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技术考试范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技术考试范围整理
作业: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
基本结构:
1、问题的提出,阐明文献检索的目的。
2、说明文献检索的方法(包括检索主题词,检索的时间范围,检索使用的主要数据库及检索结果等)
3、分类列举若干最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并一一作点评。
4、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概括,阐明已有研究的特点,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达成的共识,以及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5、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题型:选择或填空20分
简答、论述30分
设计15-20分/每个,共3个或4个。
第一部分: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选择、论述)
四个层次: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基本范式、基本方法、辅助技术。
1、方法论基础包括: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如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学科群方法论(人
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2、基本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定量范式、归纳式)。自然主义范式(定性范式、演绎式)
3、基本方法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需要精确量化与严密控制。
4、辅助技术包括: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查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若干新术语: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田野的研究;草根研究;实地研究;生活体验研究。
第二部分: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记清阶段、时间。特征不用记,要理解,人物或事件能知道)
1、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①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是直觉观察和简单类比,研究成果经验性强,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
②教育研究带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
2、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此时期教育发展的动力:
①普及教育的发展,使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率成为必需。
欧美近代三次普及教育运动:宗教改革时期的普及教育运动;18世纪普鲁士各国实施的强迫教育运动;19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义务教育运动。
②机器大生产要求扩大教育规模,普及义务教育,为普及教育奠定技术基础。
此时期特点:
①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走上了理性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道路。标志: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
②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如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唯理论,如笛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③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④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
3、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20世纪前半期)
此时期主要动力:教育理论论争的发展。“如何培养”之论争:传统派教育,赫尔巴特,旧三中心(教师、教材、教室);现代派教育,杜威,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主要特点:
①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
标志:一是1909年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二是这一时期出现许多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专著。
②教育研究开始大量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但“教育学化”做得不好,更多的是简单移植,而不是科学借鉴。
③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各自进一步发展。
归纳式: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
演绎式:新传统派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4、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主要动力:哲学中新历史主义流派的出现和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课程论。
主要特点:
①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研究日益崛起,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由经典自然科学过渡到社会人文科学。
②实证取向教育研究得到修正,两种研究范式逐步走向融合。坎贝尔、斯坦尼,“准实验”。
③整体取向成为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④整体取向成为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⑤跨学科研究渐成风尚,并强调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学化”。
⑥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
第三部分:学科规范(简答、论述)
一、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学既带有社会科学色彩,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征。教育研究强调思辨研究和定性考察,也强调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
二、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1、复杂性。做准确的归因分析比较困难。
2、境域性。将普适性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3、整合性。将分解式研究与整合式研究相结合。
4、模糊性。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
5、两难性。存在大量在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两难问题。例,兴趣与努力的辩证统一,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
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体发展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
1、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个人价值取向对研究的负面影响。
2、公共性原则。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如果没有公认的术语,必须自我界定并贯彻到
底。
3、操作性原则。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
4、检验性原则。研究的结果要经得起重复验证,但只要求前后研究结果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相同,而不
强求资料数据一模一样。
四、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
所谓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基于伦理的需要,研究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基本内容:
1、实事求是,审慎解释研究结果。①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歪曲事实。②详尽解释成果的有效性
条件和适用范围。③推广成果要严谨、慎重。
2、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试的各项正当权利。①知情权。②不协作权。③匿名权。④个人资料保密权。
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①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可以预期的伤害。②若伤害不可避免,必须提前告知
研究对象。③若伤害是严重的、长期的、则必须停止研究。
第四部分: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记忆)
一、按研究目的不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二、按照研究水平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