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摘要]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针对高校后勤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后勤职工在高校工作中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新体制、新机制的转折时期,如何建设一支事业心强,遵守纪律、爱护国家财产、技术熟练、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后勤职工队伍,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辽宁省高校后勤队伍现状近年来,辽宁省高校后勤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高校已开始从行政管理、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当中挑选部分人员加入后勤队伍,从而改善了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但从涵盖理、工、医、农、财经、外语等15所院校在编的1507人后勤队伍现状调查结果来看,仍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三多三少”不合理结构仍然存在。
即“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普通工人多,技术人员少;简单劳动者多,人才少”。
后勤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后勤队伍的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后勤队伍存在问题1.学历结构偏低、年龄偏大从表1中看出,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0.17%,高中以下占63.58%,随着高校发展,后勤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面临的实际困难;从表2中可以看出,40岁以下占21.51%,40岁以上占78.49%,其中45岁以上占58.2%,在后勤人员只出不进的政策下,再过10年将有55%的人员退休,高校后勤服务与保障将难以维系。
2.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人技师断档从表3、4中可以看出,管理人员高级职称占3.58%,工人技师占9.02%,且工人技师平均年龄56.8岁,且高级工的平均年龄也超过50岁,再过3-5年,80%-90%技师将退休。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在高职院校后勤工作中,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从加强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升后勤员工素质能力、优化管理机制、注重团队建设、开展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能够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后勤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思考,希望能够引起高职院校对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视,推动后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必要性、素质能力、管理机制、团队建设、员工培训、总结思考、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后勤工作作为保障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水平。
在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的后勤员工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团队建设不够等。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1.2 问题意识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存在且紧迫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后勤员工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仍有一部分后勤员工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存在短板的情况。
后勤管理机制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高校发展和变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和协同配合,但是一些院校后勤员工团队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由于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一些院校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学 术 纵 横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口 刘 庆 明
摘
要: 经过 1 0年 的后 勤社 会化 3 6至 4 5岁 13人 。5岁以上 6 0 4 5人 。
勤现状 的管理人才 , 也需要 高素质的专
改革 , 后勤体 制改革仍 未到位 , 后勤 但
离” 要坚持 , 但要经过 一段 时间的过渡 , 人 。社聘人员 : 高中及 中专 6 人 , 8 高中 心强 , 热爱 后勤服务事业 、 擅长管理 、 具
以时间换 空间 ; 随着老 人退休 、 自然减 以下 1 2 。 7人
员, 步扩大服 务外包 , 逐 无论 高校 自 己
质 后 勤 队伍 。
有创新精神 的人才 。此外 , 由于学校部
此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员 , 可
( ) 三 技术职称 。副高级职称 2名 , 分高价值设备资产 ,均 由后勤使用 , 因 ( 技能职级 。技师 6人 , 四) 高级工 以通过较高待遇引进或聘用 , 实现后 勤
办不 办后勤 , 都要建立 自己的一支高素 中级职称 4名 , 初级 职称 4名 。 关键词 : 高校 后勤
高校后勤 队伍人员结构现状
、
通过对某 高校 后勤人员状况 调查 , 学历 以上的人员 不足 6 具 有初级 职 恢复 活力 。三 是加强后 勤管理 队伍建 %, 发现该 校后勤全 部人 员约 3 0人左右 称 以上的人员 不足 1% ,高 技能工 勤 设 , 5 0 建设一 支高素质 的管理 队伍 。针对
( 含季节用工 ) 由学校编制和社聘人员 人员不 足 2 %,严 重制约后 勤各部 门 后勤人员学历低 、知识水平 差情况 , , 1 一 组成 , 中学校编制 职工 I0人 , 其 1 社聘 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 三是 人员 结构 方 面可引进有较 高学历 的专业技 术人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后勤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建设。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完善、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对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进行思考和探讨。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应强化人才培养。
后勤工作需要各种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对后勤专业的教育培训进行加强。
可以通过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后勤领域的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后勤工作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后勤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相关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后勤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后勤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后勤教师队伍。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后勤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还可以与社会相关单位合作,开展行业对接和交流,了解实际工作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需求,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后勤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保障,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水平的高低。
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后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后勤员工队伍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教育培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注重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以适应学校后勤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要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安全健康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后勤工作的安全稳定。
二、优化后勤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涉及到饮食食堂、住宿管理、保洁环卫、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要根据后勤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优化后勤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要建立健全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完善后勤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后勤员工努力工作。
三、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团队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后勤工作需要后勤员工们高度的团队合作和协同配合,需要在团队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
要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团队建设,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要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员工们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激励员工们积极进取,团结奋斗。
四、注重后勤员工队伍的激励和保障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是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要注重激励后勤员工,制定公正合理的薪酬待遇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保障后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工作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身心健康。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刘虎(淮阴师范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逐渐普及,高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对后勤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勤队伍决定着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本文通过对后勤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探究、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问题途径一、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必要性1、高校后勤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1998年的108万到2011年675万,13年间招生人数增长了5倍还要多。
为全体师生提供后勤管理服务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后勤工作人员(含自聘合同工)100人以上500人以内的占27.74%,500人以上至100人以内占25.81%,1000人以上的占29.03%,100人以内的仅占17.42%。
[1]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师生对后勤工作要求越来越搞。
以往的后勤,就是做一些扫扫地、擦擦玻璃、烧烧饭等琐碎的工作。
但是,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是学生的变化,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需要温馨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可口的饭菜,在情感上希望能够与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另一方是老师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服务。
3、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是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过去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和2010举行的全国高校后勤十年成果展上,国务院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餐饮、住宿管理、卫生等更加规范,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体现后勤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4、20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学校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后勤工作要坚持服从学校大局后勤部门的每一名成员都应从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出发,爱校如家,以校为荣。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厘清管理思路,理顺部门关系,做好本职工作和分管的事务,为学校、为师生的发展尽职尽责。
倡导“精细化”管理,脚不能到的地方,眼睛要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 心要到。
大力弘扬正气,管理坚持原则,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
在管理中大胆转变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心态、处事方式,切实把步调统一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上,大胆换位思考,积极为学校领导献计献策,提供一些可行性依据,便于领导决策。
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有幸福感、成就感。
二、后勤工作要牢牢依托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所形成的理念、精神、风气及学习生活的样式。
”所以要实现学校的愿景,后勤人员首先应达成共识,统一价值取向,从而解决好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
为枇,后勤部门负责人应带头讲团结、讲学习、讲正气,坚持多读书,勤反思,慎笃行,带出一支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的后勤团队,努力形成和谐、向.上、健康的工作作风。
这就要求,珍惜已经形成了的好的传统做法,摒弃消极的、无效的工作项目或工作方式。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都是育人的载体和手段。
我们需在环境建设的细微之处详加考究,力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这也是校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具体到学校的发展,实就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
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学风校风形成以及硬件建设等,都要经过一任又一任班子、一茬又一茬教师、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积累中“薄发”。
我们应该思考,后勤人员为学校发展做了什么?为师生的幸福成长做了什么?那一个个教育战线涌出的楷模告诉我们,成功是执著追求、于创新、勤于思考的结晶,也是潜心育人、忘我工作、持之以恒的结果。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引言:一、加强后勤管理团队建设一个高效的后勤管理团队对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后勤管理团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是保障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此外,还可以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安全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将校园安全纳入到后勤管理的重点工作范畴,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此外,还可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后勤服务质量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
学校应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升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可以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开展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和意见,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
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六、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同时,学校应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可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提倡绿色出行和环保意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此外,学校还可以推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利用,降低环境负担。
结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后勤管理团队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以及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学校可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最终达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条件的目的。
加强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理论争鸣Theory of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朱志荣 林铃 黄凯加强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高校后勤部门是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部门,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后勤的定位是“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学生服务)、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为适应学校各个时期的不同需求,实现后勤与学校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后勤员工队伍,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1我校后勤队伍的现状我校2004年“四校合并”至今,学校后勤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的补充和增加都是通过聘用非事业编职(编外)人员进行解决。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后勤改革也经历了十余年,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编外人员从300余人增加到近700人,编外人员占后勤总人数的90%左右,增加了近400余人,这些人员均采用编外聘用的方式解决。
以物业服务中心人员为例,三个校区物业人数232人,其中,在编职工9人,编外员工223人,大部分员工学历都偏低,年龄45周岁以上,无任何职称。
从用工队伍看,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低学历多高学历少、普工多,技工少、简单劳动者多,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人少,高年龄的多,青壮年少。
由于员工队伍存在年龄、学历、技术水平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在管理上、服务上以及员工的应变能力、处置能力等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尽管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都不大理想。
无法适应高校发展和现代青年学子对后勤保障服务的需要,后勤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
2分析存在的问题2.1员工归属感、主人翁意识欠缺我校编外员工工资大部分都是执行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采取聘用编外人员的方式来补充后勤队伍,的确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减少了用工成本。
尽管学校也在逐年提高编外员工的待遇,作为为学校提供服务和保障性部门的编外员工的待遇与在编职工仍有差距,与本市其他单位编外员工相比,在工资收入上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编外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很难树立“以校为荣、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关于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后勤工作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资源优化利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人才培养人才是后勤工作的核心。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技能过硬的后勤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后勤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先,要加强后勤人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选拔,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吸引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后勤工作队伍。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晋升等方式,激发后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后勤工作的重要支撑。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后勤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其次,要推动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后勤工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
三、资源优化利用资源是后勤工作的重要支撑。
要实现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优化资源的利用。
首先,要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根据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和分配各项资源。
其次,要加强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最后,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益。
四、服务质量提升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服务。
要提升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就要注重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满意的服务。
首先,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和了解,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最后,要加强对服务结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用户满意度。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后勤员工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关注。
在现代化高职院校中,后勤服务不再是支撑学校的辅助产业,而是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理顺职责范围,明确工作内容在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中,需要将职责范围评估清晰,通过评估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的后勤服务包括人事管理、物资采购、餐饮服务、房屋维修等多个方面,在管理层面,应建立透明、公正的管理机制,使后勤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牵线引导,确保后勤服务质量依然满足学校需求。
二、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素质后勤服务工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求后勤员工具备丰富的服务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通过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后勤员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使其为学校带来更加优质、有效的服务,实现高效管理与服务。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士气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后勤员工工作热情和动力的关键。
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后勤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尊严和安全感,激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获得更大的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后勤服务。
四、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严格遵守服务标准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要求后勤员工表现出优秀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严格遵守服务标准。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后勤员工在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服务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服务质量与水平。
总之,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关键。
通过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强化规章制度等多重手段,可以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让高职院校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卫生间清洁
定期清洁学校卫生间,保持卫生间设施的清洁卫 生,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
设施设备管理
设施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设备采购与更新
根据学校需要,及时采购和更新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提高学校 的工作效率。
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明 确安全责任和要求,确保安全工 作的有效实施。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
查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 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和 培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 救能力。
03
后勤工作的改进方向
降低运营成本
有效的后勤管理可以合理控制物资消 耗和设施维护成本,提高学校的经济 效益。
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完备的生活设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
保障学生生活需求
后勤工作确保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正常运作,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 求。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支持教学实施
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学 效果。
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学校后勤部门还负责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如教室安排、教学设备租赁等,确保教 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02
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
环境卫生维护
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定期清扫校园地面、草坪、花坛等区域,确保校 园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绿色校园建设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人"的资源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诸多资源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后勤领导体会到后勤企业增长最稀缺的资源其实不是财物、资金,而是具有丰富经验而又踏实于后勤工作的管理者。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管理,理性开发和有效运用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研究已被众多后勤管理者所重视。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形成良好的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
后勤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取得的成效将直接推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成功实现。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点思考"人"的资源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诸多资源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后勤领导体会到后勤企业增长最稀缺的资源其实不是财物、资金,而是具有丰富经验而又踏实于后勤工作的管理者。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管理,理性开发和有效运用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研究已被众多后勤管理者所重视。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形成良好的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
后勤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取得的成效将直接推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成功实现。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受计划经济和传统劳动人事制度的影响,后勤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较差、结构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土地征用工多,老人、妇女多的状况。
以校事业编制人员状况看,目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大约有20%,具有中级工工人技术等级以上的大约有40%,女职工占了80%,35周岁以下青年还不到15%。
职工们的价值观取向上还普遍停留在重实际利益,轻开拓、创新精神。
虽然,近几年通过多种手段,上述情况已较以前有所改观,但后勤社会化改革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后勤部门可备用的人才库资源枯竭,总量构成上还处于低效率配置状态,存在着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和绝对匮乏的矛盾之中。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李培林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校后勤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任务,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支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精干高效的后勤员工队伍。
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加强后勤员工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保障。
本文对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时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04-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后勤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跟师生需求,提升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后勤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是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
一、高职院校后勤队伍的现状相对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1.在编职工补充不足,队伍老化严重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长期以来,因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高职院校后勤在编职工未能得到及时补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后勤管理人员年龄老化,信息化水平低,创新不足。
2.员工组成复杂,队伍稳定性较差目前,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制、雇员制和劳务派遣制等形式的员工,有的学校还存在外包服务项目聘用的员工,用工性质多样,管理主体各异,不同类别的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后勤服务工作繁杂琐碎单一,工资待遇偏低,员工流动较为频繁,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
3.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相对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服务能力有限,后勤实体规模偏小,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相对较快,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将物业管理、餐饮服务等劳动密切型的服务项目交由社会化企业承担。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却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方面。
本文将就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队伍素质整体偏低。
后勤员工队伍中存在一些技能素质低、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开展。
二是队伍数量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勤工作的任务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后勤员工队伍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造成了工作压力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后勤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需要。
二是优化队伍结构,引进新鲜血液。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后勤人才,为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后勤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加强后勤队伍的技术装备。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投入后勤设施和技术装备的改善和提升,使后勤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总结一下。
加强高职院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后勤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优化队伍结构、加强管理和激励机制以及提升技术装备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后勤服务水平,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希望各高职院校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论文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高校后勤实体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急待解决。
本文试从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后勤建设高校后勤实体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学校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都渗透着后勤工作,后勤干部,是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撑和保障的关键。
所以高校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后勤工作质量的优劣则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前途。
进入21世纪以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这一科学理论去指导、检查、改进后勤工作,加强后勤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解决现阶段高校后勤面临的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后勤服务能力、质量之间的基本矛盾,才能使后勤工作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以及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任务服务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目前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断变化,后勤干部队伍整体状况有所改善,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师生员工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与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后勤干部队伍不稳定。
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的影响,轻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后勤干部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导致许多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后勤工作,因此队伍不稳定,建设难度大。
(二)后勤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
当前,不少院校的后勤干部队伍仍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老中青年龄结构比例失调,青黄不接,中青年干部比例少,一部分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干部即将退休。
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摘要: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飞速的发展,高校后勤“市场化”的改革也在逐步的加快。
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更好地建设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使高校后勤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这既是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还有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师生人数逐年加大,无形中也对高校各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培养一只新型的、高效的后勤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成为了各所高校如何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战略目标。
所以,在新时期如何培养优秀的高校后勤人才这个大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时,始终需要一只肯吃苦耐劳、技能卓越的人才队伍进行相关的工作。
这支队伍应该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满足长期的需求,又能适应近期的工作需要。
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直接关乎高校后勤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引起高校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二、高校后勤人员队伍现状(一)部分后勤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受一些历史遗留因素等影响,高校后勤队伍中的教职工家属、退伍军人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些甚至是从别的岗位上淘汰下来的人员,因为无处安置就去了后勤岗位。
即便是到了今天,有些高校的后勤部门依然是那些无处安置人员最常选择的地方。
这些后勤人员学历一般都不高,初中、高中学历等都很常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并不多,所以说后勤人员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这些人员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
(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偏少在后勤管理中实际上是需要很多专业技能人才的,对于计算机、卫生、营养等专门领域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
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第一篇: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后勤是学校的保障,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任,关系着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大局。
几年来,我校的后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社会化改革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后勤社会化,积极引入了市场运行机制,在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办学质量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随着学校办学的不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科研和师生对后勤保障服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后勤要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实质上是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1、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不断压缩后勤规模,后勤职工只出不进,形成自然减员,年龄偏大,造成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2、长期以来学校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后勤队伍在人员配备、业务进 1修、技术培训缺乏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而且没有在后勤方面引进大学以上的人才,使后勤人才队伍出现了断层,造成后勤队伍的文化结构不合理。
3、后勤职工自身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些职工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读、不能写、不懂管理,只会埋头苦干,加上后勤工作琐碎、复杂,使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也常常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更有不少人把后勤工作看得很简单,不认为它是一门学问,造成后勤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后勤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勤工作缺乏活力,工作中缺乏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
因此,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学校服务保障体系要求、精干高效、勤恳务实的后勤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后勤是学校的保障,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任,关系着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大局。
几年来,我校的后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社会化改革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后勤社会化,积极引入了市场运行机制,在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办学质量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随着学校办学的不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科研和师生对后勤保障服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后勤要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实质上是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1、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不断压缩后勤规模,后勤职工只出不进,形成自然减员,年龄偏大,造成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2、长期以来学校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后勤队伍在人员配备、业务进
修、技术培训缺乏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而且没有在后勤方面引进大学以上的人才,使后勤人才队伍出现了断层,造成后勤队伍的文化结构不合理。
3、后勤职工自身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些职工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读、不能写、不懂管理,只会埋头苦干,加上后勤工作琐碎、复杂,使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也常常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更有不少人把后勤工作看得很简单,不认为它是一门学问,造成后勤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后勤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勤工作缺乏活力,工作中缺乏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
因此,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学校服务保障体系要求、精干高效、勤恳务实的后勤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创新后勤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后勤用人环境。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学校后勤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新机制。
后勤队伍建设应大胆突破目前的用人“瓶颈”,导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应努力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干部”与“工人”身份的界限、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界限,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聘用制度,
建立“能进能出”的全员聘用制,建立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
要大胆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后勤队伍,实现后勤队伍结构的改变。
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在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现有的人才使用。
用好现有人才利于降低招募、筛选与培养成本,减少因应聘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成本。
应通过晋升与薪酬等激励措施,确保后勤人才的长期动态平衡。
在选拔管理干部时,应将“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企业工”放到同一个起点上,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弱者下”。
一切以工作出发,将一批愿意奉献、愿意上进的优秀职工提到一线的重要岗位加以培养,从待遇上加以倾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后勤实体是从学校原来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演变而来,后勤原来的以管理为主的职能也逐渐转化为以服务为主的职能。
因此,抓好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工作程序,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要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员工的薪酬制度改革,强化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制订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适度向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的真正反映人才价值的薪酬管理
制度,逐步强化效益工资的发放力度,按岗位、效益优先原则,适当拉大分配的差距,努力破除固有的待遇与职称挂钩,而与实际职务岗位和实际贡献严重脱节的不合理分配制度,建立按实际所在岗位的职责,建立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岗变薪变,停岗停薪的薪酬体系,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内部管理流程化、模块化、明晰化,责任到岗,职责到人。
要健全后勤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岗岗有操作规范。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利用循环方法来持续改进内部的运营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权责明确的工作环境,防止内耗和推诿。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人才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新形势下,加强后勤队伍的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一项着眼未来和积蓄力量的战略举措。
当前,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手段不断变化,这要求后勤人才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业务创新的能力,学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培训的要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培训,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潜力。
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折射出人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的高低。
因此,必须重点做好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中一定要把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岗位培训的有效性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注重文化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理论、技术学习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4、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后勤实体中的作用。
高校后勤,具有“教”的属性。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必须坚决服从于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根本管理体制,努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后勤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要使后勤干部始终处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下,把好用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严格选拔聘用干部,将真正懂管理、善经营、作风正派的人选拔为各级领导干部。
二是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政治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材料、有制度、有考核,尽快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关系。
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让要干部的权利始终处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通过对每位干部的跟
踪考核,及时发现他们执行制度、遵守纪律、工作实效的好坏,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大小,综合素质的高低,确保后勤干部队伍的先进性。
5、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良好的后勤企业文化。
高校本身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承担育人的重任,作为这个组织里的一员,后勤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责任,后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
因此,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后勤文化是后勤实体发展的需要。
学校特色的后勤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不管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企业工”,都应该一视同仁,其人格和劳动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
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教育活动,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用精神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