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推荐精品语文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优质课教案1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7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长春版 (2)

长春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读书趣话《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略读。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文字之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古代人的交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感受文字带给生活的便利。
重难点、关键: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信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古代人、现代人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篇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具体了解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事情的?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要求大家略读课文。
什么是略读呢?(出示略读课文要求)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梗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快速捕捉很多信息。
读书检测卡一会我们略读课文,独立完成读书检测。
我的要求大家清楚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通讯时代,感受时代的脉搏。
把书翻到《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一课,开始完成学习活动。
学生略读课文,读完后完成表格。
(1)师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发挥学生想象力。
大家想象一下:我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猎手,一天,我到森林里去打猎。
运气也不错,打了一头大猎物,你们猜猜我打到的是什么?(学生猜是大象)对是大象,为了记载这件事,我在绳子上打上一个大结。
(边说边用一条红绳来演示)昨天,天气不好,整天下着大雨,我只打到了一只小猎物,你们猜猜我打到的是什么?(学生猜是小兔之类的小动物)我在绳了上打上一个小结。
四年级语文下册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1长春版201908022105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分析: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第二课时3.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的关于早期文字、通讯的资料和图片二、教学目标:1.了解在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2.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没有文字),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表现出人类无穷的智慧。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书”是用文字来记录事情的东西;“信”指把要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给别人看。
课文以“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为题,从古代的“书”讲到古代的“信”,会让人一读,就产生好奇,本应都用文字记录的,这里却说“不用文字”,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按照内容不同课文分为几段?每段主要讲什么?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百度搜索课件]/view/8612df6ab84ae45c3b358c0f.html(二)学习第一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2)说一说“结绳记事”的方法。
[百度搜索课件]/view/8612df6ab84ae45c3b358c0f.html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请学生结合“结绳记事”的方法,说一说用“贝壳”代替绳子怎么记事。
(2)启发想象。
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贝壳”表示什么;“小贝壳”表示什么;不同色彩的贝壳可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出示句子,口头填空。
(1)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表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长春版 (共36张PPT)

青鸟传信
青鸟:传说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鸟,后借指传 递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传递信息。
据古代传说,西王母住在昆仑山附近的玉 山,有三只青鸟为她觅取食物和传递信息。这 三只青鸟,长着红脑袋、黑眼睛、绿羽毛,甚是 喜人。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 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 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 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 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 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 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 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 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 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在创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是怎样互通信
息的?
(二)学习“通信”部分。 1、请自由阅读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创 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是怎样互通信息的?除了 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通信方法? 2、汇报交流。 3、发散思维:除了通过课文及课外资料了解到的 不用文字的通信方法外,想象一下,有的民族还有 可能怎样互通书信?比如:送一块猪肉给对方,可 能是什么意思?送一块手帕呢?一坛酒呢?
第十一单元:读书趣话
一、导入课文: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 的记事和通讯方式已经很先进了,常见的有 书信、电话和网络……人们之间的沟通十分 方便。而这些一般都是靠文字或者声音传递 的。然而在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更不 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他们是怎 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课件2-优质公开课-长春版4下精品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通常使用什么 通讯方式呢?你们知道哪些通讯 方式呢?请说一说。
生字学习
忆 (yì) (回忆) 示(shì) (表示) (biàn) (chuàng) (辨别) 创 (创作) 辨 (zào) (dòu) (制造) 斗 (奋斗) 造 (踏步) 邮(yóu) (邮票) 踏(tà)
拓 展 阅 读
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
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 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诸侯汗流浃 背,狼狈不堪,敢怒不敢言,只好气 愤地收兵回营。但事隔不久,西戎果 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 赶到。
拓 展 真、 电报、电视等。
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
样在地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跳跃吗?
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 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 对付你们。
周朝有个周幽王,他有个爱妃名叫 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但却不爱笑。有 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 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 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 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
(已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联网的电脑、数
字电视等。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信件是一种传统的通讯方
式,请你就最近的生活写一封 500字左右的信。
拓 展 作 业
再见
事情也不同。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
替结绳,也代表“发生了一件事儿”。
内容领会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个包裹, 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只死鸟、
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枝箭
这些东西,你会怎么想呢?这个在
长春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1.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相关资料)-作者资料

31.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作者简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1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1-2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聪明才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长春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长春版)《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同步练习第三中学张老师 1.比一比,再组词。
辨()箭()淘()辫()简()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妙()创造()经历()分辨()譬如()严厉()淘气()跳跃() 3.查字典。
辨譬淘鼠箭(1)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字。
(2)按总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字。
(3)鼠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 基础知识达标(3)淘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4.读句子,选出前后两句意思最相近的一组。
() A.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谁也不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就是一封严厉的信。
B.这位客人,只能住在山顶的旅店。
山顶的旅店,只能住这位客人。
C.爸爸可能知道了这件事。
1 / 5爸爸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D.他说得不全对。
他说的全不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就有()的记事方法,现在还有一些民族沿用这种方法,还有的用()代替()。
你认为这些方法方便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便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记事方法或通信方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说在 19 世纪世界上有两封最短的信。
法国大作家雨果,完成了《悲惨世界》这部巨著后,把书寄给一个出版商。
但隔了很久没消息,他很着急,不知道这部书是不是不符合出版商的要求。
于是,他就写信去问情况。
可信上只有一个?号。
出版商收信后,心领神会,立即回信,可信中只有一个!号。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公开课课件2

思考· 讨论
赏析· 领会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个包裹, 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只死鸟、 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枝箭 这些东西,你会怎么想呢?这个古 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赏析· 领会
如果收到这样的一个包裹,我们会认为 是哪一位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
但在古代,这是一封严厉的信。它的意 思是: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 鼠一样在地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跳跃吗? 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 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 你们。
叶圣陶(1894年- 1988年),江苏苏 州人。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现代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 笔名有叶锦、圣陶、 斯提、桂山、秉丞、 郢生等。
生字学习
壳 ké
辨 biàn 外壳 辨别
壳 qiào 地壳
譬 pì 譬如
枪 qiāng 枪支 付 fù
支付
封 fēng 封面 淘 táo
淘气
读词语
结 绳 记 事
贝壳记事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 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 了一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 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 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结绳。贝壳大小 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分 辨。
形式 宣战 经历 武器 民族 误会 譬如 相邻
对付 淘气
邮差 玩笑
唯有 严厉
猜想 挑战
现代通讯
书 信
移动 电话 电 话 电 子术发展到现在, 我们的记事和通讯的方式已经很先进 了,常见的有书信、电话、网络…… 人们之间的沟通十分方便。而这些一 般都是靠文字或者声音传递的。然而 在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更不用 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他们 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2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课件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我 们的记事和通讯的方式已经很先进了,常 见的有书信、电话、网络……人们之间的 沟通十分方便。而这些一般都是靠文字或 者声音传递的。然而在古代,那时候还没 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 了,那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感知课文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 2.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 的呢?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 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结 绳 记 事
贝壳记事
思考· 讨论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 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 生了一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 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 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结绳。贝壳大 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 分辨。
其中南美洲古印加人的结绳方法最为著名,他们把涂有红、 黄、绿、白、黑、褐等原料的绳子悬挂在室内横梁之上, 用绳结表示各类财物的数量变化,以及时间的变化、战争 所投入的兵力等等。一根绳索如同一本账簿,由专门的 “结绳官”来解说各类帐目的记录方法。直到本世纪五、 六十年代,世界上依然有不少民族以结绳计数、记事,如 中国的佤族人用结绳记录复杂账务的清算,傈僳族用结绳 清算各项费用,另外还有一些民族以结绳记事法来确定公 事会晤的时间或情侣约会的日期及地点。当然,他们的结 绳记事多少受了些现代文明的影响,与古人类是不大一样 的。
总结· 升华
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 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 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 一个的文明。
明代的烽火台是古代防止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通讯设施,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军事警报。烽火台通常建在高处,一 可以及时发现敌情,二可以迅速传递消息。在烽火台上常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长春版[0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长春版[001]](https://img.taocdn.com/s3/m/4cbcd41d0722192e4536f6e3.png)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认识文字的重要性。
、认字个,写字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通过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想一下,现在的通讯方式都有哪些?(出示手机、电子邮件等)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拿出笔,画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把不理解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是写不用文字的书?哪些段落是写不用文字的信?(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
(一)细读第一部分。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描写的?(出示答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指名读,思考:这里写了哪几种不用文字的书?、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交流。
(板书:结绳记事贝壳记事。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
”一句中引号内是重点论述的内容,引起读者注意。
、这两种书分别是怎样记录生活中的事的?想像一下,可能记录了哪些事?同学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贝壳。
指名将生活中的事找到合适的贝壳记下来,穿到带子上。
)、小组讨论:这两种记事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学生交流。
小结:这些古老的记事方法,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些记事的方法真的很奇妙..。
这些记事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类的智慧。
人类不断地发挥着聪明才智,在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创造各种方法用以记事,还用于通信。
、继续读课文,让我们了解古代的一些通信方法,了解它们奇妙在何处。
(二)自学课文第二部分()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②指名说说。
如果有一天,你在家里收到这样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只箭。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ppt课件

现代通讯
书 信 电 话
移 动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课文导入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我 们的记事和通讯的方式已经很先进了,常 见的有书信、电话、网络……人们之间的 沟通十分方便。而这些一般都是靠文字或 者声音传递的。然而在古代,那时候还没 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 了,那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感知课文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 2.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 的呢?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 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思考· 讨论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 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思考· 讨论
2.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 事的呢? 人们用的是结绳记事、贝壳记事 等方法来传递信息的。
思考· 讨论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 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 生了一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 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 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结绳。贝壳大 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结绳容易 分辨。
赏析· 领会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个包裹, 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只死鸟、 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枝箭 这些东西,你会怎么想呢?这个古 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赏析· 领会
如果收到这样的一个包裹,我们会认 为是哪一位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 但在古代,这是一封严厉的信。它的 意思是: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 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 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 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 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长春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1.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2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通讯的资料,哪些同学收集的是人类早期的通讯资料?请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共睹一下。
3、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创造了文字,那么人类一定先于文字出现。
那么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
“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交流阅读收获,重点了解“贝壳记事”的方法,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不同的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4、、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
”这句话的意思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
和信》
课文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义务教育吉林省版本小语第八册第11板块第二课,这是一篇说明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在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的同时,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现代人多元的记忆和通信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譬”,会写“辨、譬、淘”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课时完成
一、故事导入。
激趣学文:
1.教师讲述课前搜集的一个体现古代人类生活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古代人类使用火的小故事)
2.读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正音、识字
围绕“辨”认识和学习“辩、辫、瓣”
围绕“譬”字,认识和学习“辟、僻、避、壁”等生字
三、自读课文,自学课文
A 1、开展竞赛
开展读文小竞赛,要求要快速地默读课文,完成初步阅读课文的要求:
要求:时间不超过3分钟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书: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信:
能简单介绍一封不用文字的信:
2、小组汇报
3、全班同学交流
4、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略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B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
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
2、抓住“奇妙”。
3、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4、(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
5、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6、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7、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8、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过去通信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
(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四、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拓展: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古代人,你的民族收到了一根枪或者一支箭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学生开始讨论
(训练学生的联想和表达能力)
5、教师总结:
一方面:古人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最终发明了文字。
另一方面: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心得。
(可以与学生探讨)五、拓展延伸,说说古代相关故事,谈谈现代的通信
教师谈一谈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再说一说地球村的构想,激发学生学习和拓展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教师准备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资料)
板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