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行为B. 社会行为C. 社会结构D. 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答案:D2. 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个体发展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3.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什么?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控制的手段?A. 法律B. 道德C. 习俗D. 个人意愿答案:D5. 社会问题的特征是什么?A. 普遍性B. 社会性C. 争议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信任等社会结构获得的资源和能力。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促进信息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
2. 描述社会化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社会化类型。
答案:社会化类型主要包括初级社会化(儿童期的社会化)、次级社会化(成年后进入新角色或环境的社会化)、反社会化(个体脱离社会规范的过程)和再社会化(个体适应新环境或角色的社会化)。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的大家庭向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同居家庭等多样化家庭形式的转变。
这些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庭功能的分化、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义、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调整等。
四、案例分析题1. 案例:某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忽视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导致社会不公和冲突。
问题:请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分配不均、忽视弱势群体需求等方面。
改进建议包括:制定包容性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益;加强公众参与,使城市规划更加透明和民主;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需求。
结束语:通过本次社会学概论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通过案例分析和论述题,锻炼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
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
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
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首先,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
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
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
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
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
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
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
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
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论述题解析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论述题解析一、论述题1. 论述社会结构对社会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解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
它对社会个体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结构决定了个体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影响个体的消费行为和职业选择。
其次,政治结构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规范个体行为,保障社会秩序。
再次,文化结构通过价值观念、习俗传统等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例如,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2. 分析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答案解析: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等。
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减少贫富差距。
其次,加强社区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再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引导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相协调。
此外,公民个人也应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3. 论述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解析: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为互动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个体通过社会化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成为社会的一员;另一方面,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青少年通过教育和社会交往学习社会规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结束语:通过上述论述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概论不仅关注社会现象的描述,更注重对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社会学概论案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案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心理活动B. 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C. 经济活动D. 政治制度答案:B2. 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斯宾塞答案:C3. 以下哪个概念是社会学中用来描述社会结构的?A. 角色B. 社会化C. 社会阶层D. 社会控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化的过程?A. 家庭B. 学校C. 工作D. 媒体答案:ABCD2. 社会结构的功能包括: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变迁C. 社会整合D. 社会分化答案:AC三、简答题1. 简述社会化的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社会化有助于个体理解社会期望,促进社会稳定和整合。
2. 解释什么是社会阶层,并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结构中,根据经济地位、职业、教育等标准划分的不同等级。
例如,根据收入水平,社会可以被划分为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在一个城市中,有一群年轻人因为对社会现状不满,开始组织起来进行抗议活动。
他们认为社会不公,资源分配不均,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改善现状。
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例,并讨论可能的社会影响。
答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涉及到社会不平等、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等概念。
年轻人的抗议活动可能是对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反应,他们试图通过集体行动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推动社会变革。
这种活动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公共讨论,甚至可能推动政策的改革。
然而,如果抗议活动变得激进或暴力,也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和分裂。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的探讨,更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精华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3秋季精华版)一、考卷形式:半开卷考试+机考二、考试时间:90分钟,以考试通知单为准三、考试题型1、单选题20个,20分2、多选题20个,40分3、判断题10个,10分4、简答题2个,14分5、案例分析题1个,16分四、复习策略:把主观题部分认认真真抄在半开卷用纸上,多理解。
平时打字不快的同学请提前练习打字。
单选和多选要多做多看。
下面的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的答案请抄在半开卷用纸上。
四、简答题(10个里面考2个)1. 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2. 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4.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5. 社会控制有哪些特点?6.城市社区有哪些特点?7.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8.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9.家庭的功能有哪些?10.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五、案例分析题(四个案例里面考一个)题目: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
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
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
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题目:2、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当婴儿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除去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不具备任何技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在家人的照顾和抚养下,婴儿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等一系列的生活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又逐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谋生的技能等,为社会所接受。
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
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马克思B. 孔德C. 韦伯D. 杜尔凯姆答案:B2. 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人口、文化、组织B. 经济、政治、文化C. 人口、领土、政府D. 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答案:D3. 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文化B. 维持社会秩序C. 促进个体发展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社会分层的依据不包括: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年龄答案:D5. 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社会性C. 危害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目标、行动、组织B. 情感、行动、组织C. 目标、情感、组织D. 目标、行动、情感答案:A7.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关系网络中蕴含的资源B. 社会成员的资本总和C. 社会经济资本D. 社会文化资本答案:A8. 社会控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法律B. 道德C. 宗教D. 个人偏好答案:D9.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A. 进化B. 革命C. 改革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A. 强调深入理解B. 重视数据的量化C. 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D. 重视研究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过程,它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角色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
答案: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界定、问题的诊断和问题的确认四个阶段。
3. 解释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的资源和能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
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
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
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首先,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
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
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
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
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
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
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
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
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
社会学概论试题(室)与答案解析
社会学概论试题(室)与答案解析1.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着眼于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社会现象的起因和影响。
2.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交往、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等。
通过对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分析,社会学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 列举几个典型的社会学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社会机构对社会的运行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互惠交往和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过程。
-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是通过人们共同构建的,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实践赋予事物以意义。
- 社会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和冲突,并探讨冲突如何影响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的演变。
4.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统计分析等。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社会数据,以便研究者可以得出有关社会现象的结论和解释。
5.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犯罪与法律、医疗与健康、家庭与性别、职业与劳动等。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政策制定、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以上是对社会学概论试题的解析,希望对你了解社会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Giddens, A. (1997). Sociology (4th ed.). Polity Press.- Macionis, J. J., & Plummer, K. (2012). Sociology: A global introduction (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1、案例介绍陈某,男,36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
28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学概论案例
案例材料一: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个体经营者通过合法经营,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一跃成为当今社会的富裕阶层。
他们现在会经常出现在一些高级社交场合。
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饭时用桌布来擤鼻涕,边吃饭边掏耳朵、挖鼻孔和擦眼睛等。
这个人的行为会使其他在场的人心里十分不悦。
材料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足球文化十分盛行。
人们都热衷于足球运动。
足球作为一个行业和职业,也是大多数青少年所向往的。
他们举行的职业联赛经常是座无虚席。
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现象,即在足球场上,经常有不同队的球员间发生争执,假动作等犯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还有辱骂和殴打裁判以及足球骚乱的现象。
这些使得足球这项文明的运动项目蒙上了阴影。
试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这两种现象是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堕距现象。
文化堕距是由于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变迁时,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导致各部分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此,是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即产生了文化堕距。
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
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
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
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
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
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
2024年4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034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A.霍曼斯B.戈夫曼C.刘易斯·A.科塞D.乔治·赫伯特·米德2.创立了现象学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A.艾尔弗雷德·舒茨B.米歇尔·福柯C.尤尔根·哈贝马斯D.皮埃尔·布迪厄3.中国社会学者新视野的实地调查主要是指A.20世纪10年代中期至2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B.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D.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4.认为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这种观点属于A.实证主义方法论B.新人文主义方法论C.人文主义方法论D.后现代主义方法论5.不属于观察法的特点的是A.互动性B.直接性C.广泛性D.自然性6.不属于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是A.筹划阶段B.实施阶段C.总结阶段D.研究阶段7.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A.社会B.物C.人D.自然8.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A.社会互动B.社会冲突C.社会模仿D.社会变革9.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是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开放性角色10.所谓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B.文化创新C.文化传递D.文化反哺11.我国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学者是A.章太炎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12.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是A.拟剧论B.标签理论C.常人方法学D.符号互动论13.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称为A.社会网络B.社会支持C.社会资本D.社会合作14.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多核心家庭D.主干家庭15.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报告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报告一、选择题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心理B. 社会行为C. 经济行为D. 生物进化答案:B2. 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A. 人口、文化、组织B. 人口、文化、经济C. 人口、组织、经济D. 文化、组织、政治答案:C3. 社会化过程是指什么?A.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和角色B. 个体适应社会环境C. 个体发展个人技能D. 个体形成独立人格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部分(如家庭、教育、宗教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
2. 什么是社会阶层?答案: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根据经济、权力、声望等因素形成的不同等级或层次。
每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例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施了单双号限行政策。
请分析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答案:单双号限行政策可能带来以下社会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缓解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增加公共交通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某些行业的正常运营。
结束语:本报告提供的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
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社会学是对社会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答。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既可以涉及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涉及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社会学利用各种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社会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规律和机制,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注重深度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
定量研究则注重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和统计模型分析。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有一些经典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
例如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阶级斗争。
另外,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
三、社会学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研究特定的社会问题。
以城乡教育不平等为例,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
在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社会学家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来了解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以及这种不平等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的原因一方面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有关。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则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以及政策倾向于发展城市经济有关。
这个案例分析就是社会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揭示了城乡教育不平等背后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2023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3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是社会行为和()。
A. 社会结构B. 社会变迁C. 社会制度D. 社会问题2. 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
A. 维持社会稳定B. 促进个体发展C. 形成社会规范D. 传承文化3. 社会分层的依据不包括()。
A. 经济地位B. 政治地位C. 宗教信仰D. 教育水平4. 社会资本理论是由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布迪厄5. 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A. 目标、行动、组织B. 情感、行动、组织C. 目标、情感、组织D. 目标、行动、情感6.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公正C. 保障社会安全D. 所有上述选项7. 社会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上述选项8. 社会角色的分类不包括()。
A. 规定角色B. 自我角色C. 期望角色D. 非期望角色9. 社会结构的功能主义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帕森斯B. 马克思C. 韦伯D. 杜尔凯姆10. 社会问题的特征不包括()。
A. 社会性B. 普遍性C. 争议性D. 个体性答案:1-5 DABCD6-10 DCBD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社会群体的类型包括()。
A. 初级群体B. 次级群体C. 家庭群体D. 职业群体12. 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发展阶段包括()。
A. 婴儿期B. 儿童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13. 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
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教育制度D. 宗教制度14.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
A. 进化B. 革命C. 社会运动D. 社会改革15.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
A. 保护隐私B. 知情同意C. 避免偏见D. 公正性答案:11. ABCD12. ABCD13. ABCD14. ABD15. 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题参考
社会学概论选择题复习参考2012-05-15 08:51:02| 分类:社会学概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
2.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
3. 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
6. 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 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
8.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10. 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
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11.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12.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13. 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14.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 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
19. 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20.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21. 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
社会学概论解答和案例分析
四、简答题(10个里面考2个)1. 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
领导者的权力既没有划分,也不受限制,组织的一切活动均由领导者一人决定。
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第五,终身制。
领导者及其成员的职位都是建立在初级关系基础上,成员利益处于相互制约之中。
2. 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
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
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1)NGO是一种组织,是在有限政府、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元社会结构框架中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
2)NGO是通过公民自组织、多元、参与性地管理共同事务,实现社会公益的机制。
3)NGO是一种体现了多元社会自治的治理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四、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4.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一般认为,那些为某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判定为违反其规范、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是越轨行为。
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
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危害,有的越轨行为也会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
5. 社会控制有哪些特点?第一、社会控制的非个人性;它体现的是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的一般要求和利益。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课程《社会学概论-精选文档
由于自杀事件是非正常死亡,对自杀者和其亲 属的声誉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自杀者的亲属往 往希望掩饰自杀的事件真相,把它归于其它死 亡原因。而且有些自杀的情况难以准确判断, 如有人用“交通事故”来掩饰本身自杀的情况, 有的亲属为了保险费用而隐瞒自杀真相。所以 自杀的真实数据统计是十分困难的。 从1987年开始,中国的死亡原因统计与国际疾 病分类接轨,开始有了具体的分项统计。
5
自杀死亡率不同于自 杀率。自杀死亡率一 般是指实施自杀行为 并造成死亡后果的个 体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而自杀率应当包括自 杀死亡者和有自杀者 行为及经过抢救得以 生还者与总人口数之 比。
6
自杀是行为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某种方式结束 自己生命的行为。杜尔凯姆认为,自杀即由死 亡者本身完成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所导致的直 接或间接结果[1]。 自杀行为可以分为三类:即自杀意念、自杀未 遂、自杀身亡。自杀从形式上分为暴力与非暴 力两种行为方式。暴力形式通常采用炸药自爆、 撞车、跳楼、自我枪击、自焚、自刎、用锐器 或钝器自毙、切腹等。非暴力形式则采用服毒、 绝食、拒绝治疗等。
18
第四个特征,自杀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具有相当 稳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上 都是相似的偏态的曲线,这可以定义为中国人 口的自杀死亡模式。 1987年, 1991年和2019年我国城乡不同年龄组 (间隔5岁为一年龄组)的自杀死亡率表明: 低年龄段从1-4岁组开始, 几乎是直线上升,514岁, 少年儿童转向有意识自杀, 多数是由于父 母离异或成为弃儿,学校学习负担过重,学习 成绩不好,受人欺侮等,形成心理障碍而产生 轻生行为。 15-24岁组形成低年龄段的一个突 起高峰, 城市和农村概无例外。为什么这个年 龄段的的自杀死亡率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简答题(10个里面考2个)1. 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
领导者的权力既没有划分,也不受限制,组织的一切活动均由领导者一人决定。
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第五,终身制。
领导者及其成员的职位都是建立在初级关系基础上,成员利益处于相互制约之中。
2. 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
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
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1)NGO是一种组织,是在有限政府、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元社会结构框架中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
2)NGO是通过公民自组织、多元、参与性地管理共同事务,实现社会公益的机制。
3)NGO是一种体现了多元社会自治的治理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四、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4.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一般认为,那些为某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判定为违反其规范、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是越轨行为。
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
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危害,有的越轨行为也会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
5. 社会控制有哪些特点?第一、社会控制的非个人性;它体现的是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的一般要求和利益。
第二、社会控制的约束性;其目的是为了使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社会控制的多向性;无论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内容、还是实施主体都具有多向性特征。
第四、社会控制的规范性。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要求社会成员能够遵守社会规范。
6.城市社区有哪些特点?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居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
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7.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在社会舞台上,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首先需要对所担当的角色有一个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确定社会角色的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自己到底承担着哪些角色,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二是确定自己在某一条件下适宜的行为方式,即回答“我该怎么做”的问题。
例如,要扮演好教师这一角色,往往需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反观其身,体验作为学生最想知道什么,最想学习什么。
8.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1)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待和要求。
了解社会对角色的要求和期望,是角色扮演的第一阶段。
“养不教,父之过”这是我国传统社会对为人父母的角色要求和行为期待。
2)角色领悟,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对自己的新的社会角色的认识。
3)角色实践,它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
例如传统社会的父母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90%以上的父母都有打骂孩子现象,对孩子的要求强调服从、孝顺。
9.家庭的功能有哪些?(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
(2)人口再生产功能。
(3)婚姻生活功能。
(4)社会化的功能。
(5)感情交流功能。
(6)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10.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般说来,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个方面。
1)人口数量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过速增长。
2)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体现为受教育水平不高,残疾人比例过高3)人口结构不甚合理,体现为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五、案例分析题(四个案例里面考一个)题目: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
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
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
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答案: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
社会流动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社会前提条件:第一、社会的开放程度。
一般来说,社会流动的发生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系。
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频繁。
社会越自由,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大。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因为深灰控制非常严格,所以很好看到社会成员的正常流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第二、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
人事一个文化的存在,人的行动主要受制于文化的引导,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父母在,不远游”,“叶落归根”等等,而且保守主义的色彩太浓厚,人们过于内敛,不愿意直面竞争,因此社会流动就比较弱小。
当今,在全球化的洗礼中,竞争、自由、进去的意识不断强化,所以社会流动明显加剧。
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
所有的社会流动都是力图向上流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
因此如果一个社会存在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想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转移。
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
社会流动最终需要落脚到社会成员个体。
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的社会成语乐意流动,而另外一些社会成员不愿意流动。
在本案例中,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
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
这个现象很好的说明了上述问题。
由于农村里面资源相对缺乏,农民在农村的劳动收入相对较低,又由于国家的开放政策,所以导致了农民工的频繁流动。
题目:2、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当婴儿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除去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不具备任何技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在家人的照顾和抚养下,婴儿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等一系列的生活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又逐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谋生的技能等,为社会所接受。
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
请分析说明, 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答案: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
无论对于格式还是对于社会,社会化都非常重要。
它有助于个人更好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正常运作。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导生活技能。
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下去,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
婴儿有衣食的需要,但是无衣食的本领,必须依靠成年人的抚养。
婴儿必须学会衣食等技能,才能生存下去。
二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人不能总是依赖他人生活,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自谋生路。
第二、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社会化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社会文化并将社会文化传递下去的“社会人”。
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大类。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
一般来讲,完善的自我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自卑感等以及一系列涉及人事自己的内心活动。
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社会化的最后结果是位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
结合本案例,人是有双重属性的,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主要是通过进行社会化,进行学习上述的社会化内容,才能拥有的。
题目:3、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个核心,从农村开始,而后推向城市。
这场深刻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改革。
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合理性。
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借助于这种体制,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迅速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以大国姿态傲立于世界。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忽视甚至排斥商品和市场作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这种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重大转变,也就是说是社会制度的大调整。
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
(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答案:社会制度是一种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建立在一定社会价值共识之上、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复杂的、稳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这意味着社会制度的存在是历史性的,社会制度有一个必须的发展过程。
社会制度变革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然。
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而社会永远处于不停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提出全新的问题。
社会本身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的变化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变个性。
第二、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决定。
只会制度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社会制度都在不停的变革途中,变革是永远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