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六下课后作业单《北京的春节》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1、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额,哪几天写的略写,在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

(2)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的是: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这样写的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妈妈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三、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四、读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

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答:不同点:
老舍: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
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舒乙: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

\【答案】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四、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2.年、季、月、旬、周、日、时3.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2020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解答和考点知识复习

2020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解答和考点知识复习

2020年北京的春节第一单元课文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3、考点词语: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4、词语解释:零七八碎:零碎、不成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零碎而杂乱。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5、北京人过春节给我们的印象最深的是: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作者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

7、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第一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1)按时间顺序写的。

(2)“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腊月二十三(小年)、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老北京的年味儿很浓。

)第二题,找出课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答:(1)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孩子过春节要做得几件事。

(2)每逢春节,早上贴对联,中午吃团圆饭,晚上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爷爷家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听动听的旋律,看搞笑的小品,见证奇迹的时刻,是我是喜欢的事。

正月初一,我早早穿上了新衣、新裤、新鞋子,去给长辈拜年,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这一天,是我最快乐的!第三题,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在北方,腊月是农闲季节。

这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包jiǎo zi()吃,再加上用xiāng cù()liáng bàn()的大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二、根据语境,写出描写春节的词语。

1.正月十五,处处(),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辞旧岁,迎新春,每当除夕之夜,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这真是一个()的日子。

三、下列词语不能和“娴熟”搭配的是()。

A.技能B.拳法C.动作D.老练四、品析句子。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体现出除夕的________,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五、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精编)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精编)

2月10日语文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理课堂笔记。

2、自学课后生字词,家长报听写。

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
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
3、完成语文《课堂作业》第1——5题。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蜜饯.(jiàn zhàn)骡.(luó luō)马榛.(zēn zhēn)子掺.(cān chān)和正.(zhēnɡ zhènɡ)月间.(jiān jiàn)断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年画()团圆饭()庙会()毛驴()骆驼
三、在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按照顺序,对、、、、这几天描述得较为详细,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五、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语段通过描述做年菜、、、、、
、守岁等活动,来表现“”的特点。

2. 本课语言充满“京味儿”,请你试着摘录这样的句子,并体会其语言特点。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老师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课《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课《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luòtuóqiàhǎo yīlǜcǎi huìfèn wàiwàn xiànɡɡēnɡxīn二、填空题2.联系课文《北京的春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列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北京()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4.辨字组词。

旦()但() 拌()伴()恰()给() 轿() 娇()三、选择题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断(jiān)白云观.(guàn)B.火炽.(zhì)娴.熟(xián)C.擦.黑(cā)掺.和(chān)D.菱.角(léng)榛.子(zhēn)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同仇敌忾临危不惧不屈不饶奋发图强B.披荆斩棘任重道远再接再厉前扑后继C.举世闻名破烂不堪小心翼翼安然无恙D.不容争辨低头折节风欺雪压倾盆大雨7.《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8.《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9.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老舍的作品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10.“‘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一、设计思路《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以“春节喜乐多——迎新年”为主题,由音乐课引入语文课,设计基础作业识记字词、阅读策略实践作业朗读“京味儿”,学方言、绘思维导图、做代言人、拓展阅读形成学习任务群,将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性融入到作业里,力求轻负高质、寓教于乐,呈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表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作业目标1.掌握多音字“铺”“供”,积累四字词语,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3.喜爱过春节,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三、作业内容春节喜乐多——迎新年“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学们,你会唱哪些有关春节的歌曲呢?今天让我们从音乐中去领略一下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吧,想要拿到观光卡,那就先搜集钥匙碎片吧!任务一:搜集字词碎片1.识字写字我能行()七()碎()灯()彩()象()新()不得()2.情境巧记多音字,对的打“√”(1)工人们正在这一排排即将开业的店铺.(pū pù)门口铺.(pū pù)路。

(2)爷爷曾经供.(gōng gòng)职于县城的供.(gōng gòng )销社。

恭喜你,顺利拿到字词碎片,让我们顺利喊出通关密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欢迎来到北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见面礼,快去看看吧!任务二:朗读“京味儿”,学方言。

1.请把下列句子,读给爸爸妈妈听,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他.....,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在北方,腊月是农闲季节。

这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包jiǎo zi()吃,再加上用xiāng cù()liáng bàn()的大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二、根据语境,写出描写春节的词语。

1.正月十五,处处(),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辞旧岁,迎新春,每当除夕之夜,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这真是一个()的日子。

三、下列词语不能和“娴熟”搭配的是()。

A.技能B.拳法C.动作D.老练四、品析句子。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体现出除夕的________,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五、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1.《北京的春节》教案和课后作业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1.《北京的春节》教案和课后作业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间 jiàn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mǐcù() cāchuāng()bàn miàn() diǎn rán()bǐcǐ() yuán xiāo()rán fàng() luò tuo( )二、用“”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 灯火通霄( )捷然不同( ) 万不得己( )悬灯结采( ) 各型各色( )三、句子广场。

(按要求改写句子)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

(改成“被”字句)2.除夕真热闹。

( 改为反问句)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

”(改为转述句)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四、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ì)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一句话中加点的“又”字有什么作用?2.“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3.作者在选文中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4.从选文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5.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这句话时要读出什么感情呢?1.北京的春节一、米醋擦窗拌面点燃彼此元宵燃放骆驼二、象宵截已彩形三、1.鞭炮被孩子们点燃了。

部编新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后作业-《北京的春节》

部编新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后作业-《北京的春节》

【一遍过】课后作业-《北京的春节》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腊月初旬.(xún xuàn)的时候,大家都会娴.(xián xín)熟地将花生、榛.(zhēn zhēnɡ)子、胶枣、栗子、蜜饯.(jiàn qiǎn)等掺.(chān cān)和成孩子们爱吃的杂拌儿。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yuán xiāo jié()的前一天晚上,qīn qi()们在一起包jiǎo zi(),小妹妹cā()亮眼睛,紧紧地盯着,眼睛都不zhǎ()一下,连外面商fàn()的小吃tān()儿都不去了,真是个小馋猫!三、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完成练习。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玩意儿”一词可以用词语“________”代替,“闲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这些加点词语都是口语词,能否换成意思相近的书面语?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景象)繁盛活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万象更新彼此贺年燃放鞭炮通宵间断3.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1)腊月初旬指的是(①)。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一句中“闲在”一词的意思(③)。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写得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完整地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2)作者把“除夕真热闹”写得如此详细,是因为除夕是老北京春节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人们格外重视,突出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二)(1)理解带“儿”的词语:“杂拌儿”指的是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蜜饯等,“七零八碎儿”指的是用干果与蜜饯做成的零食,“玩意儿”指的是玩具。

(2)上一题这些词语有“京味儿”,这样写的好处是指北京特色,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特色食品和玩意儿。

(3)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多有趣啊!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请你把印象最深的经历写下来。

除夕真热闹香味颜色 声音年菜 新衣对联年画灯火鞭炮我家过春节的重头戏就是那一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大早,奶奶率领家里妇女——七大姑八大姨去菜市场买菜。

她们精挑细选,把菜场里最好的鸡鸭鱼肉、青菜豆腐收入菜篮子中,然后,率领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回家。

那一天,我家里的厨房是最热闹的,锅碗瓢盆凑起了交响乐;煎炸烹煮全用上。

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完成后,就是爷爷和我们这些小孩子登场了——放鞭炮。

鞭炮声响过,享受美食的大幕徐徐拉开……第二课 腊八粥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沸腾 腊八粥 惊异肿胀 感觉 解释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详写等粥,略写喝粥,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八儿等粥时的急切的样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片段中的“叹气”是指锅里的粥沸腾时发出的声音,从中可体会到八儿等腊八粥的急切和等待的无奈。

部编版六下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下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单
班级姓名
一、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文中介绍了除夕时的哪些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从味觉、、听觉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场景,充分展现了除夕的热闹。

二、拓展阅读:
读课后阅读链接的文章,想一想跟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三、练笔作业:
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民俗,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