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打印)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新).doc

合集下载

【精品】【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Word版,106页,全站免费)

【精品】【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Word版,106页,全站免费)

《名师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6页-Word版)

【精品】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6页-Word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的诗文,以开阔视野,学生去搜集关于春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课文中这一幅当我们带着对美春天是美丽的,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们感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赞美之情的时候,好景物的热爱、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

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a.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b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颂春——春风图——风唱春绘春盼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动的活力和生着跃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a) 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为什么喜欢.说说b、读一读,读出情。

c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话写得形象、生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教案

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浅墨写意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1.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什么妙处?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本文的布局谋篇有何特色?本文的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2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推进自然。

3.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最后满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教学目标】(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1.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德育教育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

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教材分析】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2016最新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讴歌了母爱的博大深沉。

《散步》表现了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

《金色花》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荷叶·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爱恋之情。

《世说新语》两则是文言文。

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修订)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修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1、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7页,Word版)(推荐).doc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7页,Word版)(推荐).doc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2019年秋季使用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预习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七年级练字)
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a.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
b.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c.读懂文章,说说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课堂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春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Array方法指导引用及其作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引用的作用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素材积累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1948年,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

国民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

可是,以朱自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

当时朱自清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

于是,朱先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后来,毛泽东评价他说:“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方法指导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素材积累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3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步骤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方法指导比喻及其作用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素材积累:关于雨的古诗佳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Word版,52页)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Word版,52页)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人教版2019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9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9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3)1春 (3)2济南的冬天 (7)3*雨的四季 (11)4古代诗歌四首 (13)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17)第二单元 (20)5秋天的怀念 (20)6散步 (23)7*散文诗二首 (27)8《世说新语》二则 (30)第1课时《咏雪》 (30)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33)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36)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39)第三单元 (4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1)10*再塑生命的人 (45)11《论语》十二章 (48)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52)第四单元 (55)12纪念白求恩 (55)13植树的牧羊人 (59)14*走一步,再走一步 (62)15诫子书 (65)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 (67)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70)第五单元 (72)16猫 (72)17*动物笑谈 (76)18狼 (78)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82)第六单元 (85)19皇帝的新装 (85)20天上的街市 (89)21*女娲造人 (92)22寓言四则 (94)第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95)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97)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100)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103)第一单元1春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技巧,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探讨作者是怎样全面、精细地观察和表现江南春景,突出事物的总体特征。

自主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给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

3. 积累本课的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背诵课文。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1. 十二则语录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品德修养的?课文中的许多语句,后来逐渐演化固定成语,这些成语分别是哪些?答案要点: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温故知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法指导:要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熟读积累,善思感悟。

4.再读课文,如果让你从文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例1:我喜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因为它告诉我:学习需要反复温习旧的知识,但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联系生活实践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这种学习方法自然是一种榜样。

学法指导:①可用以下句式表达: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告诉我:。

②先在文中划出喜欢的经典语句,然后反复读一读,结合自身实际和体验,体会其在思想内涵。

五.布置作业完成评价手册相关内容六.教后反思。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9年秋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

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三、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019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9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9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学第一课(七年级)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

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二:澄清语文的概念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流行的几种说法:1.语言和文学2.听说读写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

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

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

[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

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

指学习语文的意义。

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

指学好语文的信念。

(略)方。

指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

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1)一手好字(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3)一肚子名篇佳作(4)一笔好文章(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二)、我们的行囊:(1)相信自己,勇敢面对(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3)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三)、新学期准备:(1)积累(背、默、抄、记)(2)顿悟(悟性、思考、灵感)(3)创造(写作、读书)(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不过关,重写)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上课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课文批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随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沉着冷静、积极应考的习惯让优秀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五、老师建议:课内:首先,做好课文的预习:1.粗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写在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回忆《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根据想到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

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

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

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

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

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

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

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

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

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

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

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

(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

(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

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

[板书]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

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

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

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

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

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

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

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

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

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

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

亲情。

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

今天的作业是——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

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

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老)爱(小)我和妻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孩子赡养老人是法律应尽的义务,同时,父母抚养自己的孩子也是义务。

如果不做,那就是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