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合集下载

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 -回复

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 -回复

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回复问题: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的原理和应用引言: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征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机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一、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的原理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是利用红外光谱对催化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表征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催化反应中发生的化学键的伸缩和振动引起红外光谱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反应物分子会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活性位点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中间体和过渡态,从而引发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这些反应过程会导致原位吸附物质的振动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红外光谱中特定波数范围的吸收峰的强度变化。

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和比较,可以获取催化反应物质的种类、活性位点的特征和反应动力学参数。

二、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的优势1. 实时性: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能够实时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揭示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

2. 非破坏性: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技术,催化剂和反应体系可以保持其原始状态,反应过程不受干扰。

3. 可逆性:由于红外光谱是一种连续监测技术,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可以观察到催化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逆性。

4. 高灵敏度: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能够提供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微量的催化剂和反应物质。

三、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在催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1. 反应机理研究:通过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催化反应物质的中间体和过渡态,揭示反应机理的各个环节。

2. 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确定: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可以通过观察催化反应物质特定波数范围的吸收峰变化,确定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分布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能够通过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变化,定量地测定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

4. 催化反应过程的优化:通过原位红外异相催化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催化反应物质的变化,从而优化反应操作条件和催化剂的设计。

在Ni系ABO_3和A_2BO_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吸附性能的研究

在Ni系ABO_3和A_2BO_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吸附性能的研究

在Ni系ABO_3和A_2BO_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吸
附性能的研究
赵震;杨向光;王学中;吴越
【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卷),期】1996(17)5
【摘要】合成了具有钙钛石和类钙钛石结构的复合氧化物LaNiO_3、La_(0.1)Sr_(0.9)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考察了它们对NO的吸附和NO直接分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合比表面测定、化学分析、XRD和NO-TPD对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探讨了该系列复合氧化物对NO的吸附规律。

【总页数】4页(P790-793)
【关键词】钙钛石;镍;一氧化氮;吸附性能
【作者】赵震;杨向光;王学中;吴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7.3;O613.61
【相关文献】
1.复合氧化物负载的Ni基催化剂上愈创木酚加氢脱氧性能 [J], 孔韡;张兴华;张琦;王铁军;马隆龙;陈冠益
2.在Ni系ABO3和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吸附性能的研究 [J], 赵震
3.Li-Ni-L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J], 刘宝春
4.溶胶-凝胶法制备体相型Mo-N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J], 张大龙;徐永卫;李孟华;侯凯湖
5.镍系ABO_3型稀土复合氧化物La_(1-x)Sr_xNiO_3的结构与催化性能 [J], 马秀英;董必礼;高利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糠醛为原料的δ-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以糠醛为原料的δ-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54卷第1期2020年1月生㊀物㊀质㊀化㊀学㊀工㊀程BiomassChemicalEngineeringVol.54No.1Jan.2020㊀㊀收稿日期:2019 ̄01 ̄25㊀㊀基金项目: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230001)㊀㊀作者简介:徐榕徽(1994 )ꎬ女ꎬ四川眉山人ꎬ硕士生ꎬ主要从事催化及有机合成研究㊀∗通讯作者:王国胜(1965 )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催化及有机合成研究ꎻE ̄mail:wgsh ̄lyc@163.comꎮ doi:10.3969/j.issn.1673 ̄5854.2020.01.010综述评论 生物质化学品以糠醛为原料的δ ̄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徐榕徽ꎬ王国胜∗(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ꎻ辽宁省高校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ꎬ辽宁沈阳110142)摘㊀要:综述了以糠醛为原料ꎬ经环戊酮制δ ̄戊内酯ꎬ经糠醇及四氢糠醇制1ꎬ5 ̄戊二醇再制δ ̄戊内酯ꎬ以及经四氢呋喃制δ ̄戊内酯的3种主要合成途径并简述了经其他糠醛衍生物合成δ ̄戊内酯的途径ꎻ同时对δ ̄戊内酯在合成医药中间体和聚酯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ꎮ由于δ ̄戊内酯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中ꎬ可应用于医药领域ꎬδ ̄戊内酯自身易聚合ꎬ也可与其他化合物形成聚交酯ꎬ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ꎬ这使其在可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应用受到关注ꎬ因此以糠醛为原料制备δ ̄戊内酯生产技术是未来的研究热点ꎮ关键词:糠醛ꎻ衍生物ꎻδ ̄戊内酯ꎻ合成中图分类号:TQ35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5854(2020)01 ̄0060 ̄07引文格式:徐榕徽ꎬ王国胜.以糠醛为原料的δ ̄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ꎬ2020ꎬ54(1):6066.ResearchProgressinSynthesisandApplicationofδ ̄ValerolactoneBaseonFurfuralXURonghuiꎬWANGGuosheng(Liaoni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ChemicalTechnologyꎬ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ꎬ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ꎬShenyang110142ꎬChina)Abstract:Studyonthreemainsyntheticroutesofδ ̄valerolactonebycyclopentanoneꎬ1ꎬ5 ̄pentanediolbyfurfurylalcoholandtetrahydrofurfurylandbytetrahydrofuranarereviewedusingfurfuralasrawmaterial.Thesynthesisofδ ̄valerolactonebyotherfurfuralderivativesisalsodescribed.Theapplicationsofδ ̄valerolactoneinpharmaceuticalintermediatesandpolyestersaresummarizedꎬwhichisusedinpharmaceuticalindustrybecauseitsstructureiswidelyfoundinbioactiveandopticallyactivecompounds.Itiseasytopolymerizeꎬandcanalsoformpolylactidewithothercompounds.Thepolymerhasbiocompatibilityandbiodegradabilityꎬwhichmakesitsapplicationinthefieldofbiodegradablematerialsattractive.Thereforethepreparationoftheδ ̄valerolactoneproductiontechnologyusingfurfuralasrawmaterialisahottopicinthefuture.Keyword:furfuralꎻderivativesꎻδ ̄valerolactoneꎻsynthesis内酯是一类可用作溶剂和提取剂的化学品ꎬ也是合成许多生物医学产品㊁纤维和农药的中间体[1]ꎮδ ̄戊内酯作为药物中间体ꎬ曾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合成领域[2]ꎮ由于δ ̄戊内酯自身易聚合ꎬ形成的均聚酯和与其他化合物形成的聚交酯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ꎬ在生物医学工程㊁降解塑料与高附加值包装材料等领域受到亲睐[3]ꎮ随着δ ̄戊内酯用途的扩大和市场需求量增加ꎬ找到一种廉价且可再生的原料㊁研究出简单的合成路线和研制出温和的反应条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ꎮ作为δ ̄戊内酯的上游产品ꎬ糠醛是由生物质原料如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中的纤维素或戊聚糖在酸作用下水解再环化脱水得到的产品ꎬ工艺简单ꎬ已基本实现工业化[4]ꎮ糠醛结构中有呋喃环和醛基存在ꎬ具有醛㊁醚㊁二烯烃的化学性质ꎬ能发生加氢㊁氧化和脱碳等反应ꎬ因此以糠醛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ꎮ本文以糠醛为原料ꎬ对糠醛衍生物环戊酮㊁糠醇㊁四氢糠醇㊁1ꎬ5 ̄戊二醇和四氢呋喃的制备ꎬ以第1期徐榕徽ꎬ等:以糠醛为原料的δ ̄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61㊀及它们进一步转化制备δ ̄戊内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ꎬ并简要介绍了δ ̄戊内酯的应用ꎬ以期发展以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糠醛为原料制备δ ̄戊内酯进而制备可降解聚酯的绿色循环产业ꎮ1㊀δ ̄戊内酯的合成以糠醛为原料制备δ ̄戊内酯主要有3种途径:环戊酮途径㊁糠醇/四氢糠醇 ̄1ꎬ5 ̄戊二醇途径和四氢图1㊀以糠醛为原料制备δ ̄戊内酯Fig.1㊀Preparationofδ ̄valerolactonefromfurfural呋喃途径ꎬ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ꎮ1.1㊀环戊酮途径1.1.1㊀糠醛制环戊酮㊀环戊酮ꎬ化学式C5H8Oꎬ无色透明油状液体ꎬ常用于制备药物和生物制剂ꎮ糠醛制环戊酮工艺报道较少ꎬHronec等[5-7]报道了在5%Pt/C为催化剂㊁氢压8MPa和温度160ħ条件下ꎬ糠醛在水溶剂中重排制环戊酮ꎬ得率达76.5%ꎬ进一步研究发现糠醛的C O在金属表面形成碳正离子ꎬ水的存在不仅促进C O的断裂ꎬ还使碳正离子与金属表面结合更稳定ꎬ避免不良前体的形成ꎻ后期研究发现在酒石酸配体存在下ꎬ以化学镀铜法制备高活性及选择性的5%Pd ̄Cu2O催化剂ꎬ在氢压3MPa和160ħ条件下反应1hꎬ环戊酮得率达92.1%ꎬ制备过程如图2所示ꎮGuo等[8]制备了CuZnAl催化剂ꎬ在5mmol糠醛㊁0.2gCuZnAl㊁15mL水㊁150ħ和氢压4MPa下反应6hꎬ环戊酮得率62%ꎬ该催化剂能在反复使用5次时保持很好的活性和稳定性ꎮ由于生产成本较低ꎬCu基催化剂成为环戊酮高效工业化生产的潜在催化剂ꎮZhou等[9]制备了碳纳米管结构CuZn催化剂ꎬ将糠醛制环戊酮得率提高到85%ꎬZn的加入使碳纳米管表面金属Cu的分散性提高进而提升了催化剂加氢反应的活性ꎬ也使催化剂的酸性增加㊁粒径减小㊁活性增加ꎮCu基催化剂虽然能降低催化剂成本ꎬ但是氢解能力较Pt㊁Pd等贵金属差ꎬ导致糠醛的转化率低ꎬ因此利用其他金属进行改性ꎬ以及通过控制催化剂结构形貌来提高糠醛转化率和环戊酮选择性是未来研究的方向ꎮ图2㊀糠醛制环戊酮[7]Fig.2㊀Preparationofcyclopentanonefromfurfural[7]1.1.2㊀环戊酮制δ ̄戊内酯㊀环戊酮制δ ̄戊内酯为典型的Baeyer ̄Villiger(BV)反应ꎬ环戊酮的羰基在过氧化物亲核进攻下产生的中间体发生基团迁移后重排得到了δ ̄戊内酯ꎮ目前的研究都围绕过氧酸㊁双氧水和分子氧为氧化剂展开ꎮ有机过氧酸既是氧化剂又是催化剂ꎬ可以保证体系无水ꎬ避免δ ̄戊内酯水解ꎮFriess[10]早期提出以过氧苯甲酸为氧化剂ꎬδ ̄戊内酯得率可达78%ꎮ酸性最强的过氧三氟乙酸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有机过氧酸氧化剂ꎬ反应最快ꎬ得率最高[11]ꎮEmmons等[12]使用过氧三氟乙酸氧化环戊酮ꎬδ ̄戊内酯得率达88%ꎮ但有机过氧酸不稳定ꎬ易爆炸ꎬ价格高ꎬ反应产生的副产物有机酸污染环境ꎬ需要大量碱性试剂处理ꎬ增加生产成本ꎮ无机过氧酸盐可以避免有机过氧酸的相关危险ꎬMaría等[13]制备了SiO2/KHSO5ꎬ在二氯甲烷为介质条件下ꎬδ ̄戊内酯得率可达到96%ꎬ但SiO2/KHSO5利用率低ꎬ消耗量大ꎮ双氧水的氧化能力不及过氧酸ꎬ需要开发活性好的催化剂(固体酸㊁水滑石㊁金属配合物㊁金属氧化物和生物酶等)加速酮的催化ꎮLei等[14]以乙醇为溶剂ꎬAlCl3为催化剂ꎬ双氧水为氧化剂ꎬ在70ħ下反应24hꎬδ ̄戊内酯得率可达99%ꎬ但反应速率极低ꎬ耗时长ꎬ产量小ꎮMello等[15]制备了过羧乙基化的二62㊀生㊀物㊀质㊀化㊀学㊀工㊀程第54卷氧化硅功能型固体酸催化剂ꎬ以双氧水为氧化剂ꎬ在超临界CO2环境下进行氧化反应ꎬ环戊酮转化率能达到92%ꎬ固体酸催化剂可回收ꎮPillai等[16]研究了Sn交换水滑石为催化剂的情况ꎬSnO2中的Sn位点可激活环戊酮的羰基ꎬ并在乙腈和过氧化氢形成的过氧化物亲核进攻下发生重排生成δ ̄戊内酯(得率16%)ꎮ王佳等[17]在最优条件:环戊酮0.025molꎬ催化剂Sn/W ̄2 ̄600用量为环戊酮质量的40%ꎬn(过氧化氢)/n(环戊酮)=1.5ꎬn(丙酸)/n(环戊酮)=13.5ꎬ反应时间4.5hꎬ真空度为0.07MPaꎬ制得得率72.26%的δ ̄戊内酯ꎮBradley等[18]研究了在温和碱性条件(Mg/Al/MeOH)中ꎬ环戊酮与过氧化氢经Baeyer ̄villiger(BV)方法制δ ̄戊内酯ꎬ得率为30%ꎬ避免了许多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的BV方法大量使用Sn的问题ꎮUyanik等[19]以Li㊁Ga等M[B(C6F5)4]n高选择性的金属配合物作催化剂ꎬ该催化过程是高效的氧化联级过程ꎬ产物收率可高达98%ꎬ且反应温和ꎬ但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ꎮRios等[20]以尿素与过氧化氢络合物为氧化剂ꎬ乙酸乙酯为溶剂ꎬ南极洲念珠菌B脂肪酶为底物催化制备δ ̄戊内酯ꎬ但δ ̄戊内酯和脂肪酶仍会发生进一步反应ꎬδ ̄戊内酯得率为30%ꎮ分子氧也可作为氧化剂制备δ ̄戊内酯ꎬ由于分子氧的活性差ꎬ需要引入醛类作为分子氧的共氧化剂ꎮKaneda等[21]以苯甲醛为分子氧的共氧化剂ꎬ氧化环戊酮制δ ̄戊内酯ꎬ四氯化碳为溶剂时得率可达63%ꎮLi等[22]开发了Co3O4为催化剂ꎬ苯甲醛为分子氧的共氧化剂ꎬ使环戊酮制δ ̄戊内酯得率达到了75%ꎮZheng等[23]制备了Cu ̄Fe3O4@mSiO2催化剂ꎬ避免了有毒金属钴的使用ꎬ同样选择苯甲醛为分子氧的共氧化剂ꎬδ ̄戊内酯得率也能达到75%ꎬ并解释了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起电子转移的作用ꎮ综上所述ꎬ在环戊酮制δ ̄戊内酯过程中ꎬ以过氧酸为氧化剂进行均相反应制δ ̄戊内酯的方法ꎬ时间短ꎬ得率高ꎬ但因过氧酸对环境的污染使之逐步被淘汰ꎮ双氧水氧化法是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ꎬ反应过程相对温和ꎬ得率较高ꎬ但水的引入抑制反应进行ꎬ易造成产物水解ꎮ以分子氧作为氧化剂进行的气液相反应ꎬ反应条件较苛刻ꎬ但分子氧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氧化剂ꎬ因此将其用于环戊酮制δ ̄戊内酯的研究是未来的热点ꎮ1.2㊀糠醇/四氢糠醇 ̄1ꎬ5 ̄戊二醇途径1.2.1㊀糠醛制糠醇及四氢糠醇㊀糠醇(C5H6O2)和四氢糠醇(C5H10O2)均是糠醛加氢的产物ꎬ催化剂的性质决定加氢反应的阶段性和选择性ꎮ糠醛制糠醇主要以Ni系催化剂和Cu系催化剂为主ꎮLi等[24]以制备的细铁掺杂Ni ̄B非晶态催化剂催化糠醛加氢制糠醇ꎬ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现了良好的活性ꎬ在100ħ和1MPa条件下ꎬ糠醇得率达到100%ꎻNagaraja等[25]制备了Cu/MgO催化剂ꎬ在180ħ和常压的条件下ꎬ糠醇得率96%ꎮ糠醇制四氢糠醇研究主要以Ni基催化剂展开ꎮ赵会吉等[26]以骨架镍催化剂ꎬ在氢压为5.0~6.0MPa的反应条件下ꎬ糠醇制四氢糠醇得率约97%ꎮ马兴全[27]以改进的WRC ̄Ⅱ型催化剂在50~100ħ和0.8~1.2MPa条件下ꎬ使糠醛一步加氢催化得到四氢糠醇ꎬ得率大于90%ꎮ1.2.2㊀糠醇及四氢糠醇制1ꎬ5 ̄戊二醇㊀1ꎬ5 ̄戊二醇(C5H12O2)为无色黏稠液体ꎬ常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化学溶剂ꎮ以糠醇为中间体制得1ꎬ5 ̄戊二醇选择性较低ꎮGao等[28]制备了钙钛矿型Cu ̄LaCoO3催化剂ꎬ140ħ和氢压6MPa条件下ꎬ戊二醇总选择性55.5%(其中ꎬ1ꎬ5 ̄戊二醇和1ꎬ2 ̄戊二醇的选择性之比约为3ʒ1)ꎮ四氢糠醇作为中间体制备1ꎬ5 ̄戊二醇研究较多ꎮSchniepp等[29]以Al2O3为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得到二氢吡喃ꎬ在水蒸气条件下生成羟基戊醛ꎬ再与亚铬酸铜在150ħ㊁高压加氢条件下反应得到1ꎬ5 ̄戊二醇ꎬ得率70%ꎮTomishige课题组[30-33]选用Rh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制1ꎬ5 ̄戊二醇ꎬ其中Rh ̄ReOx/C的活性最高ꎬ在水为溶剂ꎬ氢压8MPaꎬ100ħ条件下反应24hꎬ四氢糠醇转化率99%ꎬ1ꎬ5 ̄戊二醇选择性95%ꎻ而以Rh/SiO2为催化剂时ꎬ1ꎬ5 ̄戊二醇选择性只有18%ꎬ1ꎬ2 ̄戊二醇选择性61.7%ꎻ并提出Rh金属颗粒与添加剂金属之间金属键是催化剂高效性的关键ꎮChatterjee等[34]以Rh/MCM ̄41为催化剂ꎬ在14MPa超临界CO2㊁氢压4MPa和80ħ条件下反应24hꎬ四氢糠醇转化率80.5%ꎬ1ꎬ5 ̄戊二醇选择性91.2%ꎮ第1期徐榕徽ꎬ等:以糠醛为原料的δ ̄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63㊀糠醛制糠醇及四氢糠醇的工艺已经成熟ꎬ产率几乎达到100%ꎮ但以糠醇及四氢糠醇制1ꎬ5 ̄戊二醇的过程反应条件苛刻ꎬ催化剂成本过高ꎮ大部分催化剂的选择性较低ꎬ产物中会伴随副产物1ꎬ2 ̄戊二醇的生成ꎬ分离成本较高ꎮ1.2.3㊀1ꎬ5 ̄戊二醇制δ ̄戊内酯㊀1ꎬ5 ̄戊二醇脱氢制δ ̄戊内酯要经过羟醛缩合反应过程ꎮ1ꎬ5 ̄戊二醇先被转化为5 ̄羟基戊醛ꎬ缩合成环后的羟基再次脱氢生成δ ̄戊内酯ꎬ如图3所示ꎮ图3㊀1.5 ̄戊二醇制δ ̄戊内酯Fig.3㊀Preparationofδ ̄valerolactonefrom1ꎬ5 ̄pentanediol1ꎬ5 ̄戊二醇中氢原子可与氧结合成水分子实现氧化脱氢ꎮHuang等[35-36]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Au/FeOx催化剂以及γ ̄AlOOH和γ ̄Al2O3负载的Au纳米级催化剂ꎬ并用于催化1ꎬ5 ̄戊二醇脱氢制δ ̄戊内酯ꎬ结果发现:1ꎬ5 ̄戊二醇转化率最高能达到92%ꎬ但δ ̄戊内酯选择性最高只能达到33.6%ꎬ这是由于δ ̄戊内酯不稳定ꎬ酸性条件再次催化δ ̄戊内酯水解生成5 ̄羟基戊酸导致的ꎮMitsudome等[37]选择碱性更强水滑石(TH)作载体ꎬ制备了Au/TH高效纳米级催化剂ꎬ在40ħ下分子氧氧化1ꎬ5 ̄戊二醇ꎬδ ̄戊内酯得率98%ꎬ该过程避免了高温ꎬ且催化剂可在不降低活性前提下回收ꎮ由于纳米Au催化剂成本高ꎬ该工艺目前仅在研究阶段ꎮ1ꎬ5 ̄戊二醇也可单纯通过催化剂促使氧 ̄氢和碳 ̄氢断裂脱氢ꎮSuzuki等[38]以Ir配合物为催化剂ꎬn(1ꎬ5 ̄戊二醇)ʒn(Ir)=200ʒ1ꎬ常温常压条件下反应24hꎬδ ̄戊内酯得率达到95%ꎮ德国BASF公司Pinkos等[39]申报了1ꎬ5 ̄戊二醇气相催化脱氢专利技术ꎬ在260~350ħ温度范围内ꎬ0.05~1.00MPa压力下ꎬCuO/SiO2和稀土Ce㊁Yb㊁Lu改性CuO/SiO2为催化剂ꎬ1ꎬ5 ̄戊二醇的转化率接近99%ꎬδ ̄戊内酯的最大选择性达到了95.0%ꎮ冯世宏等[40]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3%CeO2 ̄CuO/ZnO/Al2O3ꎬ反应温度为563Kꎬ气时空速为5h-1ꎬ反应时间为5hꎬV(氢气)ʒV(1ꎬ5 ̄戊二醇)=2ʒ1ꎬ氢压0.12MPaꎬ此时ꎬ1ꎬ5 ̄戊二醇的转化率为93%ꎬδ ̄戊内酯的选择性和得率最大值分别达到94%和87.4%ꎮ该方法为1ꎬ5 ̄戊二醇气相催化脱氢制备δ ̄戊内酯的中试和工业放大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ꎮ最近报道了濮阳迈奇科技公司以1ꎬ5 ̄戊二醇为原料ꎬ以自制掺杂多助剂的新型铜基催化剂经常压脱氢㊁真空精馏等工艺实现了δ ̄戊内酯工业化生产[41]ꎮ以1ꎬ5 ̄戊二醇制δ ̄戊内酯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ꎬ但氧化脱氢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ꎬ且成本较高ꎬ所以用多金属掺杂催化剂直接进行脱氢过程的方法更适合δ ̄戊内酯的工业生产ꎮ1.3㊀四氢呋喃途径1.3.1㊀糠醛制四氢呋喃㊀工业上将糠醛与水蒸气混合物通入填充Zn ̄Cr ̄Mn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器ꎬ在400~420ħ下脱羰基制呋喃ꎻ然后以骨架镍为催化剂ꎬ于80~120ħ呋喃加氢制得四氢呋喃[42]ꎮ由于生产能耗大ꎬ这种工业生产模式逐步被淘汰ꎬ近些年对其研究也鲜有报道ꎮ1.3.2㊀以四氢呋喃制δ ̄戊内酯㊀Bhattacharyya等[43]用四氢呋喃㊁水和CO为原料ꎬ以镍的卤素化合物为催化剂ꎬ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了δ ̄戊内酯ꎬ其中以NiI2为催化剂能达到最高得率32.1%ꎮ由于工艺条件苛刻ꎬ戊内酯得率低ꎬ已鲜有人研究ꎮ1.4㊀其他途径糠醛拥有众多衍生物ꎬ除上述几种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催化加氢和催化氧化生产有机酸㊁酸酐和酯类等各类精细化学品[44]ꎬ其中δ ̄羟基戊醛㊁2 ̄丁烯酸甲酯㊁α ̄呋喃醛㊁1ꎬ5 ̄戊二醛㊁δ ̄羟基戊酸㊁2ꎬ3 ̄二氢吡喃等均可为原料生产δ ̄戊内酯[2]ꎬ但是由于工艺繁琐ꎬ产量低ꎬ所以鲜有研究ꎮ2㊀δ ̄戊内酯的应用2.1㊀合成医药中间体δ ̄戊内酯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中ꎬ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64㊀生㊀物㊀质㊀化㊀学㊀工㊀程第54卷霉素㊁可利霉素等)[45]ꎬβ ̄三氟甲基 ̄β ̄羟基 ̄δ ̄戊内酯及其衍生物[46]ꎮδ ̄戊内酯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δ ̄戊内酯还原合成2ꎬ3 ̄二氢呋喃用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成[47]ꎻδ ̄戊内酯与硝基苯作为初始原料经系列反应制抗血栓药物Apixuban[48]ꎻδ ̄戊内酯与D ̄苯苷氨醇合成3 ̄甲基 ̄2 ̄哌啶酮类物质[49]ꎻδ ̄戊内酯与环己胺反应得到用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N ̄环己基 ̄5 ̄氯丁基 ̄1H ̄四氮唑[50]ꎻ以D ̄苯甘氨醇和δ ̄戊内酯为原料合成的六元环内酰胺进而制得的(R) ̄1 ̄(2 ̄羟基 ̄1 ̄苯乙基) ̄3 ̄甲基 ̄2哌啶酮可用于生物碱的制备[51]ꎻ由δ ̄戊内酯为起始原料得到的Guadinomic酸对细菌III型分泌系统可以表现出很高的抑制效应[52]ꎮ2.2㊀合成聚酯由于δ ̄戊内酯可自身聚合为均聚酯ꎬ也可与其他化合物形成聚交酯ꎬ因此广泛应用于材料领域ꎮ由ε ̄己内酯和δ ̄戊内酯合成的聚ε ̄己内酯 ̄co ̄δ ̄戊内酯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性能[53]ꎮδ ̄戊内酯与聚醚二醇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54]ꎮε ̄己内酯和δ ̄戊内酯的共聚物可应用于防污涂料ꎬ可降解黏合剂ꎬδ ̄戊内酯的加入降低了聚己内酯的结晶度从而克服了聚己内酯降解时间长的缺点[55]ꎮ而δ ̄戊内酯的均聚酯与其他聚交酯立体络合形成的超分子共聚物由于立体络合作用极大提高了共聚物的结晶度ꎬ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热阻和力学性质[56]ꎮ甲氧基聚乙二醇和聚戊内酯两亲二嵌段共聚物可负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紫杉醇ꎬ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表观水溶性ꎬ是疏水性药物制备和传递的理想材料[57]ꎮ随着人们对可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植入式给药系统(IDDS)的开发ꎬ研究发现该系统能在人体内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ꎬ具有提高治疗效果㊁减少全身毒性和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潜力ꎬ因此以δ ̄戊内酯为基础的聚合物药物输送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58]ꎮ3㊀结语综述了以糠醛为原料制备δ ̄戊内酯的3种主要途径:环戊酮途径㊁糠醇/四氢糠醇 ̄1ꎬ5 ̄戊二醇途径和四氢呋喃途径ꎬ总结了δ ̄戊内酯在合成医药中间体和聚酯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ꎮ由于糠醛可由生物质转化得到ꎬδ ̄戊内酯具有低温自聚合性能ꎬ且聚酯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能ꎬ因此以糠醛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ꎮ但是ꎬ由糠醛制备δ ̄戊内酯的3种途径不同程度上存在合成路线长㊁催化剂价格高㊁反应压力高㊁温度高和氧化技术不完善等问题ꎮ加大催化技术创新研究力度ꎬ开发合成路线短㊁催化剂廉价适用㊁反应条件温和和氧化剂安全绿色的工艺是未来的研究重点ꎮ由于糠醛制糠醇及四氢糠醇收率高ꎬ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ꎬ因此糠醛经糠醇及四氢糠醇制δ ̄戊内酯最具开发前景ꎮ参考文献:[1]祝全敬ꎬ张召艳ꎬ戴维林ꎬ等.二元醇分子内环化制内酯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ꎬ2013ꎬ42(7):709715.[2]朱万坤.H2O2间接催化氧化制备δ ̄戊内酯的新工艺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ꎬ2014.[3]程丹ꎬ尤亚华ꎬ姚日生.δ ̄环戊内酯的合成及应用[J].安徽化工ꎬ2007ꎬ33(4):69.[4]DANONBꎬMARCOTULLIOGꎬJONGWD.Mechanisticandkineticaspectsofpentosedehydrationtowardsfurfuralinaqueousmediaemployinghomogeneouscatalysis[J].GreenChemistryꎬ2014ꎬ16(1):3954.[5]HRONECMꎬKATARINAFꎬLIPTAJT.Effectofcatalystandsolventonthefuranringrearrangementtocyclopentanone[J].AppliedCatalysisA:Generalꎬ2012ꎬ437/438:104111.[6]HRONECMꎬFULAJTAROVÁK.Selectivetransformationoffurfuraltocyclopentanone[J].CatalysisCommunicationsꎬ2012ꎬ24:100104. [7]HRONECMꎬFULAJTÁROVÁKꎬVÁVRAIꎬetal.CarbonsupportedPd ̄Cucatalystsforhighlyselectiverearrangementoffurfuraltocyclopentanone[J].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ꎬ2016ꎬ181:210219.[8]GUOJHꎬXUGYꎬHANZꎬetal.SelectiveconversionoffurfuraltocyclopentanonewithCuZnAlcatalysts[J].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ꎬ2014ꎬ2(10):22592266.[9]ZHOUMHꎬLIJꎬWANGKꎬetal.SelectiveconversionoffurfuraltocyclopentanoneoverCNT ̄supportedCubasedcatalysts:Modelreactionforupgradingofbio ̄oil[J].Fuelꎬ2017ꎬ202:111.[10]FRIESSSL.Reactionsofperacids.II:Thereactionofperbenzoicacidwithsimplecyclicketones.Kineticstudies[J].Journalofthe㊀第1期徐榕徽ꎬ等:以糠醛为原料的δ ̄戊内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65AmericanChemicalSocietyꎬ1949ꎬ71(7):25712575.[11]SAGERWFꎬDUCKWORTHA.Oxidativeringenlargementofcyclicketonesbyperoxytrifluoroaceticacid[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ꎬ1955ꎬ77:188190.[12]EMMONSWDꎬFERRISAF.Oxidationreactionswithpertrifluoroaceticacid[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ꎬ1953ꎬ75(18):46234624.[13]MARÍAEGꎬROSSELLAMꎬANDREAOꎬetal.Baeyer ̄VilligeroxidationinsupercriticalCO2withpotassiumperoxomonosulfatesupportedonacidicsilicagel[J].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ꎬ2006ꎬ71:64326436.[14]LEIZQꎬMAGFꎬWEILLꎬetal.CleanBaeyer ̄Villigeroxidationusinghydrogenperoxideasoxidantcatalyzedbyaluminumtrichlorideinethanol[J].CatalysisLettersꎬ2008ꎬ124(3/4):330333.[15]MELLORꎬOLMOSAꎬPARRA ̄CARBONELLJꎬetal.Baeyer ̄Villigeroxidationofketoneswithasilica ̄supportedperacidin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underflowconditions[J].GreenChemistryꎬ2009ꎬ11:994999.[16]PILLAIURꎬSAHLE ̄DEMESSIEE.Sn ̄exchangedhydrotalcitesascatalystsforcleanandselectiveBaeyer ̄Villigeroxidationofketonesusinghydrogenperoxide[J].JournalofMolecularCatalysisA:Chemicalꎬ2003ꎬ191(1):93100.[17]王佳ꎬ魏金阁ꎬ田士科ꎬ等.催化氧化合成δ ̄环戊内酯的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ꎬ2017ꎬ58(2):7075.[18]BRADLEYTꎬDRAGANAꎬTOMKINSONN.Baeyer ̄VilligeroxidationunderPayneepoxidationconditions[J].Tetrahedronꎬ2015ꎬ71(42):81558161.[19]UYANIKMꎬISHIHARAK.Baeyer ̄Villigeroxidationusinghydrogenperoxide[J].ACSCatalysisꎬ2013ꎬ3:513520.[20]RIOSMYꎬSALAZAREꎬOLIVOHF.Chemo ̄enzymaticBaeyer ̄Villigeroxidationofcyclopentanoneandsubstitutedcyclopentanones[J].JournalofMolecularCatalysisB:Enzymaticꎬ2008ꎬ54:6166.[21]KANEDAKꎬUENOSꎬIMANAKATꎬetal.Baeyer ̄Villigeroxidationofketonesusingmolecularoxygenandbenzaldehydeintheabsenceofmetalcatalysts[J].ChemInformꎬ1994ꎬ59(11):29152917.[22]LIYFꎬGUOMQꎬYINSFꎬetal.Co3O4ofregularcubicshapeashigh ̄efficiencycatalystforthepreparationoflactonesthroughtheBaeyer ̄Villigeroxidationofcyclicketoneswithdioxygen[J].ReactionKineticsꎬMechanismsandCatalysisꎬ2013ꎬ109(2):525535.[23]ZHENGCMꎬCHANGSBꎬYANGCWꎬetal.EnhancedshapeselectivecatalysisofmixedcyclicketonesinaerobicBaeyer ̄VilligeroxidationwithmagneticCu ̄Fe3O4ꎬsupportedmesoporoussilicamicrospheres[J].Tetrahedronꎬ2018ꎬ74(21):26082612.[24]LIHXꎬLUOHSꎬZHUANGLꎬetal.LiquidphasehydrogenationoffurfuraltofurfurylalcoholovertheFe ̄promotedNiBamorphousalloycatalysts[J].JournalofMolecularCatalysisA:Chemicalꎬ2003ꎬ203(1):267275.[25]NAGARAJABMꎬSIVAKUMARVꎬSHASIKALAVꎬetal.AhighlyefficientCu/MgOcatalystforvapourphasehydrogenationoffurfuraltofurfurylalcohol[J].CatalysisCommunicationsꎬ2003ꎬ4(6):287293.[26]赵会吉ꎬ邢金仙ꎬ刘晨光.骨架镍催化糠醇液相加氢制备四氢糠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3ꎬ27(1):9194. [27]马兴全.用 WRC ̄Ⅱ 型催化剂一步催化加氢制备四氢糠醇[J].陕西化工ꎬ1985(4):1618.[28]GAOFFꎬLIUHLꎬHUXꎬetal.Selectivehydrogenolysisoffurfurylalcoholto1ꎬ5 ̄and1ꎬ2 ̄pentanedioloverCu ̄LaCoO3catalystswithbalancedCuO ̄CoOsites[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ꎬ2018ꎬ39(10):17111723.[29]SCHNIEPPLEꎬGELLERHH.Preparationofdihydropyranꎬδ ̄hydroxyvaleraldehydeand1ꎬ5 ̄pentanediolfromtetrahydrofurfurylalcohol[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ꎬ1946ꎬ68(8):16461648.[30]CHENKYꎬMORIKꎬWATANABEHꎬetal.C ̄ObondhydrogenolysisofcyclicetherswithOHgroupsoverrhenium ̄modifiedsupportediridiumcatalysts[J].JournalofCatalysisꎬ2012ꎬ294:171183.[31]KOSOSꎬUEDANꎬSHINMIYꎬetal.PromotingeffectofMoonthehydrogenolysisoftetrahydrofurfurylalcoholto1ꎬ5 ̄pentanedioloverRh/SiO2[J].JournalofCatalysisꎬ2009ꎬ267(1):8992.[32]KOSOSꎬWATANABEHꎬOKUMURAKꎬetal.ComparativestudyofRh ̄MoOxandRh ̄ReOxsupportedonSiO2forthehydrogenolysisofethersandpolyols[J].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ꎬ2012ꎬ111(6):2737.[33]NAKAGAWAYꎬTOMISHIGEK.Productionof1ꎬ5 ̄pentanediolfrombiomassviafurfuralandtetrahydrofurfurylalcohol[J].CatalysisTodayꎬ2012ꎬ195(1):136143.[34]CHATTERJEEMꎬKAWANAMIHꎬISHIZAKATꎬetal.Anattempttoachievethedirecthydrogenolysisoftetrahydrofurfurylalcoholin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J].CatalysisScience&Technologyꎬ2011ꎬ1(8):14661471.[35]HUANGJꎬDAIWLꎬFANKN.SupporteffectofnewAu/FeOxcatalystsintheoxidativedehydrogenationofαꎬω ̄diolstolactones[J].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ꎬ2008ꎬ112(41):1611016117.[36]HUANGJꎬWANGYꎬZHENGJMꎬetal.InfluenceofsupportsurfacebasicityandgoldparticlesizeoncatalyticactivityofAu/γ ̄AlOOHandAu/γ ̄Al2O3catalystinaerobicoxidationofαꎬω ̄diolstolactones[J].AppliedCatalysisBꎬ2011ꎬ103(3/4):343350.[37]MITSUDOMETꎬNOUJIMAAꎬMIZUGAKITꎬetal.Supportedgoldnanoparticlesasareusablecatalystforsynthesisoflactonesfromdiolsusingmolecularoxygenasanoxidantundermildconditions[J].GreenChemistryꎬ2009ꎬ11(6):793797.66㊀生㊀物㊀质㊀化㊀学㊀工㊀程第54卷[38]SUZUKITꎬMORITAKꎬTSUCHIDAMꎬetal.Mildandchemoselectivesynthesisoflactonesfromdiolsusinganovelmetal ̄ligandbifunctionalcatalyst[J].OrganicLettersꎬ2010ꎬ33(48):106106.[39]PINKOSRꎬBAUDAINCꎬPAULAꎬetal.Processforpreparingdelta ̄valerolactonethegasphase:US8466299B2[P].2013 ̄06 ̄18. [40]冯世宏ꎬ闫广学ꎬ宋国全ꎬ等.CeO2 ̄CuO/ZnO/Al2O3用于1ꎬ5 ̄戊二醇气相催化脱氢制备δ ̄环戊内酯的研究[J].现代化工ꎬ2017ꎬ37(12):106109.[41]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濮阳迈奇科技公司开发的δ ̄戊内酯合成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ꎬ2018ꎬ49(2):54.[42]李世瑨ꎬ汪仁ꎬ严之光ꎬ等.四氢呋喃的研究.Ⅰ:糠醛的催化脱羰[J].科学通报ꎬ1958ꎬ3(3):8889.[43]BHATTACHARYYASKꎬNANDIDK.Highpressuresynthesisofdelta ̄valerolactoneandadipicacid[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ꎬ1959ꎬ51(2):143146.[44]宁良民ꎬ廖圣云ꎬ崔红格ꎬ等.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糠醛的催化转化[J].石油化工ꎬ2017ꎬ46(1):130136.[45]李喆宇ꎬ崔玉彬ꎬ张静霞ꎬ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ꎬ2013ꎬ34(1):615.[46]姚子丽ꎬ康泰然ꎬ何龙ꎬ等.乙醛和不饱和三氟甲基酮不对称Aldol反应合成光学活性的β ̄三氟甲基 ̄羟基 ̄δ戊内酯[J].有机化学ꎬ2014ꎬ37(7):13991406.[47]TEMMEOꎬTAJSꎬANDERSSONP.HighlyenantioselectiveintermolecularCu(I) ̄catalyzedcyclopropanationofcyclicenolethers:Asymmetrictotalsynthesisof(+) ̄quebrachamine[J].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ꎬ1998ꎬ63(17):60076015.[48]张杰ꎬ张艺帆.阿哌沙班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8ꎬ18(46):103104.[49]WANGXZꎬWANGXꎬCHENYQꎬetal.AsymmetricsynthesisofN ̄protected3 ̄methylpiperidin ̄2 ̄oneanditsdiastereoisomer[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ꎬ2016ꎬ17(2):163170.[50]贾义霞ꎬ高建荣ꎬ盛卫坚ꎬ等.血小板阻聚药物中间体N ̄环己基 ̄5 ̄氯丁基 ̄1H ̄四氮唑的合成[J].合成化学ꎬ2003ꎬ11(2):150152. [51]王霞.(3S) ̄1 ̄[(R) ̄2 ̄羟基 ̄1 ̄苯乙基] ̄3 ̄甲基 ̄2哌啶酮合成工艺研究[D].杭州ꎬ浙江大学ꎬ2015.[52]REIDBTꎬMAILYANAKꎬZAKARIANA.Totalsynthesisof(+) ̄guadinomicacidviahydroxyl ̄directedguanidylation[J].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ꎬ2018ꎬ83(16):94929496.[53]FAŸFꎬRENARDEꎬLANGLOISVꎬetal.Developmentofpoly(ε ̄caprolactone ̄co ̄l ̄lactide)andpoly(ε ̄caprolactone ̄co ̄δ ̄valerolactone)asnewdegradablebinderusedforantifoulingpaint[J].EuropeanPolymerJournalꎬ2007ꎬ43(11):48004813.[54]熊成东ꎬ邓先模.内酯或交酯与聚醚二醇的共聚方法:CN1111253A[P].1995 ̄11 ̄08.[55]FERNÁNDEZJꎬETXEBERRIAAꎬSARASUAJR.Invitrodegradationstudiesandmechanicalbehaviorofpoly(ε ̄caprolactone ̄co ̄δ ̄valerolactone)andpoly(ε ̄caprolactone ̄co ̄L ̄lactide)withrandomandsemi ̄alternatingchainmicrostructures[J].EuropeanPolymerJournalꎬ2015ꎬ71:585595.[56]SHIXTꎬJINGZXꎬZHANGGC.Crystallizationandpropertiesofpoly(lactide)/poly(δ ̄valerolactone)alternatingsupramolecularcopolymersadjustedbystereocomplexation[J].ACSOmegaꎬ2019ꎬ4(6):1114511151.[57]LEEHꎬZENGFꎬDUNNEMꎬetal.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block ̄poly(δ ̄valerolactone)copolymermicellesforformulationofhydrophobicdrugs[J].Biomacromoleculesꎬ2005ꎬ6(6):31193128.[58]DEVEDECFLꎬBOUCHERHꎬDUBINSDNꎬetal.Factorscontrollingdrugreleaseincross ̄linkedpoly(valerolactone)basedmatrices[J].MolecularPharmaceuticsꎬ2018ꎬ15(4):15651577.。

Ga对在AlN衬底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远程催化

Ga对在AlN衬底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远程催化

AlN 衬底直接生长的石墨烯质量的影响,对石墨
烯样品进行拉曼光谱测试 . 图 2 给出了不同温度
下生长的石墨烯样品的拉曼光谱图,可见,当生
长 温 度 为 1030 ℃ 时 ,出 现 了 两 个 清 晰 的 D 峰
(1345 cm−1)和 G 峰(1585 cm−1). G 峰是布里渊区
中心双声子退化模式导致的,反映了样品中 C 原
收稿日期:2021-03-29. 网络出版日期:2021-05-31.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 62350079614137)资助 . 联系人简介:李清波, 女, 博士,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 E-mail: 201999900066@
效降低石墨烯的方阻, 改善石墨烯和衬底的电学接触 .
关键词 镓远程催化;氮化铝;石墨烯;密度泛函理论;透光率;方阻
中图分类号 O613;O643
文献标志码 A
氮化铝(AlN)因具有宽禁带、高击穿电场、低能耗、耐高温、抗腐蚀及抗辐射等优点,是制备各种 发光二极管(LED)和短波长激光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1~4],也是节能产业、尖端军事和空间用电子器件 的核心,因而备受关注 . 该类光电器件的一个技术难点是 p-AlN 的掺杂非常困难,目前主要通过 Mg 掺 杂和激活实现[5,6],这导致 AlN 层的电阻率偏大,妨碍了载流子有效注入到整个源区,活性区域仅限于 电极附近,而且在 AlN 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也较为困难 . 为有效扩展电流,降低正向工作电压,同时不 影响正面输出,需在 AlN 上附加透明导电层,即透明电极 . 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技术最成熟的透明电极 材料是氧化铟锡(ITO),但铟元素在地壳中储量稀少,提炼难度大,成本高,铟资源已经被我国列入禁 止出口的战略资源,ITO 薄膜的产量已不能满足半导体器件市场的巨大需求;ITO 在紫外波段有较强吸 收,不宜作为短波长光电器件的透明电极;ITO 薄膜柔韧性、耐环境酸碱度和抗老化性差 . 基于以上问 题,寻找 ITO 的替代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

固体杂多酸盐催化性能的研究Ⅱ.磷钨、硅钨杂多酸的合成、表征和在叔丁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固体杂多酸盐催化性能的研究Ⅱ.磷钨、硅钨杂多酸的合成、表征和在叔丁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固体杂多酸盐催化性能的研究Ⅱ.磷钨、硅钨杂多酸的合成、表征和在叔丁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谢文华;杨向光;叶兴凯;吴越
【期刊名称】《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1996(8)4
【摘要】合成了H3-xCsxPW(x=0~3),H4-xCsxSiW(x=0~4)两系列杂多酸铯盐,以Hammet指示剂法及NH3-TPD研究了它们的酸性质,用BET法测定了其表面积,并在叔丁醇脱水生成异丁烯的反应中考察了杂多酸铯盐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高于文献报导的其它杂多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活性,并对该反应作了动力学分析,求得了有关参数,发现杂多酸铯盐的催化活性仅与它们的酸性质有关,与表面积无关,属于拟液相反应。

【总页数】6页(P525-530)
【关键词】固体杂多酸盐;叔丁醇;脱水;催化剂;催化性能
【作者】谢文华;杨向光;叶兴凯;吴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6
【相关文献】
1.固体杂多酸盐催化性能的研究:Ⅱ磷钨,硅钨杂多酸的合成,表征… [J], 谢文华;杨向光
2.固体杂多酸盐催化性能:Ⅰ钨磷,钨硅杂多酸碱金属盐的合成,表征和催化… [J], 谢文华;叶兴凯
3.固体杂多酸盐的催化性能Ⅲ.钼磷、钼硅杂多酸碱金属盐的合成、表征和催化酯化反应 [J], 谢文华; 叶兴凯; 杨向光; 吴越
4.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单过渡金属配位的磷钨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对H_2O_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J], 马建伟;叶兴凯;吴越
5.磷钨杂多酸铵盐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J], 郑修成;索阳;卢胜强;赵学斌;陈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ISA表面修饰法制备抗烧结催化剂

EISA表面修饰法制备抗烧结催化剂

EISA表面修饰法制备抗烧结催化剂潘喜强;杨向光;曾清湖;李玉洁【摘要】通过催化剂表面修饰控制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颗粒的表面迁移能力,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修饰催化剂表面制备抗烧结催化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将经过验证的可形成二维有序介孔薄膜的EISA起始溶液沉积在Pd@SiO2模型催化剂表面,采用TEM表征mSiO2@Pd@SiO2催化剂结构,证明了EISA表面修饰法的可行性.将EISA表面修饰法用于修饰Pd/Al2 O3催化剂,通过表面涂覆的次数控制修饰层的厚度.XRD和甲烷燃烧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修饰的mSiO2@Pd/Al2 O3催化剂耐高温性能提高,其中,涂覆两次后的催化剂表面PdO纳米颗粒晶粒尺寸增大程度最小,甲烷燃烧活性最好.EISA表面修饰法制备抗烧结催化剂是一种提高催化剂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6(024)005【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催化剂工程;抗烧结催化剂;Pd/Al2O3;EISA表面修饰法;甲烷燃烧【作者】潘喜强;杨向光;曾清湖;李玉洁【作者单位】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6.6;O643.36催化剂热失活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包括烧结、化学转换以及蒸发过程等,其中,烧结是高温催化剂失活的一个共性问题。

烧结使催化剂活性相或载体表面积降低,主要是晶体生长的过程,因此,烧结会降低催化剂活性,当反应为结构敏感性时还会降低选择性。

烧结为热力学驱动过程,甄开吉等[1]将失活机理分为两种:Ostwald熟化机理,原子从一个颗粒表面转移至另一个颗粒表面,转移的通道可以是通过蒸发或者固体表面;Brown运动机理,颗粒通过迁移聚集烧结。

吉林大学201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吉林大学201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吉2009631018张文陈剑平地质工程2009641018刘宝林董德明环境科学2009551004蒋川东林君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0711011魏成国李凡病原生物学2010711022常文光陈立药理学2009731057纪柏王广义外科学2007731006王晓祺谭岩免疫学2009751017高忠文朱庆三外科学2009731060李伟所剑外科学2009731015季慧范迟宝荣内科学2010721012李阳孙志伟卫生毒理学2010771007于扬魏景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0851035李心慰王哲临床兽医学2009851003张岩陈启军人兽共患疫病学2011111051庄忠正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111007葛宇宁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2011111019刘婧娇宋宝安社会保障2010121079孙红梅赵永春专门史2008121022洪猛杨建华考古与博物馆学2011121019何爽王桂妹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121051谭生力李守奎汉语言文字学2010911011王子晖张广翔世界史2011921007李洪财林沄历史文献学2010131004邵艳萍宿久高日语语言文学2011211016刘璐丁一兵世界经济2011911034孙猛于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1211030赵雪李晓世界经济2008211037付宇宋冬林政治经济学2011221059姚远杜宴林法学理论2010221012李晓倩蔡立东民商法学2011221067张田田霍存福法律史2011221073周隆基任喜荣宪法与行政法2011221038谭堃李洁刑法学2011221005邓冰宁马新彦民商法学2011231034张 平张贤明政治学理论2011231031张海柱张亲培王庆华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2011231011金 新黄凤志国际关系2009231034邱玉慧王彩波政治学理论2011251030王妍陈守东数量经济学2011251041于羽于维生数量经济学2010251009印重刘金全数量经济学2011251023苏鹏孙巍数量经济学2011311019聂元元王春朋基础数学2010311006孟秋袁洪君基础数学2011311014李振邦刘长春基础数学吉林大学2014年优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BiVO4基光阳极设计及其光电协同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研究》范文

《BiVO4基光阳极设计及其光电协同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研究》范文

《BiVO4基光阳极设计及其光电协同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与危害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环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在水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VO4的光阳极设计,并研究了其与光电协同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的性能。

二、BiVO4基光阳极设计BiVO4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

本文设计的BiVO4基光阳极,通过优化其结构与组成,提高了光阳极的光吸收能力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通过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手段,有效提高了BiVO4的光电转换效率,为其在光电协同活化PMS降解四环素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光电协同活化过氧单硫酸盐过氧单硫酸盐(PMS)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光催化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种(ROS),如超氧根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

本文中,通过引入BiVO4基光阳极,利用其产生的光生电子和PMS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实现光电协同活化PMS的目的。

这种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PMS的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四环素的降解效率。

四、四环素的降解研究在BiVO4基光阳极与PMS的协同作用下,四环素的降解过程得到了有效加速。

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四环素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实现完全降解。

同时,通过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的分析,探讨了四环素的降解路径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此外,还对体系的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

五、结论本文通过设计BiVO4基光阳极,并研究其与光电协同活化PMS降解四环素的性能,为解决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四环素降解效率及良好的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可进一步优化BiVO4基光阳极的设计及光电协同活化PMS的过程,以提高其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成果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成果



一.实验室概况 ............................................................................................................................. 1 二.科研工作进展和成果 ............................................................................................................. 6 高等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曹晓风课题组) ......................................................................... 6 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陈明生课题组) ........................................................................... 11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调控的分子机制(陈受宜课题组) ............................................... 14 植物分子细胞遗传(程祝宽课题组) ................................................................................... 18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储成才课题组) ................................................................................... 23 基因表达调控和植物生物技术(方荣祥课题组) ............................................................... 28 RNA 沉默和植物抗病机制(郭惠珊课题组) ...................................................................... 38 植物转录调控网络研究(焦雨铃课题组) ........................................................................... 43 茉莉酸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李传友课题组) ....................................................... 46 水稻理想株型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李家洋课题组) ................................................... 50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信号转导(邱金龙课题组) ................................................... 53 植物天然产物代谢(王国栋课题组) ................................................................................... 56 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王秀杰课题组) ....................................................................... 59 与植物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夏桂先课题组) ............................... 62 植物胁迫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谢旗课题组) ................................................................... 66 北方粳稻耐逆性的分子设计和新品种选育(姚善国课题组) ........................................... 70 乙烯信号传递与植物胁迫和生长发育反应(张劲松课题组) ........................................... 73 植物细胞壁形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周奕华课题组) ................................................... 77 水稻分化发育和抗病性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朱立煌课题组) ........................................... 82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朱祯课题组) ....................................................................................... 88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左建儒课题组) ................................... 92 承担课题及当年经费到位情况 ............................................................................................... 95 三.人员情况 ............................................................................................................................. 119 四.学术交流 ............................................................................................................................. 129 五.运行管理 ............................................................................................................................. 141 六.2010 年学术年会纪要 ........................................................................................................ 145

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

浙大化学系导师信息

王彦广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1981-1985)、硕士(1985-1988) 和博士(1990-1993),浙江大学博士后(1994-1995)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1997-1998)。

1988-1993年任天津大学化学系教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5年10月至今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

曾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1999-2005),浙江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05-2009),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0)。

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2010-迄今),兼任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2010-迄今),中国化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和《应用化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研究, 在JACS、CC、EJC、JOC、O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9)等奖励,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

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合成方法学;(2)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3)药物化学麻生明个人简介浙江东阳人。

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浙江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所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引入亲核性官能团,解决了联烯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活性及选择性调控,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建立了高效合成方法学;发展了从2,3-联烯酸合成γ-丁烯酸内脂类化合物的方法;建立了过渡金属参与手征性中心形成的一锅法双金属共催化的合成方法。

同时,实现了同一底物中几种碳-碳键断裂间的选择性调控,提出了杂环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方法。

La2CuO4的制备及其对催化消除NO活性的影响

La2CuO4的制备及其对催化消除NO活性的影响

La2CuO4的制备及其对催化消除NO活性的影响刘钰;杨向光;刘玉敏;吴越【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1999(15)6【摘要】用四种制备方法:柠檬酸络合爆炸法,聚乙二醇凝胶法,聚丙烯酰胺凝胶法,DTPA络合法合成了La2CuO4.比较了四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对La2CuO4结构的影响,并对所得La2CuO4在NO-C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聚乙二醇凝胶法和DTPA络合法有利于形成好的晶形,而聚乙二醇凝胶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对NO-CO反应有较好的活性,这是由于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样品中的缺陷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所致.【总页数】6页(P506-511)【作者】刘钰;杨向光;刘玉敏;吴越【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相关文献】1.低温液相合成甲醇高活性铜铬硅催化剂I.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J], 王奎铃;储伟;何川华;罗仕忠;吴玉塘2.微乳法制备Au/Fe2O3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Ⅰ. 制备参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J], 陈葳;肖益鸿;詹瑛瑛;蔡国辉;林性贻;魏可镁;郑起3.纳米铁基催化剂活性组分制备条件对COS催化活性的影响 [J], 高志华;李春虎4.载体对Pd-Cu/活性炭催化剂在消除卷烟主流烟气中CO活性的影响 [J], 詹望成;周国俊;储国海;沈凯;俞俊;王爱勇;苏娜;卢冠忠;郭杨龙5.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J], 湛社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171516_废弃制冷剂R134a的光催化降解

211171516_废弃制冷剂R134a的光催化降解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3 年第 42 卷第 4 期废弃制冷剂R134a 的光催化降解杨状1,李闰华1,强增寿1,王雅君1,姚文清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北京 102249;2 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摘要:根据《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要求,废弃制冷剂由于其温室效应及生态危害,将被逐步淘汰和销毁。

目前还没有高效低成本处理废弃制冷剂的方法,本文提出光催化处理废弃制冷剂新策略。

制备了BiPO 4/GA 气凝胶,材料兼具了石墨烯优异的吸附能力与BiPO 4高效的光催化能力,可实现污染物的迅速吸附与彻底矿化。

以原位红外光谱为评价手段,在线监测了光催化降解典型制冷剂四氟乙烷(CH 2FCF 3,R134a )的进程,包括R134a 的瞬间吸附、R134a 大量被光催化降解时C —F 键的断裂、R134a 被彻底降解的过程。

明确了光催化降解R134a 的最终产物为HF 和CO 2。

结果表明,在BiPO 4/GA 气凝胶光催化作用下,R134a 可被彻底矿化分解。

研究结果将为降解废弃制冷剂提供有效途径,原位红外光谱的应用也将为废弃制冷剂的分解过程提供可靠的监测手段。

关键词:光催化;催化剂;磷酸铋;石墨烯;吸附;制冷剂;反应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3)04-2109-06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waste refrigerant R134aYANG Zhuang 1,LI Runhua 1,QIANG Zengshou 1,WANG Yajun 1,YAO Wenqing 2(1 School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waste refrigerants will be phased out and destroyed due to their greenhouse effect and ecological hazard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fficient and low-cost method to treat waste refrigerant. We propose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hotocatalytic treatment of waste refrigerant. BiPO 4/GA aerogels were prepared, which showed excellent adsorption capacity of graphene and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apacity of BiPO 4. The rapid adsorption and complete mineralization of pollutants were realized. The proces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ypical refrigerant tetrafluoroethane (CH 2FCF 3, R134a) was monitored online by in situ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rocess of bond breaking and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R134a was analyzed. It was clear that the final product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134a was HF and CO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134a could be completely mineralized and decomposed under the photocatalysis of BiPO 4/GA aerogel. The research provided an effective way to degrade waste refrigera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situ infrared spectra would also be a reliable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waste refrigerants.Keywords: photocatalysis; catalyst; BiPO 4; graphene; adsorption; refrigerant; reaction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2-1035收稿日期:2022-06-06;修改稿日期:2022-09-20。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各位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各位

协办单位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顾问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顺序
万惠霖 厦门大学
于作龙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毛炳权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乔映宾 中国石化有限公司 伏义路 中国科技大学
3. 论文严格限定篇幅:特邀论文在 10000 字以内(包括图表在内 A4 纸 6 页),一般论文在 5000 字以内,五宋通栏,
可以为摘要形式,页面设置:上、下各 2.85cm,左、右各 2.25cm;单倍行间距(包括图表在内 A4 纸 3 页整版)。
4. 论文以《石油化工》增刊出版。论文格式见附件。提交的论文保存为 word 文档,用 E-mail 发送到编辑部。保密
文集: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英文用 In):文集编者(英文姓名后加 ed 或 eds).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 郑忠臣. 乙腈萃取丁二烯溶剂杂质排除措施.见: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合成橡胶技术开发中 心.全国合成橡胶行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兰州: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1994.8~15.
不设标题和序号 烃类氧化重整制氢反应过程比气态的甲烷氧化重整制氢反应过程复杂[1,2]。
本工作……。
一级标题:小四号
宋体,占两行居左 1 实验部分
二级标题: 五号黑体居左
1.1 实验装置
实验在内径为 8 mm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用气相色谱在线分 析法分析产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自制的双金属Ni-Pd/γ-Al2O3作催化剂, 实验流程见图 1。
韩春国 燕山石化研究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室
主任,环境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催化学报》、《石油
化工》、《应用化学》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电话:+86-431-85262228;传真:+86-431-85262228
邮编:130022;电子邮件:xgyang@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研究
2002 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 -199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Brain Pool Researcher 1991-199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0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198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1984 吉林大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环境催化组研究组主要从事环境催化领域内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调变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性能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重点考虑电子、电荷转移对催化过程的影响。

力争通过控制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控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性以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达到控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目的,以及将研究进展转化成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以NO消除为基础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电厂脱硝催化剂;(2)固体酸催化剂;(3)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催化氧化;(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