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全面更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还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学生对已学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地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的水平,从而更好的结合学生现有基础进行教学工作;可以使我们及时找到教学中的漏点、错点及闪光点,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下面就以《东南亚》一节为例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这节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的: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反思了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练习和提问情况看出了目标要求“①、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②、了解东南亚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
③、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
”这三个目标都达到了。
通过《印度》一节关于印度位置和范围的学生讨论情况可以看出,目标“④、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农作物。
⑤、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从图中找出东南亚地区的相关信息。
”都达到了。
二、对教学重点的进行反思。
从对这堂课的提问情况看,学生举手的特别积极、回答的特别流利。
因此可判断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已掌握。
三、对教学难点进行反思在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农业时,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根据印度的位置,讨论出印度的气候和主要的农作物、很快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从此可以看出东南亚一节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节课的难点突破了。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在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时,采用的自学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讨论问题)较好。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东南亚气候时采用的图导图练法,也不错它不仅训练了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理解地理知识五、对课堂导入进行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这一步是很有必要的。
《东南亚》这一节课堂导入分别给学生们展示几幅东南亚旅游景点的图片,问学生这些旅游景点是哪些国家的?这些国家在哪个地区?让学生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通过学生们课堂表情及与学生课后交谈得知这节课的导入很成功,一开始就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了。
教学反思:东南亚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东南亚教学反思
东南亚教学反思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
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
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东南亚反思
《东南亚》地理课教学反思东南亚是中国的邻区,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地区。
因此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
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了解东南亚,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关于《东南亚》这一堂复习课,总体而言,有自我感觉讲的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关于《东南亚》这一节的几点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是遵照上级的要求,就进行以“图”为主的复习课教学,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理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那复习课则更是如此,既要识记基础知识又要知道该知识的牵连与延伸,所以要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以“图”为主,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图。
本节复习课以多个图为契机,进行了有关东南亚知识的“图”的复习教学,并达到以图融入知识的目的,并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合作学习,并积极展示,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多方位的训练,以达到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的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时间,达到全班学生都能会的目的。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东南亚反思
动手绘图,突破重难点——《东南亚》教学反思《东南亚》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地图较多,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两个教学难点要突破: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
还有一个易混点: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根据课本中所给出的相应地图,让同学们实际动手绘图、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有效突破了难点内容。
1、“十字路口”教学难点的突破根据课本22页图7.19找到东南亚的位置,让同学们将东南亚所临的大洲用实线连接,将东南亚所临的大洋用虚线连接,所形成的“十”字形来分析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马六甲海峡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的突破根据“世界七大洲位置的分布图”,布置给同学们一个小任务:英国(欧洲)有一批羊毛要通过水路运往菲律宾(东南亚),设计不少于3条的航线;北非(非洲)有一批铁矿石要通过水路运往日本(东亚),设计不少于3条的航线;最后比较得出最短的航线。
先小组内完成,再全班展示。
同学们兴趣空前高涨,设计的航线多种多样,最终得出结论: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同学们对于马六甲海峡意义中的“最短航线”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点。
3、“马六甲海峡位置”这一易混点的突破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很多同学把“马来半岛”记为“马来群岛”,课上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绘出“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的轮廓,让同学们更为明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动手操作实践才是理解知识的真谛。
同样,在我们的地理学习中,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动手操作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反思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东南亚。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赌徒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导入我主要采取的是问题导入,提问: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火山最多?他们位于世界的哪个地区?(学生回答东南亚)。
这样的导入非常直接,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部分,主要采取的是读图及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读图7——1“东南亚地形分布图”,说一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能理解东南亚地处低纬度地区,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接着出示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图要求学生据此思考东南亚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具有哪些显著的气候特征?学社通过小组合作也能及时完成教学。
最后出示东南亚的地形分布图及河流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出东南亚河流分布及地形的分布特征,思考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在这一部分学生读图的时间较长,分析问题不具体,且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
对于马六甲海峡和富饶的物产部分,同样采取的是读图,让学生了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富饶的物产则要求学生读图理解东南亚的农作物及产地和矿产资源分布。
这部分的内容看上去较多,但简单,学生理解容易。
完成较好。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较多,能积极参与的学生也多,课堂较为丰富。
《东南亚》教学反思
东南亚教学反思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的思路,根据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去分析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其重点是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并且会分析气候和地形等对农作物种类和分布的影响。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课堂上通过
活动设计
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还运用大量的图表和资料,以针对性的问题推动,引导学生探究、
总结
,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整体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乏主线的贯穿,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分析,更透彻在宏观把握上再下功夫。
2、应该结合重难点及时小结,使知识点更系统化。
3、在世界政区图中找不到东南亚的具体范围,导致在分析气候时无法判断气候的分布区域。
4、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导致课堂结构前紧后松,部分教学任务完成粗糙。
5、注意要组织和关注学生,及时了解学情。
6、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发问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保留和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优秀
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东南亚》一节,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多数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区域特征,掌握简单的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区域评价。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这节内容就简单了。
但由于本课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
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图、有关熟知的(东南亚)、身边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区地理位置,并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东南亚反思
《东南亚》地理课教学反思东南亚是中国的邻区,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地区。
因此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
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了解东南亚,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关于《东南亚》这一堂复习课,总体而言,有自我感觉讲的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关于《东南亚》这一节的几点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是遵照上级的要求,就进行以“图”为主的复习课教学,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理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那复习课则更是如此,既要识记基础知识又要知道该知识的牵连与延伸,所以要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以“图”为主,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图。
本节复习课以多个图为契机,进行了有关东南亚知识的“图”的复习教学,并达到以图融入知识的目的,并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合作学习,并积极展示,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多方位的训练,以达到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的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时间,达到全班学生都能会的目的。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东南亚教学反思
东南亚教学反思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把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
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要紧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摸索,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点。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依照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专门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适应,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
要紧采纳以下方法: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关心其培养摸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明白得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适应和进展地理智能。
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把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点有: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摸索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穿。
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成效较好,能关心学生如何摸索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点有: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锤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哎呀,说到这东南亚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反思反思。
这堂课下来,我觉得有那么些地方还算不错。
比如说我给同学们讲那些东南亚的风景名胜时,把图片啊、视频啊啥的都搬出来了,同学们那眼睛瞪得溜圆,看得可入神啦!我心里就想,嘿,这招管用,能把他们的兴趣勾起来。
可再仔细一琢磨,问题也不老少。
我讲那些地理知识的时候,可能讲得有点太快了,也没多问问同学们听懂没。
说不定他们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只是不好意思说呢?我觉得吧,以后我得慢点儿讲,多留点时间让他们提问。
还有啊,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的小组热热闹闹,讨论得热火朝天;可有的小组就不咋积极,冷清清的。
这是咋回事儿呢?也许是我分组没分好?还是给的讨论题目太难,把他们给难住啦?
这堂课上,我发现有些同学特别积极,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可带劲了。
但也有几个同学,老是闷着头,不吭声。
我就纳闷了,是他们不会呢,还是不好意思表现自己?我是不是得想个法子,让这些“小闷葫芦”也能大胆开口?
再说说我自己,讲着讲着可能就有点激动,声音都变高了,我这是
不是有点太夸张啦?还有啊,有时候我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的,可
回头一看,有的同学眼神都飘走了,难道是我讲得太无聊啦?
这堂课下来,我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觉得还不错,一会
儿又觉得问题一堆。
不过没关系,我就不信下次还搞不好!我可能得
重新调整一下教学方法,多准备点有趣的例子,多和同学们互动互动。
你们说,我这么想对不对?下次是不是能把这堂课上得更好呢?。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东南亚》这一节,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概貌,气候,经济发展状况,战略地位以及物产,人文等,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高效课堂”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让生识地图,是否知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中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
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7篇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1《东南亚》分为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在听完了曹老师的课后,了解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师父整理出来的学案,从绘图识位置、看气候识农业、看河流找城市、探究分析话旅游、梳理归纳、反馈练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其中,在填图、绘图部分,学生所用时间过长,节奏把握存在些许的问题。
当讲到地形时,用了“上、下”这些口语化的词,应该用专业的地理术语“北、南”。
在讲城市分布时,讲活动题的时候,速度过快,学生没怎么反应过来,应该注意关注学生的完成度。
虽然存在以上缺点,但也有些许的优点,比如,细节到位,用陈毅的《赠缅甸友人》,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进行德育教育;台风沉稳了很多,自信了很多,资料充分,板书也有所进步。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当讲到旅游资源时,学生读图的时候,速度快慢不一,我在课堂上没有太注意,对学生注意的广度不够,同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课下经过曹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指导来互相解决问题。
本节课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角色扮演,“假如我是南非的国王,我要运钻石到日本,我应该怎么做?如何走航运路线”,通过创设情境,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掌握知识。
这是我应该保持下去的。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反思2关于极低地区判断方向,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好掌握的知识点,而偏偏这一部分是重要的考点,而且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大致对这个知识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首先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在极低地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即在北极地区观察为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地区则是顺时针方向。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在南极地区观察还是在北极地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化,都是自西向东。
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出我的秘诀——东西找自转,南北找极点。
简单地说就是找到自转方向了,就可以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了。
七年级下册地理 东南亚 教学反思
第二节东南亚
教学反思: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反思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分析区域地理的思路,根据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去分析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其中重点是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组成,了解本区气候湿热的特点,会分析气候和地形等对农作物及物产种类和分布的影响,和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活动设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还运用大量的图表和资料,以针对性的问题推动,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整体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乏主线的贯穿,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分析,更透彻在宏观把握上再下功夫。
2、应该结合重难点及时小结,使知识点更系统化。
3、在世界政区图中找不到东南亚的具体范围,导致在分析气候时无法判断气候的分布区域。
4、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导致课堂结构前紧后松,部分教学任务完成粗糙。
5、注意要组织和关注学生,及时了解学情。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读图和分析问题,不能大包大揽,而要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素质和能力。
6、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发问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