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四大奥秘
自然界四大奥秘智能的发生、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四大奥秘。
其他拓展人与大自然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
从表面看人是父母所生,事实上是大自然有了人的光子信息,人体胚胎才能吸收来自大自然的这个光子信息,将胚胎长大成人,是父母所生,同时又是大自然完成对胚胎暗物质的激发。
大自然有脊椎动物45336种,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
现有300 余万种昆虫,已经确认的种类仅100 余万种。
大自然是天然资源,人与大自然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心态,适度使用自然,不让大自然遭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就像是母子一样亲密、和谐。
所以,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其丰富程度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纷繁复杂非三两万字或几个人所能阐述的。
大自然的分类大自然里有各种生物,其中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同时大自然也是一个包含各种生态系统的地方!大自然的元素分为:光,暗,水,火,风,雷,土,七种,也就是说自然对这些东西的平衡进行控大自然都有哪些奥秘在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科学家们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了许多先进设备。
比如:日光灯是科学家爱迪生根据萤火虫在夜间飞行发出冷光受到启示发明的;潜水艇也是根据鱼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活动发明的;蜻蜓也给了创造飞机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启示.....我心想:科学家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启示发明这么多东西,那么我们也可以借大自然中景物的启示发明某种东西。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看见一只啄木鸟正在替大树治病。
这棵大树看起来很粗大,但是一只虫子也没有,我们就一定会以为大树没病,其实不然,虫子在大树内,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而啄木鸟却是靠听力准确判断大树的病因,准确地找出虫子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大树体内的虫子吃掉,这就算把大树的病治好了。
大树果然与以前不同了,啄木鸟没给大树治病前,大树显然得奄奄一息,可治好了病后,大树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机勃勃。
世纪文库书目
一、世纪文库中国部分2005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编中国制度史吕思勉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撰中国文字学唐兰撰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撰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撰诗论朱光潜撰文献学讲义王欣夫撰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编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撰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人心与人生梁漱溟著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著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著定县社会概况调查李景汉著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李安宅著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研究李安宅著2006文心雕龙札记黄侃撰词学通论吴梅著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撰唐诗杂论闻一多撰经典常谈朱自清撰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撰中国史纲张荫麟撰中国近代史蒋廷黼撰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撰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钱存训著中国文学精神徐复观著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徐复观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著神话与诗闻一多著中国史学史蒙文通著经学抉原蒙文通著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朱谦之著中国音乐文学史朱谦之著元代社会阶级制度蒙思明著国故论衡章太炎撰周易古史观胡朴安撰印度哲学史略汤用彤撰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明末清初的学风谢国桢著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詹承绪王承权李近春刘龙初著一、世纪文库外国部分2005年资本主义文明的衰亡/作者:(英)维伯,(英)维伯著,秋水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作者:(英)维特根斯坦著,陈嘉映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哲学通信/作者:(法)伏尔泰著,高达观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恶的象征/作者:(法)克里尔著,公车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国民经济学原理/作者:(奥)门格尔著,刘絮敖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协同学--大然构成的奥秘/作者:(德)哈肯著,凌复华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我的艺术生活/作者:(俄)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瞿白音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的精神状况/作者:(德)雅斯贝斯(Jaspers,K.)著,王德峰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心灵、自我与社会/作者:(美)米德著,赵月瑟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蒂迈欧篇/作者:(古希腊)柏拉图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伦理学原理/作者:(英)摩尔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作者:(法)贡斯当著,阎克文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道德哲学原理/作者:(英)亚当·弗格森著,孙飞宇,田耕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暴力/作者:(法)索雷尔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教育学/作者:(德)康德著,赵鹏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教育片论/作者:(英)洛克著,熊春文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形而上学/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李真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三位一体/作者:(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伟驰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李维/作者:(意)马基雅维里著,冯克利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知识分子的背叛/作者:(法)班达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法国/作者:(法)迈斯特著,鲁仁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作者:(美)杜威(Dewey,j.)著,傅统先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性经验史/作者:(法)福柯著,余碧平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感谢吾兄散淡的人)政治科学要义/作者:(意)莫斯卡著,任军锋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作者:(法)托克维尔著,周炽湛,曾晓阳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作者:(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作者:(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作者:(德)库诺著,袁志英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马可波罗行纪/作者:(意)马可·波罗(Polo,M.)著,冯承钧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多桑蒙古史/作者:(瑞典)多桑著,冯承钧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历史哲学/作者:(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政治家/作者:(古希腊)柏拉图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诗学/作者:(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辞学/作者:(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怀疑者/作者:(丹)克利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陆兴华,翁绍军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论灵魂与复活/作者:(希腊)尼萨的格列高利著,李新樟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作者:(德)韦伯著,姚燕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作者:(德)洛维特著,李秋零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人的问题/作者:(美)杜威(Dewey,J.)著,傅统先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科学世界图景中的自然界/作者:(奥)霍利切尔著,孙小礼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作者:(美)胡克(Hook,S.)著,金克,徐崇温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中的英雄/作者:(美)胡克著,王清彬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希腊人/作者:(英)基托著,徐卫翔,黄韬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作者:(法)古朗士著,吴晓群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作者:(俄罗斯)弗洛罗夫基著,吴安迪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作者:(英)霍布斯著,毛晓秋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二、世纪前沿2005年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吴叡人译权力与繁荣/(美)奥尔森著,苏长和译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英)博伊索特(Boisot,M.H.)著,张群群,陈北译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德)赫费著,庞学铨,李张林译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加)金里卡著,邓红风译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加)金里卡著,应奇,葛水林译陌生的多样性:歧异时代的宪政主义/(加)塔利著,黄俊龙译反资本主义宣言/(英)卡利尼科斯(Callinicos,A.)著,罗汉等译驯服全球化/(英)赫尔德等著为承认而斗争/(德)霍耐特著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美)贝里著,江红译国体与经体:对亚当·斯密原理的进一步思考/(美)克罗普西著,邓文正译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法)罗桑瓦龙著,吕一民译民主的经济理论/(美)唐斯著,姚洋等译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德)赫费著,邓安庆,朱更生译宪政之谜:国际法、民主和意识形态批判/(英)马克斯著,方志燕译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以)塔米尔著,陶东风译历史思考的新途径/[德]吕森著,綦甲福,来炯译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美)金迪斯,(美)鲍尔斯等著,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2006年寻找政治/(英)鲍曼著,洪涛等译(感谢小石和冷雨)公众舆论/(美)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英)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英)史密斯著,叶江译重构美学/(德)韦尔施(Welsch,W.)著,陆扬,张岩冰译(感谢小石!)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德)耀斯著,顾建光,顾静宁,张乐天译美国公民权:寻求接纳/(美)史珂拉(Shkalr,J.N.)著,刘满贵译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美)金迪斯等著,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美)席勒著,刘晓红译还原论的局限来自活细胞的训械/(美)罗思曼著,李创同,王策译人工智能哲学/(英)博登编著,刘西瑞,王汉琦译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美)戴利著,诸大建,胡圣等译强与弱: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英)诺伊迈耶著,王寅通译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美)科尔曼著,梅俊杰译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的身体与城市/(美)桑内特著,黄煜文译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美)沃尔夫著,赵丙祥等译三、袖珍经典2005年原始分类/(法)涂尔干(Durkheim,E.),(法)莫斯(Mauss,M.)著,汲喆译实用主义与社会学/(法)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韦伯著,胡景北译历史的用途与滥用/(德)尼采(Nietzsche,F.)著,陈涛等译奢侈与资本主义/(德)桑巴特著,王燕平,侯小河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德)康德著,苗力田译实用人类学/(德)康德著,刘晓芒译图腾制度/(法)斯特劳斯著,渠东译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德)桑巴特著,王明璐译图腾与禁忌/(奥)弗洛伊德著,赵立玮译社会形态学/(法)哈布瓦赫著,王迪译信任:一个社会复杂的简化机制/(德)卢曼著,瞿铁鹏,李强译权力/作者:(德)卢曼著,矍铁鹏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欧洲民族的讲话/作者:(法)班达著,佘碧平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永久和平论/作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相对论的意义/作者:(美)爱因斯坦著,郝建纲,刘道军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称/作者:(德)外尔著,冯承天,陆继宗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作者:(法)菲斯著,汲喆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拉辛与莎士比亚/作者:(法)司汤达(Stendhal)著,王道乾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彻底的经验主义/作者:(美)詹姆斯著,庞景仁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君主论/作者:(意)葛兰西著,陈越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玛丽:或美国的奴隶制/作者:(法)博蒙著,裴亚琴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精神分析与宗教/作者:(美)弗洛姆著,孙向晨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五、开放人文1).插图本人文作品2005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下册)/作者:郑振铎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研究:插图本/作者:(英)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希腊罗马神话/作者:(德)泽曼著,周惠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作者:(美)盖雷编著,北塔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国史图说/作者:(法)巴亚尔等著,黄艳红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世界史纲(上下册)/作者:(英)韦尔斯(Wells,H.G.)著,梁思成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感谢小石兄)中国俗文学史/作者:郑振铎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欧洲漫画史(1848-1900)/作者:(德)福克斯著,王泰智,沈惠珠译(感谢小石和冷雨)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作者:郑振铎编著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作者:郑振铎编著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人物2005年我的大脑敞开了:数学怪才爱多士/作者:(美)谢克特著,王元,李文林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古多尔的精神之旅/作者:(英)古多尔,伯曼著,祁阿红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美丽心灵:纳什传/作者:(美)娜萨著,王尔山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作者:(美)奥弗比(Overbye,D.)著,冯承天,涂泓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作者:(英)格里宾(Gribbin,J.)等著,江向东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福柯的生死爱欲/作者:(德)米勒著,高毅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伽利略的女儿:科学、信仰和爱的历史回忆/作者:(美)索贝尔著,谢延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作者:(美)费米著,何光兆武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原子舞者:费米传/作者:(美)塞格雷著,杨建邺,杨渭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酶的情人:一位生物化学家的奥德赛/作者:(美)科恩伯格著,崔学军,倪红梅,王伟等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玻尔兹曼:笃信原子的人/作者:(意)切尔奇纳尼著,胡新和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心灵裸舞:凯利·穆利斯自传/作者:(美)穆利斯著,徐加勇,汤清秀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作者:(英)米勒(Miller,A.I.)著,方在庆,伍梅红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希尔伯特: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作者:(美)瑞德著,袁向东,李文林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作者:(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插图本外国文学名著此类目尚未有书籍出版4).科学人文植物的欲望/作者:(美)波伦著,王毅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生命的未来/作者:(美)威尔逊著,陈家宽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不论:科学的极限与极限的科学/作者:(英)巴罗著,李新洲,徐建军,翟向华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真实地带:十大科学争论/作者:(美)赫尔曼著,赵乐静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元素:宇宙失踪质量之谜/作者:(美)克劳斯著,杨建军等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作者:(比)普里戈金,(法)斯唐热著,曾庆宏,沈小峰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作者:(英)辛格(Singh,S.)著,薛密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机遇与混沌/作者:(法)吕埃勒著,刘式达等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作者:(罗)迪亚库,(美)霍尔姆斯著,王兰宇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作者:(美)米切尔著,吴启迪等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帝的方程式: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膨胀的宇宙/作者:(美)阿克塞尔著,薛密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作者:(美)波拉克著,李萍萍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未来是定数吗?/作者:(比)普里戈金著,普国屏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林肯的DNA:以及遗传学上的其他冒险/作者:(美)赖利著,钟扬等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倒计时:航天器的历史/作者:(美)赫彭海默著,朱卫国,向小丽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物的未来/作者:(美)查尔斯著,袁丽琴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作者:(美)戴蒙德(Diamond,J.)著,谢延光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作者:(美)库兹韦尔著,沈志彦,祁阿红,王晓冬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大自然的常数:从开端到终点/作者:(英)巴罗著,陆栋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作者:(美)罗森堡(Rosenberg,A.)著,刘华杰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感谢小石兄)斑杂的世界:科学边界的研究/作者:(英)卡特赖特(Cartwright,N.)著,王巍,王娜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作者:(南非)西利亚斯(Cilliers,P.)著,曾国屏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天地有大美:现代科学之伟大方程/作者:(英)法米罗(Farmelo,G.)主编,涂泓,吴俊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感谢小石兄)从前有个数:故事中的数学逻辑/作者:(美)保罗斯著,史树中等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作者:(美)卡斯蒂著,胡运发,周水庚,杨茂江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作者:(美)约翰·霍兰著,陈禹等译,方美琪校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字密码:提升数字能力畅享数字生活/作者:(美)尼德曼,(美)博伊姆著,庄莉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地球探赜索隐录:地质学思想史/作者:(澳)奥尔德罗伊德(Oldroyd,D.R.)著,杨静一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美国的科学与卫生普及/作者:(美)伯纳姆著,钮卫星译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爱因斯坦在中国/作者:(美)胡大年著出版社:上海。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扉页文字协同学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影响最大、普适性最强的横断学科之一。
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又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和数学模型处理。
因此,正如《法兰克福汇报》所言:“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种物理理论,它也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的方法。
”哈肯教授由此荣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成为与普里戈金、托姆、艾根等齐名的世界第一流科学家。
本书是哈肯本人通俗论述协同学的名著,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称誉。
全书不用一个数理公式,而是以大量插图和实例作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介绍,并先后以德、英、意、西、日等国文字出版面世。
---------------------------------------------------------------------------------------------------------------------- 《译者的话》节选作者:凌复华哈肯教授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他所创立的协同学的要义,是揭开大自然成功之谜的一个尝试。
与仿生学简单地分析和模仿生物器官功能的目标不同,协同学试图从相当一般的角度,探讨有序、有规律结构的形成,不仅放眼无生命世界,且更关注有生命世界,甚至涉及人类社会的精神领域。
而一旦对这种规律有所了解,当然能进而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
这个课题是如此地广博宏大,看起来像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说不定还会皱起眉头:这会不会又是一种曾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严肃批判过的假科学,何况哈肯又正好与十九世纪那些“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德国蹩脚哲学家属于同一民族。
为了作出判断,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耐心读完本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对策赵阿茹汗【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素养、爱国精神、使命担当的重要课程。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思政课协同育人。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因为经验的缺乏和认知的不足仍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
因此,必须要构建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大学生∣协同育人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
思政课协同育人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是指对高校思政课通过协同合作教育学生的方法进行建设。
建设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好思政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我们深入分析并且有效应对,进而充分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质量和实效。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的困境(一)对协同育人不够了解教师务必要了解思政课协同育人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的要求。
目前,部分教师不了解协同育人,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因此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协同育人方面的培训。
(二)协同育人内容衔接不够畅通各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须有效衔接,这是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的要求。
目前,部分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内容之间有着界限模糊和重复等问题。
因而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要做好内容衔接,使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三)协同育人方法不够创新课堂教授与课外实践联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可或缺的方法。
但部分教师更多倾向于课堂讲授而忽略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这就把教学局限在了课堂范围内,导致了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无法扩展。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 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
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 载体 - 但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
金刚石原子结构图
石墨原子结构图
功能与结构关系
-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 - 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认识论上的意义: 结构解释 结构模拟方法
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 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具有
(4) 系统的功能 从外部、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来考察的系统行为,指的是系 统对外界环境起作用的能力
关于系统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
1、系统中存在着相互区别的实体,称之 为元素 2、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或关系的网 络 3、这些关系对于产生出一个与周围环境 区别开来的新的组织整体、新的系统 分析层次是充分的
4、高、低层次物质系统的相互 关系
上向因果关系——还原解释
下向因果关系——扩展解释
高层次的相对独立性
一系列关系范畴
系统与非系统(35-36) 功能与组成元素(P40) 功能与结构 (P41-43) 整体与部分(P36-39)
自然是什么,如何存在?
自然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 自然是由不同物质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系统 自然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整体突现的原因
这时,整体就变为一种新的实 体,出现了组成元素所不具有 的特殊性质,形成特殊的行为 特征,受新的行为规律支配。
整体突现性的基本描述
整体突现性也称非加和性原理或非还 原性原理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部分或部分之和所 没有的性质,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与此同时,系统组分受到系统整体的 约束和限制,其性质被屏蔽,独立性 丧失
- 系统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不 具有、并且不能根据部分的行为 加以预测的性质 - 整体系统的行为不能从它的组 成元素或从整体中分离开来的组 成元素的集合的行为中加以预测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系统科学哲学》课程论文 09科学技术哲学陈良坚、林秀芬、林凯雯一、协同学理论的产生1、协同学理论的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了新结构诞生的条件。
但是未回答新结构是一种怎样的结构,以及这种新结构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于是,德国科学家哈肯(H.Haken)接过了系统科学的这一接力棒。
他创立了协同学,回答了在系统演化的突变点上,各子系统是如何通过自组织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
2、协同学的产生过程哈肯在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激光研究,由于受到激光现象的启发,他于1969年开始转向协同学理论的创思和构建。
他首先发现,热力学不能提供任何关于结构产生的原理和机制,同时他证明了统计物理学的结构有错误——即当一个远离平衡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时,熵不一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因此,用熵描述自组织想象太粗糙了。
所以,为了能够在原则上解释有序结构乃至生命结构的形成,协同学这个新理论就建立起来了。
哈肯在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激光研究,由于受到激光现象的启发,他于1969年开始转向协同学理论的创思和构建。
他首先发现,热力学不能提供任何关于结构产生的原理和机制,同时他证明了统计物理学的结构有错误——即当一个远离平衡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时,熵不一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因此,用熵描述自组织想象太粗糙了。
所以,为了能够在原则上解释有序结构乃至生命结构的形成,协同学这个新理论就建立起来了。
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概念,1976年发表了《协同学导论》,1988年出版《高等协同学》,这标志着协同学作为一门新兴横断学科的诞生。
哈肯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一书,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协同学的要义,说明协同学与仿生学不同,协同学不是简单的分析、模仿生物器官的功能,而是从更普遍和一般的角度,探讨有序结构形成的奥秘,不仅探索无生命世界,而且更关心生命世界。
在19年中,他主编了近20本有关协同学的专著,推动协同学由孕育、诞生走向成熟。
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现象和风景。
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以及宇宙中的星辰。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中,不断探索、学习和实践,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大自然无尽的奥秘。
一、水的奥秘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水可以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态和状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等。
水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因此水具有许多独特性质,例如它的密度比较大,水的热容量比较大,水在固态下比液态下体积要小等。
除此之外,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特性,例如水的波动会形成各种美丽的水波,水在流动时会产生各种迷人的声音和景观,水中还生活着无数的生物,能够滋养和支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植物的奥秘植物是大自然中极富生命力的一种存在,它们可以从太阳光线和二氧化碳中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出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植物被视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提供了氧气、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还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还有许多神奇的特殊适应性,例如一些植物在沙漠和高山等环境条件下也能生长茁壮,有些植物甚至可以进行自我修复,有许多植物中还含有许多对人类健康非常有益的化学物质和活性成分。
三、动物的奥秘动物是大自然中充满生命力和神秘的存在,它们能够以各种方式适应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
动物群体中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例如鸟类的迁徙、蝴蝶的变化、鲸鱼的回声定位等等。
动物还有着非常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系统,同时它们中的很多物种都具有非常强的社交性和行为复杂性,不同动物的智商和感知能力也各不相同。
四、宇宙的奥秘宇宙是人类认识自然中最神秘和美丽的部分,它包含了地球、太阳系以及数以亿计的恒星和星系。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研究,揭示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信息,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和暗物质等。
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互相作用,演化出了各种美妙的星系和星云,许多行星和卫星也被发现,其中一些还被确认是生命的可能栖息地。
自然辩证法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
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一、主要参考书(一)综合类1.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自然辩证法》,载该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也可参照其他版本。
2.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孙小礼主编:《自然辩证法通论》2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W.C.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7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印,2003。
5.科恩:《科学中的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88。
8.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
9.范.弗拉森:《科学的形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0.科恩:《牛顿革命》,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1.刘钝、王扬宗主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13.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4.亨利〃佩卓斯基:《器具的进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二)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观1.詹姆斯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普赖斯《巴比伦以来的科学》,河北科技出版社,2002。
4.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韦斯特福尔:《近代科学的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艾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霍金:《时间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9.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10.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自然辩证法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们什么启示?
1、怎样界定一种系统?
➢相互作用旳多元素旳复合体 ➢假如一种对象集合中至少有两
个能够区别旳对象,全部对象按 照能够辨认旳特有方式相互联络 在一起,就称该集合为一种系统
系统旳构成
构成
相互关联
系
构造
统
环境
功能
系统构成
(1) 系统旳构成(组分)
7、艾根:《超循环论》 8、普利高津等:《从混沌到有序》 9、普利高津等:《探索复杂性》
补充了解
➢有关自然旳哲学 ➢辩证自然观旳基本了解 ➢系统自然观旳一般了解
有关自然旳哲学研究
➢ 界定:
利用自然科学旳研究成果,对 自然最基本属性(存在与演化) 旳哲学探究
➢ 问题范围:
第一: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 怎样存在?
整体突现性旳基本描述
整体突现性也称非加和性原理或非还 原性原理
➢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部分或部分之和所
没有旳性质,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与此同步,系统组分受到系统整体旳
约束和限制,其性质被屏蔽,独立性 丧失
非加和原理
- 非加和关系: ➢ 整体出现了部分所没有旳性质 ➢ 整体丧失了部分所具有旳性质 - 加和关系: ➢ 整体保存了部分单独存在时所
➢构造效应(决定原因)
系统组分旳相干效应
整体突现旳原因
当元素之间特定旳模式、构型、 构造形成,就对构成元素施加一 种约束,变化这些构成元素旳功 能与行为,甚至变化它旳性质, 使它们整体地组织协调起来,作 为整体而行动,并与其他事物以 及环境发生关系。
整体突现旳原因
这时,整体就变为一种新旳实 体,出现了构成元素所不具有 旳特殊性质,形成特殊旳行为 特征,受新旳行为规律支配。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说明:我们为有志于科学技术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同学列了一个300本书的阅读书目,其中30本标有*的为必读书目。
在此基础上,请各研究方向的导师为您的学生再选15本左右的参考书目。
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经典的研读。
我们希望通过读书培养大家学习科技哲学的兴趣,及早了解学习本学科的进路。
但是,读书毕竟是学习、研究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深入研究,还必须自己多动脑筋、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
对于近年来新出的一些好书,也希望导师能够及时推荐。
*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1984年*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1971年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1971年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2000年5、马克思:《数学手稿》,人民1975年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1978年7、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1960年8、:《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2001年9、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1981年*10、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11、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5年*1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大学2002年*13、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技术1984年14、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年15、梅森:《自然科学史》,译文1984年16、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科学技术1979年17、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华东师大学2002年18、凤文、申先甲:《20世纪物理学史》,教育1994年19、仲耆、申先甲:《物理学思想史》,教育1993年20、A.派斯:《基本粒子物理学史》,2002年2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大学2006年22、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大学2006年23、哈维:《心血运动论》,大学2007年24、笛卡儿:《几何》,大学2007年25、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大学2006年26、牛顿:《光学》,大学2007年27、惠更斯:《光论》,大学2007年28、波义耳:《怀疑的化学家》,大学2007年29、道尔顿:《化学哲学新体系》,大学2006年30、拉瓦锡:《化学基础论》,大学2007年31、维格纳:《海陆的起源》,大学2006年32、达尔文:《物种起源》,大学2005年33、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大学2007年34、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大学2007年35、傅立叶:《热的解析理论》,大学2007年36、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大学2006年37、薛定谔:《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演讲》,大学2007年38、摩尔根:《基因论》,大学2007年*39、维纳:《控制论》,大学 2007年40、普利高津:《从存在到演化》,大学2006年*41、普利高津、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译文1987年42、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教育1986年43、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科技教育1998年4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4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46、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教育1999年47、波普尔:《猜测与反驳》,译文1986年*48、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三联书店1987年49、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译文1988年*50、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大学2003年51、库恩:《必要的力》,人民1981年52、托夫勤:《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53、托夫勒:《未来的冲击》,人民1985年54、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97年55、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56、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清华大学1987年*57、湛垦华、浓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科学技术1982年58、哈肯:《高等协同学》,科学1989年59、哈肯:《大脑工作原理》,科技教育2000年*60、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译文2001年61、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中央翻译1999年62、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大学2006年63、勒·托姆:《突变论:思想和应用》,译文1989年64、舒斯特尔、艾根:《超循环论》,译文1990年65、洛伦兹:《混沌的本质》,气象1997年66、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67、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广西师大学2002年*68、颜译贤:《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人民2006年69、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2001年70、吴彤:《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与科学实践》,人民2006年71、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78年72、霍根:《科学的终结》,远方1997年73、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民1977年74、里吉斯:《科学也疯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75、德雷福斯:《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人工智能的极限》,三联书店1986年76、尼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997年77、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中央编译1997年*78、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79、毛建儒:《对系统哲学的探索》,人民2004年80、乔瑞金:《非线性科学思维的后现代诠释》,科学技术2003年81、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人民2002年*82、昌曙:《技术哲学引论》,科学1999年83、曾国屏、吴彤:《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人民2006年84、王前:《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人民2003年85、王前、金福:《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科学2004年86、肖峰:《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患》,人民2002年87、肖峰:《哲学视域中的技术》,人民2007年88、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2006年89、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90、伯聪:《工程哲学引论》,大象2002年91、高策:《科学史应用教程》,科学技术2003年92、屹东:《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2003年93、国清:《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大学2006年94、乐静:《视界的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导论》,科学技术2003年95、郭贵春、成素梅:《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师大学2006年96、郭贵春:《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科学2004年97、成素梅、殷杰:《科学哲学指南》,科技教育2006年*98、郭贵春:《科学实在论教程》,高等教育2001年99、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大学2006年100、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人民1998年101、醒民:《激动人心的年代》,人民1983年*102、醒民:《中国现代科学思潮》,科学2004年103、醒民:《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2005年104、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工学院1982年105、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106、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译文1986年107、任定成:《科学前沿与现时代》,人民2001年108、小礼:《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大学2003年109、其荣、志平:《科学基础方法论》,复旦大学2004年110、其荣:《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复旦大学2006年*111、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大学2001年11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113、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1997年114、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复旦大学1986年11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2000年117、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11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译文1992年119、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年120、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12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人民2005年122、蒯因:《语词和对象》,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123、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24、斯特劳森:《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125、纳尔逊·古德曼:《事实、虚构和预测》,商务印书馆2007年126、昌曙、远德玉:《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科学技术1984年127、席泽宗:《科学史十论》,复旦大学,2004年128、洪谦主编:《逻辑经验正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129、汪前进:《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的故事》,人民教育2006年130、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2002年131、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人民1985年132、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2000年133、汤浅光潮:《科学文化史年表》,科学普及1984年134、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135、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人民1972年136、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人民2003年137、塞耶编:《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人民1974年138、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民1986年139、林德宏:《科学认识思想史》,教育1995年*140、林德宏:《科技哲学十五讲》,大学2004年141、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大学2004年*142、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大学2006年143、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大学2003年144、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大学2003年145、嘉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十五讲》,大学2006年146、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世界科学1982年147、玻恩:《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商务印书馆1979年148、玻姆:《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商务印书馆1965年149、雅默:《量子力学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150、洪定国:《物理实在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151、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152、海森堡:《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译文1978年153、霍金:《果壳中的宇宙》,科学技术2002年154、霍金:《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科学技术2002年*155、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科学技术2002年156、霍金:《时间简史续编》,科学技术2002年157、霍金、罗斯:《时空本性》,科学技术2002年158、格林:《宇宙的琴弦》,科学技术2003年159、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科学技术2002年160、罗斯:《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与物理定律》,科学技术2000年161、柯文尼:《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科学技术1999年162、关洪:《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1990年163、薛晓舟:《量子真空物理导引》,科学2005年164、吴国林:《物理学哲学导论》,人民2007年165、志平、古祖雪:《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科学技术1999年166、里德雷:《时间、空间和万物》,科学技术2003年167、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科学技术2003年168、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科学技术2003年169、费曼、温伯格:《从反离子到最终定律》,科学技术2003年170、温伯格:《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科学技术2006年171、戴维斯:《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172、徐一鸿(A·热):《可怕的对称》,清华大学2005年173、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科学技术1995年174、宁平治、唐贤民、庆华:《振宁演讲集》,南开大学1989年175、考夫曼:《宇宙为家》,科学技术2004年176、考夫曼:《科学新领域的探索》,科学技术2004年177、钱德拉塞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科学技术1999年178、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科学技术2001年179、布洛克曼:《未来50年》,科学技术2004年*180、文管:《自然科学眼中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181、格雷克:《混沌——开创新科学》,高等教育2004年182、里夫金、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译文1987年183、童天湘;《点亮心灯——智能社会的形态描述》,东北林业大学1996年184、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185、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186、毛建儒:《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民2004年*187、毛建儒:《论科学的发展机制》,中国经济2006年188、拉兹洛:《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社会科学文献2001年189、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社会科学文献1988年190、拉兹洛:《系统、结构和经验》,译文1987年191、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192、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193、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1979年194、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63年195、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1988年196、斯诺:《两种文化》,科学技术2003年197、金吾伦、超中:《科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科学》,科学2007年198、朱新轩:《现代自然科学哲学引论》,华东师大学1992年199、江晓原:《天学真原》,教育2004年200、江晓原:《12宫与28宿》,教育2005年201、卡逊:《寂静的春天》,人民2004年202、沃德、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人民2000年203、康芒纳:《封闭的循环》,人民1997年204、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人民2000年205、史密斯:《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科学1985年*206、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中国编译2001年207、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人民1985年208、库比特:《后现代神秘主义》,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209、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教育2003年210、布鲁克:《科学与》,复旦大学2001年211、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人民1990年212、佩珊、许良英:《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1999年213、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59年214、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民1986年215、麦克格拉斯:《科学与引论》,人民2000年216、霍伊卡:《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人民1991年217、埃利亚德:《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光明日报1990年218、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大学2004年219、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220、罗素:《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221、罗素:《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222、伊夫斯:《数学史概论》,人民1986年223、戈兰:《科学与反科学》,中国国际广播1988年224、霍尔顿:《科学与反科学》,教育1999年225、罗慧生:《西方科学哲学史纲》,人民1988年226、舒炜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1987年227、林超然:《现代科学哲学教程》,大学1988年228、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1995年229、大卫·雷·格里芬:《超越解构》,中央编译2002年230、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科技教育2000年231、施塔赫尔:《爱因斯坦奇迹年》,科技教育2000年232、布里格斯:《混沌七鉴》,科技教育2000年233、劲:《哲学视野中的复杂性》,科学技术2008年234、G.牛顿:《探求万物之理》,科技教育1998年235、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236、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人民2000年237、大椿:《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238、洛伦兹:《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文艺2000年239、鲁宾:《工程与环境导论》,科学2004年24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88年241、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人民2000年242、童天湘;《新自然观》,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243、麦茜特:《自然之死》,人民1999年244、拉德卡:《自然与权利》,大学2004年245、莫兰:《迷失的式:人性研究》,大学1999年246、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大学2001年247、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人民1985年248、摩里斯:《探索无限》,华夏2002年249、欧阳志远:《最后的消费》,人民1999年250、欧阳志远:《上帝的怀——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人民2003年251、肖显静:《后现代生态科技观》,科学2003年252、余谋昌:《生态哲学》,人民教育2000年253、王鸿生:《可持续发展百题问答》,当代中国1997年254、鹏志:《伸延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2000年255、蒙培元:《人与自然》,人民2004年256、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大学2004年257、孔宪铎:《东西象牙塔》,大学2004年258、维迎:《大学的逻辑》,大学2005年259、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大学2005年260、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教育2001年26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教育2001年26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教育2001年263、约翰·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教育2001年264、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教育2001年265、亚伯拉罕·布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教育2001年266、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教育2001年267、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教育2001年268、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教育2001年269、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教育2001年270、弗兰斯·F.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教育2001年271、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教育2001年272、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大学2004年273、懋元等:《中国高等教育百年》,高等教育2003年274、俊宗、《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275、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2003年276、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人民2003年277、岚清:《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2003 年278、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世纪报告》,人民教育2001年*279、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教育2007年280、钱时惕:《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教育2007年281、黄顺基:《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教育2007年282、钟义信:《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教育2007年283、朱圣庚:《生物科技与当代社会》,教育2007年284、阿西莫夫:《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科技教育1998年285、袁正光:《现代文明的基石:科学、技术与社会》,2003年286、成岗:《现代技术问题研究——技术、现代性与人类未来》,清华大学2005年287、建军:《追问技术悲观主义》,东北大学2001年288、宋健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289、全国干部学习读本:《21世纪干部科技修养必备》,人民2002年290、胡显章:《科学技术概论》,高等教育2000年291、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1983年292、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1986年293、徐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人民1987年294、卢柯:《培养你的创造力》,人民1991年295、望衡:《科技美学原理》,科学技术1992年296、大柔:《科学审美创造学》,大学1999年297、武杰、周玉萍:《创新、创造与思维方法》,兵器工业2002年298、立恩哈德:《智慧的动力》,科学技术2004年299、王伟光:《科学发展观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300、徐志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当代中国2002年注:“书能治病,这是人们都不会反对的真理。
造型基础—推荐书目
设计基础语言研究推荐研究生生阅读书目:一、造型阅读书目:1、《包豪斯》,[英] 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2、《造型与形式结构》,[瑞] 约翰•伊顿著,曾雪梅、周至禹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3、《艺术与视知觉》,[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4、《视觉思维》,[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论艺术的精神》,[俄] 康定斯基,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6、《艺术与自热的抽象》,[英] 内森•卡波特•黑尔著,沈揆一、胡知凡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7、《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德] 赫尔曼•哈肯,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8、《艺术的心理世界》,[美] 阿恩海姆、霍兰、蔡而德著,周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视觉形态设计基础》,[英] 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莫天伟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10、《设计几何学》,[美] 金伯利•伊拉姆著。
,李乐山译,中国水利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11、《生命的曲线》,[英] 特奥多•安德烈•库克,周秋麟、陈品健,戴聪腾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2、《自然设计》,[英] 艾伦•鲍尔斯,王立非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13、《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美] 查尔斯•摩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著,李斯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14、《世界工艺史》,[英] 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15、《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美] 萨拉•柯耐尔著,欧阳英、樊小明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16、《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17、《来自自然的形式》,邬烈炎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18、《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刘纲纪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9、《抽象与移情》,[德] 沃林格著,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大自然的奥秘发现大自然的神奇
大自然的奥秘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无论是广袤无垠的森林、波澜壮阔的海洋,还是雄伟险峻的山脉、广袤无垠的草原,都仿佛是一本本无字的天书,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领悟。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每一次的探索都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我们先来看看大自然中的生命奇迹。
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生命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就拿鸟儿来说,它们能够在空中自由翱翔,其飞行的技巧和能力令人称奇。
不同种类的鸟儿有着独特的羽毛颜色和形状,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而演化出来的。
比如,蜂鸟可以在空中悬停,这得益于它们极其快速的翅膀振动频率;而老鹰则凭借着宽大的翅膀和敏锐的视力,能够在高空盘旋,轻松发现猎物。
植物的世界同样充满了神秘。
一些植物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
它们有着肥厚的茎部,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而针状的叶子则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使其能够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中顽强生长。
还有一些植物具有独特的自我保护机制,像含羞草在受到外界触碰时会迅速合拢叶子,仿佛是在害羞一般。
大自然中的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四季的更替,风雨雷电的形成,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科学原理。
季风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海陆分布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暴雨的产生,则往往是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形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看看那些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
比如,壮观的火山喷发。
当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从地底喷涌而出,形成壮观的火山灰柱和熔岩流。
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也造就了独特的地貌和土壤条件,为新的生命诞生创造了可能。
还有神奇的极光现象。
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当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那如梦如幻的光芒在夜空中舞动,仿佛是宇宙的精灵在尽情展示它们的美丽。
大自然中的动物行为也充满了奥秘。
比如,候鸟的迁徙。
每年,它们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飞行数千公里,跨越山川湖泊,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扉页文字协同学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影响最大、普适性最强的横断学科之一。
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又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和数学模型处理。
因此,正如《法兰克福汇报》所言:“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种物理理论,它也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的方法。
”哈肯教授由此荣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成为与普里戈金、托姆、艾根等齐名的世界第一流科学家。
本书是哈肯本人通俗论述协同学的名著,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称誉。
全书不用一个数理公式,而是以大量插图和实例作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介绍,并先后以德、英、意、西、日等国文字出版面世。
译者的话》节选作者:凌复华哈肯教授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他所创立的协同学的要义,是揭开大自然成功之谜的一个尝试。
与仿生学简单地分析和模仿生物器官功能的目标不同,协同学试图从相当一般的角度,探讨有序、有规律结构的形成,不仅放眼无生命世界,且更关注有生命世界,甚至涉及人类社会的精神领域。
而一旦对这种规律有所了解,当然能进而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
这个课题是如此地广博宏大,看起来像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说不定还会皱起眉头:这会不会又是一种曾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严肃批判过的假科学,何况哈肯又正好与十九世纪那些“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 ”的德国蹩脚哲学家属于同一民族。
为了作出判断,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耐心读完本书。
然而,性急的读者,或者时间不够的读者,总是喜欢先翻翻前言后语,有时甚至就此决定是否该读这本书。
因此,译者试图先把本书的要旨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然而,这是一本趣味盎然并且充满睿智的好书,我不敢声称已掌握了它的全部精义。
因此,这番介绍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至于本书中蕴藏的丰富精湛的思想,还有待读者在仔细阅读中自行发掘和品尝。
图形创意- 大师作品1
——大师作品赏析和临摹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姚晓军
埃舍尔·简介
• 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M•C•Escher)
是一位神奇的版画家,荷兰人。他的画充 满了哲学的思考和对传统视觉理论的批判 精神,尽管其作品因注入太多的理性元素 而被美术界边缘化,但同样的原因却唤起 了科学界极大的反响。他的成就已使他成 为《大英百科全书》记载的艺术家。二十 四年前,我通过“走向未来丛书”之一的 一本叫《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的书 读到了埃氏的画作,留下的印象一直挥之 不去。之后又陆续在杨振宁的《基本粒子 及其相互作用》(介绍理论物理学的专 著)、彭罗斯的《皇帝新脑》(介绍现代 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书)、哈肯的《协 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介绍复杂系 统理论的书)的书中多次读到埃氏的画作。 据说,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的 英文版用的也是埃氏的作品作封面(文中 要作具体介绍)。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
表现建筑群的布局和组合
㈣《阶梯宫》
一种看似怪物的爬行类动物连滚带爬地在 阶梯宫中攀爬,但你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攀 爬的最高点。看来它们注定要永远地攀爬 下去了。看着这幅画作,你再次会被画家 深邃的思想所折服。它仿佛是在道说着人 生的真谛:在攀登却永无止境,在向上却 难觅所终。它仿佛又在批评我们日常管理 中的毛病:盲目地努力着,忙乱地勤奋着。
㈡《画廊》
• 这是一幅提问题的画,“我 是在画廊中看画吗?好像我又 置身其中呀!”这是一幅激发 你思考人生意义的画,“我是 这个世界的演员,还是观众?” 这是一幅引起你进行哲学思考 的画,“我是这个世界的改造 者,还是被改造者?”我想, 读这样的画一定会引起你作这 样的思索。
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哲学思想评析
文化视野469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哲学思想评析王丽丽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通过哈肯“协同学”思想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分析“协同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它的优点和缺点给予简单的分析,希望我们在探索自然科学的路上,吸收“协同学”思想带给我们的益处,然后通过学习新知识去进一步完善它的不完美之处,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协同学;哲学;自然科学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469-01“协同学”哲学探讨为科技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一)“协同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1.哲学探究为非专业人士指导作为一名文科生,我选择了科技哲学。
第一是源于我对哲学的深深喜爱,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让人聪明的学问,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对与错、得与失、进与退等等,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知道我们的实践活动,可以正睿智的看待人生。
第二是因为当时对于科技哲学的好奇,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我们需要用哲学的思维去对待生态慢慢被破坏的这种局面,去改造这个被污染了的世界。
后来真正接触到了科技哲学才知道,文科生痛苦的是对物理、化学、生物和高数的一点不理解,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总是陷入瓶颈。
直到我接触到了“协同学”,才懂得原来科学与哲学之间有这样的奥秘。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让我们将具体的哲学原理运用到具体科学实验中去,加深了我们对实验的理解,通过协同学原理去观察一些自然现象。
科技哲学的研究也离不开我们哲学的沟通和理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再高深的科学也离不开理论的探索与追求,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全面性、协调性、发展性相适应,与21世纪文化发展的和谐理念相协调。
2.协同学研究为专业人士加大探索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是巨大而无穷的,所以我们国家也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逐渐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当然也是大大加强。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系统科学哲学》课程论文 09科学技术哲学陈良坚、林秀芬、林凯雯一、协同学理论的产生1、协同学理论的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了新结构诞生的条件。
但是未回答新结构是一种怎样的结构,以及这种新结构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于是,德国科学家哈肯(H.Haken)接过了系统科学的这一接力棒。
他创立了协同学,回答了在系统演化的突变点上,各子系统是如何通过自组织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
2、协同学的产生过程哈肯在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激光研究,由于受到激光现象的启发,他于1969年开始转向协同学理论的创思和构建。
他首先发现,热力学不能提供任何关于结构产生的原理和机制,同时他证明了统计物理学的结构有错误——即当一个远离平衡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时,熵不一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因此,用熵描述自组织想象太粗糙了。
所以,为了能够在原则上解释有序结构乃至生命结构的形成,协同学这个新理论就建立起来了。
哈肯在20世纪60年代致力于激光研究,由于受到激光现象的启发,他于1969年开始转向协同学理论的创思和构建。
他首先发现,热力学不能提供任何关于结构产生的原理和机制,同时他证明了统计物理学的结构有错误——即当一个远离平衡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时,熵不一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因此,用熵描述自组织想象太粗糙了。
所以,为了能够在原则上解释有序结构乃至生命结构的形成,协同学这个新理论就建立起来了。
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概念,1976年发表了《协同学导论》,1988年出版《高等协同学》,这标志着协同学作为一门新兴横断学科的诞生。
哈肯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一书,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协同学的要义,说明协同学与仿生学不同,协同学不是简单的分析、模仿生物器官的功能,而是从更普遍和一般的角度,探讨有序结构形成的奥秘,不仅探索无生命世界,而且更关心生命世界。
在19年中,他主编了近20本有关协同学的专著,推动协同学由孕育、诞生走向成熟。
西方科学技术技哲学文献
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参考文献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大体上和当今西方学术界研究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相当。
在这些方面,各国有重大理论成就的科学技术哲学家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著作。
为了同学们阅读方便,特提供以下参考书目:自然哲学方面:1、H·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2、M·石里克的《自然哲学》,3、M·玻恩的《关于因果性和机遇的自然哲学》,4、W·海森堡的《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5、W·海森堡的《物理学和哲学》,商务印书馆,19816、R·G·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观念》,7、E·拉兹洛的《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8、E·拉兹洛的《进化——广义综合理论》,9、J·L·莫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略论生物学的自然哲学》,10、L·v·贝塔朗菲的《一般系论》,11、N·维纳的《控制论》,12、H·哈肯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13、M·艾根的《超循环论》,14、E·詹奇的《自组织的宇宙观》,15、I·普里戈金的《从存在到演化》,16、I·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17、I·普里戈金的《探索复杂性》,18、I·普里戈金的《确定性的终结》,19、H·萨克塞的《生态哲学》,20、H·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科学哲学方面:21、H·赖辛巴赫的《科学哲学的兴起》,22、R·卡尔纳普的《科学哲学导论》,23、H·庞加莱的《科学与假说》24、H·庞加莱的《科学与方法》,25、K.R·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26、K.R·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27、W.V·O·奎因的《从逻辑观点看》,28、N.R·汉森的《发现的模式》,29、T.S·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30、T.S·库恩的《必要的张力》,31、P.K·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32、L·劳丹的《进步及其问题》,33、E·内格尔的《科学的结构》,34、C.G·亨普尔的《自然科学的哲学》,35、A.F·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36、D·夏皮尔的《理由与求知》,37、M.W·瓦托夫斯基的《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38、J·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39、I·拉卡托斯的《证明与反驳》,40、I·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技术哲学方面:41、E·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42、M·德索尔的《技术文化》、43、M·德索尔的《技术哲学》,44、J·奥特加的《对技术的沉思》,45、J·埃吕尔的《技术社会》,46、L·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47、L·芒福德的《机器与神话》,48、M·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49、L·温纳的《自主的技术》,50、H·萨克塞的《技术人类学》,51、F·拉普的《技术哲学导论》,52、A·佩斯的《技术与文化》,53、C·米切姆的《技术哲学概论》,54、B·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55、W.G·文森蒂的《工程师知道一些什么,以及他们是怎样知道的》,56、J·C·皮特的《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57、J·C·皮特的《技术哲学研究的新方向》,58、P.K·克罗斯和A·梅耶思的《技术哲学中的经验转向》,59、D·米都斯等的《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0、J·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方面:61、R·K·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62、R·K·默顿的《科学社会学》,63、J·D·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64、J·D·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65、D·普赖斯的《巴比伦以来的科学》,66、D·普赖斯的〈小科学、大科学》,67、J·B·科恩的《科学中的革命》,68、G·霍尔顿的《科学与反科学》,69、J·加斯顿的《科学的社会运行》,70、B·巴伯的《科学与社会秩序》,71、D·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72、A·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73、J·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74、B·巴恩斯的《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75、M·马尔凯的《科学与知识社会学》,76、D.迈肯齐和J·瓦杰克曼的《技术的社会形成》,77、W.E·比耶克等的《技术系统的社会建构》,78、W·E·比耶克和J·劳的《技术形成/建构社会》,79、利奥波德的《沙乡的沉思》,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80、E·舒尔曼的《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在哲学深层的挑战》,东方出版社,1995西方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各派学者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论点尽管有许多可争议和应批评的地方,但其中不少人从哲学、逻辑、语言、社会学等各种角度对科学技术作了缜密的、有价值的研究,有些人还明显地受到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
扉页文字
协同学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影响最大、普适性最强的横断学科之一。
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又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和数学模型处理。
因此,正如《法兰克福汇报》所言:“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种物理理论,它也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的方法。
”哈肯教授由此荣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成为与普里戈金、托姆、艾根等齐名的世界第一流科学家。
本书是哈肯本人通俗论述协同学的名著,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称誉。
全书不用一个数理公式,而是以大量插图和实例作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介绍,并先后以德、英、意、西、日等国文字出版面世。
---------------------------------------------------------------------------------------------------------------------- 《译者的话》节选
作者:凌复华
哈肯教授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他所创立的协同学的要义,是揭开大自然成功之谜的一个尝试。
与仿生学简单地分析和模仿生物器官功能的目标不同,协同学试图从相当一般的角度,探讨有序、有规律结构的形成,不仅放眼无生命世界,且更关注有生命世界,甚至涉及人类社会的精神领域。
而一旦对这种规律有所了解,当然能进而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
这个课题是如此地广博宏大,看起来像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对哲学有兴趣的读者说不定还会皱起眉头:这会不会又是一种曾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严肃批判过的假科学,何况哈肯又正好与十九世纪那些“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德国蹩脚哲学家属于同一民族。
为了作出判断,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耐心读完本书。
然而,性急的读者,或者时间不够的读者,总是喜欢先翻翻前言后语,有时甚至就此决定是否该读这本书。
因此,译者试图先把本书的要旨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然而,这是一本趣味盎然并且充满睿智的好书,我不敢声称已掌握了它的全部精义。
因此,这番介绍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至于本书中蕴藏的丰富精湛的思想,还有待读者在仔细阅读中自行发掘和品尝。
在介绍哈肯教授的答案之前,必须首先澄清两点。
第一点是什么叫做“序”。
遗憾的是在哲学上从未对一般的“序”下过定义,因此在各种学科中各有不同的理解。
数学家认为,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这就是“序”;生物学家则认为从卵发育为蝌蚪,为幼蛙,为成蛙,然后再产卵,这就是“序”;而许多物理学家则认为,临界涨落导致对称破缺,这就是“序”。
哈肯教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了什么是有序、有规律的结构。
另一点涉及研究方法。
传统的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看来不甚适用于研究这类广博宏大的问题,因为这些研究者到头来都会像坐在一堆拆散的玩具汽车零件面前哭泣的孩子一样,既没有搞清汽车怎么会行驶,又不能把零部件重新完整地装配起来(参看本书第1章)。
只有用东方哲学的综合方法,才有希望探讨这类问题。
好了,现在可以说明哈肯教授的答案了。
这个答案出奇地简单,三言两语便可以说清楚。
哈肯教授认为,系统表现无序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中存在着使系统表现不同状态的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竞争,没有哪一种能取得压倒的优势。
但若客观条件到达某个关节点,则往往只剩下两种(甚或多种)因素势均力敌,难分上下,这时再加上某种偶然性的作用,就可以使天平倒向一边,某种因素趋向主导,压倒所有对手,掌握全局,而使相应的状态脱颖而出。
这种在关节点出现的偶然性,便是所谓“临界涨落”,而两种因素不再同等(对称),便是所谓“对称破缺”。
一旦这种局面出现,其他因素就“趋炎附势”,摇身一变,投到主导因素的麾下。
偶有不甘倒戈者,毕竟势单力孤,终于或早或迟自行泯灭。
另一种也有所见的情形是,两种或多种状态相互合作,造成一种新的主导状态。
不过这也显然不脱上述理论的窠臼。
还应该注意到,上述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自发地产生的,因此是一种“自组织”的过程。
最后,自组织过程通常需要与外界有能量交换或物质交换,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这段简单的论述可见,无论是有序还是无序状态,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哈肯教授因此称他的新理论为“协同学”———Synergetics,这个词源出古希腊语,本意是合作,亦即协同作用。
一种理论能否为人们接受,关键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本书首先提到的是许多读者都曾听说过的激光,它的发现虽然比计算机的发明略逊一筹,但肯定可以跻身于二十世纪的“十佳”科学技术成就之列。
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电磁波。
常见的普通光是成千上万个原子独立无规律的辐射,如白炽灯光,它是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各种光的混合物。
激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开始就产生的。
在激光器的临界电压值以下,所有的原子互不同步,它们的光场无规律而服从所谓高斯分布,一旦实验条件达到某个临界值,所有的原子由于共振腔的相干作用而协同整齐地辐射,这时激光光场服从所谓泊松分布,这是自然界最典型的合作或协同现象。
哈肯教授正是从对激光的研究出发,总结出上述协同学的规律,然后推广应用于其他系统。
但是这种推广并非生搬硬套。
本书中还提到无生命自然界中的其他例子:流体底部加热后形成的蜂窝状型式、天空中整齐排列的"云街”、化学反应中的螺线形波。
有生命自然界中的情况也是如此,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与我们所介绍的协同学的基本原理何其相似乃尔。
比如在生物分子的形成中,就已出现了这种竞争和自组织,而后在细胞、组织、器官、物种的形成中,都有同样的规律在起作用。
就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创造——人的大脑,协同学也对它的发育过程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看法。
再来看看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的心理状态、经济生活中的竞争、舆论问题、报刊杂志电视的功能及受到的制约,应用协同学都能得到某种解释。
对于二十世纪的最大发明——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所谓并行计算(若干台小计算机组成网络,自行分工,协同工作),协同学更有用武之地。
最后,协同学也进入了科学学领域,研究科学知识发展的动力学和科学家之间的竞争。
最为有趣的是,协同学还可以应用于协同学本身,如哈肯教授所说,协同学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然而,哈肯教授与他的那些“一统大业”的先人有本质上的不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协同学决非万能,协同学既不能对人们的行动和办事方式提供一张万应灵丹,也不能解释所有现象。
特别是,它像人类的其他知识一样,有着一些也许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其中一条重要的界限是:除了有唯一解的“好”问题外,还有许多它们的解并非唯一或原则上无解的“坏”问题,甚至还有着一些“怪”问题,它们的可解性是无法确定的,也就是人们永远不能知道,这些问题究竟是可解还是不可解。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协同学的发展大有好处。
协同学中用到的基本概念是“建序者”(德文:Ordner,哈肯教授所用的标准英文名是Order parameter,我们译之为“序参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最后完成“一统大业”的那种因素及相应的状态(应当广义地加以理解,既可以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现象、心理和社会形态等等)。
“order”这个英文词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即“命令”和“秩序”。
哈肯教授曾明确告诉译者,他有意识地应用了这个词的二义性。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是役使原理(德文:Versklavungsprinzip,英文:Slaving principle),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序参数迫使其他因素和状态纳入它的轨道。
以上概念和原理都在本书中多次用到并加以说明,精确的数学定义和阐述则请参看书末参考书目中所引作者的专著。
作为一本科学普及书籍,本书并未提到协同学中用到的重要数学工具——绝热消去法及其推广,这一工具与目前非线性分析中应用甚广的中心流形定理有密切关系,也请参看上述专著。
总之,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大量生动的实例、精美的插图,介绍了协同学的基本观点和具体应用。
读完本书,读者会发现哈肯教授的知识极其丰富,观察非常深刻,思想十分敏锐。
更可贵的是,他有着既具科学根据、又富创造精神的自由驰骋的想象力。
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想法,例如用生物分子膜作为开关元件,猜测可能存在一种不能分解成简单基元的思维过程,指出在暂时停止能量供应的条件下也能保持有序结构也许是生命过程的又一特点,等等,都使人茅寒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