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认识“雾”与“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堂中认识“雾”与“霾”

【摘要】面对当前的空气污染,让民众清晰的认识“雾”和“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理特性的角度出发区分雾和霾,使学生对雾和霾的性质和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科学素养,树立环保意识。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pm2.5

近几月来,许多省市和地区连日出现灰蒙蒙的天空让人感到压抑、窒息,人们常把这种天气叫它“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不一样的,大气中颗粒物增多、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是雾和霾的共性。但两者相比,霾对人的健康危害尤为严重,造成霾天气的原因与我们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密切相关。通过学校教育来树立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责任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就在物理课堂上让学生从物理特性来认识雾和霾,了解它们的危害,从而增强科学素养,树立环保意识。

从物质结构来区分:雾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霾,也称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机动车尾气、烟尘微粒、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和单纯的雾相比,“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而出现的天气现象。

从颗粒大小来区分: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

霾颗粒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霾颗粒物。

从视觉颜色来区分: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从相对湿度来区分: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区分雾和霾的主要特征。一般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从能见度来区分:一般来讲,出现雾时的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出现霾时的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由于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空中大量微细浮游物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所以通过能见度来判别时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从形成条件来区分:雾形成的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霾形成的条件:一是在水平方向出现静风现象。城市里的大楼是风流经过城区时减弱而形成静风的主

要原因。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三是空气中具有大量悬浮颗粒物。

从危害程度来看: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等疾病。霾的危害主要在于一旦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容易造成血液中毒。霾严重时,其内的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造成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

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科学家用pm2.5指数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根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去年底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就有高达210万的亚洲人死于空气污染,而在全球67种疾病杀手中空气污染致死在中国已经排到了第四位。

雾是自然,霾是人工。霾天气的产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与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

活方式有关。十面霾伏对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要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从企业到民众都要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观念,全民动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根治阴霾天气。

参考文献:

[1] 王凤娟等.霾和雾天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

[2] 肖秀琴,张洁薇. 浅谈轻雾和霾的区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

[3]霾.http:///wiki/%e9%9c%be

[4]雾.http:///wiki/%e9%9b%be?

prd=so_1_d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