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6fb19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f.png)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技能;
3. 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化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3. 常见的化学实验反应;
4.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实践
第二周: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与讨论
第三周: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实验及讨论
第四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及讨论
第五周:综合实验及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活动: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实验步骤的演示与学习;
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4.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5.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
3. 小组合作与讨论;
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5. 总结与回顾。
评价方式:
1.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与数据分析;
3.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4. 小组合作与团队沟通能力;
5. 实验成果的总结与展示。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4dc9e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6.png)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
一、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性。
三、实验材料:烧杯、试管、PH试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并将试管立起来。
2. 将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
3. 用PH试纸测量盐酸的酸性,记录下盐酸的酸度。
4. 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
5. 搅拌试管中的溶液,观察并记录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的变化。
6. 用PH试纸再次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此过程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相互中和,形成水。
六、实验结果:本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产生氯化钠盐和水。
试管中的溶液酸碱度会从酸性向中性转变。
七、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条件,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八、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将废液和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处理。
以上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7113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9.png)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实验时间:全学期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试剂、实验记录本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实验前,请确保学生已经了解实验的所需材料和步骤,并戴上实验室安全眼镜。
在进行气体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操作
1. 熟悉实验室设备及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器和试管架等实验设备。
3. 进行简单的溶液制备、常用试剂的性质试验等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实验
1. 研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燃烧性、氧化性等性质。
2.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了解不同物质酸碱度的差异。
3. 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等实验。
第三部分:气体的实验
1. 研究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进行气体收集与气体通量计算实验。
3. 进行气体的检验实验,如检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
第四部分:化学变化实验
1. 研究化学变化中的化学计量关系、能量变化等。
2. 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实验。
实验总结及展望: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实验,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学期我们将进行更加有趣、深入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64efc183c4bb4cf6ecd1b8.png)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新一轮的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已被国人所认同,探究性实验教学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旋律,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鉴于此,本课题通过研究,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个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此改进中学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主动创新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而化学学习应努力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从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培养的状况,仍有学生学习负担重、科学素养贫、学习能力差的局面,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成效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脱节,同新课程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结果受学习方式的影响重大,现阶段学生单纯地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倡导的主要是科学探究,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社会,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理论依据“探究学习”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提出的。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f2ce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4.png)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它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是指规定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文件,它对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目标中学化学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内容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质的基本性质、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溶液和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要求。
化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评价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验。
化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如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践项目等。
五、教材选择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教材的选择也有一定要求。
教材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准确、科学、系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
六、教师培训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接受系统的化学知识培训和教学方法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498ac06bec0975f465e264.png)
掌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 验 用 品 :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药品:酚酞试剂,0.1mol/L 的 NaOH、HCl、NaCl、AgNO3、Na2CO3 实验过程:
实验和方法
现象
解释结论
① 取一只小试管注入约 1mL0.1mol/LNaOH 溶液,向 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慢慢滴加 0.1mol/LHCl 溶液至颜色恰好 变色为止。
漏斗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a.一贴,滤纸要贴紧漏斗;
b.二低,滤纸顶低于漏斗口,水面低于滤纸顶部;
c.三靠,玻璃棒贴紧烧杯,漏斗的三层滤纸出,漏斗低端靠着烧杯壁。
2、除杂化学试剂的选择原则
①选择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
②所选试剂不能带人新的杂质。
③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
课题:实验一 玻璃加工与常用仪器规范操作练习 姓名:黄素梅 200710900031(负责:一、二、三)
谢秀娟 200710900019(负责:四、五、六) 日期:2010 年 3 月 20 日
实验内容:
一、离子反应、水解反应
1.离 子 反 应
实 验 目 的 : 熟练掌握试管及滴管的操作;
注意事项: 1、玻璃管的熔烧过程中要不断的转动玻璃管并且不要两手外拉; 2、在玻璃管熔烧后不要随意触摸,要确保其冷却后方可触碰,避免被烫伤; 3、不可随意用玻璃管、玩耍,注意安全
①右手将三角锉棱压紧玻璃管上,向 前推动左手使玻璃管反向转动。
②双手大拇指抵住锉痕的背面, 双手同时向外拉,折断玻璃管。
①在火焰上转动玻璃管, 使它均匀受热。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c99da75ef7ba0d4a733ba7.png)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I课程模块教学说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分为4个模块:模块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模块二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分类实训;模块三中学化学拓展性学习设计;模块四基于设计的化学教学研究。
模块一、二为必修模块,模块三、四为选修模块。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II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方法(1)初步运用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相关知识解析案例。
(2)初步掌握理性和创造性设计的技能和技巧。
(3)掌握化学教学设计方案表征的思维方法和技术。
2.意识、能力与习惯(1) 问题意识:在理论解读、案例解析和自我反思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创新意识:以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框架,能创造性地对教学设计的正例、反例进行辨别、解释和释义。
(3) 实践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设计中初步形成系统思维、逆向思维、透视本质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情感: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产生切身认同感,并积极投入到设计与创新的活动之中。
(2)学习态度:对基于案例的学习产生新的认识,即“从自己原创案例中学习效果更佳”,说服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大胆进行原创案例设计。
(3)价值观:建立教师教学设计的社会责任感,理解“疏于设计,盲目从教,乃误生误民误国之举。
”III 教学原则1.实践性原则本课程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化学专业能力和教师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之基础上的一门实践课。
教师应当从第一次课起,布置学生解决现实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设计问题,引导模仿已有教学设计案例,亲自参与案例设计,在案例设计、展示、评议、再设计这一学习循环中,逐步提升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智慧。
2.渐进性问题解决原则教学设计任务布置应当具有情境性、真实性、问题性和渐进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体验到化学教学法知识的易理解性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10)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10)](https://img.taocdn.com/s3/m/2a0470bf551810a6f524865a.png)
玻璃加工与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者:刘婷 同组者:梁永悦 日期:2010年3月19日一、【试验目的】(1)、学习玻璃管的简单加工的技术、学会各种不同角度弯管的制作和拉滴管。
(2)熟练掌握几种简单仪器的的规范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3)、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做到准确、快速的操作各种仪器。
(4)、了解有刻度的测量仪器的组成及其测量方法,能正确读书与数据表示。
(5)、进一步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1、试管的使用:在试管中进行离子反应:CaCl2+Na2CO3=2NaCl+CaCO3↓2、滴定板和滴管的使用:在滴定板中进行CH3COONa 、Na2CO3 、NH4Cl、Al(SO4)3、、、NaCl 、KNO3的水解反应3、容量瓶的使用:用不同规格的容量瓶配制不同浓度的4、过滤装置的使用:对粗盐水进行净化过滤提纯5、气体制备装置的使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6、制作不同角度(90°、120°、60°)的弯管和拉滴管。
三、【文献分析】1、离子反应在化学必修第一册中,离子反应实验的方案是:该方案的优劣分析:优点:操作简单、对比现象明显——易观察到沉淀的生成缺点:由于溶液本身呈现蓝色,会干扰生成沉淀的颜色的判断,可能会让学生是否反应生成就是沉淀产生疑虑。
2、氯气在化学必修1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该方案的优劣分析:优点:装置简单易于操作;使用了分液漏斗,易于控制的用量;缺点:该装置中只有收集气体的装置,没有除杂装置和干燥装置;没有使用安全装置,有可能造成的倒吸3、水质净化与过滤操作在化学必修2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中:该方案的优劣分析:优点:操作简单、现象明显4、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浓度与溶液颜色的关系在化学必修1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中:该实验的优劣分析:优点:所配置的溶液浓度精确;缺点: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不易得出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bf0dfa763231126fdb1166.png)
环节一、自主探究: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环节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药品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性质等方面分析选择反应装置。并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融入集体并体验竞争的意识。
环节三、拓展练习:通过学案展示习题
检验自学效果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
基碳的研究》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化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7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验满:用点燃的木条
教学反思
首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自主地从事学习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其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发泄知识构成的活动,其意义在于学习经历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仔细设计并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景,一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为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的情景,提供相应的材料及其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问题和老师提供的相关材料思考不断的发泄性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之间的交流探究而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通过交流评价,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和升华
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实验课教案初中化学
![实验课教案初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96e6b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5.png)
实验课教案初中化学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醋酸、苏打粉、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醋酸倒入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放入适量的苏打粉。
3. 将试管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将两个试管分别放在试管架上。
4. 用滴管向醋酸中滴加苏打粉溶液,观察其变化。
5. 继续滴加苏打粉溶液,直至醋酸完全中和为止。
6. 记录下中和反应时试管中的变化,包括起初的醋酸和苏打粉的颜色、气体的释放情况等。
实验原理:醋酸和苏打粉进行中和反应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同时生成了乙酸钠
和水。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现象,同时掌握了基
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这对他们今后学习化学知识起到了
很好的帮助。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或者探究不同浓度的酸和碱
反应速率的差异等,以丰富他们的化学实验经验。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醋酸和苏打粉均为化学试剂,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实验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溅出试剂。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6e38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f.png)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性溶液的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特点。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盐酸、NaOH溶液、稀硫酸、蓝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液、清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将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3. 在试管A中加入数滴NaOH溶液,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在试管B中加入数滴盐酸,再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5. 在试管C中加入数滴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红蓝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分别记录实验时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A中,观察到酚酞指示剂变成粉红色,说明NaOH溶液呈碱性。
2. 实验B中,观察到酚酞指示剂变成无色,说明盐酸呈酸性。
3. 实验C中,观察到红蓝石蕊试液变色,说明稀硫酸呈酸性。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知,NaOH溶液呈碱性,盐酸呈酸性,稀硫酸也呈酸性,在常温下酸碱中性溶液呈中性。
延伸实验:可以探究不同物质对酚酞指示剂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酸碱性质。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使用安全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化学品溅到皮肤和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希望以上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培养他们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5261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a.png)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3)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预习报告(3)](https://img.taocdn.com/s3/m/a511498c7f1922791688e865.png)
预习报告玻璃加工与常用仪器规范操作练习组员:李海婵 200710900025廖海清2007109000131.水解反应教材上的实验设计:苏教材版测定5种盐溶液的酸碱性(NaCl Na2CO3 NH4Cl CH3COONa AlCl3),鲁科版测定6种盐溶液的酸碱性(CH3COONa Na2CO3 NaCl NH4Cl Al2(SO4)3 KNO3),人教版测定7种盐溶液的酸碱性(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Na2SO4 CH3COONa (NH4)2 SO4)。
具体实验2-6] 向3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mL饱和Na2CO3溶液、(NH4)2SO4溶液和NaCl溶液,用pH试纸检验它们的pH。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在一支试管里加入3mLCH3COONa溶液,滴入两滴酚酞试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再取1支试管,把溶液分成两份,给其中1支试管里的溶液加热,比较2支试管里溶液的颜色。
待受热试管中的溶液恢复至常温,再比较2支试管里溶液的颜色。
思考温度对水解有什么影响。
②假设全部完全电离,溶液应该显中性,通过测定PH就 可以知道了,通过测定可以知道,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而且还发生了水解反应,导致显弱酸性或弱碱性。
③相关资料.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离子根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的分类:(二)盐类水解的类型2~3、氯气的制备及氯气与铜反应显示浓度对溶液的颜色影响实验室的氯气制备方法:1.用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
加热4HCl + MnO2 == MnCl2 + 2H2O +Cl2↑2.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3.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KClO3+6HCl=KCl+3H2O+3Cl2↑但考虑到纯度和经济,安全性,制取的效率所以实验室一般用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制备仪器:2. 药品:二氧化锰、浓盐酸、细铜丝(去胶皮电线,用砂纸擦干亮)、10%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3286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b.png)
化学初中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对铁的氧化作用,了解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纯铁丝
2. 灯泡
3. 口试管
4. 烧杯
5. 雪梨酸
6. 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纯铁丝弯成螺旋状,放入灯泡中。
2. 将灯泡塞入口试管中,使铁丝的一端露出试管口。
3.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雪梨酸。
4.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生成的气体泡入口试管中,覆盖住铁丝。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拿出口试管,观察铁丝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氧气与铁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氧化铁。
氧化铁呈黑色,可以观察到铁的氧化作用。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源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操作时要小心玻璃容器不要破损,以免划伤。
实验记录及讨论: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黑色氧化物。
2.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对铁的氧化反应,并能够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雪梨酸或不同温度的烧杯来观察氧化反应的速度变化。
2. 可以将产生的氧化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是一份化学初中实验课的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愿您的实验课顺利进行!。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人教版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cb0a3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8.png)
化学实验初中全套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整理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器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
2. 戴好实验室安全眼镜,戴好实验室手套,穿好实验室工作服。
二、实验步骤:
1. 将盐酸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其反应。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用滴管取少量硫酸滴入试管中,观察其与水的反应。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用酒精灯进行酒精燃烧实验,观察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利用碘液和淀粉溶液进行碘淀粉反应实验,观察淀粉溶液变色的现象。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实验规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不得随意乱动实验器材,不得用手触摸化学药品。
2. 实验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实验室通风,避免有毒气体的积聚。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药品,保持实验室清洁整洁。
四、实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次实验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以上为化学实验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他教学内容,请随时与我联系。
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5383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中学化学实验为核心,结合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将涵盖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在校的中学化学教师或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并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水平。
此外,教学对象还需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以便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创新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等。
(2)熟悉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实验内容,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教学实验,确保实验安全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掌握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科学结论。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身学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培养其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化学世界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实验和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尊重客观事实。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f6479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酸碱中和实验
2. 氧气制备实验
3.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
三、实验步骤:
1. 酸碱中和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 将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观察产生的现象。
c.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氧气制备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含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溶液。
b.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产生的气体。
c.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用火柴点燃观察。
d.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氧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3.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b. 将碳酸氢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加热蒸发至干燥,观察产生的现象。
c.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并做好实验记录。
3. 实验结束后要向老师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总结。
五、实验评价: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化学学时学分:54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二、课程简介《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
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
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
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 1人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险丝、1:10的稀H2S04、l0%的NaOH溶液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2、初步体会教师应如何做好预备试验。
3、研究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的教学法。
实验内容: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铁架台(带铁圈)、硬质大试管、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毛玻片、水槽、酒精灯、火柴、KClO3、MnO2、KMnO4、木炭、硫磺、细铁丝、砂纸、燃烧匙、角匙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四、氢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目的要求:1、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使用,探索启普发生器的代用装置。
2、掌握演示氢气性质实验的安全操作技术。
3、练习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讲解法。
实验内容: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2.用氢气流吹肥皂泡3.氢气在空气里燃烧4.氢气和氧气的爆炸实验5.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6.氢气在氯气里燃烧7.氢气还原氧化铜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启普发生器、水槽、导气管、橡皮管、止水夹、漏斗、铁架台、尖嘴管、表面皿、试管、健力宝罐、火柴、肥皂、凡士林、甘油、锌粒、稀(3mol/L)H2S04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五、氨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法及操作要领。
2、对NH3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再认识。
3、掌握喷泉实验的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1.氨的实验室制法。
2.氨的喷泉实验。
3.氨的化学性质实验。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药匙、研钵、带有弯玻璃导管的塞子、水槽、胶头滴管、棉花、点滴板、园底烧瓶、球形干燥管、镊子、火柴。
NH4C1、(NH4)2SO4、Ca(OH)2、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碱石灰、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液。
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六、维生素C性质的测定目的要求:1、了解维生素的一些重要性质2、理解测定维生素的原理和方法3、初步了解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内容:1.维生素的酸碱性测定100mg维生素C片溶解于装有5ml蒸馏水的试管中,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值。
2.维生素C的还原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滴加5%FeCl3溶液3滴,振荡,再滴加0.1%KSCN溶液1滴,观察现象。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滴加5% FeCl3溶液3滴。
振荡,再滴加0.1%KSCN溶液1滴,观察现象。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滴加碘一淀粉溶液若干滴,振荡,观察现象。
3.维生素C的热稳定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再加热4分钟,滴加一碘粉溶液,观察现象。
4.蔬菜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取两种水果或两种蔬菜各10g,榨汁,用细纱布过滤后,用100mg蒸馏水稀释滤液,再用滤纸过滤,取两支试管,分别只取一种溶液5ml,用碘一淀粉溶液滴加,估算那种水果或那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高。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试管、酒精灯、普通漏斗、铁架台、滤纸、小烧杯、西红柿、桔子、小白菜、黄瓜、维生素C片、碘一淀粉溶液 5%FeCl3溶液,0.1%KSCN溶液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每组人数: 1人实验七、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实验目的要求:研究生成金属镜的条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1.银镜反应2.铜镜反应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台秤、角匙、石棉网、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6M氨水、固体硝酸银(cp)、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
甲酸钠溶液:10g氢氧化钠置于烧杯中,慢慢滴定4.5ml甲酸钠溶液(边滴边搅拌),加100ml蒸馏水即成。
酒石酸钾钠溶液:四水酒石酸钾钠8g和氢氧化钠2.6g加到20ml蒸馏水中。
银氨溶液:试管中加1 ml 5%硝酸银溶液,加1滴5%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振荡下滴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10%氯化亚锡溶液:秤取2克氯化亚锡,先溶于少量6M盐酸中,再稀释至20ml。
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选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目的要求:1.加深对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理解。
2.加深对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
3.通过实验,进一步领会做定量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内容:1.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试管、小烧杯、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小纸片、秒表、胶条、黑色笔、药匙、酒精灯、火柴、剪刀、木条。
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九、胶体电泳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使用方法2.掌握胶体电泳原理3掌握胶体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掌握研究影响胶体电泳成功主要因素的科学分析方法5.了解多因素多水平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及研究方法胶体溶液的配制实验内容:1. Fe(OH)3胶体溶液的光学表征2. Fe(OH)33.将检测合适的Fe(OH)有色胶体溶液装入U形管,液面高度要3调整到恰到好处。
滴管取0.001mol/L的硝酸钾溶液,并“注”入U形管两侧胶体上端,做好标记。
迅速将两支细石墨电极从液体电极上口,插入液体电极内与无色透明液柱相接,立即开启电源,过稍许时间,可看到与阴极相联的液体电极内红棕色逐渐上升,与阳极相联的液体内液柱仍保持无色。
与阴极相联的液体电极内红棕色逐渐上升0.5cm时,关闭电源,反接两支细石墨电极,再开启电源,当阴极相联的液体电极内红棕色液体上升到与阳极相联的液体红棕色液体等高时关闭电源,停止实验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 20~100mL)U型管一支;铁架台;铁夹;大烧杯;(250~300V)直流电源;剪刀、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0.001mol/L的硝酸钾溶液;蒸馏水。
计划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选做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十、氨催化氧化制硝酸实验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演示“氨催化氧化制硝酸”实验的操作技能。
2、了解该实验不同的几套装置,提高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评估及改进等能力。
3、提高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实验内容:用重铬酸铵自制三氧化二铬催化剂。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锥形瓶、园底烧瓶、双孔附导管橡皮塞二个、气唧、反应管、烧杯、玻璃纤维、重铬酸铵、氨水、石蕊试液。
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十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学会设计简单的探究类型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设计简单的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实验的基本过程3、培养本科生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意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评价中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实验内容: 1.通过查找资料,选择设计小实验课题。
2.课堂讲述本人设计实验,并阐明设计思路。
3.同学互相评课,了解一堂设计实验课的评价环节。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自行准备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必做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每组人数: 1人实验十二、乙烯、乙炔演示实验的准备目的要求:1、掌握乙烯、乙炔的制法和性质实验的成功关键及演示技术;2、根据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总结演示有机化学实验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内容:1、乙烯的制备;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氧化反应2、乙炔的制备;乙炔的氧化反应;乙炔的加成反应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常备仪器计划时数: 4学时实验类型:选做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每组人数:1人实验十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技术;2、寻找并初步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以及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实验内容: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将木炭粉和黑色氧化铜粉分别烘干,按一定质量比放入研钵中研磨混匀。
把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将导管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
(操作前要制定计划,定计划前可参阅相关资料)选一种灯具对试管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