绪观念。“ 这种写意空间艺术按照画家自 身逻辑, 以画面的基础语言— — —笔墨来体现出画家
( 倪瓒) 、 《 六 君 子 图》 ( 倪 瓒) 、 《 渔 父 图》 ( 吴 镇) 、 《 洞庭渔隐图》 ( 吴镇) 、 《 溪山高隐图》 ( 吴镇) 、 《 夏 日山居图》 ( 王蒙) 、 《 青卞隐居图》 ( 王蒙) 等, 无一 不是表现隐居生活或借山林来表达内心情感的。 “ 元代是渔父图最盛行的时期, 不管是身在朝 廷的重臣还是隐于市井、 江湖中的文人, 或是典型的
元代后期, 黄公望、 倪瓒、 吴镇、 王蒙被称为“ 元 四家” 。“ 元四家” 生活在社会动荡年代, 不同的身 世和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成为隐士。 黄公望前半生仕途受挫, 晚年皈依全真教, 隐居 杭州湖山一带。他的作品不仅描写此地实景, 而且 侧重表现自己的隐居生活, 并以一颗高逸不凡的心 来看待世间万物。 倪瓒终年隐居太湖之上, 以纯洁清旷的心绪来 表现淡远萧疏的山水。 吴镇更是落落寡合, 作画乃兴之所至, 多以渔父 为题材, 抒写安贫乐道、 自命清高的隐逸情怀。 王蒙的山水画多以草堂高士为对象来标榜他的 隐逸思想。 “ 元四家” 偏爱朴素平淡的自然景色, 在画面处 理和技法上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情绪, 表现方法也更 加抽象, 这或许更符合他们追寻枯淡幽远、 质朴清雅 的隐逸情怀。本文主要从题材、 笔墨和重神轻形等 方面来阐述“ 元四家” 山水画中的“ 隐逸” 特征。
气韵连贯的笔道表现丘陵山景, 并将线条用长短、 浓 淡、 粗细等不同的形式“ 写” 出来, 丰富画面。 王蒙的绘画题材以隐居生活为主。画中的层峦 叠嶂、 幽谷深壑、 茅屋草堂表现了作者隐居其中悠然 · 1 1 7·
自乐的处世心态。他是赵孟
的外孙, 受赵孟
的
的以墨写情的作品。画卷描绘平远山水的江南渔村 秋景, 构图分为上、 中、 下 3 段。 上端为远景, 三五座山缓缓展开, 远景和近景墨 色一致, 并无近浓远淡之分。 中景是一些湖光, 不着一笔, 实为空白, 权作渺 阔平静的湖面。 下段为近景, 坡丘上数棵高树, 参差错落, 枝叶 疏朗, 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 不见帆影, 也不见人迹, 如入 空旷孤寂之境。画中山石, 先用健劲的长线拉出, 再 用硬毫侧笔横擦, 浓淡相错, 颇有韵味。树干, 用干 枯的墨色粗写大概, 再加补几笔, 树头枝桠, 用雀爪 之笔型 点 划, 带 有 书 法 意 味。自 题 诗: “ 秋山翠冉 冉, 湖水玉汪汪。 ” 据史料记载, 刚完成此画时没有 自题诗, 可以想象当时画面是何等空旷、 萧索。 18 年后, 倪瓒在中景位置的空白之处加上诗句, 连接远 景与近景, 使画面更有韵味。整幅作品幽淡、 简逸, 以少胜多, 寓意无穷。
影响极深, 并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 对“ 以书入画” 进行了重新解读。他的山水画用线繁密, 笔墨深厚 华滋, 多用书法线条表现物体外像。从其代表作品 《 青卞隐居图》 可以看出, 王蒙把书法式的笔墨意趣 融入到绘画中, 用笔就像写行书和篆书, 线条充满动 感与活力, 古拙而又灵动, 隽秀而又雅逸, 把笔墨的 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垢道人言: 黄鹤山樵画法纯用 荒拙, 以追太古, 粗乱错综, 若有不可解者, 是其法 也。盖能以草隶作画, 笔力劲利, 而无怒张之态, 墨 气酣厚, 而无痴肥之病, 于奇峭之中, 得幽远高淡之
1 绘画题材, 隐逸为本
元代废除了画院, 画什么, 怎么画, 为什么画, 都 失去了标准。画家大多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 如隐居的园林、 山庄、 庭院等, 其中, 渔父、 松、 竹、 行 云、 空山是文人表现清幽与静谧的主要对象。《 江 村鱼乐图》 ( 赵孟 ) 、 《 归去来辞》 ( 钱选) 、 《 桃花源 记》 ( 钱选) 、 《 富春山居图》 ( 黄公望) 、 《 水竹居图》
3 重神轻形, 抒情写意
元代社会, 士人阶层的悲凉处境在历代文人群 体中是少见的, 文人成了绘画的主体。文人画家将 客观的山川景物融化为内心情绪的想象化符号, 通 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抒发自己感情, 绘画己经完全 成为他们渲泄个人情感的手段和途径。正如张彦远 所说: “ 凝神遐想, 妙悟自然, 物我两忘, 离形去智, 身固可使如槁木, 心固可使如死灰, 不亦臻于妙理
[ 2] 笔。 ” 他主张用笔要有书法的意味, 用抑扬顿挫、
1 )构图上, 画面分为近、 中、 远 3 段。近景表现 平远山丘; 中景描绘平坡老树, 高大挺拔, 似有所喻, 一叶小舟逍遥飘荡于湖光山色之间, 渔父头戴草笠, 身后挂一只酒葫芦, 跪坐在船尾, 一手将船桨搭于腿 上, 一手执竿, 专心垂钓; 远景群山耸立, 丛树杂生, 流水婉转。 2 )从笔墨特点看, 全图墨色苍润。首先, 用柔 润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 然后, 罩上一层淡墨, 最后, 用浓墨点苔, 有湿润之感。用书法性极强的长披麻 皴扫写杂树枯木之皮, 用墨色浓淡来描绘树木、 枝 叶, 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整幅画笔 法多变, 多用湿笔积染, 墨气苍茫厚重, 皴擦点染, 迷 蒙幽深。 3 )图中安排了异常高大的树木, 看似无意, 实 则有意。“ 树” 暗喻隐士, 在古代已形成传统, 如庄 子的“ 无用之树” , 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 。在一片空 旷的水面下, 吴镇通过“ 树” 这个符号向我们表达了 他的隐逸情怀, 渔父的寓意更是如此。幽僻清寂的 山湖意境跃然纸上, 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 以人物的 形单影只和背景的空廓表现隐者的孤傲和高洁。画
3] 趣, 诚古今绝作 [ 。
“ 以书入画” 在倪瓒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如 其早期作品《 水竹居图》 中的题诗精整秀雅、 清劲圆 润。在这幅作品中已经体现出用楷书、 隶书塑形的 特点, 但山水画还没有形成个人特色, 独创的折带皱 技法还未形成。中晚期的书画作品中, 不仅画风日 臻佳境, 书风也日渐成熟, 二者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 融、 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的效果。陈夔麟评倪瓒的 《 虞山村壑图》 时说: “ 书法从古散隶酝酿而出, 有飘
[ 6] 内在的情绪与思想。 ” 从唐到五代、 两宋, 画家追
求形似、 景真, 而由宋至元, 山水画发展的一个突出 特点就是从求真到重心境表现的变化。所谓求真, 就是将绘画的重点放在山水本身的形态上, 以巧妙 地表现出山水自然的地域特征、 形态为佳, 画家的主 观情绪是隐而不显的, 表达山水的韵味是主要的。 元代的山水画则将重点放在画家精神意志的表达
收稿日期: 2013 - 05 - 20 作者简介:卞冬仙( 1980 —) , 女, 江苏镇江人, 讲师, 硕士生, 主要从事美术教学研究。
· 1 1 6·
江南水乡景色。
的正上方自题一诗“ 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 模糊。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 。此诗为 画之点睛, 在这里, 吴镇以垂钓生活自表其借诗酒纵 情, 放浪于江湖的心境, 以及“ 一叶随风万里身” 的 隐逸情怀。 元代其他作家创作的渔父图也很多, 吴镇成为 代表人物, 一是因为其创作的数量较多, 并且代表性 很强; 二是渔父作为隐逸思想的象征, 已经成为吴镇 追求这种隐逸境界的形式载体。当然, 前朝也有很 多渔父题材的作品, 如北宋画家描绘的迫于生计、 忙 于捕鱼的渔民生活景象, 表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的乡野生活场景。但到了南宋, 画家赋予了渔父更 多的寓意, 如法常的代表作《 渔村落照》 , 表现的就 是主人公在流放逆境中泰然自若的心境。在元代, 渔父的身份内涵与隐逸主题联系紧密, 画家通过渔 父这一特定的隐逸符号充分表现出自己内心回归山 野、 远离浮世、 独善其身的志向。
[ 1] 士人阶层认 职业画家, 均对渔父题材情有独钟。 ”
为渔父就是隐者和智者的化身。渔父借一叶扁舟出 没于烟水中, 饥来垂钓, 倦则困倒, 抱朴存真, 笑傲江 湖, 自由自在, 无羁无挂。这种渔父的生活颇令人羡 慕, 也最接近他们思想中的“ 道” 。 吴镇, 字仲圭, 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魏塘人。吴 镇的先辈有着显赫的政治背景, 大多是宋朝的重臣, 甚至和宋朝皇室有着血缘关系, 这些对他终身拒绝 在元代为官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生观直接影响 他的绘画风格, 题材以渔父和隐逸生活为主。渔父 在画家眼里是清高孤洁、 避世脱俗、 笑傲江湖的智 者、 隐士的化身。渔父清高、 避世、 逍遥的人生观为 许多隐退文人所仿效。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中, 渔父 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精神是吴镇要表达的核心, 但吴 镇并没有对主人公做细致刻画, 只是寥寥几笔, 人在 小舟上或瞩目长云, 或抱瓮醉倒, 或持竿垂钓, 或伏 桨酣眠, 其情其境, 给人以自由懒散之感, 又透着一 种孤寂寒瑟的气氛。他细致地描绘周边环境, 通过 对比突 出 渔 父 形 象。其 中, 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 《 渔父图》 比较有代表性( 见图 1 ) 。此图主要描绘
图 2 倪瓒《 渔庄秋霁图》
上, 通过“ 不似之似” 的表现, 将山水的外在形态、 神 韵与画家的主观情感综合体现。元代画家大都强调
· 1 1 8·
重神、 求意的绘画思想, 注重“ 意趣” 的追求和表达。 元代山水画家并没有因强调“ 重神轻形” 而疏 忽对物象 形 似 的 把 握, 而是追求一种形神兼备的 “ 不似之似” , 即“ 得其神似, 而形似在其间矣” 。形 似是手段, 神似是目的。 王蒙的山水画《 青卞隐居图》 深厚华滋, 恰当地 表现了江南树木茂密与山林湿润之感。明代画家董 其昌游览卞山时曾感慨: “ 真正为此山传神写照者, 王蒙也。 ” 黄公望强调从自然中取得真法, 到大自然中去 体会变化, 去取景、 绘景。他描绘的景色多是云雾缭 绕的江南真实景观, 充满恬淡、 自然之气。 “ 逸气说” 的代表倪瓒, 曾经说过“ 我初学挥染, 见物皆画似。 ” 他, 人生坎坷, 生性好洁, 颇具艺术修 养和隐士风格, 所以他的作品画面清雅绝尘, 无一丝 人间烟火。 吴镇的《 渔父图》 更是画家真实生活的写照。 元代文人山水画对景物对象的描绘超越了形似 阶段, 直接体现出对物象神似的把握和表达。而对 于物象神似的表现手法则是 “ 逸笔” 。对 “ 逸笔草 草, 不求形似” 的本义表达就是抓住事物的内在本 质和特征, 结合画家的内心想法, 以达到“ 神似” 的 效果, 也即画家在创作时不仅仅以形似为满足, “ 而 是为了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 —神似, 即画家 感情的抒发” 。元代山水画整体意境幽淡简逸、 简中存厚, 清淡之中含有无限的意蕴。
2 以书入画, 以墨写情
“ 以书入画” 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特色。唐代 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中首先提出了“ 书画用笔同 法” 一说, 认为绘画要“ 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到 了元代, 赵孟
图 1 吴镇《 渔父图》
将这一理论推到顶点, 主张重气韵,
求自然, 提古意, 并身体力行, 丰富了书法用笔的技 法, 开创了新领域。他在 《 枯 木 竹 石 图》 题跋上写 道: “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 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 此图中, 赵孟 以新的 美学观念、 高深的书法修养表现笔的视觉效果。画 面高逸、 静穆、 温和, 暗合了元代文人画家中庸、 高 逸、 文雅的心境。在某种意义上说, 元代绘画在赵孟 “ 以书入画” 这一审美理念下拉开序幕, 直接承其 衣钵的就是“ 元四家” 。“ 元四家” 作画特点各不相 同, 但审美思想深受赵孟 影响, 体现在追求主体 情感的表达, 讲究书法意味。 黄公望的作品大多表现江南一带的风景, 用笔 墨技法表现山石以披麻为主, 线条多柔韧, 富有弹 性。画面典雅、 柔 和。黄 公 望 在 《 画 山 水 决》 中写 道: “ 山水中用笔法, 谓之筋骨相连, 有笔有墨之分。 用描处糊突其笔, 谓之有墨; 水笔不用描法, 谓之有
第 27 卷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Vol. 27 No. 1 Jan. , 2014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 元四家” 山水画的隐逸特征
卞冬仙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财经艺术系, 江苏 镇江 212016 )
摘 要: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 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 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 忽略物象的形 似而重神似, 逐渐形成了尚逸、 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 追求“ 脱俗” 和“ 自娱” 的美 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 隐” 与山水画之“ 逸” 的结合。 关键词:元四家; 黄公望; 倪瓒; 吴镇; 王蒙; 山水画; 写意; 隐逸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1008 - 8148 ( 2014 Fra Baidu bibliotek 01 - 01 16 - 04
[ 5] 哉!所谓画之道也。 ”
倪瓒的代表作《 渔庄秋霁图》 ( 见图 2 )是典型
抒情写意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这一特色 在元代的兴盛并非偶然。元初赵孟 “ 以书入画” 的理论得到元代画家的一致认可, 由此推动了绘画 的表现性与写意性的蓬勃发展。元代绘画的重点不 是对客观对象的再现, 而是通过笔墨的意趣来表达 主观的心绪观念。“ 这种写意空间艺术按照画家自 身逻辑, 以画面的基础语言— — —笔墨来体现出画家
( 倪瓒) 、 《 六 君 子 图》 ( 倪 瓒) 、 《 渔 父 图》 ( 吴 镇) 、 《 洞庭渔隐图》 ( 吴镇) 、 《 溪山高隐图》 ( 吴镇) 、 《 夏 日山居图》 ( 王蒙) 、 《 青卞隐居图》 ( 王蒙) 等, 无一 不是表现隐居生活或借山林来表达内心情感的。 “ 元代是渔父图最盛行的时期, 不管是身在朝 廷的重臣还是隐于市井、 江湖中的文人, 或是典型的
元代后期, 黄公望、 倪瓒、 吴镇、 王蒙被称为“ 元 四家” 。“ 元四家” 生活在社会动荡年代, 不同的身 世和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成为隐士。 黄公望前半生仕途受挫, 晚年皈依全真教, 隐居 杭州湖山一带。他的作品不仅描写此地实景, 而且 侧重表现自己的隐居生活, 并以一颗高逸不凡的心 来看待世间万物。 倪瓒终年隐居太湖之上, 以纯洁清旷的心绪来 表现淡远萧疏的山水。 吴镇更是落落寡合, 作画乃兴之所至, 多以渔父 为题材, 抒写安贫乐道、 自命清高的隐逸情怀。 王蒙的山水画多以草堂高士为对象来标榜他的 隐逸思想。 “ 元四家” 偏爱朴素平淡的自然景色, 在画面处 理和技法上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情绪, 表现方法也更 加抽象, 这或许更符合他们追寻枯淡幽远、 质朴清雅 的隐逸情怀。本文主要从题材、 笔墨和重神轻形等 方面来阐述“ 元四家” 山水画中的“ 隐逸” 特征。
气韵连贯的笔道表现丘陵山景, 并将线条用长短、 浓 淡、 粗细等不同的形式“ 写” 出来, 丰富画面。 王蒙的绘画题材以隐居生活为主。画中的层峦 叠嶂、 幽谷深壑、 茅屋草堂表现了作者隐居其中悠然 · 1 1 7·
自乐的处世心态。他是赵孟
的外孙, 受赵孟
的
的以墨写情的作品。画卷描绘平远山水的江南渔村 秋景, 构图分为上、 中、 下 3 段。 上端为远景, 三五座山缓缓展开, 远景和近景墨 色一致, 并无近浓远淡之分。 中景是一些湖光, 不着一笔, 实为空白, 权作渺 阔平静的湖面。 下段为近景, 坡丘上数棵高树, 参差错落, 枝叶 疏朗, 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 不见帆影, 也不见人迹, 如入 空旷孤寂之境。画中山石, 先用健劲的长线拉出, 再 用硬毫侧笔横擦, 浓淡相错, 颇有韵味。树干, 用干 枯的墨色粗写大概, 再加补几笔, 树头枝桠, 用雀爪 之笔型 点 划, 带 有 书 法 意 味。自 题 诗: “ 秋山翠冉 冉, 湖水玉汪汪。 ” 据史料记载, 刚完成此画时没有 自题诗, 可以想象当时画面是何等空旷、 萧索。 18 年后, 倪瓒在中景位置的空白之处加上诗句, 连接远 景与近景, 使画面更有韵味。整幅作品幽淡、 简逸, 以少胜多, 寓意无穷。
影响极深, 并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 对“ 以书入画” 进行了重新解读。他的山水画用线繁密, 笔墨深厚 华滋, 多用书法线条表现物体外像。从其代表作品 《 青卞隐居图》 可以看出, 王蒙把书法式的笔墨意趣 融入到绘画中, 用笔就像写行书和篆书, 线条充满动 感与活力, 古拙而又灵动, 隽秀而又雅逸, 把笔墨的 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垢道人言: 黄鹤山樵画法纯用 荒拙, 以追太古, 粗乱错综, 若有不可解者, 是其法 也。盖能以草隶作画, 笔力劲利, 而无怒张之态, 墨 气酣厚, 而无痴肥之病, 于奇峭之中, 得幽远高淡之
1 绘画题材, 隐逸为本
元代废除了画院, 画什么, 怎么画, 为什么画, 都 失去了标准。画家大多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 如隐居的园林、 山庄、 庭院等, 其中, 渔父、 松、 竹、 行 云、 空山是文人表现清幽与静谧的主要对象。《 江 村鱼乐图》 ( 赵孟 ) 、 《 归去来辞》 ( 钱选) 、 《 桃花源 记》 ( 钱选) 、 《 富春山居图》 ( 黄公望) 、 《 水竹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