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葡萄糖无氧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酵解: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经无氧分解转变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亦称EMP途径。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激酶:催化A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通过脱氢、脱水等作用使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能量集中生成高能键,然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变位酶:通常将催化分子内化学集团移位的酶。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

4、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

(生成2molATP,反应可逆)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激酶)(生成2molATP,反应不可逆)

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①在无氧或相对缺氧的条件下,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②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机体有些组织也要由无氧酵解来供能,如成熟的红细胞、视网膜、肾脏髓质等。

糖酵解的特点:

⑴反应部位:胞浆,参与糖酵解各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浆中。

⑵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⑶反应全过程不可逆,其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

备注: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如:半乳糖、甘露糖、果糖。

1分子葡萄糖经EMP净生成的ATP数

反应ATP数

G→G6P(第1步)释放1mol ATP-1

F6P→F16P(第3步)释放1mol ATP-1

2×BDP→3-磷酸甘油酸(第8步)生成1mol ATP2×1

2×PEP→丙酮酸(第10步)生成1mol ATP2×1

净生成:+2

净生成ATP数量:

从葡萄糖开始:2×2-2=2ATP

从糖原开始:2×2-1=3ATP(没有第1步的1mol ATP消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