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3 速度公式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1.物体运动规律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等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速度×时间-直线匀加速运动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匀变速运动公式: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2-自由落体公式:位移=1/2×重力加速度×时间²2.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合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 功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 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 × F₁ × F₂ × cosθ)3.能量公式-功和能量的关系:功=能量变化-势能公式: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4.压力公式-压力公式:压力=力/面积5.电学公式-电流公式:电流=电荷/时间-电阻公式: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公式:电功率=电流×电压-电能公式:电能=电功率×时间6.光学公式-焦距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7.热学公式-摩尔定律:理想气体的压力与摩尔数成正比,与温度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PV=nRT这些是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的一部分,通过应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许多与力学、能量、电学、光学、热学等相关的问题。

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3.1机械运动(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3.1机械运动(练习)
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往往会发生变化,例如汽车的加 速和减速、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等。
加速度的应用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 量,在汽车和航天领域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例如安全性能的评估、火 箭发射等。
瞬时速度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物体 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例如赛车比赛 中的计时、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控制 等。
04 机械运动的实验探究
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源自总结词通过实验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 规律。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打点计时器、 纸带等工具,通过测量纸带上点之间 的距离,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 度,从而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 规律。
变速运动的实验探究
总结词
通过实验探究变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
摩擦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是阻止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在机械传动、刹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
滚动摩擦是物体滚动时产生的阻力, 在机械设计中常常需要考虑滚动摩擦 的影响,例如轴承的设计和使用。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例如在推箱子时,需要克服静摩擦力 才能使箱子开始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测量距离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 间可以用来计算距离,例 如汽车的速度表。
预测时间
已知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可以预测所需的时间,例 如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 时间。
自动化生产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物体 按照设定的速度和路径进 行匀速直线运动,确保生 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变速运动的应用
速度的变化
机械运动的形式
01
02
03
04
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如行驶的 汽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3章3.1.3速度公式的应用习题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3章3.1.3速度公式的应用习题课件

培优探究·拓展练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解:已经求出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25 mm/s,由图乙可知,相邻两波峰的间距为 20 mm, 故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 t′=sv′=2250mmmm/s=0.8 s,故 乙的心率 n=06.08次/min=75 次/min。
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 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夯实基础·巩固练
4 小榆和小月约好周末一起去公园游玩,小榆和小月家
整合方法·提升练
11 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的s-t图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 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 0—t1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t2—t3时间内汽车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 由图像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 s)a、b、c 的路程关
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va>vb>vc;由 s-t 图像知,t=5 s 时,sa-sb=3 m>2 m,sa-sc=4 m>2 m, sb-sc<2 m;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的 图像可能是图线 b,也可能是图线 c。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 由题意,可知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v1=1.5 m/s 时,
冰壶的滑行距离 s1=9 m,则 k=vs112=(1.59 mm/s)2=4 s2/m, 当冰壶以 3.0 m/s 的速度被掷出时,冰壶的滑行距离 s2= kv22=4 s2/m×(3.0 m/s)2=36 m。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第三章第一节 速度公式应用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第三章第一节  速度公式应用
V乙=s乙/t乙=7200m/180s=40m/s V甲〉V乙
答: 甲车比乙车快。
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00km,它的速度 是多 少米/秒?
P48
讨论:利用公式 v =
s
t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变速运动中,利用公式 v = t 能够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 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巩固练习
一人沿一平直马路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解: V=
s t
15 米 = 25 秒
=0.6 米/秒
探索与思考
路程/米
例5.如图是一骑自行车 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 200 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根据图线能够获得的合理 100 信息有:
骑车者
跑步者
速度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叫 速度 。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速度 =
路程 时间
V=
s t
4、单位: 米/秒 (m/s)
m.s 读作“米每秒” -1
-1
或千米/时
(Km/h) 读作“千米每时”
Km.h
试比较 “1米/秒”的意义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参赛者 成绩/s A 13″6 B 14″ C 参赛者 14″7 成绩/m D 380 E 385 F 367
2. D、E、F三位同学进行100秒定时跑步比赛, E 成绩如表2,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同学。这采 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 用的比较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比较A与E的两同学谁跑的快? 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春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312速度习题浙教版PPT课件

春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312速度习题浙教版PPT课件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7.【中考•台州】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
速为 216 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 10 秒,
则隧道长度约为( B )
A.60 米
B.600 米
C.2 160 米
D.7 776 米
点拨:单位换算成统一,根据s=vt进行计算。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
两点间距离为 s,则( B )
A.v 甲>v 乙,s=16 m B.v 甲>v 乙,s=8 m C.v 甲<v 乙,s=16 m D.v 甲<v 乙,s=8 m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根据图像知,当 t=6 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12 m,
当 t=12 s 时,乙通过的路程为 8 m,根据 v=s/t 可知,v 甲>v 乙。由图像可知,经过 6 s 时,甲行驶 的路程为 12 m,乙行驶的路程为 4 m,所以两出发 点间的距离为 s=s 甲-s 乙=12 m-4 m=8 m。
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
个定值,也就是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点拨: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科学量,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 v=st的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B )
A.速度 v 与路程 s 成正比
B.速度 v 与路程 s、时间 t 没有关系
C.当速度 v 一定时,路程 s 与时间 t 成反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第三课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第三课课件

列车
桥 450米
150米
新知讲解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 s = 450 米 +150 米= 600 米 已知列车的速度 v = 108 千米 / 时= 30 米 / 秒, 由公式:v =s /t 可推得 t =s/v,所以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 =s/v =600米/30米 / = 20秒 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 秒
无论是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
参考答案:列车全部通过大桥,就是从车头开始到车尾离开桥为止,可知列车车头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长度与桥梁长度之和。
B.10m/s 参考答案:
常用单位:1米/秒( m/s)和1千米/时。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
m,图中的a点表示
新知讲解
练习2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C )
A.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 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米
课堂练习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课堂练习
4.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此可判断___甲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1_0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___甲__、___乙__二__人__相__遇____。
课堂练习
5. 随着向莆铁路的开通,三明进入了动车时代。如图所示的是从三 明北站开往建宁的“和谐号”动车,若该动车以200 km/h的速度运 行,从三明北站到建宁大约需要0.7 h,则此过程动车通过的路程约 为( B ) A. 1 400 km B. 140 km C. 14 km D. 1.4 k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PPT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PPT课件

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
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
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
的速度为 5 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4
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
速度7为.5
米/秒。
.
30
(2013宁波-29)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
作用力
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
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
11
8.(2013,衡阳)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 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 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
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
在实施绿波的12km路段用时10min,比实施前减少了5min,
该车平均速度提高了
24 km/h。从节能减排角度
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
是 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
31
(2013舟嘉-37)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的时间长短中包含 着许多科学道理。
(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 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
12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例1】(2013,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
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
的运动情况是( D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3.1机械运动(48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3.1机械运动(48张PPT))

2.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 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不能认为速 度与时间成反比。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并不是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彼选为
参照物;不会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来判断所选取的
参照物。 ✓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合理利用公式
v;st平均速度
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利用速度公式求路程时,容易忽略
往返运动中的时间。
✓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精确测量时忘记估读;正确地
估测物体的长度。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答:该飞机飞行0.5h通过的路程为36000米。
分析:知道飞机5min飞了60km,就可以算出飞机的速度, 由于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的运动,所以飞机 的速度就是60km/5min。
返回
例题解析
A
B
C
例8:如上图,AC=90cm,AB=36cm。问AB、BC、AC的平均 速度分别为多少m/s?
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 是 1.90 cm , 刻 度 尺 的 分 度 值 是 1mm 。
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 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返回
例题解析
例2:下图中秒表显示的时间为 100s。

7-3-1-2速度及其公式的应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

7-3-1-2速度及其公式的应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高效学习(浙教版)

第1节机械运动第2课时速度及其公式的应用A知识要点分类练夯实基础知识点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如图3-1-8所示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科学上采取▲(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甲乙图3-1-8【答案】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观众【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分析】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详解】如图所示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观众。

2、小李和小王两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

小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

”小王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

”对于他们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知识B、只有小王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可行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答案】C【解析】(1)运动的快慢与路程的大小和通过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两个因素有关,在比较快慢时要综合这两个因素考虑;(2)生活中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多见,例如在径赛中都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是一道基础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1节 机械运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1节 机械运动
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D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 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解: v s 100m 10m/s t 10s
(五)回声测距类计算
例1、向月球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 共需2.56秒,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求月球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解:
S Vt 3108 m/s 2.56s 7.68108 m
距离 路程 7.68 108 m 3.84 108 m
C
反馈练习
3、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远离山崖行驶,鸣笛后2s 听到回声,问: 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15℃空气)
解: s车 v车t 15 2 30(m) s声 v声t 340 2 680(m)
s s声 s车 680 m - 30m 325 m
2
2
反馈练习
16km 40 会看标志牌
图像表示:
(一)简单计算
例一、 根据天气预报,12号台风以20m/s的速度向某 地移动,台风中心距离该地180km,预计几小时后台 风将到达该地?
解:
20m/s 203.6km/h 72km/h
t S 180km 2.5h V 72km/ h
(一)简单计算
例二、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 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 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
练习一、如图10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小球从A点到D平均速度是 0.075 m/s, 小球从D点到F平均速度是 0.2 m/s, 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5 m/s。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机械运动课时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机械运动课时2
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吗?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的运动大多数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的速度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公式v=—ts—计算出来 的速度不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
慢。
平均速度
如果只需要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 程)内的运动速度,可利用公式v=—st来计算物体在这一 段时间(或这一段路程)内的运动速度,这样算出的速 度叫平均速度。
速度计算的解题格式 解:1.公式
2.代入数据 3.计算结果(附单位) 4.答
巩固练习:
1. 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00km,它的速度是多少米 每秒?
解:V=
s t
1400Km = —2—h —
= 700km/h = 194.4米/秒
答:飞机的速度是194.4米/秒。
利用公式v=—st 计算出来的速度,能够描述做匀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
运动类型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
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的路程不相等
快慢的表 示方法
速度
v=
s t
可表示任意一段路程
上的速度
平均速度
v=
s t
总路程动快慢常用的方法: 二、速度的概念:
教学课件
科学 七年级下册 ZJ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2课时
机械运动的分类
曲线运动
机械 运动
直线 运动
匀速 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 变速 运动快慢改变方向不变
第1节 机械运动
上课时间快到了,但 你还没到学校,这时 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课件:机械运动(2)27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课件:机械运动(2)27张PPt

=72km/h=20m/s
6 m/s=40 m/s ,也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有三种方法:
54千米/时=_1_5__米/秒 t=2min=2 ×60s=120s
5s × 340m/s 某人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3秒后,该人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
(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距离。
=510m
②已知:s =1.6km+200m
=1.6× 1000m+200m
=1600m+200m=1800m
v=20m/s
求:t
据v=s/t
得t=s/v=1800m÷ 20m/s
=90m/s
答:略。
当堂练
7. 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 160km 处,正以20km/h的速度沿直线向该 地接近.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 将到达该地?
(1)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距离。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36km,一列火车约用1.
=0. =0.
就是相当于每秒行驶40米。
例2、某人跑步的速度是4m/s, 这表示他的快慢程度是每秒跑4m. 相当于每小时跑多少千米呢?
因为1m/s=3.6km/h,所以4 m/s=4 ×3.6km/h=14.4 km/h,也就是相当于每小 时跑14.4千米。
据v1= s1/ t1 =1000km ÷16h =62.5km/h = v2 据v2 = s2 / t2
得t2 = s2 / v2 =700km ÷ 62.5km/h =11.2h
例9、一列火车长200米,以25米/秒的 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隧道,求火车 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解:已知:s=200m+1.6k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课件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课件2

(2)数学式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观众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跑过的路程,跑在最前面的跑得最快。
观众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跑过的路程,跑在最前面的跑得最快。
观众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跑过的路程,跑在最前面的跑得最快。
(3)单位 第1节 机械运动(第2课时)
运动员是同时起跑的,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得最快。
例1 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 。常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观众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跑过的路程,跑在最前面的跑得最快。
-1
用的单位还有km/h。
二、新知讲解
(4)单位换算
1 km/h 1000 m 5 m/s 3600 s 18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新知讲解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讨论:在不知道运动员成绩的情况下,怎样得知哪 位运动员跑得最快?
运动员是同时起跑的,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得最快。
二、新知讲解
裁判员比较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最少的运动员跑得 最快。
观众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跑过的路程,跑在最前面的跑得 最快。
B.炮弹的飞行速度
第1节 机械运动(第2课时)
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际上是“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C.36 km/h
D.1250 cm/s
讨论:在不知道运动员成绩的情况下,怎样得知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新知讲解
问题思考 若路程和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小明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2=2vs2=2sv2,小明全程用的时间 t
=t1+t2=2sv1+2sv2=(v12+v1vv22)s;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
v21v+1vv22,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当t=5 s时两车相距 ____4_0___m ; 以 甲 车 为 参 照 物 , 乙 车 在 向 ____西____(填“东”或“西”)运动。
【点拨】由图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 0 m/s,乙 车的速度为 v=st=150 sm=2 m/s,6 s 后甲车在 10 m 位置,乙车 在 12 m 位置,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2 m。
【答案】C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 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t 图像为图中 a、b、c 三条 直线中的两条,运动 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m,则( ) A.甲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B.甲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b C.乙一定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c D.乙可能为 s-t 图像中的图线 a
【答案】C
2.科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中图 线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丙 C.乙、丙
B.甲、丁 D.乙、丁
【点拨】甲图表示静止状态,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C
3.【中考·杭州】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 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 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 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解:已经求出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25 mm/s,由图乙可知,相邻两波峰的间距为 20 mm,故相邻两波 峰的时间间隔 t′=sv′=2250mmmm/s=0.8 s,故乙的心率 n=06.08次/min =75 次/min。
【答案】A
8.【中考·大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 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0~2 s 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 2~4 s 内运动速度是 5 m/s C.物体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 6 s 内运动速度是 2.5 m/s
【点拨】由图像可知 0~2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 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由 s-t 图像可知,在 2~4 s 内,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故 B 错误;物体在前 2 s 内 运动的路程为 5 m,后 2 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 m-5 m=10 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v=s/t 可知,物体 在前 2 s 内和后 2 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错误;物体在 6 s 内的 平均速度 v=st=165 sm=2.5 m/s,故 D 正确。 【答案】D
【点拨】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 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 v 保持不变,v-t 图像是 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 t 内,甲的路程 s 甲小于乙的路程 s 乙,即 s 甲<s 乙,由 v=st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 度。 【答案】C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 s,甲、乙两车 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点拨】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0~10 s内的图像均是一 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 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甲<v乙。
【答案】A
1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
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C) A.3∶4
B.4∶3
C.12∶1
D.1∶12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 成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 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 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9.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 V1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V1+2 V2 B.V21V+1VV22 C.V21V+1VV22 D.VV1+1VV2 2
1 【点拨】设全程为 s,则小明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1=2vs1=2sv1,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 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1____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解:通过图甲可知,每隔 1 s,走纸距离是 25 mm, 所以速度 v=st=251msm=25 mm/s。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m+20 10 s
m)=5.5
m/s,B
正确;
在 0~5 s 之间,速度每秒减小10- 5 4 m/s=1.2 m/s,C 错误;在 10~13 s 之间,速度每秒增加10- 3 4 m/s=2 m/s,所以第 12 s 的 速度为 4 m/s+4 m/s=8 m/s,D 错误。
【答案】B
1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 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所示,由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 ) A.在 0~10 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 m 处相遇 C.在 10~20 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 0~10 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 m/s
15.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 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 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 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 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点拨】据图像可知,3 s 内甲行驶了 60 m,那么甲的速度为 v 甲=st甲甲=630 sm=20 m/s;甲在 5 s 内前进的距离为 s 甲′=v 甲 t 甲′=20 m/s×5 s=100 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s′=100 m-60 m=40 m; 乙在 5 s 内行驶 60 m,那么乙的速度为 v 乙=st乙乙=650 sm=12 m/s, 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向西 运动。
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在限速为
110 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C )
A.3 m
B.7 m
C.15 m
D.25 m
14.【中考·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 在 t=5 s 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 t=5 s 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 5 s 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点拨】据图像可知,甲、乙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图像 交点处二者路程相同,但是由于不知道二者出发的方向, 因此不能说明t=5 s时一定相遇,故A错误;两个物体 在5 s内通过的距离都是3 m,故B错误;通过s-t图像, 只能知道甲的速度是变化的,乙的速度是不变的,因此 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但无法判断它们的运动 轨迹,故C错误,故D正确。 【答案】D
【点拨】由图知,在 5~10 s 之间,汽车以 4 m/s 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不为零,所以汽车不是静止的,A 错误;在 0~
5 s 之间,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12×(4+10)×5 m=35 m;5~10 s
的路程 s′=vt=4 m/s×5 s=2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
(35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3课时 速度公式的应用
1.一辆长30 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70 m长的桥所用
的时间是10 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花了
20 s时间,那么这座桥长( )
A.140 m
B.200 m
C.170 m
D.230 m
【点拨】已知:s=30 m+70 m=100 m,t=10 s,那么平板车的 速度为 v=st=11000 sm=10 m/s,由于平板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 一座桥,则速度相等,那么平板车通过另一座桥时行驶的路程为 s′=vt′=10 m/s×20 s=200 m,则另一座桥的长度为 s″=200 m- 30 m=170 m。
【点拨】由图像知:对应同一时间 t(如 t=4 s)a、b、c 的路程关 系为 sa>sb>sc,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va>vb>vc;由 s-t 图像 知,t=5 s 时,sa-sb=3 m>2 m,sa-sc=4 m>2 m,sb-sc<2 m;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 a;乙的图像可能是图线 b, 也可能是图线 c。
11.某司机开车接近一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踩刹车减速 5 s, 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速度 单位为 m/s,时间单位为 s),则( ) A.在 5~10 s 内,汽车是静止的 B.在 0~10 s 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5.5 m/s C.在 0~5 s 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少 2 m/s D.第 12 s,汽车的速度为 6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