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合集下载

南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南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南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一、学科概况南京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作为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史学理论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历史文献、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 具备独立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能力;3. 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4.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主修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等。

四、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五、师资力量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和学者。

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拥有卓越的学术成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六、学术成果本专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教师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本专业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七、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实地考察、田野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本专业还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我国化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我国化一直是我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近现代史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而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我国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对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我国化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思想体系。

一、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1 近现代史时期的划分我国近现代史一般指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的时期。

其中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1.2 近现代史的主要问题我国近现代史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制度、民族问题、对外关系、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当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我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马克思我国化2.1 在我国的传入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是通过西方列强传入我国的,后来随着我国知识分子的学习和传播,逐渐在我国产生了影响。

2.2 与我国革命在我国的传入对我国的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在的指导下,领导了我国的革命斗争。

为我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回顾3.1 个人观点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我国化是两个极其重要的议题。

我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而马克思我国化则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3.2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我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我国化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思想体系。

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长久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学科水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推动学科建设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还需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二、注重学科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培养近现代史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研究者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应对时代变革和学术挑战的能力。

三、注重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建设需要站在历史研究前沿,关注和研究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关注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意识的转变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传承和发扬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科建设中,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传承和发扬,推动学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近年来,学术诚信和学术伦理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也不例外。

学科建设需要重视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和宣传,依法治学,强化学术自律,推动学科建设健康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研究,传承和发扬经典著作,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建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
• 10.李曙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J].青岛大学师范学 院学报, 1996(1).
• 11.李松林,韦 磊.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13(4).
参考文献
• (二)专著:
• 1.宋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 • 2.梅宪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政治沟通,以事件、政党、媒介为研究单位。 • 2.经济学理论借鉴: • 制度与经济发展,非均衡发展的中国样态,经济发展与环境
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演变为中心线索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三 研究方法
• 历史观:唯物史观及其他史观 • 多学科交叉融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的文化学(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 选择、文化接受) • 多视角:宏观、中观、微观 • 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法
版,中共建党纪念的起源与共产国际,中共革命话语建构 与共产国际, 《联共(布)党史》与中共历史,当代中国 问题的国际背景,中共对国际媒体的利用(如延安时期), 国际媒体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如《时代》周刊对于中国问 题的报道,如斯诺在延安等。
二 研究内容
(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借鉴
• 1.政治学理论借鉴: • 政治符号、政治动员、政治社会化、政治仪式、政治协商、
2010.
• 3.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4.杜君,吴蓓,王金艳.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M].长春:吉林大 学出版社,2010.
• 5.姜良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 6.康沛竹.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该专业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现代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

该专业的研
究方向包括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如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等。

该专业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文献
研究、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比较研究等。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
机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媒体机构、企业等领域从事历史研究、文化
传承、教育教学、媒体传播等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科的不断完善,对于这一学科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进行再思考,探讨该学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学科现状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随着对历史学科的深入研究,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学科建设方面,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也得到了学术机构和政府的支持。

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设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政府也对该学科的研究和成果进行了资助和支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导致了学科研究的不够全面和深入。

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还需要改进。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主要依赖于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虽然这是研究的基础,但在方法和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应该运用更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未来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学科研究应该加强对历史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和深入研究。

广泛搜集历史文献,加强历史事件和问题的研究,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科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学科研究应该运用更多的交叉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韩钢老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韩老师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韩老师,韩老师同是也是中国当代政治与社会方向的导师。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4中国近现代史③314中国近现代文献和史料。

复试加试科目: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研究。

三、导师介绍韩钢,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

韩钢,1958年生,湖南古丈县人。

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研究所。

1985年9月至2001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供职。

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从教。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共历史、中国当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学术团体任职有: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东方历史学会理事。

四、参考书目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郑建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蒲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

7、《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邓小平理论概论》,奚广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研究生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生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生课程论文写作篇:探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作者:(你的名字)一、引言研究生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

作为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近现代史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探讨,深度挖掘课程的核心内容,让读者对这一重要阶段的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1. 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此背景下,诸多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如农民起义、帝国主义侵略、社会阶层分化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近代中国的政治问题近代中国的政治问题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历了清朝的衰落到民国的兴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问题涉及到权力的更迭、统治体系的变革、政治思潮的交替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政治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变革,以及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3. 近代中国的文化问题近代中国的文化问题也是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一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诸多新的文化现象和思潮。

近代中国的文化问题包括了儒家思想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冲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文化问题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拓展和深化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招生目录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介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列主义理论部,以及2002年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学院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23人。

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五个教学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方面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为我校人才培养起思想导航和信念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开放的视野和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意识,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本、硕、博多层次人才。

学院现有1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7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1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院有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我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抗美教授兼任院长,并兼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研究,承担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北京市教育工委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课题,在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大学生成长的法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较高成就。

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卫灵教授,兼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系北京市“两课”学术带头人,主持过司法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教工委学科带头人项目、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等项目,在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印关系、大国关系等领域有专长。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新闻传播和文化消费的增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领域的学生可以在未来获得不错的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人,主要可以参加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教育和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招聘。

政府部门包括历史文化局、历史资源办公室、文物保护部门等,可以招聘专业领域的专家,从事政策制定、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另外,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招聘专业领域的人才,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机构、历史文化博物馆、社会研究机构等,这些机构可以进行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从事政策建议和教育宣传等工作。

另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人也可以加入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如担任教授、助理教授等。

而企业也可以招聘这方面的人才,从事历史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旅游的开发等工作。

总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人在职业前景上是不错的,可以广泛参与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教育和科研单位以及企业招聘,并能从中获得有利的收入。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中国化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民族危机、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文化冲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历史背景与重要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事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3. 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代中国思想家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制度、社会变革、国家民族等方面的新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外国侵略与民族意识觉醒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外国列强的侵略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而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发展,还要关注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自强。

5. 总结与启示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二、马克思中国化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接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进步思想传入中国,开始影响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变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

_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_学科研究报告_李松林

_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_学科研究报告_李松林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报告李松林1 韦 磊2(1.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 100089;2.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近年来,学界就“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展开了探讨,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基本理论问题、学科建设问题,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程建设等问题。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纲要”课程建设研究较为充分,而学科建设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同时学科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也亟待深化研究。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回顾;思考[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4-0039-012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以下简称2008年“通知”),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一个二级学科,即“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

此后,学界就“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的总结。

一、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相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其他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学术界对这一学科的研究首先集中于该学科设立的必要性,本学科的学科属性与功能,本学科的研究内容、重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1.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关于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一是正面论述了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二是在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比较中,论述了其他相关学科无法涵盖本学科研究内容。

第一,关于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

学界主要是围绕2008年“通知”中相关论述论证本学科设立的必要性。

但是,不同学者对于2008年“通知”中相关论述解读的重点有所不同。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考试内容-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考试内容-育明考博

北大马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一、北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13年1人2014年1人2015年1人申请—考核制笔试:A.外语(英、俄、日、德、法等)100分B.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考察考生对于相关重要文献的掌握程度)100分面试:申请人向面试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受教育经历、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回答面试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9:1左右(竞争较激烈)2、本专业有五个研究方向:01.近现代中国基本问题研究02.中国近现代政治史03.当代中国研究04.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研究05.中国近现代政党研究3、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4、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5、博士成绩总分计算方法: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学者、企业家、媒体等所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也已成为高校、企业及科技产业的核心研究课题。

从事这项研究的人可以不仅深入探讨它的规律,而且能够发展出更成熟的理论从而丰富研究内容,这将对中国教育、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将有助于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宏伟目标。

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它的就业前景尤为广阔。

一方面,一些学校会招聘专业人士来从事教学研究,以确保这一领域的系统性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科研机构和公司也会开展针对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也会招聘大量的高素质研究人员。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咨询机构也正在招聘专业人士,以支持研究人员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最后,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发展,这就为探讨中国近现代史话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之,前景广阔,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就业机会也很多。

随着中国近现代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相关问题的就业机会也将越来越多。

而与此同时,获得高校和企业对此领域的认可将成为今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室的老师,同时兼 任中共党史研究室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的 研究人员,或参加中共党史的“中国共产党与中 国现代化研究”,或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并且 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奠定了 我们继续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规律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 意识形态研究
有关中国近现代意识形态及其管理的研 究,将是阐述近现代中国何以会有“三个 选择”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 性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重点进行“当代中国高校政治特色研究”。 我们现有以下有利条件: 1.已经做了“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发展” 的资料搜集和历史线索梳理的大量工作。 2.本研究的老师已发表了数篇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的论文,还有相应的研究课题。 3.本研究室的研究生做过高校思政课和高校学生党建 工作的研究。
预期目标
1.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形成南开研究特色
学科发展保障
(一)师资队伍内部的有效交流及对 本学科发展规划的认同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为学科发 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谢谢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张静: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 其对策思考》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状况、问题 与创新思考》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健:天津市教委调研项目“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现 状 及对策》研究课题
围绕科研工作重点,拟采取如下措施推动: (1)开展“学术沙龙”,通过这一平台,推 动教师间、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学术交流, 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内部环境; (2)协同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室开展系列丛书的研究写作工作。 (3)在系列丛书的研究写作工作开展过程中, 进行论文写作; (4)在具备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申请 课题资助,如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参考书经验及导师信息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参考书经验及导师信息

格瑞斯教育旗下天津考研网,天津地区考研门户网站!
第1页共3页
天津考研网()
中国现代公务员考铨制度的初创:1928-1948》,独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版。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创新与前瞻》,参撰,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版。 《现代化新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参撰,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版。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党建设理论纲要》,参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年。
以上为南开大学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考研导师信息,下面为考生们整理了一些中 国近现代史考研科目参考书信息供考生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书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终结,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 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国民运动、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制度的 确立。
本资料由天津考研网整理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瑞斯教育旗下天津考研网,天津地区考研门户网站!
第3页共3页
天津考研网()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参考书经验及导师信息 南开大学中国建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导师信息可以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官方 网站找到,但仍然有很多考生询问导师相关问题,在这里为考生们简单列举一下中国近现代 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的导师信息。 赵铁锁 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 学习经历 1964 年 9 月 考入天津市第 25 中学学习
1977 年 12 月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6 年 9 月 考入南开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中共党史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 年 4 月 进入日本国中央大学历史学部作访问学者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考研学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考研学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学硕Title: Research on Basic Issue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as always been a heated topic among scholar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preparing for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It is not only a subject that combines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but also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involving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研究近现代中国历史一直是学者们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准备考研的学子们。

这是一个既结合了中西方视角,又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跨学科领域。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aces several fundamental questions, such as th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revolu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ization.These questions are not only academic debates but also relate to the self-ident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近现代史研究面临几个基本问题,如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革命的理解、对现代化的解释等。

这些问题不仅是学术争论,也关系到中国的自我认同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6)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
(一)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
(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
(三)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筛选、分流
第四学期第三周至第八周进行中期筛选。

结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生进行中期筛选。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

学科综合考试以考核硕士生的全面业务能力为目的,内容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3分。

1.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 3门 8学分
(2)学位基础课 4门 8学分
(3)学位专业课 2门 4学分
(4)前沿讲座 2学分
(5)社会实践 1学分
前沿讲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生本人在讨论班上作专题发言(不少于2次);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

前沿讲座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2.选修课
(1)公共选修课2门,共4学分
其中,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2学分;计算机应用(文科类)课程2学分。

(2)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课程1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六、实践环节
主要采取教学实践和社会调研两种方式。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本科生基础课的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专题讲座等。

社会调研由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社会实践或科研实习,包括到有代表性的工厂、农村调研,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参加学术会议、访问有关专家和搜集材料等。

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各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写出总结报告,有关组织者判定成绩,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于一周内交院里。

七、培养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与组织讨论相结合、导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
培养方式。

成绩考核采取课堂开、闭卷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考察研究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注意考察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课程考试以70分为合格。

选修课程考试以60分为合格。

课程不合格允许重修。

重修课程应交纳一定费用。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为一年半。

选题、开题在第四学期进行。

论文题目由硕士生与导师共同商定。

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生向有关专家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写作计划等。

由指导教师对其报告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最终认可后确定论文题目。

要求学位论文观点正确,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语言通畅,逻辑结构合理,有所创见,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字数一般在2—5万字左右。

硕士研究生要求至少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全面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项目,提交毕业论文,经导师推荐,可申请硕士学位。

经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至少要有1名校外专家。

论文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并写出学术评语。

附件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附件二阅读文献和主要参考书目(中文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列宁选集(1—4卷)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
毛泽东选集(1—4卷)
毛泽东文集(1—8卷)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
邓小平文选(1—3卷)
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政治报告《哲学通论》,孙正聿著
《认识的反思》,田心铭著
《反映论新论》,孙中立等著
《“危机”中的重建》,杨耕著
《意识形态论》,俞吾金著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著
《复兴中国》,赵剑英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王霁主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钟家栋等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李文成等著
《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俞可平主编
《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许征帆著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张允熠著
《科学社会主义》,赵明义主编
《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毛泽东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周向军著《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周向军等著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周向军等著
《制度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刘陆鹏著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樊瑞平等著
《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徐艳玲著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徐艳玲等著
《毛泽东邓小平经济理论比较研究》,费利群著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
《中国史学》,金毓黻著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张岂之主编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吴怀祺主编
《中国史学批评纵横》,瞿林东著
《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著
《20世纪的中国学术和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中国通史》,白寿彝著
《西方历史哲学导论》,韩震著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著
《中华民国史》,李新著
《辛亥革命史》,章开沅、林增平著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研究》,茅海建著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
《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著
《中国现代化史》,许纪霖著
《中国抗日战争史稿》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著
《世界史·古代部分》,吴于廑、齐世荣著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探讨》,杨云、刘书林著
《世界近代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黄镇等著
《社会主义流派史》,徐觉哉著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石元康著
《理性精神的呼唤》,吴增基等著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英)著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余建华著《西方文化概论》,启良著
附件三本专业重要期刊目录
(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7)江汉论坛
(8)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人文杂志
(12)社会科学
(13)社会科学战线
(14)思想战线
(15)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文史哲
(17)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新华文摘
(22)学术月刊
(23)学习与探索
(2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5)中国社会科学
(26)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7)理论前沿
(28)社会主义研究
(29)马克思主义研究
(30)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31)哲学研究
(32)哲学动态
(33)自然辩证法研究
(34)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3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36)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37)求是
(38)党的文献
(3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40)理论导刊
(41)政治学研究
(42)经济研究
(43)经济学动态
(44)经济评论
(45)发展研究
(46)教学与研究
(47)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相关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