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合集下载

徐氏族谱序之

徐氏族谱序之

xx氏族谱序之始祖太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注:东海郡,今鲁南,苏北交界处,郡治所郯城,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之一说)长史,至二世,楚汉争锋,祖遂罢官未回,避秦乱隐居东云台山西坡当路徐家大村,老守田园,修理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保全,明辅祖卒墓葬云台山西坡老龙口子第一天门北边,地名鱼鳞石地计祖坟九座。

明辅祖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在大宋末年皇昺世乱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珍藏楼上其地盗贼蜂拥四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睱他计,因而宗谱被焚,后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无法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字愿学,武进士授浙江金华府参府,室王氏诰封恭人生子二人,长讳元文公,字望西,授任同安县知县,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室王氏,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迁山东诸城凤墩)。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

智龙公生子一人宣公,xx公生xx(注:查无此字,自造)。

公、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年)遭洪军赶散之难。

有迁山东,有上江南、浙江、安徽、江西、淮安一带,远年湮没,派繁衍设,无谱牒载,如木之无本,水之迷源。

奉修通谱东西南北二十余县。

通谱宗旨:东海者,均系我徐氏因洪军赶散而来。

系出东海者,均系明辅祖一人之后也。

六三年完整的家谱“文革”遭焚,现存宗谱系八八年靠族人回忆续修,因条件限制,较粗浅。

此次续修依八八年宗谱为依据,逐员逐户审查校对。

完善祖辈名字失讳,支系不清的记录。

年代久远,我祖贯一太公何时何地迁来,无考证。

族人公立贯一太公为吾宗之始祖,陵墓迁至公墓后则,墓地南北长24.9米,xx19.9米(注:四至按其砼地梁外沿外延壹米为吾祖墓之界)。

墓直径3.33米,墓高2.99米,碑高2.69米。

诸祖公除迁出外,克泰公卒葬石沟埃,余公卒葬公墓。

百家姓徐氏图腾

百家姓徐氏图腾

百家姓徐氏图腾百家姓徐氏图腾徐是淮夷一支的族称,徐夷有崇拜高山的传统,每到一处,均树立“徐山”。

现在知晓的徐山是徐州附近的山。

其实,远不止这些。

据考证,大禹会涂山氏的涂山,本身就是“徐山”。

涂,徐,同音字。

又,据文字学家拟音,徐、涂的古音为ta。

因此,完全有理由推定:泰山,就是徐山!彳,慢步行走;余,饶,饱足。

合在一起的“徐”字,徐氏便是节律有致、雍容典雅、知礼善学、富贵盈饶之族。

左上是“日”的甲骨文及金文写法。

金文是殷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而从青铜器上的花纹看,徐氏图腾的鸟应该是凤鸟,而不是多数人认为的玄鸟。

“徐”姓氏源于伯益,而非殷商。

殷商崇拜玄鸟,史前更崇拜凤鸟。

徐,乃山。

山五行属土,火生土。

日为火,凤亦为火。

由此可见,图腾左侧是“太阳”和“凤鸟”的组合,亦即火凤。

鸟,历来是古人崇拜之物。

象征男性、力量,也象征生命的繁衍、延续及文脉传承。

凤鸟又象征吉祥、希望、富贵。

右边是立于三层坛台上的“余”。

余,即饱足之意。

顶端意义有二:其一,如箭矢,装在天竿华表建木之上,用它来代表“天齐”(天的肚脐),也就是“中央”;其二,应为华盖,最高级别的舆服,代表最崇高的尊崇。

华盖始制于黄帝轩辕氏,徐氏乃颛顼后代,亦为黄帝后代。

其下的“一”是“相风仪”(风向标),下面的“八”是干栏支架与分判历度的标志。

其下是三层灵台。

所谓“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层,代表博大厚积的封地。

寓意徐氏宗族立国于沃土富物之地。

徐氏起源始祖起源源流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

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

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

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

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

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

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氏。

徐姓的祖先在哪里

徐姓的祖先在哪里

徐姓的祖徐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1位,约有人口2158万,占全国人数的1.66%。

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其一,出自嬴姓,是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夏禹时若木被封于徐(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建立徐国。

周穆王时传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徐君偃就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自称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

穆王得知,派出大军前去镇压。

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中。

结果徐国军队被楚国军队打败。

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徐偃王的儿子为徐子(即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史称徐氏正宗。

其二,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第一族即为徐氏。

这支徐氏出自殷商都城(今河南省安阳市淇县),早于以国为氏的徐。

其三,源于他姓。

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也称徐氏。

综上所述,徐姓的主要发源地在若木受封的徐国,即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寻根溯源先在哪里1.徐氏以国为姓之后,由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泗县扩至今安徽省凤阳一带。

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

2.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尤以山东徐姓最为兴盛。

3.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

4.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迁往福建。

5.元时,徐姓主要繁衍于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

6.清始,闽、鄂、台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拓业,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远古时期,徐姓的始祖若木被封于徐国,即现在的江苏省泗洪县,这是徐姓的最早发源地。

至今这里仍存有古徐国的遗址。

虽然只剩下一片荒芜千年的古城墙,但仍是值得徐氏一族瞻仰的发祥之处。

据考证,古徐国旧址在泗洪县城头乡西南。

城头乡的名字就有“城墙一角”的意思。

徐姓发源地———远古时期的徐国迁徙分布寻根游线徐达墓在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的板仓村附近,是明初诸功臣墓中保存较好的。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趙氏)—曄——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了解圣祖徐偃王,从这里开始……

了解圣祖徐偃王,从这里开始……

了解圣祖徐偃王,从这里开始……1.中华徐氏世系:1—120世总世系表2.【徐氏字辈1000条】这里也许有你的字辈……3.全国徐氏家谱查询4.神秘古徐国,历1600余年!5.徐氏之歌!徐家人转起!6.全国徐氏祖源合集大观7.全国徐氏宗祠合集大观8.徐氏寻根路线图:全国徐氏迁徙地竟然是这八个地方!9.唐宋元明清,徐氏状元、榜眼、探花名录10.徐向前元帅家祠:山西省五台徐氏宗祠(晋北最大的徐氏宗祠)徐偃王志徐时栋(清)目录●卷首●卷一记事第一上●卷二记事第一下●卷三世系第二●卷四地理第三●卷五冢庙第四●卷六论说第五作者简介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

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

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

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

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

晋世有《徐偃王志》,《博物志》曾引录,后亡佚。

徐氏此书亦名为《徐偃王志》,广征博引,严谨考证,对先秦古徐国历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正文●卷首徐得国传二千年,几与夏、商、周相终始,将必有左史、右史之记焉。

秦燔《诗》、《书》,诸侯史记尤甚,邦国之志,百国春秋,荡无孑遗,可胜悼哉!典午之代,有《徐偃王志》,不知作家。

揆厥文义,非出周秦,而亦亡矣。

爰溯偃王受姓所由来,以迄其子孙失国,经传史子采而辑之,著其系本,考其都邑、冢茔,记其祠庙之在浙东、西者,而终之以辨难之词,仍厥旧名,勒为卷帙,愧无知官之明,聊避数典之诮,作《徐偃王志》。

●卷一记事第一上邃古之初,有少典氏国焉。

少典娶于有蟜,爰产轩辕,是为黄帝,实姬姓。

黄帝元妃嫘祖,产青阳。

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厥名曰质,是为少昊,实己姓。

少昊之裔娶帝颛顼之裔女修。

女修方织,玄鸟陨卵,取而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氏,曰女华。

生大费,是为伯翳,佐禹治水,海外山表,靡远不至,是著《山海经》。

关于徐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氏的研究报告有关于徐氏的调查报告五(3)班徐源出于嬴姓。

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

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

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

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

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

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

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

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

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

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

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

秦始皇答应了。

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

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

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

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

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

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

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

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

徐姓京山人,快来看看你家祖谱

徐姓京山人,快来看看你家祖谱

徐姓京山人,快来看看你家祖谱《徐氏宗譜》卷首上(续)京山徐店徐氏祠堂记龚山之阳有祠堂焉。

形势自洪山起祖而来,蜿蜒二百余里,突结两山,始得平地。

自唐宋以至元明,尽成荒洲,未闻庐舍之参差。

迨前清定鼎,同寅公始兴街市。

乾隆戊申(1788)年,逢莪公以其地雄胜,遂建立祠堂于其中。

左有山水环抱,以为襟带,右有古寺楼阁,并峙云表,以为锁钥。

前则两岸相朝,人家树里,交辉映乎河之畔,内则街衢洞达,市廛所会,货殖八方,车马往来不绝。

其北则富水出焉,与小河泉流合聚,两水潆波,蟠绕其下。

昼则舟楫出没,夜则鱼龙悲啸。

登览之顷,漭漭苍苍,气象万千,不一而足。

此祠宇之大观而阖族之风气亦系焉矣。

道光庚戌年,踵事修理,而中殿、前殿乃得告成。

楷知祠宇之建,祖宗之享祀凭于斯,孙子之报本返始,亦萃于斯,非徒供外人之瞻观,骚人之吟咏已耳。

彼世之高亭大榭,非不美丽可观,不旋踵间,而废为邱墟,化为灰烬,即破瓦颓垣,无复存者。

我祠宇之创建,纵经倾圮,不患扶持之无人。

知此中之由来,可想也。

后人入斯祠者,覩簷角之峥嵘,当思祖德如天,高渺难名,而孝子悌弟之心,有不油然而兴耶?楷不敏,询诸父老,撮其略而为之记。

又从而作歌曰:“祠堂建立兮美景无疆,群峰耸翠兮草木馨香。

两水流碧兮蛟龙潜藏。

奉先思孝兮春露秋霜,英灵呵护兮迪吉降康。

登高而引领望,但愿后裔发祥,群起而感祖德之绵长。

”光绪十八年谷旦裔孙馨吾甫谨撰修整徐店徐氏祠堂记天地寥廓,亦大蓬庐也。

华夏之人,其托处而安无事者,固海陆之防甚严,外人欲入而构釁,苦无隙之可乘。

泊乎晚近,强邻四起,以与我为难。

藩篱因之而撤,门户因之而闢,堂隩因之而有失。

万里之寇,密迩门庭;累年之讐,近在肘腋;卧榻之侧,他人酣睡,固气数使然,亦由失补救之策于当初也。

即退而观我祖堂,墙壁顷颓,榱栋崩折,败坏之景像更有甚于天下大局者。

设因循而不为修葺,风雨飘摇,而荆棘丛生,过我祠者,咸切禾黍沧桑之感,奚以妥先灵,而陈牲醴乎?家严知其然也,尝引圣谕“笃宗族以昭雍睦,立家庙以荐蒸尝”以劝。

姓氏源流及徐姓介绍

姓氏源流及徐姓介绍

姓 氏 的 起 源
1.用女字旁来纪念生育自己的女神,如:姑、姬、姜、妫、姒、姚等。 用女字旁来纪念生育自己的女神, 用女字旁来纪念生育自己的女神 姚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 、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 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 以西门为姓. 以西门为姓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 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 、以古国名为姓。 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 、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 于翁地,因而姓翁. 于翁地,因而姓翁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 以这些官职为姓。 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 、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 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 、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 、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 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 、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 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 凡姓庄的都改姓“ 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 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 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 当时号“靖难” 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 后他改名为郑和。 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徐姓起源

徐姓起源

徐姓起源早期出自赢姓徐姓的起源,传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赢姓,东夷少昊之后,以国为氏;二说出自子姓,商人之后;三说皇帝之后。

对第一种说法,出自赢姓,已得到普遍承认,众多家谱和有关史书秉持此说。

对第二种说法,出自子姓的,虽无史可考,但一些古文有载,如《左传》说周公之子伯禽分封于鲁,同时分封的还有“殷氏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而率其宗氏,辑其分族”。

所说的殷氏六族中的徐氏,是来源于商人子姓,还是来源于赢姓,已无可考。

不过有两点可以确认:一是商人也是出于东夷集团,子姓徐氏与嬴姓徐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到商朝末年,商人子姓中已经有徐氏了。

对第三种说法,出自皇帝之后,早在宋朝《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但到底出自十四姓中哪一姓没有明确简明。

虽然承认徐氏之先是伯益之后,但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九世孙,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六世系。

不过,从已有的资料和古代的发展规律来看,似乎不应该这么简单得出结论。

我们从血缘上清理传承世系,就应当从中国古代氏族、家族的形成开始。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央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居住在这里的人,自然以鸟肉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崇拜鸟为图腾。

随着对鸟之图腾的崇拜强化,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再慢慢发展成姓氏。

少昊和少皋、少皓,名“挚”。

其母女(又名黄娥),夜梦流星入怀而有孕生少昊。

少昊长大后,初为氏族首领,后为东夷部落联盟首领。

东夷部落群体,先以玄鸟(燕)为氏族部落图腾。

后大联盟首领就位时有凤鸟来朝,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为图腾,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共分二十四个氏族,逐渐形成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是远古五帝之一,在位八十四年,东夷部落集团有很大的发展,与炎黄集团建立密切往来。

他收养了皇帝后裔xx及其部落,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xx当首领。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图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国(徐氏)—房—卿——费昌—澄—丰—终(黄氏)—履—费仲—谦——佥——诜—季胜(马氏)—仁——豹———诏—起—祖禹—济—宝——筒(赵氏)—晔——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绍—兴———明-宽——通民—强—车—能—宏——茂叔—并—伦民——瑞——侍——权—恭——祥-箨——世长——侯—远笼—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长—仲长—忠—超—康——渰—彦—训—绥—诞——宗宝——仁——弘—希——季长—质—卿(偃王) —宗衡—仕—宠—安———琼—相—宗明—龙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畅—永——思—祥—亘——章禹—融—筒—侨—满—观—闵——望—更—恕(强)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谐—渊—垂—可—诜—仲——长—猛——洛—议—坚—珏—光——谆—钊——辉—延—由——该—光—静—万秋—充—安仁—丰(北祖)—霸(南祖)—历——寅—渠—乐—福—鲸——襄—痰——文炳—龙淮—徐文—概—经—归——法—游艺—德慧—峙——舍—卷—黁——握—颉—踵—完——敷—盈—哿—序—大刚—嚣——性—矩——邕—廉——则—尚—费—升——珪—钦——长卿—辟—鲁—北辰—仲——兴—贡之—惟—济—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与山东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与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与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总图,根据全国徐氏谱书世系反复伦证编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书》宰相世系徐达支:66世徐丰分支至97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图)【66世徐丰北祖支】上接中华徐氏源流总图(一图)(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赢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国为姓称徐国,其地下邳僮县是也。

徐氏源流研究

徐氏源流研究

徐氏源流研究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黄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二迁徙分布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

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

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

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

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

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

”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

广东徐氏开基祖概况徐育宏2015.11.1客家族群的迁徙,受朝代更替的政治环境、移垦政策及土地承载力等因素影响甚巨。

从宋末迄今,客族大规模之迁徙活动约可分为三个时段。

宋元之际,赣南客家族群受元兵压迫,沿着山区隘口往东迁徙,从江西石城移至福建宁化。

元末乱世加上人口压力,闽西客族又沿着汀江、梅江及韩江开始外移至粤东各地。

清初朝廷放宽移垦政策并鼓励粤东客族他迁,于是又开始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可以了解客族迁徙的内外因素;譬如原居地与徙居地间之推拉力,山脉、河流、谷地等自然环境,是如何支配他们的迁徙路径。

简言之,客家族群之移垦活动,过去800年间从赣南徙闽西,次由闽西徙粤东,再由闽粤渡海东迁至台湾,无不受到社会变迁、政策更替及地理条件等因素之影响。

清初从粤东迁移到台湾桃、竹、苗、屏等地区的徐氏族群,以五华、蕉岭、丰顺及陆丰人士居多。

这两支徐姓族群与其他客族迁台路线及。

年代甚为相近,因此,若能厘清台湾徐氏客族的迁徙,实际上也就等于了解台湾其他客族迁徙过程的一大半历史。

徐氏近800年来的迁徙与移垦历史的研究工作。

一、宋朝末年,贛南客家徐族群受元兵壓迫,徐族群大規模之遷徙活動,沿著山區隘口往東遷徙,從江西石城縣(即於都縣) 遷徙福建汀州上杭、連城二縣,元末亂世加上人口壓力,閩西徐族群又沿著汀江、梅江及韓江開始外移至粵東各地。

清初朝廷放寬移墾政策並鼓勵粵東客族他遷,於是又開始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子孫以徐氏為族,尊鶴齡公為連城一世祖。

徐氏興旺發達於廣東之濱,故稱“閩西十三天”。

漏缺者補之,經通考證之後的愚見,族群曰:擴大改為“閩西十九天”。

二、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

其携三子从江南来广东南雄珠玑巷。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人祸,举家南徙立派。

长子宗善为南岸房,分布于南海白水塘,顺德伦教、马村、南畔、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开平、恩平等地。

徐氏起源

徐氏起源

徐氏介绍一、姓氏源流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皋陶,皋陶生三子(另一说是六子)长子伯益,又叫大费。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周穆王担心其长期下去成为后患,便与楚联合前去镇压。

徐偃王不忍让广大百姓涂炭,只好弃国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姓源流详介: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孕,生下少昊。

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

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趙氏)—曄——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徐氏族谱

徐氏族谱
《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苏洵编成《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老谱》便是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编修的。作为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中华徐氏通谱世系卷

中华徐氏通谱世系卷

中华徐氏通谱世系卷-山东辟公世系中华徐氏通谱世系卷-山东辟公世系中华徐氏通谱若木公后裔世系总图徐姓“始自夏,兴于周”。

徐氏,是从中国古老的姓之一“嬴”姓中衍生出来的。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

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等14个姓。

徐姓被司马迁列为赢姓1 4个氏之首。

伯益是上古东夷族的领袖,因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于夏启九年,(夏启九年,‘根据中国断代工程计算’为公元前2061年)封其子若木在徐地(徐戎)为徐国,后来徐氏便以徐国而得姓,以若木为始祖。

三十二世徐偃王,根据《韩非子·五蠹》载: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传至章禹,共为四十四世国君。

从封若木于徐至今(2005年)共4066年。

公元20世纪90年代徐氏人数列全国第11位。

因历史原因,各自立堂号、以议辈序(班辈、字辈、引辈)使一些世代混乱。

本谱的世系就是以若木为一世,其子征国为第二世,其孙房为第三世,以此顺列,至今约140多世。

徐氏繁衍徙迁全国和侨居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越南、东南亚、美国、英国、苏联、朝鲜、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地。

而且在全国56个民族中,有27个民族中均有徐姓。

即:朝鲜、纳西、满族、景颇、侗族、哈尼、彝族、回族、土家、锡伯、达斡尔、蒙古、东乡、壮族、苗族、水族、高丽、藏族、仡老、拉祜、阿昌、布依、鄂温克、维吾尔族、土族、白族、巴族。

这次编辑徐氏通谱,本着“着眼全国、放眼世界、考察论证、实事求是、贯通世系、编辑通谱、分辑出版”的原则,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核实,以《二十五史》、《新唐书·宰相世系》为主要依据,对各地徐氏宗谱、族谱、家谱和世系进行核对、修证。

若木公世系考据《辞海》(802页公元1979年版)载:“徐戎、古族名,亦称徐夷或徐方,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今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

周初以今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

专家绘制出中国400个大姓的 姓氏地图

专家绘制出中国400个大姓的 姓氏地图

专家绘制出中国400个大姓的姓氏地图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吴9.赵 10.周11.徐 12.孙 13.马 14.朱15.胡 16.林 17.郭 18.何19.高 20.罗 21.郑 22.梁 23.谢 24.宋 25.唐 26.许 27.邓 28.冯 29.韩 30.曹31.曾32.彭33.萧34.蔡35.潘36.田37.董38.袁39.于40.余41.叶42.蒋43.杜44.苏45.魏46.程47.吕48.丁49.沈50.任51.姚52.卢53.傅54.钟55.姜56.崔57.谭58.廖59.范60.汪61.陆62.金63.石64.戴65.贾66.韦67.夏68.邱69.方70.侯71.邹72.熊73.孟74.秦75.白76.江77.阎78.薛79.尹80.段81.雷82.黎83.史84.龙85.陶86.贺87.顾88.毛89.郝90.龚91.邵92.万93.钱94.严95.赖96.覃97.洪98.武99.莫100.孔101.汤102.向103.常104.温105.康106.施107.文108.牛109.樊110.葛111.邢112.安113.齐114.易115.乔116.伍117.庞118.颜119.倪120.庄121.聂122.章123.鲁124.岳125.翟126.殷127.詹128.申129.欧130.耿131.关132.兰133.焦134.俞135.左136.柳137.甘138.祝139.包140.宁141.尚142.符143.舒144.阮145.柯146.纪147.梅148.童149.凌150.毕151.单152.季153.裴154.霍155.涂156.成157.苗158.谷159.盛160.曲161.翁162.冉163.骆164.蓝165.路166.游167.辛168.靳169.欧阳170.管171.柴172.蒙173.鲍174.华175.喻176.祁177.蒲178.房179.滕180.屈181.饶182.解183.牟184.艾185.尤186.阳187.时188.穆189.农190.司191.直192.古193.吉194.缪195.简196.车197.项198.连199.芦200.麦201.褚202.娄203.窦204.戚205.岑206.景207.党208.宫209.费210.卜211.冷212.晏213.席214.卫215.米216.柏217.宗218.瞿219.桂220.全221.佟222.应223.臧224.闵225.苟226.邬227.边228.卞229.姬230.师231.和232.仇233.栾234.隋235.商236.刁237.沙238.荣239.巫240.寇241.桑242.郎243.甄244.丛245.仲246.虞247.敖248.巩249.明250.佘251.池252.查253.麻254.苑255.迟256.邝 257.官258.封259.谈260.匡261.鞠262.惠263.荆264.乐265.冀266.郁267.胥268.南269.班270.储271.原272.栗273.燕274.楚275.鄢276.劳277.谌278.奚279.皮280.粟281.冼282.蔺283.楼284.盘285.满286.闻287.位288.厉289.伊290.仝291.区292.郜293.海294.阚295.花296.权297.强298.帅299.屠300.豆301.朴302.盖303.练304.廉305.禹306.井307.祖308.漆309.巴310.丰311.支312.卿313.国314.狄315.平316.计317.索318.宣319.晋320.相321.初322.门323.云324.容325.敬326.来327.扈328.晁329.芮330.都331.普332.阙333.浦334.戈335.伏336.鹿337.薄338.邸339.雍340.辜341.羊342.阿343.乌344.母345.裘346.亓347.修348.邰349.赫350.杭351.况352.那353.宿354.鲜355.印356.逯357.隆358.茹359.诸360.战361.慕362.危363.玉364.银365.亢366.嵇367.公368.哈369.湛370.宾371.戎372.勾373.茅374.利375.於376.呼377.居378.揭379.干380.但381.尉382.冶383.斯384.元385.束386.檀387.衣388.信389.展390.阴391.昝392.智393.幸 394.奉395.植396.衡397.富398.尧399.闭400.由《中国四百大姓(套装共3册)》主要分析了中国姓氏的特点以及400余姓氏的分布和迁徙以及图谱。

徐氏溯源——精选推荐

徐氏溯源——精选推荐

徐⽒溯源徐⽒溯源徐⽒之姓⽒来源⽐较纯正,主要出⾃嬴姓。

相传颛顼帝孙⼥⼥修,因⾷燕⼦蛋⽽产下⼤业(即皋陶)。

⼤业乃上古四圣之⼀(尧、舜、禹、⼤业),辅佐虞舜、夏禹⼆代,当时的重⼤政治措施⼤多由其谋划。

他提倡德治,认为只要由衷地信奉帝尧所代表的仁德,治国之谋就会取得成功,群⾂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

⼤业认为上天的意志就是万民的意志,因此诸侯要恭奉天命,要谨慎宽仁。

⼤业奉命造狱作刑,且典狱公正,被奉为中国司法⿐祖,后世尊他为狱神。

其⽣平、⾔论《史记》、《尚书》皆有详细记载。

卒于禹时。

⼤业娶少典⽒⼥⼦⼥华为妻,⽣下了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名⼤费)。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辅佐⼤禹开垦荒地、种植⽔稻、凿挖⽔井。

伯益不仅治⽔卓有成就,还在政治上颇有建树。

他曾告诫⼤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

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满⾜⾃⼰的欲望。

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

在处理民族⽭盾⽅⾯,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

舜时,三苗族离⼼离德,舜便派⼤禹武⼒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

⼤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

伯益还将跟随⼤禹治⽔时所经历的地理⼭川、草⽊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著成《⼭海经》⼀书。

伯益佐禹治⽔⼤获成功,得到帝舜的赏识,受赐嬴姓,并获得了与帝舜联姻(伯益娶舜族姚⼥为妻)的殊荣,政治地位⼤为提⾼。

禹继任舜担任部落联盟⾸领之后,举荐伯益之⽗⼤业为⾃⼰的继承⼈,然⽽⼤业未及受政⽽亡,因⽽伯益被禹选为继承⼈。

《史记》记载禹死后由益继位,但益让位予启后隐居到箕⼭南麓。

⼀说禹死后由禹之⼦启继位,⽽伯益因与启发⽣争执,于帝启六年被启杀死。

伯益因辅佐治⽔有功,其次⼦若⽊被封于徐(今⼭东郯城以北,后迁都⾄安徽泗县、江苏省泗洪县⼀带),建徐国(⼀称徐⽅)。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

一、姓氏源流。

传说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

因此徐国的后代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1、徐若木
2、徐偃王
3、徐尚:
4、徐福:
5、徐淑
6、徐稚
7、徐荣:
8、徐盛:
9、徐晃:1 0、徐陵11、徐奕:12、徐遵明:13、徐征14、徐晦15、徐浩16、徐寅:17、徐确:18、徐世绩:19、徐敬业:20、徐安真:21、徐熙22、徐铉23、徐梦莘:24、徐琰25、徐寿辉:26、徐达:27、徐祯卿:28、徐霖:29、徐贲:30、徐爱31、徐阶: 32、徐霞客:33、徐中行34、徐光启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 大约有1963.697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 (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 (趙氏)—曄——祖平 (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 (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 (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至偃王32世,宗11世孫章禹13世孫詵為秦莊王相,66世以前略。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安仁——徐豐(北祖)—明——迂—宣——琳—謨—述—崇—環—袆—徐霸 (南祖—璜—瑞——師儉——超——統——璣—襖—寧-—臺——褚——恭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豐之—尚之—逵之——淳之—恒之——孝規—況—毕节市赫章县红泥坡支—實之—羨之—佩之—寅—仁之—昔—君敷—榮—恕—筠———祚之——欽之——邁之—湛之——聿之—孝嗣——會—育之—嘉—緄——君賓…下接(图三)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皎——詡——儀——雅—鄑—諤—粲——取——持—譞—向——嚴——敦複—輦—泌—綽——臣質—公閔—爽—景調—巽—侃之—汭—摯—峻之—溢—昭——孟嘗—昕——琇——縯—弘毅——綜——玭—縝—晦—皓注:(1)赫章縣黃泥坡支、黔西县、水城县野野钟村在83世徐況祖分支。

(2)毕节、水城、威宁、宣威、会泽、昭通纳雍总溪河、下接83世绲祖支。

(3)大方马场下接80世淳之公世系。

大方马场维隐公支修改上接80世淳之公世系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一淳之一一凭一一超一一摛一一陵一一份一一可敬一一当一一齐聘-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一鉴一一暹一一通一一绂一一铉一一良辅一一君荣一一希一一收一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一公鼎一一世亨一一得之—一天麟一一启贤一一超群一一荫后一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一缙绅一一援萃一一体亮一一书雅一一懋本一一仲禄一一子权一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一才旺一一以德一一志爵一一绍仝一一际一一仁一一元一一洪一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一时一一身一一之章一一必恒一一瞪一一维隐一一庆一一荣一一华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一景一一文一一治一一家一一国一一兴一一忠一一孝一一显一一祖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一德一一诗一一书一一万一一代一一明一一福一一禄一一春一一长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一寿一一金一一银一一满一一朝一一堂一—栋一一梁一一安一一邦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一杰一一大一一贤一一定一一乾一一坤一一祥一一龙一一升一一霄169 170 171 172 174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一汉一盛一世一修一典一章一宏一道一昌一伟一业—惠一泽一夏一川一江上接圖84世君賓支(图二)本页(图三)(84世至98世)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君敷—君賓—澈——文林—文遠—士安——有功——愉——殼——濤——杜—殷—宰——商——彥若——綰—毅—單—仁嗣—仁矩—仁範—仁最—宮——仁規—恂——最——安素—徐洎—寵——液——義立—有慶—弘嗣—彥休—密——汶——鋌——番——曹—濯—豐—憬——殼——湜——徐洗—徐玉—徐韜————愃——毅——澄—有道——惲—鸞——次彭—魯苗—有業——徽——漢——頊—次聃禹苗—鷹—士會——弘禮—士雅——有慶——忱—士師——弘仁—弘信—弘度—文達—奉城—奉信—昌時——有粼——悅——收——寶符—徐瑾—搏注﹕原本支大方第一从—徐瑗——86世文达祖分支94世徐韜祖支接江西谱94 95 96 97 98—徐韜——徐晁——徐濟——仁矩——嗣宗—徐—徐晟——徐全——徐鄖——徐現—徐陵——徐琛……………接徐達支系(主要後裔雲貴)接下页—徐鄩——徐琍……………接納雍縣總溪河大方縣黑鐵馬場支—徐邠——徐璣第二次从97世分支—徐旵—徐安阝注:仲公大系唐朝有宰相徐商、彥若父子。

注;徐安,安字右边加双耳打不出来。

上接圖三97世陵公支:下接江西豐城陵公世系(97至109)徐達支系(圖四)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接上页) —徐陵—徐琛——徐旺——國政——仲稀—徐容——國照——伯祥—徐寶—徐寬—國煦——仲宗—徐定—徐頎——徐絲--徐品—徐吳——國佑——徐簡-徐晶-傅祥—徐黎-徐玨--徐盎-友直—國義——徐和-徐朋--徐協-傳霖———徐旻——國思——延世—延習—國慶——延錫—延受105 106 107 108 109——傅霖——處常——思敬——惟新——徐錠—由常——思聰——惟一——徐監—思道——惟吉—惟勝——徐鎬—正常——思明——惟允——徐鉦—思賢——惟寅——徐鎮—徐孟——(繼出)—明常——思溫——惟勤——徐達 (妣謝氏、孫氏) (下页接9页)(五四) (四七) (六四)—思立——惟清——徐镕—天瑞—惟純——徐銑—惟時——徐鍔—思安——惟成——徐銓—執常——思義——惟熙——徐鈞注:先從三千年前徐國偃王家譜,又接唐代宰相兩大世系譜,再接江西豐城譜,再後接南京世系雲貴各徐達後裔各支分譜,省外分支另有譜,加以說明。

本支106世徐達祖祖公明常祖以前居江西豐城角陂,明常祖墓在此地,後徐達爺爺思溫帶著徐達父親惟勤遷安微毫州打鐵為生,當時徐達未出世,後徐達長大成人,與朱元璋打江山到南京,徐達後裔遷居現有全國二十多個地方。

徐達長子徐輝祖支多在四川、湖南;耀祖沒有後人,其後有四人,是榮祖、徐增壽兩弟兄各有兩人為結支掛在下代,徐增壽居北京,後裔居河南、湖南、山東,後征南軍調雲南,親唐弟兄八人,從不同一地方來自雲南打仗,多數屬徐達第六代孫,有兩支返回河南中原,其於留於管理沒有返回,所以產生徐姓後代在雲貴,曆經現在四百多年,有三十萬人左右,其它在譜書詳載。

徐达至位下十一代全图(图五)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徐达—辉祖—徐钦—显宗—邦瑞—维志—弘基—文爵—肇南—承宗—徐铺—彦明—鹏举—徐昂—徐镛绍宗徐岳一徐帮一天福一志学一良清一徐魁一国宗一大显—先龙—兴奥—徐鎔—良殿—徐鑑—绵泽—祥察—斯源—弦泰—经纶(钦) —良言—绵绅—祥姜—斯登—佩弦经言—徐锡—斯聪儆弦—徐鐸—斯兴侑弦一兴蕴一斯孝像弦一兴典(1)辉祖子:徐钦、徐镛毕节谱记载。

(4)113世徐岳支居—兴甲(2)先龙、(钦)为四川支始祖。

江苏下接有图—先麒(3)先麒、先凤为湖南支始祖。

—先凤(4)辉祖子,各地名不—,还有其他地方(均礼、均宝、) —耀祖—佰元—麟祯—振南—鸿缉—徐纲还有(钦、安)—人多名各不—祥。

—徐绘—鸿熙—麟祥—振洲—鸿煦—恩泽—徐纶—徐华—恩溥—徐缣—绍宗—绍尧—仲亨—麟洲—振垣—鸿烈—恩沛—徐经—徐绰—光远—肇禋—明远—严禋—大椿—大揪—崇禋—大权—大榕—振疆—鸿勋—恩澍—徐缓—庆远—乾禋—树明—延兴—淑利—延谨—季贞—树先—徐祥—荣祖—景珩—显隆—徐铎居江宁镇—显彰—徐鍼居江宁—显成徐锜—显名—徐钊居江宁—景璜—显绶徐銮居江宁—景璿—显德—徐伦居定远县—显亲—徐泰待考—显文—增寿—显璁徐锐居北京因达祖后裔分支省较多画不下—显宁徐钰待考增寿祖画多一点,但省外的也—景瑜—显政徐镇居北京多,只作简介。

—显荣—徐锦居北京—景瑛—徐亮—徐进居宝封—景瑄无记载 (下接增寿支)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纯祖—景昌—显忠—永宁—世荣—徐俊—徐乾—德宠(增寿)—显义—德培—聪盛—徐贞—聪揳(茂先,昆)—德崩—徐利(胜)—徐伟—惟一—心贵(茂林) —惟精—必登—徐杰—徐棋—文盛—献玉—徐梓—国典—徐伦—徐能—徐仪—耿姓—应科—徐昌—世华—光祜—延爵—文珂…………注:省外传来支—世富—文谣—廷惠与世英谱在—世贵—廷芝—起原谱序—世英—廷蘭—文璲—延年—文璋—继道—徐璜—徐祯—徐铎—自新—徐镃(彦昭)—徐基—尚爵—徐舜—自祥—尚禄(彦山)—徐佑—徐钦—尚仁—文轮—文朝—尚杰(国良)—尚忠—必荣—必登—必享—徐钧—尚文—必华水—尚武(金玉)—徐锭—尚贤—必尧—必举—尚质—必高—徐玉—必明—必强—尚纲—必变—必端—必表—必微—徐祄—徐镒—尚智—必厚—必宠—必寿—徐祜—徐镐尚义—必显—徐镦—必用—徐祚——必聪—徐礼—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纯祖—景昌—显忠—永宁—世荣(接上页)(增寿)—世华—光祜在省外另有谱与世英同卷—继道—徐璜—徐祯—徐佑—徐祄—徐祜—徐祚—徐纶—良心—良知—良能—良才—徐礼—徐铠—良辅—良臣—良弼—徐镗—有功—有成—有学—有达—有礼—徐玉—徐袖—徐銮—子兰—子茂—子桂—子芳—子茗—子葵以上云南支—徐进—步蟾—克用—汝夔(安顺支)(云汉)—自新—徐元(云上)(部分在贵州威宁、水城)(彦昭—徐延—美儒—熙儒—衍儒—徐丙—彦儒—(君用支下接赫章丰沟)—绍儒—(下接水城徒箐支)—用儒—(下接昭通威宁玉龙支)—希儒—(连弟.连瑛.连升三支威宁)—自祥—徐惟—徐逵—遴祖—德洪(云南威宁)—世富(彦山)一徐荣徐富毕节市—世贵—徐渊—徐润—徐允—徐华纳雍董地支—徐烈一徐富一弘吉—世英—光祀—正信一徐贵元吉—正仁—文瑾徐功亨吉一启弘—正義一徐名—光祚—一徐显毕节织金松平(接下页)一徐达贵州铜仁支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纯祖—景昌—显忠—永宁—世荣(接上页)—世华徐荣—世富(居河南中原) 徐华—世贵一徐渊一徐润一徐允一徐富…毕节纳雍、水城化支—世英—光祀徐烈徐贵—光祚—延亮—文璻徐功—延勣—文瓏徐名—延德—文璠徐显—文璣徐达…铜仁、毕节织金松坪—文燦—廷相—文壁—廷辅…原独有的一支在—文瑞重庆,其它多支—文玘在外省另有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