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情节艺术

合集下载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②富有丰富潜台词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雷雨》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作者根据人物的教养、地位、心理,乃至所处的说话场合及环境气氛的不同而为人物设定不同的语句词汇、语调节奏,表现出语言的个性化。再者作者善于细致地把握并写出不同特色的语言,讲究语言的动作性,即在人物语言中寄寓着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丰富的潜台词,使读者感受到话中有话,弦外之音。
d.回溯法的运用:剧作家为将三十年间的内容浓缩于一天中加以表现,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了“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而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推动“现在的戏”发展,从而使得剧作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e.《雷雨》中还运用了各种有关情节结构的技巧,如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增强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剧情的紧密性,提升了剧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①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标志现代话剧的成熟,在结构方面多有特色,表现如下:
a.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雷雨》采用西洋戏剧的“三一律”结构,将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于一天,在周公馆及鲁家两处展开,情节高度集中,剧作矛盾众多而线索分明,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明线,以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为暗线,互为影响,使得全剧八位人物处于紧张冲突中,引人入胜。也使得剧作呈现出严谨连贯、有机统一的效果。
b.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雷雨》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同时各种矛盾冲突间呈现出巧合性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以各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如侍萍到周公馆看完女儿,却因此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萍与四凤相恋而出走,最终因此揭露出二人的兄妹关系。
c.封闭式结构的设置:《雷雨》吸收外国剧作经验,形成封闭式的结构。戏剧从冲突中开幕,舍弃剧情交代,而于后果的卒然爆发中交代前因。而“序幕”及“尾声”的设置产生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全剧的悲悯情怀。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1. 引言1.1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是许多戏剧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在结构上的独特性和戏剧冲突艺术的运用都备受瞩目。

结构特点是指剧本在情节、人物、舞台布置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而戏剧冲突艺术则是指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来推动剧情发展,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在《雷雨》中,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张力。

通过揭示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出家庭、爱情、权力等多层面的冲突和矛盾,使整个剧情更加生动鲜活。

剧中人物的性格各异,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摩擦和对抗,这种戏剧冲突的呈现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起思考和思考。

深入探讨《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也可以为今后的戏剧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雷雨》剧情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剧中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户富有家族的故事,家族成员之间的欲望、嫉妒、争斗和背叛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寡妇任世厚、她的长子任家尧、次子任家庆以及她的女儿任世兰。

任家尧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僻的年轻人,他与女教师陆小曼之间发展出一段感情,但最终因为家庭和现实的种种阻力而无法在一起。

任家庆则是一个机敏狡诈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欺骗、挑拨家座的关系,最终导致家族的崩溃。

整部剧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复杂,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之间的纠葛和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揭示和批判。

2.2 《雷雨》结构特点分析《雷雨》是一部具有独特结构的话剧作品,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剧本的时间设置非常紧凑。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雷雨》是一部以现代农村为背景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至1934年间。

该剧以雷雨交加的气象现象为象征,描绘了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悲剧命运。

该剧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体现在其紧凑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布景布置上。

整个剧本分为五幕,每一幕都紧扣着主题,情节扭曲,气氛跌宕起伏。

在舞台布景上,曹禺采用了“一幅活画”的手法,即用简单的布景来塑造丰富的场景。

比如第一幕中,以大门、屋檐和一个楚囚经的拉帘,便可将人物置于清华园芝始,结构非常简洁而又美感。

在如此简陋布景的基础上,依靠精准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剧情,这正是曹禺的布景手法所体现的。

《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张力和内心情感的交锋上。

该剧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家庭和爱情两个方面。

在家庭方面,杨九郎和梁思成夫妇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杨九郎是个有志向和才华的人,他渴望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却受制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最终陷入了悲剧。

梁思成则是个性格豪爽的女性,她对丈夫和家庭拥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感,但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无法自由发展,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爱情方面,潘金莲和许宝财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梅妈和张世英之间的暗恋和背叛都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理斗争。

这些冲突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情感更加真实,给整个戏剧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魅力。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

这部话剧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思想和意义上也具有很深的内涵。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透视,该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扭曲,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8分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8分

四合 (16,5)1.简答话剧雷雨剧本风格的基本特征
(8分
《雷雨》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矛盾集中,戏剧性强。

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

同时,它还注意对人物的气味、声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使得人物形象在短短的一个四幕话剧活灵活现起来。

《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大师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的结构是”锁闭式”结构的典型范例,作者运用”回顾式”手法来结构《雷雨》,将三十年前周朴园遗弃侍萍的罪过用回叙的手法融合到剧情发展之中,将“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结合得十分紧密;
作者运用“三一律”的创作原则,《雷雨》的故事在时间上的跨度超过三十年,但它在一天内完成,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物集中,戏剧结构与戏剧冲突直接相关,实际上就是组织戏剧冲突、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
《雷雨》中人物虽然不多,但情节复杂,以血缘、家庭关系连结了冲突各方的人物,使结构十分紧凑。

90年代《雷雨》舞蹈作品简介

90年代《雷雨》舞蹈作品简介

90年代《雷雨》舞蹈作品简介《雷雨》是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一部大型现代舞蹈作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

该作品以新颖的舞蹈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爱情、亲情和事业的追求与挣扎。

一、时代背景9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丰富,对艺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雷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作特点《雷雨》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融合多元文化:杨丽萍在创作中,巧妙地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与西方现代舞蹈手法相结合,展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2.突出人性关怀:作品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3.创新舞蹈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和舞台布置,将现实与梦幻相互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幅视觉盛宴。

三、主要情节及角色《雷雨》的故事围绕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展开,描述了家庭成员之间纷繁复杂的感情纠葛。

主要角色包括:1.母亲:一个勤劳、善良的传统女性,为家庭付出一切,却在爱情与亲情中挣扎。

2.父亲:一个严肃、威严的男性,事业上充满野心,却在家庭生活中疏于关爱。

3.儿子:一个热爱舞蹈的年轻人,渴望突破家庭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4.女儿: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少女,对父母的规定充满反抗,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

四、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雷雨》舞蹈作品凭借其深刻的人性剖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获得了广泛好评。

它不仅为当时的舞蹈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舞蹈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雷雨》还传递了一种人文关怀,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世界的丰富。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精炼,篇幅短小精悍。

曹禺用短小的对白,将情节推向高潮,将登场人物的性格与关系概括精准,穿插着描绘自然景物,使情节更为紧凑,吸引读者。

2. 对话语言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曹禺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并将这些表达与情节紧密结合。

3. 表现手法多样,既有言语交流,也有心理描写和音效描写。

曹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大量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内心和行动的情感冲突,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

4. 语言幽默,有时带有讽刺性,点出人性弱点。

曹禺的语言富有幽默感,有时候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来掩饰或升华人物的弱点,或者揭示人类的普遍弱点。

5. 语言中透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强调人们的无奈和命运。

曹禺的语言常常显露出深深的悲凉感,生动地显示出人在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无奈和命运。

浅谈《雷雨》中三一律的运用

浅谈《雷雨》中三一律的运用

浅谈《雷雨》中三一律的运用
答:“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雷雨》是完全遵从三一律的典范之作。

其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理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由一个周公馆的小小客厅,一天一夜的时间铺开去,展现的却是三十年的恩怨,错综的人物关系。

短短的时间,紧凑的情节,激烈的冲突,让人感觉分分秒秒之悸动。

试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分析曹禺戏剧《雷雨》。

试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分析曹禺戏剧《雷雨》。

以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解析戏剧《雷雨》[摘要]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和血缘关系,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弊端,展现出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

《雷雨》现代戏剧的代表,它借鉴西方戏剧的创作方法和理念。

而对西方戏剧进行最经典诠释的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其中关于“悲剧六要素”理论的阐述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影响深远。

《雷雨》在情节的安排,人物语言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成功地借鉴了“悲剧六要素”理论。

[关键词]雷雨;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六要素;西方创作悲剧的历史已历经几千年之久了,从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到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等。

而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很大的差异,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界多方面西化,曹禺正是将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戏剧创作理念相结合,《雷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 《雷雨》完全符合这一定义,它展现出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命运的无情捉弄贯穿整部作品,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出它的手掌,有罪的、无辜的人们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起毁灭。

使观众观看之后产生对剧中人物强烈的同情怜悯之情,也对这样的极端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感到庆幸,庆幸之余又会产生后怕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阐释:“整部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 [1]情节是戏剧的灵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思想,排在首位。

《雷雨》的戏剧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这么多的事件,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命运纠葛,家族、身世秘密的揭露,都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两个地点之中。

此外,《雷雨》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相当成功,专制、伪善的封建家长周朴园;被束缚自由而极端渴望爱情的周繁漪;热情、单纯的受新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周冲;后悔着过去所犯下的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周萍。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导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社会现实主义文艺发展的里程碑。

该剧由曹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封建主义、父权制度、私有制等等。

本文将对《雷雨》的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探讨该剧在舞台艺术、情节刻画、社会思想传达等方面的突出之处。

一、舞台艺术的突出表现《雷雨》的舞台艺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剧中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成为观众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例如,雷家的大门、雷家的主屋以及小米村的农舍等等,通过巧妙的布景设计,使观众仿佛真切地身临其境。

其次,剧中的服装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与社会地位。

富贵人物穿着华丽庄重的衣服,而农民则穿着朴素的工衣,这种对比营造了鲜明的舞台画面。

此外,音效的运用也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

如雷雨大作时伴随着狂风暴雨的声音,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二、情节刻画的精准凝练《雷雨》的情节设置紧凑而一气呵成。

剧中描绘了雷家三代人的命运轨迹,通过对家族成员各自生活的描写,使观众逐渐发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家族冲突、个人追求、道德经济等问题都得到了全面而精准的表达。

同时,剧中的悬念处理也十分巧妙,使得观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观剧欲望。

三、社会思想传达的深刻内涵作为社会现实主义文艺作品,《雷雨》在剧中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剧中塑造了各个角色的形象,如雷家家长的封建专制、雷绍武的虚伪和自私以及雷云霆的冲动和野心等等,使观众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上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性。

此外,剧中对“自由”和“命运”等主题进行了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结语:《雷雨》无疑是中国现代戏剧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舞台艺术的突出表现,情节刻画的精准凝练以及社会思想的深刻传达,该剧成功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决涛饰演的雷云霆更是将该剧演绎到了巅峰,使其艺术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雷雨》的情节艺术

《雷雨》的情节艺术

《雷雨》的情节艺术浅谈《雷雨》情节艺术曹禺对于自己写《雷雨》是这么说到的,“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创作者的另外一种语言形态,他们通过创作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和对人性的思考。

艺术是源于生活,也是高于生活的。

因此,创作者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现实的东西紧凑地展现在一起。

戏剧正是如此。

《雷雨》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借助了古希腊悲剧的“发现”和“突转”的结构特征,它叙述了前后30年的故事,仅仅通过“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和周公馆客厅、鲁家这么一个狭小的时空范围去表现。

戏剧冲突更加强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雷雨》的情节艺术,实在不敢说是评判,只是浅薄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雷雨》中表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众多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形成了公开的和隐蔽的一个庞杂的关系网。

当着一个关系网一步步被人发现,也就一步步突转到戏剧的最高潮。

于是,在一个小的时空范围内,作者就把一步步的把发现设计地紧凑而有巧妙。

人物与情节是难以分离的,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十分精彩。

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是曹禺手中控制的玩偶,由每一个人承担相应的任务,然后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

周朴园始终是这个悲剧的缔造者。

30年前,他勾引却又抛弃了侍女侍萍,后来又娶了繁漪这样一个勇敢地反抗封建的女人。

其骨子里的自私、虚伪、贪婪和专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然而,我认为繁漪是这个故事里面的核心人物,她完成了剧中最大的两个发现。

在这里说她是核心人物,是着眼于舞台上发展过程的过程来谈的。

其一,繁漪是一个勇敢却疯狂的女人,她忍受不了周朴园的压迫和专制,与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周萍发生了爱情。

后来得知了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下定决心请来四凤的母亲。

然而,四凤的母亲正是周朴园当年抛弃的侍女。

这样的一个巧合使过去和现在开始纠结在一起,并逐渐显露在观众面前。

雷雨中吃药情节赏析

雷雨中吃药情节赏析

《雷雨》吃药情节赏析《雷雨》是曹禺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

其中,“吃药”这一情节,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见,成为了该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吃药”情节进行赏析。

一、情节背景与人物关系《雷雨》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以封建家庭为背景,展现了封建伦理道德与现代人性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家庭中,周朴园是封建家长,他的妻子蘩漪、儿子周萍、周冲以及仆人鲁贵等人,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这些人物在“吃药”这一情节中,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挣扎。

二、吃药情节的描述“吃药”情节发生在第二幕,主要围绕着周朴园和蘩漪这对夫妻展开。

周朴园为了维护家庭的体面,逼迫蘩漪喝下苦艾汤药,试图治疗她的“病”。

然而,蘩漪并不认为自己有病,她反抗着喝下这碗象征着封建伦理道德的药。

在这一过程中,周朴园的封建家长形象与蘩漪的现代女性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吃药情节的艺术手法象征手法:在“吃药”情节中,苦艾汤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它不仅仅是一碗药,更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化身。

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实际上是在维护封建家庭的体面,而蘩漪的反抗则代表了现代女性对封建伦理的挑战。

心理描写:曹禺在“吃药”情节中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手法。

通过描绘周朴园和蘩漪的内心独白和潜台词,展现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这种心理描写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舞台效果:在舞台呈现方面,“吃药”情节也展现了曹禺的巧妙构思。

通过灯光、音效等舞台元素的运用,营造了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观众可以感受到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紧张对峙,以及整个家庭所笼罩的压抑氛围。

四、吃药情节的社会洞见“吃药”情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矛盾展现,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与现代人性之间的冲突。

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他的行为代表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权威性和不可挑战性。

而蘩漪的反抗则代表了现代女性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

关于雷雨的艺术特色
雷雨作为中国20世纪初期戏剧的代表作品,一直备受推崇。

该作品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特色,如下:
一、对白的精准
雷雨的对白都是经过精心配制的,且表达尤为精准。

例如,二妮在戏中曾经说过:“你不要以为梁老师,我又不知道你和
云霞的男女私情。

”这句话在道出二妮认识到梁思成和云霞不
正常关系的同时,由于文言文的使用方式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二妮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也表现了一个小时代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观念,从而使读者的感受极为真实。

二、暗示性的情节
雷雨的情节很多都是暗示性的,即有时不需要具体说清楚便知道意思。

例如·围绕着钦差大臣黛云山和其夫人佟秀英的
情事,虽然细节和真相没有通过对话和名场面来具体说明,但读者凭感性理解得以推断出一些盘根错节的故事,从而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情节的复杂性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丰富的人物形象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类别性和典型性,而且表现出不同层面的人性和复杂性。

例如,程实是一个温柔而聪慧的女子,但她的心里藏着难以理解的痛苦和绝望,她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遭受这样的对待,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生活在女权受迫
害的社会中的女性的心理。

又如,乐儿公是一个有着高尚形象和仁爱精神的孔夫子式人物,但他对心理暴力的支持和参与却使人惋惜,可见他也是有人性上的缺陷的。

综上所述,雷雨虽然是一部百年前的作品,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对话的精准,暗示性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些特色使得雷雨仍为人们所传颂。

雷雨的戏剧结构和戏剧风格

雷雨的戏剧结构和戏剧风格

雷雨的戏剧结构和戏剧风格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著名话剧作品,下面我将从戏剧结构和戏剧风格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谈谈《雷雨》的戏剧结构。

《雷雨》采用了三幕五场的结构,每一幕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第一幕主要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家族的秘密。

第二幕则围绕着雷峰和小云的爱情展开,表现了两个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家庭束缚的反抗。

第三幕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雷峰和小云的婚姻遭到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压力,最终以悲剧收场。

整个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紧凑,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和角色的发展,展现了家庭、爱情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次,谈谈《雷雨》的戏剧风格。

《雷雨》的戏剧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批判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他们的言行举止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曹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的对比,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命运。

此外,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雷雨的象征意义来加强戏剧的表现力,使得作品更
具艺术感和思想深度。

总结来说,曹禺的《雷雨》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三幕五场的形式,通过不同场景和角色的发展展现了家庭、爱情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戏剧风格上,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通过真实自然的角色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并通过象征手法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这些特点使得《雷雨》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它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里程碑之一。

该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创作和表演方式,而且启示了现代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1. 对话语言的运用《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对话语言运用最为出色的一部剧作之一。

该剧以中国北方方言为基础,融汇了京剧、评剧、秧歌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达风格。

剧中对话饱含着青年人对爱情、现实的无限艰辛。

语言锋利,语法变异,对话中充满着哲理和警醒,通过语言的独特表达,表现出现代人在追求自由和爱情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和困境。

2. 人物塑造《雷雨》以“普通人”的生活为素材,人物性格塑造独具匠心。

剧中从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出发,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也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人在道德观念和社会现实中所面临的挑战。

主人公周继红和许广平的形象具有典型性,让观众对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

3. 剧中情节和结构的设计剧中情节曲折紧凑,结构古典而严谨。

该剧的情节呈现出逐渐升高的紧张感,从家庭矛盾、个人挫折、到爱情离别、社会命运,以及家庭悲剧,最终达到峰值。

剧本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农民起义、市民斗争,以及豪强势力和帝国主义压迫恶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都融入到剧情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现实感和代表性。

4. 舞美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在该剧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该剧使用了简约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突出了时代背景,刻划出人物特征。

同时,灯光捕捉人物情感,起到烘托人物性格和场景氛围的作用。

这种舞美设计形式得到了后来的多部现代主义话剧的借鉴和发扬。

5. 与现实社会问题密切相关《雷雨》的鼓舞人心的气息,它所热诚演绎的人性,使得观众思维方式不同于往日的观剧体验。

该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性与现实性,它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作出了揭示和批判。

剧中描绘出了当时的社会局面与民族精神,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上的苦难和困境。

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该剧以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

该剧的戏剧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物形象的刻画。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如林丁丁的坚强、孙少安的懦弱、孙太太的虚荣、贾大少爷的冷酷等,这些形象的刻画非常生动,使得观众可以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2. 情节的设置和展开。

《雷雨》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情节的设置和展开非常紧凑,引人入胜。

3. 语言的运用。

《雷雨》的语言运用非常精湛,曹禺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同时也增强了戏剧的现场感。

4. 舞台美术的设计。

《雷雨》的舞台美术设计也非常出色,通过对舞台布景和灯光的运用,营造出了气氛,使得观众更加沉浸在剧中。

总的来说,曹禺的《雷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戏剧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运用和舞台美术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现代戏曲鉴赏教案话剧雷雨的文学价值与表演艺术

现代戏曲鉴赏教案话剧雷雨的文学价值与表演艺术

现代戏曲鉴赏教案话剧雷雨的文学价值与表演艺术现代戏曲鉴赏教案:话剧《雷雨》的文学价值与表演艺术一、引言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剧坛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表演艺术。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雷雨》的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剧的意义所在,并培养学生对现代戏曲的欣赏能力。

二、《雷雨》的文学价值《雷雨》是曹禺先生于1934年创作的话剧,通过展现清末社会的现实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彰显了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文学价值。

1. 反映社会现实《雷雨》以清末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家族关系、婚姻制度以及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揭示,生动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作品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从而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反思。

2. 表现人性的复杂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明,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

以苏小姐为例,她既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形象,又是一个渴望自由和爱情的个体。

作品通过人物的冲突和内心矛盾,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情感。

3. 道出人生哲理《雷雨》中蕴含了许多精辟的人生哲理,如苏小姐的“我不要这活着苟且偷生的日子”、管家老姜的“人不折腾,人生无趣”。

这些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的台词使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三、《雷雨》的表演艺术《雷雨》的表演艺术是该剧受到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精彩的舞台演绎和出色的演员表演,该剧成功地呈现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1. 舞台布景与道具《雷雨》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非常考究,通过灯光、背景投影等手法,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剧情的变化和氛围的渲染。

同时,细致入微的道具设计也增强了观众对剧中情节的代入感。

2. 角色塑造与表演技巧演员在角色塑造和表演技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充分展现了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3. 声音与音乐的运用声音和音乐在《雷雨》的表演中极为重要。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于1936年在上海首次演出。

《雷雨》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在《雷雨》中,曹禺以生动的戏剧冲突、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扎实的结构安排,深刻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就《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结构特点1. 紧凑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雷雨》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非常紧凑,全部情节发生在一个故事时间内,主要场景设定在冯家庄和周家庄两个地方。

整个剧情发生在一天里,时间线非常清晰,没有跳跃和空白,使得故事连贯自然。

通过对室内和室外场景的切换,使得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得以充分展现。

这种严密的时间和空间结构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专注地关注剧情的发展。

2. 三幕式的戏剧结构《雷雨》采用了三幕式的戏剧结构,每一幕都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整个故事情节渐进式地展开。

第一幕主要描绘了冯家庄和周家庄的生活情况,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幕是故事的发展转折点,揭示了冯雨初被周文宝掳走的真相;第三幕则是冯雨初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尊严挣扎不已的情节。

这种戏剧结构既有层次性,又有高潮迭起的情节展开,加深了观众对故事的沉浸感。

3. 交待与透露性的对话和台词在《雷雨》中,曹禺运用了大量交待与透露性的对话和台词,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话,逐步揭示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对话既有戏剧性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又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增加了故事的厚重感和现实感。

这种对话和台词的运用,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并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戏剧冲突艺术1.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冯雨初与周文宝之间的爱恨纠葛,到冯夫人与周夫人之间的斗争,再到冯雨初和李大妈之间的矛盾,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都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浅论曹禺 雷雨艺术结构

浅论曹禺 雷雨艺术结构

浅论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提纲、《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雷雨》将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舞台中的严谨精巧的戏剧结构,是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的杰出范例。

阅读剧本,我们不难发现,剧作家把一个有头有尾、过程漫长的故事题材作了三分处理:第一部分,放在舞台上演出的部分——动作最强烈、冲突最尖锐、最能吸引入的部分,经过一天的种种冲突,结果玉石俱焚:四凤、周冲、周萍死去;侍萍、蘩漪发疯鲁大海出走,周朴园成了孤家寡人。

第二部分,放在舞台上交代的部分——周鲁两家在这一天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周朴园对侍萍的玩弄、摧残;蘩漪被圈在周家十八年,同样受着摧残和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她抓住周萍不放;周萍厌恶这种关系,与使女四凤相爱等。

第三部分,幕后处理的部分,与戏剧发展无直接关系的情节,如侍萍离开周家所受的苦难(带着儿子跳河自尽、无奈嫁给人格低下的鲁贵、远离家乡去济南做工等);周朴园与富家小姐的婚姻及欺骗蘩漪的情节。

全部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内,地点集中。

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登场人物经过严格的选择,一共八人。

作家把一个有三十年长度的故事,取其高潮和结局部分,放在舞台画框中表演,而故事的开端和发展,则用回顾的方式随剧情的发展逐步交代出来,并迅速推动剧情的进程。

这样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不过,出现在舞台上的戏剧依然有“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两大块,作家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的呢? (一)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

《雷雨》历时三十年,关系复杂,斗争尖锐,是传统戏剧所难以集中表现的。

作家借鉴了欧洲一些戏剧家的经验,形成了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

第一幕开始,周宅客厅里,四凤在滤药,鲁贵在擦矮几上的银烟具。

鲁贵用威吓欺骗的手段向四凤要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鲁贵的卑劣无耻,看到了四风的纯洁善良,而且也了解了许多幕后前情节,如,侍萍马上到,是太太请她来的;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周萍与蘩漪的关系等。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被誉为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戏剧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了社会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雷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探讨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二、《雷雨》的故事情节《雷雨》是曹禺于193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该剧通过描绘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之间的婚姻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的渗透。

1. 周家与许家周家是一个封建家族,周朴园是家族的掌权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冲和次子周作人。

许广平是周家的仆人,他有一个儿子许广茂。

两个家族经营着水田、茶叶和煤矿等产业,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2. 婚姻纠葛周冲与许广茂是好朋友,两人分别与对方家族的女儿相恋。

然而,周冲却被家族用金钱和利益逼迫,迫使他与许广茂的妹妹许芸结婚。

而周作人则与许广茂的未婚妻李雷婚约,这也成为了家族利益角逐的一部分。

3. 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思潮的冲突《雷雨》通过展示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婚姻纠葛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命运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朴园为了维护家族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了儿子的幸福,甚至准备将周冲推向死亡的边缘。

三、《雷雨》的社会反映1. 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许芸被迫嫁给周冲,即使她心里爱的是许广茂。

尽管她在结婚后逐渐改变了自己,但她依然无法逃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一方面,李雷则是一个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她拒绝了周作人的求婚,并最终选择离开上海,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2. 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20世纪初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原则。

在《雷雨》中,代表资本主义思潮的许广平具有自由、开放的思想,与封建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雷雨的艺术结构浅析

雷雨的艺术结构浅析

《雷雨》艺术结构浅析摘要:《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星点,一个个矛盾引发了一串串的故事。

其结构艺术从矛盾中开始,在矛盾结束时也随着淡去,作品以种种剧烈冲突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内,每一处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爆发出来,化作一场暴风雨,无比强烈地震撼了每位观众的灵魂。

作品中语言和动作对剧情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结构矛盾冲突《雷雨》是曹禺写的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它的动荡不安往往显示着社会的动态和趋势。

并把这种动态和趋势。

融入到文学中,让其艺术性得以完整体现。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高峰。

它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雷雨》发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它的诞生轰动了中国,震动了文坛。

茅盾先生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赞。

在以后的70年里,在中国话剧舞台上《雷雨》久演不衰。

一、艺术结构(一)主题《雷雨》的故事框架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层的隐意和寓意呢?它似乎是写实的,但又不那么写实,它凝结着青年曹禺全部的生命感悟、艺术想象和宇宙憧憬,一种若有若无的感情写得实际而隐约。

使这部戏剧具有了超强的艺术体系和鲜活的艺术生命。

《雷雨》剧作成于1928年,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以及地主资产阶级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

全剧八人,各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是他们的命运又与周朴园相牵连。

在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周萍、繁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则是一条暗线。

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雷雨》情节艺术曹禺对于自己写《雷雨》是这么说到的,“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创作者的另外一种语言形态,他们通过创作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和对人性的思考。

艺术是源于生活,也是高于生活的。

因此,创作者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现实的东西紧凑地展现在一起。

戏剧正是如此。

《雷雨》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借助了古希腊悲剧的“发现”和“突转”的结构特征,它叙述了前后30年的故事,仅仅通过“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和周公馆客厅、鲁家这么一个狭小的时空范围去表现。

戏剧冲突更加强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雷雨》的情节艺术,实在不敢说是评判,只是浅薄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雷雨》中表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众多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形成了公开的和隐蔽的一个庞杂的关系网。

当着一个关系网一步步被人发现,也就一步步突转到戏剧的最高潮。

于是,在一个小的时空范围内,作者就把一步步的把发现设计地紧凑而有巧妙。

人物与情节是难以分离的,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十分精彩。

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是曹禺手中控制的玩偶,由每一个人承担相应的任务,然后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

周朴园始终是这个悲剧的缔造者。

30年前,他勾引却又抛弃了侍女侍萍,后来又娶了繁漪这样一个勇敢地反抗封建的女人。

其骨子里的自私、虚伪、贪婪和专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然而,我认为繁漪是这个故事里面的核心人物,她完成了剧中最大的两个发现。

在这里说她是核心人物,是着眼于舞台上发展过程的过程来谈的。

其一,繁漪是一个勇敢却疯狂的女人,她忍受不了周朴园的压迫和专制,与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周萍发生了爱情。

后来得知了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下定决心请来四凤的母亲。

然而,四凤的母亲正是周朴园当年抛弃的侍女。

这样的一个巧合使过去和现在开始纠结在一起,并逐渐显露在观众面前。

其二,当周萍对繁漪的厌倦和憎恶显露出来时,繁漪已然放下了一切尊严,她向周萍“做最后一次请求”:“我现在求你,你先不要走……即使你要走,你带我也离开这里。

”而周萍却像他父亲一样,对她说:“你现在不像明白人。

”当他听说她曾经到鲁家去的时候,他就骂她:“你真是一个疯子”,只是“狠恶地”说:“我要你死。

”她一个人在客厅里面,“沉默地立起来,踱了两步”,自言自语:“奇怪,我要干什么?”这个遭受了周家父子两代人欺侮的女人,在遇到最后一次打击后,正在酝酿最后一次的报复。

于是她撕下了那些她以为的纠缠——自己、周萍、四凤、周冲的奇怪关系。

然而不想却牵扯出来了一场更大的纠葛。

这也正是全剧的高潮。

此外,在整个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贯穿的动作,其间体现了鲜明的任务性格和与人物自己紧密相关的矛盾冲突。

正是由于每个人物迥然不同的性格和各自的矛盾冲突使得人物在事件的态度上走向惊人的吻合。

这样,情节进一步发展,发现进一步深入,人物进一步丰满。

三者统一融合在一起,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向了戏剧冲突的中心。

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在周宅的客厅里”,四凤在滤药,鲁贵在擦着矮茶几上的烟具。

这一场很长,作者在这一场在中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鲁贵用威吓的手段向四凤要钱生动地交待了很多故事情节。

第一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就是周朴园和繁漪之间深刻的夫妻矛盾。

通过劝药这一动作,周朴园的封建专制和暴戾显露无遗。

繁漪无力却又竭尽一切的想要反抗。

在这一场戏中,周朴园丝毫没有让步,而繁漪在几次无奈地反复的表现看了也不由得让人生出怜悯。

此外,第一幕中,鲁大海、繁漪、周冲、周萍先后上场。

鲁大海的上场是第一次提及到了这个封建的资产阶级家庭面临的阶级矛盾。

繁漪上场则与四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内心战。

两个不同身份的女人爱着同一个男人,且这时候两人都已经心照不宣。

繁漪句句带敌意,四凤句句避答,两个女人的矛盾实际上在这不动声色的对话中被描写地很细致。

接着周冲上场。

周冲向繁漪——自己的母亲吐露了一个少男内心的悸动。

周冲是剧中的新人物。

周家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典范,封建家长制极其严重,同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阶级矛盾中充斥着很多暴力血腥和占有欺压。

这个家庭无疑是死气沉沉的。

而周冲心里面尚未成型的新思想使他成为整个家同里面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

当然,这样的新思想、新个体在封建的背景土壤中最终还是免不了悲剧的,甚至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幼稚、天真的角色。

周冲的存在不仅仅在主题上在进行封建批判之余放置一个向往未来的希望嫩芽,同时在情节的设置上成为进一步深化矛盾的要点所在。

作者首先为观众构造了两个兄弟与一个女人的三角恋情,而后来繁漪正是以此为借口找来了四凤的妈妈。

周萍上场之后,与繁漪、周冲三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儿子向母亲谈心,母亲却与哥哥在不动声色的的只言片语中针锋相对这。

周冲问周萍“知不知道母亲病了”,希望周萍可以陪陪母亲,而繁漪一句:“你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呢?”话语中充满了自嘲,一个迷恋于周萍的女人形象初露端倪。

相反,周萍不耐烦的回应却显现出来他对于繁漪的厌倦。

总之,第一幕中,前后作者着重表现了四凤和繁漪、繁漪和周萍、以及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

矛盾在叙述中逐渐开始,而情节在矛盾中也逐步铺展开了。

戏剧在第二幕中迅速发展,过去的事情逐渐露出水面,过去和现在开始交织。

开幕后,周萍和四凤的关系鲜明地摆在了舞台上,观众在第一幕中借鲁贵之口已经知道哦啊了这个事实,然而,这场戏的积极意义在于周萍这个人的形象得到了最直接的全是,并且道出侍萍不愿意女儿到富人家做帮工,和周萍晚上要去看四凤的事情,为后面的发展做了铺垫。

不过,我觉得,第二幕的高潮体现在周朴园和侍萍道出30年前恩怨。

如果这样看,引出侍萍的方式有很多中,而这里穿插着这样一个场景稍显突兀。

《雷雨》本身已极为讲究戏剧冲突的集聚性和同一性,然而在这里看来还是有些剪接不当的痕迹,似乎只是为了引出而引出。

而后,繁漪也出场了,与周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两场都是对第一场中隐藏在幕后的两种冲突的进一步深化。

繁漪与周萍的矛盾是贯穿全场的。

这恰恰实现了我之前所言的繁漪对整个故事情节框架的推动最用。

由第一幕中在周冲面前的话中有话,到第二幕中的激烈争吵,到第三幕中繁漪跟踪周萍到了鲁家,最后疯狂丧失理智的繁漪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手段。

戏剧冲突一步步酝酿到最终的爆发。

故事发展到这儿,作者安排侍萍出场了。

曹禺在整个第二幕中都穿插了催药的场景,不仅同第一幕相照应,在这里也为侍萍和周朴园的独处创造了机会。

侍萍注意到了那关闭的窗户和古老的家具,使她疑心“这屋子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她先断定“来过”,再注视着那个柜子,听说这一家姓周,最后看到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相片,终于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紧接着,在周朴园和侍萍的独处时,我们感受到一张一弛的对话。

侍萍的话语一次次地让周朴园产生想法,但两次都被侍萍灭掉。

她说她姓鲁,是四凤的妈。

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最后侍萍身份的说明是以她自己的口说出来的。

事实上,周朴园似乎已经要放弃对她的追问,而是因为侍萍自己说出来了那几件衬衣的问题。

我想这里是不能仅仅用习惯来解释的。

侍萍回答完之后很是淡定,并没有失误掩口的惊慌。

既然如此,事先希望默默带着侍萍离开以及之前回答中躲避的言辞便显得不那么前后相符了,颇有一些设计的味道。

这幕戏中,周朴园的形象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继续显示他一个封建家长的权威,一方面在侍萍真正的身份显露以前却很和善。

说他一直保留着家具仅仅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罪恶感,还是有失完整的。

他会经常拿出侍萍的照片出来看,这里面还是有怀念的味道。

只是不知道这思念从何而来,也许是在与繁漪的斗争中他自己也受到了寂寞的折磨吧,我们不得而知。

除此以外,那个深夜孤独的老人形象,以及在后来的第四幕剧中写到,他让周萍认母,并打算让侍萍留下来一起生活。

这些描述无疑给周朴园的形象加上了一些善意。

周朴园应该是悲剧的缔造者,但因此这样一个形象就显得不那么坏了。

但这里并非是第二章中的高潮,周朴园、侍萍、大海、周萍四人的冲突才是矛盾的集中点。

周朴园和鲁妈心知肚明,周朴园在继续维持他的资产阶级的形象中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感觉,侍萍则小心翼翼地审视着自己的萍,保护她的两个儿子不要纠缠,而周萍和鲁大海两个人并不知情。

两个兄弟代表着各自的阶级立场与对方发生了争执。

这样,阶级矛盾和家庭矛盾在知情与不知情的交集中纠结起来,更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情绪。

发展到第三幕,观众其实已经有了些分晓,但剧中人物还没有揭开那最大的一层面纱。

每一个人都掌握着故事的一部分,却没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轮廓。

侍萍在第三幕中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在发现周萍与四凤的关系之前,作者又曲折了一次,将周冲作为那个通向最高潮的铺垫者。

周冲到四凤家里送钱,引起了侍萍的疑心。

此时她只是抱着一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走上自己悲剧的老路的心情,逼着四凤发下了誓言。

然而周萍的出现,一切都逐渐只想一个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在这里繁漪咳仍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可以说,这样一出悲剧是在繁漪的一步步无意识的行动中走向公开的。

三幕的最后,四凤,侍萍和大海先后跑入雨中。

谈到雷雨这个意象,它作为环境主线始终穿插在全剧中。

前面几幕中多次提到房内的闷热,尤其是二幕中侍萍准备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时,“风声、雷声渐起”“风雷声更大”“外面风雷声大作”以及借助周朴园对环境作出的描写“走到窗户望外面,风声甚烈,花盆落地打碎的声音”…….雷雨的描写随着情节逐步靠向高潮也逐渐激烈起来。

发展到第三幕,雷雨与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环境描写,它不仅成功地一步步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它同时也制造出舞台上紧张的令人窒息的气氛,烘托出任务的心境。

这体现在侍萍逼迫四凤起誓一段尤为突出。

由“远处的雷声”到“雷声轰地滚过去”今儿发展到四凤不管一切地发誓——“上天的雷劈了我”。

雷声在这里轰地过去额,无疑是直击在人物内心上的惊恐,观众的心也一点点在这些恰到好处的雷声中揪起了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萍终究还是来了。

此时刚刚起誓的四凤内心该是多么的纠结和挣扎。

不管是对母亲的爱还是对周萍的不舍,她都很难以取舍,加之中国人内心对因果报应和天地的敬畏,四凤此时的艰难已不言而喻。

雷声的出现再次成功地增加了此处的戏剧效果。

第四幕又回到了周公馆的客厅里面。

一切始于这里,如今也终将终于这里。

曹禺为观众做了最后一次的曲折设计,又再次让人物在引向必然的悲剧之前经历了落差。

周萍和四凤决定今晚就走,四凤——这个单纯的女人期待着和心爱的人双宿双飞,以为这就可以抹去这过去的种种罪恶。

虽然母亲最开始并不同意,却最终在四凤已经怀孕的这个事实上作出妥协。

事情好像有了一点转机,而只有侍萍心理明白所有的事实真相,这个善良的母亲自己承受着不能言喻的痛苦。

尽管已成事实,但悲剧还尚未成为真正的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