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摘要】 后浇带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出现,已经有20多年了。它的应
用确实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创新。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
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给施工
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结合我们近年来施工工程后浇带的做
法,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理解及选用、依据、施工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
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
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
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一些构造规定。地基规范规定,同一个建筑的基础,必须落在同一个土层内,这就减小了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所以,把后浇带能解决沉降问题,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
综上所述,后浇带解决温度应力的说法可以理解,能解决沉降问题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大家在应用后交代是应该适当,对于温度应力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规范的规定适当放宽限制的长度,但相应的技术措施一定要明确,采用的施工方法一定要有实际效果。不能无
限制的应用;对于沉降方面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根据地质情况,经过准确的计算(这实际是不可能的做得到的),适当的采用。
对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各规范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工程中若将后浇带混凝土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增设加强筋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的方法同时采用,能够满足不同规范的要求,但这样就造成了工程上的浪费。其实后浇带只是施工缝的一个特例,后浇带混凝土只要采用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即可,并不需要强制将后浇带混凝土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如采用加强筋,也可将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改为普通混凝土,同样也能弥补混凝土干缩的问题,但是后浇带内钢筋的增多会给支设模板带来更大的难度。在施工时就因为加强筋的设置使工程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加强筋。
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与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
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三、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1.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
作为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 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1.1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1.2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其他支撑的拆除时间以该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和上一层梁砼强度≥75%设计值为准)。早拆支撑的间距应以计算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悬挑梁所能承担的荷重,其他荷载(包括本层结构部分荷载和上一层结构施工荷载)由早拆支撑承担。如果一般φ48壁厚3mm普通钢管受力不够(或间距过密时),应换撑120×120或150×150方木。
1.3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可靠拉结,以防失稳。
1.4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砼漏浆而使后浇带底部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2.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后浇带性质认真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施工中要区别后浇带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
2.1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前,其两侧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砼的自由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