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食 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 品添加剂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文献标 志码 :A c l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6 4 6 ( X) . 2 0 1 4 . 0 1 . 0 5 7
第 1 期 ( 总第 3 4 1 期) 2 0 1 4年 1 月
农 产品加 工 ( 学 刊) Ac a d e mi c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F a r m P r o d u c t s P r o c e s s i n
No . 1
J a n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9 6 4 6( 2 0 1 4 )0 1 b 一 0 0 8 0 — 0 3
食 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 教 学 内容 与方法 的探讨
i 岁楼
( 中国药科 大学 药学 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 1 1 1 9 8 ) 摘 要 :食 品添 加剂是食 品质 量与安全专业 重要 的专业基 础课 之一 ,其教学 目的 旨在为学生正确认识并 在将来正确使
用或 监管食 品添加剂 提供基 础。对食 品添加剂 的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思 考和探讨 ,在教学 内容上 着重指 出必须 阐述清楚什 么是食 品添 加剂 以及什么是滥 用食 品添加剂 乃至使用食 品非法添加物 ,在教学方法 上则强调 和论述提 问 式 、案例式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 中的应用与效果。
T e a c h i n g Co n t e n t s a n d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o f F o o d Ad d i t i v e s Co u r s e f o r

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

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

《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崇明中学化学组肖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树立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的意识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收集食品标签,了解现实生活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了解食品添加剂性质、作用和分类基础上,懂得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性、选择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性质、作用和分类
教学难点:懂得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性、选择性
实验探究:探究食物色素存在
教学方法:社会实践、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下:初步认识——阅读食品的标签,完成下表,了解现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态度
初步研究:食品添加剂种类、性质、作用、用量标准
课上:汇报讨论(主要研究三类: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
课后:学会选择,正确对待
【课前实践活动】教师布置任务
目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
活动方式:
第一步:每个学生在家里查看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说明,认真阅读食品的标签,找出食品里面的添加剂进行分类,家庭交流了解家人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初步完成下列表格
第二步:小组为单位,重点研究食品添加剂,小组深入到超市,了解超市组织货源人员和顾客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态度。

初步归纳出(1)种类、性质、作用、用量标准;(2)优点、缺点,选出比较好的添加剂;
(3)其他措施
第三步:
【课堂活动】。

食品添加剂stem课程设计

食品添加剂stem课程设计

食品添加剂ste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标准及我国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实验,探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影响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对食品广告、标签的认知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的了解和信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STEM课程,结合化学、生物学、营养学等知识,以食品添加剂为研究对象。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通过生活中的食品案例,引入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理论知识:-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应用。

-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标准及我国相关法规。

3. 实践操作:- 设计实验,观察不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合理使用。

4. 案例分析:-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 探讨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等方面的作用。

5. 知识拓展:-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引言、理论知识(1、2)第二课时:实践操作(3)第三课时:案例分析(4)第四课时:知识拓展(5)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化学”等章节相关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2 1. 00 8
专 业教 学研 究
《 食品添加剂》 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王 小 英
( 海 应 用技 术 学 院 上 海 2 0 3 ) 上 0 2 5
摘 调 整上 重课 程 问题 教 关 要 : 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两 方面 , 文 对 食 品 添 加 剂 的课 程 教 学 进 行 了研 究 与 探 索 。 教 学 内容 的选 择 与 从 教 本 在 , 分清主次、 应 明确 课 程 交 叉 、 理 精 简 , 出食 品添 加 剂课 程 的 重 点 与特 色 、 保 教 学 内容 不 重 复 ; 应 注 合 突 确 还 的前 沿性 , 化 实践 教 学 , 充 与 完 善 教 学 内容 。在 教 学 方 法 的改 进 上 , 堂 教 学 应 重 视 讲 授 法 , 当运 用 强 补 课 适 学 法 , 用 启 发 式 教 学 . 造 引 导 型教 学 气 氛 ; 后 注 重 刺 激 学 生 及 时 思 考 总 结 , 正 学会 课 堂 教 学 内容 。 采 营 课 真 键 词 : 品 添 加 剂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食 教 教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中 的酶 制 剂 在 前 期 课 程 《 物 化 学 》 《 其 生 、 食 品 化 学 》 及 《 品酶 学 》 已有 较 为 系统 的 学 习 , 中 的 营养 以 食 中 其 强 化 剂 、 用 香 精 香 料 分 别 在 前 期课 程 《 品 营 养 学 》 《 品 调 食 食 、食
并 注 意 与 本 专 业 先 修 课 程 、 继 课 程 的 衔 接 . 择 主 要 类 别 的 后 选
食 品 添 加 剂 进 行 重 点 讲 解 , 体 的教 学 内容 及 安 排 见 表 I 具 。

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Nhomakorabea0 引言
品 品质 及 色 、香 、味 , 以及 为 防 腐 和 加 工 工 艺 的 需 要 而加 入 食 品 中 的化 学 合 成 或 者 天 然 物 质 ,而 营 养 强 化剂 是 指 为 增 强 营 养 成 分 而 加 人 食 品 中的 天 然 的 或 者 人 工 合 成 的 属 于 天 然 营 养 素 范 围 的 食 品 添 加 剂” 。食 品 添加 剂课 程 是 以化 学 、物 理 学 、生 物 学 、 食 品工 艺 学 、营 养 学 、毒 理 学 为 基 础 ,研 究食 品 添 加 剂 的性 质 及 其 在 食 品加 工 中 的应 用 ,以 及 食 品 添 加 剂对 食 品 品质 及 安 全 性 影 响 的 一 门学科 ,是食 品 科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食 品 添 加 剂 课 程 是 食 品 加 工
进 行合 理科 学 的运 用 。但 由于该课 程 知识点 较 多而分 散 ,基础 理论 性 与实践 性都 较强 ,学 生普遍 反 映学 习 食 品添 加 剂 被 誉 为 食 品 工 业 的灵 魂 ,一 直 受 到 难 度大 ,不 易掌握 。因此 ,我们 对高 职 院校 食 品添加 食 品企 业 的重 视 。按 照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食 品卫 生 剂课 程 的教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 和教学 手段进 行 了探讨 法》 第五 十四条规定 ,食品添加剂是 “ 指为改善食 和 改革 。
t i rv .C a g g t c ig c n e t, stn p n w tahn d a fs d n— r n d a d t c e-e , t ig b o mpo e h n n e hn o c ps e ig u e e c ig i s o t e to e t e h r l i a t e u i e n a d a n y k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周雯雯;杜娟;洪艳平;赵燕;涂勇刚【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年(卷),期】2024()2【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高。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将课程思政元素从“学、识、用”3个层次融入“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授课体系中,建立“学以识,识为用,用促学”三位一体食品添加剂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目前选择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线上发布预习资源,课中线下讲授+线上直播异地同步进行课堂活动,课后全方位评价学习成效,师生双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以循环上升的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同时,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解锁、奇思妙想和热点解惑等教学模块,加深了学生工程知识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科学研究、个人与团队、职业规范、沟通和终身学习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采用的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可为食品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8页(P116-122)【作者】周雯雯;杜娟;洪艳平;赵燕;涂勇刚【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高职课程r教学实施理念与步骤r——以《社会心理研究》课程为例2.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教学实践3.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实践5.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改革——评《学习成果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开发指南:基于OBE专业(群)认证与高水平建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2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食品防腐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本章主要讲述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分类、来源。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使用条件,掌握常用防腐剂化学性质和使用方法。

要求:1掌握熟悉食品防腐剂的定义;2.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机制;3.掌握食品防腐剂的化学性质;4、掌握食品防腐剂的添加剂量和作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使用条件,掌握常用防腐剂化学性质和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及使用条件四、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4、板书设计:5教学内容:2.1食品防腐剂的定义防腐剂(PreSerVatiVeS)是指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增殖作用的物质。

如果从抗微生物的角度出发,称抗菌剂(AntimiCroba1Agents)o为了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腐败变质,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防腐。

化学方法即使用化学制品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这种化学物质即为防腐剂。

防腐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学物质外,还通常包括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以及那些通常不加入食品,而在食品储藏过程中使用的清毒剂和防腐剂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有的文献将防腐剂分为杀菌剂和保藏剂。

杀菌剂是指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保藏剂是指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

但杀菌剂和保藏剂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同一物质,浓度低时能抑菌,而浓度高时则能杀菌;作用时间长可杀菌,作用时间短则只能抑菌。

同时,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同一物质对一种微牛物有杀菌作用,而对另一种物质只有抑菌作用,所以笼统地将其称为防腐剂较好。

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

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

食品添加剂(1课时)XXXX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XX级化学一班XXX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二章第一节。

在该部分教材内容之前介绍了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在合理选择饮食中还介绍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食物的酸碱性,这些都为作为食物中增光添彩部分的食品添加剂的知识讲解做了铺垫,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是合理选择膳食、促进身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学生情况的分析:(1)学生的现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二中学习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于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化学与生活》模块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平衡膳食”两个课题的内容,对这两方面内容有了初步认识,食品添加剂是学生学习的第三个课题。

在实际生活和日常概念中相当多的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着错误的认识,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明确的概念。

(2)学生的能力基础: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初步分析、表达与交流等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的思维特点:高一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趋于主导的地位,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得出结论。

3、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问题引入,通过“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线索作为引导,设置学生活动:收集食品标签、查阅食品标签、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为例介绍有关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并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用量、禁用的添加物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4、教学设计的重点:选择学生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作用和分类。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重点是通过几个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事物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生活态度。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九章 抗结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九章 抗结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9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九章抗结剂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食品抗结剂的作用原理;了解食品抗结剂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抗结剂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熟悉并掌握国内法定使用的食品抗结剂的种类及实际应用;了解国外使用的食品抗结剂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食品抗结剂的作用原理,实际制定解决食品储运过程中发生结块问题的方案。

难点:也是掌握食品抗结剂的作用原理,实际制定解决食品储运过程中发生结块问题的方案。

四、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常规教学讲授方法和手段2、辅导手段:多媒体教学等手段3、学时分配:2学时;4、教学内容:第九章抗结剂9.1抗结剂概述颗粒状和粉末状食品在生产后的物流和储存过程中,因其颗粒细微、松散多孔以及吸附力强,常常容易吸收水分、油脂而发生结块,失去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性质,严重影响食品的品质。

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保持食品的初始颗粒或粉末状态,需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抗结剂。

抗结剂又称抗结块剂,是用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其颗粒细微、松散多孔、吸附力强。

易吸附导致形成结块的水分、油脂等,使食品保持粉末或颗粒状态•我国许可使用的抗结剂日前有5种:亚铁策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

其中亚铁氟化钾在“绿色”标志的食品中禁用,一般食品中其加加入量限为0.01g∕kg o国外许可使用的还有硅酸铝、硅铝酸钙、硅酸钙、硬脂酸钙、碳酸镁、氧化镁、硬脂酸镁、磷酸镁、硅酸镁、高岭土、滑石粉和亚铁鼠化钠等。

抗结剂主要特点是颗粒细小(粒径为2—9U m、),表面积大(310—675m2∕g),比容高(80—465m3∕kg),呈微小多孔状。

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因此抗结剂能吸附引起结块的水分或液体油脂,从而使颗粒或粉末食品的表面保持干爽、无油腻,达到防止食品结块的目的。

通常,抗结剂微粒必须粘附在主基料颗粒的表面,才能影响主基料颗粒的物性。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一章 食品添加剂概论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一章 食品添加剂概论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1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熟悉食品添加剂和专用名词等定义和概念。

2.熟悉食品添加剂的整体功效和使用的发展3.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与分类4、食品添加剂的评估与监督管理。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在整体上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建立起学习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基础,具备在实际应用中把握食品添加剂的特点与正确发挥食品添加剂的功效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品添加剂的整体功效难点:食品添加剂的评估与监督管理五、主要参考资料1、高校十一五教材《食品添加剂》孙平,中国轻工出版社,20122、高校教材《食品添加剂》刘钟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胡国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潘道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六、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4、板书设计:5 教学内容: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论尽管添加剂的诞生可以回溯数千年,繁盛可以回溯数十年,但今天,对于添加剂的关注,却是史无前例的。

从甲醛泡发海产品,吊白块漂白粉丝,辣椒中的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蒙牛中的OMP(造骨牛奶蛋白),王老吉中的中草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消费者质疑,面对国际客户的重重壁垒,食品加工企业究竟该如何应对“内忧外患”的尴尬,添加剂的思考,是关乎未来的。

一、概述1、食品添加剂应用历史⑴中国香料: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等的记载。

护色与防腐: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盐被用于腊肉生产,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

二、添加剂物种与分类1、食品添加剂物种⑴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达25 000种,直接使用40000种,常用1000种。

⑵美国2900种以上(FDA)⑶欧共体近1500种⑷日本1100多种⑸中国2000(香料、加助剂、营养强化剂等)专用名词代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GSFA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WTO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 GRAS 通常认为安全的物质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D)人类每日摄入某种物质直至终身,也不会产生可检测到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ADI)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有关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理 、 要 类 别 及 品 种 、 用 实 例 及 注 意 事 生 产 和 应 用 技 术 引 入 到 食 品添 加 剂 的 教学 主 应 项、 性和应用规格等 。 毒
过 程 中 , 仅 丰 富 了教 学 内容 , 不 更提 高 了学
这 种 讲 解 模 式 比 较 传 统 , 使 学 生 掌 生 的 学 习 兴 致 , 这 样 才 能 使 学 生 真 正 了 能 且 握 最 基 本 的 相 关 知 识 , 是 学 生 在 上 课 时 解 企 业 和 行 业 的需 求 , 今 后 快 速适 应 企 但 为
已成 为 检 验 课 程 教 1. 强化 以前 沿 性 与实 用 性相 结合 为 目标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热 情 , 2 的食 品 添 加 剂 课 程 体 系 随 着食 品添加 剂行 业和学 科的 发展 , 新理论 、 技 术、 产 品不断涌现 , 食 品 新 新 如 添加 剂 新 标 准 G 2 6 — 2 l B 7 0 0 1 品添 加 剂 食
发展的最新成 果充分 融入到理论 教学 中, 使学生能够掌 握行业 发展最前沿 的动态 ,
趋 势 等 , 过 讲 述 使 学 生 对 该 类 食 品 添 加 通 剂 有 概 括 性 的 了解 。 后 主 要 讨 论 该 种 食 之
进 行 辩 论 。 种 方 式 既 提 高 了 学 生 独 立 思 这 考 能 力 和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 能 活 跃 课 堂 气 又 氛, 过倾听他人意见 , 换不同观点 , 通 交 加
食 品 添 加 剂 已成 为 食 品 工 业 的 灵 魂 …,
些 基 本 的 验 证 性 实 验 。 是 为 培 养 学 生 但 实践能力 , 该开 设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 应
传 统 的 食 品添 加 剂 课 程 教 学 多采 用 理

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泽、口感、保存性等特性,而人为添加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包括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香料等。

3.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

4.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过量摄入,关注食品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食品添加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食品添加剂实物或图片、调查问卷、统计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统计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食品添加剂实物,引起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作用及安全使用方法,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全面的认识。

3. 调查: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活动,分组进行,收集相关数据。

5. 讨论:分组讨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作用及安全使用方法。

2. 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活动及数据分析。

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调查家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思考题: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过量摄入?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三章 食品乳化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三章 食品乳化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3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3章食品乳化剂二、教学要求1.掌握熟悉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食品乳化剂的作用机理;3.掌握食品乳化剂的HLB的概念;4、掌握食品乳化剂的基本性。

三、学习目的本章主要讲述食品乳化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食品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掌握HLB的概念,掌握常用食品乳化剂的基本特性及应用,了解食品乳化剂的应用现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章的重点是食品乳化剂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五、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5 教学内容:第3章食品乳化剂3.1 食品乳化剂的定义食品乳化剂是能使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如油和水)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一类添加剂。

食品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各成分单独存在时均为独立相。

如水、油为液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为固相;将水、油脂放在—起时。

它们不相溶,独立地分成两个相,若加以搅拌,则形成—相以微粒分散在另—相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如图3-1所示。

所形成的新体系由于两液体的界面积增大,在热力学上是足不稳定的。

为使体系稳定,需要加入降低界面能的物质,即乳化利。

乳化剂大都为表面活性剂,其主要功能是起乳化作用。

食品乳化剂能稳定食品的物理状态,改进食品的组织结构,简化和控制食品的加工过程,改善风味、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延长货架寿命。

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使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溶液形成稳定的混合体系,从而为开发丰富多彩的食品新品种提供了前提条件。

3.2 食品乳化剂的分类食品乳化剂从来源上分可分为天然食品乳化剂和人工食品乳化剂;从两相中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分又可分为水包油型(O/W,Oil/water)和油包水型(W /O,Water/Oi1),如图3—2所示。

食品乳化液通常是由互不相溶成分构成的多相体系。

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FOOD INDUSTRY I INTERPRETATION表1 课程思政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融入结合点章节培养目标知识切入点思政元素绪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起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国内外管理手段的差异。

《本草纲目》中豆腐凝固剂、《神农本草经》栀子染色,食品添加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了解着色剂、漂白剂、护色剂的概念呈色机理,应用实例。

从三原色到最终的颜色,着色剂调色的过程充满奇妙的未知。

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调香类食品添加剂香精与香料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香精的制备工艺。

香精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自我限定”,自身带有限量,加多了味道反而很刺鼻。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甜味剂和酸味剂之间会产生“味的变调”作用。

矛盾是统一与对立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调质类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增稠剂、凝固剂、有机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和使用调控方法。

乳化剂的作用是让清水与油品看似是相互排斥的两种物质,在酯类乳化剂的作用下,能够两者融合在一起。

表面界面剂的作为拉住左右两边的油和水行成稳定的体系。

界面剂的作用就像我们为人处世时,遇到欣赏或者是打击的不同声音,要学会包容体谅,统一战线,百花齐放。

食品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和化学合成的不同分类、作用机理、注意事项。

食品的腐败变质大多需要像栅栏一样的条件,比如,食物包装内微生物数量、空气介质里氧气浓度、整个体系空气湿度,各参数慢慢积累变化,腐败变质的结果在所难免。

这和做人做事是相似的道理,当发现自己有小毛病、小问题时,要及时改正。

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食品抗氧化剂氧化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不仅导致食品中的油脂裂变,而且导致食品变色、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破坏、甚至产生哈喇味。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食品的品质、口感、营养价值以及储藏性能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添加剂的特性、功能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熟悉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性质、应用及安全问题;3、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4、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三、课程内容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特性、应用及安全问题;3、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4、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及食品安全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2、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基本概念、分类、常用食品添加剂特性、应用及安全问题的掌握情况,以及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此外,还将组织实验课,让学生亲自体验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效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具体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安排,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同时,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师指导本课程的教师将提供全面的指导,包括课堂讲解、答疑解惑、个别辅导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是一门研究食品添加剂性质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实践,开展课堂讨论与实践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已学专业课内容,掌握各类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各种添加剂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毒性、使用范围和用量用法,加深学生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感性认识;熟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相关法规;重点掌握各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在典型产品中的应用技术。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1.2.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食品添加剂最新国家标准GB2760—2011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的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知识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3)工作任务实用化合理安排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任务内容与行业企业的技能需要、与后续课程的要求相适应,最终达到“食品添加剂安全应用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

(4)课程结构系统化将课程内容进行综合、重组和整合,以认知过程为主线安排。

同时注意课程内在属性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合理衔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体现出最佳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该文介绍了《食品添加剂》课程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并且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借鉴和探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38-03
在现代社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在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该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取得《食品添加剂》课程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特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1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类型
1.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在《食品添加剂》课程即将结束时,利用上课的实践举行一场“是否使用添加剂的辩论赛”:正方――使用添加剂,反方――不使用添加剂。

学生对此举行了充分的分析、讨论和辩论,做出了他们的评价和判断,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尽量不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如果非要使用时可以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可超标和超范围使用,这
样就是安全的。

这种方法可以开发学生充分思考,触类旁通,达到预期目的,使得他们全面掌握食品添加剂课程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应用。

1.2 任务驱动法在2015年5月24日,要求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1班的学生去新乡学院第二餐厅进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实习,使他们了解餐厅的整体布局,各种规章制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蔬菜分类(图1),食物摆放情况(图2),洗菜池分门别类(图3),卫生工具摆放情况(图4)等。

这样同学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1 新乡学院第二餐厅蔬菜分类
图2 新乡学院第二餐厅食物摆放情况
图3 新乡学院洗菜池分门别类
图4 新乡学院第二餐厅卫生工具摆放情况
1.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有关,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在学生去亚特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辉县百威食品有限责
任公司实习后回到课堂上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寓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于具体的各种形象的情境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4 练习法有关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技能操作,教师可以采取讲演法或演示法进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操作要求和操作过程、演示操作步骤,使得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更好些。

如让学生学习制作馒头可以从发面开始、在制作馒头和蒸馒头的整个过程,考虑使用了什么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间,让学生们分为8个小组,每组5~6人去超市实习,了解各种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每一组写1个调查报告上交,学生的调查报告主要是关于方便面、饼干、乳制品、食用油、点心等方面的内容。

1.5 演示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中演示法是十分
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学习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有些内容时可以用实物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操作步骤,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掌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有效理解教学内容。

1.6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常常借助于标本、实物或现场操作或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掌握。

如在讲“食品甜味剂”时,可以借助于咖啡、
红茶、果酱、点心馅、奶糖和奶粉等让学生考虑其中有什么甜味剂?糖精钠是甜味剂吗?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木糖醇口
香糖?安赛蜜可不可以加到蜜饯、糕点、饮料和冰淇淋中?等等。

1.7 互动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营造多边
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绪论”部分时,提出“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引入“绪论”内容。

如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不是食物的正常成分?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好和安全吗?对于一种食
品添加剂你们应该了解哪些内容?等等。

2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2.1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根据学院的设备和条件来进行
生命科学学院有食品实验室、新乡学院拥有2个学生餐厅、新乡市有一些较大的超市如胖东来、永辉、世纪华联、百货大楼和平原商场,还有一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可供学生进行课程实习。

有些达不到的条件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教学来进行,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2.2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去挖掘新乡学院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如有些家在信阳的同学家里有茶山,可以指导他们生产茶叶;封丘的学生家里种植有金银花,可以交给他们处理的方法;家在焦作的同学种植有怀山药,教师可以教他们种植和管理怀山药的办法等。

2.3 实践与教学有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确食品添加剂课程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掌握基本程序和基本技术要领如饼干的制作工艺和酸奶的制作方法等。

基于学生的理解去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

如在学习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可以举例如食品添加剂常量使用实例、三聚氰胺实例、毒腐竹实例、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的实例和以添加剂勾兑食品的实例等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内容。

3 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教师发表写过的论文是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和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导入艺术;学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和新乡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探讨等,达
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食品营养与检测学生走上社会后已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如2015年暑假期间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奔赴山东、湖南、湖北和重庆等地均受到好评。

学生在公共营养师高级资格证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中,成绩良好,通过率较高,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和技能是这2个工种的必考内容。

《食品添加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是教学方法类型多、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论与展望
食品添加剂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改革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
业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做(下转143页)(上接139页)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惠青,陈健,贺雅娟,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方法探析.安徽农学通报,2015,2(13):127-128.
[2]段艳红.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58-159.
[3]王梅,楚光明,李荣,等.案例教学模式在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3-04):151-154.
[4]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57-359.
[5]段艳红.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5,6:154-155.
[6]吉仙枝,王华芳.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3-04):163-165.
[7]段艳红,文博,黄艳芹,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238-240.
[8]段艳红,李振乐.转基因食品安全认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2-253,256.
[9]申佩娟,段艳红.新乡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292-294. (责编:徐焕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