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看经济法理念

合集下载

[经济法,理念]关于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的分析

[经济法,理念]关于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的分析

关于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的分析以人为本是指在处理问题时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落到人自身上来,应当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给以肯定。

在当前,将以人为本作为经济法的倡导精神,更是与经济法自身的基本理念相契合。

与民法不同,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所强调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其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便是对社会经济总体效益的维护,同时兼顾社会各方的经济利益公平。

换言之,经济法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综合平衡。

一、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作为经济法的指导理念,对于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讲,经济法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为以下几点:(一)公平发展理念相较于形式而言,经济法的公平发展理念更加看重的是结果上、实质上的公平。

一方面,经济法强调公平竞争。

为了更好地解决单纯市场调节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市场失灵现象,经济法的公平理念强调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良好的公平现象。

另一方面,经济法看重诚信规范。

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恶意竞争的发生,保证消费者与竞争者之间的力量均衡,经济法通过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度来进行调节,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诚信与规范。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对特定区域的需要不能危害其他区域的需求能力,当代人的需要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整个法律体系应当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经济法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法强调顺应生态发展、社会公益与社会责任。

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法注重引导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如在《企业所得税法》中,通过规定对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相关企业予以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相关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达到节能换环保、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目的。

2. 经济法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平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资源分布和资源运用各有差异,因而经济发展存在着东、中、西部差异较大的现象。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公平和公正:经济法强调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公正规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正当竞争和经济不公的行为。

2. 利益最大化:经济法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社会效益:经济法关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包括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4. 法治原则:经济法以法治为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保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法律的统一和稳定。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主体在法律框架下享有自由选择经营方式、自由竞争和自由收益的权利。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经济法保障市场主体平等权益的重要原则,任何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都应受到平等对待,不得有任何歧视。

3.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市场经济中,确保公共利益大于个体利益,保障
公共利益的实现。

4. 契约诚信原则:契约诚信原则强调合同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诚实守信,维护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社会责任原则:社会责任原则是经济法对市场主体的一种要求,强调市场主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自由竞争:经济法主张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性、透明度和竞争秩序。

2. 保护消费者权益:经济法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标识、广告等方面的行为,防止虚假宣传、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3. 维护市场稳定:经济法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制和法律制度,预防和打击市场操纵、垄断行为和经济犯罪,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经济法重视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建立法治框架:经济法强调建立法制化的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规范经济活动,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公正和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经济主体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论经济法的理念

论经济法的理念

论经济法的理念一、本文概述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民商法也调整经济关系,所以,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在部分上是重叠的。

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应该是特定的经济关系,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

而且,经济法在对这些关系调整的过程中,遵循自己特有的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即经济法如何在保障公平、促进效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并通过分析经济法的原则、目标和实施机制,揭示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首先对经济法的定义和性质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经济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包括公平、效率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理念在经济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经济法的原则、目标和实施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机制和原则实现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本文认为,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理念应当包括公平、效率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

在实践中,经济法应当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还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等基本原则,确保经济法的实施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经济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指导经济法的实践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经济法的核心理念和实施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经济法的核心理念经济法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基本原则以及所服务的社会目标上。

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上。

公平是任何法律都应追求的基本价值,但在经济领域,公平的实现往往与效率的追求产生冲突。

论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

论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

一、经济法的理念范畴经济法的理念与所有的概念定义具有相同的性质,有其研究领域独特的特征,受到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所有的理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这就是理念客观性的表现。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也就会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经济法的理念又会有所变化。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但需要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理念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理念所涉及的对象主体的因素会对理念有所影响,即可以解释为社会背景相同的条件下,某一对象主体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理念也会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差异和时间差异。

经济的理念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对消费者利益权利的维护,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本,在经济市场,消费者是推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对象主体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经济法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这才符合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的理念。

它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它强调的是在解决各种经济冲突与纠纷时用达成共识的方法来解决。

第二,标志要素是平衡协调。

中国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一部维持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平衡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

经济法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注重对消费者有效权利的保护,因此需要平衡消费者与商品经营者的消费关系。

同时,还要协调消费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历史进步。

第三,经济法是以责任和义务作为主要约束力。

在经济关系中,经营者需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以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和谐负责,遵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建立友好、诚信、和谐的经济关系,这也是经济法的强制性约束力的主要内容经济法的理念体系由基本精神、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所组成,是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本质。

论经济法的理念

论经济法的理念

论经济法的理念一、经济法概述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并列,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法的理念1、合法性合法性是经济法的首要理念,它是指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经济法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它要求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同时,经济法也要求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干预市场经济活动。

2、公平性公平性是经济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经济法要求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各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避免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安全性安全性是经济法的又一重要理念,它是指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必须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经济法要求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监管和审查,确保各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经济风险和危机,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实践应用经济法的理念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经济法所倡导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的理念在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企业行为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首先,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经济法通过制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制度来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确保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加优质、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经济法还通过制定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规范企业行为方面,经济法通过制定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经济法还通过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经济法理念

经济法理念

广义的“法的理念”包括了人们对法的精神、宗旨、任务等的主观认知以及对法的价值的评价,它们都是法的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广义的“法的理念”表示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实证法律的因素。

这种因素的载体成为一些观念或具体化成为普遍的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往往体现为对法律应当是什么、法律的理想和目的等进行的理性判断。

狭义的部门法的理念则专指部门法的基石范畴,即反映本部门法独特本质属性的本位观念。

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的内在精神,是经济法适用的最高原理, 是对经济法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

是经济法制定的根本,主导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法律调整,决定其倾向性以及实际作用。

全面的理解经济法理念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正是介于此原因,经济法理念置于司法过程中,赋予司法以利益平衡为基础的适当裁量权,发挥司法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是十分具有法制基础与现实意义的。

编辑本段一、我国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定义(一)研究发展这的确一个值人深省的学术研究推进过程,作为法律最上位的思想,在中国经济法律的制定及经济法学的探索中,经济法理念却是最晚进行析解的对象。

众所周知,理念研究的“空场”并非研究水平的问题,而是由于经济法承受了比其它法律部门更多的拒绝与打击,经济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就似体制娇嫩的小孩,多次险些夭[1]折。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挫折,经济法学者们深刻自省并迅速成长,决不选择离开,而是更加执著地进入,从而使得现如今经济法理念探知的领域生机一片。

(二)发展现状作为经济法律制度及运用的最高原理,经济法学者们坚持着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精神,这种精神的把握,并没有否认对传统理念观的秉承,认定经济法理念的历史性特色,是一种获具时代意识的扬弃。

检视经济法理念的学说,许多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兴观点出现,皆力图揭示经济法理念之内在奥义;同时,在学者们的各种著论中,我们也看到了植入当今社会改革中的自由、效益、安全、公平、正义等理念。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各方的利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平衡。

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法治原则:依法治理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2. 公平原则:经济法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机会和合理利益。

它要求不得存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确保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3. 自由原则:经济法主张市场自由经济的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和竞争自由。

它赋予各方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鼓励创新和创业。

4. 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最佳效益。

它倡导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通过竞争和自由贸易等手段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增长。

5. 公共利益原则:经济法注重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强调一方的经济自由不得损害整体社会的利益。

例如,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都是经济法的重要领域。

6. 可预见性原则:经济法要求法律规则明确、稳定,以便各方能够预测和规划经济活动。

这样可以降低经济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和投资动力。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旨在实现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同时强调法治原则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

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实现经济法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规范相关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

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经济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部分,经济法也需要与社会本位理念相结合,以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进行深入探讨。

一、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经济法作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其立法和执行应当以社会本位为核心。

所谓社会本位,是指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导向,保障经济活动的规范与公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社会公正经济法的立法和执行应当为社会公正提供保障。

通过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还应当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和利益过度集中,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正。

2.保障社会安全经济法的立法和执行应当为社会安全提供保障。

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合法化,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预防,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立法和执行应当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规范经济活动、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创新与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提供法律支持,鼓励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的相关内容,通俗来说就是在立法和执行经济法时,要以最大化满足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维护公平、公正、和谐的经济秩序,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这一理念。

如果我们要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下面就对实现这一理念的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1. 完善法律体系首先要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包括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

只有通过规范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经济活动的稳定健康发展。

浅析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安全理念

浅析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安全理念

浅析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安全理念艾佳摘要:安全是法的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安全是民法和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目标。

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中关于经济安全理念的比较,以期对安全价值理念的研究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在法学界,大多认为法律的基本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而安全价值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

人们一般只是把安全视为实现正义价值的一个相关因素,但事实上,安全始终是法律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

一、安全价值与经济安全理念的界定(一)安全价值的界定“安全”由“安”和“全”两个语素构成,“安全”一般有三层意思,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安全有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指外界的现状;主观方面指人们的心态。

所以,安全是一种状态,是指一种主、客观一致的状态。

应看到在这两方面中客观方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客观方面的安全是可以通过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的,是法律可以真正发挥其价值的。

在法的价值体系中,安全是一切法的首要价值和基础价值,其他基本价值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

而且,安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需求和保障,只有人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才有可能使法的其他价值得到实现。

在以往的研究中安全仅是被当作实现正义价值的一个相关因素,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法的安全价值有着与其他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实现意义。

(二)经济安全理念的界定经济安全已成为现代国家追求的一种基本秩序与正义,并上升为一种新型的安全观念。

对经济安全含义的界定,在理论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及基本经济秩序以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利益或行为的保障程度及其受损害的可能性。

”第二,认为“剩余权与经济安全权是经济法的特有范畴。

宏观经济法的核心是对人们共同需要的经济安全权作出规定。

”第三,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利益处于不受外因和国际威胁的一种状态。

”笔者认为,对于经济安全理念的界定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安全的范围,本人同意第一种观点,即包括国家经济的基本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相关保障;第二,经济安全的内容,主要是保障经济秩序与经济活动主体免受威胁、危险或危害的客观状态;第三,经济安全的范畴,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的、实质的经济安全,需要所有相关的部门法共同作用进行维护和保障。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一、经济法的自由理念经济法的自由理念,包含市场竞争自由和经济政策民主两个方面。

1.市场竞争自由。

在民商法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是自由的,但民商法条件下的自由竞争的结果导致会导致垄断,从而使自由竞争遭致破坏。

经济法对自由竞争的维护,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竞争力分配格局上设置公平规则,防止不自由竞争产生。

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主要是防止独占与垄断,保护竞争者之间的力量均衡状态和竞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选择均衡状态。

②在竞争机制上设置诚信规范,防止恶意竞争发生。

体现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一方面加强规则预置,对恶意竞争行为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加强对恶意竞争行为的惩戒,回复善意竞争状态。

2.经济政策民主经济法始终以促进经济民主为依归,“因为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如果不强调经济民主,那么经济法就可能以自己的规定妨害乃至窒息经济民主在我国市场经济封土壤中生长。

”“实现经济民主既是经济法主体具有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在经济干预中首先要实现的目标,国家干预如果离开了这个目标,就必然造成经济独裁。

”二、经济法的公平理念经济法的公平理念,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规则公平规则公平,可理解为制度公平、环境公平,其含义是指人们在享有同等权利和承担同等义务的条件下进入市场、展开竞争。

规则是行为主体进入市场时所应具备的法定条件,是国家意志和社会惯例所允许的市场准入“门槛”。

在民商法条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一般不实行干预,也就是说,国家并没有为市场主体设置“门槛”,因此,市场主体进入市场进行竞争的机会是平等的、公平的。

在经济法条件下,一方面,由于民商法条件下的原始的竞争机会的平等会引发后续的竞争机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设置市场准入规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因此,规则公平成为经济法中的重要理念。

2.分配公平“分配关系问题是整个人与人利益关系的核心问题,也即分配公平问题是整个社会公平问题的核心。

浅析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浅析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浅析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其立法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制定了一大批经济法律和法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是科学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它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它要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综合的发展和进步,它追求和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健康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

这种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对以往那种破坏及掠夺式发展的反思后而做出新的发展观。

根据这个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经济的自我增长,既要考虑到经济的主要产值方面的实现,又要保持能够在未来能够拥有永不衰竭的发展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在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文化与社会等各个方面建立良好关系基础之上,而后实现的一种多边的相互作用的共赢局面。

二、经济法价值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经济法价值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主要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三个原则入手,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指的是在能够承载范围内的自然、经济、社会各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其主旨是人类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都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对自然资源有限度的利用,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至于以牺牲其他的资源、环境等作为条件的交换。

2.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满足全体社会人民的愿望,两极分化是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经济法的理念与基本原则1020

经济法的理念与基本原则1020

• 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十分广泛,从经济法的角度看,社会公共利益包括经济 秩序稳定、经济安全保障、公共产品供给、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弱 势群体的保护等内容。 • 2.体现 • 经济法在对市场运行关系、宏观调控关系进行调整时,必须以社会公共利 益为基准,在经济法的制定与适用中社会公共利益永远是被优先考虑与安 排的,经济法的一切内容都体现这一基本原则,它形成对市场的管制,对 政府的赋权与约束。 • (三)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原则 • 1.涵义 • 效益或效率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小的资源 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效益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美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
自由和解放必然带来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因此,在现代社会,以社会公共利益
为坐标的社会本位理念应该优先于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理念。经济法理念不同 于经济法的原则,它是原则产生的导向和基础。
• • • •
二、经济法的理念 (一)实质正义 1.涵义 正义是法律的生命。不同时代或者国家,人们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 的学说。传统法理学认为,法律的正义只能是形式正义。其基本涵义是:法律 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人;法律应该保证给予每一个人同等的机会。这种 平等被视为起点公平。实质正义相对于形式正义而言。它源于人们对徒具表面
意义的形式正义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真正的公平不是起点公平,而
是结果公平。法律应该倾斜保护社会经济弱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那些需要特 别帮助的人。经济法所弘扬的是实质正义理念。
• 2.体现
• 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实质正义的理念,体现在经济法上:对经济领强者与弱 者区别对待,重点维护消费者、小企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利益,倾斜保护 社会弱势群体,向经济最弱者提供基本经济福利。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是对经济法起长效作用的文化内涵。

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性决定了经济法学者必然要通过种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这一问题。

法的理念,是指对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从学术角度看,它是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从实践看,它是社会成员及立法、执法或司法者对待法的基本立场、态度、倾向和最高行为准则法的理念,经济法的理念是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

作为部门法,经济法的理念也应当是实现公平正义,但是经济法要实现什么样的公平正义呢?经济法对于公平正义自有其独特的追求,否则它与其他法律部门没有分别,也就没有必要成为一个法的部门。

“经济法、尤其是我国由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之经济法的实质正义观,在于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和公平。

这种正义观,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之福祉的、社会主义的正义观。

”我们认为,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

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客观存在的。

经济增长、平衡协调发展、充分就业、整体的交易安全和交易即竞争秩序、保护弱者、官民捆绑参与国际竞争等,是现代国家及其经济法律调整之要务,否则国家无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因内部矛盾冲突加剧而陷于动乱、衰落。

经济法正是在解决此类矛盾中应运而生,自应时时以遵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为其宗旨和任务。

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单纯的市场调节或民商法的调整是不能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

于是,贸易、产业和金融等各种管理监督,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计划和产业政策、财政等调节,国有企业、公司,政府经济合同等法应运而生,对这类法现象-我们称之为“经济法。

行政法中国经济法天然要以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己任。

经济法从产生时起,就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为其使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步入社会化阶段,也表明资本主义是可以自然长入社会主义的。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

二、法的理念
2.多诸多观点的评价 法理念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对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欲求存在 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是法理念来源之一。 第二,对用来满足人们需求、欲求的法 存在抽象理性的认识。 第三,法理念内含人们的主观信念。 法理念可分为既有法理念和新生法理念。
三、经济法的理念
1.背景 不正当竞争 周期性规律 “个人本位”的过分 追求建立一种新的自由——效益——公平—— 发展四位一体、和谐统一的价值机制,来达到 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经济法理念的内容是通过经济法的自由——效 益——公平——发展四位一体、和谐统一的价 值的释放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即人们 孥信通过经济法价值的释放能够实现他们 所追 求的理想。
二、法的理念
李双元先生对法理念的定义仅强调对既存 法的理性认识,它忽视了人们的 需要欲求,产 生新理念的法现象以及主体的信念。旄塔姆勒 先生、史际春先生、漆多俊先生虽然对“理念” 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内容趋同,都强调了产 生新理念的法现象,对既存法的理性认识、主 体的信念。但都忽视了“人们的需要、 欲求”。 法的理念是指,对与人们的需求相洽互适 且得到人们珍视、重视的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 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
五、经济法的人文理念与 科学发展观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理 念,从本质上看与科学发展观具有相同 之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符合经 济法的理念,可以说是经济法人文理念 指导下的新发展观。
五、经济法的人文理念与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原因本身就和经 济法的产生背景有类似之处。 作为经济法最高原理的经济法念, 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理论探讨和实 践发展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另一方 面科学发展观又促使经济法对社会整体 利益进行人文思考,体现出终极的 人文 关怀。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
经济法是一种法律体系,它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和监管。

其理念和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市场秩序:经济法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保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

通过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防止垄断、不正当竞争、欺诈等行为,维护市场公正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维护公平正义:经济法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公正。

它通过立法和法律解释来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防止经济利益集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3.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通过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规,鼓励企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和稳定预期。

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经济活动的保障,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4. 维护社会稳定:经济法通过规范和监管经济行为,防止违法经济活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它对不正当经济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确保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主要包括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它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调节市场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含义要点方法)1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一、作为元理念的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一)人本主义是经济法的元理念第一,由于法的理念是法的最高适用原理和法理性的最高表现形态,所以对法的理念和经济法理念的探讨,还应从根本和最终的意义上着手;即回归“人”本身。

第二,虽然法的理念来自于人的主观需要,但这种主观需要也不能脱离“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所以,对法的理念尤其是经济法理念的探讨,应该立基于“人”在一定社会情势下的主观需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来进行探讨。

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还应该把人本主义当作一种方法论,把人作为自身评价的最高尺度,并建立人本主义方法论之下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分析和评价经济法是否以人为本(二)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的内涵。

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面对经济社会化下人为物过度异化所导致的人的过度分化,经济法产生的使命就在于它要立基于社会整体的高度来对之进行社会整合,通过抑制资本意志的过度扩张和增殖,来实现社会强弱势群体间的利益均衡和权利均衡。

人本主义理念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共生理念、和谐理念和发展理念。

共生第一,经济法人性假设上的共生。

第二,政府与市场的共生。

第三,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共生。

第四,公法因素与私法因素的共生。

和谐和谐社会对秩序的关注、对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强调并最终着眼于利益和谐。

利益和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体现。

经济法价值取向(一)经济法自由与秩序的整合价值取向(二)公平与效率的整合价值取向落实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的方法论(一)人本主义方法论视域下经济法的基本分析框架:失衡一均衡(二)经济法分析框架下的基本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方法2.利益博弈分析方法2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一、正义解释、需要考察正义之于法律的解释,而且也需要追溯正义之于宗教、伦理的价值内涵。

二、近代法律形式正义的困境与经济法实质正义的产生(一)近代法律形式正义及其现代性困境(二)经济法实质正义的产生。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的理念经济法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学科,它旨在保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的理念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法治的理念,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和引导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的目标。

首先,经济法的理念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它强调市场的自主调节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法的任务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经济法的理念是以法治为核心的。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事。

在经济活动中,各方当事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经济法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再次,经济法的理念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经济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比如,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经济法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最后,经济法的理念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它要求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经济法要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

总之,经济法的理念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治为核心、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

它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法制度,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中看经济法理念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经济法理念是关于经济法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归纳,是经济法诸项制度的灵魂,全面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念的概念和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又极其重要的部门法。

而一个成熟的部门法体系,需要有特定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作为支撑。

长期以来,经济法理念研究处于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

因此,对经济法理念的深入研究,并加以调整和丰富,从而促进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现代社会的有序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经济法理念的概述以及与其他部门法的对比,旨在加深对经济法理念的学习深度,为经济法理念的丰富和完善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引言“理念”属于西方哲学史的重要范畴,系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法的理念就是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

法律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立法过程的精神实质,决定着法律规范的确立和调整,有什么样的法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法律规范。

法律理念是法律规范的灵魂,而法律规范则是法律理念的体现。

法律理念虽然不是划分不同部门法的根本标准,但它却体现了不同部门法之间的明显差异。

因此,明确经济法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存在意义,而且对经济法的发展、完善以及司法实践运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比较之目的在于界清混淆,从而称托出研究的重点。

经济法理念研究的比较视角有两个,一是同其他法律部门的比较,二是与经济法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比较。

将经济法的理念与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理念相较,是经济法通过基础理论的自足而自立之重要表现。

对此,学者们作了不少努力:如高小勇“站在本位理念的视角比较经济法理念与民法理念、行政法理念的不同”以证明“经济法理念具有独立性”。

甘强①通过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理念辨析,界清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分野。

本文着重通过对经济法理念同其他部门法的比较,来认知经济法理念,意图从对比中辨识经济法独特理念,并加深对其理论学习深度。

二、经济法理念概述经济法理念是一种包含多种观念形态的法理念,是经济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同经济法观念一样,经济法理念是一定历史时期产物,与一定社会经济相联系,是一种动态思想范畴。

经济法主体对经济法的认知活动以及行为模式等均产生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受一定的经济法理念影响。

同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经济法观念赋予经济法理念不同内容,并影响经济法的调整和完善。

可以说,经济法理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法观念。

经济法理念同时也是经济法的内在精神,是经济法适用的最高原理,是对经济法应然规定性的理性认识和追求,是人们在认知经济法现象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社会应然状态和理想境界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它是对经济法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经济法现象进行宏观把握和整体性认识所得到的最高精神或最终理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民商法律相继出台,法学家和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加深对经济法研究和探索,经济法理论亦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目前中国经济法理论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经济法理念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不同。

例如,“经济法的理念是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豎;“经济法的理念是关于经济法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归纳,是经济法诸项制度的灵魂”;“经济法的理念是现代国家在依法适度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理性认识能力所把握到的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的内在精神和普遍范型”等。

然而经过多年探索,有些理念已初具共识,如社会本位理念、经济民主理念、实质公平理念、政府适度干预理念等。

1、社会本位理念在利益取向上,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在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社会整体利益。

这也就决定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价值上,经济法维护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社会价值上,经济法通过国家和社会的二次分配解决行业、地区发展的平衡问题。

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明确:我们所说的社会整体利益理念,并不否认个人对自己利益的正当、适度的追求。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利益首先是由个人所创造的,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

但个人对利益的追逐不能阻碍别人对利益的获取,不能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不能牺牲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也不能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

这就表明经济法始终贯彻的是保障社会整体利益,而并非简单的保障个人利益,经济法本位理念以社会利益为基础,奉行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目标。

2、实质公平理念公平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公平不仅是社会政治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公正、平等、合理的分配,更是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公正、平等、合理的分配。

因此,公平是经济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公平理念是经济法理念的应有理念。

同时,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

作为经济法理念的公平应该是经济活动中机会的均等、经济规则和收入分配的公正。

经济法是以现实中人们的不平等为基础,要求社会资源根据人们的具体需要进行具体分配,对不同情况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对不平等的收入和财产,国家实行直接干预,并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而对于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救济,以实现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更高层次上的平等。

这就是法学和经济学中所说的结果平等和垂直公平,即以不公平求公平。

3、政府适度干预理念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市场失灵”时期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脱颖而出后,政府的过渡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场面。

由此可知,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但也不宜干预过多。

更深层次上讲,经济法的本质在于行使公权力的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适度干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干预都需要理由,都需要有法律上和非法律上的依据,无缘无故的干预或者依据不当的干预都是有害的。

经济法上的干预应该是一种适度的干预。

所谓适度干预,是指公权对市场及其主体的干预要有限度,要考虑公权的能力以及市场的需求等。

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适度干预理念对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多年的实践表明,经济法对市场的规制也必须有一个界限。

凡是市场能有效运行之处,就没有经济法存在之空间;凡是有经济法不能克服市场缺陷之情形,也没有经济法运作之余地;凡是存在经济法克服市场缺陷不经济之情形,可能也没有经济法存在之必要。

三、对比中看经济法理念1、利益关系对比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会以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利益关系被严格区分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两大领域,分别由公法和私法两大法域调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很长时期内,作为以全体国民为主体的社会利益关系,要么附属于国家利益或个人利益的范畴之内,要么被认为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实现过程中自动得到实现的。

但是,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利益经常面临来自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侵占和剥夺的严峻形势之下,以维护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为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关系越来越具有了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民商法满足着市场经济的要素构成和市场运行的基本法律诉求;行政法则担负着架构政府、控制行政权力、防止公权力滥用和保障政府运转高效的重要法律职责。

两者一公一私共同构筑了市场经济得以有效有序运转的两大法制基础。

ix民商法主要调整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调整,以个人利益为本位;而行政法作为国家行政权力配置及行使不当时予以救济的法律,立足点是国家,基本特征是法律关系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主要调整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其侧重点在于保护国家利益,即以国家利益为本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传统民商法无法解决的现象,诸如不正当竞争、垄断、不公平分配、周期性经济危机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便产生了经济法。

追求效益的整体性是经济法区别于民法的根本所在,它的出发点是侧重于促进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益,协调个别、微观的经济效益以取得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优,即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

2、对比中凸显实质公平要实现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公平,首先应维护竞争起点的公平。

一般来说,市场竞争中的起点包括外在的竞争起点和内在的竞争起点。

前者主要指竞争主体的法定权利或资格,后者则主要指竞争主体的初始状况。

只有实现了二者的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竞争中竞争起点的公平。

公平竞争的法律保障制度,不仅要确保外在的竞争起点公平,而且也应当具有矫正内在竞争起点不公平的功能。

要达到外在的竞争起点公平的要求,市场中所有的竞争主体无论其属于何种类型,法律地位应当一律平等。

市场不承认任何超越市场经济的特权竞争主体存在,所有的竞争主体均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

确保外在的竞争起点公平的目的是实现市场竞争中经济机会的公平——使市场对所有竞争主体开放,没有非正常的力量限制某类竞争主体进入市场,不对某类主体实行特别的“优惠”和“歧视”,所有的竞争主体都有权使用属于自己的资源,充分和自由地参与竞争。

x 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与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外在的竞争起点公平至关重要。

但这种公平只是形式层面上的平等,而非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市场竞争中影响内在的竞争起点公平的因素,主要是竞争起点上竞争主体之间“竞争能力”的非合理差异,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竞争主体之间“资源占有量”的非合理差异所决定的。

该资源包括与竞争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如果竞争主体之间“资源占有量”的差异是由于某种非合理性的因素所造成的,那么这种差异就应该属于非合理性的差异;并且,其所造成的竞争主体之间“竞争能力”的差异,也应该属于一种非合理的差异,对于这种非合理性的差异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矫正。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限制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中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倾斜保护弱者理念等都是矫正的制度体现。

综上所述,民商法保障形式公平,经济法保障实质公平。

3、经济适度干预国家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禁止,运用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加以矫正,力图在市场中恢复有效竞争,进而确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政府投资,提供市场所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运用计划法提供有效信息,以弥补市场提供信息不足的缺陷;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经营者提供产品信息的义务,以改变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运用税法、金融法及其他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引导经济人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一致,力图使市场在微观和宏观上都有序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