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A h ut or’ s d e s e h a dr s t c nol i al oc ti al ol e e f De h u, D h u, S n o , Chi 2 0 4 0g c v a on c 1 g o z o ez o ha d ng na 53 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 品开发 、创 新 的快慢 与成 败 ,完 全取 决于模 具质 量 的优劣 和
革的 思路和 措施 。
关键 词 模 具 :专业 现状 ;专 业建 设 中图分 类号 :G 1 7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8X 2 1) 10 2— 2 6 149 (0 02 ~0 80
T n n f o s r c o a d e o m n M j r f o d e in a d a u a t r / L a g o g ig H u hikig o C n t u t;n n R f r i a o o M I D s g n M n f c u e / i n D n m n , o
一
1模具在 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
向世 界 。 市场 的 需求 带 来 强 大 拉 动 力 , 中 国模 具 工 业 迎 来
模 具是 制 造业 中应 用广泛 的基础 工艺 装备 ,也是 发展和 空 前 的 发 展 机 遇 ,得 到迅 猛 的发 展 。但 我 国模 具设 计 制 造
实 现少 无切 削技 术 不可 缺少 的重 要工 具 。据 国际 生产技 术协 水 平 还 不 高 , 与 国 际先 进 水 平 相 比至少 落 后 l 年 , 已经 成 0
of we g n f r he i hi g o t ma uf t ri g n s ry n ac u n i dut an hol t i p rt nt t t i t n ti n e on m d ds he m o a s a us n he a o al c o y. Ho e r, pr fe si n w ve o s o ali m l c s ri s i o c u r s a k e ou n ur o nt y. T e ut or e p h a h x res e o v e oi a o s d wn i wp nt b ut pe s nn t ai ng r o el r ni of i ti t e u ti n, an pr p e m as r o t e r e i n co st c On ns tu e d ca o d o os d e u e f h p of ss o al n ru ti
说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使用
能操作常 用成型设 备 能进行模 具调试及 维护 能编制成型 工艺 会分析产 品缺陷 会编制成 型技术文 件
模具制造
能编制模具 加工工艺 会操作加工 机床 会编制热处 理工艺 会装配模具 会编制模具 装配工艺 能看懂模具 总装图
模具设计
能进行产 品结构分 析 能进行模 流分析 能制定模具 结构 能进行模具 CAD设计 CAD设计 会编制技术 文件
四、师资队伍
根 据 学 院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统 筹 规 划 发 扬 模 具 技 术 系 “ 求 真 务 实、 奋 发 进 取” 精 神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 学团队
省级优秀 教学团队
常州市红 旗班组
四、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培养途径
企业实践 参加培训 学术交流 课程建设 社会服务 能力竞赛 “双师” 双师” 素质教师 比例达 92.3% 92.3%
基本素质拓展课程: 基本素质拓展课程: 按学院文学、体育、 按学院文学、体育、 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结构 教学结构
以 典 型 岗 位 技 术 能 力 为 主 线
模具制图 典型模 具设计
模具 CAD/CAM
以 典 型 模 具 零 部 件 为 载 体
轴套类零件 图样绘制与 识读 模架类零件 图样绘制与 识读 腔体类 …… 以模具制图为例
实地走访 问卷调查 电话访问 网络联系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规格 素 质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具有职业道德 具备团队精神 具备一定的文化知 识 具备语音表达能力 具备社会活动能力 具有健康体魄
知 识
§掌握模具制图知识 掌握模具制图知识 §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知识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注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 射模具设计与加工知识 §掌握模具制造相关知识 掌握模具制造相关知识 §掌握软件相关知识 掌握软件相关知识 §了解模具企业管理相关 了解模具企业管理相关 知识 §了解冲压成形与模具相 了解冲压成形与模具相 关知识
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在 “+ ”校企 合作 人 才培养 模式 中 ,学校 与企 业共 同作 为人 2l 才培 养 的主 体 ,共 同成 立有 关 组 织 ,研究 、制定 教 学 方案 ,共 同 实施 教 育教 学 。学校 以市 场需 求 为导 向 。依 照企 业 的 需要 进 行教 学 ,使 学 生具 备 较高 的综合 素 质 ,在 走上 工 作 岗位 后 能够 快 速 适 应工 作 环 境 与 技 能要 求 。
“ + ”模式 是 指学 生在 三 年 的学 习 中有 两年 在 学 校学 习 ,一 21 年在 企业 进行 。校 内教 学 以理 论课 为 主 ,辅 之 以实 验 、实 习等 实 践 性 教学 环节 ;学 生在 企 业 的一 年 以顶 岗实 习 为主 ,同时 学 习部 分 专业 课 ,结 合 生产 实 际选 择 毕业 设 计课 题 ,并 在 校 、企 业指 导 教 师 共 同指 导下 完 成 毕业 设 计 。其 突 出 的特 点 是 产 学 紧 密结 合 , 学 校 和企 业两 个 育人 主 体 用校 内 、校外 两 个 环境 育 人 。其 功 能是 提 高 学生 的综 合 素 质 、动手 能 力 和解 决实 际问 题 的能 力 ,提 高学 生走 上 工 作 岗位 后 的适 应 期 。
生 再次 回到企 业 ,独 立上 岗 ,完 成毕 业 实 习 与毕 业设 计 。学校 在 保 证专 业 需要 的 基础 上 ,以实践 教 学 为 中心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 职 业 素 质 和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培 养 为 核 心 ,改 革 课 程结 构 和 教学 内 容。
13 “ +1 . 2 ”校 企合作人 才培 养模 式
职 教 平 台
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 —
以 “ 具设 计 与 制造 ” 专 业 为例 模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5篇)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5篇)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5篇)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对于大多数工科专业的本科同学来说,毕业设计实质是用来模拟现实工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同学综合素养教育与工程实践力量培育效果的全面检验[1,2]。
然而,设计选题欠缺合理、同学应付侥幸心态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指导老师和同学参加毕业设计的热忱,消失了毕业设计套路化,甚至抄袭或剽窃现象,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和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3]。
为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在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众多高校对其改革和实践赐予了极大关注[4],其中,以强调成员之间协作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团队协作毕业设计模式得到广泛重视和推行[5]。
另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导同学参加科研课题,帮助解决一些详细问题,使同学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讨论对象,可有效调动同学的乐观性[6]。
为此,文章结合所在学院近几年的探究效果,探讨支撑课题驱动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模式。
该模式通过引导同学参加具有明确对象的科研课题,并根据课题讨论历程,将毕业设计进程恰当融入支撑课题的讨论进程。
搭建由老师指导团队和同学协作团队构建的毕业设计团队模式,并分析老师指导团队应具备的职称、年龄、学问等结构水平,说明同学在协作过程中应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精神与独立意识。
最终结合详细实例,从团队组建、课题分解、设计效果以及进展规划等方面对工科毕业设计团队模式进行验证和分析。
二、毕业设计工作乐观性不高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毕业设计的详细表现来看,其现状并不令人感到乐观,整体质量让人担忧。
导致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同学本身参加的乐观性。
(一)教学、科研压力以及自身水公平因素限制了老师指导乐观性拥有一支技术过硬、阅历丰富的指导老师队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6]。
然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其次,有些青年老师本身就缺乏广博的学问结构和工程实践阅历,对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了解欠深,以致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很难对同学进行深化的训练和熏陶,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模具行业调查报告
中国模具行业调查报告一、概述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中国模具行业在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模具制造和消费市场之一、本报告将对中国模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二、市场规模中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约10%。
此外,模具也是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品种,中国模具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三、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模具行业也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高速、精密、复杂、大型模具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被广泛采用。
2.专业分工:行业内各个环节不断细分和专业化,从设计、制造到营销等环节都有不同规模和特色的企业。
这种分工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3.创新驱动:创新成为模具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够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工艺。
4.国际合作:中国模具行业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国内模具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展览展销、技术交流等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四、竞争格局五、发展面临的挑战1.技术瓶颈:中国模具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高端模具制造水平。
2.人才缺口:模具制造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支持,但目前行业还存在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引进人才的工作。
3.环保问题:模具制造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发展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模具制造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2.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
4.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七、结论。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企 方 : 士康 集 团富盟 电子 科 富 技( 淮安 ) 司 公 制定本 专 业职 业能 力评 价标 准
台 通 过 “ 引厂 入 校 、 融企 于校 ”充 分 利 用 富 士 康 集 团 富盟 电子 .
科 技 公 司人 才 、 术 和 设 备 的 优 势 , 请 企 业 技 术 人 员 和 能 工 技 聘
校方 : 安 信息 职业 技 淮 术学 院 合 作项 目
表 1 校 企合 作 人 才培 养 机 构 及 合 作 内容 表
合作 机构 : 企 合作 办公 室 校 合 作 内容
校 内教 育 环 境 等 “ 四个 嵌 入 ” 为 专 业 改革 的 重 点 . 施 了 校 企 作 实 共 育 、 学结 合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在教 学 方 法 上 。 用 了岗 工 采 位 基 础 知识 和技 能单 元 以 课 题 形 式 进 行 项 目化 教 学 . 现 了 理 实 论 实 践 一 体 化 . 位 特 定 知 识 技 能单 元 以产 品形 式 进 行 工 作 过 岗
难 关 ,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服 务 。积 极 探 索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 过 采 用 为 通 项 目式 、 动 式 、教 、 、 一 体 化 ” 教 学 方 法 , 学 生 在 实 践 驱 “ 学做 等 让 中学 , 实 践 中 创 , 出课 本 、 出课 堂 、 出学 校 , 近 生 产 、 在 走 走 走 贴 贴 近 高 科 技 . 学 生 既 学 到 真 实 创新 的本 领 , 服 务 了社 会 。 使 又 我 院 成 立 了 大 学 生 创 业 中 心 、 生 科 技 创 新 协 会 . 时 组 学 同 建 了“ 器人 ”“ 业数学 ” 1 机 、工 等 0多 个 由专 职 教 师 指 导 的 不 同 学 科 的 学 生 兴 趣 小 组 . 极 开 展 第 二 课 堂 活 动 . 得 了可 喜 的 积 取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恩田杨明(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总经理)成员:闫庆禹(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技术部长)陈方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长)陈军(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部主任)贺大松阳彦雄袁永富唐永艳杨宇郭晟曾欣刘存平刘光虎罗宗平张锐丽刘勇赖啸宋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1、背景分析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模具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模具向着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是宜宾市的重点发展产业。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函高[2011]3号文件,“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被认定的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以发展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集成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宜宾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五粮液普什集团(含普什模具、普什重机等)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年产500亿(2010年为92.6亿),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2、人才需求分析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能应用人才紧缺。
随着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逐步展开,以及宜宾以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为首的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本地区对于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的模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求的人才主要依靠本地培养。
因此,培养一批稳定的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也就成了首选。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持单位:二O 一O 年六月目录1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主持单位与参与单位 (1)1.3项目建设团队情况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1.7项目建设周期 (3)1.8项目总投资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2.3项目建设的基础 (6)2.4项目建设目标 (9)1.建设全国共享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 (9)2.通过共享服务实现项目效用 (10)2.5项目建设内容 (10)2.6投资估算 (15)2.7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16)2.8保障措施 (17)2.9预期效果 (18)2.10 结论 (19)1总论1.1项目名称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2项目建设主持单位与参与单位项目主持单位:项目建设参与单位:项目建设团队情况项目开发建设团队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来自全国的21 所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第二部分是来自 21 所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合作的企业与行业组织;第三部分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为组长的来自不同的6 个行业的行业、企业专家与教育专家 16 人组成专家指导队伍。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阐述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论证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进度考虑、资金安排、保障机制和措施,预期效益分析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同时研究经过项目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实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开展“一个对接,一个突出,三位一体”为特色的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模具工、工具钳工、模具制造工等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岗位职业标准,依托行业企业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1、以企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为出发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能力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的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模具零件加工、修整、组合装配和调试的技术并初步具有模具设计的能力,具备使用、保养成形设备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1)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知识;2)掌握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知识;3)掌握识读模具零件图、装配图的知识和绘制一般零件草图的知识;4)掌握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专门知识;5)掌握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使用与保养的知识。
(2)、技能要求1)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2)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能力;3)具备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能力;4)具备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能力;5)初步具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3)、职业素养要求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2)文化素质: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描述1. 引言模具设计与制造,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一块隐形的拼图,虽然看不见,但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手机壳到汽车零件,几乎每一个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都可能离不开模具的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既复杂又有趣的领域,保证让你听了之后对模具刮目相看!2. 模具的基础知识2.1 什么是模具?简单来说,模具就是用来成型的工具。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用模具做饼干,倒入面团,等它们冷却,就变成了可爱的饼干形状。
模具的原理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用的“面团”是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塑料、金属,甚至是玻璃。
模具能帮我们将这些材料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简直是太神奇了!2.2 模具的种类模具可不是一种,种类繁多,就像花园里的花朵一样,各具特色。
我们常见的有注塑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等。
注塑模具就像是个“面团大厨”,把熔化的塑料倒进去,等冷却后就出模;而压铸模具则是给金属“打工”,把液态金属压入模具中,冷却后就变成了坚固的零件。
各种模具都有各自的用途和特点,真是让人眼花缭乱!3. 模具设计的重要性3.1 设计的“头脑风暴”模具设计可不是随便画个草图就行的,它需要创意、技术和经验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们得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材料的性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等。
这就好比你在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既要考虑味道,又不能让预算超支。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模具不合格,甚至造成生产线的停滞,真是“损失惨重”啊!3.2 制造过程的挑战设计好之后,接下来的制造过程同样重要。
这时候,模具就像是进入了“培训营”,经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和调整。
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不断检验、修正,确保每个细节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可以想象,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匠们的操作要多么精细,简直是像外科医生在做手术一样紧张!这可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
4. 模具行业的未来4.1 新技术的崛起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具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研究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从岗位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团队、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39-020 引言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于198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专业办学历史,一直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模具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优秀专业,获得湖南省高职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1.1 专业定位在对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定位是:面向湖南、沿海地区机械或模具制造企业,培养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及车间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是模具设计员、模具制造工艺员、模具制造工、模具装配调试工、模具项目管理员。
1.2 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职业岗位、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的分析,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掌握模具制图、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产品成形工艺、模具设计与加工、模具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能识读、绘制模具图,分析、编制加工工艺,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会操作冲床和注射机并调试其工艺参数,能熟练操作电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机床,能进行模具的装配与试模,能进行模具生产与使用管理,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具备团队精神,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健康体魄。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技能的培养,实施了学校和企业、教学和训练“双循环”教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双证融通、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校厂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行产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己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并成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目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是指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
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校、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是产学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环境育人。
其功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2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具专业毕业生不仅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而且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
因此,实践教学是实施模具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近一半的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
模具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2+1”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结构,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由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显性和隐性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显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产学集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多样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从企事业单位积极聘请和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81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模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文化够用、技能过硬的中级技能型人才或独立生产经营者。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面向现代生产制造企业,,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CAD/CAM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和管理等工作。
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能顺利地进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应岗位就业。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初高中毕业生四、教学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技工教育的职业特色,行业特色,能力培养特色,技能训练特色及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努力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确保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适应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办法,教材改革,设备更新,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作业,具备中级工的技能。
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及经营能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又富有创新和创业能力。
五、三年制中专对口升学班课程设置六、实训项目:(一)电工技术实验:(二)电子技术实验:(三)钳工:(四)车工:(五)数控车:(六)冲、塑膜结构及拆卸(七)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践(八)制图:七、所须实训室及设备:模具专业实训室。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合性 实验两个基本 型实验 , 极 大地限制 了
学 生对该课程 的实践认识 , 实 践效果不够 理想。主要表 现在 : 学生动手能力欠佳 , 缺 乏 自主创新 实验 ,对于 细节 知识 很难理
参 数 ,利用有限元软件 建立有限元模 型 ,
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 拟 , 并 提取相关 的
解, 不 能真正 做到 “ 学 以致 用 ” , 进 行模 具 创新设计也就无从 谈起 。为此 , 有必要 开 发一个 综合 性 的实训项 目,不 断提 高学
【 中图分 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1 1 C-
0 03 0-0 2
一
、
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 与制造” 课 程
综合 实训项 目的必 要性
“ 冲压模具 设计 与制造 ” 课程综 合 实
训是 指学生在学完相应 的专 业基础课程 , 掌握 了一种或多种专业 技能后 , 在专业教 师指导下进行 的综合性 实践教学过程 , 包 括模 具结构 的设计 、模 具零部 件 图 的绘 制、 成 形零部件的加工 、 模具的装配 、 试模 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 内容 。 学 生需 要完成 从 图纸绘 制到零 件加 工 的模
兴趣 。
析结果 , 设 计合理的模具装 配图和全套零
件 图 ,让 学 生 掌 握 C A X A、 P r e / E、 A u t o — C A D、 U G、 S o l i d Wo r k s等绘 图软 件 的 使 用 方法, 以及零 件 图的绘 制标准 、 装配 图表 达、 模 具结 构表达 , 培养 学生 的模具设 计 创新能力 。 ( 四) 模 具参数优 化。 根据设计 的模具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摘要】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际出发,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提出具体的设计思路、任务内容、实施方案,并阐述关于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实施一、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包括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零部件图的绘制、成形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试模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内容。
学生需要完成从图纸绘制到零件加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由于受教学体系和实验手段限制,目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大多只能进行冲压模具拆装和模具冲裁综合性实验两个基本型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认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
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欠佳,缺乏自主创新实验,对于细节知识很难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模具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
为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模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原则(一)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
冲压模具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技术研究和加工制造中大量使用CAD、CAM等技术软件,而且在包括CAE分析软件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在内的应用和开发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教师必须克服机械式的验证实验模式,除基础实验外,应结合新技术开发一些更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实训。
(二)项目设计源于科研项目。
教师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过适应化处理,可以开发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在减少经费开支的条件下,增强自主创新实验力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实践探索
高 模具 职 设计与 造专 新实践 制 业创 探索
◎ 李 东君
摘
要 :创 新 实践 教 育是 高职 院校 创 新 型人 才培 养 的 重要 途 径 , 新 团 队 建 设 是 高职 人 才培 养 的 重要 创
补 充 。高职 院校 只 有 切 实结 合 自身 实 际 , 创 新 实践 教 育作 为教 改 的 突破 I , 正 融入 高职 人 才培 养 的 把 Z 真 / "
全 过 程 , 能真 正 为社 会 经 济建 设 培 养 出高质 量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才 关 键 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实践 ;创 新 团 队 目前 , 着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 具 随 模 专 业 教 学 虽 然 采 用 半 工 半 读 式 、 学 交 替 式 、 实 ~ 工 理
仍 然 是 教 师 主 导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并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因 为 教 学 中 工 作 任 务 的 选 择 、 目 的 确 定 仍 然 项
材料采用 透明塑料 , 过 该项创新 实践项 目, 实现 : 通 可
( ) 固 和 深 化 所 学 课 程 的知 识 , 决 工 程 实 际 中 的 1巩 解
具 设 计 的 一 次 检 验 。该 设 计 按 照 真 实 模 具 设 计 流 程 ,
体 式 等 教 学 模 式 , 出 了项 目导 向 任 务 驱 动 , 些 模 突 这
式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理 ¥ 实 践 水 平 起 到 了 很 大 的 促 进 - 2与
作 用 , 取 得 了 一 定 的教 学 效 果 , 纵 观 这 些 模 式 , 且 但
广 大 教 师 及 学 生 的 智 慧 , 思 广 益 , 时 吸 取 各 院 校 集 同 人才 培养 的先进模 式 , 模具 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 对 做
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8期摘要:在分析目前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行“三合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分析该模式的构建要素,重点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方法和途径。
“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将对高职院校五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要素;构建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8-0080-04*项目来源:本文系2014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市场机制下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07)与2014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2014/ 06/0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小强(1971-),男,江苏盐城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技师分院机械系副主任,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范同华(1981-),男,江苏盐城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技师分院讲师,机械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管林东(1974-),男,江苏盐城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技师分院,高级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收稿日期:2016-05-23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姚小强范同华管林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五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称“五模”专业)大多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五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模具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和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并开展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1],认为必须加快改革“五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五年一贯制衔接、实践教学着力岗位综合模拟、顶岗实习突出校企利益共振等层面,本文提出创新“五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观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三合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素质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有效转变,全面提高“五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
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则成为实现改革的关键。
本文基于黑龙江职业学院为改革主体,围绕着“区域化、职业化、复合化”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称“模具专业”)的专业建设,就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研究高职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主要是因为高职教育主要承担着为地方和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等多个层次有别于其它教育,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实践教学不够突出。
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国家教委早就明确地提出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为1∶1。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模具实训设备投入不够和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造成课程体系中明显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也没有为本该占总教学时数50%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撑。
实践教学往往被安排在每一学期的期末集中几周进行,根本无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学、做一体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2.课程安排不符合企业需求。
在高职院校中设置模具专业的学校不少,但毕业生质量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却很少。
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充分、及时地与企业沟通,没有按企业的意愿培养技能人才。
课程内容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不强,甚至有些课程内容已经过时。
3.课程内容与现代化技术不匹配。
由于先进设备的急剧增加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生产一线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课程内容中都得不到及时更新。
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
绍兴市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评估验收自评报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八年十二月目录一、专业概况 (1)1.人才培养方案 (1)1.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1.2理论教学体系 (2)1.3实践教学体系 (3)2.教学基本条件 (3)2.1师资队伍 (3)2.2实践教学设施 (4)2.3教材、图书、资料 (4)3.培养方法与途径 (5)3.1产学研合作教育 (5)3.2教学方法与手段 (8)4.教学管理 (9)4.1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 (9)4.2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 (9)4.3教风学风 (10)4.4学校配套经费的落实使用 (10)5.教育质量 (10)5.1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10)5.2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及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10)6.专业特色 (11)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11)6.1建设一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12)6.2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13)二、预定建设目标 (14)三、完成目标情况 (16)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6)2.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22)3.改善培养途径 (30)4.加强教学管理 (31)四建设经费投入、支出及管理制度情况 (34)五重点专业建设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35)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8)1.存在的主要问题 (38)2.今后努力的方向 (38)七自评结论 (38)附件一:专任教师情况 (40)附件二:兼职教师 (40)附件三:校内实验、实训室 (41)附件四:模块化技能训练 (41)附件五:师资培训、进修 (42)附件六:购臵设备清单 (43)附件七:教材编写 (44)附件八:教科研项目表 (45)07年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科研项目(含获奖项目)一览表 (45)08年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科研项目(含获奖项目)一览表 (45)附件九:《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分解表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评估验收自查报告在绍兴市教育局、学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模具设计与制造”绍兴市重点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绍兴市高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院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进行了评估验收自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模具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模具制造一直就有“一切制造之母”的称号。
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
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链接和枢纽作用。
我院自2004年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且就业率均在97%以上,目前在校生329人,具有一定师资、教学、实验及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经验。
纵观4年来的办学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和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实师资队伍,扩建实训室、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建本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专业办学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一套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在4年来的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4年来,我们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活跃在模具设计、制造、销售、调试安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的一线人员,就业率高达97%,且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年来的教学和改革,使我院高职模具专业办学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并且基本完善了。
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实验实训设备日趋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科学高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均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本专业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成为珠三角地区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1 课程开发的动态适应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本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如下:1)以社会需求为前提。
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定位坐标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社会需求什么,我们就增设开发相应的课程,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模具专业开设了《英语能力考证》、《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助理模具设计师》的考证课,使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或三证,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此,将《机械制图》绘图实训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实训整合为《绘图能力综合实训》。
将原来《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和《模具拆装实训》,整合为《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训》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中加强机械制图的训练,持续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还增加《压铸挤压模具设计》课程,以增加学生就业范围。
2)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旨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为本”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
因此,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开发课程,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上多下功夫。
尤其是在专业课阶段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达到52%以上。
我院近两年加大了实验、实习环节的投入,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
(这里所说的能力培养应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能力,还应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未来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学生在校3年,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我院的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同时,留下一定课时设置相关课程,以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
可供模具专业选择的课程有:《公文写作》、《CAD/CAM技术基础》、《模具CAD/CAM》、《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英语》、《产品设计与开发》、《表面处理技术》、《模具现代应用软件》、《材料成形设备》、《现代制造技术》等。
在教学过程中,模具专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体现在:①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模具专业的所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本行业各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由公共基础模块、模具设计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技能模块、岗位锻炼模块、能力拓展模块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②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中重点侧重于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的讲授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每门课程讲授前均安排较为详细的说课和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背景的陈述,使学生用全局的观点看待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阐明理论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组成部分(知识模块或重要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及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挂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要。
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职业技术领域(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对课程的整合、设置的新课程以及改革形成的系列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教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方法。
开设较多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③实践教学体系:我院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高达52%以上。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合理科学并且实用。
2.创新“以模具应用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人培养模式本专业实施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模具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1)以模具应用为重点,加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建设。
围绕本专业的岗位及岗位群,如模具工艺实施人员、模具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模具装配与维修人员、模具加工与制造人员、模具设计与工艺编制人员、专业一线岗位管理人员等岗位,重点加强《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课程的建设。
《冲压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
主要包括各类冲压成形方法与设备、典型冲压模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其它成形模,多工位级进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冲压成形工艺、冲模结构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塑料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
主要包括各类塑料成型方法与设备、典型塑料成型模具(压缩模,注射模,压注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
通过对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模结构设计与塑料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2)以模具应用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与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以此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实习、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3)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不仅要求学校要有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而且还要求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且为其中的关键。
对于模具专业而言,学生如果没经过在真实的生产车间中的现场实践,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是绝不可能的。
必须充分利用两种教育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与东莞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伟源精密模具厂、广州悦楷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友利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弘机电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了校企合作、模具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果,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意识。
3. 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奠定了模具专业的教学特色从2004年开始,结合专业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始终贯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积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1)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用模具工作过程来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
将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
完全参照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从模具和机械制造主要是做什么的、模具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模具是如何动作的、不同成形方法中的差异,高级复杂模具如复合模、级进模知识等,从原料及成型工艺、到零件结构设计与模具结构设计、制造,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综合典型技术实例,融入模具的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等工艺知识,适度介绍先进成型工艺及模具。
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
并借助职业工作来学习和教育使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任务,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能力、逐步进入实践社会。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实训课、工学结合优质课程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网络教学,例如《冲压模具技术》已经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塑料模具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授课内容均已可以在网上查阅,授课时也可以采用网上教学的方式,第二,《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主要的教材选用从工厂录制的录像带等影音教材,使学生更加熟悉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