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法勘探
实验项目名称: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上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和观测系统,了解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掌握高密度电法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任选高密度电法剖面,用RES2DINV软件进行数据畸变点剔除、反演计算以及结果成图。

三、实验具体要求
1.掌握高密度电法装置观测系统特点,熟悉资料反演方法和基本步骤。

2.安装RES2DINV高密度电法软件,根据软件说明,熟悉RES2DINV软件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3.任选一个高密度电法剖面,剔除数据畸变点,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反演,完成反演结果的显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RES2DINV软件中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加载后剔除畸变点
2. 剔除畸变点后,对数据文件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
3.结果分析
根据最小二乘法反演图结果显示,测量点11到13米处埋深2.5米处呈现低阻异常,而在地面20到22埋深3.19米处呈现高阻异常表现为高电阻率,在地表出有几处小水坑,表现为较高电阻率。

五、总结与认识
通过本次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实验,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对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课本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感谢老师的倾心授课,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密度电法(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s)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然后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仪器设备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高密度电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融合、多源数据综合解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文章展望了高密度电法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工程地质和灾害预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高密度电法的发展历程高密度电法(High-Densit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简称HDERT)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来推断地质结构和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以来,高密度电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广泛应用的发展历程,成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早期的高密度电法主要依赖于简单的电阻率测量和二维成像技术。

研究者们通过布置一系列电极,并测量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绘制电阻率分布图,从而初步了解地下地质结构。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这种方法的分辨率和精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密度电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数据采集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成像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同时,先进的反演算法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高密度电法能够更准确地揭示地下地质结构的三维特征。

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在应用范围和深度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文、工程地质、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还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密度电法(1)

高密度电法(1)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

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 3 部分组成。

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

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

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内容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

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

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

(三)装置形式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

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3-1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装置(四)各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主机电源电压,转换电极控制器开关,转换电极控制器电源电压,主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转换电极控制器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32芯物探电缆完整性,干电池箱的电压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电导率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掌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技术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地下岩土体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基于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差异,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位分布,推断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

该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极排列,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收集实验场地信息,包括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2)准备实验仪器,包括高密度电阻率仪、电极、导线等;(3)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电极排列、测量深度、扫描范围等。

2.现场布置(1)根据实验方案,布置电极排列;(2)连接导线,确保连接稳定可靠;(3)检查仪器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3.数据采集(1)设置测量参数,包括采样间隔、扫描速度等;(2)开始测量,记录电位数据;(3)检查测量数据,确保质量合格。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处理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2)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电阻率分布图;(3)结合地质资料,对电阻率分布进行分析解释。

5.实验总结与报告编写(1)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2)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取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出的电阻率分布图显示,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可知,这些差异可能与地下岩土体的类型、含水性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本次实验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情况,掌握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在不同电极间施加电场,测量样品体积内所产生的电势差,得到样品电阻率,并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高密度电阻率仪,电极系统,计算机等。

实验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样品电阻率的方法。

当在样品内部施加一定的电势差时,通过测量样品内部产生的电流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电阻率的大小。

在实验中,首先将样品置于电极系统中,然后通过高密度电阻率仪在不同电极间施加一定的电势差。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样品内部会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势差和电极间距有关。

通过测量样品内部电流的大小和样品尺寸,可以计算出样品电阻率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和电极系统。

样品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表面应平整,干净。

电极系统应密封严密,电极间距应根据样品尺寸和电势差确定。

2. 连接电路。

将电极系统连接到高密度电阻率仪上,并根据仪器说明连接相应的控制和测量电路。

3. 施加电势差。

根据实验要求,通过仪器控制,施加一定的电势差。

4. 测量电流强度。

在施加电势差的同时,测量样品内部产生的电流强度。

5. 计算电阻率。

根据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公式计算样品电阻率的大小。

6. 统计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 样品应保持干净,避免外部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2. 电极间距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 电势差应尽量稳定,避免突然的变化。

4.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电势差和电极间距,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001样品尺寸:10cm x 10cm x 10cm 电极间距:5cm施加电势差:10V测量电流强度:0.5A计算电阻率:1Ωm样品编号:002样品尺寸:20cm x 20cm x 20cm 电极间距:10cm施加电势差:20V测量电流强度:0.8A计算电阻率:0.5Ωm实验结论: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得到的样品电阻率结果,与样品本身的导电性质有关。

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

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

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一、工作原理高密度电法应用技术是近几年发展应用起来的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技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基本相同,其地球物理前提是被勘探体中介质的电性差异。

通过向被勘探体加入一定电压、电流的直流电,由于被勘探体中介质不同或电性存在差异,致使被勘探体存在电位、电流异常,这种异常经过反演得到被勘探体内部结构。

高密度电法技术与传统的电法勘探相比,具有一个排列多电极同时作业、极距根据需要可以加密调整、野外工作效率高、勘探精度高、勘探深度大等优点。

二、G MD高密度电法仪性能指标及野外工作布置(一)仪器性能指标该仪器性能优越,与国外同类仪器相比,各项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外业施工方便,一根电缆(10芯)覆盖整个剖面,国内首创,连接方便、灵活。

1、仪器性能指标参数(1) 最大电极通道数240道(2) 电位测量范围±10V,分辨率10μV(3) 电流测量范围±3A,分辨率0.01mA(4) 输入阻抗大于20MΩ(内部>100 MΩ)(5) 供电电流±3A,最大电压400V(6) 50Hz工频抑制≥60dB2、仪器性能指标测试结果高阻斜板高阻背斜(模型)直立铜板充水铜球(二)野外工作布置高密度电法技术野外工作测线布置根据勘探目的,结合场地情况(地质、地形等),进行布线设网。

电极数量、极距应根据勘探目标体的大小、埋深等因素进行选择。

下图为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示意图。

三、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高密度电法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涉及到水利水电、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环保、地矿等部门。

在水利水电部门,应用高密度电法技术,进行堤、坝的隐患(管涌、脱空、塌陷等)探测、江河水位探测、地下水位探测和找水等工作;在公路部门,应用高密度电法技术,进行地质构造探测(岩溶、断层破碎带、滑坡体等)、路基检测等;在地矿部门,高密度电法技术用来地质勘探、矿床探测等。

总之,高密度电法技术愈来愈来被工程界看好,其应用领域会被人们的实践不断扩大。

高密度电法路基基底探测报告

高密度电法路基基底探测报告

检测报告试验名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类别委托报告日期 xxxxxxxxxxx目录1、工程概况 (1)2、检测方法及原理 (1)3、野外工作方法 (2)4、采用的仪器设备 (2)5、资料处理与解释 (3)5.1.反演计算 (3)5.2.探测深度 (3)6、勘探成果 (3)6.1测线1 (3)6.2测线2 (5)6.3测线3 (6)7、结论 (6)1、工程概况受xxxxxxxx委托,我单位于xxxxxxxx对邯沙公路邯武段xxxxxxxxx路基裂缝区域路基基底是否存在防空洞、采空区等情况进行了探测,探测使用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经过室内资料整理后编制出检测报告。

2、检测方法及原理高密度电法其工作原理是在常规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程控高密度转换器,沿剖面纵向、横向上进行电法高效率的分层数据采集,并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geopen)和图示系统(2DRev)数据处理软件,实现由实测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反演电阻率成像,其最大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断面信息量大,反演成果准确,图像直观逼真。

该方法目前已在铁路、高层建筑、机场跑道、高速公路、水库大坝等各领域的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获得了理想的地质勘探效果。

高密度电法是通过检测地下介质传导直流电流的能力的差异来反演地下介质的物探新方法,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演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它仍然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电探方法, 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 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野外观测时只需将全部电极沿测线一次性布设, 仪器按已设定的供电和测量排列方式自动采集所有电极的电位差, 计算出相应的视电阻率, 测量过程中数据自动存盘。

高密度电法可以实现电阻率的快速采集和现场数据的实时处理,从而改变了电法的传统工作模式。

它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提供的数据量大、信息多,并且观测精度较高、速度快,是寻找构造破碎带、断层及划分电性差异较大介质界面最直观而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全解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全解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二0一六年六月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项目负责:嵇星华*******物探院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4)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4、仪器设备 (6)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6.1、探测原理 (7)6.2、质量评价 (7)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7、剖面解释 (8)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8、结论及建议 (14)前言1、工程概况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

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

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1.1、探测区地质概况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

年水位变幅2.0m左右。

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构组成。

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本层层底埋深3.5.0~4.4m。

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高密度实验报告

高密度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实验报告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学号:060231 33姓名:郭猛猛室外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1.了解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

2.掌握WGMD-2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的操作。

二、实验器材WDJD-2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WDZJ-3多路电极转化器一台,90V电池箱一个铜电极61根(一根用于检测电极埋设情况)万用表,老虎钳,地质锤,记录本,铅笔,小刀等(1)、WDJD-2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简介:1.(1)一体化设计——集发射、接收于一体,轻便灵活。

(2)低功耗设计——全部采用CMOS 大规模集成电路,配以独特的待机工作方式,整机体积小、耗电低、功能多。

(3)抗干扰设计——采用多级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

(4)自动化设计——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

( 5 )安全性设计——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过压、过流及AB 开路保护能力。

(6)大屏幕显示:——可将整条测线上各测量参数在显示屏上绘成曲线,测量结果直观明了。

(7)汉字对话:——全汉字触摸面板配以汉字菜单提示,操作极为方便,整个面板只有16 个键。

(8)计算器:——可完成野外现场装置系数等常规计算。

(9)参数设置:——可任意设定工作周期,并有9 种野外常用工作方法选择及其极距常数、装置常数的输入与计算功能。

(10)极距常数表:——对所有装置,可预先存储最多21 组不同极距常数,从而避免相同极距常数反复输入可能带来的输入错误,仅输入一个编号,就能调出相应组极距常数使用或重新设置。

2.仪器面板构成(2)WDZJ-3多路电极转化器WDZJ-3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采用WDJD-2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测控主机,配以WDZJ-2 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

仪器的面板构成和WDJD-2 多功能激电仪一样,多路电极转换器面板结构见图。

其中各旋钮功能为:(1)电极1~30:[ZK(#)前30 根电极电缆插座,电极编号为1~30。

高密度电法勘探报告

高密度电法勘探报告

XXXXX正巷高密度电法勘探报告
部长:
审核:
编制:
地质测量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
XXXX正巷高密度电法勘探报告
一、工作概况
4210正巷工作面设计长度1639.8米,掘进段煤厚为5.87米左右,夹1--2层矸,为黑色优质无烟煤,导电性弱。

在90—410米段的探测范围有顶板淋水、底板积水现象。

二、探测仪器及目的
本次探测采用FDG-A防爆多功能高密度电法仪,其目的是探测巷道底板下60米范围内富水性或富水异常区,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三、工艺流程
在探测范围内布置高密度探测电缆,电极间距5米,探测剖面长度315米,共布置64个电极,电极布置完毕后,利用仪器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对接地较差的测点利用盐水或重新打桩进行改善直至达到接地要求,然后采集视电阻率。

四、参加探测人员
XXXXXX
五、探测结果
本次勘探范围内共有低阻异常区3个:
1#异常区在40—85米,纵深1—19.8米范围内,根据现场地质地理情况分析,在该异常区范围内地势较低,局部低洼,顶板淋水较大,可能造成该段积水渗水严重,导致视电阻率偏低。

2#异常区在115—155米,纵深3.25—19.8米范围内,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在该段有一20m3水仓并且有水,可能造成底板渗水和局部地段潮湿,导致视电阻率偏低。

3#异常区在200—215米,纵深3.25—28.7米范围内,可能为富水异常区。

六、建议
建议对异常区域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提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4210正巷90—410米段底板富水异常剖面图。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即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它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一)特点:(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

(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

(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

(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仪日趋成熟。

表现在: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笔记本硬盘存储数据,可以满足野外长时间施工的工作需求;系统采用视窗化、嵌入式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便于野外操作;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计算机与电测仪一体化,携带方便。

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

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

分布式智能电极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系统可以做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又可以同时做高密度极化率测量,应用范围宽。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可采用二极方式,即当依次对某一电极供电时,同时利用其余全部电极依次进行电位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按需要转换成相应的电极方式。

但对于目前单通道电测仪来讲,这样测量所费时间较长。

其次,当测量电极逐渐远离供电电极时,电位测量幅值变化较大,需要不断改变电源,不利于自动测量方式的实现。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二0一六年六月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项目负责:嵇星华编写人:嵇星华物探院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4)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4、仪器设备 (6)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6.1、探测原理 (7)6.2、质量评价 (7)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7、剖面解释 (8)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8、结论及建议 (14)前言1、工程概况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

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

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1.1、探测区地质概况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

年水位变幅2.0m左右。

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构组成。

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本层层底埋深3.5.0~4.4m。

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高密度电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法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1 实验题目:已知地下异常体的走向和大概的深度,判断异常体的具体位置,电阻性质。

2 实验所用设备:高密度电法仪一台;设备电源一台;电法信号专用电缆7根;电极57根;笔记本电脑一台;图1 电法实验的参数设置3 实验方案将56个电极垂直异常体走向布设,电极距为0.5米。

另将一个电极接在仪器上作为接地电阻。

先测量接地电阻,无异常后,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仪器工作完毕,测量结束。

由于时间限制,未进行第二条测线的布设及测量。

测线排列的位置坐标(RTK测量):起点(第1个电极的位置):X=4003159.244 Y=544036.212 H=64.806中间点(第28个电极的位置):X=4002171.428 Y=544041.923 H=64.587终点(第56个电极的位置):X=4003184.042 Y=544047.734 H=64.8064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按垂直于异常体的走向方向布线。

由于埋藏深度不超过10米。

所以我们将电极距设置为0.5米,56个电极距可以测量18层。

这样可以测量出地下9米之内的视电阻率情况。

首先,我们对起伏较大的坏点进行了剔除。

图2注:图中红色的点为坏点,予以去除。

然后将除去坏点的数据体进行反演,结果如下:图3 反演后所得的参数我们挑选出迭代次数为1和4的两幅图,也就是均方根误差最大和最小的两幅图进行对比。

图4 迭代一次后所得的图像图5:迭代四次后所得的图像5 实验结论从图4和图5均可看出,在距离原点16米到20米地区域,深度1到4米之间出现蓝色低阻区域,所以推测在17米到18米范围内,深度1.59米到2米之间,有低阻异常体的存在。

推测可能是铺设的供水或供暖管道。

高密度电法测量实验

高密度电法测量实验

实验二十一 高密度电法测量的方法原理 实验二十二 地下已知模型的异常电场剖面测量 实验二十三 高密度电法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一)实验目的了解高阻体和低阻体模型上的视电阻率剖面异常。

(二)设备:1.DUK 一1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其包括:“DZD 一4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器”、“多路电极转换器《II 》”及一套高密度测量专用电缆和电极。

2.供电用电池 3.皮尺 4.钉锤(三)原理及装置:地电学是研究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内部的电性及电场分布规律的科学。

我们利用电法勘探中的某些方法,来研究固体地球岗位介质及其周围的电性及其电场的分布。

地电学在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在地球表面存在头着天然的变化电场和稳定电场,其中天然的变化电场是由地球外部的各种电流系在地球内部感应产生的,分布于整个地表和广大地区,一般具有较小的梯度。

而天然的稳定电场主要是由矿体,地下水和各种水系产生的,分布于局部地区,一般具有较大的梯度。

电法工作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这种稳定场。

这种稳定场又和变化场交融在一起,我们则要在测量中去伪存真,找出真正反映地下物质结构的稳定电场。

建立地下直流电场,则要将电源两端分别经两个供电电极(A 、B )接地,电流由A 输入地下,通过B 又从地中流出,构成闭合回路,因电极的尺寸与其到观测点的距离相比很小,可视为点电流源。

如果把B 极置于相距很远(可认为“无穷远”)的地方,那么A 极附近的电场将不受B 极电场的影响或甚微,可忽略不计,我们则获得一个点电流源的电场。

这里地下任一点的电位为:rI U πρ2=(I :A 极处电流强度;ρ:地下介质的电阻率;r :该点距点电流源A 的距离)当供电电极A 、B 不远,且电流由A 极输入地下而由B 极自地中流出时,按场的迭加原理,该点的电场应是电流强度为I 的A 点电流源和电流强度为-I 的B 点电流源分别在该点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和,该点的电位则是A 、B 两电流源分别在该点的电位之和。

高密度电法在某石膏矿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某石膏矿勘查中的应用

1 前言高密度电法是集激电剖面及激电测深为一体,采用高密[1]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的一种勘探方法。

采用了程控式电极转换开关和高密度数字电测仪,在一条剖面上可以采集大量不同装置和不同极距的数据,经数据处理,便可获得相应的剖面图或断面图。

和常规电法相比,具有测点密度高、采集信息量大、人为干扰少、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矿产勘查、工程勘察与检测、寻找地下水等各领域。

2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法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开关转换器、电极系三部分组成(见图1)。

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指令,控制电极供[2]电、测量接收并存贮测量数据。

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的预处[3]理后,最终二维反演成图。

3 矿区概况矿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念青唐古拉背断隆之东段。

矿区主要出露2地层为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来姑组二段(C P l )和三313段(C P l ),其中来姑组二段出露于工作区北部,岩性为31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泥质板岩、硅质板岩;来姑组三段主要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岩性为灰色含砾砂质板岩[4]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灰岩、凝灰岩、泥质砂岩。

矿区内石膏矿体主要产于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来姑组二段及来姑组三段接触部位,矿体呈层状产出。

矿石多呈白色、褐黄色,条带状、条纹状构造,纤维集晶状结构。

矿体围岩主要为千枚状板岩与含砾砂质板岩。

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千枚状板岩与含砾砂质板岩其电阻率变化范24围为n×10-n×10Ω·m;石膏为固体离子型导电矿物,其6电阻率较高,一般实验室测量结果都大于10Ω·m。

在理论上,石膏矿体电阻率比围岩要高出两个数量级以上,矿体[5]与围岩存在显著的电阻率差异。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训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地质问题的探测和分析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市XX区XX地质勘探场四、实训内容1. 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简称HDS)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变化,揭示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

该方法利用直流电场在地下产生,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电阻率。

2.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主要包括电极布设、供电和测量三个环节。

- 电极布设: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电极间距和排列方式,将电极布设于测线上。

- 供电:通过供电电极向地下施加直流电场,使地下介质发生极化。

- 测量:通过测量电极测量不同电极间的电位差,计算视电阻率。

3. 数据处理野外采集的数据经过整理、滤波、反演等处理后,可以得到地下电性结构图。

主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校正。

- 滤波: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消除噪声和干扰。

- 反演:根据电阻率数据,利用反演算法求解地下电性结构。

4. 解释与应用根据反演得到的地下电性结构图,结合地质资料和勘探目标,对地质问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 地质构造解释:识别地质体的边界、形态和产状。

- 水文地质解释:识别地下水分布、水位和水质。

- 工程地质解释:识别岩溶塌陷、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条件。

五、实训过程1. 准备阶段:了解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熟悉仪器设备。

2. 野外数据采集: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电极间距和排列方式,进行电极布设、供电和测量。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滤波和反演,得到地下电性结构图。

4. 解释与应用:结合地质资料和勘探目标,对地质问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六、实训结果1. 成功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良好。

高密度电法适用性研究报告

高密度电法适用性研究报告

高密度电法适用性研究报告高密度电法适用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中的电阻率分布,以揭示地下结构与成分,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等领域的勘探工作。

然而,由于高密度电法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对其适用性的研究较为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密度电法在各类地质环境中的适用性,以帮助进一步拓展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地质环境下的若干勘探区域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包括山地、平原和湖泊地区。

在每个勘探区域,我们运用了高密度电法测量设备进行了多点测量。

同时,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还进行了地下封闭体的钻孔勘探和地质剖面观测。

三、研究结果1. 在山地地区的应用:通过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我们发现在山地地区,该方法对岩层的分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岩体的电阻率变化对应着地下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反映出断裂带的位置和特点。

此外,由于山地地区岩体情况复杂,高密度电法的多点测量功能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 在平原地区的应用:平原地区一般地下结构简单,土壤层和岩层的变化较为平缓。

在平原地区,高密度电法可以较精确地检测到不同层次的土壤和岩层界面。

通过分析电阻率异常和结构信息,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较大规模的地下水体等。

3. 在湖泊地区的应用:在湖泊地区,高密度电法也显示出了较强的适用性。

湖泊地区地下结构多变,尤其是对湖泊底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高密度电法可以确定湖底不同区域的沉积物类型和厚度,为湖泊环境和水体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对不同地质环境下高密度电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高密度电法在山地地区适用性较好,可以精确探测断裂带和岩层变化。

2. 在平原地区,高密度电法对土壤和岩层的分界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

3. 在湖泊地区,高密度电法可用于湖底沉积物的研究,对湖泊环境和水体质量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基本原理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

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

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具备的上述优势,因此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

(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 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

(4) 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

(5) 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

由于使用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一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

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西段K275(原K101)滑坡工程地质物探报告2011年9月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1)2.1、第四系地层 (2)2.2、燕山期中粗粒(混合)花岗岩 (2)3、工作目的与任务解释 (2)4、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3)5、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4)6、剖面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4)7、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6)7.1、探测原理 (6)7.2、质量评价 (7)7.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7)8、纵剖面解释 (8)8.1、II-II剖面解释 (8)8.2、III-III剖面解释 (8)8.3、IV- IV剖面解释 (11)8.4、V- V剖面解释 (13)8.5、加I剖面解释 (13)9、横剖面解释 (16)9.1、横剖面1-1解释 (16)9.2、横剖面2-2解释 (17)9.3、横剖面3-3解释 (18)9.4、横剖面4-4解释 (19)10、综合电法层析成像剖面解释 (19)11、截水隧洞纵剖面解释 (22)11.1、隧洞SD3-4剖面解释 (22)11.2、隧洞SD4-5剖面解释 (23)11.3、隧洞SD2-5剖面解释 (24)11.4、隧洞SD5-6剖面解释 (25)11.5、隧洞综合地质解释 (26)1、工程概况****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

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

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多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

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工区为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8℃,年平均降雨量为1828mm,并常受台风侵袭。

常年的日照和雨水侵袭,加速了表面岩石的风化,致使路线所经地区地质情况复杂。

平原地区一般为中粗砂表面厚度不等的淤质泥土,地下水位较高,软土地基较多;而丘陵区地形复杂,横坡较陡,起伏甚大,一般为强风化的页岩和花岗岩,林木植被茂密,交通发达。

工区交通位置图见下图1所示。

图1 工区位置分布图该段公路近东西走向,滑坡路段位于粤东海丰县境峨埠至鲘门的低山丘陵地带,属构造剥蚀地貌类型。

后山体的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滑坡平缓开阔,呈南陡(60~70°)北缓(15~20°)舒缓地形,山顶海拔200~250m,坡缘海拔30~35m。

由南向北滑坡体呈半圆状,坡面发育有一条走向近南北的冲沟,将山坡分成东西两个地貌单元,东段滑坡体自然坡上部为一陡坎,起始高程约130~135m,坡度为60~70°,中部稍缓坡度为30~35°,下部10~15°,西段滑坡体自然坡上部为40~50°,中部25~30°,下部15~20°。

滑坡处于圆墩河右岸”S”型山体的前部。

线路切挖滑坡的中前部,左侧形成高约40余米的堑坡,堑顶中部最高海拔约77m。

该区地层结构主要以第四系坡(洪)积块石土、粉质粘土、残积土以及燕山期中粗花岗岩(混合岩)组成,沿上而下岩土结构分述如下。

2.1、第四系地层①崩坡(洪)积块石土:灰、桔黄色,块石成分为微火山化火山碎屑砂岩,分选差,次圆棱状,块碎石中的充填物为粉质粘土,呈可塑~软塑状,3m~10m厚,结构松散。

②崩坡积粉质粘土:浅桔红色,含20%~30%碎石,碎石成分以砂岩为主,土体密实,呈可塑~软塑状,0.8m~15m厚,为第一隔水层。

③崩坡积块石土:浅灰等色,由微风化砂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尖棱状,粒径为20mm~400mm,5.3m~11m厚,最后达15.7m,是本坡的第二透水层。

④残积土:浅红、灰白等色,由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岩石矿物大部分变异,长石高岭土化,仅石英砂粒保存。

岩石已风化呈土状,受下伏基底花岗岩产状的控制,厚度及分布变化较大,是本边的第二隔水层。

2.2、燕山期中粗粒(混合)花岗岩①强风化带:灰白、紫红、褐黑等色,斜长石高岭土化,岩石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厚度分布随岩体的构造及地下水分布等特征而变化较大。

②微中风化带:浅灰、肉红、灰黄等色,石英脉及构造裂隙发育。

2、工作目的与任务滑坡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活着分散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发育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控制,而降雨则是滑坡发生和加剧的诱发因素。

我国南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是道路施工和运营的重大安全隐患。

对作为串联系统的交通干线而言,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危害极大,一处断道,全线瘫痪。

高等级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建设施工活动会使道路沿线地质结构发生破坏,可能诱发滑坡或导致古滑坡复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滑坡堆积物质又极易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源。

在公路运营过程中,需要对道路沿线的边坡、滑坡、泥石流等训于监测,并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以策安全。

评价滑坡的危险性要求解决的问题涉及斜坡构造、成分、状态、性质、各个岩层的产状、厚度、地下水含量及动态。

此外,还与该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情况、人类活动及滑坡发展历史等资料有关。

上述问题的解决都是研究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工作。

本次对****高速公路K275滑坡段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该区富水区域及分布特征,查明这一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通过对该区的勘察,检测区域内的断层、滑坡侧界及低阻含水带,为该滑坡的排水隧洞设计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3、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通常,滑坡的产生和发展与地下水活动及降雨、地表水下渗等关系最为密切。

地下水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滑坡体的容重,降低滑坡体中滑动带的抗剪强度等。

由于水的作用,滑坡体内的岩石物性与未被破坏前的岩石不同。

地下水的埋深及其运动特征对所有类型的滑坡都有较大影响,这类地下水指的是土壤水、层间水及尖灭于斜坡的裂隙水。

地球物理勘探的任务是研究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地下水的作用,即确定地下水的埋深、产状和划分稳定、不稳定的隔水层。

地下水的活动是产生滑坡的诱发因素。

当降水渗入土层或岩层时,在浮土与基岩界面或岩石中间的界面上,往往形成一种易于滑动的泥化层,日积月累,特别是在大雨后就容易形成滑坡。

由于水的导电性较强,而围岩电阻率都较高,运用电阻率法能很轻松地找到地下电阻率的分界面。

通常情况下,低电阻率异常体代表着含水层的存在,而高阻体则表示该区域由于岩石孔隙度很小,含水量少。

因此,通过这种地电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利用电阻率方法来找到富水区域或岩性分界面。

这一特性构成了我们此次对****高速公路k275段滑坡工程物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4、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本次对****高速公路k275滑坡段地质勘察工作电法勘探项目实施依据,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及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2.《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53-95))。

5、剖面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本次勘察的物探工作根据滑坡病害调查的勘测范围和目的要求,在滑坡体上布置了5条纵剖面、4条横剖面及4条截水隧洞纵剖面(图2),合计测线3625延米,有效测点734个。

超高密度Flash RES 64多通道、超高密度地面/井地/井井直流电法勘探系统采用非常规的电法数据采集模式,即全自动、全组合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同样电极数的情况下,采集的数据将超过常规方法40倍以上。

为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本次勘测选取了5m的密集测深点距布极,具体见下图2所示。

5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7.1、探测原理超高密度电法是综合物探方法中岩体边坡灾害调查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以岩、土体的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超高密度电法和常规电法一样,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在M、N 极间测量电位差△V,从而可求得该点(M、N的中点)的视电阻率ρ=K·△V/I,K为装置系数,工作原理见图3。

超高密度电法兼具剖面法与电测深法的效果,并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的特点,它彻底地抛弃了视电阻率的概念,将所测得的大量数据利用现代的反演技术直接反演成真电阻率剖面图,此图可直接用于地下岩土分布的分析和解释,能直接反映岩体裂缝的位置和走向,超高密度电法测量的二维地电断面能较直观的反映不同性质岩、土体的界限、密实度、含水情况及异常体的位置、埋深等地质信息。

在各种长期的地质作用及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岩土体会出现开裂、变形、相对位移等病害,从完整基岩到风化破碎到含水,电阻率呈降低趋势,通过了解电阻率变化的特征可以判断岩土体的相对破碎程度以及软弱层的位置、含水程度等,从而确定边坡灾害的周界、推断滑动面等滑坡要素。

因而根据方法特点和勘察经验认为:采用FlashRES64多通道勘测,从理论上说是有效的、可行的。

且超高密度电法智能化程度高,打破了常规电法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系统对边坡灾害进行勘探中数据采集方式的限制,而采用自由无限制的任何四极的组合方式来采集数据,正是基于这种超高密度方法可采集到几十倍于常规电法数据采集方式采集不到的数据,结合使用该公司非常先进独有的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软件—2.5维反演软件,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微机处理,改变了电阻率法勘探的传统工作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地质挖探等资料能更客观地定性和半定量地对岩土体灾害的位置及其发育程度做出判定,以满足勘察的需要。

7.2、质量评价如图4所示,超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信息采集量大,一次性布极,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的人为误差。

超高密度电法层析成像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经数字滤波和人工经验修正后,可消除各种人为的测量误差,使其所探测的调查对象更加形象直观,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的处理程序更加合理,更加实际,大大减少了解释的多解性。

对本次观测数据经处理软件的多次地形改正和反演满足了勘测技术要求,保证了所需达到的探测精度。

同时,全部勘测工作严格按照物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并采用GPS进行剖面定位,保证了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7.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Flash RES 64多通道超高密度地面/井地/井井直流电法勘探系统的数据处理是利用该套仪器专门配置的处理软件FlashRES64S.EXE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的输出为Surfer能够直接调用的.grd格式的文件,再用Surfer绘制的该剖面的真电阻率剖面图,最后利用该真电阻率剖面图结合地质及其它物探方法的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