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与启示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与启示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与启示城市规划由物质空间而始,最终是服务于人的。

西方在百年城镇化进程中,规划理论也同样经过了百年思考与创新;中国的城镇化用三十年走过了西方百年的路,所做的甚多,沉心静思则相对较少。

在中国城市缓速、提质、增效的背景下,不妨回顾一下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道路,以史为鉴,集思以助远行。

从田园城到和谐城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两大战略思想: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理念和政策目标,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与现代城市规划所秉承的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1](仇保兴,2005)完全吻合。

“五个统筹”的核心在城市[2](仇保兴,2006),和谐城市是落实这两大战略思想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注入“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美好城市愿景、科学理性的新精神以及规划实践的新方式。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实践,西方城市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

正处于向城市社会快速转变的中国,要自我完善、后发超越,就需要对之进行了解。

1890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这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100多年来建设美好城市的发展基调与奋斗目标[3](吴志强,1999)。

国内已有不同学者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整理、引荐与分析(吴志强,2000;周岚,2001;方澜等,2002;仇保兴,2003;王凯,2003;李强等,2004;张京祥,2005;曹康顾朝林,2005;曹康吴丽娅,2005;丁宇,2005;左慧敏,2005;李健宁越敏,2006)[4-15],以求为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建设与工作实践等提供借鉴与启迪,在此不予细数。

从田园城到和谐城,是一次“新的升华”,本文冀望从城市规划的功能取向这一视角切入,在和谐城市的目标导引与政策语境下,通过对西方百年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梳理,探寻中国城市规划当前和今后可以有何作为、如何才能有所作为。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霍华德把古希腊关于任何集体或组织的生长发展都有其天然限制这一概念重新介绍到城市规划中来,并在他设想的城市规模中恢复了人类的尺度, 为了引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做法, 他用社区去移民开拓城市, 这些社区从一开始就配备有能行使城市一切重要功能设施。

他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并给予了理论论证, 这个理论论证就是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 这是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一种简练的阐述, 即现在的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相互交织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他提出“城乡磁体”学说, 认为建设理想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 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

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既可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净、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

霍德华建议建设一个实验性的城镇模型, 用来检验能否创造一个实行得通的城市形势。

这个城市模型, 不论他的社会组织或者布局设计, 都比现有的村庄、乡间小镇、城郊住宅区、工业集合城市或者拥挤的大都是更为优越, 他将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树立一个新的模式。

书中霍华德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更具体地阐述了其理论(图1):对一个三万人口的城市的内部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构思。

城市占地404、7公顷,外部的2023、4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城市平面为圆形,内部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等。

6 条宽36m 的放射形大道从市中心的圆心放射出去,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面积。

中心为花园,周围是市政厅、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外围又是占地约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围是一些商店、商店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图 1 2、2功能理性主义繁荣时期的《雅典宪章》为什么将《雅典宪章》称为理性主义的产物?这是因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奥秘就是推崇理性,发展科技,与宗教分道扬镳。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作者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前5世纪,法学家希波丹姆斯一反常态,提出理性规划的概念,即著名的希波丹姆斯模式,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古罗马时期,物质生活较希腊时期大大改善,但民主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精神世界日益世俗化,人本主义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主要任务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城市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军事化和君权化的特征。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在古代,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城市就开始出现规划的痕迹。

城市的建设往往以宗教和政治为主要的目的,宏伟的金字塔和大型神庙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此外,城市在交通、市场、水利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规划和安排,城市的跨度和布局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美学价值、人性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城市规划家们从建筑风格、城市景观、人性化布局、公共活动空间等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和新范式。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家有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阿尔东和弗朗西斯科·梅里特,法国的贝尔纳德·德瓦斯和安多恩·德马塞。

他们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工业革命时期是英美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城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英美的城市规划家们开始对城市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提出了很多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和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恩格尔斯、威廉·莫里斯、帕特里克·盖特斯、路易斯·蒙提费奥里等人。

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型城市社区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受到重视,如新城镇、可持续城市等。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摘要】: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的互相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主要城市规划思想多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城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现代工业技术的推波助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是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等思想。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田园城市理论引入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

中国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

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中国为保证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摘要】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一批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劳动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城市开始陆续出现。

在5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受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但这些思想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各自思想对比中研究规划思想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外城市规划思想对比
1 影响中外古代城市建设共同因素
1.1 战争的影响
出于对野兽的防御和农耕的需要,人类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

随着人类的发展,部落之间的战争频发,城市的防御职能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中外古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在《墨子》中,就已出现了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在我国古代也曾经出现过一套城墙如长安城、二套城墙、三套城墙如元大都宫城、皇城和内城,每套城的城外都有沟壑,这样的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就是从防御方面出发。

同样在国外也出现过了类似的设计,如西亚的巴比伦城拥有两套城墙,中间间隔12m,四周城墙外有很深的沟壑环绕,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再如欧洲的罗马帝国,环地中海地区当时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罗马人在其统治的范围内修建了大量营寨城,中世纪的欧洲将封建主的城堡修建在山顶或湖边,在其外围开凿人工沟壑、架天桥,这一切都是出入对防御的考虑。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9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

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

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

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

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

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和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和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脉络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脉络

浅析中外城市建设发展摘要: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密集的、永久居住的社会实体。

城市的发展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物质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强盛、富饶与否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中外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规划发展的思想。

为今后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史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思想、发展、规划1.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1.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的城市雏形。

商代早期建设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建设的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以及位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都城,都已有发掘的大量材料。

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这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同时《周礼》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中国古代民居多以家族聚居,并多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这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极大。

由于院落组群要分清主次尊卑,从而产生可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

这种南北向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方法由住宅组合扩大到大型的公共建筑,再扩大到整个城市。

这表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除了上述的布局外,中国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规划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1.1.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01总结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01总结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文明禁锢 中古 城市 -中世纪时期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 古典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近代资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古罗马思 想的渊源 古罗马思 想的内核 古罗马的 城市生活
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 伦理化倾向 古罗马思想渊源与演化 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
宗教的唯心主义
世俗化特征 军事化特征
超级国家的思想
形态
古罗马的 城市规划 思想
“条条大道通罗马”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
凸现永恒的秩序思想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伊特鲁里亚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前者
为罗马城市的规划带来了宗教思想与 规整平面,后者则使希腊化时期的希 波丹姆模式在罗马庞大的国度甚至在 今天都有极大的影响。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
罗马帝国解体 与西欧的凋敝 中世纪的宗教 思想禁锢 中世纪的城市 生活形态 宗教图景与自 然秩序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拜占 庭(东罗马发展而成) 的文化延续 基督教对世俗与精神世 界的全面占领 教区与社区的合一 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 运动 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 间组织理念 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市民生活与世俗文化的 萌芽 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 和宜人的特质 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 秩序 西罗马的崩溃与西欧的 凋敝 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 宗教与世俗权力的论争
???思考: 罗马广场与 建筑群与故 宫建筑群的 异同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对比中看中外城市规划思想【摘要】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第二次大分工,一批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劳动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城市开始陆续出现。

在5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受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但这些思想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各自思想对比中研究规划思想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外城市规划思想对比1 影响中外古代城市建设共同因素1.1 战争的影响出于对野兽的防御和农耕的需要,人类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

随着人类的发展,部落之间的战争频发,城市的防御职能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中外古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考虑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在《墨子》中,就已出现了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在我国古代也曾经出现过一套城墙如长安城、二套城墙、三套城墙如元大都宫城、皇城和内城,每套城的城外都有沟壑,这样的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就是从防御方面出发。

同样在国外也出现过了类似的设计,如西亚的巴比伦城拥有两套城墙,中间间隔12m,四周城墙外有很深的沟壑环绕,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再如欧洲的罗马帝国,环地中海地区当时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罗马人在其统治的范围内修建了大量营寨城,中世纪的欧洲将封建主的城堡修建在山顶或湖边,在其外围开凿人工沟壑、架天桥,这一切都是出入对防御的考虑。

1.2 社会等级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古代中外都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我国和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及美洲的奴隶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古代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影响,甚至影响到现在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方向。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谈自己对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谈自己对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紧急救援数据
智慧安防
紧急救援数据可以收集紧急 救援队伍的出勤情况、救援 时间、救援结果等
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 行优化:以提高紧急救援的 响应速度和效率
图表:紧急救援出动次数柱 状图、救援成比例饼图
4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
健康数据
健康数据可以通过可穿戴设 备、手机APP等途径收集:以 监测用户的血压、血糖、心 率等健康指标
谈自己对中西方城市 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
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
智慧交通 1 智慧安防 3 智慧教育 5
目录
2 智慧环保 4 智慧医疗 6 智慧社区
谈自己对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以下是一份智慧 城市的应用图表, 涵盖了智慧城市 的主要应用领域 以及相应的数据 和图表
1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
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处 理和分析:以实现健康状况 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提 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图表:血压折线图、血糖柱 状图
医疗资源数据
医疗资源数据可以收集医院 、医生、药品等医疗资源的 数量和质量
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 行优化:以提高医疗资源的 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图表:医院数量柱状图、医 生资质饼图
图表:公共交通客流量折线 图、公交车班次数柱状图
2
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
环境质量数据
环境质量数据可以通过安装 传感器和设备进行收集:以 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音 等环境指标
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处 理和分析:以实现环境质量 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图表:PM2.5折线图、水质柱 状图
智慧环保
垃圾分类数据
垃圾分类数据可以收集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以促 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硕-城规10 闫晨 3106495摘要:本文从西方广亩城市和紧缩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出发,以一名城市规划研究生的角度浅谈了作者对于这两个经典理论自己的认识,阐述了现代城市关于集中和分散的看法,并且从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角度收集了中国城市规划中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研究,反映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广亩城市、紧缩城市、分散论、集中论、可持续发展ABSTRACT/By referring broadacre city and compact city, 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explain the modern city on the view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as a graduate students. And have some collections of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classical theory. Reflecting some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Broadacre city ,Compact city ,Centralized ,Decentraliz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摘要】城市是发展的,动态的。

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指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学习外国城市建设史后简要介绍一下我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认识.【关键字】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正文】西方自城市的产生,城市规划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城市就开始形成了,城市形成便开始了他的进程。

从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罗马,开始功能分区,或者说是根据人们的身份地位开始出现阶级、贫富分区,例如卡洪门规划,路网的规划也开始产生了,方格网式的,这些城市的布局对今后一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战争和从对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自身崇拜。

阶级分化,生活方式,社会的意识形式等方面均对规划产生影响。

西方的城市规划在工业革命之前,我认为还是逐步的发展,从古希腊民主共和思想在规划上的反映--如议会,城邦大量的公共场所,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由于神人同形的宗教思想的存在,在城市的形态上相应的反映出,广场周围的建筑多有围廊,满足人们的交往或买卖的需要,典型的城市建设有卫城。

这一时期的著名城市模式——希波丹姆规划,规整的布局,棋盘式的道路网,按照阶级分化造成的分区,城市典型的平面形式为两条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中心广场空间常呈L形.古罗马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大量世俗享乐建筑开始建设例如公共浴场、斗兽场。

为了显示功绩,广场、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主题。

罗马营寨的建造形式发展起来,十字交叉的道路,中间建设神庙。

罗马共和广场,广场空间从希腊的开敞式逐步发展为较封闭的空间形式。

中间是一些记功柱或者铜像,代表功绩.典型的广场代表--图拉真广场。

这种布局形式是希波丹姆的演化。

这一时期形成的著名规划理论的书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的内容包括:城址选择,建筑物选址;街道的布置;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 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极 其重要的元素
希波丹姆模式: 利:理性的城市发展模 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走 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古罗马思 想的渊源
古罗马思 想的内核
古罗马的 城市生活 形态
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 古罗马思想渊源与演化
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文脉、 场所、更新运动、社区发展。 由33年《雅典宪章》到78年 《马丘比丘宪章》
全球城市体系,中国城市群(三大 经济圈)、生态城市、精明增长 几大宪章《新城市主义宪章》、 《北京宪章》《威尼斯宪章》
今天的中 国???
城郊一体化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城乡总体规划(07年10月通过)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广场敞廊
广场群相 对轴线关系
罗马广场 群的相对位 置关系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从圣彼得教 堂看罗马城
???思考: 罗马广场与 建筑群与故 宫建筑群的 异同
罗马广场 的现状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总结: 历史上东西方 发展有许多本 质上相同的东 西:帝王权威, 突出轴线的空 间组织关系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
自然主义盛行 -城市建设尊重自 然地形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 理想思维
绝对君权时期
唯理与络
近代资 本主义 社会的 城市
现代 城市
先驱探索-资本主义 初期的规划思想
大师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理论;
区域观:盖迪斯区域规划理论;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
罗马帝国解体 与西欧的凋敝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拜占 庭(东罗马发展而成) 的文化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

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

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

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

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

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

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

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

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

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

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

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

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

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临安等。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1、唐长安城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于唐,所以通常称为隋唐长安城。

长安城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结束了数百年南北朝分裂、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后,在原汉长安城东南新建了规模空前的都城。

先筑城墙,修排水系统,开辟道路,划分坊里、建宫殿,然后逐步在坊里中兴建宅第,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长安城总人口达到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

唐长安城的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朱雀大街两侧各有54个坊里,每个坊里四周设置坊墙。

坊里实行严格管制,坊门朝开夕闭。

东西西处市肆内的道路呈井字形,道路宽度一般为14-16米,街上密集布置着店铺,也是日出开、日暮闭。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从1267到1274年,元朝在北京修建新的都城,命名为元大都。

元大都继承和发展了国中古代都城的传统形制,是继唐长安城之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并经明清两代的继承发展成为至今留存的北京城。

元大都城市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

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皇城、宫城,各有城墙围合,皇城位于内城的南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的东部,并在元大都的中轴线上。

皇城东西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商市集中于城北,体现了“左祖右社”和“面朝后市”的典型格局。

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北京城并未遭战乱毁坏,保存了元大都的城市形制。

明北京城的内城范围在北部收缩了2.5公里和在南部扩展了0.5公里,使中轴线更为突出,从外城南侧的永定门到内城北侧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沿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广场和宫殿,突出庄严雄伟的气势,显示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

皇城前东西两侧各建太庙和社稷,又在城外设置了天、地、日、月四坛,在内城南侧的正阳门外形成商业市肆。

清北京没有实质性的变更,城市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

二、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巨卷。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这一模式在其规划的米列都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城市结合地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公元前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

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的影响。

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大和财富的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城市建议更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外,城市还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城是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由于以务农为主日耳曼的南下,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飞速发展。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

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在17世纪后半叶,新生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庇护,资产阶级与国家已结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国家。

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的对称和协调,无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

其中以巴黎的改建规划影响最大,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

三、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主要城市规划思想多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城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现代工业技术的推波助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是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等思想。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田园城市理论引入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

中国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

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中国为保证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欧美先进的市政理论对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合力”作用下,田园城市理论在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局部片段式的“田园城市”印迹,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新村建设、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辟等方面。

就总体影响而言,一是城市新区的规划,这与霍华德避开日益膨胀的伦敦市区,在郊区进行莱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做法如出一辙;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多主张分散主义,这又显然与田园城市理论及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分散主义的规划理论密切相关。

当前,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