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合集下载

《03G101图集及强规构造考试题》

《03G101图集及强规构造考试题》

《03G101图集及强规构造考试题》1、钢筋保护层是指()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A.箍筋外边缘B.主筋外边缘C.主筋圆心D.受力钢筋外边缘2、任何情况下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

A.钢筋的公称直径dB.15㎜C.20mmD.10㎜3、墙柱纵向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的中心距不大于()。

A.200mmB.250mmC.300mmD.10d4、同一截面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其搭接长度L lE=ζLa E,其修正系数ζ的取值为()。

A. 1.0B. 1.2C. 1.4D. 1.65、构件代号“AZ”代表的意思是()A.边缘暗柱B.约束边缘暗柱C.非边缘暗柱D.构造边缘暗柱6、当为抗震设计时,用“/”区分柱端箍筋机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当箍筋标注为@200,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沿柱全高箍筋间距均为200B.在柱端加密区还是需要按@100加密C.在柱端可加密可不加密D.如果是抗震的就需在加密区加密7、板块编号中XB表示()A.现浇板B.悬挑板C.延伸悬挑板D.屋面现浇板8、当图纸标有:KL7(3)300*700 Y500*250表示()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9、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D.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10、抗震箍筋的弯钩构造要求采用135度弯钩,弯钩的平直段取值为()A.10d,85mm中取大值B.10d,75mm中取大值C.12d、85mm中取大值D.12d,75mm中取大值11、悬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悬挑端的延伸长度为()A. L(悬挑梁净长)-保护层B.0.85*L(悬挑梁净长)C.0.8*L(悬挑梁净长)D.0.75*L(悬挑梁净长)12、当柱变截面需要设置插筋时,插筋应该从变截面处节点顶向下插入的长度为:( )A. 1.6LaEB.1.5LaEC. 1.2LaED. 0.5LaE13、纯悬挑梁下部带肋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为()A. 15dB. 12dC. LaeD. 支座宽14、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抗震: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时,应配置几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400,但不小于700时,宜配置几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700时,应配置几排?A.一排、二排、三排B.二排、三排、四排C.三排、四排、五排D.四排、五排、六排15、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GBJ 10-89 )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

6.1.3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条件构件类别
≤C20 C25 及C30 ≥35
板、墙、壳15
室内正常环境
梁和柱25
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梁和柱45 35 25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
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
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13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建筑结构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试题及答案

供参考建筑结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 0 分)1、下列情况中,构件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是(C)。

A、构件因过度的变形而不适合于继续承载B、构建丧失稳定C、构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D、构件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1、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高强度混凝土的( D ) ,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A. 下降段斜率较大, 残余应力较高c.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高B。

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D. 下降段斜率较小, 残余应力较低9、[专、本]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一种是( C )。

A、荷载设计值一般大于荷载标准值B、荷载准永久值一般小于荷载标准值C、材料强度设计值大于材料强度标准值D、材料强度设计值小于材料强度标准值11、[专]我国《规范》所采用的设计基准期是( C ).A、25年B、30年C、50年D、100年2。

一类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梁的保护层厚度最小取(C )。

A .15mmB 。

25mmC. 20mmD .30mm3。

对于受弯的梁类构件,其一侧纵向受拉钢筋力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D)A。

45ft/fyB.0.2C. 45 ft/fy和0.2 中较小者Dft/fy和0。

2 中较大者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B )为依据的。

A。

斜拉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压破坏D.斜弯破坏5。

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一定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与受拉区纵筋配筋率的关系是( A)。

A。

当配筋率在某一范围内时,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B. 配筋率越大, 正截面承载力越小c.配筋率越大,正截面承载力越大D。

没有关系7. ( D)的破坏是塑性破坏,在工程设计中通过计算来防止其发生.A. 小偏压破坏B。

剪压破坏c。

斜拉破坏D。

适筋破坏12。

我国规范采用(A )作为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代表值。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轴心抗压强度 C.轴心抗拉强度D.劈拉强度13.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称为结构的(B)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久性 D.可靠性14、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 C )确定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要点!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要点!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要点!近年来,随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深入开展,精细化施工的要求得以贯彻;同时,随着新《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办法》的出台,钢筋保护层厚度指标已经纳入到质量鉴定检测参数中,可以预见,该指标在我国工程界将日益得到重视。

一、钢筋保护层定义定义: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钢筋混凝土设置钢筋保护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护钢筋防止锈蚀。

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意义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及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材料,钢筋保护层是保证结构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保证混凝土与受力主筋共同工作(2)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增强结构耐久性(3)保护构件不因高温影响而急剧丧失承载能力三、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的原因(1)钢筋加工制作不到位(2)安装不到位,钢筋骨架放置偏位(3)钢保垫块安装不到位(4)模板安装不到位四、检测方法就现阶段而言,多为采用建设部2008年10月1日实施的《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仪器性能要求(1)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

2、测试数量主要在交工验收质量评定中有所明确,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的数据可在评定时采用。

(1)桥梁下部工程抽查不少于墩台总数的20%且不少于5个,墩台数量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

每种结构型式抽查不少于1个。

每墩台测2-4处。

(2)桥梁上部工程抽查不少于总孔数的20%且不少于5个,孔数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

每种结构型式抽查不少于1个。

每孔测2-4处。

(3)通常情况下,下部结构每个构件检测20点,上部结构每个构件检测40点。

3、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1)首先应设定仪器量程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模板接缝、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值。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要求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一15 20二a 20 25二b 25 35三a 30 40三b 40 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保护层厚度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露天或室1、砼强度小于2、砼强度C23、砼强度大于基础按有无垫保护层具体还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怎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怎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方法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外侧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的外侧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的严密包裹之下,避免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侵袭,钢筋在混凝土的握裹之下,可避免腐蚀引起钢筋生锈的破坏性情况发生,确保其正常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年限。

混凝土对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使钢筋在混凝土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及混凝土构件的类型等诸多因素,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表1)。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之外,还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表1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二、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础梁、筏板等构件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地下室的基础和有防水要求的基础,一般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袭和腐蚀,所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显得尤为重要。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根据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和环境类别等因素来确定,特别对潮湿、海水、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更应重视和满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基础梁、筏板应承受来自地基的反作用力和整幢建筑物的自重与负载,一般设计有直径较大的钢筋且较高厚度的基础,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制作保护层垫块。

垫块要采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规格可为70mm×7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间距要大于1.0m。

在筏板厚度不小于1.5m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的规格宜加大到100mm×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第,当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_试卷_答案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_试卷_答案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 (共70题,共150分)1。

某批混凝土经抽样,强度等级确定为C35,这意味着该批混凝土(). (2分)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平均值达到B.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达到保证率为5%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达到的保证率为95%D。

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达到的保证率为95%。

标准答案:C2。

当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钢材的含碳量时,则其()。

(2分)A。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B。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C。

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D.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标准答案:A3。

下列关于构件的极限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A.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B。

当构件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构件还可以继续承载,只是变形过大C.对构件变形、裂缝的计算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D.当构件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就不能继续承载了.标准答案:A4.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当环境类别为二a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时,梁中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

(2分)A。

20mm B。

30mm C.35mm D。

40mm。

标准答案:B5。

某对称配筋的轴心受力构件,施工后经发现少放了约20%的纵筋,则()。

(2分)A。

对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比对轴拉承载力的影响大B.对轴压承载力和轴拉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相同C.对轴压承载力和偏压界限状态轴向承载力的影响相同D。

对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比对轴拉承载力的影响小.标准答案:D6。

对于长细比大的轴心受压柱,()。

(2分)A。

其破坏由弯矩、轴力的共同作用引起B。

其破坏荷载高于其它条件相同的短柱C.其初始偏心距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

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大.标准答案:A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钢筋混凝土适筋梁随着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提高,()。

(2分)A。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提高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