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敕勒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敕勒歌》。
本文主要介绍了敕勒川、敕勒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自然景观,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和豪迈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敕勒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意境,体会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PPT,展示敕勒川、敕勒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
(3)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场景。
3. 实践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然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敕勒歌敕勒川敕勒山天苍苍野茫茫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 请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3.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敕勒川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敕勒歌》,让学生了解了敕勒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全文共八句,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课文朗读与解析。
3. 课文背景及文化内涵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壮美。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解析,体会课文表达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 课题揭示:让学生齐读课题,了解课文背景。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4.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逐句解析。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大草原,激发想象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分析其表达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编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 课文重点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话。
示例答案:夏日阳光照耀着大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蝴蝶翩翩起舞。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进行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生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感悟、理解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具体章节为:《敕勒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
3.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感悟;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a. 出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
a.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3. 理解诗歌: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b. 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
4.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a.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c. 学生书写,教师评价。
5. 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a.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b. 教师评讲,学生改正。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生字词;诗歌结构;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七、作业设计a. 抄写《敕勒歌》全诗。
c. 根据诗歌内容,画出敕勒川的景象。
2. 答案:a. 抄写《敕勒歌》全诗略。
b.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川:平原;瀚海:沙漠;阑干:横木;凝:注视;眦:眼角。
c. 画图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生字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敕勒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新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探讨,感受诗歌中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景。
2. 吟诵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结合自己的体验,把握诗歌的写景特色。
2. 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人对大草原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广袤的大草原,一起聆听一首穿越千古的天籁之音。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结合注释,掌握常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要点:1.选自《杂歌谣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2.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乐府”是汉朝掌管音乐的机关,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成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
三、音视导入,学生自读同学们,大家从“北朝民歌”中能读出什么信息呢?明确:《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名族的民歌。
提到少数民族,我们对于我们的民族兄弟还是不太了解。
因为他们有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记录他们生活的视频片段。
[师引导]他们有他们的语言,他们有他们的音乐,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性格,他们有他们的家园。
曾经,他们是蛮荒、粗野、无情、落后的象征,了解了他们,也许,你也会深深的喜爱上塞北那一方土地!我们的预习任务是默写这首诗歌,下面,我们一起来默写。
(三名同学到黑板默写。
纠正错误,落实字词音形义)大草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敕勒歌》里你能读出来吗?下面,请你大声的阅读一分钟,然后说说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师将诗中出现的景物标上重读符号]四、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一、教学背景《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民歌中的一首,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
本课是二年级语文课的第一课,也是第一篇课文。
通过学习本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由来;2.理解《敕勒歌》的含义;3.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敕勒歌》的含义;2.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
四、教学内容1.教师授课导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戈壁草原上,夜幕降临,你会听到什么声音?会看到什么景象?教学:详细介绍《敕勒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韵律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并在黑板上呈现教材中的课文全文。
总结:以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感受《敕勒歌》的文化魅力,也对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 学生朗读1.分组阅读,每组学生读一小节,其他学生注意听。
2.教师选取几个学生代表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
五、教学方法1.阅读再创造法:在阅读教材前,对课文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分组中进行朗读和讨论;3.生动形象法:通过丰富的课前导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4.评价与反思法:由学生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朗读效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便改善和加强。
六、教学评价1.问答形式: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朗读赏析: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本篇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并提出建议;3.群体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敕勒歌》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七、教学准备1.课本;2.黑板、粉笔;3.录音机。
八、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属于自己的民歌,与同学共同创造一首优美的民歌;2.组织学生进行敕勒文化学习、研究和交流,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3.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敕勒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敕勒歌的基本情节和内容;•学习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并能够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敕勒歌中的意象和感情;•学习朗读敕勒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敕勒歌部分的教案;•大班装饰画板;•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敕勒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敕勒歌(15分钟)•齐读敕勒歌,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段朗读,学生进行跟读,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分组合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分析敕勒歌(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创作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敕勒歌的情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是画出与敕勒歌相关的图片。
5. 练习和评价(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敕勒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还不够准确,对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还有欠缺。
下节课,我将加大针对这些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创作活动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发挥空间。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北朝民歌课文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敕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敕勒歌》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敕勒歌》,使学生了解敕勒人的生活环境、习俗以及歌曲表达的主题,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敕勒歌》,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频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敕勒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敕勒人生活在草原上的习俗,为学生学习《敕勒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敕勒歌》,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对《敕勒歌》进行讲解,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敕勒歌》板书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敕勒川景象。
2. 答案:示例:在我心中,敕勒川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天空湛蓝,白云飘荡,草原上牛羊成群,风吹过来,草儿低垂,仿佛能听到牛羊的欢声笑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在朗读、背诵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方面还需加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精彩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敕勒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歌鉴赏。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律美。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解析。
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敕勒歌》,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结合实际语境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欣赏《敕勒歌》。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生字词:天空、草原、苍苍、茫茫、见牛羊、雄壮、勇敢3.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大自然风光的短文。
答案示例:天空湛蓝,草原辽阔,苍苍茫茫。
牛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阳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壮。
2. 作业题目:请简述《敕勒歌》所表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答案示例:《敕勒歌》描绘了敕勒民族在大草原上勇敢生活、团结互助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热爱大自然、捍卫家园的英勇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加强巩固练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19敕勒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9敕勒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敕勒歌》,这首诗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第四章《古诗二首》。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我国北方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敕勒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敕勒人的豪放性格。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敕勒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结合课文注释,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与《敕勒歌》意境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内容:诗歌全文及重点字词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敕勒歌》的意境,画一幅草原风光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以草原、天空、牛羊等元素为主,体现诗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较为熟练,但在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古诗,如《塞下曲》、《凉州词》等,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敕勒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和历史;2.能正确诵读敕勒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3.能听懂、理解乐曲,并在乐曲启动后按照旋律节拍跟唱;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诵读敕勒歌和理解其文化内涵;2.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能够对乐曲中的旋律节拍进行跟唱。
三、教学难点1.感受敕勒歌中蕴含的文化情感;2.能够掌握敕勒歌的唱诵技巧;3.掌握对乐曲中旋律节拍的跟唱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放出敕勒歌乐曲,学生进行简单的欣赏,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其美妙的旋律。
2. 学习敕勒歌•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敕勒歌的部分,并听教师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让学生跟读敕勒歌,并在学生完成跟读后,再逐行进行讲解和解释。
•学生模仿教师对敕勒歌进行演唱,并加深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唱诵敕勒歌•教师让学生根据敕勒歌的节奏和旋律,学习唱诵敕勒歌,并加深对其中意境的领悟。
•学生分组进行唱诵,发挥各自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体验。
4. 反思•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敕勒歌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敕勒歌》使自己所知道的了民族文化和历史得到提高,同时在唱诵敕勒歌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内涵和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在学习敕勒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二首 敕勒歌 教案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组词、联系生活等方法,随文认识“似”“庐”“笼盖”“苍茫”,正确书写“苍”“茫”。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语言文字、插图、音乐等支架展开想象,感受大草原的美丽辽阔和敕勒人民的自豪。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揭题,了解背景
1.听音乐,想象画面,引出学习任务。
2.揭示课题,了解“敕勒”。
3.了解位置,理解“川”字。
(1)借助地图,了解“敕勒”地理位置。
(2)出示图片,连结比较中理解“川”的意思。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相机指导“似”“笼盖”“苍”“见”读音。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板块三展开想象,品词读句
1.寻找景物,开启想象。
2.搭建支架,交流想象。
3.角色代入,深华想象。
板块四学写生字,拓展延伸
1.对比观察,指导要点。
2.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3.小结,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并背诵。
1.2 理解诗意,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 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资源•《敕勒歌》诗文及注释•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敕勒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美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敕勒歌》第一课时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或者另一种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
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
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
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
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
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
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