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
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属河口三角洲冲积地貌。原为菜地,场地西部区域已填土整平,地面标高西部已填土区域约1.6~2.2米,中部及东部未填土区域约1.5~1.8米,南部区域较低洼,约0.8~1.0米。场地西侧为人工河,南侧为河涌,东侧为空地,北侧紧邻***路,交通条件较好。场地南侧距河涌较近,施工时应注意防护及安全。
本工程采用北京平面坐标系和黄海高程系,勘探孔平面坐标与孔口高程系根据委托方提供控制点3(X=2539701.473m,Y=420887.713m,H=2.391m,位于场地东南面约90米的碎石路上)和控制点6(X=2539632.272m,Y=420900.068m,H=3.981m,位于场地东南面约135米的碎石路上)测放。(二)岩土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冲积土、残积土和白垩系基岩,现分述如下:
①填土:按土性分为如下2层。
①-1砂性素填土:灰色、灰黄色,松散,湿~饱和,粉细砂为主,局部
含少量粘性土或少量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大小一般约为3~5厘米,最大约为30厘米,局部为中砂或粉土,填成时间小于五年。除ZK16~ZK18、ZK21~ZK23、ZK26~ZK28、ZK30~ZK33、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层厚0.6~2.5米,平均1.4米。标贯测试7次,实测击数2~5击,平均3击,校正击数2~5击,平均3击,标准值为2.3击。取土试样4个,1个为粉砂,1个为中砂,2个为粉土。
①-2耕植土:灰黄色,为粘性土,软塑~可塑,局部流塑,含少量植物根茎。除ZK1~ZK9、ZK11~ZK14、ZK35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0.0~1.6米,层厚0.8~2.7米,平均1.6米。标贯测试9次,实测击数1~5击,平均3击,校正击数1~5击,平均3击,标准值为2.0击。取土试样8个,7个为粉质粘土,1个为粘土。
②冲积土: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5层。
②-1淤泥: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粉砂,局部为细砂或可塑粉质粘土,其中ZK9、ZK14孔下部为灰黄色流塑粉质粘土夹层,厚约0.4~0.9米。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0.7~3.8米,层厚0.8~8.8米(ZK34孔较薄,ZK1、ZK5、ZK7、ZK12、ZK17、ZK22、ZK23等孔较厚),平均4.4米。取土试样22个,9个为淤泥,9个为淤泥质土,3个为粉质粘土(2个为夹层样),1个为细砂。
②-2粉砂:深灰色为主,局部灰色,松散,饱和,局部含少量淤泥,局部为细砂或中砂。除ZK5、ZK10、ZK23、ZK2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3.2~11.0米(ZK2、ZK14、ZK20、ZK25、ZK29、ZK31、ZK34~ZK36等孔较浅,ZK1、ZK7、ZK12、ZK22等孔稍深),层厚1.3~9.8米(ZK7、ZK19、ZK21、ZK24、ZK27等孔较薄,ZK2、ZK38等孔较厚),平均4.0米。标贯测试29次,实测击数2~7击,平均4击,校正击数2~6击,平均4击,标准
值为3.2击。取土试样12个,8个为粉砂,2个为细砂,2个为中砂。
②-3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粉砂及少量腐殖质。除ZK1、ZK5、ZK10、ZK11、ZK13、ZK18、ZK22、ZK23、ZK26~ZK28、ZK32、ZK33、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5.5~13.2米(ZK9、ZK19、ZK24、ZK29、ZK30、ZK34等孔稍浅,ZK2、ZK7、ZK12等孔稍深),层厚1.0~14.6米(ZK9、ZK12、ZK14等孔较薄,ZK19~ZK21、ZK24、ZK29、ZK34等孔较厚),平均5.9米。取土试样12个,6个为淤泥质土,5个为淤泥,1个为粉质粘土。
②-4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湿,局部为粉质粘土或中砂,其中ZK31孔下部为淤泥质土夹层,厚4.0米。ZK22、ZK26、ZK27、ZK29~ZK32、ZK34~ZK37孔可见,顶板埋深8.9~17.5米,层厚1.0~6.1米,平均3.6米。标贯测试11次,实测击数3~19击,平均8击,校正击数2~15击,平均6击,标准值为3.9击。取土试样4个,2个为粉土,1个为粉质粘土,1个为中砂。
②-5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ZK31、ZK32孔可见,顶板埋深
12.8~15.0米,层厚3.9~4.0米。
③残积土:粉砂为主,灰色为主,局部灰黄色、红褐色、土黄色,稍密~中密,局部密实,饱和,由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含较多粘性土,局部为中砂或粉质粘土。ZK2、ZK8、ZK14、ZK19、ZK22~ZK30、ZK33、ZK35、ZK36孔可见,顶板埋深8.5~20.6米(ZK14、ZK23、ZK28等孔较浅,ZK2、ZK24、ZK29、ZK35等孔稍深),层厚1.2~5.1米(ZK25孔较薄,ZK2、ZK19、ZK23等孔稍厚),平均2.8米。标贯测试15次,实测击数12~32击,平均23击,校正击数9~24击,平均17击,标准值为14.3击。取土试样5个,2个为粉砂,2个为中砂,1个为粉质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