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基与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基与基础

1.1基坑(基槽)通病

1.1.1边坡塌方

1.未根据土质按规定放坡或加支撑;

2.坑槽上口无挡水措施,地表水浸泡坑邦、基底;

3.降水措施不当,地下水浸泡坑邦、基底;

4.边坡顶部活荷载过大,或堆荷距坑边太近;

5.附近有打桩等振动荷载;

6.旧房基础在基坑上方,距离太近;

7.按冬施冻土放坡,开春化冻;

8.地下管线渗漏;

9.旧人防坑道,旧地下管线未堵,下雨灌水,突发性泄人基坑;

10.放坡不够或槽底挖偏、挖小,在无防塌方措施的情况下随意掏挖坑邦。1.1.2基坑(槽)受冻

1.未能连续施工,坑底暴露时间过长;

2.未预留一定翻松层以对基坑(槽)保温;未采取覆盖措施;

3.垫层、底板、暖沟未覆盖而被冻透,地基冻胀;

4.基础未及时回填,地基冻胀。

1.1.3基坑(槽)超(欠)挖,基底土扰动

1.测量不准,机械开挖与人工清底配合不好;

2.机械开挖预留量过小而超挖;

3.施工运输机具直接进入坑底持力层,基底扰动;

4.坑底暴露时间过长,雨雪及地面水,地下水浸泡。

1.1.4钎探不符要求

1.未按有关规定钎探(即300mm -步,共五步,作好记录,并附平面图;1500mm 间距梅花布点,φ25钎杆、10公斤穿心锤、500mm自由落距);

2.钎探深度不足,有弄虚作假现象;

3.钎探布点太稀,用大锤击打;记录不祥;

4.钎探记录无分析,可疑点未作处理;或处理部位、方法未作认真记载;缺设计、勘探人员签认。

1.2土方回填通病

1.2.1索土回填(包括房心填土)不符要求

1.回填前基底未清,草皮树根、淤泥、耕土等未除,软弱土层未清到要求深度、范围;

2.地下水、地表水未排除;

3.土质不合格,用淤泥、耕土、冻土、垃圾、膨胀土等回填;

4.回填土颗粒太大(超过50mm,不过筛);

5.不分层夯填,或分层太厚,夯填机具影响深度达不到要求,夯填遍数不够,边角漏夯;

6.用推土机回填及碾压,分层不清,数据不准,难达密实度要求,或回填后用水沉;

7.不按规范留槎;

8.夯填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未经设计、试验室确定密实度要求;未各层取点试

验或平面取点太少、无代表性;数据不真实;

9.边回填边取点,取点代表范围不清,无严格认可手续制度;

10.环刀取样部位不对,未去除该层上部厚度1/3后再取样;

11.含水量较大,未采取吸水措施,夯成橡皮土,未采用翻晒凉干再夯或换土措施;含水量太小,未适当洒水;

12.肥槽回填不认真,造成室内地面及室外散水下陷;

13.未考虑基础两侧对称回填,造成基础挤偏。

1.2.2灰土回填不符要求

1.土质不合格,使用杂土、砂土、耕土、冻土(应用粘土或亚粘土、轻亚粘);

2.土未过筛(粒径不宜大于l5mm);

3.石灰未熟化透;未过筛(粒径不宜大于5mm);

4.拌合不匀,甚至土、灰分层铺撤;配比未过斗;

5.未控制含水率(应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程度);

6.未分层夯填,或分层太厚,夯填机具影响深度达不到要求。分层留槎接槎不符要求;

7.夯填数据不合格,未经设计或试验室确定密实度要求;或未达到规范规定标准;或数据不真实;

8.未各层取点试验或平面取点太少。顶面标高,表面平整不符允许偏差;

9.环刀取样部位不对,未在该层厚度2/3处取样;

10.回填前基底未处理(见素土回填1.2);

11.地基周围灰土夯填不符合要求,不能起隔潮防水作用;

12.回填过程中保护不当,长时间日晒、雨淋或受冻。

1.2.3天然级配砂石回填通病

不按规定测密实度,或取样数量不符合要求。

1.2.4砂土回填通病不随浇水随振捣,或取样数量不符合要求

1.2.5重锤夯实地基不符要求

1.土质不适宜(应适用于轻亚粘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的分层填土及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地基);

2.粘性土中当地下水位高于有效夯实深度,未采取降水措施夯成了橡皮土:

3.未考虑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夯边坡太陡,造成塌方;

4.施工前未作试夯,选定各种参数(如锤重、底面直径、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最少夯击遍数,总下沉量),试夯后未检查夯实效果;

5.未考虑对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措施,夯成了橡皮土;

6.不按规定施工顺序,一夯挨一夯夯实;

7.夯击时落距不一,夯位不正;

8.分层夯填时,虚铺过厚超过夯击影响深度;

9.夯后末测密实度,或测点过少(一般基槽每30㎡一点,大面夯填50㎡一点);

10.总下沉量少于试夯总下沉量的60%,最后一遍下沉量大于试夯规定);

11.未找平顶面标高,及超过允许偏差。

1.2.6强夯地基不符要求

1.土质不适宜强夯(应适用于碎石土、轻亚粘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人工填土及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等地基加固工程);

2.施工前未清理场地,未核查处理地下管线;

3.未考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4.未根据试验选定合适参数(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间距、击数、遍数、间歇时间、平均夯击能量,加固范围、深度),试夯后未检查夯实效果;

5.不符合试夯结果要求的参数;

6.未结合土壤粘性检验强夯效果,或检验太急(一般应1~4周后检验);

7.夯后未作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检验未作静载试验或检验数据不格;

8.夯击中心位移超过允许偏差;

9.冬季未考虑冻土损耗能量,雨季未考虑土壤含水率变更影响夯实效果。

1.3预制桩基通病

1.3.1桩身质量差,或桩身自然养护期短造成桩头打坏;桩尖劈裂;桩身折断

1.设计强度偏小,桩顶抗冲击网片不足;主筋距顶面太近;设计长细比过大;

2.混凝土配比不当;计量控制不严;水泥、骨科、外加剂不符要求;振捣不实;顶网主筋施工不符要求;

3.蒸养预制桩未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以充分完成硬化过程,排出水份提高后期强度;

4.桩身制作弯曲;桩尖不正;桩顶不平;

5.桩顶、桩尖蜂窝、麻面、裂纹掉角;桩表面露筋,蜂窝掉角深度超过10㎜或过分集中;

6.桩起吊、运输、堆放不符规定,弯曲断裂。

1.3.2桩基施工差,桩头打坏;桩头劈裂;桩身折断

1.选择机具不当,不根据工程地质条仵,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桩、锤:

2.桩、锤不在同一垂直线;

3.桩顶未放弹性垫;

4.放桩不垂直,打入一定深度再强行校正,使桩弯曲受力;

5.采用“植桩法”施工。钻孔偏斜过大(超过1%)桩垂直打入,同时受弯折力;

6.工程地质情况不明,遇局部硬夹层,或地下障碍物;

7.两节桩连接处未清理干净;焊接、栓接或胶接不符要求而松脱开裂,或连接成折线形;

8.出现断桩不处理,不补桩或补桩不符要求。

1.3.3桩倾斜过大,中心位移超差

1.桩尖不正;

2.桩接头不在同一垂直线;

3.桩顶面不平;

4.“植桩法”施工,钻孔偏斜过大,无法纠正;

5.地下情况不明,桩两侧软硬不一;

6.桩位确定不准,无严格控制措施。

1.3.4沉桩不到位或最终贯入度不符设计要求

1.工程地质情况不明,遇局部硬夹层,或地下障碍;

2.群桩施工,施工路线,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选择不当,群桩持力层挤密无法打入,甚至出现桩涌起(一般应由内向外打,或一侧向另一侧打。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