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代医家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及防治中医认为,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原因,肿瘤形成后,因耗伤气血,导致正气亏虚、气之,日久不除。
中医对肿瘤的防治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在既往文献中,均有相关方面的记载。
比如《内径》中提到的“石瘕”,《南经》中提到的“积聚”等;宋代的《卫济宝书》就用了“癌”字,并对其做了相应描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基于此,发掘中医防治肿瘤的经验,对医治肿瘤、筛选抗肿瘤的中药,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现就想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让大家认识与肿瘤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并确保其可以意识到防治肿瘤的重要性。
1.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肿瘤是因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引起机体脏器功能紊乱,最终形成不良结局,即肿瘤。
基于中医层面,认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我们常见的外因有饮食、情绪,长时间积累就会蕴结于经络脏腑,而内因就是阴阳不平衡、气血运行不规律等。
其实,邪毒外侵仅可以作为构成肿瘤发生的基本条件,而气虚损失才是引起肿瘤发生的主要依据。
中医认为,肿瘤并非是局部疾病,而是一个全身疾病。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通过中医认识肿瘤,那我们就具体到某个疾病上,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肿瘤。
比如,颈部、咽喉部肿瘤,多与气郁痰凝相关;乳腺、子宫、卵巢部位肿瘤,大多与肝郁血滞有关;肝脏部位肿瘤,大多与湿热郁火有关;胃肠道肿瘤大多与水饮不化、湿热淤滞等有关。
由上可知,中医药防治时肿瘤时,要对症下药,可见采取中医药具有深远意义。
2.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具有活力、价值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医药。
其在经过几千来的总结,最终形成了如今宝贵的治疗经验,对防治肿瘤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中医辨证理论充分概括并且说明了肿瘤发生机理、病程转归。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而且这些经验均是在日积月累下总结所得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其次,中药中医药能够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且可以在防治肿瘤过程中,发挥出固本培元效果,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调节机体技能,在阻断、抑制肿瘤细胞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传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传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导读殷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瘤”字,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已经已载周代有专治肿疡的医生,称之为“疡医”。
殷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瘤”字,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已经已载周代有专治肿疡的医生,称之为“疡医”。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肿瘤一类疾病的记载及其分类:筋瘤、昔瘤、肠瘤、骨瘤、肉瘤、积聚等,如《黄帝内经》中的“久者数岁户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血归之,津液留之,邪气巾之,凝结日以益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
”“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
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等记载。
并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外因长期对机体的侵害,积攒而成。
宋元时期称肿瘤为“岩”,而“癌”是明代时才出现的。
中医中还有很多类似肿瘤一类疾病的病名(1)噎嗝或称膈证、噎食,和西医中的食道癌、贲门癌相类似。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2)反胃或称胃反、翻胃,和西医中的胃癌相类似。
《黄帝内经》说“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金匮要略》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日胃反。
”(3)肺积或称息贲,和西医中肺癌相类似。
《难经》中说“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
”《济生方》说“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
”(4)失荣是指一些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喉癌、鼻咽癌、腮腺癌等等。
《外科正宗》中说“失荣者……其患多生于肩之上。
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疡科心得集》说:“失荣者,犹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
肿瘤之中医见解
(三)软坚散结
肿瘤多为有形之块。《黄帝内经》就有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治则。软坚散 结能软化,甚至消除肿块。
西医学研究,某些化痰软坚药能够直接杀伤 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常用的有鳖甲、 藤梨根、石见穿、莪术、八月札、海藻、昆布、 地龙、瓜蒌、土鳖虫等。
(四)清热解毒
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常有全身 和局部热象,如发热、肿块增大、灼热、疼痛、 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多由邪热 瘀毒所致,治用清热解毒法。
癌性头痛可用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牡蛎、桂枝、大黄等;
生地、甘草等。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多始于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津液凝聚,皆能积而成块,遂生肿瘤。
外用止痛药,如蟾酥、乳香、没药、穿山甲、延胡索、血竭、冰片等。 近年全国各地经过大量筛选,经临床实践、实验研究证明,以下中草药有抗癌作用,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加用具有抗癌作用的 药物,能提高疗效。 气滞胀痛者,治宜理气导滞,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火热为阳邪,最易耗气伤津、灼阴动血,且常易与痰湿、瘀血兼夹蕴结于肌肤、经络、脏腑,而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失调,积聚日久, 致成肿瘤。 肿瘤为一种渐进性消耗性疾病,日久必伤脾胃,脾虚生湿,湿滞则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而见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自汗等 症。 五、脏腑失调 ⑵ 属活血祛瘀药的有:三棱、莪术、三七、川芎、当归、丹参、赤芍、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土大黄、全蝎、蜈蚣、僵 蚕、丹皮、石见穿、斑蝥、蟾酥、五灵脂、喜树果,降香等。 目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比单一的西医或单纯的中医治疗的疗效都好,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又能改善病人整体的 内环境,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西药化疗等的毒副反应,延长存活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多始于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津液凝聚,皆能积而成块,遂生肿瘤。 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真阴真阳的源泉。 腹痛腹胀者用六君子汤加味; 水液凝聚而成痰,水液弥漫而成湿,两者性质相同。
浅谈从中医体质认识肿瘤
恶性 肿瘤 是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一 种 重 大 疾 病 , 由于 目前 的医学 对 于恶性 肿瘤 缺 乏有 效 的预 防 和控制 手段 , 瘤 的 发 病 率 逐 年 攀 升 , 亡 率 居 高 不 下 。 因 肿 死 此 , 于 恶性 肿瘤 的研 究 , 管 中 医还 是 西 医 , 能先 对 不 谁 得到 突破 , 就能 领先 。尽 管 中医药 在延缓 肿 瘤发 展 、 谁 改善 生活 质量 、 长生 存 时 间等方 面有 鲜 明 的特 色 , 延 在 某 些 方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优 势 , 一 直 未 能 取 得 明 显 的 但 突破 。
黄 海福
( 东省 佛 山市 南海 区中 医院 , 广 广东 摘 佛 山 5 80 ) 220
要: 中医药对 肿瘤 的认 识 源远 流 长 , 在 理 论 上 一 直难 有 新 的 突破 。 中 医体 质 学是 从 中医 学的 角 但
度, 对人 类的体 质现 象进行研 究 , 它使 中医理论 与现 代 科 学有机 地相 结合 , 深化 了中 医对人 体 生命 、 康 健 和 疾病 的认 识 , 宽 了 中医诊 疗的 思 维模 式 , 拓 带动 了整 个 中医诊 疗体 系的创 新 。试 图将 中医体 质 的概 念 引入 对 肿瘤 的认 识 中, 以就 正有 道 。
的作 用 有 关 , 绝 不 能 等 同 于 “ 、 、 ” 病 理 产 但 痰 瘀 毒 等 物 。因此 , 有人 提 出 “ 毒 ” 说 , 出 “ 毒 ” 恶 性 癌 之 指 癌 是 肿瘤之 本 。但 对 于 “ 毒 ” 癌 的形 成 、 阳属 性 、 病 阴 致
癌症肿瘤的古中医解析以及实效防治方法
癌症肿瘤的古中医解析以及实效防治方法-莲池雨露-“让中医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夏师兄根据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安德烈·伊尔巴维表示,2020年确诊癌症的患者数达1930万人,1000万人死于癌症。
亦曾有美国科学家表示,到2050年,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死于癌症。
癌症已经变成了人类最为闻之色变的生命杀手之一。
是人类必须极为重视,并且拿出真正有效防治思维和方法的重大疾病。
癌症的病机解析我们试从各种角度,对癌症肿瘤,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并提出有效防治方法。
首先,从古圣人造字的角度进行分析:癌,三张口,吃得堆成山,所致之病。
由此可见,是吃得各种营养太多,加上劳动力,运动量比古人远远不足,导致不能充分的运化使用,反而变成大量的痰浊淤血,堆积体内,壅塞五脏六腑,经络血脉,并在某个局部薄弱点,最为突出,堆积形成了一个肿块肿瘤,命名为癌。
症,偏离正道,正常的气机运行秩序,规律即为症。
瘤,痰浊淤血,毒素垃圾,留而不去,即为瘤。
依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阳化气,阴成形。
又曰:阴实则死。
经典的仅仅六个字,就囊括了世上一切物质增加,成型的病症。
阳气的作用,是进行充分的气化,运化,把物质的阴,转化为流动性的,功能性的层面。
这就是气化论,是古中医学的核心之一!阳气不足,不能进行充分的气化,各种物质成型,堆积的问题,就会不断的增强,体现为各种痰浊淤血,毒素垃圾,或者名代谢垃圾之类,不断失去了遏制,体现为肥胖,三高,中风,痛风,脂肪瘤,乳腺增生,纤维瘤等等各种肿块,以及最大的为各种肿瘤癌症。
附图1:脏腑气机图然后,结合我们的古中医理论,以及古中医地图之气机图,对癌症肿瘤,进行细致的分析。
首先,下焦肾水沉寒,命火不足,全身的阳气火力,推动力都不足。
继而,脾阳不足,运化水湿,水谷精微之力不足,会产生很多的痰湿,粘液,壅塞于脏腑经脉,堵塞气机。
湿邪阻碍气机,而肝主疏泄气机,由此,湿邪可以导致肝郁。
肝主疏泄气机,疏泄,推动一身气血、津液的流畅运行。
中医古籍文献中与肿瘤相似的中医病名
中医古籍文献中与肿瘤相似的中医病名肿瘤的治疗最早见于《山海经》。
公元7世记的《晋书》曰:“初蒂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
”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中开始有“癌”字出现。
到明代,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症状、辨证用药及鉴别诊断已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认识。
如明代申斗亘在《外科启玄·论癌发》曰:“初起时不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
”从中可清楚地看出,古人不仅记述了肿瘤的症状、病因病机,对其预后也有较清楚的论述。
明《证治汇补》曰:“吞酸小疾也,然可即不可久,或以疾小而忽之,此不知其噎膈、反胃之渐也。
”虽然古代中医文献中关于肿瘤的描述与西医某一种肿瘤极其相似,但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良恶性的划分,也无法与西医肿瘤的病名一一对应,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文献中的论述进行分析。
现将与肿瘤相似的中医病名分别归纳如下:一、鼻渊鼻渊,又名“鼻痔”、“鼻息肉”、“控脑砂”等,相当于鼻咽部恶性肿瘤。
《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不止也,传衄。
”金代窦汉卿称鼻孔中息肉为“鼻痔”。
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日:“有流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有虫食脑中。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鼻渊浊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秽而腥……控脑砂因蚀脑虫……鼻痔初起榴子形。
”上述文献对鼻渊、控脑砂、脑砂、鼻痔症状的描述,均与西医鼻咽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鼻咽部恶性肉芽肿)相类似。
二、噎膈噎膈,又称“膈证”、“食膈”。
历代关于噎膈的描述很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灵枢·上膈》篇日:“下膈者,食啐时乃出。
”“膈中”是指食物进入后即吐出,这很像食管癌的表现。
“下膈”是指食物进入后停一段时间后再吐出,这与幽门梗阻极其相似,可见于胃窦癌晚期。
中医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认识的历史演进
3、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进一步丰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详细记载了多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清代医家也多有论著,如王清任的 《医林改错》强调了瘀血阻滞在肿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活血化瘀、 攻坚散结的治疗原则。
4、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深入,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 惯等多种因素。同时,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中药、 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机体内部环境失衡、正气虚弱 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机体内在环境,达 到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2、心理治疗:中医认为心理治疗对失眠症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调畅情志、 缓解情绪,达到心神安定的效果,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3、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特色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三、常用中药方剂
1、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生地、人 参、茯苓、远志等。该方具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因阴虚内热 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4、扶正固本:通过应用扶正固本的药物,增强机体正气,提高抗癌能力,达 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中医治疗肿瘤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整体观念: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从患者的全身状况出发,全面调节机体内 在环境,提高抗癌能力。
2、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内容
寻常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的面部。在中医 理论中,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日益完善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癌肿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一谈到癌肿,有些人闻癌色变,畏癌如虎。
但有很多坚强者,伴着肿瘤生存了几十年。
为此我们说肿瘤,甚至癌症并不十分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它,重视预防和治疗,攻克癌症是有希望的。
中医对肿瘤早有认识。
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对肿瘤发生的看法,描述了某些肿瘤病的表现。
古代医家也创立了一些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治则和方药。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的记载。
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周礼》一书中还记载有专门治疗“肿疡”的“疡医”(类似当代的肿瘤科医生)。
中医对肿瘤的描述大致称为瘿病、肠蕈、痰核、噎膈、反胃、乳癌、症瘕、积聚、伏梁、肺积、脾积、肝积、肾癌、失荣、石疽、骨疽等。
用一句话归纳:肿瘤就是肿大之物留居一处不消散之意,即为机体某一部分细胞病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三、肿瘤的病因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环境因素、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因素及某些疾病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1.化学致癌是主要的致癌因素①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烟尘、炼焦、柏油铺路、车辆废气;②芳香胺及偶氮染料(有机染料的基本原料);③亚硝胺:主要源于腌制食品及腊肉。
2.物理致癌物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刺激均可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3.生物因素黄曲霉素、病毒感染等均可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二)机体免疫状态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因其他疾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机体识别和破坏癌变的能力下降,都有利于癌的生长。
(三)遗传因素癌症有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易感性。
(四)某些疾病和生活习惯等因素1.感染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
2.吸烟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被动吸烟超过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和喉癌。
3.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4.叶酸摄入量不足可诱发宫颈癌和胃癌。
5.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诱发胃癌。
6.从未生育过的妇女或高龄产妇易患乳腺癌。
7.经常接触沥青或煤焦油者,可诱发皮肤癌。
论_内经_对肿瘤的认识_上_
《 黄帝内经》 对肿瘤作了 较全面的阐述,为中医治疗 肿瘤的理论形成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 灵 枢・刺 节 真 邪 篇 》 提到瘤的病因是 “ 邪气居其 间, 久而内着” 。早在公元前 中国商周时期 !" — !! 世 纪 , 的殷虚甲骨文就有关于“ 瘤” 的病名记载。 先秦时代的《 周 礼》 , 将“ 医师” 分为“ 食医” 、 “ 疾医” 、 “ 疡医” 、 “ 兽医” 四 类, 其中“ 疡医” 所主治的“ 肿 疡” 即是指有头未溃的痈肿。 其范围似当包括现今临床的 肿瘤在内,而且 对 此 证 的 治 疗,当时就主张 内 治 和 外 治 结合。 一、 《 内经》 对肿瘤的 形状认识 中医的“ 癌” 与“ 岩” 通。 《 内经》 所记载的, 有“ 筋溜” 、 “ 肠溜” 、 “ 昔溜” 、 “ 脊溜” 、 “ 肉溜” 、 “ 肠覃” 、 “ 石瘕” 、 “ 积聚” 等病症与现代某些肿 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对 “ 癌” 的记载, 于古医籍中首 见于宋代的 《 卫济宝书》 与 《 仁斋指附遗方论》 。 《 卫济宝 书・痈 疽 五 发 篇 》 中说: “ 一曰 癌、 二曰瘰、 三曰疽、 四曰痼、 五曰痈。” 《 仁斋直指附遗方 论》 对癌的症状, 病情亦进行 了较仔细地描述: “ 癌者, 上 高下深,岩 穴 之 状 ,颗 颗 累 垂, 毒根深藏” 。说明癌症是 由于“ 毒根深藏” 于体内造成 的。还指出癌有“ 穿孔透里” 的性质,此是对 癌 症 易 于 浸 润转移最形象的描写。这两 部著作中都直接启用 “ 癌” 字,其本义是指 脏 腑 中 所 生 的毒瘤,这种毒 瘤 的 表 面 凸 凹不平, 质地坚如岩石, 突出 了本病的特点,这是很科学 的命名。 二、 《 内经》 对肿瘤的 病因认识 ( 一) 肿瘤的发生与六淫 邪气侵袭有关 人体被外邪(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所侵, 都能影响脏 腑功能, 阻碍合血运行, 导致 气滞血瘀、 痰湿凝聚、 积久不 散而形成肿块。《 灵 枢・百 病 始生篇》 指出: “ 积之所生, 得 寒乃生, 厥乃成积也。” 认为 积之所成是感受寒邪所致。 以上诸条说明,六淫邪气侵 及人体,客 于 经 络 ,扰 及 气 血, 使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日久成积, 变生肿块, 或为息 肉、 或为恶核、 或为疽瘤等坚 硬如石, 积久不消之肿瘤。 ( 二) 肿瘤的形成与精神 情志密切相关
中医古籍文献对肿瘤疾病的认识
在我国,最早发现与肿瘤有关的记载,是在西周,那时就用“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只不过当时无法区分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宋代《圣济总录》把腹内肿瘤叫做"癥瘕"(音“征假”)。
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公元1617年)中以“茧唇”称如今的唇癌。
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公元1805年)把肿瘤叫做"失营"或""。
因为这种病的后期,人体外表失去光泽荣华,"如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
"
此外历代中医对的描述主要有下列病名:“”包括食道癌及;“胃反”包括胃癌在内;“”是指包括各种内脏肿瘤在内的胸;“”多指下腹部及;对“带下”的描述则与宫体、症状相似;“石疽、失荣”则与恶性淋巴瘤及颈部转移癌症状相似。
此外还有“肾岩”、“脏毒”等类似肿瘤的描述。
从造字分析看,癌原作“岩”,读yán。
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即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称为“岩”,例如“乳岩”()。
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
象形字嵒加病字头疒(疒读nè),说明癌是一种病,且是恶病。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浊毒”关系密切,临床上采用通经化浊消瘤之法疗效显著。
漫谈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上)
漫谈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上)作者:黄存垣来源:《老友》2018年第01期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日益完善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但癌肿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一谈到癌肿,有些人闻癌色变,畏癌如虎。
但有很多坚强者,伴着肿瘤生存了几十年。
为此我们说肿瘤,甚至癌症并不十分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它,重视预防和治疗,攻克癌症是有希望的。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对肿瘤早有认识。
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对肿瘤发生的看法,描述了某些肿瘤病的表现。
古代医家也创立了一些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治则和方药。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的记载。
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周礼》一书中还记载有专门治疗“肿疡”的“疡医”(类似当代的肿瘤科医生)。
中医对肿瘤的描述大致称为瘿病、肠蕈、痰核、噎膈、反胃、乳癌、症瘕、积聚、伏梁、肺积、脾积、肝积、肾癌、失荣、石疽、骨疽等。
用一句话归纳:肿瘤就是肿大之物留居一处不消散之意,即为机体某一部分细胞病理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三、肿瘤的病因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环境因素、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因素及某些疾病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1.化学致癌是主要的致癌因素①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烟尘、炼焦、柏油铺路、车辆废气;②芳香胺及偶氮染料(有机染料的基本原料);③亚硝胺:主要源于腌制食品及腊肉。
2.物理致癌物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刺激均可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3.生物因素黄曲霉素、病毒感染等均可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二)机体免疫状态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因其他疾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机体识别和破坏癌变的能力下降,都有利于癌的生长。
(三)遗传因素癌症有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易感性。
(四)某些疾病和生活习惯等因素1.感染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
2.吸烟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被动吸烟超过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和喉癌。
3.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4.叶酸摄入量不足可诱发宫颈癌和胃癌。
5.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诱发胃癌。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
《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
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
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1•扶正培本《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张景岳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
这些记载都说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一2、白介一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 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
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另外中药的单体研究也证明中药扶正药物有抗癌作用。
如人参,现已证明所含人参皂甙Rg3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多种高转移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的直接抑制率达90 %以上;常用补气代表药物黄芪能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历史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历史癌症属于恶性肿瘤一类,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可谓历史悠久,经历了基础奠定、理论成熟、学术繁荣和提高发展等不同阶段。
1.基础奠定阶段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了解,那个时期的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文献。
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了与治疗肿瘤一类疾病有关的专科医生——“疡医”,其日:“疡医掌肿疡……之齐。
”所主治的“肿疡”就包含现今临床上的肿瘤,并主张内外结合治疗,其中内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
外治则用“祝药,……杀之齐”。
“祝”意为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恶肉。
“祝”、“杀”都为现代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说明了公元前n世纪古人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了深刻认识。
对于肿瘤疾病较系统的认识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开始的,该书奠定了中医肿瘤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书中所述“昔瘤”、“肠覃”、“石瘕”、“癜瘕”、“癖结”、“膈中”、“下膈”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的症状相类似,如“噎膈不通,食饮不下”与食管、贲门癌所致梗阻症状相似。
《内经》对肿瘤的病因病机也作了论述,认为肿瘤形成与正气虚弱、外邪侵袭、七情内伤均有关系,如云:“虚邪中人,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灵枢·九针》云:“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
”认为外邪侵袭,可致肿瘤发生。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美其食……其病皆痈疡。
”此处的痈疡,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有体表溃疡的肿瘤,指的是饮食不节能致体表肿瘤。
《灵枢·百病始生》云:“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
”指的情志不畅,则易患肿瘤疾患,这与现代临床认识肿瘤的病因相符。
《内经》中所提出治疗原则,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对当今防治肿瘤疾病仍然有指导意义。
继《内经》之后,秦越人所著《难经》更详细论述了某些内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成因机制,如《难经·五十六难》对积聚病的病位、病性和具体症状均有记述,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预后提出了:“积者,阴也,故沉而伏,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积部,肿块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死不治。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表者:许京华 (访问人次:2683)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认识到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
而“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病因及病机:癌毒内生是癌症的始动之因。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有的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体表的肿瘤。
在病理因素上,历代医家大多归因瘀滞痰湿,《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有特殊本质的疾患,和一般的内科病症并不完全一样。
瘀滞痰湿在肿瘤的发病中确实存在,但还不能概括癌肿发病的全过程。
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腹腔肿块和疼痛,传统将其归入瘕积和痛证范畴,但实际上它和内科杂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肿块疼痛不同,动用化瘀消瘫,理气止痛等法治疗,其效果常不满意,甚至无效,并且在病程转归上也迥然有别。
临床实践还表明,结合辨病应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肿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蝎;解毒化湿的土茯苓、金钱白花蛇等治疗癌肿,往往收到一定效果。
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瘀滞痰湿有关,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特异性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古今医家有类似的认识。
《中藏经》说:“疽痈疮毒之所,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
非营卫壅塞而发也。
”近人郁仁存认为:“热毒内蕴”是癌肿的一大病因。
封菊秋曰:癌症常由“邪热蕴郁,郁结不化,灼烁脏腑,日久生毒而成肿块所致。
”临床则往往表现为发热,肿瘤急骤增大。
已故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则明确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他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
这些说明古今医家已经认识到毒热与癌肿之间的关系。
中医名医谈肿瘤
中医名医谈肿瘤[转载]名医谈肿瘤【1】肿瘤的病机与辨治思维:肿瘤的病因病机是什么?这一直是医生、肿瘤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
肿瘤目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也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现代医学对许多肿瘤的诱因不是很清楚,这就为肿瘤预防带来许多困惑;中医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认识如不到位,也为辨证论治带来困惑。
西医所关心肿瘤的诱因和中医的病因并不矛盾。
西医看到的多是具体的诱因如吸烟、烫食、熏烤的;而中医善于把这些诱因按中医病因归类,如把吸烟、烫食、熏烤列为热邪等;西医看的是每个具体的点,中医看的是线或面;相对而言中医的病因对肿瘤的预防更有指导意义。
中医认为肿瘤原因病机不外寒热痰湿气滞血瘀(1)首先看寒邪:寒邪导致肿瘤现代医学还没认识到,但《内经》就有论述《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说“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
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即现在的肠道及妇科肿瘤多为寒邪引起。
张仲景也特别强调寒邪致病,做《伤寒杂病论》题意很明确,外感和杂病多源于寒邪,可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宋代林亿把论述杂病和治疗妇人病的部分整理编篡成《金匮要略》此实乃不懂张仲景本意。
有人会说全球变暖,寒邪渐少,哪来这么多寒邪,君不见现代科技进步冰箱空调进入普通家庭,正常之物变成寒凉之品多在顷刻之间,人们喜饮冷,多用冷水冲澡空调制冷,少穿衣以显美丽线条,有的人嫌寒凉的啤酒还不够,在酒中加冰快,殊不知在图一时之快同时埋下病根。
目前过敏性鼻炎患者极多,多与饮冷有关《内经》云“形寒饮冷伤肺”就是说穿衣少形体寒(外寒)与过饮冷食(内寒)等容易伤及肺脏,肺开窍于鼻,鼻炎与形寒饮冷密切相关。
就肿瘤而言,肺腺癌、骨肉瘤、腹腔肿瘤等与寒邪密切相关或过度饮冷或爱美之人穿戴少裸露多或足部长期受凉。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內容簡介:2000多年前的《周禮》一書中已記載與治療腫瘤一類疾病有關的專科醫生為「瘍醫」。
「瘍醫掌腫瘍……之齊。
」腫瘍包含腫瘤,說明西元前11世紀對腫瘤已有了認識。
至今,日本、朝鮮仍將腫瘤稱之為「腫瘍」。
2000多年前的《周禮》一書中已記載與治療腫瘤一類疾病有關的專科醫生為「瘍醫」。
「瘍醫掌腫瘍……之齊。
」腫瘍包含腫瘤,說明西元前11世紀對腫瘤已有了認識。
至今,日本、朝鮮仍將腫瘤稱之為「腫瘍」。
在當時就主張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其中內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調之」。
外治則用「祝藥,……殺之齊」。
「祝」意為用藥外敷,「殺」是用藥腐蝕惡肉。
「祝」、「殺」都為現代治療腫瘤的常用方法。
《山海經》並非一部專門論述藥物的專著,但它確實收集了許多植物、動物及礦物藥,約有藥物120餘種。
從這些藥物的治病範圍看,有治惡瘡、癭瘤、癰疽、噎食等從現代觀點來看與腫瘤有關的疾病。
這些醫藥成果與現代醫藥成果相比較不足掛齒,但用歷史的眼光看,它是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先河,中國醫藥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對世界醫藥學也有一定的貢獻。
中醫學的奠基著作《黃帝內經》中所述「昔瘤」,「腸覃」,「石瘕」,「癜瘕」,「癖結」、「膈中」、「下膈」等病症的描述與現代醫學中的某些腫瘤的症狀相類似,如「噎膈不通,食飲不下」類似現代醫學中的食管、賁門腫瘤所造成的梗阻症狀。
「石瘕生於胞中,……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這石瘕的症狀與子宮內的腫瘤相類似。
「腸覃者……如懷子之狀……按之則堅。
」與腹腔內的某些腫瘤相似。
這些論述為中醫腫瘤病學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腫瘤成因的論述與現代醫學對腫瘤病因的認識也有相似之處,如:外邪侵襲,《靈樞•九針》雲:「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者也」。
飲食失調,《素問•異法方宜論》雲:「美其食……其病皆癰瘍」。
此處的癰瘍,包括了現代醫學中的有體表潰瘍的腫瘤。
古文献记载中医对肿瘤的命名
古文献记载中医对肿瘤的命名前言:肿瘤的中医命名与分类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
中医药对肿瘤治疗贡献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袁希福1呼吁广大医师应重视肿瘤综合治疗时中医药的运用!如在古代文献《说文》、《尔雅》、《正字通》等书中,就谈到有关类似肿瘤的问题。
中医学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述的“肠蕈”、“石瘕”、“瘕”、“癖结”,“膈中”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胃肠、子宫、肝、胰等肿瘤)的症状相类似,如《灵枢・水胀篇》中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丕以留之,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按其所述,子宫生肿块是由于寒气侵入影响气血运行,瘀血积聚凝滞,久留不散而形成的,肿块逐渐增大,便会导致月经的不正常,这与现在子宫肌瘤的体征和症状颇为相似。
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这与食管癌患者由于癌肿阻塞食管,使病变处食物黏液不能通过而反出食物和泡沫状黏液症状相类同。
该书《上膈篇》还说:“下膈者,食阵时乃出”,这一症状与胃癌的幽门梗阻、食物积聚于胃而引起的呕吐症状较为符合。
在中医文献中,有关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的记载是很多的。
一般以肿瘤病灶形状、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病因等1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卫生联盟客座教授、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抗癌“多靶向”“活靶点”思路首创者,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来加以命名、分类,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区别,亦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以病灶形状命名与分类失荣《外科正宗》说:1:“失荣者⋯⋯其患多生于肩之已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
”清・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说:“失荣者,犹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
肿瘤的治本之道,黄帝内经:即为阴邪,当扶阳、散寒、祛瘀、固本
肿瘤的治本之道,黄帝内经:即为阴邪,当扶阳、散寒、祛瘀、固本《黄帝内经》,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它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撰写而成,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誉为“医之始祖”。
如今,肿瘤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人谈瘤色变。
由于通行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无法满足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需求,医学界兴起了一股借鉴传统中医以谋求解决问题的潮流。
那么,我们是否能从《黄帝内经》中得到一点启示呢?《黄帝内经》:寒则积,积则癌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
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卒然中外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这段经典对话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它直接点明了肿瘤的病因病理——肿瘤的本质就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
作为肿瘤滋生的土壤,积聚由四个环节互为影响所致——寒凝、气滞、血瘀、津停,其中,“寒”是罪魁祸首!为什么现代医疗的“三板斧”,对付不了肿瘤?目前,现代医疗对付肿瘤大多离不了这“三板斧”:1、冷兵器——手术,用手术刀来切除癌变组织;2、化学武器——化疗,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癌变组织;3、原子武器——放疗,用放射性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而对于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在接受了“三板斧”治疗后,大抵逃不了以下情况:1、死亡:治疗失败;2、短期治愈:成功挺过三关,肿瘤暂时缩小或消失;3、复发:癌症又来了,并且比上次更严重;4、转移:癌细胞出现在其他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ﻩﻩﻩ中医历代医家对肿瘤得认识ﻩﻩﻩﻩﻩ摘自《中医内科学》第二版733—--756 李明富李胜涛ﻩ人类在战胜肿瘤得征途上跋涉了多少时间?从《黄帝内经》到王振义教授,励经多少风雨,多少曲折得努力,诱导学说得署光已从东方升起。
《我对肿瘤形成认识与治疗方案之建议》认为:肿瘤产生得实质就是:生命体高级生理机制适应低级或原始生理机制而产生得变异性适应性反应,当这一现象发生在高级生理物种时却就是至命得危害。
问题得到纠正即能康复。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癌症就是多种恶性沿革承传ﻩ肿瘤得统称,人体内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得一类疾病。
别名多由临床特征产生:息积,肝积,肠覃,锁肛痔。
、。
、甲骨文中已有“瘤”字,《说文解字》释“肿”也。
《周礼》言:“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内经》对肿瘤已有分类与系统描述。
对其病机概括为:“营气不通”,“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邪气居其间,正气虚,邪气胜之”,“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其搏,久而内著。
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得返津液(湿)久留,合而为肠瘤”。
《难经》说:“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上下有始终,左右有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发无根本,上下无止留,其痛无常处”○1。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华佗说: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而发者也。
仲景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瘕,益气化痰治疗“反胃”,缓中补虚,攻逐瘀血法治疗虚劳。
ﻩﻩﻩﻩﻩﻩ葛洪:多渐生。
难治也,腹中瘕有结积,便宜害饮食,转赢瘦。
皇甫谧尝试用针灸治肿瘤、ﻩﻩﻩﻩ《诸病源候论》: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备急千金要方》突出虫类,毒剧药及攻痰药得使用。
ﻩ《晋书》已有手术治癌得记载。
ﻩﻩﻩﻩ《圣济总录言》:瘤之为义,留滞不去。
ﻩﻩﻩﻩ《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癌者上高下深,岩之状,颗颗累垂。
毒根深、。
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严氏济生方》言: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ﻩﻩﻩﻩﻩ《普济本事方》: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
如硇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蘖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酒积,各从其类也。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刘完素说:世传为寒瘕也坚痞腹满急痛,寒极血凝泣而反兼土制化之,故坚痞满腹。
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不可忍者皆可为寒,误矣,误矣。
凡诸疾病皆有阴阳寒热,宜推详之。
ﻩﻩﻩ李东垣说堵塞咽喉,阳气不得出者日塞,阴气不得下午降者日噎。
夫噎,寒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令诸经不行,则口开目瞪气欲绝、当先用辛甘气味俱阳之药,引胃气以治其本,加堵塞之药以治其标也。
ﻩ张子与认为:病之所生,乃邪气所至,并非人体固有,邪去则元气自复。
ﻩﻩﻩﻩ朱丹溪说: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兼病,强调痰在病机中得危害,并说“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伤正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亦除矣。
ﻩﻩﻩﻩﻩﻩﻩ张景岳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攻消散补四者而矣、《景岳全书》言:噎膈一证,必以忧悉思虑,积劳积郁,酒色过度损伤而成。
ﻩﻩﻩﻩﻩﻩ赵信可说:唯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一证,命门火衰,釜底无薪。
错误!ﻩﻩﻩﻩﻩﻩﻩ沈金鰲说: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道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即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错误!ﻩ王清任说也有独到位见解,力主瘀血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形之血也。
ﻩﻩﻩﻩﻩﻩ衷中参西录得作者开对症止痛之先河、ﻩﻩﻩﻩﻩﻩﻩ病因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一,六淫邪毒错误!ﻩﻩﻩﻩﻩﻩﻩ二,七情怫郁错误!ﻩﻩﻩﻩﻩ三,饮食失调:痰湿内生,阴郁气机; ﻩﻩﻩ四,宿有旧疾,阴阳失衡;ﻩﻩﻩﻩﻩﻩ五,年老体衰落,久病伤正错误!ﻩﻩﻩﻩﻩ病机: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一,基本病理因素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湿聚,热(寒)毒。
二,病理基本属性就是本虚标实,因虚而病,因虚至实,就是一种全身属虚,部属实得疾病。
初期邪胜而正虚不明显,故以气滞血瘀痰结(寒)毒素为主要病机,中晚期患者素体多虚,加之病变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表现血亏,阴阳两虚等病理转变,邪愈盛则本愈虚,本愈虚则标愈实。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三,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故癌症得产生与发展多与脾肾得关系密切。
ﻩﻩﻩ四,不同癌症病机特点:脑瘤:肝肾亏虚,气血两亏多见;标实为痰浊血瘀(寒)毒。
肺癌:阴虚,气阴两虚;标实以气阴瘀血痰浊多见。
大肠癌:本虚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多见;标实以(寒)湿热瘀毒多见。
肾癌,膀胱癌:本虚在脾肾或肝肾多见;标实以湿热縕结瘀血内阴多见、ﻩﻩﻩﻩﻩﻩ五,癌症预后及转归:在综合病因作用下:一方面形成有形之结块,别一方面气血阴阳失调,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早期发现与治疗可以改善生存状况错误!、。
癌症就是一类全身疾病得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得局部治疗都难以彻底治愈,预后较差、辩证论治ﻩﻩﻩﻩﻩﻩﻩﻩ辩证要点:首先辩清疾病得脏腑部位,辩病邪得性质:分清痰结湿聚气阻血瘀(寒)热毒得不同,以及就是否兼夹。
辩标本虚实: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辩脏腑阴阳:分清受邪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之不同。
辩证病程得阶段、。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治疗原则:基本原则就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要综合分析,辩证施治,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扶正主要根据虚得侧重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及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得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寒)热解毒。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初期:攻邪为主,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配合理气除去湿,清(寒)热解毒。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中期:攻补兼施,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与补益正气相结合。
晚期:扶正培本为主,调补气血阴阳为要务,重视补益脾肾,并注意相关脏腑。
ﻩﻩﻩﻩﻩﻩﻩ证治分类: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脑瘤分:痰瘀阻窍;风毒上扰;阴虚风动三型。
ﻩﻩﻩ肺癌分:痰阻肺络,痰湿縕肺,阴虚热毒,气阴两虚四型。
ﻩ大肠癌:湿热郁毒,瘀毒内阻,脾肾双亏,肝肾阴虚四型。
ﻩ肾膀胱癌:湿热縕毒,瘀血骨阻,脾肾两虚,阴虚内热五型、防护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精血不足,脏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外邪入侵就是重要至病因素、保护精气,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为脏腑阴阳气血得亏虚;标实为气滞瘀血痰浊热毒互结而成块。
治疗强调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扶正之法主要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治法;祛邪主要采用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ﻩﻩﻩﻩ临证备要: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1,病人就诊多属疾病中晚期,本虚标实较为突出,对有形之包块多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理气行气之法;病人脏腑阴阳气血不足,故补益气血阴阳,扶正祛邪实属必要。
应把顾护胃气得指导思想贯彻于治疗之始终。
ﻩﻩﻩﻩﻩﻩﻩ3,重视情志调摄:《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与,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8ﻩﻩﻩ4,强调饮食调摄:《金匮要略》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相害。
在癌症得治疗与恢复中配合饮食调摄意义重大。
其意义有三:一就是滋养身体,扶助正气,二就是据病情治则辩证配善以助药力,三就是有些食物具有一定辅助抗肿瘤作用。
ﻩﻩﻩﻩﻩﻩﻩ5,关于抗肿瘤中草药得应用。
ﻩﻩﻩﻩ文献选录ﻩﻩﻩﻩﻩﻩﻩ《灵枢》《难经》《圣济总录》。
、。
ﻩﻩﻩﻩ《济生方—下痢》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鲜者肠风也,浊而色黯者脏毒也。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丹溪心法—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就是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医学入门》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
《景岳全书》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宜当于孰急孰缓中辩之。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医林改错》无论何处皆有血气。
、、。
、。
气无形不结块。
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ﻩﻩﻩ附一: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王振义教授创立诱导学说标志人类战胜肿瘤得署光已升起,其实践证明放疗化疗终将退出这一战斗舞台。
ﻩﻩﻩﻩ附二: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1此论述对临床有极大指导意议:限某一点或一个则为脏气虚或受邪而至病,扩散则说毒素在体蓄积而不得排除-——病之传里(内虚至病),治宜扶正当先;病初即多处有之就说明就是六腑积毒不得排泄(内浊)而至病,治宜首当驱逐毒素、ﻩﻩﻩﻩﻩ错误!《我对肿瘤形成认识与治疗方案之建议》得观点古已有之,书中多处有表述,此处即就是、ﻩﻩﻩﻩﻩﻩ错误!邪侵胸腺,真阳无从生,真阳失其督察之司牧ﻩﻩﻩ错误!耗伤真阳,真阳竭而失督察之司牧ﻩﻩ\o\ac(○,5)肝气郁而不舒土,脾失运化,中枢失序,水湿逆道,浊邪郁滞;阴毒损阳,清阳受阴蒙失却温煦之职ﻩﻩﻩﻩ错误!年老精竭或心阳已衰,真阳无从生;久病伤正,真阳耗尽,督察失司ﻩﻩﻩﻩﻩﻩ错误!《我对肿瘤形成认识与治疗方案之建议》认为:肿瘤产生得实质就是:生命体高级生理机制适应低级或原始生理机制而产生得变异性适应性反应,当这一现象发生在高级生理物种时却就是至命得危害。
问题得到纠正即能康复。
ﻩﻩﻩﻩﻩﻩ○8石棉罗柱用消遥散,血腑逐瘀汤各治愈一例肿瘤病人ﻩﻩ注:真阳:生命维持其特征性健康生存功能得物质。
ﻩﻩﻩﻩﻩﻩ黄驰2011—02—12ﻩﻩﻩﻩ附三ﻩﻩﻩﻩﻩﻩﻩ有关疾病过程中得几个现象与问题之瞧法及处理得建议:纳呆,呕吐:脾阳受困,阳虚不纳、呕吐就是脾胃虚寒及痰之所苦,病人自觉腹中肉跳者必有风ﻩ、ﻩﻩ失眠,健忘:多就是肾精耗竭,神失封藏。
宜填精益髓,助阳固封藏。
ﻩﻩﻩﻩﻩﻩ口渴:精竭火微,精竭则津无化生之源,火微则津不得蒸腾,何以不渴!治宜釜底添薪。
ﻩﻩﻩﻩﻩﻩ秘结:一:应当以精竭论之,精竭则津枯,津枯则风又生矣。
治宜填精助阳而通腑。
二:郁在肺则魄门紧锁。
当宣肺、痛:由虚,由寒,由风,由湿,由瘀所至。
虚者阳之不固也。
治宜助阳固表。
寒,风,湿都可能就是病理毒素。
瘀者寒湿虚之病理结果。
ﻩﻩﻩﻩﻩﻩ出血:气不统血。
无论气不固或失血则风乘虚而至矣。
治宜摄气固脱祛风、ﻩﻩﻩﻩﻩ舌质青或绛:就是寒,就是凝,就是瘀、苔黄:就是虚,就是湿;。
舌麻就是郁也,可能就是肝气不舒得象征;亦或心阳竭、ﻩﻩ喉咙有粘痰就是以气不化饮。
失声:精竭。
肾纳气,气聚成精,精升上化复为气;气盛则声洪,气衰则声微、精竭则失声、ﻩ附:排浊(鼻与汗孔与二阴)功能弱就要宣通,纳精(鼻与口及丹田:口者消化系统就是也)萎靡不振就须固摄。
ﻩﻩﻩﻩﻩﻩﻩ黄驰2008清明--—201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