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设计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来水水处理》课件
促进经济发展
水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的重要资源 ,优质的水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 条件。
自来水处理的流程
混凝
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 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易于沉降 的大颗粒。
过滤
通过砂滤、活性炭等介质进一 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
原水取水
从天然水源中取水,并进行初 步的澄清处理。
沉降
使凝聚后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 下自然沉降,与水分离。
《自来水水处理》ppt课件
目录
• 自来水处理概述 • 原水处理 • 消毒与净化 • 自来水输配系统 • 自来水处理技术的新发展
01
自来水处理概述
自来水处理的意义
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维护生态环境
自来水是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 源,通过处理确保水质安全,预防水 源性疾病的传播。
对自来水进行适当处理,有助于保护 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 发展。
消毒
采用加氯、加臭氧等手段杀灭 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水质 安全。
自来水处理的方法
01
02
03
物理法
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 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 。
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向水 中添加混凝剂、消毒剂等 化学药剂。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来 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实现 水质净化。
02
原水处理
原水取水
过滤
过滤原理
过滤的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将杂质截留在介质 表面或内部,使水通过介质流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方式
过滤方式包括表面过滤、深层过滤、膜过滤等,应根据原水水质和 供水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
滤料选择
过滤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料,如砂、活性炭等,应根据水质和过 滤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滤料。
纯水处理工艺介绍PPT课件
4、产水电导≥15ΜΩ.cm的处理工艺
⑴预处理+一级RO+混床
处理工艺流程①: 原水箱 原水泵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保安过滤器
紫外杀菌装置 纯水泵
中间水箱 一级RO
一级高压泵
精密过滤器
混床
膜过滤器
用水点
第9页Pag/e共59 5页
⑵预处理+二级RO+EDI
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箱 原水泵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保安过滤器
紫外杀菌装置 纯水泵
中间水箱 一级RO
一级高压泵
精密过滤器
混床
超纯水箱
终端供水泵
膜过滤器
用水点
第11P页age/共1155页
⑵预处理+二级RO+EDI+抛光
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箱 原水泵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保安过滤器
二级RO 二级高压泵
中间水箱 一级RO
一级高压泵
纯水箱
活性炭过滤器
保安过滤器
紫外杀菌装置 纯水泵
中间水箱 一级RO
一级高压泵
精密过滤器
EDI装置
膜过滤器
用水点
对与工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还有原水水质。所以在对客户说明 其处理工艺时,首先要去了解客户的原水水质。并不是说原水是自来水就不用了 解其水质状况。不同地方的自来水差别也很大。
第8页Pag/e共58 5页
悬浮颗粒、有机物等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同时,吸附于
活性炭表面的氯(次氯酸)在炭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被还原成氯离子,从而有效
地去除了氯,确保出水余氯量小于0.1ppm,满足RO膜的运行条件。随时间推移活
水处理课件
设备选型
在选择微滤和超滤设备时,应考虑水质特点、处理水量、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常用设备 有板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其中中空纤维式具有高通量、易清洗等优点,被广 泛应用。
纳滤、反渗透原理及设备选型
纳滤原理
利用纳滤膜拦截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实现水的深度净化。纳滤膜的孔径一般为1-100纳 米,操作压力较高。
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前景
现状
全球水处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前景
随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处理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水处理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应用于更多领域 ,如水资源回收、海水淡化等。
CHAPTER 02
水源与水质分析
水源类型及特点
数据采集与存储
实现水质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实 时采集和存储。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水质数据进行 深入挖掘和可视化展示。
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
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水质异常预警和 决策支持功能。
THANKS
[ 感谢观看 ]
活性污泥法工艺
包括曝气池、二沉池、回流污泥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等部分,通过曝气向废 水中供氧,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原理及工艺
生物膜法原理
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截 留悬浮物和去除溶解性污染物。
生物膜法工艺
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通过附着在载 体表面的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污染 物的去除。
CHAPTER 07
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技术在水处理 中应用
在线监测仪器选择与安装要求
在选择微滤和超滤设备时,应考虑水质特点、处理水量、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常用设备 有板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其中中空纤维式具有高通量、易清洗等优点,被广 泛应用。
纳滤、反渗透原理及设备选型
纳滤原理
利用纳滤膜拦截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实现水的深度净化。纳滤膜的孔径一般为1-100纳 米,操作压力较高。
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前景
现状
全球水处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前景
随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处理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水处理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应用于更多领域 ,如水资源回收、海水淡化等。
CHAPTER 02
水源与水质分析
水源类型及特点
数据采集与存储
实现水质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实 时采集和存储。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水质数据进行 深入挖掘和可视化展示。
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
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水质异常预警和 决策支持功能。
THANKS
[ 感谢观看 ]
活性污泥法工艺
包括曝气池、二沉池、回流污泥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等部分,通过曝气向废 水中供氧,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原理及工艺
生物膜法原理
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截 留悬浮物和去除溶解性污染物。
生物膜法工艺
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通过附着在载 体表面的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污染 物的去除。
CHAPTER 07
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技术在水处理 中应用
在线监测仪器选择与安装要求
水处理技术PPT课件
第7页/共71页
多层滤料滤池接近理想滤料滤池,最常见为双层和三层滤 见下图,总体布置原则:颗粒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密度小 的在上面,密度大的在下面.
第8页/共71页
3.2过滤水力学
• 在过滤过程中,滤层中悬浮颗粒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过滤过程中水力条件的改变. • 过滤水力学研究的就是过滤时,水流通过滤层的水头损失变化、滤速的变化。
18~20
强制滤速 (m/h)
10~14 14~18
20~25
3.球度系数与形状系数
球度系数
同体积球体表面积 颗粒实际表面积
滤料颗粒的形状系数为:
1
第26页/共71页
•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滤料形状与其球度系数和形
状系数,滤料颗粒的形状示意见下图
表 滤料颗粒的形状及其球度系数、形状系数、孔隙率
m
3 0
(
1 • d0
)2 l0
h0——水头损失
v——滤速
m0——滤料孔隙率
d0——滤料球体直径
L0——滤料孔隙率
Φ ——球度系数
第11页/共71页
过滤水头损失与滤速与孔隙率均有关,随着过滤 的进行,孔隙率变小,此时如果滤速不变,则 水损增加,如果水损不变,则滤速增大。引出 两种过滤方式:
等速变水头过滤 等水头变速过滤
于是:
L(1 m) L0 (1 m0 )
故: 3.冲洗时间
e m m0 1 m
第32页/共71页
4.常用数据
序号
1 2 3
表
滤层类型
冲冲洗洗强强度度 、 膨 胀膨胀度度和 冲 洗 时冲间洗时间
(L/s•m2)
(%)
(min)
石英砂滤料
12~15
多层滤料滤池接近理想滤料滤池,最常见为双层和三层滤 见下图,总体布置原则:颗粒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密度小 的在上面,密度大的在下面.
第8页/共71页
3.2过滤水力学
• 在过滤过程中,滤层中悬浮颗粒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过滤过程中水力条件的改变. • 过滤水力学研究的就是过滤时,水流通过滤层的水头损失变化、滤速的变化。
18~20
强制滤速 (m/h)
10~14 14~18
20~25
3.球度系数与形状系数
球度系数
同体积球体表面积 颗粒实际表面积
滤料颗粒的形状系数为:
1
第26页/共71页
•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滤料形状与其球度系数和形
状系数,滤料颗粒的形状示意见下图
表 滤料颗粒的形状及其球度系数、形状系数、孔隙率
m
3 0
(
1 • d0
)2 l0
h0——水头损失
v——滤速
m0——滤料孔隙率
d0——滤料球体直径
L0——滤料孔隙率
Φ ——球度系数
第11页/共71页
过滤水头损失与滤速与孔隙率均有关,随着过滤 的进行,孔隙率变小,此时如果滤速不变,则 水损增加,如果水损不变,则滤速增大。引出 两种过滤方式:
等速变水头过滤 等水头变速过滤
于是:
L(1 m) L0 (1 m0 )
故: 3.冲洗时间
e m m0 1 m
第32页/共71页
4.常用数据
序号
1 2 3
表
滤层类型
冲冲洗洗强强度度 、 膨 胀膨胀度度和 冲 洗 时冲间洗时间
(L/s•m2)
(%)
(min)
石英砂滤料
12~15
水处理各种工艺流程介绍 ppt课件
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
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 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
ppt课件
39
曝气方法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 • 鼓风曝气
又称压缩空气曝气,主要由曝气风机及专用曝气器组成。 采用这种方法的曝气池,多为长方形混凝土池,池内用隔 墙分为几个单独进水的隔间,每一隔间又分成几条廊道。 污水入池后顺次在廊道内流动,至另一端排出。空气是用 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成 为气泡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扩散装置 有多孔管、固定螺旋曝气器、水射器和微孔扩散板等四种 不t课件
4
方法:物理处理方法
设备:格栅、筛网、沉砂池、沉淀池、隔 油池等构筑物 目标污染物: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油,初 步调整pH值 效果: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
ppt课件 5
污水一级处理的工艺
调节池 格栅 沉砂池 沉淀池
ppt课件
6
I.调节池
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 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 行,需对污水的水量 和水质进行调节。
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 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 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 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 平衡水温。
ppt课件 7
II.格栅
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 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 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 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截留效果取决于缝 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平面 曲面 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②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
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个/mL, 自养菌数量略低。其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等,它是降解污 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的功能,但丝状菌大量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 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细菌。其 出现的顺序反映了处理水质的好坏(这里的好坏是指有机物 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虫和游泳型纤毛虫;当 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 虫、聚缩虫、盖纤虫等。
水处理新工艺全解PPT课件
第12页/共20页
工艺特点
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简单 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好 可与原本的绿化和生态景观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工程建设较复杂,较其他几种系统需要更多的前期投资 对前处理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土壤堵塞
第13页/共20页
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和填 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 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 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 的洼地等。应用自然生态系统中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 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第3页/共20页
优缺点 优点:操作管理方便、设备简单、运行管理费用和基建投 资低、净化效果好、处理能耗低等。
缺点: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主要用于村镇地区,应 用还受到很多限制。在我国,CRI系统的研究基本上还 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4页/共20页
2、慢速渗滤
慢速渗滤是将废水投配奥有 作物的土壤表面,废水在径流地表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得到充分净化的 方法。
第1页/共20页
1、快速渗滤
快速渗流是采用处理场 土壤渗透性强的粗粒结构的 砂壤土或砂土渗滤得名的。 废水以间歇方式投配于地面, 在沿坡流动的过程中,大部 分通过土壤渗入地下,并在
原理:其核心是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天然渗河滤砂、过 程陶中粒和得煤到矸净石化等。为主要
渗滤介质代替天然土层, 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力负荷。CRI系统通常采用淹水 和落干相交替的工作方式 ,利用土壤含水层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 , 通过截留、 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多 种工业废水,包括化工、石油化 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冶 炼等各种废水,后又推广应用为 雨水处理,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 第14页物/共2生0页态 环 境 。
工艺特点
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简单 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好 可与原本的绿化和生态景观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工程建设较复杂,较其他几种系统需要更多的前期投资 对前处理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土壤堵塞
第13页/共20页
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和填 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 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 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 的洼地等。应用自然生态系统中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 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第3页/共20页
优缺点 优点:操作管理方便、设备简单、运行管理费用和基建投 资低、净化效果好、处理能耗低等。
缺点: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主要用于村镇地区,应 用还受到很多限制。在我国,CRI系统的研究基本上还 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4页/共20页
2、慢速渗滤
慢速渗滤是将废水投配奥有 作物的土壤表面,废水在径流地表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得到充分净化的 方法。
第1页/共20页
1、快速渗滤
快速渗流是采用处理场 土壤渗透性强的粗粒结构的 砂壤土或砂土渗滤得名的。 废水以间歇方式投配于地面, 在沿坡流动的过程中,大部 分通过土壤渗入地下,并在
原理:其核心是采用渗透性能较好的天然渗河滤砂、过 程陶中粒和得煤到矸净石化等。为主要
渗滤介质代替天然土层, 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力负荷。CRI系统通常采用淹水 和落干相交替的工作方式 ,利用土壤含水层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 , 通过截留、 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多 种工业废水,包括化工、石油化 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冶 炼等各种废水,后又推广应用为 雨水处理,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 第14页物/共2生0页态 环 境 。
水处理技术 ppt课件
污水中的氮有四种,即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危害:消耗水体中溶解氧;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形成 水华、赤潮;引起鱼类死亡,导致水质迅速恶化。
关于氮的几个指标:
TN:一切含氮化合物以N计量的总称。
有机氮:主要指蛋白质和尿素。
氨氮: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或直接来自含氮工业废水。
TKN: TN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不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ppt课件
6
减少
温度
常引起水
体热污染
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
物
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理
色度
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 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性
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
指
嗅和味
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
气等污染物质
标
溶解物质
固体物质
挥发性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
固定性物质
16
污水处理技术
化学混凝 沉淀法
化学混凝 气浮法
化学混凝 法
(二)化学 处理法
中和法
氧化还原 法等
化学沉淀 法
ppt课件
17
污水处理技术
离子交换
吸附
电渗析
(三)物理化学处理法
反渗透
超过滤
ppt课件
18
污水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 SBR
普通活性污泥法 (四)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 接触稳定法
ppt课件
有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
机
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大面积油膜将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关于氮的几个指标:
TN:一切含氮化合物以N计量的总称。
有机氮:主要指蛋白质和尿素。
氨氮: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或直接来自含氮工业废水。
TKN: TN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不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ppt课件
6
减少
温度
常引起水
体热污染
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
物
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理
色度
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 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性
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
指
嗅和味
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
气等污染物质
标
溶解物质
固体物质
挥发性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
固定性物质
16
污水处理技术
化学混凝 沉淀法
化学混凝 气浮法
化学混凝 法
(二)化学 处理法
中和法
氧化还原 法等
化学沉淀 法
ppt课件
17
污水处理技术
离子交换
吸附
电渗析
(三)物理化学处理法
反渗透
超过滤
ppt课件
18
污水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 SBR
普通活性污泥法 (四)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 接触稳定法
ppt课件
有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
机
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大面积油膜将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地下水处理工艺ppt课件
应→过滤 原水→加药混合→反
应→沉淀→过滤
除铁效果好,运行费 用高,应用较少
原水中铁以络合形式 存在,用空气中的氧 难于氧化时
可编辑课件PPT
5
地下水经曝气充氧后,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发生如下反应:
4 F e 2 O 2 1 0 H 2 O 4 F e ( O H ) 3 8 H
实践证明,提高pH值可使氧化速率提高,如果pH值降 低,氧化速度则明显变慢。
可编辑课件PPT
23
五、地下水的消毒
如果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就无需其他水处 理程序,只需消毒即可,如果是加氯消毒, 其加氯量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后的清洁的 地表水一样。
可编辑课件PPT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色的氢氧化铁覆盖膜即具有催化作用的活性滤膜,出水含铁量也
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达到最低。从过滤开始到出水达到处理要
求这段时间,称为滤料的成熟期。
可编辑课件PPT
6
二、地下水除锰方法
锰常与铁共存于地下水中,其化学性质与铁也相近,但在 pH值中性范围内,几乎不能为溶解氧所氧化,必须在催化剂 的作用下才能被氧化,不能依靠自然氧化法去除,因此地下水 除锰要比除铁困难。
15
四、地下水除氟
氟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水源不同程度地含有氟离 子。一般认为,微量的氟是人体所必需的,有利于骨骼的坚 固性,有一定的防龋作用.但过量的氟对人体是有害的,主 要损害牙齿的釉质、骨骼的成骨和破骨活动,并影响全身各 组织器官,轻者出现氟斑牙和全身各个骨骼及关节部位疼痛 等症状,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机能障碍,严重者呈现 躯干变形和瘫痪,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PPT(共 48张)
• 我国大多数水厂出水厂的余氯一般控制在1 mg/L左右,夏 季水温高时采用更高的数值。最高限值是4 mg/L。
• 二氧化氯制备 • 我厂采用氯酸钠盐酸复合式二氯化钠制取
法。该法是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反应 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气体通 过水射器投加到水中。 • 反应式: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三、水处理工艺流程内容
1、混凝
• 定义: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 中难于自然沉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相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俗称矾花)。
• 水中的悬浮物有藻类、细菌、细小颗粒物、 粉沙等
•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硫酸铝、聚 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 酸铁、明矾等)
• 絮凝反应池: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进入絮凝反应池中, 通过颗粒间的絮凝作用,矾花颗粒逐渐长大,从而沉淀下 来。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地表水
一、概述
• 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 给水处理可以分为两 大类:饮用水处理、 工业用水处理。
饮用水处理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 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 工艺基础上,增 加与处理和深度 处理的饮用水处 理工艺
其他特殊处理工 艺
二、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 1、地表水为水源时,饮用水常规处理的主 要去除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 和病原微生物,采用的技术包括:混凝、 沉淀、过滤、消毒。
二氧化氯是极为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在水的 PH值为6~9的范围内,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仅次 于臭氧,优于或等于(PH值较低时)游离氯。优 点:对细菌和病毒的消毒效果好;在水的PH值为 6~9的范围内消毒效果不受PH值影响;稳定性好, 能在管网中保存较长时间,起剩余保护作用;即是 消毒剂,又是强氧化剂,对水中多种有机物都有氧 化分解作用,并且不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缺点: 费用较高;二氧化氯分解的中间产物亚氯酸盐对人 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在使用中必须予以注意。
• 二氧化氯制备 • 我厂采用氯酸钠盐酸复合式二氯化钠制取
法。该法是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反应 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气体通 过水射器投加到水中。 • 反应式: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三、水处理工艺流程内容
1、混凝
• 定义: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 中难于自然沉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相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俗称矾花)。
• 水中的悬浮物有藻类、细菌、细小颗粒物、 粉沙等
•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硫酸铝、聚 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 酸铁、明矾等)
• 絮凝反应池: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进入絮凝反应池中, 通过颗粒间的絮凝作用,矾花颗粒逐渐长大,从而沉淀下 来。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地表水
一、概述
• 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 给水处理可以分为两 大类:饮用水处理、 工业用水处理。
饮用水处理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 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 工艺基础上,增 加与处理和深度 处理的饮用水处 理工艺
其他特殊处理工 艺
二、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 1、地表水为水源时,饮用水常规处理的主 要去除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 和病原微生物,采用的技术包括:混凝、 沉淀、过滤、消毒。
二氧化氯是极为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在水的 PH值为6~9的范围内,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仅次 于臭氧,优于或等于(PH值较低时)游离氯。优 点:对细菌和病毒的消毒效果好;在水的PH值为 6~9的范围内消毒效果不受PH值影响;稳定性好, 能在管网中保存较长时间,起剩余保护作用;即是 消毒剂,又是强氧化剂,对水中多种有机物都有氧 化分解作用,并且不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缺点: 费用较高;二氧化氯分解的中间产物亚氯酸盐对人 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在使用中必须予以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于大中型水厂;每道隔板的间距L等于槽宽(1-2)B;缝隙流速 1m/s,最后一道隔板后中水深不小于0.4-0.5米,槽中流速0.6m/s,
混合池中设3道隔板;
设计计算
水流通过隔板孔洞的水损为h=0.13V2;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11
0.>30.~4m 0.>5m
其它水力混合方式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3
中国水处理工艺发展历程
80-90年代
向现代化发展阶段 改革开发,经济高涨,给水建设的高潮。水源水质恶化, 有机污染防治成为重点,生物处理取得重要进展。
供水系统:长距离输水工程,区域供水工程 建设特色:浅层平流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变频供水、水厂自动化、水
设计要点
流速1m/s左右,水量变化不大水厂,一般取2-3段; 水头损失0.5-0.8米,一般小于0.5m
计算公式
水头损失: H=0.1184×n×(Q2/D4.4) 式中:Q-流量(m3/s);D-直径(m); N-单元数量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9
扩散混合器
构造 优缺点 同静态混合器 设计要点
跌水
进 水 管
水跃
药 剂 出 水 管
涡流
图2-3 跌水混合装置 进水
药 剂
图2-4 水跃混合设施
Hale Waihona Puke 来回隔板出水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12
板
出水管
挡
定
机械混合
H
固
b
浆板
进水管
d
H6
基本构造
厂布置(密集型、半埋式等) 典型工程:北京水源九厂(100)、上海长桥水厂(140)、引滦入津、深圳
梅林水厂(60)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4
水处理工艺概述
1 常规处理工艺
混合 水力混合、机械混合 絮凝 水力絮凝、机械絮凝 沉淀和澄清 平流沉淀、斜管沉淀、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 过滤 快滤池、双阀滤池、无阀滤池、V型滤池、虹吸滤池
混合方式
1. 水力:管式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隔板、跌水、水跃 2. 机械:浆板式、推进式、涡流式 3. 水泵混合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7
水泵混合
优点:混合效果好、节省设备和动力 缺点:管理复杂、管道距离长不能使用、对水泵叶轮有轻微腐蚀 设计要点:加水封箱,防止吸水管吸入空气;原水泵房距絮凝池管道
800
440
500
600
700
250
300
350
400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10
进水
加药管
2b
2b
隔板混合池
1
1
b b
加药管
平面图
构造
0.13V2
0.13V2
0.13V2
优点:构造简单、混合效果好
溢流管
1-1剖 面 图
缺点:难以适应水量、水温变化,占地面积大,水头损失大
设计要点:
中国
记录:1637年有明矾净水记录 1879 旅顺龙引泉供水 1882 上海建设了第一座取用地表水源的水厂-杨树浦水厂 至1949年,全国只有72个城市建有水厂,日供水量达240万吨,供水管道
6600公里,这些水厂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或租界地区,很少由我国自行设计 至 1997年,供水城市668个,日供水量为2.06亿吨,供水管道21.6万公里
科学研究、技术理论 对斜管沉淀池、脉冲澄清池、滤池的改进设计研究;杭 州避咸蓄淡水库、金山石化总厂和秦山核电站海水取水工程;高浊、低温低浊 水、除铁除锰理论和技术;完成第一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1973)修编工 作
典型工程 受文革影响,工程不是很多,主要有:兰州西固二期、 武钢二号水 源泵站(国家设计1等奖)、株洲第三水厂(70万)
2 预处理工艺
3 深度处理工艺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5
水处理工艺发展
深度处理、预处理工艺发展(水源污染) 反应器理论在构筑物设计中应用(优化设计) 科学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工程经济学) 仪表自动化监控设计 水厂排泥水处理 小型成套净水装置和水厂设计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
适用于中小规模水厂,孔板滤速采用1.0-1.5m/s,混合器长度不小于 500mm,水头损失一般0.3-0.4m
水头损失计算h=ζ×v22/(2g) v2=v1(d1/d2)2
d1-进水管直径; d2-孔板孔径; V1-进水管流速;v2-孔板空口流速
d1
400
d2
200
d3
200
500
600
700
长度不宜大于120米 近几年很少采用,原因如下:水泵混合G值达不到要求;水泵出水合
并成后重新分成数根进入絮凝池,难以精确计量,不宜进行自控;一 般水厂原水泵房与絮凝池距离较长。在管道形成絮体,进入絮凝池被 破碎,影响絮凝效果。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8
管式静态混合器
构造及原理
根据叶片构造分成成对分流、交混混合、旋涡反向旋流,投药管插入管内1/3处。 优点:设备简单、维护方便、混合效果好、不需要土建构筑物 缺点:受水量变化影响大;水头损失大;混合器结构复杂。
第0章 概论
0.1 水处理工艺重要性
出水水质、运行成本、工程投资
0.2 水处理工艺历史 0.3 水处理工艺综述 0.4 水处理工艺发展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1
水处理工艺历史
世界范围内
记录:公元前2000年
1804 英国 巴士列 首先应用沉淀过滤; 1884 美国 桑莫维利建成第一座经混凝沉淀的快滤池处理工艺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6
混合
目的
将药剂充分、快速、均匀扩散于水体
基本要求
1. 混合时间:10-60s 2. 搅拌G值:600-1000s-1 3. 高分子絮凝剂,混合不宜过分急剧 4. 与后续构筑物越近越好,尽可能直接连接,最长距离不宜超过120米 5. 与后续构筑物连接管流速宜控制在约0.8-1.0m/s。
2020/10/8
水处理工艺设计-给水
2
中国水处理工艺发展历程
50年代
始创阶段 学习苏联经验和理论,苏联专家协助和自我技术革新 典型工程:包头钢厂取水工程、上海(30万吨/日)、福州洪山桥水厂
60-70年代
创新和成熟阶段 脱离苏联影响,走向百花齐放、吸收各国先进技术阶段,创 立了我国设计、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体系,在科学研究、技术理 论、工程设计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