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与探索,更是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意义以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与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而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而锻炼出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要求他们掌握实用型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能够针对这一需求,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实践,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应用效果,能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实际,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摘要: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的建设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该文就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职学生成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课程建设?知识?能力?素质1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1 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中的现状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各个专业中备受关注的“终端课程”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这些课程不仅在名称上与以往的课程有区别,在教学内容上也有重大的突破。
将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标准重新组合,将课程的培养能力与职业的岗位能力相对接,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实施环境上尽可能的创造与企业真实环境相接近的实训基地教学环境,采用“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办法,将企业的技师请进学校,或者让学生成为企业的一员,让学生多在工作环境下获得经验性知识。
这些方法对于“终端课程”都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取得很好的成效。
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怎样实施才会体现专业培养规划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明确与具体的对应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但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表现形式等许多方面不同于“终端课程”,有些内容不能直接体现出企业的岗位能力,所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
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进行全方位建设、改革、调整与完善,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为职业的岗位能力起到培养、服务和支撑的作用。
1.2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1)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为宗旨。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建设方案;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研究型人才。
基于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着适应和改变。
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分层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教育学和心理学。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
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和程度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中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是不同的。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分层: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
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等。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和简单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3、学生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平时成绩、期中考试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严格的评价方法,如项目报告、毕业设计等。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1、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
然而,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判,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如何有效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话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 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滞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3. 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力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缺乏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
4. 教学手段滞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过分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运用的机会,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1. 与社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改革,能够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机衔接和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
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课程定位不明、缺乏特色教材教、考核测评方法单一及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状。
深入探讨进行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一、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1.1 高等数学不被重视目前,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地位不高,甚至和专业课比起来变得可有可无,将其辅助专业课的作用最小化。
由于对高等数学课程地位的片面理解,有些专业压缩教学课时(高等数学课程课时不足总课时的2%),学分权重仅为2个,删减教学内容不能将微积分系统讲授。
对于学生,就滋生了数学“无用论”思想,影响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加之学校方面的不重视,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1.2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首先,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总体素质发生了变化。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属于高校招生中的专科录取批次,其高考数学成绩大多在30-110分之间(满分150分),甚至个别学生20多分。
其次,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
如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来源大致有两类:①中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②普通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
此外还有许多专业(如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与实务等专业)是文理兼收,导致了同一班级有3类学生(文科生、理科生和对口生)的现象。
1.3 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由于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吃饱”,而有的学生又没“消化”,造成教师无所适从。
另面,由于工作量增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这种局面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和学术研究。
1.4 缺乏特色教材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的教材不少,大都是在原来大学专科或成人专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删减,还是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只是降低了难度而已。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探索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OBE(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探索和建议。
一、OBE理念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以个体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核心,以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素质和技能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OBE强调学生必须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强调教师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OBE理念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OBE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往往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
而基于OBE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OBE理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数学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OBE理念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从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在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标准。
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
教学标准应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全面的发展。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摘要: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直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之路。
探索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为学生搭建技能实践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文中就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讨,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1 前言随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职业教育既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办学新模式,完善了中国教育体系,改善了中国就业市场结构,培养了全行业各层次的劳动者。
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道路上转型,并进行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社会价值。
2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2.1传统教学意识的深入现在的高职数学教育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受自我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其正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旨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
然而受传统教学意识的深入,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高职数学的认识并不到位,致使我国在高职数学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创新思维受限制、自卑心加重等。
2.2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当今时代已发展至21世纪,科技水平已高度发达,信息时代是当今时代的另一别称,虽然如此,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使用陈旧的培养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会越来越突显。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一、内容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进“三教”(即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三教”改革的视域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将“三教”改革的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本文对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探索模式,包括: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
这种模式旨在帮助高职院校在实施课程探索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三教”改革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三教”改革下的课程探索,该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A.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首先从国际视野来看,世界各国纷纷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苏 楠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上高技能技工人才短缺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笔者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技能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且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都希望新招收的技工既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只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立即胜任相应的技术岗位。
社会的这种需求就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课程设置的思路与理念高职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而是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对课程进行设计。
课程的设置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在设置课程及内容时,应该重点考虑与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析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根据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尝试“课程置换”的模式,即与某些产品生产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
由于这些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做到“顺利就业、满意就业、高薪就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训过程都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的要求,就是要选好有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任务。
例如,笔者所属的专业课题组就从合作企业中获取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有关,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有关,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摘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点。
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将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中”的“做中学、做中教”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80-03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量都在扩大,而全国参加高考的生源却在不断减少,2012年全国的高考入学率达到了70%左右,其结果是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明显下降。
许多高职院校的入学分数在200分以下,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果不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他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思维,一类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强的人适合传统的学科教育,形象思维强的孩子可能很多学科都很好。
对于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可成为研究型、学习型或者技能型等不同的人才。
因此,人的智力结构可能决定了有的人适合学科教育,有的适合技能型教育[1]。
从目前高考录取的情况来看,现在就读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大部分都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但他们对概念、原理方面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具有排斥心理。
也就是说,他们只对专业实践的学习感兴趣。
为此只有通过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效果。
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1.将职业兴趣培养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高校纷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院校,其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资源整合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教学设备等,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教学管理平台等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提高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教师。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1. 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研究。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统 的一张试卷 、 百分制考 核难 以符合 高职院校人 才 培 养的需 要 ,考核 方式 和考 核形 式应 采用过 程考
核, 实行等级制 。考核形式 的改变促进 了教学方式 的转 变 , “ 为 工学 结合 ” 实训 教学工作 的开展奠定 了
基础 。
般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 3 、在实验 实训 和实 习条 件建设上 突 出真 实职 业环境 的“ 教学做” 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的实施 要求 将学 生 的学 习过程 与工 作过 程归结 出专业人 才的知 识 、 力与 素质结 构要求 。 成 与 岗位 工作 对 接 的 能 形
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要制订校企合作 的 长效运行机制 。 实现 与企业共 同管理 人才培养 的过 程, 提高企业 参与人才 培养的主 动性 和积极性 。这 就对教 学管理 提 出建立 灵 活 的教 学 管理制 度 的新 要求 , 以适 应这种模 式运行的需要。 2 在 教学 团队 管 理上 要 求 突 出 “ 、 专兼 结合 ” 工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实施 需要 一支 “ 专兼 结 合 ”的教学 团 队。 因此 ,对 教学 团队 的管理方 式 要发生 变化 ,一 是要研 究采 取什 么 方式 ,将企 业 中的能 工巧 匠和 技术 与管 理骨 干聘请 到 学校 来承 担主要 实践技 能课 的教 学 ,并解 决 企业人 员企 业 工作 与教学 任务 之 间的矛 盾 :二是 要研究 用 什么
练职业 动手能力 , 教师 的职责更 多的是训练学生 。 4 公共课教 学改革 。为便 于院 系开 展“ 、 工学 结
能养成 、 项核心 技能形 成 、 专 职业 环 境下 的综 合职 业技 能培养 ” 的职业技 能形 成 内在要 求 , 建立 校 内 生产性 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 机衔 接与 融通 的教 学环境 , 实现“ 教学做 ” 一体化 , 教师在做 中教 , 学生 在做 中学 。 4 在教学管理模 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 。工学结 、 合人才 培养模式 的实施 具有很 强的灵活性 , 要求我 们要创 新 以学分 制及 弹性 学制 为核 心 的一 系列教 学管理 制度 , 实行柔性 管理 。一 是 当前 高职教育 以 真实 ( 企业 ) 工作 任务 为载 体 的工学 结合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 . 面推 动课程 体 系 、 学 内容及 其教 全 教
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探索
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乃至人生道路都有着引导作用。
文章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核心,从思政教师、教育格局、教育内容与职业教学优势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标签:“大思政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一、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方式,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发展。
以往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重视职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这种情况也导致学校师生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误差,影响思政教育效果。
“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并强化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时,要积极开展对思政教室的专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不断改善并优化其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其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1]。
二、创新高职思政教学格局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创新思政教学格局,对教育组织架构加以完善,并建立“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要强调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与全方面,强调从各个方面调动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要求思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机制加以完善,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由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作为指导,由学校职能部门强化对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以保障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障思政教学效果的体现。
学校监督指导部门要强化与学生工作部门、学校团委相互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全面化与协同化的育人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其中,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思政教育环境。
三、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要结合职业教学的特色,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以团学活动为依托,对实践教学体系加以完善,并不断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社会职业素质要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研究表明,传统面对面授课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浪费、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师资队伍能力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也旨在拓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改革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
1.3 研究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向现代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张蕾(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三教”改革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三教”改革过程中,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它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决定课改的深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一批基础过硬、专业扎实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但是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还要注重思政教育,尤其在“三教”改革的情形下,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联合教学的新思路,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指引方向。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产教结合,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而不是照搬课本中枯燥的知识。
在项目的推动下,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变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
具体的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授课流程、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梳理,运用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风格的特色化。
从始至终以学生的接受及掌握程度为导向,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学生的情况进行检测,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课程,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国家职业及教学标准为准则,推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大纲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清晰实际应用的情形,为今后学生具体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刻把握企业与岗位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思路,编写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材,同时列举最新的行业案例,丰富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水平,以达到教学方法及教材改革的目的。
(三)以大力发展“双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的推动下,积极践行“双师型”教师团队,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深度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了解行业的一手动态,对企业的文化及发展进行全方位把控,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接触新设备,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为学生身先士卒。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探索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数理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OBE (基于教学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更为有效的实施路径。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学过程。
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数学知识。
OBE理念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OBE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注重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培养。
OBE理念要求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OBE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高职院校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时,也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实际应用意义,因此教学目标需要更加明确具体。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突出主次,明确求精不求多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应用与实践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还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应用与实践。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编写和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师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就会出现学生专业技能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变革,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应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要注重教材编写和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前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需求越来越大。
在高职院校中,综合英语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基础课,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以及参与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系统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为目标。
现状分析目前,高等职业学校中综合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教学重心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大部分课程仅着重于听说读写,而忽视了课文阅读等技能。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解释和互动模式。
这些问题表明,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必要途径。
改革方案1. 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创新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加强对于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注重课文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兴趣设置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如某些针对听说训练的实践课程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引入国外教材或将本国教材和外国教材进行整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有趣地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通过PPT演示、视频播放、英语语音软件等方式,课堂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极具活力的英语教学平台。
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引入英语在线学习课程、英语学习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的英语学习方式。
另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还应该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和开设课程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英语。
成果与展望在教学改革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成绩。
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上教育等引入,已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成为更加容易、轻松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探索摘要:设计融入职业情境的教学内容、倡导“行动导向”四步教学法、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立体综合的考核评价,对《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切实提高学生沟通技巧与职场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改革行动导向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求职、入职和升职的必备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
沟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
由此,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职业沟通能力训练》公共课,旨在训练学生求职就业以及职场历练过程中的沟通能力,此举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以高职教育改革思想为指导,根据沟通能力训练的内容、特点和需要确定教学思路,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实施实践教学任务,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评价,集技能指导、能力训练、活动开展于一身。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起“专兼结合、教研一体、教辅融合”的师资队伍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职业沟通能力培养初见成效,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1.确定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期的课程结果,是指学习完某一门课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水平或程度的描述。
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进行思路清晰和目标导向的课程开发,才能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
因此,课程目标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因素的设计和操作。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礼仪,力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做到职场沟通无障碍。
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
经过梳理理论、调研企业行业以及调查学生,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整体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认知目标:懂得求职就业以及职场实战所需的口头表达知识;懂得常用书面沟通文书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懂得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巧。
能力目标:运用口头表达知识,适应就业和职场中自如地进行人际沟通的需要;能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写出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畅达、合乎文体要求的书面沟通文书;能够在职场中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得体交谈,适度交往,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素质目标:注意口语沟通的技巧,通过倾听、表达与交流,树立文明交往的沟通态度;恰当使用书面沟通,培养良好的职业沟通意识;提高礼仪修养,展示良好的职业形象。
2.设计融入职业情境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融入职业情境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实效。
难度必须循序渐进。
在设计情境时,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首先设计相对简单的职业情境,然后再设计比较复杂的职业情境。
注意职业情境的前后承接关系,后续情境以前导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把任务的知识技能点自主地用到学习过程之中。
重在实操,精讲知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重点进行典型范例演示或者示范性操作;少讲精讲或者不讲知识,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学或通过活动的方式予以渗透,知识点只讲解重点和难点。
学生体现主体地位。
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监督实施。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集中讲解某些普遍问题。
对于非典型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为满足高职学生的求职就业和职场发展的需要,《职业沟通能力训练》以“求职沟通”与“职场沟通”为基本线索,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结合课程认知、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设计了综合项目——“模拟招聘”“微职场”,以“主题—情境—任务”为基本设计思路,根据求职应聘以及晋职升迁的现实需求,将按照知识逻辑组合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与真实职业场景相一致的五大教学情境——求职沟通之准备篇(求职材料准备、职业形象塑造);求职沟通之面试篇(面试礼仪、面试自我介绍、面试交谈);职场沟通之人际关系篇(与上司沟通、与同事沟通、与客户沟通);职场沟通之口语技巧篇(交谈技巧、说服技巧、谈判技巧);职场沟通之社交礼仪篇(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有机融合。
3.探索行动导向的四步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以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
由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能力训练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结果,进行结果展示,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完成学习过程,相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指导,结合《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课程特点,以任务、项目或者主题为线索,创立了四步教学,即通过明确任务、实施任务、展示任务、总结拓展等四个步骤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明确任务环节,主要让学生领会任务的重要性,为布置任务做好准备。
通过提出有针对性地层次化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任务载体。
在实施任务环节,一方面布置任务,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开始展示任务。
在展示任务成果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搭建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进入总结拓展环节,师生共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同时,总结任务知识点与技能点,强化任务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动手操作,能够学会运用任务成果。
四步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上,既是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校本改进,也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精神实质。
此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大胆采用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围绕任务展开教学的任务驱动法,以实施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导向法,基于团体心理训练需要的小组合作法以及根据情景展开活动或者进行演示的情景模拟法等。
4.开发活动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活动导向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为其创设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借鉴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创设学习情境,开展项目任务,实施项目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求职实战演练、超级秘书大赛、职业形象展演、微职场、职场达人、口才大比拼等活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调理论梳理与职场实践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深化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实效。
在课堂教学环节,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创造职业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课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中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建立综合立体的考核评价方法由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生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通过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考核评价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突出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具体做法是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评各自所占比重,增加实践活动考核,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把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内外学习过程和能力测评结果纳入考核范围。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内外作业等,分别各占总成绩的50%。
第二部分是对培养成效进行综合性的能力测评,占总成绩的30%。
第三部分为实践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参与学院的相关活动,以调研、报告、总结、音视频记录等方式体现,占总成绩的20%。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突破了以往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以任务、项目、主题为主线,将知识融入到基于职业岗位需要的具体教学任务中,力求使教学任务成为未来职业情景的再现或者重组。
在教学方法的安排方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的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同步。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以“够用”为准则的知识网络,而且在能力上能够达到“会用”的要求。
在教学考核与评价方面,一方面,评判学生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是否可以达到“会用”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强调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中“用好”经过提炼和简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吸收后转化为职业能力。
以“体现专业特点,强化职业能力”为指导理念,经过探索、实践与总结,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为学院的一大亮点。
注:本论文是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韩承江.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6(4).[2]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3]孙征.情境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7).[4]王龙.论高职课程体系逻辑建构中三个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3).[5]吴丽萍、解仁美、席光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阈下的高职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12(8).作者简介:石勤玲(1961-),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和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