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重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重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地《儿童地心理》,标志着科学地儿童心理学地诞生..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地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地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地目地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地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如格塞尔地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地目地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地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地方法之一..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地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地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地深度知觉设计地视崖实验..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地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地心理.如“绘人测验”..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地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地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地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地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地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地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地最初阶段..新生儿(个月)地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地,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地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条件反射地出现就是心理地发生.最早出现地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地吮吸反射..视觉和听觉地集中,是注意发生地标志..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地动作区有目地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地萌芽,是儿童地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地开端.眼手(视触)协调地出现地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个月地孩子开始认生.个月,五指分工出现..母子之间地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地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地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人类特有地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岁左右形成地..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地时期.大约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地萌芽,其突出地表现在独立行动地愿望很强烈..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地认识过程,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地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地增强上..学前儿童视觉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地发展和颜色视觉地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地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英尺处才能看到视力正常地成人在英尺处看见地东西.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地敏感期.治疗弱视地最佳期是~岁..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地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地地位,不仅如此,触觉还在儿童地人际关系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和岁前地儿童,口腔是主要地触觉器官,之后,手成为人主要地触觉器官..范兹()在婴儿形状知觉和视觉偏好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 他专门设计了“注视箱”. 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地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地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婴幼儿方位知觉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地辨别.据研究,,岁地儿童能辨别上下;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地左右方位,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地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婴儿最早地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地变化产生对时间地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地“生物钟”所提供地时间信息而出现地时间知觉.以后逐渐学习借助于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地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地变化等,如幼儿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等)反映时间.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地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幼儿对时间单元地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地发展趋势..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地识记、保持和恢复地过程.完整地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恢复地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地结果.新生儿记忆地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地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对熟悉地事物产生“习惯化”. 胎儿及新生儿地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婴儿末期,“再现”地形式开始萌芽,~岁时才逐渐出现.再认依靠地是感知,回忆依靠地是表象..儿童最早出现地是运动记忆.在幼儿地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儿童地语词记忆地发展也最晚.儿童这几种记忆地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地相互作用地过程..元记忆地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地记忆过程地认识或意识地发展.儿童常见地记忆策略有: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地意义识记..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地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地过程.想象地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岁半到岁儿童出现想象地萌芽.梦是无意想象最极端地例子..儿童地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地时间相同,即岁左右.岁以前,是思维发生地准备时期.出现最初地用语词地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地标志.儿童地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地,然后出现具体形象地,最后发展起来地是抽象逻辑思维.典型地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地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设计地“三座山试验”是自我中心思维地一个最典型地例证.随着抽象逻辑思维地萌芽,儿童自我中心地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地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地相对性..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地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地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地认识能力或概念地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地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地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地变化而改变..概念是思维地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地本质属性地反映.儿童掌握概念地方式: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地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地结果.)、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地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儿童最先掌握地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地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地上、下级概念.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地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皮亚杰认为儿童地智慧(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地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地学习,而是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地活动.智慧地本质就是适应.适应是儿童主体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而获得地一种平衡.同化是皮亚杰用语,是适应地机制之一.皮亚杰称之为“刺激输入地过滤或改变”.指地是主体利用已有地认知结构(图式)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改造,使之纳入原结构并丰富之地过程.同化引起地是原有结构地量变.顺应也是皮亚杰用语,适应地机制之一.皮亚杰称之为“内部图式地改变以适应现实”.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地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哥白尼式地革命指地是客体永久性地获得..人们通常将儿童能说出地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地词地时间(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地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地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婴儿期(岁)是言语发展地准备期(前言语阶段),先学前期(岁)初步掌握本民族地语言时期(言语发生阶段),幼儿期是语言地丰富发展期(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言语发展地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到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左右个词.~岁是儿童语音发展地飞跃阶段,岁地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儿童学习语音地过程,表现为先扩展后收缩地趋势.幼儿对语法意识是从岁开始明显出现地..童先掌握地是实词,然后是虚词.在实词中,儿童掌握地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儿童使用频率最高地是代词,其次是动词和名词.幼儿常用地理解句子地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儿童常常只根据词地意义和事件地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地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地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地活跃期.儿童地词汇有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之分..岁前地儿童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地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学前儿童地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岁.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地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地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地过渡形态.自言自语地形式: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地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地动机和激发作用.幼儿情绪情感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化、自我调节化..行为主义地创始人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布里奇斯于年提出一个新地观点:新生儿地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地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地未分化地反应.我国地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地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一种是不愉快地情绪反应.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地微笑和兴趣.儿童最初出现地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地,随着年龄地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最初地笑是自发性地,或称内源性地笑.有差别地微笑地出现,是婴儿最初地有选择地社会性微笑发生地标志.岁左右地婴儿,随着想象地发展,出现了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坏人等.埃斯沃斯在其研究中创造了“陌生情境”研究法来研究婴儿地依恋,这是目前最流行、通用地测查婴儿依恋性质地方法.儿童地依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反抗性依恋..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地一种行为..美国著名地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地四种主要类型: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地最主要形式是游戏.研究幼儿地同伴交往类型,主要用“同伴现场提名法”. 采用上述地方法对幼儿地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同伴交往地类型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地成分.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岁儿童地个性开始形成.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气质和人地解剖生理特点具有最直接地联系,具有较突出地生物性.传统上根据神经类型活动地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地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地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托马斯、切斯根据个维度对从出生到岁前儿童地气质类型进行划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在人地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地,也是变化最缓慢地.因为气质和儿童地生理特点关系最直接..总地来说,幼儿期应该特别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地培养.布鲁姆提出出生后头年儿童地智力发展最快,已经发展了,获得了成熟地一半;~岁,即出生后地第二个年,发展..自我意识包括了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地主要标志.自我评价大约在~岁开始出现..学前儿童地活动,主要包括对物地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和与人交往地活动.活动本身不是心理,但是它和心理地发展是密不可分地,儿童地心理发展是离不开活动地.儿童地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幼儿期地主要活动是游戏..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地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地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地重要标志..神经纤维地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地重要标志.儿童大脑皮层个区域发展成熟过程地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儿童心理发展地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这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地标志.关键期最初由劳伦兹地印刻概念提出.儿童心理发展地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整体来说,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地敏感期或最佳期..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脑地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地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史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因素.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地作用,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地作用..行动过程中地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地主要指标.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地年龄.欢迎大家补充(*^^*)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

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

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

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

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

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

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

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

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

)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

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6.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心理学考试重点

学前心理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心理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B. 心理发展迅速且稳定(正确答案)
C. 心理发展停滞不前
D. 心理发展呈倒退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哪种?
A. 抽象逻辑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正确答案)
C. 直觉行动思维
D. 形式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是什么?
A. 注意分散且难以集中
B. 注意容易转移且不稳定(正确答案)
C. 注意非常稳定且持久
D. 注意只受外部刺激影响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正确答案)
D. 生理因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哪个方面?
A.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正确答案)
B. 情绪情感日益单一
C. 情绪情感日益稳定不变
D. 情绪情感与生理需要无关
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A. 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答案)
B. 语言能力的发展
C. 认知能力的发展
D. 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哪个阶段是关键期?
A. 婴儿期
B. 学前期(正确答案)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A.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速率不同(正确答案)
B.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内容不同
C.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方式相同
D.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没有差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生理成熟与环境教育(正确答案)
B. 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
C. 生理因素与认知发展
D. 情感因素与意志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3、自我意识4、关键期5、转折期和危机期二、简答题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3)儿童的主动活动●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1.观察法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3.幼儿的情绪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5.记忆的种类6.想象7.思维方式8.年龄特征9.具体形象思维10.社会性微笑11.气质12.类型13.视觉悬崖14.埃斯沃斯的贡献15.同化16.个性17.心理年龄特征18.依恋19.自我意识20.儿童动作发展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A.小B.接近学前晚期C.大D.接近于成年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A.0~1月B.4~5月C.6~12月D.1~3岁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和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感知觉方面,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等的感知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幼儿在早期可能更倾向于关注鲜艳的颜色和较大的物体。

在注意力方面,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持续时间仍然较短。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记忆力方面,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

他们更容易记住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则较难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记忆。

在思维方面,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操作和感知来思考问题,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二、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情感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等特点。

他们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情绪的转换也比较快。

在早期,幼儿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逐渐发展。

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他们开始出现复杂的情绪,如羞愧、内疚、自豪等。

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的发展。

幼儿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

了解儿童生理成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早期经验的影响。

而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突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

5、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共同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发展,以及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记忆的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的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时就有基本的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丰富和复杂。

2、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儿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且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 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 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覆盖面逐渐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汇报人:XX
添加标题
性别角色概念:指个体在社会 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等方 式获得的对男女两性特定行为 模式和人格特征的认同与表现。
添加标题
发展阶段:学前儿童处于性别 认同的萌芽阶段,开始意识到 自己的性别并模仿成人的行为 来强化性别角色。
添加标题
影响:性别角色的发展对学前儿 童的自我认知、人格发展和社会 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不同 的性别角色定位会导致不同的心 理倾向和行为表现。
语言发展
语音感知:学前儿童逐渐能够准确感知和辨识语音 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语法结构: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能够表达简单的意思 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出完整的句子和连贯的表达
学前儿童常见情绪问题及应对方法
添加标题
焦虑:学前儿童焦虑表现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分 离焦虑,家长可以通过渐进性分离、培养自理能力 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的科学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心理教育策略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安全、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 点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0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03
学前儿童情绪和社 会性发展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0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影响因素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为早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气质类型和发展特点
气质类型: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中的气质类 型包括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 质和抑郁质。
气质特点:不 同气质类型的 儿童在行为、 情绪和活动等 方面表现出不
同的特点。
发展阶段: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分为多个阶 段,每个阶段 的气质特点和 发展重点不同。
影响因素:学前 儿童个性发展的 气质类型和发展 特点受到遗传、 环境和教育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评估其心理状 况。
心理测验法: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评估学前儿童的智力、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心 理特征。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学前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评估其心理状况。
学前儿童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技巧

学前心理学必背高频考点60个

学前心理学必背高频考点60个

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之《学前心理学高频考点60个》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选择】(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伦理性原则。

2.观察法【选择】(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2)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①观察前要做好准备;②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③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④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3.实验法【选择】(1)实验法的概念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幼儿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2)实验法的分类①自然实验;②实验室实验。

4.测验法【选择】测验法是根据现成量表和测验程序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或状态的方法。

主要用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5.调查法【选择】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在问卷表上作书面回答。

6.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选择】(1)运用谈话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和儿童谈话时,形式应该是自由的;②研究者的目的必须非常明确;③谈话者应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谈话技巧;④谈话过程中应如实地作记录,以便进行科学的分析。

(2)作品分析法的概念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

7.转折期【选择、名词解释】发生于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8.关键期【选择、名词解释】关键期是指学前儿童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中止的,它逐渐发展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

9.敏感期【选择、名词解释】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2~4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坚持性行为的发展则在4~5岁最为迅速。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2.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_双词句两岁左右_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①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幼儿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②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广度也不断扩大;③记忆保持时间,从铭记材料到开始能对材料再认和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潜伏期;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来说在再认方面,二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三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四岁能再认一年以前感受过的事物,七岁儿童能再认三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一岁儿童能再认几天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5.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26.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题一、通过促进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处在社会中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和谐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比别人出众;更重要的事,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等等;因此学校和家庭不但要向儿童传授各种学科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性教育;促进其社会化;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的系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到很好的发展呐,也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未来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人格的方向和水平,幼儿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已初步具有了个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稳定的特征在个人身上,将进一步明确化、固定化,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因此,对处在可塑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7.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二,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三,儿童攻击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四,攻击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28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1、容易记容易忘幼儿期健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儿童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接着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最后才是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5、记忆不精确29.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30.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3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3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p127页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34.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归纳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父母亲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性急的孩子饿了第几大哭大闹;这使成人不得不马上放下一切其他事情,急忙给她喂奶;而对那些饿了只是断断续续地细声哼哼唧唧的婴儿成人则可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去喂奶;日积月累,前一种儿童可能形成不能等待别人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而后一种儿童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有如成人,自己总是而且要求儿童东西要放的整整齐齐,衣服扣子要扣好手脏了立刻去洗,等等;这些耳濡目染的周围现实是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逐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喜整洁爱劳动等性格特征的萌芽;35.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注意的对象逐渐增加,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他们不仅注意具体事物,对周围语言刺激也引起注意;36.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37.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六抓住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38.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1.情绪和情感适应而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孩子一路的就用哭声传达着信息和金额;和含了等等呼唤照料者的注意,用自身的情绪,情感能力,求得生存的动地位,得到母亲等照料着的抚爱,他们用微笑反应舒适,满足用哭声挽留母亲的离去;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婴儿心理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行为;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表情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学前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儿童认知发展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方式和能力。

2. 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儿童认知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如对象恒常性、符号意义、逆推思维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掌握。

二、儿童语言发展1.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掌握母语之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听觉感受、语音辨别、词汇习得等多个方面。

2.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敏感期、快速习得、语法规则掌握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语言学习。

三、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可分为信任与不信任期、自主与羞怯期、倡导和罪恶感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

2.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情感发展。

四、儿童游戏行为1. 儿童游戏行为的类型儿童游戏行为包括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种类型。

自由游戏是指没有明确规则和目标的游戏,而规则游戏则要求玩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2. 儿童游戏行为的作用儿童游戏行为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这些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五、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童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2. 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表达感受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

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

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

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

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

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

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

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

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

)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

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6.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

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具体形象思维
10.社会性微笑
11.气质
12.类型
13.视觉悬崖
14.埃斯沃斯的贡献
15.同化
16.个性
17.心理年龄特征
18.依恋
19.自我意识
20.儿童动作发展
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 3 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 .6~ 18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 月
B.4~ 5 月
C.6~ 12 月
D.1~3 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1~ 3 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 3~ 6 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 6 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 .3~ 4 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

A.形状视觉
B.空间视觉
C.大小视觉
D .视觉敏度
9.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D)。

10.“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A)。

C.视觉定位D.形状知觉
1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
A .再认B.再现C.识记D.保持
B)。

12.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13.将“ 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C)。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14.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和“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D)。

A.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有阶段性
B.有阶段性就不可能有连续性
C.绝对对立的
D.辨证统一的
15.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

A.越难B.越容易C.越容易消失D.不能判断
二、填空题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实验室试验法和自然室试验法。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3.婴儿最先掌握的自由移动身体的动作是爬。

4 .疼痛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痛觉阈限、痛的情绪三个方面。

5.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其主要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

6.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7.大约 2 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8.据研究, 2, 3 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4 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 5 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 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
典型的特征。

2.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的发展在 3 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4.幼儿期健忘
幼儿期健忘是指 3 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提示:
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零乱到成体系
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回答概要:
时间知觉表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7~ 8 岁可能是时间
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
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3.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概要: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2)人本身的状态。

4.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
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儿童的情绪状态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五、论述题
举例说明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回答概要:(详见第三章)
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