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课程代码:00102000授课学时:3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后继课程: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力学: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

2.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

3.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4.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课程代码:000000000000000001课程时长:16周授课教师:__X适用专业:物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主题1:质点运动学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质点、位置、速度、加速度、轨迹等。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等。

教学资源:PPT、实验器材等。

评估方法:作业、实验报告、考试等。

主题2:牛顿力学内容: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总学时136学时,讲课102学时,习题讨论课26学时,演示实验8三、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1:2;平均周学时:4。

2、本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分连续两个学期完成。

3、在教学中注意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对于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于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3.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模块1力学:第一单元质点运动学第一讲质点运动的描述,第二讲圆周运动与一般平面曲线运动,第三讲相对运动基本要求:1、质点运动的描述(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表达式,能够从已知的运动方程求导得到速度、加速度;同时能够从已知的速度或加速度积分得出运动方程。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课程是以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为内容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学校中开设物理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机关报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要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质点的运动第一节质点和参考系。

第二节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第三节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

第四节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节力学中常见的力。

第六节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第二章功和能第一节功和功率第二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第三节势能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章动量及质点角动量第一节动量和动量定理第二节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第四章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节力矩第二节质点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刚体力学第一节刚体的运动第二节刚体动力学第三节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第六章流体力学第一节流体的压强第二节理想流体及其连续性方程第三节伯努利方程第七章振动和波第一节简谐振动第二节简谐振动的叠加第三节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第四节波的基本概念第五节简谐波第六节波的能量第七节波的干涉第八节多普勒效应第八章狭义相对论第一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第三节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第九章气体动理论第一节气体动理论和理想气体模型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内能第四节速率分布函数第十章电荷和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和库仑定律第二节电场和电场强度第三节高斯定理第四节电势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五节静电场中的金属导体第六节电容和电容器第七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第八节静电场的能量第十一章电流和恒磁场第一节恒定电流条件和导电规律第二节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第三节毕奥一萨伐尔定律第四节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第五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六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七节磁介质的磁化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基本规律第二节自感与互感第三节磁场能量第四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第十三章电路第一节基尔霍夫定律第二节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第十四章波动光学第一节光波及其相干条件第二节分波前干涉第三节分振幅干涉第四节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衍射现象第五节单缝和圆孔夫琅和费衍射第六节衍射光栅第七节光的偏振态第八节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第十五章波与粒子第一节黑体辐射第二节电光效应第三节康普顿效应第四节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量子理论第五节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第六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第二十一章核物理简介第十八章热力学基础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节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第三节卡诺循环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安排与方式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2024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大学物理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

一个合理的物理教学大纲是确保学生接受全面而系统的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应包含的内容。

正文内容:1.学科概述1.1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大学物理学的特点和重要性1.3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基础知识与理论2.1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量纲2.2物理学的数学工具2.3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2.4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3.实验与实践3.1实验方法和技巧3.2常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3.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4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4.物理学的分支和应用4.1经典力学4.1.1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4.1.2力学定律和运动的定量描述4.1.3质点和刚体的运动4.1.4动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4.2热学与统计物理学4.2.1温度与热量4.2.2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4.2.3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的关系4.2.4热机和热力学效率4.3电磁学4.3.1静电场和电势4.3.2电场和电场强度4.3.3电荷和电荷分布4.3.4电流和电路分析4.3.5磁场和电磁感应4.4光学4.4.1光的本质和光谱学4.4.2几何光学4.4.3物质的光学性质4.4.4光的传播和波动理论4.5原子与核物理学4.5.1原子结构和性质4.5.2核物理学和放射性物质4.5.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5.教学方法和评估5.1创造性实践和问题解决5.2探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5.3数学描述与模型构建5.4虚拟实验与计算模拟5.5课程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总结: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生系统学习物理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文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科概述、基础知识与理论、实验与实践、物理学的分支和应用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

一个合理的大纲应能够确保学生全面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学生能够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421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56/3.5适用专业:软件类本科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大学物理课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的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开阔思想、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理工科学校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学习,能为学生学习其他的相关课程奠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大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对所研究的对象能进行合理的简化,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能运用物理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矢量、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分析、计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具备较强的物理应用能力。

3.注重物理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素质的提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及其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了解物理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为理工科各专业课及其技术基础课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ysics课程编码:0084,0085课内教学时数:56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所有理工科专业开课单位:基础部大学物理教研室撰写人:xx审核人:xx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公共础课程。

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知识,通过大学物理的这种少学时教学,应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最基本概念、最基本理论、最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具有最基本应用的能力,形成对于物理学科体系、框架的总体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2)在工程化倾向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挥更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从而迅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

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4)会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科学方法,分析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原理上的工程技术思路。

5)运用科学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史观分析科技史上的科技事件,并对科技发展的方向、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大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打下较好的物理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阔思路及激发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基本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言大学物理准备知识㈠基本要求掌握七个基本单位及两个辅助单位的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了解其定义;了解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有哪些,单位名称及单位符号;理解矢量和标量的概念,掌握矢量的表示方法及特性;掌握矢量合成的计算方法;掌握矢量的标积与矢积运算法则;会对矢量进行求导和积分运算。

㈡教学重点矢量合成的计算方法;矢量的标积与矢积运算法则;对矢量进行求导和积分运算。

㈢教学难点矢量的标积与矢积运算法则;对矢量进行求导和积分运算。

㈣教学内容1 国际单位制⑴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⑵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⑶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2 矢量⑴矢量和标量⑵矢量合成的几何法⑶矢量合成的解析法⑷矢量的标积与矢积⑸矢量的导数和积分第一章质点运动学㈠基本要求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简单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能简单计算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㈡教学重点已知位矢或者运动方程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已知加速度与初始条件求解质点的速度、运动方程。

㈢教学难点已知加速度与初始条件求解质点的速度、运动方程。

㈣教学内容1 质点运动的描述⑴质点⑵参照系和坐标系⑶位置矢量,运动方程,轨迹方程⑷位移⑸速度和速率⑹加速度⑺运动学的两类问题2 直线运动⑴直线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⑵匀变速直线运动⑶直线运动的图像3 圆周运动⑴圆周运动的加速度⑵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⑶匀角速圆周运动和匀角加速圆周运动⑷曲线运动4 相对运动⑴经典力学时空观⑵相对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第二章质点动力学㈠基本要求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㈡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㈢教学难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变力的功。

㈣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⑵牛顿第二定律⑶牛顿第三定律⑷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2 几种常见力与四种基本力⑴几种常见力⑵四种基本力3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力学相对性原理4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5 动量与冲量⑴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⑵质点的动量定理⑶质点系的动量定理⑷动量守恒定律6 功和能⑴力的功⑵质点的动能及其动能定理⑶质点系的动能定理⑷保守力的功⑸系统的势能⑹系统的功能原理⑺机械能守恒定律7 质点的碰撞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㈠基本要求理解力矩、转动惯量、角动量等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㈡教学重点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㈢教学难点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㈣教学内容1 刚体运动的分类⑴刚体的平动⑵刚体绕定轴的转动2 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⑴力矩⑵刚体定轴转动定律⑶转动惯量的计算3 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⑴质点的角动量⑵质点的角动量定理⑶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⑷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4 刚体转动过程中的功和能⑴力矩的功⑵转动动能⑶转动动能定理⑷刚体的重力势能⑸转动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5 定轴转动刚体与质点的碰撞第四章机械振动㈠基本要求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振动三要素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旋转矢量法,并能运用;理解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合成规律。

㈡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运用;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㈢教学难点旋转矢量法。

㈣教学内容1 简谐振动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⑵简谐振动的解析法描述——振动方程⑶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⑷简谐振动的能量⑸描述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2 简谐振动的合成⑴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⑵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3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简介⑴阻尼振动⑵受迫振动第五章机械波㈠基本要求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物理意义;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㈡教学重点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物理意义。

㈢教学难点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物理意义。

㈣教学内容1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⑴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⑵横波和纵波⑶波面、波前、波线⑷波的传播速度波长和周期2 平面简谐波及其描述⑴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⑵一维平面波的波动微分方程3 波的能量⑴波的能量能流密度⑵声强级4 波的干涉和衍射⑴惠更斯原理⑵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5多普勒效应第六章气体动理论㈠基本要求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观点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了解气体压强推导过程(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的思想、方法);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的宏观、统计意义,进而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这一思想;理解气体分子的能量均分定理,了解理想气体mol热容量,内能的最基本运算;理解Maxwell速率分布的分布函数、曲线的物理定义(是自然界中的最常见分布)。

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㈡教学重点压强、温度、内能的宏观、统计意义;气体分子的能量均分定理;理解Maxwell 速率分布的分布函数、曲线的物理意义。

㈢教学难点压强、温度、内能的宏观、统计意义;Maxwell速率分布的分布函数、曲线的物理意义。

㈣教学内容1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⑴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⑵统计方法与统计理论2 气体的状态参量平衡态与平衡过程⑴气体的状态参量⑵平衡态与平衡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 理想气体的压强⑴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⑵理想气体的压强的压强公式5 理想气体的温度6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⑴气体分子的自由度⑵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⑶理想气体的内能7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⑴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⑶分子热运动速率的三种统计平均值8 玻耳兹曼分布第七章热力学基础㈠基本要求理解功、热量的概念。

了解准静态过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与意义。

会对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进行简单分析、计算,会对卡诺循环(正、逆)作简单分析。

了解致冷机、热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理想气体热机效率和制冷机制冷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了解其统计意义。

㈡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与意义;会对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进行简单分析、计算;会对卡诺循环(正、逆)作简单分析。

㈢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与意义;会对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进行简单分析、计算;会对卡诺循环(正、逆)作简单分析。

㈣教学内容1 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⑴功热量内能⑵热力学第一定律2 准静态过程中功和热量的计算热容⑴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⑵准静态过程中热量的计算热容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⑴等体过程⑵等压过程⑶等温过程⑷绝热过程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⑴循环过程⑵循环效率⑶卡诺循环5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⑴热力学第二定律⑵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⑶卡诺定理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7 熵与熵增原理第八章静电场㈠基本要求理解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理解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理解静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