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命题人的解析)一、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全国卷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课件)幻灯片1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二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幻灯片2作文要求,也是提示和得分方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幻灯片3名句解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出自《周易》的《象传》。

即解释卦象的文字。

普遍意义上认为,是让君子学习天的运行刚健,永不停息,其实就是主动与积极的面对人生。

此句解释纷争很多,流传甚广,很多人知道加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清华的校训。

但从乾卦原意出发,说的就是遵从天的运行规律,刚健不息的人生态度。

幻灯片4名句解析: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出自杜诗名作《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二句比较有名,将思乡之情和月亮的亮度结合到一起,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标准,意思本身讲的就是思乡忆弟之情,但考虑到这里面点明了白露这个时令,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要考虑到里面蕴含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幻灯片5名句解析: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选自《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解析

2017全国卷高考作文解析
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关注?
……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如何通 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第6页,共22页。
一、读懂材料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 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 表现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猛 发展……
唱,一曲精妙的文化。 唱念做打,那舞台上的的一颦一笑,无不是时间积淀下来的精髓;生旦净丑 ,那灯光下的红脸白脸,无不是智慧塑造的传奇。指尖跳跃,喉头震颤,那音调 的起伏透着泱泱大国的艺术魅力,恰如书法的轻重缓急,有着吞吐日月的气概。 折扇轻握,打开来,遮住了脸,缓缓现出一双柔情的眼,眼风犹如大朵牡丹花的 背景,惊艳了时光,仿佛身在堂皇富丽的大唐盛世,而微醺的贵妃,就着月光凭 栏远望,直叫人恍惚了台上台下,戏里戏外。
第11页,共22页。
了,相信,现在真实的中国,也让您刮目相待了。因为你们看到 了一个文明、发展、进取、创新、日新月异的富强幸福的中国。 当然,您也见识了中国的空气污染和食品的安全问题。真为我的 伟大的中国感到骄傲,也为您的关注感到由衷的高兴,请大家告 诉大家,您所看到的中国,才是最真实的中国。
作为一个来自乡村中学的学生,我知道,您来中国都是生活在大城 市,您已经了解和认识了中华文明的绚丽灿烂和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在那里,你知道了京剧,知道了一带一路;观看了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大妈们跳的广场舞;游览了长城,体会了“吃在中国”的吃货生活。 因此,我愿意带你走进别样的洞天——中国美丽的乡村;让你见识别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

2017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2017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2017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第37期【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全国卷III的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

题目的材料首先从高考恢复40周年这点出发,讲高考的意义和40年来所取得成就,讲高考对全国几代青年和无数家庭的影响,然后用一句“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作结,激起考生的写作冲动,并且给出对作文命题的限制条件。

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并且可以从作文中发现“立德树人”的高考作文指导思想在考生思想实际中的体现程度,也能考查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因而是一道不错的作文题。

在高考考场的实际状况中,考生看到这道作文题,应该不会被吓到,而是会发出一种放心的微笑。

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题目对作文标题的限制,可能会有不少考生在阅读试题时将“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漏掉,这就犯了审题的大忌。

殊不知,今年全国卷III的这道作文题,貌似容易,实则错就容易错在这里。

这个“半命题”是就是所谓的“任务”,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别大矣!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

小编收集了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欢迎阅读。

试题内容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解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解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解析
2017年高考各地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每年高考语文科目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作文题目了。

今年又出现了哪些让人热议的作文题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解析_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要求汇总
今天上午已经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全国共有九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六套,共九套题目。

每年高考后,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目前,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看看都是啥?
北京:一篇大作文(二选一)一篇微作文
上海:预测
浙江:人生的三本大书
天津:重读长辈这部书
江苏:以车为话题写作文
山东: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
全国Ⅰ 卷
全国Ⅱ 卷
全国Ⅲ 卷: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 全国卷三作文解析

2017 全国卷三作文解析

论述四十年前高考状况,紧扣“独木桥”意旨。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 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 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 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 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层级论述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 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 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 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 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 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深层议论,高考仍需改革,解决问题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 ‚独木桥‛,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 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 港。
回扣前文,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教师讲评
〉本文是一篇紧扣题旨,立意高远的考场佳作。 〉1文章从‚四十年高考‛的作文材料引出‚青春记忆‛,进而归 结到‚文化现象‛的立足点,开篇就显得大气磅礴,非同凡响; 〉2.接着回顾四十年前‚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3.再分析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娓娓道 来,有理有据; 〉4.然后考生水到渠成地分析高考的目的,又巧妙地引出纵深方向 的论述; 〉5.最后展望高考前景,既点明题旨,又给人启发和希望。 〉文章思路畅达,比喻形象生动,无不彰显了满分作文的特有气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思路一: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

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

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九套)

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九套)

2017年高考作文9套试题及专家名师解析1.2017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1:美丽中国,请你解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2017年广东高考全国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调查,讲的是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12个“中国关键词”。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

考生要使这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

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

材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考题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种选择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发挥。

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并让他们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作文。

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广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作文题引导考生要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注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外交流的自豪感,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

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题目

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题目

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题目高考作文评分也是有规定的,山东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会有哪些经典语句呢?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篇1人,生而向往优秀。

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终日浑浑噩噩,那么你的起点有多高,就会跌多惨。

同理,如果你没有优越的出身,殷实的家境,你就更应该努力。

不要让别人把你远远的甩在后头,因为落后是要挨打的。

看看日本,为何它总是如此嚣张?它一直如此嚣张嘛?因为它一个小小岛国,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它不一直如此嚣张的,当时的日本也被美国的铁甲舰撞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屈辱条约,因为那时的日本太弱小,太落后。

再看我华夏也曾是东方霸主,却因为闭关锁国,贪图安乐,遭受列强的践踏。

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小,太落后。

而今,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地位也日渐重要,所以没人再敢小瞧咱们了。

这都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而强大才能得到尊重。

作为一名学生,学业自然是我们目前的第一要事。

成绩也显得日渐重要。

因为好成绩就意味着外界的赞许——老师的欣赏,家长的夸赞,同学的钦佩。

但辉煌的成绩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你已经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就,那你就会一次次倒退,最终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而落后是会“挨打”的。

“挨打”不只是外界的作用力,你自己也会给自己压力。

有些人“挨打”后,会奋发图强。

这样的人即使原先的成绩并不突出,在努力之后也会渐有起色,并且会得到外界的赞许。

而有些人则会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但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你,真的甘于屈居人后嘛?不论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学业上的较量。

落后,就要“挨打”!别犹豫,别停顿,让我们快马加鞭向前奔去吧!2017山东高考作文解析篇2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

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

(2017·全国卷Ⅰ作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评一]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材料“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谓是国际视野,全面驱动,奏响时代最强音。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时政,关注热点,倡导国际视野。

作文材料中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八大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特征,充分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的责任意识,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功能。

2.全面驱动,尊重个性,引导独立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有“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数量限制,又有“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内容驱动,还有“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对象规定和目标达成,同时更有“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的思维驱动;四重驱动层层叠加,对考生任务驱动的复杂性和思维驱动的关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同时满足上述四个要求,这对于思维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提醒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必须狠抓思维训练,让考生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写作。

3.取材方面,容易写作,却又难以出彩。

“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耳熟能详的话题,特别是文科生,在政治课上肯定多有接触,即使理科生也会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会议等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加之试题多角度的提示,考生若从十二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三个来写,肯定会忽视本次作文的核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进而导致偏题。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推荐文章高考文综分数分配及试题分布解析热度:高考文综各科的答题技巧解析热度: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技巧解析热度: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官方版热度:2017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巩高峰《一种美味》答案解析热度:高考不断变革,考卷年年不同,每年的高考变成了一个节日,每年的考题也是颇硕迷离,那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难易度如何?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一起来看一波分析解读吧。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_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难吗2017高考全国卷丨语文作文快评:作文坚定文化自信广场舞共享单车读懂中国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今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命题思路上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形式采用了《考试说明》第62页“题型示范”当中“调查报告”+“关键词”的命题形式,内容完全符合《考试大纲》里对“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也与《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开放程度”等展现我国大众文化自信话题的探讨。

值得欣喜的是,2017广州一模、湛江二模和汕头一模都选取了对某类社会现象的探讨,与今年全国卷I作文的命题形式与材料内容相近,更能让我们考生感到熟悉与亲切,甚至会觉得题目相对简单,这符合高考改革的目标,做到让考生“有话可说”,但不意味着考生容易拿到高分。

一、作文选材依然有话可说,但勿忘关联与陷阱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2017年全国卷I作文选材贴近中学生活,着眼身边事,体味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

作文选用了“调查报告”的形式,既避开了各地区对时事的备考热点,又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与作文评价的方向。

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等内容,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足以引发考生对我国形象产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由浅入深地分析材料与社会现实,探讨社会生活本质,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解析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在大力强调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这样的考题走进考场乃大势所趋!全国Ⅱ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名师解析】北京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二、时代风采和谐社会有着鲜明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和风采。

高考命题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全国Ⅰ卷(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2卷高考作文解析

2017年全国2卷高考作文解析

• 做一位君子应当不断充实自己。魏源曾说过:“受光 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当不 断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也是我们应当做的。俗话 说:“学到老,活到老”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就 必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的更 加开阔。魏源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不断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等,一达到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目的。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一位正真 的君子。 • 毛主席曾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 们身为中国未来的花朵,应当要做到自强不息, 直面人生,不断学习,正真拥有一个君子所应当 具备的品质,正真实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 志豪情,做一位真正的君子。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身 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我们, 要以自强、自信、英勇无畏的面貌迎接新 的机遇与挑战,用年青人的蓬勃朝气振兴 民族的未来。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观兴 振国邦,只览明日盛世风华! •
做一位君子
• 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观念出现在中国各家中。孔 老夫子在《论语》就多次提到了君子一词。在古代君子是 德才兼备的代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其追 求的理想人格。身为中学生也应当具备君子的品质,做一 位正真的君子。 • 做一位君子当自强不息。《周易》有云:“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名垂青史的君子莫不都为了自己 的追求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司马迁忍辱含垢接受宫刑, 为完成父亲遗愿,他自强不息,刻苦奋斗,他大笔如椽, 发奋而作,才最终写出了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做一位正真的君子必应自强不息,刻苦 奋斗,若是言行不一必定不会成功。 •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范文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全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全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全解析
D
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能将主次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

因此,要反对“折中主义的均衡论”。

三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为高中作文教学带来几个方面的启示。

1、变换任务指令训练写作。

今年高考第一次考这种任务型的新材料作文,反响较好,在以后的高考中应该还会采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材料中有几个任务指令,要变换任务指令训练作文,不让学生固守任务指令。

2、引领学生关注时政。

今年作文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意识还会延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等时事。

3、少模式多应变。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基本能力的训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在方式方法上不要固守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可利用网络开展写作教学,要多训练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少套作、宿构。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引领学生阅读思想健康、育人功能强、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作品;多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优秀品德情操、时代精神感强的作品,是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的高考命的指导思想。

5、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发展等级上得高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没有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只要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就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在发展等级段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

因此,平时作文训练要把发展目标的等级要求作为训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熟知要求,自我训练自我评价。

2017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目评析.ppt

2017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目评析.ppt

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
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
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
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
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
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
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
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
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
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
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

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帮助外国表年读懂中国,我
们可以挑正面现象介绍,自然也可以挑负面现象讲
述。要知道,对于未曾到过中国的外国青年来说,
了解中国的渠道主要还是西方国家的各类媒体报道,
负面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偏见往往盖过了事实,
负面又往往被夸大。这也正是崛起中的中国所面临
的形象传播难题。消除误解、建构与传播好国家形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
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
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
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
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
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个人脸上都呈现笑意时,又
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国,有沉迷京剧的票友,也有喜爱跳舞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命题人的解析)一、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全国卷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

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

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

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

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

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2017年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

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II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

2017年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

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北京卷26.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