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空间规划及开放结构模式的思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7号舟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舟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舟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80.94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01.9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426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主动接沪联甬,深度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区域统筹、陆海联动、双向开放,共同打造大循环战略支点、双循环战略枢纽。
突出舟山群岛渔业优势,加强海洋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三场一通道”的保护和修复,建设现代化多功能海洋牧场。
筑牢海洋生态屏障,稳定海岛生态空间骨架,贯通陆海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
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
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 徐州矿大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杭州钱江新城区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则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它的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因此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对钱江区乃至整个杭州市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是在完成地面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核心区实现立体空间开发,而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从总体说明,地下交通规划,主要节点地区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共同沟规划,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以及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设计。
从而让钱江新区发挥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最大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市政设施轨道交通1.总体说明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
钱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核心区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
2020版地理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讲义:Ⅱ 第二章 第25讲城市空间结构 含答案
第25讲城市空间结构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区位因素(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含义特点实例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教材金句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在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城市.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如下图所示:(2018·11月浙江选考)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
右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1.新区发展重点吸引()A.农村剩余劳动力B.高素质劳动力C.老城区失业人员D.新区失地农民2.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A.环境质量优越B.依托老城区发展C.地价水平较低D.减小老城区干扰答案1。
B2。
B(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3~4题。
3.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4.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答案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探讨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4)二、城市更新的内涵与目标 (5)2.1 城市更新的定义 (6)2.2 城市更新的目标与任务 (7)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更新思路 (8)3.1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 (9)3.2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10)3.3 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12)3.4 创新驱动,智慧城市建设 (13)四、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 (14)4.1 立法保障,政策支持 (16)4.2 资金筹措,市场运作 (17)4.3 技术支撑,智慧管理 (18)4.4 社区参与,共建共治 (20)五、城市更新的挑战与对策 (21)5.1 公众参与度不足 (23)5.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24)5.3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5)5.4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结论总结 (29)6.2 发展前景展望 (29)一、内容综述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公平公正、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城市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战略预留空间四大类,城市更新应在这些空间内进行。
在具体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各类空间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
存量土地是指已经建设的土地,其开发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更新还有助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是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区文化的传承。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城市更新的定位、目标、范围和实施程序。
区域规划研讨发言稿范文
区域规划研讨发言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我的观点。
我想讨论的是区域规划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管理我们的城市和乡村。
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划。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人口密度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让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享受美好的生活。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公共参与和民主决策。
规划是关乎全民利益的大事,因此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共识,才能让规划更加科学和合理。
总之,区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规划方案,让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谢谢大家!。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1. 引言1.1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概念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概念是指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乡发展更加和谐和可持续。
生产空间主要指工业和商业区域,生活空间主要指居民和社会服务设施区域,生态空间主要指农田、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划分和布局这三个空间,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生空间的划定在城乡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不仅涉及城乡的空间布局,还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三生空间的划定,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乡规划者应该在规划过程中对三生空间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划分,并结合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以促进城乡空间的优化和整合。
【本文共200字】1.2 三生空间的重要性在城乡规划中,三生空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生空间包括居民生活空间、农田和绿地、工业区和商业区以及交通网络,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质量,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生空间的合理划定和规划,能够有效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生空间的规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有效保护农田和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位置,可以减少污染源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空间的重要性在城乡规划中不可替代。
只有充分认识到三生空间的重要作用,并加强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三生空间”的划定原则1. 生态原则:在确定三生空间范围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要保留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生态平衡。
科学编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一些思考——以浙江省为例
科学编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一些思考——以浙江
省为例
徐汉梁;严庆良
【期刊名称】《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2()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新一轮机构改革赋予了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同时提出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这一创新举措来加大力度推进国土空间的全方位系统治理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作为一个全新的规划,在规划编制的理念、技术方法、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印发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各省在省级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中可参照使用。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徐汉梁;严庆良
【作者单位】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考
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启动
3.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为例
4.探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5.关于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相关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强调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协调性,提出可持续发展的 空间组织模式和策略。
04 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 理论的关联
区域空间结构对空间组织的影响
空间分布与集聚
01
区域空间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程度,影响空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空间组织模式,如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 网络开发模式等。这些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03 空间组织理论概述
空间组织理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空间组织理论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 和利用空间资源,以促进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
特点
空间组织理论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实 践性等特点。它涉及地理学、经济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强调空间资源的 优化配置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环境治理与修复
运用空间结构理论,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制定针对性的 环境治理和修复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廊道与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空间组织理论,规划生态廊道和绿地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区域空间结构是由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 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动态性、开 放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
空间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观点
中心地理论
以城市为中心,研究城市与周 边地区的空间关系,提出城市 等级体系和职能分工的观点。
空间结构理论
关注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和 层次性,研究空间结构的优化 和重组问题。
区位论
强调区位因素在空间组织中的 重要性,认为区位选择是经济 活动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工作研究: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加强区域空间协同,打造复合型组团式发展格局要做大做强XX主城区,夯实郑新融合的基础,不仅要强化产业协同,而且要加强空间协同。
现在大东区区域内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生态用地不足,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6.9%,比例偏低,河流、沟渠水域的水质情况和景观情况整体不佳,部分河流干枯断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高速公路以东城市外围组团和周边乡镇沿公路连绵带状发展现象较为明显,整体布局不够紧凑,规划建设管理不够规范,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在各产业园区起步之初部分企业有“圈地”现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道路网密度较低,城市主干道和次级道路较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缓慢,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明显偏低,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缺乏,东西贯通的大运量快速客运交通系统和全域内的公交客运网尚未形成;村庄布局集中程度不够,布局较为散乱,空间集中程度不够。
面对上述空间规划的基础与现状,还要考虑诸多空间协同发展需求:一是XX大都市区层面。
大东区要想在XX大都市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分享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的“红利”,必须首先建立起与周边核心、重点地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联系,构筑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内外交通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二是XX中心城市层面。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仍然是XX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动力源泉,同时,XX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及强化在XX大都市区中的地位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
这就要求大东区发展要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引领XX实现新型城镇化,积极打造创新功能和现代服务功能,有效承载新增城镇化人口和主城(老城)部分外迁人口,促进XX中心城区持续保持经济活力。
三是大东区相关县(市)、区层面。
继续延续粗放式的空间利用模式,难以解决大东区内各区域之间因土地问题而发生的利益冲突,也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增强规划引领能力、优化大东区整体空间格局、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立高效集约的空间利用模式。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行为,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空间结构涉及城市内各个区域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方式,而发展模式则涉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
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形态和空间组织的总体布局,具体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网络、用地分配和功能布局等。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生活质量。
1.地理位置:城市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潜力和自然资源条件。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并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开发方向。
2.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便捷性。
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率,并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
3.用地分配:城市的用地分配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人口需求来合理规划用地,并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呈现的发展特点和走向。
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平衡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
1.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区域,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公平: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公平,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促进社会交流和共享。
3.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并提供绿色生态空间。
三、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展望城市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紧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路径思考
1032023.19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益主体涉及广、建设项目数量多、开发建设周期长,其前瞻谋划和规划实施工作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更迫切需要对工作转型方向与制度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近年来,各地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的城市重点地区建设实践,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由于规划决策与行为的分散性,各阶段参与主体缺乏整体统筹意识,大多呈现碎片化多头推进状态,造成实际推进效果与城市高品质建设预期仍有差距。
在此背景下,基于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特征及广州在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探索实践,思考并总结有效适用于城市重点地区全流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路径要点,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中的重难点研判城市重点地区,通常指城市战略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确定必须重点推进城市规划的建设开发区域,包括重要的城市商业商务区、产业功能集聚区及特色发展地区等。
城市重点地区在城市发展战略中一般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定位、更高的空间品质、更高的建设效率的期许,其规划建设管理因高强度空间开发、高运转建设周期、多维度主体诉求及财务成本压力叠加面临严峻的挑战。
2.1空间维度:高效集约的空间资源利用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城市重点地区的土地更具有稀缺性。
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昂的再开发成本,驱使城市空间向高强度、高密度方向演进,间接导致人、地、产等客观要素及技术逻辑的矛盾高度集聚在有限的土地载体上。
由于单位面积更小的土地承载更多的空间发展需求,需在有限的空间里处理好自然资源、历史文脉与现代开发之间的矛盾,对跨专业设计协调及后期建设施工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
如商务区内部小街区、密路网的摘要 研究探讨了在新时期城市建设由高增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环节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如高效集约的空间资源利用、精明紧凑的开发建设周期、多元复杂的利益主体诉求、理想空间范式与现实经济性的平衡取舍考量等,并基于广州市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实践,指出建立伴随式与成长型的地区规划、空间组织与开发建设机制的意义,进而从顶层设计、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土地开发等环节,总结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的规划建设工作要点,以期为超大、特大城市重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与模式借鉴。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思考题、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1、区域规划所指的“区域”概念是什么?其具有何特征?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组成要素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基本属性: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区域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区域是客观的,区界是主观的2、均质区和结节区的特点?均质区(同质区或均一区):根据区域内部的同质性与外部的差异性划分,地理现象呈离散、均一性分布;若是多种特征存在,要依据区内各个要素的组合来确定均质区的存在。
结节区(极化区或枢纽区):按照地理事物过程及空间的相关性划分,以一个结节点(焦点)或节点体系为中心,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对其周围地域(腹地)产生影响,结节点+腹地=结节区。
均质区内部的相关性更多地表现为一致性和同类性;结节区更强调联系性。
3、如何理解新的区域观?(一)新区域观的背景1、知识化知识和信息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
最突出的特征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改造着传统产业。
2、信息化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空间逻辑,打破了工业化形成的集中式生产模式,使集中与分散并存,“同时化”摆脱了交通的束缚。
3、全球化全球化经济和全球文化使区域必须参与全球竞争,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
4、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未来的区域空间将成为生态化的空间。
(二)新区域观1、区域空间观:对区域界线和区域形态的认识发生改变新的区域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流动的空间和创新的空间;区域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实体的概念。
2、区域资源观 :对资源类型和支配资源的认识发生改变知识和信息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成为决定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环境、政府服务效能等区域发展的软环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资源而受到重视。
对区域资源的支配能力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区域发展观:对发展理念、发展重点的认识发生改变由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 资金
平衡、建材平衡 平均主义的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 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
新城市主义: 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 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区域规划的新 理念
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
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
地 方 尺 度
基层区域规划
地(市)域、县(市)域规划
Part3:区域 规划内容的调
整
区域规划的基 本内容
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
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 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 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 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 AHP法、系统动力学(SD) 模型、多目标决策、GIS、
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村庄布点规划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应 用 布点规 划 优化 的思考 和探 索
王 峰 钱 彬 彬
( 1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规划管理处 , 浙江 嘉兴 3 1 4 0 3 1 2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新 区工业 园区规划建设局 , 浙江 嘉兴 3 1 4 0 3 1 )
一
摘
。
1我 区农 民建房基 本情况 2 万元 。同时 , 我区农 村户 均宅 基地 占地面 积较小 只有 1 亩左 右 , 而 2 0 0 5年开始, 农民建房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 农民建房从不需要 北片王江泾 、 油车港户均宅基地 占地只有 0 . 7 亩左右 , 导致节余一亩土 使用土地指标 , 变成需要 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 我区开始停批农民建 地 的成本 在 5 0万元 以上 , 北部 王江泾 、 油 车港 的费 用更 高 , 有些 达至 I j 了 房。 2 0 0 6 年, 我区制定了《 秀洲区新农村规划编制导则》 , 明确居民点的 每亩 8 0万元以上, 节余的指标必须拍卖至每亩 1 0 0 万元以上才能实现 布局原 则上按 规划建设 区 、 整理 过渡 区和撤并控 制 区来 进行规 划 , 全 区 资金平衡 。 规划编制 1 0 1 个新农村 ,将原有的 1 8 6 8 个居民| 缩减为 5 5 6个居民 3解决 措施 点 。2 0 0 9年 , 在市 委 、 市政 府大 力推进 “ 两新 ” 工程 的要 求 下 , 我 区开展 今年 以来 , 根据 上级 和区委 、 区政府 的要求 , 由区分管 领导牵 头 , 研 了“ I + X ” 两新 社 区布点规 划 和建设 规划 的编 制 , 初 步形 成 了“ 2 8 + 1 8 ” 的 究制定农 民建房的政策思路 ,通过赴海盐学习农民建房经验和到基层 城 乡居 民点格 局 , 并 出台 了相 关的配套 政策 。 到 日前 为止 , 已启动 2 1 个 调研 , 并 以新塍 镇为试 点 , 逐步 理清 了农 民建 房思路 。 下一 步 , 主要 是按 新市 镇社 区和 1 0 个城 乡一体 新社 区 ,初步 建成 l O 个 新市镇 社 和 3 照 冈地 制亢 、 , 寸 = 事求 是的原 则 , 坚持集 约节约 、 适度集 聚 的发展方 向 , 根 个城 乡一体新 社 区 , 其中 4 个通 过市级 验收 。 但“ 两新” 工程 因规划 点过 据建设 新 型城 I 订 化 的要求 , 进一 步J 』 』 J 强 和规范 农村 宅基地 管理 , 逐 步破 少、 用 地指标 不足 、 资 金成本过 高等 多方 面因素 只搬迁 了少数农 户 解 当前 农 民建房难 问题 。同时 , 力争 利』 f j 3 - 5 年 的f f 1 f 川, 绯 次 个 农H 2 0 1 1 年, 针对“ I + X ” 规 划点建 设用 地空 间不 足 、 农 转 用指 标 紧张 、 无房户、 危房户等的建房问题。 面上分散 的危 旧房改造 难于安排 进点建 房等实 际问题 , 出台 了《 秀洲 区 3 . 1优 化布点规 划 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意见 ( 试行 ) 》 、 《 秀洲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细则 全区农民建房规划点分为新市镇社 区、 新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点 ( 试行 ) 》 等政策文件, 主要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外危 旧房的翻修问题 , 但 三类 。具 体设置 要求如 下 : 在实 际操作 过程 中 , 部 分镇 突破 了 该规 定 , 大多 翻修没 有按 照原 地 、 原 新市 镇社 区是位 于城镇 规 划区 内 , 主要 依托 已建 成 或在 建 的新 市 面积 、 原高度进行。因此 , 2 0 1 3 年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危 镇 社 区进 行设置 。 旧房改造管理的抄告单》 , 明确了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由各镇上报区住 新农村 社 区是位 于城 镇规划 区外 , 在选 址上 结合 已建 或在 建 的原 建局 汇总复查 , 政府 审议 , 统筹确 定农村 危 旧房 改造年 度总量 目标 和 城乡一 体新 社 区 、 原撤 乡并镇 后 的小 集镇 、 已经 完成 下征 的土 地 、 以及 当次各镇 户数 指标 ,严格 控制 原地翻 建的规模 ,促进农 民向规划点 集 线型 工程拆 迁形成 的安置点 等进行设 置 。新 农村社 区可 以根据土 地下 农 民搬迁愿 意等 因素 , 结合 原有规 划 , 适 当增 加 布点数 量 , 并调 整完 聚。然而在 操作 中 , 农 户都要 求原地 翻建并 突破 面积 和高度 的规定 , 要 征 、 求 进集 聚点的几乎 没有 , 因此 一户也 没有批 过。2 0 1 2 年、 2 0 1 3 年, 通 过 善位 置和用 地规模 。 美 丽 乡村点 是位 于城镇 规划 区外 , 根 据实 际情 况可 以设 置适 宜数 对2 0 0 9年 、 2 0 1 0年立项 的 1 7 个农 村土地 整治 项 目的推进 ,搬迁集 聚 农户 4 0 0 0 多户 。 量 的美丽 乡村点 , 也 可 以不设 置美 丽乡村点 , 全 部进新 市镇 社 区和新农 2 0 1 3 年开 始 , 为解决 农 民建房需 求 压力 和原 先 “ 1 + x ” 规划 实施 难 村社 区。 的问题 , 决 定对原 有“ 1 + x ” 规划 进行优 化完善 。通过 突出 “ 1 ” 、 增加 “ x ” 、 美丽 乡村点 的设 置原则 是 : ( 1 ) 已经列 入或 申报全省农 房改 造建设 完善 “ N ' ' 、 保 留“ M ” 的方式 , 初步形成 了“ 2 8 + 1 8 + l 3 + 6 ” 规划 布局 。 示 范村 的 9 个 自然村 落 ; ( 2 ) 已经 列入 “ 美 丽 乡村 ” 创 建 的精 品 、 特 色村 2实际存 在问题 中的 1 0 个 自然村落; ( 3 ) 已经特色村落调查确定的4 1 个江南水 乡文化 2 . 1规 划难 以实 施 特 色村落 ; ( 4 ) 相 对集 中成点连 片 , 原则 上集 聚规模 达到 5 0 户 以上 的 自 2 0 0 9 年, 我 区编 制 的“ 1 + x ” 布点 规划 形 成 了“ 2 8 + 1 8 ” 的格 局 , 2 0 1 3 然村落 ; ( 5 ) 户 均宅基 地较小 , 占地面积 在 0 . 8 亩 以下 的 自然 村落 ; ( 6 ) 位 年 初步 调整 为“ 2 8 + 1 8 + 1 3 + 6 ” 共6 5 个规 划点 , 相对 于全 区 1 8 6 8 个农 村 于基本农 田保护区内, 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村落; ( 7 ) 其他符合要 居 民 而言 过于集 聚 、 安置点 数量偏少 。 目前亦 工亦农 家庭 还 比较 多 , 求情形 的 。 从 事家庭 丁业 的 还 比较 多 , 我 区原先 “ 2 8 + 1 8 ” 城 乡居 民 的布 局方 式 , 位 于布点规 划 以外 的现有农 村 自然村落 , 属 于撤并 控制 区 , 结合农 过 于强调集 聚 , 使农 户离原来 的生产 生活地较 远 。我 区联排 、 多层 的安 村土 地整治 等方式 , 引导农村 居 民有 序进入规 划点建 房 。 置模 式 , 与农 户 当前 的思想接 受程度 还有差距 , 大多数农 户还 是喜 欢原 3 . 2强化 用地保 障 地 和独栋 的安置模 式并可 以附带 生产用房 ,导致集 聚 困难 和农户 不愿 3 . 2 . 1落实“ 四个一批” , 破解规划空间。一是简化报批手续解决一 搬 迁 。同时 , 规 划点安 置 区大部分位 于城镇规 划 区域 , 部分被 征地农 民 批 , 符合农民建房规划的, 允许 4 0 0 平方米以下零星的农 民建房项 目, 不 愿意被 征迁或要 价不切 实际 , 从 而使安 置地 块长 时间无法 征掉 , 导致 暂借区级预留规划指标, 在建设用地报批时附清单实行台账管理 , 在年 原先 的“ I + X ” 布点规 划落地 难。 底 统一更 新入 库。 二 是各镇置 换解决 一批 , 对 建房地块 位于有条 件 建设 2 . 2土地难 以保 障 区的, 原则通过与本镇范围内允许建设区等面积置换来解决。 三是区级 土地 空间结 构不合 理 , 我 区二轮 土地规 划 中 , 5 个镇 2 1 0 0 0 亩空 间 预 留规划指标暂借一批 , 对建房地块位于限制建设区的, 允许暂借区级 指标 中 只安 排 了 1 0 %( 2 l 0 0 亩) 的指 标用 于农房 建设 。 而2 0 0 8 年 以来 , 规划预留指标进行安排。 四是规划修改保障一批 ,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 我 区开展 “ 两新 ” 工程建设 , 已 占用 了空间指 标 3 7 0 0 亩, 已严 重倒挂 。 原 划中期评估修改, 在各镇范围自求平衡的前提下, 优先调整安排 5 年内 先空间指标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规划的集聚点规模不能满足农民集 农 民建房所需 规划空 间 。 聚需求。 同时 , 计划指标缺少, 我区近年来每年计划指标只有 1 0 0 0亩左 3 �
把专项规划做“实”做“深”——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亭
责任编辑〇唐仁敏〇中国经贸导刊■題/f (/天大棋爲把专项规划做“实”做“深”一於鉍—问:从“十一五”开始,把“五年计划”改为了“五年 规划”。
作为浙江省的规划编制亲历人,您是如何把握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的?答:与以往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的背景和要求 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一些新的动态。
(一) 两大理论与两大战略:有机结合在国家层面,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向,就是中央在强 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特别强调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我觉得这两大理论十分重要,具有旗帜 性的意义。
同时,它也是最重要的两大规划理念,将对 规划编制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层面,非常强调中央的这两大 理论与浙江省两个战略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实施 “八八战略”,就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或者 说“八八战略”是科学发展观与现阶段浙江发展实际相 结合的产物。
另一方面,建设“平安浙江”,就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或者说“平安浙 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阶段浙江发展实际 相结合的产物。
当然,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 “八八战略”,六次全会提出的“平安浙江”,其内涵都会 根据形势的发展做一些新的补充。
(二) 中央对浙江发展的新要求:走在前列2005年2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听取了浙江省 委的工作汇报,接着,又参加了同年3月6 H 全国人大 浙江省代表团的讨论。
胡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两次重要 讲话,主要的精神浓缩起来就是要求浙江省的发展要-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亭在全国“走在前列”。
具体展开,就是“一大三小”。
“一大”,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程中,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三小”,就是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要走在前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要走在前列,在加强党的先进性 建设方面要走在前列。
浙江省搞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非 常强调要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项目的评估与思考——以上虞区章镇镇村庄规划评估为例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项目的评估与思考——以上虞区章镇镇村庄规划评估为例摘要: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村庄规划评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现有乡村振兴战略和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建设升级的发展要求,试图对该项评估工作的工作模式、主要内容等内容做经验分享,探讨今后村庄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落地性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做好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以期能为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章镇镇、村庄规划评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一、引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村域是土地最基本的权属单位,是规划行为落实者,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合理的规划。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要求日益迫切。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作为一个实施性的规划,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具体操作性的特点,它是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是落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各项控制指标的着力点。
开展村庄已成为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耕地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优化农村发展空间的有利保障。
对某一时期的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总结成效经验、明晰问题原因、提出建议措施,既是一个科学、完整规划过程的必备环节,更是新时代开展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二、项目综述(一)章镇镇概况章镇镇,素有“上数章镇,下有崧镇”之美称,是上虞区“北都市、南花园”空间总体格局中“南花园”的核心,也是落实浙东唐诗之路、上虞曹娥江综合发展、体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章镇镇是个农业优镇,农业发展铿锵有力,不仅被誉为上虞“第一粮仓”,而且猕猴桃、葡萄等果业异军突起,成为上虞区“四季仙果之旅”的重要驿站。
海岛型城镇绿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析——以浙江玉环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经济、生态的仂调发展 。
后,浙 江省共有 乡镇 级海 岛城镇 6 7个 ( 包括 加,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绿色空 间难 以得
山、岱 山、嵊泗、玉环 、洞头) 。
成 8个镇和 2 9个 乡) 、市县级海岛城镇 5个 ( 舟 到严格保护;③城市园林绿地分布不均, 、 [关 键 词 ]海 岛型 城镇 , 绿 地 系统 规 划, “ 心 3 体 系,且 数量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④河 网水 浙江 海岛型 城镇 既是 自然 资源和 渔港 人 系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 日趋恶化; ⑤城市嵛观 t r fGr en e tSy t m fl l n — 文景观 的集 中地, 同时也 是兼 具 山地 生态 系 视 廊和绿化空 间秩序 混乱。 e no e b l s e o s a d tp dT y e own 。— s _ —W ih t e Pl nn n 统脆 弱性和海 岛生 态环境 脆 弱性的 生态敏 感 - _ - - t h a i g 11 . oft ba e be tSy t m 区,海 岛型城 镇绿 地系统 的规 划与 建设直 接 he Ur n Gr en l s e of
m Ⅱ c sa d tp d twn a e b t d a - _ 妇Iln - e y o s h v oh t a v n he
t g f n t r lr s e n r git f t a e o a u a e ou c s a d fa l y o he r i e os s e P a n n ft er g e n el s sems c y t m l n i g o h i r e b t y t s o d b a r u n t e e oo c l ass i h ul e c ri o to h c lgia b i n ed o d o ic e s h u b ro r n c r . - r er n r a e t e n m e fgee oesi t m p o et er ai ,on e t h re xsm an an r v h iqu l c n c e ge n a i, it i t y t t e p r ne te oo y o e g e n e vr me t h e ma n c lg f h r e n i t on n a d f r a p r c o s i e o y tm e ln — n O m e e t wn hp c s se Th a d f t s a ig p te no s r un c n e - xs i h r c pn a t r f” ur o d-e t ra i” sc a - a t le y t e e oogc irt .y t m a i cer d b h c l ial o iys s e z pr t c it gi ,p na a t blya dsrt om e me t n, n e ryo e d pa i ,n tal r p r ai t t i f o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化、多样化发展;
浙江省
“五级”
▪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 市 ▪ 省域中心城市 ▪ 县(市)域中心城市 ▪ 重点镇 ▪ 一般镇 构成的五级城镇体系, 是支撑全省城乡统筹 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
浙江省
• 杭州
•1。职能引导 将杭州发展成为生活品质和文化创意之城,强化省域文化 中心功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综合交通、金融贸易 、休闲旅游、文化娱乐、高等教育、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 职能。 2. 空间发展 建设杭州都市区,包括杭州市区和临杭(杭州市区)地区。 以杭州中心城区为都市区核心区,以临安、富阳、德清等城市的中心城 区作为外围主要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点,形成“一核多点”的空间形态。 杭州都市区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是浙江省吸纳城镇 人口的主要地区。引导人口向杭州中心城区以及临安、富阳、德清等中 心城区和重点镇集聚。临安的中西部、富阳的南部、德清的西部为重要 的水源涵养区,须控制人口总量,引导人口向重点镇集聚。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空港区为省级战略发展地区。加强萧山国际机场与香 港国际机场的联系,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共同构筑洲际客运和货运枢 纽空港
温州三极,加快发展沪杭甬
和杭宁高速公路沿线、甬台 温高速公路沿线、杭金衢和 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三大经 济带,同时促进山区和海洋 两大区域的合理开发。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十一五”规划围绕突出经 济区域、生态优先、城市核 心、交通关联和双重协调等 原则,进一步强调形成“三 带三圈一群两区”的空间发 展架构,即积极构筑环杭州
浙江省
研究思路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浙江立足于农村工业分散化、特色产业 “遍地开花”,提出“两片四区”的布局思路,即在形成浙 东 北、浙西南两大片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以杭州为中心的浙
北区、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区、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区、以
金华 为中心的浙西区等四个次区域,并提出了以沿海带动内地,
浙江省区域空间规划及开放结构模式的思考
浙江省
区域空间规划 开放模式
思考分析
目录 CONTENTS
研究背景
浙江省行政区划
副省级市 ▪ 杭州市 ▪ 宁波市 地级市 ▪ 温州市 ▪ 嘉兴市 ▪ 湖州市 ▪ 绍兴市 ▪ 金华市 ▪ 衢州市
▪ 舟山市 ▪ 台州市
▪ 丽水市
浙江省
浙江省行政区划
浙北 ▪ 杭州市 ▪ 宁波市 ▪ 绍兴市 ▪ 嘉兴市 ▪ 湖州市 ▪ 舟山市 浙北
谢谢!
谢谢观赏
浙江省
“三群”
▪ 环杭州湾 ▪ 温台沿海
▪浙中城市群
“四区”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金华—义乌 四个都市区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 国际门户地区,是带 动全省率先发展、转
型发展的重要地区,
也是全省加快创新体 浙江省 系、文化服务体系和
“四区”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金华—义乌 四个都市区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 国际门户地区,是带
▪ 温州市
▪ 台州市 ▪ 金华市 ▪ 衢州市
▪ 丽水市
浙江省
浙江省行政区划
全省范围内形成长三 角区域中心城市有4座, 包括杭州、宁波、温 州和金华—义乌都市 区核心区域;省域中 心城市7座,分别为嘉 兴、湖州、绍兴、衢 州、舟山、台州、丽
水;县(市)域中心城市
60座左右;省级重点 镇(即中心镇)200个左 右;一般镇400个左右。
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
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培育 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 都市经济圈,推进浙中城市 群的资源整合和经济融合, 构建浙西山地、丘陵生态功 能区和浙东海洋生态功能区,
成为全省的绿色屏障和蓝色
生态依托。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构筑省域新型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提出以主要交通、信息通 道等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形成“三群四区 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和“47624”的城镇体系。 突出“统筹、集约、和谐、创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特征, 携领全省城乡空间发展。
以城市为中心的点轴分布空间布局思路。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九五”时期,提出了“三 区三带”的布局思路,即突 出发展杭州湾两岸地区、温 台沿海地区、浙西南地区及 沪杭甬沿线、温台沿海、浙
赣和金温铁路沿线三大产业
带。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空间布局思路演变
。“十五”时期,随着产业 进一步向中心城市和交通干 线集聚,提出了“三极辐射、 三带集聚、两域拓展”的发 展思路,即强化杭州、宁波、
动全省率先发展、转
型发展的重要地区, 也是全省加快创新体 系、文化服务体系和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绍兴 ▪ 衢州 ▪ 舟山 ▪ 台州 ▪ 丽水 加快把“七核”建成 综合服务能力强和产 业集聚度高的大城市
或特大城市,并连同
周边城镇形成特色城 乡网络发展片区,以 促使省域城镇空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