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师志道》之)不传”是主谓
短语,作“久矣”的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主·语秋,水“》之)”用在主
语和谓语之间,起取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④辍耕之垄上(司“之马垄迁上《”陈是涉动世补家短》语,)“之”是动词,
“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见”和“于”表被 胡子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动 B.方见国之必侵。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死白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 D.因谓其友曰。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判断句”语气,就 能确定“也”是助词,
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
实词,而不是虚词。
牛刀小试
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
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 个“于”是“介词,向”。
C项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根据 “结构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则也可推 断。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不是判断,只在 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6、结构推断法
一、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 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 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 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 用法。
表修饰的连词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介词“(趁陶着潜《归去来兮辞》)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
“之”在主谓之间,起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 “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 “是”和“之”可作提宾的标志。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2004年江苏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蔡京以官僚之旧
两个名词之间 “的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主谓之间 无义
在主谓之 间是助词,无义。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
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
率领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 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
07年浙江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词尾
动宾短语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形容词
兼词
3、代入检验法
用所知道的课内例句中虚 词的用法,代入另一句中去 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 相同。
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 语;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 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 “焉”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如“风雨兴 焉”。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 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06年福建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句中动词后 指示代词,那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句首 表反问语气 哪里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5.功能认定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 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 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 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来 因为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在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在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们 一定
它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助词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 同作用。
“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矣”是语气助(《诗经·东山》
词
二、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 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 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仲尼之闻”是
“抚之”是动宾短 语,“之”是动 词“抚”的宾语, 代词,代“妪”, 可译为“她”。
偏正短语, “之”用在定 语和中心语之 间,是结构助 词,可译为 “的”。
2002年的春季高考题
所以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因为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已经
07年山东省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Baidu Nhomakorabea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却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2、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 性质,有些文言虚词也往往兼有多种 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 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 定也不同。
文言文虚词 的推断技巧
《考试大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其而以 焉 乃所者与 于则若为 因何且也乎
1、语境推断法
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 解题。
04年全国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一组是
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
C.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 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07年山东题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组是
就
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
王
并且
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它
2006年安徽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