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 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 ㈠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是以学习心理学为依据,把人的认知过程划分 为六个不同阶段,依据人在这六个阶段不同的认知特 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了认知领域学习 目标的分类。




(四)基本特征 层级结构;通过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超越学科 内容 (五)贡献、局限 1.贡献: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框架;创造性地处理了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局限性: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未充分贯彻逻辑的 一致性;目标之间的界限模糊;质疑层级性;超学科 性受到认知科学的挑战。
三、梶田叡一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收集资料以确定基本价值 (二)确定教育方针 (三)确定教育目的 (四)确定教育目标 (五)确定课程领域与科目 (六)确定课程目标 (七)确定教学目标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 步骤

㈠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学习任务选择。 学习任务的组织。 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



3.有指导的反应 有指导的反应是指在别人指导下所表现出的明 显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常用的行为动 词有:表现、示范、操控等。 4.机械动作 机械动作是指反复练习所学的动作由熟练而养 成习惯。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示范、操 控等。

5.复杂的外显反应 复杂的反应是指导个体能够表现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示范、操控等。 6.适应 适应是指表现配合状态调整的能力。常用的行为动词 有:适应、修改。 7.创作 创作是指创作出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常用的行为动 词有:创造、组合、建立、修改等。
示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写出几个主要的化学方 程式。 2.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漂白 性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等探究活动研究含硫元素物质间的转化。 2.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合作学 习的意义与探究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分析,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环 保意识。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四)现代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认识 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尤其是课程改 革理念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般的认识是: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2.关注生成性的目标,也就是非预期性的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激励功能 (三)标准功能 对学生评价的体系 对教师教学评价功能 对教学计划、内容等的评价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

一、传统目标的分类 事实、技能和态度 缺陷:过于笼统,难于操作;逻辑层次不清晰,难于 区分; 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 (一)求生技巧目标:智力、人际关系和生理技能 (二)方法目标 各个学科的探究模式与方法 (三)内容目标


㈢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和哈罗发表了动作目标分类 的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 1.知觉 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的选择、转换等三部分,借以了 解物体、性质和关系。常用的行为动词有:选择、检查、 指出、区别、示范。 2.准备 包括心理、身体和情绪三个方面,目的是为某一动作做准 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开始、执行、自愿、表现、示范。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一)泛义上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西方所说的意图 包括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 的、课程目标、科目或者学习领域教育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 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2.广义上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教育目标 包括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的、课程目标、科目或 者学习领域教育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3.狭义上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科目或者学习领域教育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 学目标


任务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二是分析目标及其类型。 三是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㈢起点确定 起点能力确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 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二是对目标能力的分 析;三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何 ㈣目标表述
《植物的生长变化》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 教学目标设计
Fra Baidu bibliotek
学生实际
首先,北京市五年级学生: 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 2.敬佩优秀同学 易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 3.独立能力增强,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 行动方法。但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我们应: 鼓励合作。如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实验,分享成果等。 鼓励接触自然、社会。增加实践感受。 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㈡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于1964年出版了《教育目 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 1.接受或者注意 接受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它是指对某 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指 出、选择、示范。


2.反应 反应是指主动的注意,即积极地参与反应。常用的行 为动词有:示范、说出、表现。包括默然的反应、愿 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 3.价值评价 价值判断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 价值存在,因而表现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常用 的行为动词有:解释、判断、示范、申辩。
认知结构分析: 多为城市学生,平时接触植物较少。 在三年级下册中,已学习与植物有关的知识: 植物的种子;如何移栽种植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土壤的 选择与保护。 在四年级上册中 ,已学习如何制作观察卡片;如何观察植物;如 何制作植物标本。
教学内容

此节教学内容包括: 植物萌发的影响和必要条件;生长变化阶段;生命过 程内容;此外,还涉及证明实验和对植物生长过程的 观察。



(一)达成目标:通过一系列指导,期待在学 习者身上发生明显得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具体 的知识与能力; (二)提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向一定目标提高 和发展或期待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或深化。 (三)体验目标:通过学生的某种变化,了解 学生所产生某种切身体验
四、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㈠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事 物的 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 、 对事物的具 体描述 等具体的事实,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 表述出来。 ㈡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 使用符号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参考《科学》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 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 物奥秘的欲望。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科学知识 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认识。 因此,本节课除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外,重点和难点在于实验的设计和 对植物兴趣的培养。制定目标时要重点考虑。此外,由于影响植物生长 的因素,制作观察卡片的方法已经学过,因此以引领大家回忆,进一步 加深认识为主。


㈡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旨在揭示学生所要形 成的终点能力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 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任务分析的具体方法是从学习的终点行为,不断地提 出“要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需要哪些原有的知识与 能力”的问题,一直追问到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为 止。
课时目标陈述 一
1.识记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阶段,并能够 判断出图片描绘的是哪一阶段; 2.识记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并能 够设计实验证明; 3.小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影响条件,并通过 查找资料或进行实验等方式,考察小组 结论的正误; 4.知道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哪几类,并能 够举例说明;
课时目标陈述 二


4.价值观的组织 价值观的组织是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 的价值时,就已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 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且具有一致性,就是价值的 组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申辩、判断。 5.品格的形成 品格的形成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个体依其信念行事。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实践、 示范。

智力技能包括四个亚类: 1.辨别 2.概念 3.规则 4.高级规则 ㈢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具体包括识记策略、精加 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



㈣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身体运动、动手操 作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 ㈤态度 态度是心理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们通过经 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间接的与所有对象 或情境有关的个体反应。
五、我国的研究

接受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㈠全面性原则 ㈡系统性原则 一般到特殊具体化,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完整体系; 综合考虑各种要素 把课程目标作为重要的环节 ㈢具体性原则 ㈣层次性原则



5.综合 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零散的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 与事实等统合成新的整体。常用来表示此种能力的行 为动词有:联合、设计、组织、综合、筹划、创造等。 6.评价 评价是指依据某项标准作价值判断的能力,是认知目 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常用来表示此种能力的行为动 词有:评价、判断、比较、支持、批判、评论等。
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爱丽丝的故事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摘自刘易斯· 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 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 帮到你


3.运用 运用是指将所学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 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的能力。常用来表示此能力的 行为动词有:预测、证明、解决、修改、表现、发现 等。 4.分析 分析是指将所学到的概念或原则,分析为各个构成的 部分,或找出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表示此种 能力的行为动词有:选出、分析、判断、辨别、指出、 分解等。
5.关注植物,培养对植物的兴趣: 5.1在一个月内有目的的观察校园或社区附近的某一株的植物, 并制作观察表记录其生长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 记录成果; 5.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2种以上自己以前不了解的植物,并和同 学们分享; 6.树立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6.1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说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的独特之处。 6.2能够说出破坏植被的危害性。 6.3对于给出的破坏植被的例子,能够做出批判和评述。

1.识记(知识) 识记也称作知识,这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 包括记忆名词、事实、规则和原理等。常用来表示这 种能力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认出、配对、界定、说 明、列举、阐明等。 2.领会(理解) 领会是指能了解所学过的知识或概念的意义。常用来 表示理解能力的行为动词有:转换、估计、说明、举 例、预测、摘要、归纳等。方式:转换、揭示、推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