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翻译的基本知识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一、翻译的分类1.按所涉及的两种代码的性质,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符翻译(inersemiotic translation)。

2.按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两类。

3.按翻译的工具和成品形式,可分为口译和笔译。

4.按翻译的客体,亦即所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

二、译家译论1.支谦: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2.道安:晋、前秦时道安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3.彦琮: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4.玄奘:唐代僧人玄奘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玄奘在译经中成功地运用了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等等翻译技巧。

5.马建忠:清末,马建忠在其《马氏文通》中提出“善译”之说:“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

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声音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6.林纾: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浅析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安德鲁勒菲弗尔曾为当代翻译理论提出了很多贡献,是翻译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位学者。

其翻译理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古典翻译理论到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即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发展史、翻译理论基础、翻译实践、以及在当代翻译理论发展中的作用等。

一、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发展史安德鲁勒菲弗尔作为一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思想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以此时正在兴起的结构主义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以及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作为基础,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安德鲁勒菲弗尔在语言学及翻译学领域的研究,是以语言结构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功能和翻译实践为研究方法,立足于语言关系,建立起一部完整翻译理论之上。

它以句法、语义和范畴关系作为翻译原则,把翻译看作是语言系统间连接作用的一种过程,认为译者应该突出文本的结构,注重语义的准确表达等,从而形成了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

二、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基础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的基础是结构主义,其中提出的翻译理论有以下三点:(1)翻译是词语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原文与译文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2)译文不仅要有一定的格式,而且还要考虑文体、风格、语气等,以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3)当翻译同义词时,译者应当选择同一种语言的词语,因为同义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能会产生误解。

三、安德鲁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勒菲弗尔的翻译实践是一种实验性翻译方式,他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1)翻译应考虑句法,在原文和译文中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2)在翻译句子时,应保持词语的原义,重点突出原文的语义特征;(3)翻译应考虑文化文本,语言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征;(4)应尽可能把原文的语法、语气、节奏等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表达出原文的意义;(5)除去原文的冗余和无用的部分,使译文简洁、流畅,以便容易理解。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理论基础及原则-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概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已经司空见惯,语言之间的翻译在所难免。

翻译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上理解源语言要表达的含义,实现语言之间的最佳转换,翻译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可依,而关联理论就是知道使翻译达到效果的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交际取决于关联。

翻译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关联理论翻译观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

2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发展关联理论翻译观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

关联理论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1986 年,关联理论是法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逊(W ilson)共同出版了他们的语用学着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书中提出了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出现之后, 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德国学者Gutt于1991 年出版了他的专着《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最先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当中。

Gut(t1991)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最早是由沈家煊引入中国的,他于1988 年在讯递与认知的相关性中介绍了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第一章交际和第三章关联性的内容。

这篇文章把关联理论带入我国语言学界。

我国的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始于1994 年林克难对于Gutt的《关联与翻译》做的书评。

1997 年何自然出版了《语用学与外语学习》,对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论都做了一些研究。

2005 年,赵彦春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理论着作《翻译学归结论》,这是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

国外内广大学者致力于用关联理论解释各个领域的翻译,但对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1. 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写作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翻译实践经验来分享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本报告中,我将讨论翻译理论基础对翻译实践报告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例来说明这种关系。

2. 翻译理论基础的意义翻译理论基础是指翻译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原则。

它们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在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时,理论基础的运用可以使报告更加系统和有条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翻译过程和结果。

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理论基础可以帮助作者:- 解释翻译决策: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框架,使作者能够明确解释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决策。

例如,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可以基于某种理论基础,作者可以利用这种理论基础来解释其决策的依据和思考过程。

- 分析翻译效果: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评估翻译质量的依据。

作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原则来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理论的支持,作者可以全面评价翻译结果是否符合其所追求的翻译目标。

3. 理论基础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的运用为了充分发挥翻译理论基础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的作用,作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清晰阐述理论选择:作者应该明确表达选择的翻译理论基础,并提供其背后的理由和依据。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翻译决策和分析的基础,并将其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比较和评估。

- 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在翻译实践报告中,作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来说明理论基础的应用。

通过详细描述特定的翻译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作者可以向读者展示其理论选择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 综合多种理论视角:翻译领域存在多种翻译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不同的理论观点,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翻译实践报告中,作者可以在讨论翻译问题和策略时涉及不同理论的观点和解释。

4. 结论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对于支持和指导翻译实践非常重要。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翻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2)学习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的必要性
There are many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Without knowing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ne will most likely take a roundabout course in the translation work.That is wh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3)了解翻译技巧的局限性
必须指出:翻译技巧是人们从事多年翻 译工作的经验总结,应该认真学习。然 而, 翻译技巧只告诉我们在某些具体情 况下翻译应该使用的技巧,因此有其局 限性。
如:
用词不同 black tea、black coffee、 an off season 词的搭配不同 make money、wet snow、a heavy snow 语解过程
表达过程
M -------------- TO ---------- MR
(SL)
(TL)
MR: reproduced message
SL:source language
TL:target language
倘若乙是个英(美)国人,不懂汉语, 甲是个中国人又不懂英语,甲乙之间 就不能交流思想。这时,就需要丙把 甲所说的或所写的信息用英语重新表 达一遍,成为再现信息(reproduced message)。这样,乙就明白了甲的意 思,交流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 丙担任了翻译的角色。通过翻译进行 的思想交流,叫做:语际交流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

Wheelchair Accessible/ For Disabled Only 残疾人厕所Automatic Flush 免冲式厕所Sensor Tap 伸手出水Flush after Use请便后冲洗/来也匆匆,去也冲冲Toilet/Washroom/Restroom 公共厕所Caution: Wet Floor 小心滑倒Gentle Reminder 温馨提示Drinking Water 取水处Do Not Leave Your Belongings behind 请你带好随身物品Keep off the Grass 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Drive Slowly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Look out for coming traffic! 别往火坑里跳(交通安全)20% Off 八折优惠Beverage Not Included 酒水另付do not know their ABC 他们目不识丁2.If the public officials of higher authorities resort to bribery, those of lower authorities will follow. This is called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译文】上级公务员行受贿,下级公务员也会效仿。

这叫“上行下效”。

3.Only the knife can save him.【译文】“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救他。

”4.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C.G.Rossetti)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a) 我不会重见那荫影,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b) 我不会感觉雨天来临;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C) 我不会听见那夜莺,Sing on as if in pain(b) 一声声仿佛哀鸣。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普通翻译理论基础是翻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着文本的传输,
也涉及到把语言“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的过程。

它主要强
调翻译的原则,考虑到外国文化的特性和文本的语境,旨在将一种语
言的文学传输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学形式。

普通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译文保持原文意义。

它强调准确性,要
求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涵义和精神,使译文能够达到原文、相同或接
近的效果。

译文不能随意更改原文的结构,也不能加入与原文无关的
内容。

通过这一理论,可以在翻译中实现“内容-结构的平衡”和“意
义-样式的平等”。

普通翻译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译者的能力和外语水平;其次,要注意结构上的差异,以便使译文表达能达到不同语言文
化的特点;第三,选择合适的词语,以正确表达原文中的意义;第四,译文应注意保留原文的细节和感情。

此外,普通翻译理论还建议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引用原文的经典词句,以体现作者的风格。

此外,译者还要重视原文所涉及的文学、历史和
文化,以使译文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普通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以保持原文意义
为前提,以不变即是精华,以乐观主义上作为基础,以拟人化为首要
考虑条件,以一种跨文化的普遍性思想作为基础的翻译理论。

因此,
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文
本的传播。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另一篇为《语言分析与翻译》(Linguistic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弗斯着重谈到三个方面:(1)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2)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3)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一种语言的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另一种语言。

卡特福德(John Catford)是该学派中比较系统提出翻译理论的学者。

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的卡特福德1965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引起巨大反响。

卡特福德称其理论为“描写性”翻译理论。

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阐述“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1)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2)翻译的类别。

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 rtial translation);就其语言层次而论,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就语言结构的登记来说,可分为“级受限”翻译和“级无限”翻译,即传统意义上的“逐字译”和“意译”,而“直译”介于两者之间。

(3)翻译的对等问题。

一方面,翻译对等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基于对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另一方面,翻译对等的产生必须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实质性特征。

(4)翻译转换,是指把原文变成译文时偏离形式对应。

翻译转换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其中范畴转换又可分为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

(5)翻译的限度,是指不可译性问题。

翻译中有两类不可译。

一是语言方面的不可译现象有双关语、歧意语法结构;二是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的时代背境等非语言因素引起的。

英译汉翻译基础理论教程

英译汉翻译基础理论教程

Chapter 1General Principles1.1What Is Translation?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So translation can be roughly defined as a reproduction or recreation。

Being a very complicated human activity, its whole picture is never easy to describe.Scholar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have attemted to define i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The fan ,with its modern,elegant,bright and harmoniously,colored design,is an excellent electrical household appliance for cooling purpose on hot days.( 本电扇,款式新颖, 造型大方,色彩鲜艳, 色泽调和,是炎炎夏日用于消暑纳凉的家电精品.) 2,年近而立之年(He is getting on for thirty.); 3 一次得手,再次不愁. (If it worked once, it can work twice.)So translation is also a science, an art, a craft or skill. Transl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linguistic, cultural literary, semantic, func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views on it.1)Linguistic Views on TranslationTranslation theorists from the linguistic school conceive of translation as a linguistic activity and some believe that translation theory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E.G.,He helps us finish the project in every field of their endeavor.2)Cultural View on TranslationIn the cultural approach, translation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transfer of linguistic signs, but also as a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name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 G.(1) There are many starred hotels in the city.(2) He has been to “summer resort.”(3) Here is a “folk customs park”.3) Literary Views on TranslationIt is an artistic recreation or recreated art.E. G.They also like to plant red pepper they know pretty well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it, either in front of their doors or behind their houses. This is both practical and fine-looking.四川人食辣椒,也爱种植辣椒,门前屋后,见缝插针,既美观又饱口福。

翻译基础理论

翻译基础理论
美国朋友布朗、希尔、大卫和他们的夫人,我是两年前认识他们的。
Today’s votes have made crystal clear who are the friends and who are the enemies of a people fighting for it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E.g. Today a politician without elbows is as lost as a politician without principles.
如今一个没有勇气的政治家就像一个没有原则的政治家一样无所作为。
你干这种事可能现在没人追究,但总有一天会找到你头上的。
You may get away with this kind of thing now, but you will answer for it someday.
I have seen the film. (SVO)
The flower is white. (SVC)
Mr. Li teaches us geography. (SVOO)
He found the book very interesting. (SVOC)
A bright round moon hangs in the sky. (SVA)
直译与意译
E.g.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
汉译英时可以译文加词,译文减词,异词而译,易序而译
E.g.这个旅游项目不会使您失望。
A tour of these cities will be a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 (disappointing)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中文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如下:
1.句子结构分析:理解句子的结构是翻译的基础,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语等,翻译时需要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2.语义理解: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了解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上下文理解: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信息,以确保所翻译的内容与原文的语境一致。

4.语法转换: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语法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5.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含有不同的意义,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文化差异。

6.辞职翻译:辞职翻译是指逐句对照原文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适用于宗教经典、技术说明等需要精确传达内容的场景。

翻译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基础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卡特福德以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从原语到目标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并对其进行解释分类,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层次转换、词性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

本文通过分析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介绍该理论下的各种转换,通过举例分析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带给我们的翻译启示。

关键字: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翻译实践;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简介“转换”这一术语源于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Cartford,1965:73),其中他在《论翻译转换》这一章节中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

“转换”的概念最初由卡特福德界定为“偏离从源语到目标语过程中的形式对应”(Departures from foemal correspo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going from the SL to TL.)。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他指出,“翻译转换”是指原语进入译入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翻译转换”主要由两种类型: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词类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 or rank 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o-system shifts)。

二、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层次转换首先,层次转换是指“在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上的成分,在目标语中的对应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翻译的基本理论

翻译的基本理论

• • • • • • • •
——下一位?叫什么名字? ——1981。 ——离职的原因? ——是被新一年替代的。 ——所以,你来申请失业保险? ——我去找过工作,但是人家不肯用我。 ——为什么? ——没有人乐意告诉真正的原因。他们只是说 我上了年纪,跟不上趟。 • ——被解雇前你干什么工作? • ——我是危机部经理。
• 通过仔细的阅读,不难从文章标题和节选行文 中想象出该文的背景、作者的态度立场、作品 的主题和风格。这个思索、想象和分析过程, 就是对原文的理解过程。 • 理解结果可以包括如下几点: • 1原文属口语体,简洁、生动、活泼、风趣 • 2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用“I”表示过 去的一年——1981,使原文显得亲切、逼真, 从而产生感人的力量 • 3 对话发生在“我”和保险公司之间,“我” 的语调哀怨、感情低沉,而保险公司则摆出一 副公事公办(Business-like)的面孔 • 4 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讥讽的,力图揭示文章 主题:1981是失业年。
• 1 Jane does not work hard because she wants to earn money. • 误译:因为简想赚钱,所以才不下力。 • 推荐译文:简并不是因为想赚钱才下力干 的。 • 2 The president stands there, hat in hand, begging Congress for their votes. • 误译:总统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礼帽,乞 求国会投他的票。 • 推荐译文:总统站在那里,毕恭毕敬地请 求国会议员们投他的票。
•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 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风格等。 要完全做到这些,实非易事。 •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 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语 言,没有佶屈聱牙、文理不同、晦涩难懂 等现象。

《翻译理论基础》PPT课件

《翻译理论基础》PPT课件

林纾(林琴南):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 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 就这样,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用文言文翻 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 如:《鲁滨孙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 但他的译文删减、遗漏之处颇多。
在这些近代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是严复和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
玄奘(602-664)(唐僧):他在唐太宗贞 观二年 (628) 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译场, 在19年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 他倾向于直译。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由于他工作 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III.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 传教士和一 些信教的或不信教但与传教士相熟的中国学 者的结合形成了第二个翻译高潮。传教士的 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但为了叩 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 国人感到他们有侵略扩张的意志,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逐步采用 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介绍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翻译的 首先是天主教普及类著作。同时翻译一些介 绍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方面的书。 主要的翻译家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人。
新的的译本。《老实人》的译文前后改
过八次。他是一位有见地的翻译家,他 提出了译文应 “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 科学家之一。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 中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这一说。他说:“文学翻 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 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 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翻译理论与基础

翻译理论与基础

第五章作业⏹1. 化静为动⏹He is a lover of pop music.⏹He has been the ruler of the region for as long as twenty years.⏹There was no loud sound. Nothing asserted its size in a brutal tumult of windand thunder.⏹2. 化动为静⏹To the south of the city lies a river.⏹翻译下列句子,试用概略化的手法处理斜体词语:⏹ 1. Hearing Debs was an experience.⏹ 2. She sailed into the room.⏹ 3. In the modern world salt has many uses beyond the dining table.⏹ 4.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it.⏹ 5. Inflation in capital countries erode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workingpeople.⏹ 6. The political fallout from the gasoline shortage was spreading in America atthe time.⏹7. I give my word.⏹翻译下列句子,试用具体化的手法处理斜体词语:1. He put unpleasant memories behind him.2. This is a wet summer.3.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 g heart.4. Not many people dare to venture into the unknown.5. The rest of evening passed in a blur.6. The bacteria pneumonia may complicate influenza at both extremes of age.7. My uncle remembered me on my birthday.8. 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有生命主语句和无生命主语句的转换:⏹Anger choked his words.⏹The bitter weather had driven everyone indoors.⏹The forty years, 1840-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The courage escaped from me at the moment.⏹Words failed him.⏹ A smile warmed her face.⏹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转换。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简述题
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差异理论:认为翻译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原著的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翻译者需要通过对原著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掌握,来实现文化的转换和传递。

2. 目标语文化接受理论:认为翻译作品被译入其他语言和文化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便将原著创作的思想、情感、风格和意蕴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3. 信、达、雅理论:认为翻译作品必须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以确保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准确、自然、优美。

4. 等效原则:认为翻译作品需要在尽可能保持原著风格、语调、情感、意象等方面的基础上,以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要求为准,寻求与原著等值的表达方式。

5. 实证主义理论:认为翻译作品要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翻译前后的文本和读者反应,以确保译文达到最佳效果。

翻译理论基础7 风格与翻译

翻译理论基础7 风格与翻译

Translation practice



1) I beg, sir, that you will offer him my sincerest apologies. 敬请向他转达在下最诚挚的歉意。 2) Please send my sincerest apologies to him. 请向他转达我最诚挚的歉意。 3) Tell him I’m awfully sorry. 告诉他我很抱歉。





e.g. A) Visitors would make their way at (frozen) once to the upper floor by way of the staircase. (formal) B) Visitors should go up the stairs at once. C) Would you mind going upstairs (consultative) please? D) Time you all went upstairs now. (casual) E) Up you go, Chaps! (intimate)
3. Styl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 is used as an artistic medium, to create images, to bring out the rich multi-level meaning and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a literary work.
Lecture 7
Styl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翻译的基础知识

翻译的基础知识

翻译的基础知识“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翻译在西方历史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

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上至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

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

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圣经》的翻译是一件大事,它帮助许多国家的语言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希腊、拉丁文学方面,荷马的史诗、希腊悲剧、喜剧和抒情诗,忒奥克里托斯、卡图卢斯、普卢塔克的作品等等也多次被译1 / 8 成欧洲许多国家的语言。

在保存古希腊文艺方面,阿拉伯译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至于欧洲各国古代和近代的其他大作家,如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安徒生、易卜生、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莫里哀等等的作品,也都多次被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

在东方文学方面,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日本的能剧、中国的小说诗歌、印度的《故事海》、《薄迦梵歌》、《沙恭达罗》等等都译成了欧洲语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五卷书》,它通过中古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译本,反反复复地被译成了多种欧洲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践产生理论,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

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

其实,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ic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 TheoryI.Translation1.Definition1)The definition in the old days●“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贾公彦(618-907) 唐朝●“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法云(960-1279) 宋代It means that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arget Language), remaining the meaning.●The British scholar Dr. Samuel Johnson once said: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maining thesense.”2)The current definition●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ist Eugene A. Nida wrote in 196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1)再现原文的信息(message)而不是保留原文的形式结构(formal structure)2)对等(equivalence)不是同一(identity)3)对等是最贴近、自然的对等4)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5)文体很重要●The British translation theorist Tytler’s definition in 1970 about translation: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Prof. Huang Long 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可以作以下界定:用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文本材料对等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源出语)的文本材料。

)1)部分地替代2)对等概念In summary1)Translation is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between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two language families.2)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an art, a bilingual art, acraft, a skill, an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3)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4)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science because it was a whole set of rules governing it and certain objective laws to gob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2.Varieties of translation1)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2)In terms of SL and T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不同语言之间),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同一语言rewording),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eg.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字或音乐来表达)3)In terms of style, political essay政论,practical writing应用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literary translationII.Translation Criteria or Principle●Tytler’s: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1)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Yanfu’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达、雅)1.“Faithfulness” means the full and complete conveyi ng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of thought.2.“Expressiveness” demands that the version should be clear and flowing without any grammaticalmistakes or confused logic and sense.3.“Elegance” refers to the use of classical Chinese before the Han Dynasty.In summary, the first two words as translation criteria are acceptabl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Elegance” is unacceptable for today, but we can give it new sense -----elegant style in translation.●Others:Lu Xun’s (鲁迅)translation principle:Rather be faithful (in thought) than smooth (in language) in opposition to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 1930s. (宁信不顺)Fu Lei’s付雷translation criteria: TL should be similar to SL both in Form and in Spirit. (形似、神似)Liu Chongde’s刘重德translation criteria: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信、达、切) faithfulness: 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expressiveness: to be as expressive and smooth as the original;closeness: 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Liang Shiqiu ‘s and Zhao Jingshen’s (梁实秋,赵景深)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 1930s: “It’s better to have a smooth version than a faithful one.”宁错务顺Eugene A. Nida’s translation principle: Dynamic equivalence o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r Equivalent-effect theory. The main idea is that the translator is to produce as nearly possible the same effect on his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principle: From the angle of contextual analysis, he puts forward two translation approaches: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within the bar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nstraints of the TL, to produce the precise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author. Semantic translation focuses primarily upon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to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L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by the original on the SL reader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focuses essentially upon the comprehension and response of receptors.In summary, translation criteria: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忠实与通顺.Faithfulness refers to that content and style of TL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SL.Smoothness requires that version should be clear and distinct, flowing and easy to read without signs of the mechanical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obscure language, of grammatical mistakes, confused structure and logic.III.Prerequisites of a translatorAs Zhou En-lai said: To be a good translator 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basic training” in the three essential aspects:1)The enhancement of our political consciousness2)The betterment of our command of the relevant languages3)The broadening of the range and scope of our general knowledge.IV.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If the translator’s preference is placed on preserv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Source Text, we call this kind of approaches or its translation foreignizing or 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 It refers the method or practice of adapting the translation to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alled domesticating or domestication.For example,C-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