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字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

合集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考试试题

数字媒体技术考试试题

数字媒体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文件格式不是常见的图像格式?()A JPEGB PNGC MP3D GIF2、在数字音频处理中,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越好。

A 音量B 音质C 音高D 音色3、以下哪个软件主要用于视频编辑?()A PhotoshopB PremiereC 3D Max D Audition4、数字媒体技术中,分辨率是指()A 图像的清晰程度B 颜色的数量C 图像的大小D 图像的比例5、以下哪种颜色模型常用于印刷?()A RGB B CMYKC HSVD Lab6、以下关于矢量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A 放大后不失真B 占用存储空间小C 由像素点组成D 适合表现线条简洁的图形7、在动画制作中,帧频是指()A 每秒播放的帧数B 每一帧的时长C 动画的总帧数D 画面的清晰度8、以下哪种编码方式常用于视频压缩?()A MP3B JPEGC MPEGD WAV9、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特征不包括()A 沉浸感B 交互性C 构想性D 真实性10、以下哪种设备不属于数字媒体输入设备?()A 扫描仪B 打印机C 数码相机D 摄像头11、数字音频文件的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采样频率B 声道数C 时长D 音频内容12、在网页设计中,常用的布局方式不包括()A 流式布局B 固定布局C 弹性布局D 随机布局13、以下关于数字媒体版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随意复制和传播B 不受法律保护C 创作者拥有相应权利D 无需考虑侵权问题14、以下哪种软件常用于三维建模?()A MayaB After EffectsC IllustratorD CorelDRAW15、数字图像的色彩深度越大,图像的()越丰富。

A 亮度B 对比度C 色彩D 清晰度16、以下关于流媒体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 边下载边播放B 节省存储空间C 无需缓冲D 适用于网络传输17、以下哪种数字媒体格式常用于电子书籍?()A PDFB AVIC DOCD RMVB18、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包括()A 在线课程B 虚拟实验室C 教学游戏D 传统板书19、在数字视频制作中,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后期制作?()A 拍摄B 剪辑C 特效D 调色20、以下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智能化B 单一化C 融合化D 交互性更强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常见的数字图像获取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传播学受众分析

传播学受众分析

传播学受众分析一、引言传播学受众分析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行为、态度和反应。

受众分析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提高传播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基本概念1. 受众:受众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等。

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态度和反应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2. 受众分析:受众分析是指通过对受众的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态度和行为,从而为传播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受众分析有助于传播者更好地把握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高传播效果。

3. 受众分类:根据受众的特征,可以将受众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受众分类方法有:按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类(如年龄、性别、职业等)、按心理特征分类(如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按媒介接触行为分类(如阅读习惯、收视习惯等)。

三、传播学受众分析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受众的普遍规律。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受众进行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受众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

3. 混合研究:混合研究方法是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实际应用1. 媒介策划:通过受众分析,媒介策划者可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

2. 市场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受众分析,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公共关系: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可以通过受众分析,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数字媒体”的定义是什么?

”数字媒体”的定义是什么?

”数字媒体”的定义是什么?
数字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进行信息传播、交流和创作的媒体形式。

它包括电子出版物、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和获取的重要渠道。

数字媒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立体化传播方式
数字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将信息以立体化的形式传递给受众。

这种多样性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内容,使受众可以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二、互动性与即时性
数字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通过数字媒体平台,受众可以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和创作,发表意见、分享想法、评论等。

同时,数字媒体也可以迅速地传递信息,使受众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三、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数字媒体能够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通过分析受众数据,数字媒体可以推送相关内容、推荐适合的产品、
定制专属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起来,数字媒体是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实现信息传播、交流和创作的媒体形式。

它具有立体化传播方式、互动性与即时性、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的特点。

通过数字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取和传递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数字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并利用好数字媒体,使其为我们所用,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

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
网络电视
通过互联网传播电视节目,具有互动性强 、个性化推荐等特点。
播客
以音频或视频形式传播信息,具有个性化 、互动性强的特点。
网络广播
通过网络传播广播节目,具有互动性强、 个性化推荐等特点。
自媒体
个人网站
以个人网站形式传播信息,具有自 主性、个性化等特点。
微信公众号
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具有互 动性强、个性化推荐等特点。
知乎
以知乎社区形式传播信息,具有互 动性强、专业化等特点。
抖音
以抖音短视频形式传播信息,具有 娱乐性强、碎片化消费等特点。
03
数字媒体的内容形式
文字内容
01
02
03
文本内容
文本格式
文本特点
包括各种类型的文本,如小说、 新闻文章、博客文章、电子邮件 、短信等。
文本内容可以以多种格式呈现, 如doc、.docx、txt、pdf、 html等。
01
技术进步促进数字媒体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将迎来
更多的创新机遇,实现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更高效的内容传播

02
技术融合加速数字媒体发展
不同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媒体的进步,例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将为数字媒体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包括音乐、歌曲、语音、音效 等。
音频格式
音频可以以多种格式呈现,如 mp3、wav、ogg等。
音频特点
音频内容具有情感性和伴随性,能 够传达情感和情境,同时可以与文 字或视频内容相结合,增强表达效 果。
视频内容
视频类型
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广告、短视频等。

传媒与传播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传媒与传播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传媒与传播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一、专业介绍传媒与传播学专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新闻、广告、公关、媒体研究、影视制作、数字媒体等。

这个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对社会现象、文化、人际关系等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媒体和传播工具来加深对世界的理解。

二、职业方向1. 新闻记者:新闻记者是传媒与传播学专业最常见的职业方向之一。

他们负责收集、报道和解释新闻事件,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

2. 广告策划:广告策划是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热门职业方向之一。

他们负责制定广告策略,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3. 公关专员:公关专员负责与媒体、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帮助组织树立良好形象,处理危机事件。

4. 媒体研究员:媒体研究员负责收集和分析媒体数据,为组织提供市场分析和策略建议。

5. 影视制作人:影视制作人负责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的策划、制作和推广。

6. 数字媒体专家:数字媒体专家负责制定和执行数字媒体营销策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平台与受众互动。

三、技能与素质要求1. 优秀的沟通能力: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2. 批判性思维: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

3. 创新思维: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在媒体和传播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创意和策略。

4. 技术熟练: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工具和软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5. 团队合作: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6. 持续学习:传媒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和传播环境。

四、职业规划建议1. 确定职业方向: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职位。

数字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

数字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

中国网民旳需求
2、网民旳内在需求
卡茨、格里维奇等将人们对媒体旳需求提成下列几类: 认知旳需要、个人整合旳需要、社会整合旳需要、舒解 压力旳需要。
学者麦奎尔提出了电视媒介旳几种效用:心绪转换效 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网络受众旳需求详细来说体现为: 1、心绪转换 2、人际关系 3、自我确认 4、环境监测
第二节 数字时代旳专业新闻机构
• 一、数字时代专业新闻机构存在旳必要性 1. 首先,参加传播人数旳增长,并不意味着
对信息需求旳充分满足。 2. 其次,非专业人员参加数字传播,会造成
信息旳复杂化。 3. 再次,专业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是国
民经济旳一部分,它旳存在,不但仅是新 闻与信息传播旳需要,也是经济运营旳需 要。
2、网民旳年龄构成
18-24岁旳年轻人 是中国网民旳主体 。
自2023年以来18 岁下列旳网民百分 比激增。
2023年,10岁下 列旳网民例超出1% 。
2、网民旳年龄构成
目前旳网站并 没有充分研究多 元化网民年龄群 体中旳多元化需 求。
中国社会科学 院旳调查表白, 网民旳年龄与其 新闻阅读偏好存 在有关性。
2、社会性
网络信息消费旳社会化,意味着个体与社会之间非常 亲密与频繁旳一种双向互动:
1、网民个体旳信息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直接作用于信 息生产 2、受众间相互信息引导旳线索越来越深地编织进整个互 联网旳信息引导网络中 3、网络旳互动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态度与行为 并形成群体效应 4、网络成为个体能量聚合为社会能量旳主要方式
第1节 中国网民旳构成
6、网民旳城乡分布
城乡之间旳差距也是数字鸿沟形成旳一种原因,中国网民中农村 人口旳百分比一直在30%下列。

第六讲传播者和受众

第六讲传播者和受众
四是观点一致(对社会事 务和面临的问题看法一致、 观点相同)
五是利益一致(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唇亡齿寒)
受众的心理效应(三)
晕轮效应
指受传者在接受活 动中将认知对象的 某种印象不加分析 地扩展到其他方面 去的接受倾向,从 而得出全部好或全 部坏的整体印象。
晕轮效应具有使信 息接受变简单、便 捷的特点,因而合 理地加以利用可迅 速取得某种传播优 势,获得即时的短 期的传播效果。
受信息的人,它既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接受群体— —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 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参与者和对话人。
受众的角色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2.传播符号的“译码 者”
3.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受众的特点:
就受众在空间上分 布、存在的态势看, 表现为:众多性、 混杂性、分散性和 隐匿性
受众的心理效应(一)
威信效应
传播者个人或群体 的权威性、可信性 对受众的心理作用, 以及由此产生的对 传播效果的影响。
在传播活动中,受 众威信效应的产生 主要取决于传播者、 传播机构或信息来 源在受众心目中的 威望和地位
“名片”效应
这是指传播者先向
受众传播一些他们 所能接受的和熟悉 并喜欢的观点或思 想,然后再悄悄地 将自己的观点和思 想渗透和组织进去, 使受众产生一种印 象,似乎传播者的 思想观点与他们已 认可的思想观点是 相近的。
概要:课堂讲授进入点的层面。介绍
传播媒介的发展、分类及各自特点。 重点讲述受众的传播行为、类型和特 征,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
练兵上推选代表发言,最后由教 师总结点评的方式,训练学生把握重 点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 神
受众(Audiences,又译为受传者、接受者),就是接

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概述

15
1.5 数字媒体应用领域
• 数字游戏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设计开发、以数字化 设备为平台实施的各种游戏。相对于传统游戏,数 字游戏具有跨媒介特性和历史发展性等优势。
• 动漫产业分为:动漫娱乐、动漫教育、外包项目开 发、多媒体/网页设计及视觉特效。
16
• 数字影音
– 网络电视
– 数字电视 – 直播卫星电视 – 移动电视
数字媒体的特性数字媒体的特性数字化数字化集成性集成性交互性交互性技术与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融合多样性多样性趣味性趣味性数字媒体的分类数字媒体的分类时变属性时变属性离散媒体和连续媒体离散媒体和连续媒体来源属性来源属性捕获媒体和合成媒体捕获媒体和合成媒体感知属性感知属性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组成属性组成属性单一媒体和多媒体单一媒体和多媒体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数字媒体使受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数字媒体使受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数字媒体传播多样及时数字媒体传播多样及时数字媒体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媒体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数字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数字媒体传播无损耗数字媒体传播无损耗1212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包括数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互联网及其他用来产生阐述字音频数字视频互联网及其他用来产生阐述和分发数字内容的所有技术


• 数字媒体的特性
– 数字化 – 交互性 --集成性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 多样性
– 趣味性
5
• 数字媒体的分类
– 时变属性(离散媒体和连续媒体) – 来源属性(捕获媒体和合成媒体) – 感知属性(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
– 组成属性(单一媒体和多媒体)

数字媒体概论

数字媒体概论

数字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数字设备进行信息传播、表达和交互,并创造出新形式、新领域的媒体形态。

它是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传播媒介、信息载体、传播方式、受众参与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革新。

数字媒体不仅拓展了传统媒体的边界,还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

数字媒体在广泛领域中拥有着广泛应用。

作为传播媒介,数字媒体在新闻、广告、娱乐、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领域,数字媒体已成为主流的新闻传播渠道,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在广告领域,数字媒体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投放渠道,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可以更好地锁定目标受众。

在娱乐领域,数字媒体创造了各种新的娱乐形式,如在线游戏、网络直播等,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

在教育领域,数字媒体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等,使得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数字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

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为主,而数字媒体通过网络和用户界面的互动,实现了用户与媒体的双向交流。

用户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到数字媒体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如发布评论、分享内容等,从而对媒体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扩散。

互动性使得数字媒体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全方位媒体平台。

另一个数字媒体的特点是可复制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数字媒体的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化编码进行复制和传递,而且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损失。

这使得数字媒体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和扩散,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速度。

但同时也带来了内容盗版和版权保护的问题,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和收益模式。

数字媒体的发展还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传统媒体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创新模式,许多新兴产业和新媒体平台蓬勃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

当“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吹响了网络时代的号角,当“互联网启蒙”教会了了我们“数字化生存”,O和1,这两个人们熟悉而又探究不绝的数字,便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

新的时代,不仅意味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变化,更意味着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传递形态由单向向互动的革命性转变。

这种转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形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不知不觉且无法抗拒地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当我们习惯性地思考“把什么内容传递给受众”时,也开始思考:受众会向我们反馈什么内容?他们将如何参与内容的制作?正是O和1,以及由这两个数字引发的一系列信息传送革命,使我们在理解麦克卢汉的警句“媒介即讯息”时,产生了新的实证性感受。

面对O和1,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从过去的大众媒体向交互的新媒体转移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权力是递增的。

”①这种权力的递增之影响于媒体,不仅是传递内容的变化,而且包括传播技术、媒体组织及管理、媒体经营等在内全方位的革命性变化—这便是我们面对的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研究的实际。

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将会是‘随选信息’的天下。

当我们需要某种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要求,或含蓄地暗示:因此靠广告商支持的电视节目制作需要一番全然不同的新思考—”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1、什么是新媒体?传播学界关于“新媒体时代来临”的呼声由来已久,而且很有“后浪推前浪”的意味。

然而,究竟何为新媒体?当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时,必须要明晰的是它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内涵,是要回答它“是什么”的问题;而外延,是要界定它的适用范围。

近两年来,“新媒体”的概念四处散播,CIP(网络内容服务商)称自己是新媒体;个人网站称自己是新媒体;早已创建的都市类、时尚类、TI类纸质媒体也纷纷旧貌换新颜,将自己扮作新媒体……尽管“新媒体”这个概念己被广泛使用,但迄今为止传播学界仍未见广为认同的解释。

因此,厘清“新媒体”的概念,回答什么是新媒体,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特征

从中衍生了 精准营销 的理念 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建立在精准定位 的基础上,坚持与受众长期的个性化沟通,使营销达到一种可测 可控的高要求。 拿新媒体下广告信息传播举例,新媒体广告的投放可以精准到某一 地区、时段、人群,甚至是对某一个体的独特广告匹配,根据你的 IP、COOKIES等来识别。 就如你浏览网页,终端就可以根据你浏览的内容给你推出相应的可 能会用的到的产品。
新媒体的特征
• 无限性 • 包容性 • 个性化和精准性 • 费用低廉
在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中,包容的形式和内容已经 被趋向无限化。新媒体时代创造了无限的生产,无限的需 求和无限的消费。数字化的技术革新,全民性的创造和传 播以及无边界的传播带来的是无限的生产。创造无止境, 欲求也无止境,生产的多样性必然带来需求的无限以及消 费的无限。
在这些类节目中受众可以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可以成为节目的中心决定节目的发展在新媒体发展下受众成为用户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地发布信息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支麦克传播和接受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新பைடு நூலகம்体环境下受众特征
小组成员:苑鹏飞 刘峰瑞 曾江旭 王继刚
何为 “受众”?
受众,就是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 传者。 会场的听众,戏剧表演、体育比赛的观众, 报纸刊物的读者,广播电视的收听者,网络 媒体的用户等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在大众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大众传播的受众最 引人注目。受众与传媒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 的两级,这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 行的重要特色。
传统媒体将媒体的形式界限分明,如文字时代、印刷时代、 电子传输时代等。
新类 传 新 的型 统 的 平综 媒 传 台合 体 播 上在 的 技 一不术 个同将

数字媒体基础知识

数字媒体基础知识

数字媒体基础知识数字媒体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数字媒体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数字媒体发展定位数字媒体的发展不再是互联网和IT行业的事情,而将成为全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不可或缺的能量。

数字媒体的发展通过影响消费者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消费业、制造业等都受到来自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

各种数字媒体形态正在迅速发展同时也各自面对种种发展瓶颈,中国这个拥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市场也成为国际数字媒体巨头的必争之地。

中国社交网站(SNS)用户已经超过1、5亿,约1/3的网民都在使用SNS;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向社交化转型,众多SNS新平台和产品竞相登场。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将数字媒体的产品服务和创新技术融入品牌的市场推广体系,最大化数字媒体的营销效果;现有广告主、代理商、媒体主以及其他各方角色如何在新媒体市场中迅速找准定位,利用现有业务的优势拓展新市场,成为当前数字媒体行业持续发展亟需回答的问题。

数字媒体传播特性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数字媒体将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如下:1、传播者多样化:由于数字方式不像模拟方式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电磁频谱空间,传统模拟方式因频道“稀缺”导致的垄断将会被打破。

2、传播内容海量化3、传播渠道交互化4、受传者个性化5、传播效果智能化:借助类似于POS(销售数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媒体能够对观众的收视行为及收视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来考察数字媒体,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而应该把数字媒体看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属于纯粹的大众传播媒介这一属性,不仅仅能进行大众传播,还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精确化传播。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来创造、编辑、传播和展示信息的一类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数字媒体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形式。

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形式。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传播各种信息。

它在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网络传媒、虚拟现实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出版方式存在印刷、发行和库存等问题,而数字出版通过将图书、报刊等内容数字化,可实现无纸化出版和网络传播。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成本,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传播。

数字出版的兴起,使得很多作家、编辑和出版商可以更便捷地发布和传播自己的作品,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数字媒体技术还在电子商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企业可以建立在线商店,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线上交易。

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购物体验,还为企业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

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和推荐算法,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推荐,提升用户体验,促进销售增长。

在网络传媒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传统媒体可以将新闻、音乐、电影等内容以更快速、更广泛的形式传播给全球受众。

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为普通人提供了参与传媒行业的机会,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赋予了个人更多的表达和创作空间。

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在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电影制作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虚拟世界;游戏开发则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构建一个丰富的游戏世界,吸引玩家的注意力;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也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一、什么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二、数字媒体的特性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数字媒体将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如下:1.传播者多样化:由于数字方式不像模拟方式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电磁频谱空间;传统模拟方式因频道“稀缺”导致的垄断将会被打破..2.传播内容海量化3.传播渠道交互化4.受传者个性化5.传播效果智能化:借助类似于POS销售数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媒体能够对观众的收视行为及收视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跟踪和分析..三、国内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国内相当多的高校都已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igitalMediaTechnology;同时也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略注重技术素质的培养;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工作..中国数字媒体于1995年随着互联网出现开始兴起;目前的中国数字媒体的载体包括:互联网特别是垂直互联网领域和Web2.0/Web3.0门户;业务成熟;手机载体包括2.5G/3G;业务成熟;需要整合资源;IPTV互动电视网New;今后深入中国家庭信息获取与娱乐生活;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New;可用廉价数字广播方法;使得多数有屏幕的电子设备成为电视;基于新的移动数字广播电视制式标..2010-2012年;数字媒体在中国会成为中国媒体主流数字媒体率先影响中国的80后、90后的年青人群数字媒体成为媒体主流后;会与传统传媒交相辉映;共存很长的时间;覆盖不同需求人群..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产业同样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数字媒体所涉及的技术包罗万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攻克数字媒体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的指导下;国家863计划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概念、内涵、体系架构;广泛调研了数字媒体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仔细分析了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数字媒体技术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四、国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了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1.英国拓展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发展英国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原创性;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英国的重要产业;每年产值占英国GDP的8%..融资支持是英国数字媒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英国数字媒体产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公共资金;二是私人投资..公共资金主要来源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扶持电影、多媒体等行业的国家科技与艺术基金会、英国电影协会、艺术协会、高校孵化基金;此外;还有贸工部在地区发展局下建立的创意产业特殊基金、西北地区发展基金;以及在小企业服务局下建立的伦敦种子基金、西北地区种子基金、早期成长风险基金等;政府设立的高科技基金和苏格兰企业发展基金也为数字媒体产业提供融资..此外;英国的创意产业还可申请欧盟的发展基金进行融资..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数字媒体产业融资的主渠道.. 2.新加坡实施政策激励制定数字媒结蔽略随着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时代的来临;新加坡政府适时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将数字媒体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大力发展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新加坡政府将创意产业作为创新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新加坡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总理任主席;成员包括私营企业家、科学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及内阁部长..同时;新加坡还在财政上大力资助创意产业..政府从开始每年拨出1000万新元;到2004年增加到每年1200万新元;并在以后的3年里每年拨出1550万新元;加大艺术文化的发展力度..新加坡目标是2012年将创意产业的生产总值翻一番;从2002年占全国GDP约3%的经济贡献率提高到6%;从而打造出一个“新亚洲创意中心”.. 3.美国借助自身优势壮大产业发展美国权威统计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媒体内容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时代华纳、迪士尼等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西方5O 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数字媒体产业市场..美国现在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数字媒体产业..如弗吉尼亚借助与首都相邻的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展览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而美国西部的电影重镇洛杉矶;则以电影文化艺术为基础发展自身创意产业:有着亚洲文化特色的旧金山;则侧重于发展多元文化型的数字媒体产业..4.日本制定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链发展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值已是钢铁产业的两倍;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日本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有近10万人;每年还有3O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教育与训练..日本数字媒体产业优势是该产业链环环相扣.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去完成;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日本高度注重数字媒体产业的市场分析能力;积极加大其市场宣传力度..在任何一个超市、地铁站;都能看到销售与数字媒体相关产品的商店..如有名的柯南系列;因为市场反应一直很好;到现在还在连载;动画也一直在拍..这种市场化的产业链;帮助动漫业规避了大部分的投资风险;并将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需要的巨大营销成本;分摊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单位..五、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趋势数字媒体的发展不再是互联网和IT行业的事情;而将成为全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数字媒体的发展通过影响消费者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消费业、制造业等都受到来自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各种数字媒体形态正在迅速发展同时也各自面对种种发展瓶颈;中国这个拥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市场也成为国际数字媒体巨头的必争之地..目前3亿多中国网民常常观看在线视频的现状;预示着在线视频即将成为产生数字媒体广告预算的主力引擎之一..中国社交网站SNS用户已经超过1.5亿;约1/3的网民都在使用SNS;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向社交化转型;众多SNS新平台和产品竞相登场..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将数字媒体的产品服务和创新技术融入品牌的市场推广体系;最大化数字媒体的营销效果;现有广告主、代理商、媒体主以及其他各方角色如何在新媒体市场中迅速找准定位;利用现有业务的优势拓展新市场;成为当前数字媒体行业持续发展亟需回答的问题..。

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解决方案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 ,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数字媒体包括:●数字报业●在线广播●数字电视台●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传播的特点:互动性、整合性、多样性。

互动性:数字媒体改变了以往大众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的传播。

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 ,而具有更多的自主权。

整合性: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以往的单类媒体走向整合,各种传媒机构在采集、存储、处理、发送信息的各个环节上都发生了变化。

多样性:数字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体现在:一是数字媒体改变了以往单类媒体只提供单一信息的特点 ,能够提供多媒体信息及产品;二是数字媒体的受众不仅仅是“大众” ,而是更多的是“分众”、“小众” ,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数字媒体使受众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多种数字化终端获取信息。

数字媒体的优势:数字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更加贴近人类观念,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性;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等优势。

数字媒体慧框解决方案数字媒体慧框联网信息发布系统,是一套依托现有有线或无线网络,采用独创的视频资讯播放技术、远程网络集中控制技术,先进的数字编解码和传输技术,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以前瞻性、拓展性、先进性、实用性为设计思路,采用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频信号、图片和滚动字幕等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显示终端,以高品质的数字信号播出。

可实现全系统联网,统一管理全系统所有的信息播放终端。

星网锐捷数字媒体慧框联网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数字媒体慧框)由系统平台、终端群和用户三部分构成,系统平台又由业务管理平台、网络管理平台和内容中心三大部分构成,并可实施分散式部署。

业务管理平台负责信息发布业务管理、用户自服务、历史数据统计等;网络管理平台负责终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和日志收集;内容中心负责提供上传和下载服务,并存储播放用媒体文件;终端群负责接受网络管理平台的指令,下载指定文件和播放指定媒体。

数字媒体的传播分析

数字媒体的传播分析
✓ 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 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与传播过程的每 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编码者、释码者和解码 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 循环性。即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 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拉斯韦尔5W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内涵:
✓ 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就是:谁(who)? 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数字媒体的整合传播形态
1.传播媒体的整合形态
✓ 从技术层面的角度: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广播电视、语音、数据等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编码进 行传输和交换,成为统一的“0”和“1”比特流,而 无任何区别。这样,所有传播的信息都可以通过“0” 和“1”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统一的数字形式的媒 体抹平了众多媒体的差异,最后可能整合为一种传播 媒体,也就是数字传播媒体。
施动者
施动者
施动者
人际循环传播(口语传播阶段)
人际循环传播内涵:
✓ 口语传播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点对点、面对面的对话式 人际循环传播。它提供了面对面的可观、可听、可感 的交流情境,传播的主体互为传者和受者。
✓ 媒体的使用主要是口头语言和非语言如动作、眼神、 面部表情等。施动者间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 循环的,不一定有明确的过程。
✓ 由于受众个人心理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对信息内 容的选择、认知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新媒体基础 复习资料

新媒体基础 复习资料

6新媒体基础新媒介的研究框架:新媒介技术——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数字技术推动下媒体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第一章: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数字传播技术的分类及特点1.数字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即由二进制代码“0”和“1”所表示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等。

2.数字技术的出现,成为传媒业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3.数字传播技术的分类从传媒的角度:数字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信息加工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数字信息发布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检索技术,数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数字媒体中的各种应用方式往往不是某一个层面的技术,而是多个层面技术的结合4.数字传播技术的特点(1)技术获得的低门槛(2)信息制作的低成本(3)复制与传播的便捷性(4)存储与循环利用的方便性(5)信息传播的双向性(6)传播模式的多样化(7)信息传播渠道的交叉化、融合化第二节、数字媒体的构成1、数字媒体是指以数字信息传播技术为介质的媒体2、原生的数字媒体:基于全新的传播技术和相应终端而形成的新媒体(最典型的是网络和手机)(1)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是网络媒体兴起的基础·互联网的雏形是阿帕网,美国国防部实验性网络,最初四台计算机互联计算可以通过任一路而不是固定路发送信息·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全球互联网诞生的标志·万维网的提出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万维网是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目的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万维网、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等技术对第一代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慈宁宫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2013 刘贤梅 N1E2PU
1.1.2媒体特性
• 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等为一体的综合媒 体信息,其主要特性为: – 多样性 – 集成性 – 交互性 – 信息接收/使用方便
数字媒体技术
2013 刘贤梅 N1E3PU
1.2 数字媒体及特性
1.2.1数字媒体概念
– 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为数字媒体 (digital media)。
• 从宏观上来讲,数字媒介就是数字内容、设备和介质。
1.2.2数字媒体特性
(1)数字化 (2)交互性 (3)趣味性 (4)集成性 (5)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技术
2013 刘贤梅 N1E5PU
数字媒体技术
2013 刘贤梅 N1E6PU
1.2.2数字媒体特性
(1)数字化 • 传统媒体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而数字
• 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第四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
2013 刘贤梅 NE2PU
数字媒体技术
• 数字媒体内容主要包括七大产业: – 数字广播产业(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短信、音乐、新闻及移动 多媒体电视服务) – 数字影音应用产业(传统的电影、电视、音乐的数字化和新的数 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KTV、互动的数字节目) – 数字游戏产业(家用游戏机游戏、计算机游戏、网络游戏、 大型 游戏机游戏、掌上游戏机游戏) – 计算机动画产业 – 数字学习产业(网络远程教育、教育软件及各种课程服务) – 网络服务产业(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无线广播电视等) – 数字出版典藏产业(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各类数据库)
数字媒体技术
2013 刘贤梅 NE3PU
第一章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 1.1 媒体及特性 1.1.1媒体概念 1.1.2媒体特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名词解释

数字媒体艺术的名词解释

数字媒体艺术的名词解释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它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作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数字媒体艺术需要融合多种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心理学、社会学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互动性:数字媒体艺术强调受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来实现作品的完整性和意义。

3.虚拟现实: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创造出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4.动态性: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通过动态图像、视频、声音等手段,表现出作品的动态性和生命力。

5.网络化: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等手段,实现作品的传播和分享,具有很强的网络化特征。

在表现形式上,数字媒体艺术包括交互设计、装置艺术、虚拟现实、影视动画、游戏设计、多媒体设计、数字绘画、数字音乐等。

这些表现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新艺术形式,它通过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2023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培训

2023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培训

2023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1.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B. 着重报道负面新闻以吸引读者C. 夸大新闻事件以增加影响力D. 迎合读者口味,忽略新闻价值2. 下列关于新闻写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闻写作可以随意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事件B. 新闻写作不需要遵循特定的格式和规范C. 新闻写作应该侧重于传递信息,而非表达观点D. 新闻写作不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3. 新闻记者在报道中应该如何处理敏感性话题?A. 避开不谈,以避免引发争议或伤害某些人B. 刻意突出某些细节,以吸引读者眼球C. 深入调查,客观报道,不偏袒任何一方D. 遵循政治立场,选择性报道某些事实4. 下列关于新闻伦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可以不考虑新闻的真实性B. 可以为了抢独家新闻而违反职业操守C. 在报道中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D. 不必关注新闻报道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5.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保证新闻来源的可靠性?A. 忽略不可靠的新闻源,只采用权威媒体的消息B. 不对新闻源进行核实,直接采用网上的信息C. 不对新闻源进行任何核实,只关注事件的本身D. 对多个新闻源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6. 关于新闻侵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闻报道可以随意使用他人的肖像和姓名,不需要经过授权B. 新闻报道中可以使用贬损他人的言辞,只要不捏造事实即可C. 新闻报道中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随意披露他人隐私D. 新闻报道中可以随意发表评论,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7. 下列关于新闻侵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 新闻报道侵犯他人名誉权必须同时具备捏造事实和主观故意两个要件B. 新闻报道侵犯他人肖像权必须事先取得肖像权人的授权C. 新闻报道侵犯他人隐私权必须具有主观故意和造成实际损害两个要件D. 新闻报道侵犯他人著作权必须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8. 下列关于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数字媒体不需要遵循传统媒体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B.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受众方面没有本质区别C. 数字媒体更容易出现假新闻和谣言,需要更加谨慎对待信息来源和核实工作D. 数字媒体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维护的责任9. 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传递信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沉默的螺旋”假说中起重要作用的“从众心理”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 而有所改变。网络技术可以扩展人们的交往能力,消除孤独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 样。 网络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尊重个人的时代,它更承认人们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个 性的发展,所以相对来说,传统的从众心理可能会表现得较弱一些。网络社会是 一个舆论更分散的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虽然在网络传播中未完全失效,但 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三)、网络传播带给受众信息获取的主动性
传统的大众传媒在发送信息时有两个特点: 一是单向的推送式,媒体把经过编排了的信息推送给受众; 二是点对面式,一家媒体向众多受众推送同一种信息。媒体发 送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被动的,受 众不管愿意与否,只能接受既定的信息;二是群体性的,受众 无论喜恶如何,只能是大家接受同一类信息而别无选择。 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大众传媒的单向传播方式,从而使 信息发送有了双向交互和点对点的特点。这种传播特点决定了 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的,受众从丰富多彩的网络中 自己拉取信息;二是个性化,受众根据各人的需要想选择什么 就拉取什么。这种从群体向个体的转移,无疑增强了手中的主 动性。
中国网民地域分布不均衡。
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天津等省市的网络普及率处于领先地
位,网络普及率均超过50%。 东部沿海省份的网络普及率也一直很高。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上网人口,在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较低。
与10年前相比,西部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增长明显。
虽然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多年,但网民在地域分布上仍呈现出不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实中要真正实现受众接近权 的困难: 1、传统大众传媒时间和版面 的限制性。 2、传统媒介的高度选择性。 网络对受众接近权实现的积极 意义在于: 1、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 的信息准入特权。 2、网络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利 传播。 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
(五)、网络传播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的假说是德国学者E.诺埃尔与1974年在一篇论文中最 先提出的。尽管这一假说夸大了人的心理中从众行为和趋同心理的作用,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对舆论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 1. 2. 3. 4. 5. 6. 7.
二、数字时代专业新闻传播机构的角色 新闻传播的主导者 新闻专业水准的标杆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公民新闻实践的组织者 社会环境的主要监测者 社会的整合者 产业的重要支柱
第三节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 • • • • 一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 二 网民基本特征分析 三 网络受众的一般特点 四 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 五 作为信息生产者的网络受众
(二)、网络传播的交互性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 有两种含义: 一方面指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自主权,即 可以主动地全球范围内选择信息源,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 种信息。 另一方面,指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用 户的反馈。“交互式”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受众为主体的“交互式” 网络论坛。此外,网上的民意调查及E-mail方式的读编交流等也是实现网 络传播交互性的重要手段。
1、网民的性别构成
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之初,男性网民占绝大比例。 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正在趋向平衡。 总体上来看,女性上网比例仍然低于男性。
阅读网络新闻时,性别是影响内容选择的因素之一: 男性网民更倾向于阅读体育新闻和IT新闻; 女性网民则更倾向于阅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
2、网民的年龄构成
4、环境监测
三、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
1、个体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对象是“不定量的多数”,传播方式 是“点对面”。 网络使“点对点”的传播成为可能,即“个性化”服 务。 过分个性化的服务,可能削弱网络作为大众媒体进行 社会整合的功能。同时可能侵犯个体隐私。
“个体性”强调的是尊重网民个体的价值,而“个性 化”服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中国网民的需求
2、网民的内在需求
卡茨、格里维奇等将人们对媒体的需求分成以下几类: 认知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舒解 压力的需要。 学者麦奎尔提出了电视媒介的几种效用:心绪转换效 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网络受众的需求具体来说体现为: 1、心绪转换
2、人际关系 3、自我确认
3、虚拟性
网络媒体的受众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下接受网络信 息或服务的。 “匿名”状态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的表现是虚假的。 “匿名”是有条件的,有时甚至是网民的自我错觉。 虚拟性意味着受众是用符号的方式进入网络世界的; 网民对自己的角色可以进行多重设定和自由分解。
3、中国网民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 (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上网费用下降 • (2)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主要支柱产业, 中国民众购买电脑及上网所需的其它设备变得更便捷和更 便宜。 • (3)中国的电信实业迅速发展,电信基础设施得到大幅 改善,为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4)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 在迅速普及。 • 然而,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相对数 量(网民占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与 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民人数比例仍然较低。尤 其是中国农村人口上网人数几乎还是个空白。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 其中手机网民6.95 亿,占比达95.1%,线下手机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中国网民的需求
1、网民的显在需求
总体来看,网民的显在需求主要为信息需求、交流需 求、娱乐需求、生活需求、工作与学习需求等。 从横向比较来看,网民首要的需求仍是信息需求,但 交流需求与娱乐需求已经接近信息需求。相对来说,网 民在生活方面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低。 从纵向发展来看,网民的娱乐需求在上升。 目前在中国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即时通信、搜 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博客/个人空间、网络视 频、网络游戏、微博、电子邮件、社交网站。
衡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人们上网的影响。这
种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数字鸿沟的存在。
第1节
中国网民的构成
6、网民的城乡分布
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数字鸿沟形成的一个原因,中国网民中农村 人口的比例一直在30%以下。
近年来,农村网民的数量增长较为迅速,但网络中的内容与服务
对他们需求的满足仍然有限。
中以下的网民阅读其他5类新
闻的比例都最低。
中国网民的构成
4、网民的收入分布
低收入水平甚至无 收入者上网比例不低, 原因主要有:
1、青少年可从父母处
获得支持。 2、学校上网是免费或 低收费的。 3、中小城市网吧收费 非常低廉。 4、一些高收入人群没
有时间上网。
第1节
中国网民的构成
5、网民的地域分布
5、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与中国特有的 “2000万现象”
• 根据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当一种新产品 或服务在其潜在市场中占据10%~25%的份额之际, 扩散率就将急剧上升。 • 手机正成为媒体工具,促使网民数量飞速增长。 • 手机3G技术的完善与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延 伸。 • 中国经济领域的“2000万现象”:彩电、冰箱、空调 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 国手机的普及更加印证了“2000万用户往往带来雪崩 效应”的观点。中国网络自突破2000万用户以后开始 向低收入、女性网民倾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 结论:互联网在迅速普及,并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数字媒体的传播者与受众
第一节 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开放格局
• 人人皆是传播者。 • 从数字新闻传播的角度看,目前专业新闻机构仍是最核心 的力量,专业新闻机构又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有传统媒 体背景的与没有直接的传统媒体背景的(如商业网站)。 但网民、手机用户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传播力量, “受众”这个以往单纯的信息接收者,现在也应该被看做 是数字媒体新闻传播格局中的一个结构要素。
一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
(一)、受众、网络受众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到达的终点(信宿),可以简要表示为: 信息→新闻传播者→大众传播→受众极少量的信息反馈。 随着网络传播的出现,受众中又加入了一个新的成员:“网络受众”, 。 “受众”的定义在网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网络传播中,无论是信息发布者还是受众,他们首先都是网络媒介的 共同使用者。有条件的受众,既可以在网上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 所谓网络受众,可以定义为:网络传播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是一个人,也 可以是一个组织、团体或国家。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网络受众”也有着传统媒体受 众所不具备的许多新的特点。 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在瞬间进行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在 BBS论坛、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网络传播的许多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在动态上难以清晰区 分,两者的界限比较模糊。当然,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在静态上 还是能够区分的。
18-24岁的年轻 人是中国网民的 主体。 自2001年以来 18岁以下的网民 比例激增。 2009年,10岁 以下的网民例超
过1%。
2、网民的年龄构成
目前的网站并 没有充分研究多 元化网民年龄群 体中的多元化需 求。 中国社会科学 院的调查表明, 网民的年龄与其
新闻阅读偏好存
在相关性。
3、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专业新闻机构
• 一、数字时代专业新闻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1. 首先,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 对信息需求的充分满足。 2. 其次,非专业人员参与数字传播,会导致 信息的复杂化。 3. 再次,专业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是国 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新 闻与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经济运行的需 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