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思想
新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语言内部形式论分析
新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语言内部形式论分析编者按:引进与诠释是专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引进须要精准、细致。
精准指应该引进那些值得引进的东西,比如威廉•洪堡特和R. 罗蒂等的语言观;细致则指我们的引进应该细致入微,只有在细致中才能洞见相应学者语言观中的真谛。
张如奎的文章说明,语言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结构,是多元世界中的一元。
补爱华的研究成果则昭示我们,作为独特实在的语言,它同人和客观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特殊实在,语言同世界中的其他部分共同建构整体性世界。
这是语言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之一。
提要: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概念实际上指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系统。
这种结构系统深藏在语言内部,是每一种语言的独特属性,应该是语言研究的真正对象。
一种语言就其内在形式而言,包藏着一种确定的世界观。
语言是思维不可或缺的伴行者,也是思想的手段。
理解语言内部形式,是某一语言共同体特殊统觉形式与语言外部形式相互关系的总和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自身的客观规律,包括该语言的词源进化过程。
在划分一般感知时出现的不同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语言内部形式存在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对不同物体、活动、质量和状态的划分为语言进一步形成直接提供依据。
关键词:内部形式;语言形式;语言内部情感;语言内部形式Philosophical Analysis on Language Internal Form of New-Humboldt’s Theory Zhang Ru-kui(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Humboldt’s concept—“the language Internal form” actually refers to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semanti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This structural system which is within the language is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any language.Linguistic study should focus on the study of it. As far as the internal form of a language is concerned, it has its own definite philosophical view of the world. Language is not only thought to be indispensable to people’s thought, but also a mean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proposing ide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form of language includ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of a language form and that ofthe specific apperception external form of language. It also includes the objective rule of the language such as the etymologies of language evolu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idences becomes clear when we delineate the general perceptions that occur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 Furthermore, the deline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objects, activities, quality and state of the language directly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Key words:Internal form; language form; internal emo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Internal form1 引言在深入探索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中,洪堡特提出概念“语言内部形式”(внутренняя форма языка)。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起】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起】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洪堡特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得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
尽管人们对语言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却仍能为我们研究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寻找到新的方向。
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目前学术界虽然没有对语言的定义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但是,语言却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
就语言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来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本文在此将不对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做阐释,而是从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展开。
语言呈现出形态各异的表现形式,但它都是属于符号形式,是思想的工具。
把语言根据语种区分为汉语、英语、德语、等国语言,尽管形式不同但都不能改变语言“工具性”的本质属性。
尽管语言之外还有其他的交际工具,但它是以语言为基础产生的,只能作为语言的辅助性工具。
那么语言究竟是怎样作为工具来表达人类的思想的呢?人类通过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通讯编码和解码过程。
魏兹曼研究表明:书本和讲话中出现的一串串词语皆处于一维状态,因此,它们看或听上去乏味和缺乏深度。
但我们的大脑和记忆可帮助我们利用这一串串词汇,创造出复杂的语境和思想,即把简单的叙述变成有层次结构的语言情景,如文章中的章节、段落和句子等。
二、语言与思想的统一性关系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我们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在说明sthdo sth,而不是从sth is sth上做出关系的探讨。
同样,在研究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时我们也必须从全面认识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工具主义学说仅仅是对语言一个方面的认识,指出的是思想表达对语言的依赖关系。
在探讨思想的表达之前,我们有必要去认识思想的存在。
如果没有思想的存在,也就不会有思想表达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精神在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体现
精神在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体现洪堡特语言哲学,是一种将语言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哲学与学理性的思考,以语言作为沟通和理解世界的媒介,从而探索人们对世界、对自我认知的方式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
在这一哲学思想中,精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洪堡特语言哲学的核心之一。
首先,洪堡特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人们思维与行为的载体。
在这一哲学思想中,语言不仅是表达观念的工具,而且还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因此,洪堡特语言哲学认为,人们的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特定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洪堡特语言哲学引入了精神这个概念。
精神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其思想和文化的心理和意识的总和。
洪堡特认为,精神的本质在于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其次,精神在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神与语言的关系:在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精神和语言是紧密相关的。
精神是使用语言的主体,而语言是精神表达和思维的载体。
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思维紧密相连,无法分开。
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表达其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精神和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互为依存。
二、精神与文化的关系:洪堡特认为,精神和文化密切相关,文化是精神的外在表现。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精神特征。
因此,精神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三、精神的多元性:洪堡特认为,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精神特征。
他提出了“零点假设”,即没有一个文化或语言是绝对正确或错误的,每一种语言和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平等的权威性。
因此,精神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四、精神的动态性:精神的特点还体现在其动态性上。
洪堡特认为,精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为语言和文化会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
方案-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起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起'与思想的关系——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起洪堡特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得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
尽管人们对语言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却仍能为我们研究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寻找到新的方联盟向。
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目前学术界虽然没有对语言的定义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但是,语言却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
就语言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从语言的属性来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本文在此将不对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做阐释,而是从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展开。
语言呈现出形态各异的表现形式,但它都是属于符号形式,是思想的工具。
把语言根据语种区分为汉语、、德语、等国语言,尽管形式不同但都不能改变语言“工具性”的本质属性。
尽管语言之外还有其他的交际工具,但它是以语言为基础产生的,只能作为语言的辅助性工具。
那么语言究竟是怎样作为工具来表达人类的思想的呢?人类通过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通讯编码和解码过程。
魏兹曼研究表明:书本和中出现的一串串词语皆处于一维状态,因此,它们看或听上去乏味和缺乏深度。
但我们的大脑和记忆可帮助我们利用这一串串词汇,创造出复杂的语境和思想,即把简单的叙述变成有层次结构的语言情景,如文章中的章节、段落和句子等。
二、语言与思想的统一性关系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我们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在说明sth do sth,而不是从sth is sth上做出关系的探讨。
同样,在研究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时我们也必须从全面认识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工具主义学说仅仅是对语言一个方面的认识,指出的是思想表达对语言的依赖关系。
在探讨思想的表达之前,我们有必要去认识思想的存在。
如果没有思想的存在,也就不会有思想表达的问题。
略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_陈黎明
、
、
研 究 大 量 的 实 际材 料 他 对美 洲和 南亚 等 地 的 许多 语 言 仍 获
得 了 相 当深 入 的 r 解
。
,
实 的 语 言 只 存 在 于 实际 发 生 的 个 别 的 不 完 整 的 言语 之 中
, ,
、
、
。
值 得特别提 出 的是
。
、
,
1826
年 前后 洪
, ,
换 言 之 语 言 是 言 语 活 动 中词 与 规 则 的 总 和 是 言 语 作 品 的
。
,
LS
!
是 一 部 独 立 的 论 著 也 是 他 的 代表 作 集
, ,
中 体现 了他 的 语 言学 思 想
、
。
在这 一长达 3 5
,
0
页的 导论中 他
,
、
我 们 只 有 从 不 断 进 行 的 新 的 活 动 中才 能 认 识 到 每 一 生 动 的
从 语 讼 沂学 人 类 学 语 言 类 型 学 等 角 度 深 入 探 索 了 语言 的
、
、
深 奥 最 微 妙 的 东 西 是 无 法从 那 些 孤 立 的 要 素 上 去 认 识 的
.
而 是 只 能 在 连 贯 的 言 语 中 为 人 感受 到 或 猜 度 到 ( 这 一 点 更 能
大 师 布龙 阵尔 德 称 为 第 一 部 关 于 普 通 语 言学 的
“
够说 明 真 正 意 义 的 语 言 存 在 于 其 现 实 发 生 的 行 为 之 中 )
,
。
他的语 言学思 怨 历 久弥新 日
、
,
,
益 受 到 语 言 学 米界 的 重 视
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述评_贾俊玲
*[收稿日期]2011-04-18**[作者简介]贾俊玲(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Vol.31No.6Journal of Suihu a UniversityDec .2011***第31卷第6期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12月摘要:学界对洪堡特研究的文章多数是从语言与民族、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而文章试图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洪堡特语言理论中的“语言观”进行解读,以便对洪堡特的“语言观”有种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观;述评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1)06-0131-0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贾俊玲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述评洪堡特,19世纪德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对宗教、政治、古典文化、历史、美学、人类学等学科均有研究,但他驰名学界,主要还是因其语言学说。
其语言研究以恢宏博大著称,理论观点独到新颖,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
早期德国语言学家对洪堡特的语言观进行研究一派以施坦塔尔为代表,从心理学的领域进行探讨,偏重群体民族因素;另一派以波特为代表,认为洪堡特的语言观是以哲学为基础进行历史比较的语言研究。
这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洪堡特的语言观应用在哪个领域最为恰当。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魏斯格贝尔代表的“新洪堡特主义”侧重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功能研究。
他的结论表现在四个方面:“a)针对语音,即描述词的语音形态;b)针对内容,即探讨反映了语言世界观的语词的意义和联系;c)针对效能,即阐明语言手段本身的系统功能;d)针对作用,即考察语言手段对语用者的约束和影响。
”[1](P195)魏斯格贝尔过于重视语言的内在形式、语言的创造活动、语言世界观,因此陷入语言工具论的泥沼。
50年代,乔姆斯基阐发了他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再认识。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1.学术背景洪堡特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贵族世家的优越条件,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代曾先后在法兰克福、哥廷根、耶拿等地的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古文化学和考古学。
洪堡特学识渊博,曾在美学、人类学、民族学、教育学、文学批评、古典文化等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
他的前半生几乎是在频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度过的,52岁时,即1819年,退出政坛,此后一直潜心研究语言问题。
洪堡特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
洪堡特驰名于学术界,主要是因为他的语言学说或者语言哲学思想。
洪堡特的思想来源一是德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思想和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康德的哲学思想为洪堡特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哲学体系。
同时,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席勒、歌德、赫尔德等人的思想,对洪堡特的影响更直接。
可以说,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土壤上成熟起来的。
洪堡特思想来源的第二个方面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和语言理论。
2.学术特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洪堡特未完全局限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致力于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具有普通理论意义的问题,从而为普通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洪堡特的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
涉及的语言很多,研究的对象并不只局限于一种或一类语言,而是结构差异突出、类型迥异的各类语言。
②作为语言理论家,洪堡特并没有只局限于语言学的领域,而是始终立足于哲学的高度,把深邃的语言哲学思想、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与充实的语言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把语言现象的考察、对语言性质的认识、语言规律的总结,上升到哲学高度把握,从而得出了超越语言本身的结论,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理论,以至不少人把他的语言研究称为语言哲学。
(2)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姚小平, 1995:83-84)。
浅谈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影响_陆明明
科技信息2011年第1期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本文主要探讨洪堡特的语言思想,洪堡特的“普遍语言学”反对西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的逻辑主义传统,站在人文哲学的高度着力对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提出了他关于语言的本质特征的见解和他的语言世界观,从而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洪堡特“在一种哲学地平线之内是语言成为问题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洪堡特被伽达默尔称为“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
1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官能赫尔德在《论语言的起源》里称语言是理智的自然官能,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种感官,可以比之于人的视觉能力或蜜蜂构筑巢穴的本能,这意味着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
洪堡特曾经这样说过:“……语言是内部存在的官能……”;“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官能”;“语言的有机体源于人类说话的普遍能力和需要,产生自整个民族……。
这一有机体属于智能人的生理范围……。
”[1]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组织,它是这一有机组织的组成部分。
这有点先验语言观的意味,大概是受康德哲学影响。
乔姆斯基也非常重视语言的天赋性,他认为“人类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着人们可能获得的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则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强化的作用。
这样看来,所谓学习语言似乎和身体的器官生长的情形相似。
”[2]在乔姆斯基看来,与其说一个人是学会使用语言的,还不如说是在人脑中发育生长出了语法,然后支配人的语言活动的。
2语言绝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把语言看做一种不间断的创作活动,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重要观点。
他曾说过:“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创造活动。
因此,语言的真正定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定义。
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它使分音节得以成为思想的表达。
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研究方法论
1 O . 6 0 8 3 . 2 O
2 5 8 0 2 0 4 O
8 4 1 0 8 . 7 9
4 6 . 8 0 1 . 1 O
5 . 3 O 8 . O 1
l 7 4 7 8 5 0 l 0
洪堡 特 是 一 个 具 有 人 文 主 义精 神 的 民 主政 治 家 、学 者 型 的 社 会 活 动 家 、追 求完 美人 性 的 教 育 家 。 洪 堡 特驰 名 于 学 术 界, 主 要 是 因为 他 的 语 言学 说 或 者 语 言 哲 学 思 想 。 洪堡 特 的思 想 来 源 一 是 德 国 文化 传 统 ,特 别是 德 国哲 学 家康 德 的思 想 和德 国浪 漫 主 义运 动 的影 响 。康 德 的哲 学 思 想 为洪 堡特 提供 了基 本 的 理论 依 据 和哲 学 体 系 。 同时 . 德 国浪 漫 主 义 运 动 的兴 起 和 发 展 , 特别是席勒 、 歌德 、 赫 尔德 等 人 的思 想, 对洪堡特的影响更直接。可以说 , 洪 堡 特 的语 言 哲 学 思 想 是 在 浪漫 主义 思 潮 的土 壤 上 成 熟 起 来 的 。洪 堡 特 思 想 来 源 的 第二 个 方 面来 自于 法 国 启 蒙 思想 家 的学 说 和 语 言 理 论 。 2 . 学术 特 色 1 9 世 纪 是 历 史 比较 语 言 学 占 主导 地 位 的 时代 . 洪堡 特 未 完全 局 限 于 当时 占 主导 地 位 的思 潮 .致 力 于探 讨 语 言 的本 质
罗定 方 言 分 布 及 人 数 比例 统 计 表
比 、 \ 方
白 话 毹 古 话 健 话 闽 南 话 备 注
讲 的 是 中原 汉 族 的 北 方 官 话— — 河 洛 话 。 西 晋 以后 , 他 们 几 次 南迁 , 先 是 进 入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 。在 这 里 , 恪守 中原 文 化 的 客 家先 民 . 在 与 当 地 土 著 居 民共 同 生 活 的 几 百 年 间 , 既 保 留
“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摘要】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是其语言学思想的核心,他反对对语言传统地逻辑地分析,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在于人类精神的普遍性,语言内涵的形式是与各民族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紧密联系的。
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世界观,各民族语言不同的本质在于其世界观的不同。
语言引导和制约着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同时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又反过来作用于语言本身。
一门新语言的学习,便是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观的习得。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世界观;民族语言洪堡特在论述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以及怎样克服这种影响时有这样的阐述,他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
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进入其内,才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束”。
(1836/1997:70)这是他语言学思想的核心,洪堡特认为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在于精神的语言形式的普遍性——语言形式不光是外在的语音形式或语法形式,根本的语言形式是内在的人类精神的。
他的语言比较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研究,达到对人类普遍语言的揭示,实质上就是要揭示人类的共同本性。
要准确理解这一观点,还要从洪堡特对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认识上谈起。
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二者的发生、发展是人类心智生长过程的两个相关方面,是通过持续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平行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这两方面发展的一致性,产生了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从“整个经验的海洋”中抽象和识别,进而约定俗成为具有相对稳定和与众不同特征的实体,同时用一个声音符号来加以标识。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
语言不是事物,但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这些概念是人在构成词时创造的。
例如“书”这个事物,汉语叫“书”,英语叫“book”,日语是“本”……每个称呼都包含一个特殊概念,但所有的称呼都表示同一个事物。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 伟[摘 要]洪堡特在语言学界的知名度不能与他同时代学者葆朴,格里姆等人相比。
但他身处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却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历史主义的思潮。
自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产生以后,就不断引起争论,它是20世纪中期以后最有争议,也最有活力的学说之一,在争论和辩论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关键词]洪堡特 影响 创造 世界观 语言内在形式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关,方法论及语言理论三个方面。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
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他采用了辨证的方法,建立了独特的语言比较研究模式,及提倡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观察和解释语言。
他主要的语言贡献有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提出了语言系统性的观点和语言内在形式的学说,建立了语言类型分类的基本模式。
1.对语言心理学派的影响施坦达尔19世纪中叶语言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洪堡特的学生及其理论的继承者。
在他的论著中,施坦达尔赞同洪堡特的观点,竭力把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分开,同时阐明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强调语言不属于逻辑学而属于心理学。
与洪堡特相同,施坦达尔认为应该从语言活动入手分析个人的心里及民族精神。
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施坦达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活动赖以存在的个人心里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他更加明确的区分了语言范畴和逻辑范畴,强化了语言活动的心理基础。
他认为研究个人言语应当分析个人心里现象,研究名族语言也应当研究民族心里问题,其目的是建立语言类型与民族思维,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民族精神,语言学就是民族心理学。
2.对唯美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和德国美学家,语言学家浮士勒在发展他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语言理论时,依据了洪堡特关于语言不是产品而是不间断的创造活动的观点。
克罗齐在其著作中专门探讨了洪堡特语言哲学。
他指出:洪堡特著作中包含着一个大胆的和全新的语言概念,即把语言看作是持续的创造活动而非僵化的产品。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作者:————————————————————————————————日期: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综述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综述作者:宋雪唐诗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洪堡特是19世纪德国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在对语言本质、语言与思维关系方面等诸多问题上都有其富有创造力的独特见解,为现代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关于洪堡特思想近五年的研究综述,发现其独特的思维火花在一代又一代学者的研究中延续着蓬勃的生命力。
他的语言观为当代语言学界提供了更为廣阔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洪堡特;语言哲学;精神思维作者简介:宋雪(1993.11-),女,汉,山东省莱芜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唐诗吟(1993.1-),女,汉,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一、洪堡特语言思想简析威廉.冯.洪堡特是德国的语言家、政治家及哲学家。
洪堡特的经历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从事于频繁的外交政治活动;直至退出政坛他开始致力于语言研究。
洪堡特对于语言有非常广泛的认识,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亚洲的梵语、汉语等多种语言。
他善于透过个别语言现象来深入思考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对语言本质、语言与思维方面等诸多问题上都有其富有创造力的独特见解,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语言的分类上,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沿着一条由低向高呈阶梯式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他根据词形有无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复杂程度,将人类语言划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及“屈折语”三种类型。
其中,屈折语最为高级,黏着语居其次,最后是孤立语。
对于语言本质的探讨,他认为语言是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现,语言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是一个民族满足其内在需求的外化。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道生长起来的,民族精神就是民族语言,民族语言即是民族精神,其中民族精神占主导作用。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解读-文档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解读威廉?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出身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涉足领域十分广泛,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美学和教育诸领域都有重大建树,晚年致力于语言研究,善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有大量的著作,《论思维与说话》、《论语言的民族性》、《论汉语的语法结构》、《论人类语言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及《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
一、语言的创造性“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1]在洪堡特之前,人们往往认为语言是一种产品。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是讲话者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结果。
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大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儿童是不可能自然习得语言。
他认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解释语言的基本事实。
因为语言是大脑的一种能力,说话者才能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
[2]语言的本质是把语言作为一种活动,是持续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他分别从文学作品、语言应用、语法分析和儿童掌握语言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语言的创造性。
在文学作品方面,文学作品是语言使用者的再创造(即阅读、领会、理解、朗诵);在语言应用方面,语言应用的结果――应用有限的手段,创造出无限的作品;在语法分析方面,用词、形式、规则去分析语言并不能全部表现出语言积极作用的活力;在儿童掌握语言方面,儿童自然地习得一种语言,是由于他们具有语言能力的共同基础,掌握语言是语言能力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发展的结果。
他的这一观点被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继承并发展。
在对语言创造性的分析的基础上,洪堡特又深入地分析了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他认为语言发音基础对整个人类都是一样的,但是语音只是构成内在语言形式的外在材料;内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的语义结构或者语法结构,是强加给原材料的模式或规则。
洪堡特的语言观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
洪堡特的语言观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摘要:作为19世纪德国学术思想界的泰斗之一,洪堡特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以及美学等领域的造诣留给世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其辩证语言观堪称其思想深刻性的最有力体现。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一、引言威廉.冯.洪堡特,1976年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935年卒于柏林。
在近代学者的笔下,他是民主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在教育史家笔下,他是教育改革家,科学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创建人;在美学史家眼里,他是歌德、席勒的继承者;人类学家也会经常提到他,他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在语言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
二、辩证语言观“正如人们为了纪念索绪尔为语言学做出的贡献而将他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一样,洪堡特被后人称为‘普通语言学’之父。
”(吴秀龙,20__)。
他的辩证语言观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1. 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精神的全部,它按精神的规律发展,同时语言又是通过语音而实现其物质性,成为一种可以被感知被接受的物质性范畴。
“语言与精神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又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与精神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统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洪堡特1999,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人脑具有创造语言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观察结果,更不是语法学家分析概括出的一成不变的规则。
所以儿童习得语言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地通过教学来实现。
洪堡特还认为,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的内在形式是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
2. 语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语言依赖自我,同时又独立于自我。
“面对可知世界,语言是主观存在,而它面对人时,却是客观的存在。
”(洪堡特20__,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观念的精神的存在,是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精神创造活动。
(完整版)德 1 洪堡特的语言思想
1.简述洪堡的语言思想1)源自课件*****(•洪堡特的语言观点:•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民族的语言既是民族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他认为语言从精神出发,又反作用于精神,任何语言都具有接纳一切事物的能力和将其付与表达的灵活性,而且不会对人的认知活动形成绝对的制约。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语言的萌发是基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系外部交际的需要。
•洪堡特深入考察了许许多多的语言,并以词的语法形态为依据,将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粘着语和曲折语。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梵语是典型的屈折语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包含了粘着语在内的其它所有语言。
•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但是没有优劣之分。
即使是蛮荒部落的语言也不应遭到歧视,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语言创造力的表现。
•洪堡特非常强调的是语言和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提出“语言似乎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创造,两者同时产生,密切相关,构成了人类智力发展的两个方面。
+洪堡特把语言称为“创造性活动”,即说话者与听话者对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产品”,一种对语法的僵死的描述。
洪堡特强调的语言创造力是讲话人的大脑和思想所固有的东西,讲话者是语言的创造者,同时也接收并理解所创造出的言语成品,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造活动。
因此语言不可以仅仅被看成僵死的被讲出来的,或被写下来的“产品”。
正是由于这种创造力,语言可以随着外部条件的变更而改变,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对有限的语言材料进行无限的创造和利用。
+“每一种语言都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Humboldt,1988: 60) 每一个民族所使用其语言的方式都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语言这种思维外壳,人们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自身对世界的看法,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堡特语言思想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姚小平, 1995:83-84)。
”语言的发生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坚持语言起源的“突现论”的观点。
2.1.2 最早的语言:歌唱赫尔德:“语言是从表达情感的自然发声演变而来(姚小平, 1999:Ⅳ)。
”而洪堡特则认为:“词不是迫于需要和出于一定目的的,而是自动地从胸中涌现的,任何荒原上的游牧人群,都有自己的歌曲。
因为人作为动物的一类,乃是歌唱的生物,只不过他的曲调与思想相联系(姚小平, 1995:86)。
”他进一步指出人最初是在歌唱的时候无意识地迸发出了词语,他把语言的初态假想为音乐、歌唱,这虽未触及语言起源的实质,但是其与语言的使用和语音相关。
2.1.3 语法形式四阶段假说2.1.4语言的阶梯式发展和分类洪堡特根据语法形式四个阶段产生和发展假设,认为人类语言沿着一条由低向高呈阶梯式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
按阶梯式发展之说,处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的分别是:初民语言、孤立语言、粘着语言和屈折性语言。
他根据词形有无变化和变化的复杂程度,世界语言被划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三个类型。
2.2 语言的系统2.2.1 整体与部分洪堡特指出,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还把这个系统比作“一个出色地织造成的象征网络”。
他说:“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幅巨大的织物,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与其余部分、各个部分都与整体有着或多或少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
无论从哪个方面观察,人在讲话时始终只能接触到这幅织物的一个孤立的部分,然而他却总是本能地从整体出发去把握这个部分,仿佛在他面前同时呈现着个别、具体的、有着必然一致关系的所有组成部分。
”(姚小平, 1995:105)他把人的这种把握‘整体—部分’的能力称为“一种类似于直觉的、关于整个系统的前感觉。
”,同时他还认为整体和部分的范畴也包含在人的认识能力之中:人身上有两种力量。
一方面将完整的东西解析为确定数量的要素,另一方面又将这些要素进行无限组合。
就言语活动而言,人在听话时能够将完整、连续的话语切分为词,在说话时能将音节合成完整的词,再将词组织为完整的句子。
2.2.2 系统的层次洪堡特指出,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概念,一个低层次的主题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结果中,便成为其组成部分。
他对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分析,可归纳为:分音节——音节——词——句子。
从音节到句子,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统一性。
音节只有“语音的统一性”,词除了语音的统一性,又包含了“概念的统一性”;句子则体现了陈述的统一性。
他还认为句子是最小的“完整的言语”,语言系统的最高层次以此为限,比句子更大的言语单位,如今天我们所说的“话语”或“篇章”等,已不属于语言系统内的问题。
2.2.3系统的演变洪堡特把语言系统的演变解释为结构关系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发展过程。
语言在时间的进程中是逐渐变化的,从语音、词汇到语法形式,语言中的一切成分都在可变之列。
他指出,整体的各个部分不可能同时发生变化,变化必然始于某一部分;当一个部分起了变化,导致它与其余部分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另一个或一些部分就会发生反方向的变化,从而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洪堡特将这种系统内部关系保持均衡和谐的规律称之为“补偿规则”。
虽然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其系统(结构)的内部联系却相对稳定的;系统以整体力量控制着所有的部分,要求它们保持形式的一致性。
2.3 语言有机体洪堡特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整体,而且还是一个“有机体”(Organismus);“语言是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
”(《五卷本洪堡特选集》,第3卷,第2-3页)。
这种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它的每个成分都依赖于其他成分存在;第二、所有成分则都依赖于一种通贯整体的力量而存在。
所谓感性和精神活动,洪堡特都用来指思维形式;思维形式和表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便可称为语言。
至此,语言有机体本性的思想就变成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钱冠连先生认为他的语言有机体思想体现了人体与语言的全息关系。
2.3.1语言是一种官能语言的有机体源于人类说话的普遍能力和需要,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简称《导论》)中,洪堡特把语言称为一种“官能(Organ)”, “……语言是内部存在的官能,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官能。
”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种“感官”(Sinn),可以比之为人的视觉能力或蜜蜂构筑巢穴的本能。
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
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体组织,它是人这一有机体的组成部分。
洪堡特称语言为有机体,但也指出语言与有机体的区别:“语言是一种自然的、人类的、与人本身的概念同在的功能。
……语言虽然为人的机体器官所限,但实际上属于人身上的精神部分;语言决定了人的思维的明确性,并且可以不受思想和感觉限制地自由运动。
这种自由使得语言超脱了有机体的界域,所以,按照严格的理解,说话决不应被视为一种有机的过程(姚小平, 1995:111)。
”2.3.2语言的有机构造和方法语言属于精神的有机体——人,因此具有与人类精神密切关联的“有机构造”或“组织”。
按照洪堡特的说法,语言的有机机构造是一下子完整地形成的,并且一经形成就不再发生重大变化。
此处他所说的“有机构造”,一般说是指语法,就曲折语言来说特别是形态。
这里的“方法”即一种语言构成要素和处理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方式。
“方法”是语言存在所依赖、言语活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具有持久不衰的活力,所以把握了“方法”就是领悟了语言的生动本性。
语言的任何具体组成部分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然而语言的“方法”一般说是恒定不变的;一种语言有可能从其他语言中吸纳很多成分,但只要其“方法”在,它就不致失去“精神个性”。
同时洪堡特把语言的“方法”分为孤立、粘着、屈折、复综等几种。
因此洪堡特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的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
2.4 语言的创造性2.4.1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
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
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Ergon,即“制成的东西、所作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活动(Energeia,即“作用、活动”)。
(姚小平, 1995:121)”他所说的“活动”,就是精神的创造活动。
他说:“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
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
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创造性,但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生成的特性。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
这种原则,则是精神力量为之设定的。
2.4.2规律的创造和非规律的创造当我们论及洪堡特关于语言创造性的观点时,首先需要分清,他所说的是遵从规律、合乎规范的创造,还是不为规律所限、导致变异的创造。
2.4.2.1规律的创造:有限的手段,无限的运用“语言面对着一个无限的、无边无际的领域,即一切可思维对象的总和,因此,语言必须无限地运用有限的手段,而思维力量和语言创造力量的同一性确保了语言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段话,由于被人们积极引用和大力发挥,洪堡特关于语言以“有限的手段无限的运用(make infinite use of finite means )”的说法已为语言学者熟知。
所谓“有限的手段”不仅指规则,而且也是指数量上可以确定的基本要素。
在语言最低的层次上,音位(洪堡特成为“分音节”)组合为音节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说是无限的,音节的数目也是多的不可计数的,在有些语言里甚至是有限的,但音节组合为词的可能性则近乎无限;同时,词虽然多的难以计量,组词构句的规则却是有限的;最后,言语表达的可能性有时是无限的,可能构成的句子更是无限。
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否则语言的产生就不可能完全随环境而转变;也正是由于具有心智上的创造性,语言才可能随环境的需要而变化适应。
只有这样,语言的核心事实才能得以解释:说话者任何时候都能将可供他们使用的有限语言手段作无限的使用。
也就是说,语言的本质特征就是讲话人具有的这种讲话并理解话语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可以听到的、看到的话语和写作的产物,更不是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在跟人类所有语言的意志关系上都保持着这种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