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贬诗人及作品
被贬谪的诗人
被贬谪的诗人被贬谪的诗人古代诗人被贬原因很多,不过大多是因为政见不同,政治斗争失败等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古代被败的诗人以及被贬原因,供大家参考。
屈原:因奸臣诬陷而被贬到湖南.王福畤:因为教子无方,被贬到交趾做县令.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唐中宗时宫廷政变,武则天退位。
杜审言被即位的唐中宗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宋之问:同杜审言一起被贬,宋之问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苏轼:中国历史上被贬时间最长,被贬路程最远,也是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白居易:因得罪了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李白:因王叔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
王昌龄:唐代诗人,因" 不矜细行,谤议沸腾"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秦观:少年时也曾有抱国之志, 登第后与苏轼, 黄庭坚交往, 同为旧党一侪,后来旧党失势,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
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
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也有一说是因为他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韩愈:唐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为谏迎佛骨,激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史。
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故事
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故事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苏轼被贬至黄州的故事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5-11-13 18:33提问者: - 其他回答共 5 条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
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回答者: - 11-13 18:3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与其父苏洵的大器晚成相比,苏轼属于少年得志。
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当时,比他年长30岁的欧阳修就对他作出了如下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事实正如欧阳修所预言的那样,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隆的一个艺术天才。
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
真个算得上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然而,和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在仕途上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九死一生。
事实上,苏轼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
这官,苏轼当得太不痛快了。
二十一岁,苏轼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
但问题是要那样,苏轼就不再是苏轼了,而应该是一个当官当得非常不错的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人。
首先是反对变法。
要说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文人,应该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讽喻诗招致当权者的嫉恨,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
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白居易的感伤诗最出色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前者为早年(元和元年)所作;后者便是外迁这一阶段的作品。
这两首诗均达到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长期在人民中广泛流传。
白居易在内外迁调的时期虽然以“独善其身”为处世原则,但他的兼济之志并未完全消失,转而表现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人民做好事。
在杭州时,他主持修筑湖堤、疏浚水井,造福百姓;离开苏州时,人们泣涕相送,依依不舍。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始终心系民间疾苦。
江州司马——白居易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一位人品正直、得罪权贵、遭受打击的大诗人来到今江西九江(彼时称江州)任司马,而九江亦因此在其人文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大诗人,便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
中唐社会,非常黑暗。
人品正直的白居易便写了很多的诗来针砭时弊,这些诗,深深地得罪了一些权贵甚至皇帝。
公元815年,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臣裴度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得一死一伤。
白居易立即上书皇帝,说这是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耻辱,他“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白居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没有资格向皇帝上书言事的。
于是,一些被白居易得罪的权贵便趁机向皇帝控告白居易越言事,“浮华无行”。
这些权贵还诬陷说,白居易之母是因赏花坠井而死的,而白居易居然还写了赏花一类的诗,“甚伤名教”。
这些权贵奏请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唐宪宗准奏。
而事后又有一权贵中书舍人王涯复参一本,说白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于是,唐宪宗就将白居易改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为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诗人遭受贬谪后仍乐观的典故
诗人遭受贬谪后仍乐观的典故在中国古代,许多诗人遭受过贬谪的命运,然而其中一些诗人却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
以下是一些诗人遭受贬谪后仍保持乐观的典故:1.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写诗自娱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谪。
在贬谪期间,他并没有消沉沮丧,而是以诗歌自娱,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如《竹枝词》、《浪淘沙》等作品,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2.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苏轼是宋代文学界的巨匠,他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
在贬谪期间,他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而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他的诗歌、散文、词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水调歌头》等作品,展现了他博学多才的才华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3.杜甫:在贬谪期间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在贬谪期间,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庄子:在贬谪期间逍遥自在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而放弃仕途,过着隐居生活。
在贬谪期间,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而沮丧,而是逍遥自在,追求自由和真理。
他的著作《庄子》中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对自然之道的领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诗人在遭受贬谪后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用诗歌或其他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诗人的经历和作品也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是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贬谪史诗
贬谪史诗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以做官为最高理想,即所谓“学而优则仕”。
的确,“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及价值的主要途径,问题是,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了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
于是,在历史上,便有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即在参与朝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谪的官员。
当然,贬官的情况千差万别。
有的被贬是为一己私欲,有的却是心怀天下。
就其结局而言,有的建功立业,得以光照史册;有的吟诗作赋,在文坛永垂风流;有的则并不为人同情,从而被遗忘。
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大唐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
贬谪诗人,来到穷荒僻远的贬所,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贫乏而导致生活的格外艰难之外,更难承受的是心灵的孤独。
生长在北方的诗人,初到南方,因语言不通,常会导致与当地人的疏离和隔阂而,这种疏离和隔阂又会日益加深他们的孤独感。
柳宗元所谓“异服殊音不可亲”,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作为贬谪者,他们又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误解、旁人的冷落和上司的压迫,孤独之外又有深重的屈辱感。
他们原本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迫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随着贬居时间的延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限的生命时光在穷乡僻壤中白白流逝,被社会抛弃以及生命被拘囚以至于渐趋荒废的怨愤便会不断强化。
于是,这些贬谪文人便将仕途的不幸转化为文学精神的升华,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以此为动力而进行他们精神世界的定位与重建。
当然,不同的人格个性,面对生命的沉沦,所表现的抗争精神又不一样。
所以以下,我将例举几个举足轻重的唐代贬谪诗人,试论政治贬谪生活对他们精神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所造成的影响。
一、李白:从狂放浪漫到悲愤不平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
他在《上李邕》一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元稹被贬江陵时期诗歌研究
元稹被贬江陵时期诗歌研究元稹,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精美的诗歌作品。
然而,由于与权贵之间的纠纷,元稹最终被贬至江陵,自此以后便踏上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另一条道路。
本文将从元稹被贬江陵的背景出发,介绍他在贬江陵期间的诗歌创作和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并就此展开探讨。
本文的提纲如下:一、元稹被贬江陵的背景1. 元稹与安禄山之乱的关系2. 元稹与杨国忠的矛盾3. 元稹被贬江陵的原因和经过二、元稹在贬江陵期间的诗歌创作1. 元稹的贬难诗集2. 元稹的江陵诗集3. 元稹诗歌的风格特点三、元稹贬江陵诗歌的主题内容和意义1. 离别和怀念故里2. 对逝去的愁思和感慨3. 思考生命和历史的意义四、元稹贬江陵诗歌的影响和价值1. 后世诗人对元稹贬江陵诗歌的评价2. 元稹贬江陵诗歌与文人诗派的关系3.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五、元稹贬江陵诗歌创作的启示与借鉴1.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2. 元稹贬江陵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 对当前诗歌创作和文学教育的启示和借鉴六、结论:元稹贬江陵诗歌的价值和意义1.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历史意义2.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文学意义3.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人生意义七、参考文献通过以上的展开探讨,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揭示元稹被贬江陵时期的诗歌创作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并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对当前诗歌创作和文学教育的启示和借鉴,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元稹及其诗歌的方式和思路。
1. 元稹被贬江陵的背景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元稹与安禄山之乱及和杨国忠的矛盾,导致他被贬至江陵的原因和经过。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元稹被贬江陵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后续文本内容。
2. 元稹在贬江陵期间的诗歌创作本部分介绍了元稹在贬江陵期间所创作的诗歌,包括贬难诗集和江陵诗集,以及针对元稹诗歌的风格特点进行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元稹贬江陵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为后续部分的探讨打下基础。
3. 元稹贬江陵诗歌的主题内容和意义本部分主要就元稹贬江陵期间的诗歌进行内容和语境的分析,探讨元稹的主题内容和意义。
刘禹锡代表作
刘禹锡代表作【作者简介】刘禹锡,唐朝诗人,官至尚书左仆射。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刘禹锡生于唐宪宗永和年间(813-818年),卒于唐穆宗乾元元年(941)。
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8),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49年),享年78岁(其卒年73岁),谥号“文”,后又谥“清”,与白居易并称“刘”或“韩”。
他一生坎坷,晚年曾被贬为巴东尉,后贬到衡阳,唐宪宗景云二年(712年)被召回长安任知谏院和秘书监(相当于宰相),历任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
其诗风豪放痛快,笔力遒劲,气势雄伟有力,表现了作者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爱国情怀。
刘禹锡曾三次被召回长安参与政治活动,七年间写下了大量揭露当时现实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激烈的诗篇,其中代表作有《伤仲永》等经典作品。
这一首是其诗歌主要内容:刘禹锡这首《与李白》创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主要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对理想社会前途无奈的心情:“盛年不再来,一日还似一日!”诗中洋溢着对现实政治黑暗时代的失望情绪。
全诗以强烈现实和深沉感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抒发胸臆为主要形式。
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作品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地哲理和巨大感染力;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
代表作品有《酬唱清平乐府》《山居偶记》等作品。
代表作有:《酬和集》《天净沙·中秋》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号禹锡居士,又号香山居士。
祖籍是山东淄博。
刘禹锡(813-818年)是唐朝诗人、散文家、文学家、书画家,官至尚书左仆射、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富于艺术表现力;蕴藉深刻;富有哲理与教育意义;文风流畅而豪放奔放、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巨大感染力。
刘长卿贬谪
刘长卿贬谪刘长卿贬谪引导语: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根据历史记载,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中曾遭受过贬谪,关于刘长卿贬谪事迹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唐代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创作背景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
中唐时代,文人词处于初兴阶段,词还未从诗的领域中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所以这种似词又可看作诗的作品的出现,不足为奇。
据六言诗题,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区),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
刘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
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证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
至德监察史。
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辨之者,除睦州司马。
终随州刺史。
从以上的材料看,刘长卿只有一次贬谪,即从鄂岳转运留后直接贬为南巴尉。
然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载刘长卿诗九首,并有评曰:“长卿有吏干,两遭迁谪。
”这两则材料的记载有矛盾,谁是谁非呢?对此,傅璇琮进行了严密的考辨,认为刘长卿曾两遭贬谪:一为至德三年(758),因某事而由苏州长洲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时节是在春天;第二次是在代宗时,大历八年至十二年之间,公元773—777年,因吴仲儒的诬陷而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时节是在秋冬之际①。
中国古代被贬谪的文学史
中国古代被贬谪的文学史中国古代的文学十分丰富,从《论语》《诗经》到《史记》再到《资治通鉴》,汗牛充栋。
当我们看古代历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大多都有被贬或政治上不得志的经历,而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或被迫逃难时,却写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诗篇文章。
或叙述人民苦难,或描述风土人情,或寄情山水,或淡泊名利。
总之这些古代仕途坎坷的文人倒是为中国文学添上了灿烂的一笔。
而其中,被贬的现象又以唐、宋最为常见。
因为唐朝政治较开明,对直谏官员一般不杀,而采取流放。
宋朝尚文,则干脆制定了一个“不杀士大夫”的规定,既使冒犯了君王,最多也只是被贬。
而唐宋又正好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繁盛的时期,唐末宋朝也是政治动荡时期,因此也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失意文人,吟诵出一篇篇千古佳作。
有的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贫民百姓上,通过诗词描写出了民间的疾苦。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7岁会作诗十四五岁能与当时文士酬唱。
20岁开始为时10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35岁时到长安应试,落地后困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
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
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到州,过着贫穷的生活。
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皇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古代诗人被贬乐观事例
古代诗人被贬乐观事例
古代诗人贬乐观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敬亭山,往事如云,世事变迁,但诗人仍抱有乐观的态度,不受外界的困扰。
2. 苏轼的《赤壁赋》:这篇赋以历史名战“赤壁之战”为背景,虽然是败局,但苏轼通过赋文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认为人生如风水轮流转,风云变幻,乃是人生常态。
3.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为
朋友陈同甫作的,词中大量运用歌颂忠诚、坚定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乐观期许。
这些例子展示了古代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诗人被贬后写的诗句
诗人被贬后写的诗句以下是诗人被贬后写的诗句,以及他们的被贬经历和诗句解释,仅供参考:1.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因得罪权贵被贬至岷州。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苦短,应该珍惜当下的欢乐,不要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2. 杜甫《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因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而被贬至岳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3. 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因批评当时的宰相王安石而被贬至黄州。
这句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周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4.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因反对当时的皇帝而被贬至岭南。
这句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穷的力量。
5.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因与当时的权贵发生矛盾而被贬至荆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6.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因批评当时的宰相而被贬至黔中。
这句诗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7.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因与当时的官员发生矛盾而被贬至岭南。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8.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辛弃疾因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而被贬至岭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9.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因与当时的官员发生矛盾而被贬至岭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奈。
10.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因反对当时的皇帝而被贬至岭南。
这句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穷的力量。
11.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被贬的诗词 被贬的诗人的诗句
被贬的诗词被贬的诗人的诗句今天给各位分享被贬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被贬的诗人的诗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关于被贬官诗句加赏析关于被贬官诗句加赏析1.诗人被贬官被贬的诗词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手法: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手法:一语双关)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被贬的诗词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手法:咏史抒怀,今昔对比)2.白居易被贬期间所作诗及赏析《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问刘十九》《琵琶行》《长恨歌》等。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初中关于诗人被贬的诗句
初中关于诗人被贬的诗句
以下是中国初中课本中关于诗人被贬的一些诗句:
1. 杜甫《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3. 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4.白居易《琵琶行》:“苏武骑马出塞北, 家在凉州八百里;
5.汉家宫阙今何在?萧条胡地空余泪。
”
这些都是著名的唐宋文学巨匠所写的作品,在其中描绘了一个文化名流或者英才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到贬谪或离开故土的情景和感触,并且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色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句都是中国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通过学习这些诗句,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刘禹锡贬郎州司马
刘禹锡贬郎州司马刘禹锡贬郎州司马关于诗人刘禹锡贬郎州司马一直备受争议,人们都十分的惋惜这位诗人的才华。
那么,刘禹锡贬郎州司马是怎么一回事呢?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少年时代即显露了非凡的才华。
顺宗时他和柳宗元等佐助王叔文实行了有名的“水贞革新”。
由于旧势力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新政仅如昙花一现,只维持了一百多天,顺宗崩驾后,就被宦官,藩镇及在朝的大官僚扼杀了。
王叔文王还惨遭杀害,刘禹锡柳宗元等“八司马”被窜逐。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达十年之久。
所谓“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
”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可见刘禹锡的一生,受尽了打击和迫害,在政治上是失意的。
他的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全都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和发泄了出来。
他在文学上,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禹锡的诗有点类似屈原的“骚”。
有些是“金刚怒目”式的。
白居易尝誉之为“诗豪”。
还说他的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史称禹锡“善五言诗”,“在朗州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来武陵作宰的不知凡几,而真正谈得上给武陵留下了文采风流印象的,却只有刘禹锡一人。
据史料记载,刘禹锡对我们武陵文化的发展,影响是最深远的一个,其作用仅次于屈原。
他所任的朗州司马,是一个闲散的副职,落得他优游自在,于从政之余,即搜奇访胜,游玩山水,足迹几乎遍及治下各地,特别是和治下的桃花源结下了山水因缘。
他的《游桃源一百韵》是集中最长的一首诗,叙述了游览的经历。
在桃花源的活动,也抒发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
他还写了《桃源行》、《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等诗,还两次为桃花源书碑泐石,对桃源的贡献很大,所以有人说他是桃花源的一大功臣。
他很注意了解有关武陵的历史故事和遗老传说。
德山为道家的第五十三福地,禹锡曾写过《善卷坛下作》,说“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又亲谒驻德山的会禅师,并写了诗。
贬谪诗词、诗人讲义(苏轼、辛弃疾、秦观)
一、贬谪文学大学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士大夫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走入仕途、投身宦海成为其规范的自我角色认同,但宦海有不测风云,贬官士人代不乏人,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
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因此他们的心态更为复杂,他们的诗赋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似乎正为他们的进退出处、情感心态作了注释。
统而观之,其人生大致演绎了从理想主义到幻想主义最后归于悲观主义的悲剧,其心态也经历了从希望到期望终归于绝望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迁谪史”可谓历史悠远。
“迁谪史”是一部交织着士人的辛酸和血泪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士人苦苦挣扎,终止找到精神解脱的“思想武器”的心路历程。
北宋时期,宋词作为一个新新的文体登上文学的舞台,当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为之倾倒。
然而宋代文人的散文和诗歌也接着唐诗的光芒继续发展着,北宋的文人才华洋溢,即使身处贬谪的艰难处境也不忘以诗词明志。
中唐以前,屈原,贾谊皆不能从迁谪的哀伤中解脱出来,一个憔悴枯槁而投江自尽,一个33岁时就抑郁而死。
中唐时期,韩愈因上书劝阻唐宪宗迎佛骨一事而被贬为潮州刺史,;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远贬南荒,之后憔悴疑惧,痛苦至极。
但乐天居士白居易却并非消极对世,他认为屈原式的悲吟、自怨自艾也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损伤身心健康,因此他反对这种屈原式的悲怨哀苦,他主张旷然适性,自得其乐。
《琵琶行》虽然在宋朝还是有部分文人在遭受贬谪之后沿袭了屈原式的悲哀心态,如秦观在遭留贬之后所做的《千秋岁》(水边沙外)及《踏莎行》(雾失楼台)等词就深深表现出声请哀怨,凄凉惨淡。
但对宋朝甚至对后世更具影响的还是白居易在遭受迁谪时所表现的旷达自适的态度。
以苏轼为典型的很多宋代士人正是朝着白居易所开辟的方向而终于找到了对付迁谪的非常有效的“思想武器”,并由此使得宋代的迁谪词在总体上呈现出了狂放达观的风貌。
历史上遭贬谪的诗人
谪名单:苏轼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一: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
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元丰三年(1080)春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该词上阕写了定慧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
词中道出了“夜中不能寐”“披衣起徬徨”之意。
下半阕承接上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却不肯栖息,只得归宿荒冷的沙洲。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以孤鸿自况,“拣尽寒枝不肯栖”,表达了作者不愿曲意改志,与世俗合流的峻洁姿态。
他是高贵的,却是寂寞的。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街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元丰四年(1081)春这首水龙吟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
古代被贬诗人写的诗
古代被贬诗人写的诗为什么有人说古代诗人大多被贬?要解释清楚古代诗人为什么容易被贬谪,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自古以来,想要当上官吏的,一是官僚家庭出身的,即可以任人为亲,也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方可以成为"仕宦“,也就是有出来做官的资格了,这个在古代称为:出仕。
再发展,一般的官吏做的有政绩了,可以提拔,入朝为官,这个叫作:"入仕“。
(也有的是上边有人提拔,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至唐代始,即把是否可以做官形成了一种方法,也就是:科举制度。
凭个人的文才去应试。
所以当时做官的多为文人。
《论语:子张》中有:“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即是指读书读得好,就可以当官。
但是,凡事皆有风险,当官也不例外,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即指朝廷及朝中大人物均是喜怒无常,往往是横生祸端,轻则遭贬去官,重则随时有杀身之祸!自古以来,如此的事情多了,本文仅以唐朝为例说明一下:△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原入朝时为侍御史,因事贬授临海丞。
△杜审言,唐代诗人,(即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一再遭贬。
△唐代诗人杨炯、沈佺期、张九龄、王昌龄、王维、戎昱、储光義、刘长卿、顾况、张志和、沈既济、蒋防、元稹、韩偓等人均曾遭贬。
△就连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是曾经遭贬。
△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及李商隐等,则是一贬再贬。
△唐代诗人上官仪、王勃、宋之问、陈子昂、李绅等人或被去官,或去官后入狱而惨死。
△也有自己辞官归隐的,如:王绩、卢照邻、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元结、王建等等。
△另有温庭筠、罗隐等人,或因得罪应考官,或因诗作为统治者所恶,竟屡举不第,别说遭贬了,连一个小小的官职也没得做!细算下来,遭受各种横祸的,竟占到了十之七、八…细究起来,很多诗人都是当官的,大部分都是诗人。
但是,诗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大多愤世嫉俗,直言进谏,诚实坦率为本,不屑于逢迎,更关心民间疾苦。
这些问题与掌权者格格不入,导致迫害甚至直接受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柳宗元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文的成就大于诗。
2、写江雪的处境情感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
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
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
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
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
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
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被贬诗人举例
(1)屈原:因奸臣诬陷而被贬到湖南,写下著名的《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表现诗人不断完美自己,修炼自己。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白居易:因得罪了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曾写下《琵琶行》、《长恨歌》
《琵琶行》节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长恨歌》节选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苏轼:中国历史上被贬时间最长,被贬路程最远,也是最伟大的诗人。
下面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意】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彷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长愁客少,月名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我们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