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解离常数和解离度、水解度和水解常数、溶解度和溶度积、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的pH值、质子酸碱和共轭酸碱等基本概念。

(2)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3)会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与溶解。

(4)熟练掌握弱酸、弱碱、盐溶液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

浓度的计算。

(5)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选择及配制方法。

(6)会分析多重平衡体系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解反应等基本知识。

(2)酸碱平衡中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

(4)盐类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5)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6)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7)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难点

(1)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2)单、多相离子平衡的综合应用与计算

(3)沉淀的不同溶解方法

【引言】

本章主要是应用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原理讨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和溶液pH

值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并简单介绍了强电解质的解离和酸碱质子理论。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应以化学平衡原理和多重平衡规则为基础,抓住每种平衡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

3.1 酸碱理论和水的解离反应

3.1.1 酸碱理论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电解质,大量的化学反应都属于酸碱反应的范畴。在研究酸、碱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结构的关系方面,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酸碱理论(theory of acid and base)。比较重要的酸碱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以及软硬酸碱规则等。在此简述酸碱电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1.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ionizati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该理论立论于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解离,把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物质称为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物质称为碱;H+离子是酸的特征,OH-离子是碱的特征;酸碱反应的实质H+离子和OH-离子相互作用结合成H2O的反应。酸碱的相对强弱可以根据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离子或OH-离子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电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酸碱本质的认识,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把酸和碱限制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中,对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都不适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台徳(J. N. 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洛里(T. M. Lon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它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适用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扩展了酸碱范围。从而克服了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1)酸碱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base)。酸是质子给体(proton donor),碱是质子受体(proton acceptor)。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不是孤立存在的,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就成为酸。酸和碱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为共轭关系。以反应式表示,可以写成

酸H++碱

HCl H++Cl-

HAc H++Ac-

H3PO4 H++H2PO4-

H2PO4-H++HPO42-

NH4+H++NH3

H3O+H++H2O

H2O H++OH-

上述关系式称为酸碱半反应(half reaction of acid-base)式,可以看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一种酸给出一个质子后就成为其共轭碱(conjugate base),一种碱接受一个质子后就成为其共轭酸(conjugate acid),我们把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pair of acid-base)。例如HAc的共轭碱是Ac-,Ac-的共轭酸是HAc,HAc和Ac-为共轭酸碱对。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如Na2CO3,质子理论认为:CO32-是碱,而Na+既不给出质子,又不接受质子,是非酸非碱物质。对于既可以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amphoteric substance),例如,H2PO4-、HCO3-、H2O等。

(2).酸碱反应

酸碱半反应式仅仅是酸碱共轭关系的表达形式,并不能单独存在。因为酸不能自动给出质子,质子也不能独立存在,碱也不能自动接受质子,酸和碱必须同时存在。例如HAc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HAc+H2O H3O++Ac-(4-1)

酸1碱2酸2碱 1

式(4-1)中,HAc作为酸给出H+,转变成其共轭碱Ac-,溶剂H2O作为碱

接受H+,转变成其共轭酸H3O+。又如

H2O+H2O H3O++OH-

酸1碱2酸2碱1

H2O +Ac-HAc+OH-

酸1碱2酸2碱1

从以上反应可以看出,一种酸和一种碱反应,总是导致一种新酸和一种新碱的生成,并且酸1和碱1,碱2和酸2分别组成共轭酸碱对,这说明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一切酸碱反应都是质子传递反应(protolysis reaction)。阿仑尼乌斯电离理论中的弱酸、弱碱的电离反应、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实质上就是质子理论中的酸碱质子传递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存在着争夺质子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强碱夺取强酸的质子,转变成它的共轭酸——弱酸;强酸给出质子转变成它的共轭碱——弱碱。也就是说,酸碱反应总是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的方向进行,相互作用的酸、碱越强,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3)酸碱强度

酸碱强度不仅取决于自身给出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同时与反应对象(溶剂)接受和给出质子的能力有关。

若酸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则其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弱;反之,碱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则其酸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弱。例如,HCl在水中是强酸,其共轭碱Cl-就是弱碱;HAc在水中是弱酸,其共轭碱Ac-就是较强的碱。

同一种酸在不同溶剂中,酸碱强弱也不同,如HAc在水中是弱酸,在液氨中表现是强酸。又如HNO3在水中为强酸,在冰醋酸中其酸的强度大大降低,而在纯H2SO4中却表现为碱。

3.1.1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1. 水的离子积

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其有微弱的解离。在纯水或稀的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H2O H++OH-

实验测得,298K时纯水中

[H+]=[OH-]=1.0×10-7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