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反证法(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选修2-22.2.2反证法课件23张ppt优质课件PPT
![人教A版选修2-22.2.2反证法课件23张ppt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e83c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d.png)
一、问题情境 小华睡觉前,地上是干的,早晨起来,看见地上全湿了。小华对婷婷说:“昨天晚上下雨了。”
你能对小华的判断说出理由吗?
假设昨天晚上没有下雨,那么地上应是干的,这与早晨地上全湿了相矛盾,所以说昨晚下雨是正确的。
小华的理由:
我们可以把这种说理方法总结一下: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____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________,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矛盾.
A
B
C
P
证明:假设PB=PC。 在△ABP与△ACP中 AB=AC(已知) AP=AP(公共边) PB=PC(已知) ∴△ABP≌△ACP(S.S.S) ∴∠APB=∠AP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这与已知条件∠APB≠∠APC矛盾,假设不成立. ∴PB≠PC
作业: 练习:学案中巩固提高 习题91页:A组
独立 作业
谢谢大家
0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证明:假设CD、BE互相平分
连结DE,故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BD∥CE
这与BD、CE交于点A矛盾
假设错误, ∴CD、BE不能互相平分
变式训练1 已知a+b+c=0,求证:ab+bc+ca不大于零. 证明:假设ab+bc+ca>0, 因为a2+b2+c2≥0. 则(a2+b2+c2)+2(ab+bc+ca)>0. 所以(a+b+c)2>0,即a+b+c≠0,这与a+b+c=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b+bc+ca≤0.
显然这与故事中的李树长满果子相矛盾。说明李子是甜的这个假设是错的还是对的?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1-2课件 反证法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1-2课件 反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9d952604a1b0717ed5dd4f.png)
检查预习
课前预习课本相应部分,检查提问“自主学 习”部分
自主学习
路边苦李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 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 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 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 戎为什么?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办?
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要证:
要证:
只要证:
格 只需证: 式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 结论成立
所以 结论成立
复习回顾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
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
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Q P1
P1 P2
得到一个明显
P2 P3
…
成立的条件
执果索因
1.直接证明的方法: (1)比较法: 作差比较法; 作商比较法; (2)综合法: (3)分析法:
2.没有特别要求的证明题:
用分析法寻找证明思路,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
展示目标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你认为他的判断方法正确吗?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 方法?
知识点一 反证法的概念
思考 通过情境导学可知上述方法的一般模式是什么?
答案 (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提出原命题的否定,即“李子不苦”); (2)以此为条件,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早被路人摘光 了”); (3)判定该结论与事实(“树上结满李子”)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 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 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唯一的.
《反证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PPT课件(第2.2.2课时)
![《反证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PPT课件(第2.2.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464954d51e79b89680226e3.png)
知识要点
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 少的几种情形.
知识要点
用反证法证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 (1)周密考察原命题结论的否定事项, 防止否定不当或有所遗漏; (2)推理过程必须完整,否则不能说明命题的真伪性; (3)在推理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已知条 件,否则推不出矛盾,或者不能断定推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矛盾
所以 _假__设__不__成__立 ,即求证的命题正确. 命题成立
l3
P
l1
l2
知识要点
反证法的步骤 一、提出假设 假设待证命题不成立,或是命题的反面成立. 二、推理论证 以假设为条件,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得出与已知条件或是正确命题相矛盾的结论. 三、得出矛盾 这与“......”相矛盾. 四、结论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命题成立.
∴ ∠ 1 =∠ 2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l 3∥ 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归纳
l1
l1
l2
P 2
l1
3
请同学们自己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各自特点,从中体验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新知探究
结合我们讲过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思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 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知识要点
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
(1)以否定性判断作为结论的命题; (2)某些定理的逆命题; (3)以“至多”、“至少”或“不多于”等形式陈述的命题; (4)关于“唯一性”结论的命题; (5)解决整除性问题; (6)一些不等量命题的证明; (7)有些基本定理或某一知识体系的初始阶段; (8)涉及各种“无限”结论的命题等等.
高二数学课件:6.2.2-反证法
![高二数学课件:6.2.2-反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4c102f10661ed9ad51f379.png)
6.2.2
反证法
• 1. 反 证 法 是 间 接 证 明 的 一 种 基 本 方 法.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经过正确的推 理,最后得出 矛盾 ,因此说明假设 错误 ,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 法叫做反证法.
–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正难则反
•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 (1) 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 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 (2) 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 推理,导出矛盾 ——与已知条件、已知的 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 矛盾或自相矛盾; • (3) 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 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 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都是
不都是
p或q
┐p且┐q
p且q
┐p或┐q
• 4.常见的主要矛盾 •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 盾,常见的主要矛盾有三类: • (1)与已知条件矛盾; • (2)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 • (3)与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矛盾.
• 5.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证明题型适宜 用反证法 • 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一般有: • (1)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 (2)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 (3)“否定性”命题; • (4)“唯一性”命题; • (5)“必然性”命题; • (6)“至多”“至少”类命题; • (7)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等.
[证明]
假设 2、 3、 8是一等差数列的某三项,
即存在自然数 m、n,使得 3- 2=md, 8- 3=nd, 3- 2 8- 3 即 = , m n 8- 3 ( 8- 3)( 3+ 2) n 于是m= = 3- 2 ( 3)2-( 2)2 = 24+ 16-3- 6= 6+1. n 而 为有理数与 6+1 为无理数矛盾. m 所以 2、 3、 8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反证法
• 1. 反 证 法 是 间 接 证 明 的 一 种 基 本 方 法.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经过正确的推 理,最后得出 矛盾 ,因此说明假设 错误 ,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 法叫做反证法.
–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正难则反
•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 (1) 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 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 (2) 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 推理,导出矛盾 ——与已知条件、已知的 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 矛盾或自相矛盾; • (3) 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 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 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都是
不都是
p或q
┐p且┐q
p且q
┐p或┐q
• 4.常见的主要矛盾 •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 盾,常见的主要矛盾有三类: • (1)与已知条件矛盾; • (2)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 • (3)与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矛盾.
• 5.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证明题型适宜 用反证法 • 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一般有: • (1)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 (2)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 (3)“否定性”命题; • (4)“唯一性”命题; • (5)“必然性”命题; • (6)“至多”“至少”类命题; • (7)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等.
[证明]
假设 2、 3、 8是一等差数列的某三项,
即存在自然数 m、n,使得 3- 2=md, 8- 3=nd, 3- 2 8- 3 即 = , m n 8- 3 ( 8- 3)( 3+ 2) n 于是m= = 3- 2 ( 3)2-( 2)2 = 24+ 16-3- 6= 6+1. n 而 为有理数与 6+1 为无理数矛盾. m 所以 2、 3、 8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
《反证法》ppt课件
![《反证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bb9e9d02d276a200292ea1.png)
.. 导. 学 固思
问题1 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呢?
证明:假如
不是妈妈打破的 ,妈妈一定会大骂,当时是没
有.所以结论是妈妈打破了盘子.
问题2 反证法的意义及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
假设命题结论的 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反面 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引出
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
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基本步骤:
3
C ).
2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 a>b,那么 3 ������ > ������”时,假设的内 容应是( D ).
A. 3 ������ = ������ C. 3 ������ = ������且 3 ������ < ������
3 3
3 3
B. 3 ������ < ������
3
3
D. 3 ������ = ������或 3 ������ < ������
问题4 适合用反证法证明的试题类型
(1)直接证明困难, (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3)结论为“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类命题, (4)结论为“唯一”类命题.
.. 导. 学 固思
1
否定结论“方程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 B.有两个解 D.至少有两个解
明:数列{cn}不是等比数列.
【解析】假设数列{cn}是等比数列,则(an+bn) =(an-1+bn-1)(an+1+bn+1),① 因为{an},{bn}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设公比分别为 p,q,所以 2 2 ������������ =an-1an+1,������������ =bn-1bn+1, 代入①并整理得:2anbn=an+1bn-1+an-1bn+1=anbn( + ),即 2= + ,②
高中数学选修12反证法PPT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12反证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f0a57b0722192e4436f641.png)
是与题设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已知定义、 公理、定理矛盾,自相矛盾等.
18
推理
合情推理 (归纳、类比)
演绎推理 (三段论)
证明
直接证明 (分析法、综合法)
间接证明 (反证法)
数学—公理化思想 19
备选
1、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求证: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
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 证明:假设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记四个
7
引例
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 有一个角不小于60°.
已知:∠A, ∠ B, ∠ C是△ABC的内角. 求证: ∠ A, ∠ B, ∠ C中至少有一个
不小于60°
8
已知:∠A, ∠ B, ∠ C是△ABC的内角. 求证: ∠ A, ∠ B, ∠ C中至少有一个
不小于60°
证明: 假设 ABC 的三个内角A,B,C都小于60°,
所以
∠ A < 60°,∠B < 60°, ∠C < 60°
∴ ∠A+∠B+∠C<180°
这与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相矛盾.
∴ 假设 不能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9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 反设 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 论证,得出矛盾;
归谬
反证法
1
直接证明: 条件p结论q
(1)综合法—— 由因导果 已知条件 … … 结论
(2)分析法—— 执果索因 结论 … … 已知条件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故事 路边苦李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戎,7岁那年 的某一天和小伙伴在路边玩,看见 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多得把树枝都 快压断了,小伙伴们都跑去摘,只 有王戎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 苦的,我不吃。”小伙伴摘来一尝, 李子果然苦得没法吃。
18
推理
合情推理 (归纳、类比)
演绎推理 (三段论)
证明
直接证明 (分析法、综合法)
间接证明 (反证法)
数学—公理化思想 19
备选
1、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求证: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
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 证明:假设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记四个
7
引例
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 有一个角不小于60°.
已知:∠A, ∠ B, ∠ C是△ABC的内角. 求证: ∠ A, ∠ B, ∠ C中至少有一个
不小于60°
8
已知:∠A, ∠ B, ∠ C是△ABC的内角. 求证: ∠ A, ∠ B, ∠ C中至少有一个
不小于60°
证明: 假设 ABC 的三个内角A,B,C都小于60°,
所以
∠ A < 60°,∠B < 60°, ∠C < 60°
∴ ∠A+∠B+∠C<180°
这与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相矛盾.
∴ 假设 不能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9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 反设 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 论证,得出矛盾;
归谬
反证法
1
直接证明: 条件p结论q
(1)综合法—— 由因导果 已知条件 … … 结论
(2)分析法—— 执果索因 结论 … … 已知条件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故事 路边苦李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戎,7岁那年 的某一天和小伙伴在路边玩,看见 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多得把树枝都 快压断了,小伙伴们都跑去摘,只 有王戎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 苦的,我不吃。”小伙伴摘来一尝, 李子果然苦得没法吃。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0070be524de518974b7d33.png)
选做作业: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1.直线 PO 与平面 相交于 O ,过点 O 在平面 内
引直线 OA 、 OB 、 OC , POA POB POC .
求证: PO .
P
A E
2.已知 f ( x) x2 px q ,
O
H
a
CF B
求证: | f (1) |,| f (2) |,| f (3) |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 2
至少有 一个也 否定 两个 没有
某个
某些 至少有n 某两个 +1个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求证: 2 是无理数.
证 : 假 设2是 有 理 数 ,
则 存 在 互 质 的 整 数 m , n 使 得 2=m, n
∴ m = 2n ∴m2 =2n2
由A假, 知B真. 这与B假矛盾. 那么假设C没有撒谎不成立, 则C必定是在撒谎.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 .2反证法优质课件
说谎者悖论
M:我们陷入了著名的说谎者悖论之中。下面是 它的最简单的形式。
甲:这句话是错的。 M:上面这个句子对吗?如果是对的,这句话就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故事《路边苦李》中的推理 的例子吗?
“昨晚下雨了……”
下面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23456789 999999999 123456789876543211
当我们直接从正面考虑不易解决问题时,于是就要 改变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反面思考。这种从“正面难 解决就从反面思考”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间接解法中的一种——反证法. (又比如课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2011·南通模拟)若a、b、c均为实数,且 2 2 2 a x 2y , b y 2z ,c z 2x . 3 6 2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
假设 a,b,c 三个数均不大于 0,
即 a≤0,b≤0,c≤0,则 a+b+c≤0, π 2 π 2 π 又 a+b+c=x -2y+ +y -2z+ +z -2x+ 2 3 6
2.2.2 反证法
引例1: 将9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那么无论怎样 染,至少有5个球是同色的。你能证明这个结 论吗?
引例2: 证明:设p为正整数,如果p2是偶数, 则p也是偶数。 假设p不是偶数,可令p=2k+1,k为非负整数。 可得 p2=4k2+4k+1,此式表明,p2是奇数,这与条件矛 盾,因此假设p不是偶数不成立,从而证明p为偶数。
2
=(x-1)2+(y-1)2+(z-1)2+π-3>0. 与假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即 a,b,c 至少有一个大于 0.
例6.设0 < a, b, c < 1,求证:(1 a)b, (1
1 b)c, (1 c)a,不可能同时大于 4 1 1 证明:设(1 a)b > , (1 b)c > , 4 4 1 (1 c)a > , 4
例 4 :已知 f ( x ) x 2 px q ,求证: | f (1) |,| f (2) |,| f (3) | 中 1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 2
1 分析:设 | f (1) |,| f (2) |,| f (3) | 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 , 2 观察: f (1) 1 p q, f (2) 4 2 p q, f (3) 9 3 p q 得: f (1) 2 f (2) f (3) 2 所以 2= | f (1) 2 f (2) f (3) | ≤ | f (1) | 2 | f (2) | | f (3) | 1 1 1 < +2× + =2 这是不可能的,矛盾表明原结论成立。 2 2 2 证明:略. 说明: “至少”型命题常用反证法,由于其反面情况也只有一 种可能,所以属于归谬反证法.
则三式相乘:
1 (1 a)b•(1 b)c•(1 c)a < 64
①
又∵0 < a, b, c < 1
1 (1 a) a 所以 0 (1 a)a 2 4 1 1 (1 c)c 同理:(1 b)b 4 4
2
以上三式相乘: (1 a)a•(1 b)b•(1 c)c≤ ∴原式成立。
对所有x 存在某个 x不成立 成立
正难则反
反证法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引出矛 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间接证明原命题成立,这 样的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证法的证明过程: • 反设—归谬—存真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即假设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 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 得出矛盾结果. 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 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例1.证明
2 不是有理数。
p 证明:假定 2 是有理数,则可设 2 ,其中p,q为 q 互质的正整数, 两边平方得到,2q2=p2, ①
①式表明p2是偶数,所以p也是偶数,于是令p=2l,l 是正整数,代入①式, 得q2=2l2, ②
②式表明q2是偶数,所以q也是偶数,这样p, q都有公因数2,这与p,q互质矛盾, 因此 2 是有理数不成立,于是 2 是无理数.
例3.已知a, b, c是互不相等的实数, 求证: 由y1 ax 2bx c, y2 bx 2cx a
2 2
和y3 cx 2ax b确定的三条抛物线
2
至少有一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例3证明:假设题设中的函数确定的三条抛物线 都不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 1 = 2b 2 4ac 0 2 2 = 2c 4ab 0 2 1 = 2a 4bc 0 以上三式相加得a 2 b 2 c 2 ab bc ac 又因为互不相等,由基本不等式得 a 2 b 2 2ab, b 2 c 2 2bc, a 2 c 2 2ac 相加得a 2 b 2 c 2 ab bc ac 以上两式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 从而命题得证
1 与①矛盾 64
准确地作出反设(即否定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关键词的否定形式.
原词语
等于
否定词 不等于
不是 不都是 不大于 不小于
原词语 任意的
至少有一个
否定词
某个
是 都是 大于 小于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1)个 至多有n个 至少有(n+1)个 对任何x 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例2.证明1, 3 ,2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 的三项。 证明:假设1, 3 ,2是某一等差数列中的 三项,设这一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1= 3 -md,2= 3 +nd,其中m,n为某 两个正整数,
由上两式中消去d,得到n+2m=(n+m) 3 , 因为n+2m为有理数,(m+n) 3 为无理数, 所以n+2m≠(n+m),因此假设不成立, 1, 3 ,2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中的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